- 浏览: 346755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
文章分类
最新评论
-
fengjingxianjing:
凤舞凰扬的话 -
qiubite520:
求登陆这块的完整代码,378657535@qq.com,谢谢
用RCP实现MSN风格的登录窗口 -
renyanwei:
可是现在怎么看还是1.4呢
InfoQ中文站正式升级为1.5版 -
malk:
ray_linn 写道作者可以和罗时飞一拼了,无论从语无伦次, ...
书评:《敏捷软件开发》中文版第二版 -
sleekengine:
一路看下来的感想:1)看来还是有能够翻译的不错的好手2)翻译也 ...
书评:《敏捷软件开发》中文版第二版
当我看到第一章第一行正文时,我不禁深深叹服于译者的能力了。
“在思考软件开发时,有一种富有成效的方式,那就是把它当作一个创造和沟通的合作博弈。”唔,这样急促的呼吸,是刚刚辗转于床第之间才能有的吧?我甚至都可以想象得见译者于大汗淋漓之际,披衣下床,运指如飞,方才能有这样的句式。
在这个正常人居多的世上,强者终归是少数;于是我满怀对译者的敬仰之情继续了阅读之旅。
然后我看到了第二段。“轰!”地一声惊雷炸响,那迎面而来的王者之气让我竟不由的虎躯一震,眼前恍惚浮现出了杜甫的千古名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许久之后,我才渐渐心情平复,眼含热泪掩卷深思:我们国内这些技术书籍的译者,是不是固步自封太久,成了井底之蛙了?说什么“要语句通顺,符合汉语的语法结构”,又说什么“要意译,透彻理解,灵活表达,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在这种种枷锁下,我们的翻译事业还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但强者终归是要逆天的,于是我们才能看到在常人眼里惊世骇俗的文字:“如果它不是我们正在开发的软件,那么开发软件的体验应该像什么?”为什么句子的主语一定要指代明确?为什么语气前后一定要连贯?在书中,我看到的是译者用自己的键盘,向万恶的社会发出血泪控诉!他的这等做法,无异于用自己的生前身后名,为大众劈开一条前所未有的路。舍己为人,至死无悔!
念及此处,我不免又有些心神激荡,终于还是强忍着拜读下去,“接着,本节把软件开发与另一个团队合作博弈—攀岩做了一番比较,然后与两个对照者—工程化和模型构建做了一番比较。”连续两个“一番比较”,用陈述的句式造出排比的气势,固然非同寻常,但与上文给人的震撼无异于天壤之别,于是有些疑惑,难道短短两段之后,就开始江郎才尽了?
但转眼便是奇峰突起,目光换行之间,我险些震惊的一口血喷到显示器上。你猜我看到了什么:“它认为这一博弈的首要目标是:交付可工作的软件,而辅助目标(或者说博弈的积淀)是:为下一次博弈做准备。” 连断四句!!这样的节奏,这样的韵律,岂不是只有R~O~O~M才能媲美!一边是挥汗如雨娇喘微微鬓乱钗横,一边是思如泉涌勤勤恳恳笔耕不辍,什么人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啊!化腐朽为神奇,于平淡中见真章,席慕容说过“美丽的人同美丽的梦一样可遇而不可求”,本书译者亦如是。
文至此处,我已无法继续,凭我等蝼蚁这般微弱的想象力和跳跃性思维,想跟随大神的脚步实属痴心妄想。最后无非落得“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但我无憾。纵有生花妙笔,也未尝能将书中妙处形容万一。若是有人能藉由我这些拙劣的文字,稍稍感悟到译者的神韵,我心已足。
谨以此文,纪念2008年3月20日初次于技术书中见梨花体。
书籍链接:敏捷软件开发(原书第2版)
其实我问过英文母语的人GAME究竟是啥这个问题。实际上国外的人对于GAME的理解在中文中没有合适的对应词汇,这才是问题的所在。本身就翻译来说,主要的还不是词汇的是否准确,而是观念的是否统一。
而就这个事情来说,游戏的意思绝对是存在的。比如作者拿攀岩和软件开发对比,以及其他很多的游戏和运动的形式同软件开发对比,并且目前的说这些都是game。而实际上更加可能的情况是,由于上面我说的国外的人对于game的理解同我们不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game究竟是在说啥。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game就是game,不需要说明,也不需要在划分。只不过由于我们的文化和意识的不同,造成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有我们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是这样,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还是要说一句,翻译成这样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翻译成这样还让他出版,毁人、毁书不倦
我的理解,按照大尺度来看。
读这个译文和读原文会产生多大的理解障碍。这个才是关键。
细小的东西要抠,再好的东西也经不起推敲。除非译者是某些人所仰慕的不敢推敲的物件。至少意译和夸张之类的做法都是会被一脚踩倒的。
此外,我并没有否认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但同样也不认为这些问题会影响到较大尺度下的理解。
至少这个译文我觉得勉强可以达到这个要求。不论对错,很少会有去看原文的冲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翻译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关键是看偏离原意有多远,而不是说它有多少错误。这个译者的作品,只能说是有不停的零碎问题,但是我还是相信他是经过自己的理解的,或者说,大多数情况下他自己的那个饼是画圆的,而且这个饼和原作者的那个距离并不大。当然,硬伤部分除外。
我少见的完全同意你对翻译的看法。当然最后我还是要跟着一个但是。
但是前面我们讨论的GAME的翻译问题基本达成共识,而我认为对于这个词汇的理解就是这个书的重心和中心所在。在这个地方少有偏差,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事情。我这样判断译者的,他是懂得软件的,同时学过软件工程,知道软件方法,但是他不懂得敏捷,更加不懂得作者。我估计他在翻译这本书前,并没有去也没有愿望去看这本书。读这本书对他来说仅仅是为了翻译,是他的工作。所以他对于很多内容的理解是存在根本性的理解偏差的,而同时我也认为国内很多人也在这些问题上存在原则上的错误。他的偏差又刚刚好迎合了这部分人的错误,从而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揪住GAME不放的原因所在。
无可否认GAME肯定有博弈的意思,但是如果翻译为博弈那么就无形中将另外的意思给掩盖起来。而就如同译者前面所说,他认为软件开发是个严肃的事情。而作者恰恰是认为,严肃是软件开发方法决定的一个要素,而后面他的水晶方法其实也就是建立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软件开发存在不严肃的场景,也存在稍微严肃的场景,比较严肃的场景,严肃的场景,很严肃的场景,过分严肃的场景,等等不同的严肃水平的情况。也就是说作者其实本身就在暗示,有些时候我们必须严肃的认识到,软件开发中有可能存在不严肃的“儿戏”。而软件方法,不应该也不能够以为“儿戏”了,就不存在,就放弃了。
前面还有人说,由于第一版的存在,很多读者被毒害了,确实存在这个情况。但是我认为如果第一版,这个词翻译为游戏是个失误,翻译为博弈就精彩了。而第二版,如果翻译为博弈,则失误的程度比第一版更高。我是要说,我们也在进步,作者也在进步,译者对于作者的理解也应该同样的进步。而显然博弈学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只不过是一种严肃的游戏。就如同作者所设计的水晶方法,存在很正式和正经的方法对应,同时也存在很不正式和不正经的方法对应。而我们忘记了,水晶方法中存在最“轻”的方法,那么这本书的翻译就显然是一种最彻底的失败。
这个和原来的那个翻译,貌似还要差一些吧。当然,这个完全是口味问题。把主要部分直接放在前面,而把修饰词另置,再有可能的情况下,我更倾向于这种便于快速阅读的翻译。
好吧,来看看朋友找出的这些:
如果它不是我们正在开发的软件,那么开发软件的体验应该像什么?——如果把"软件开发"中的"软件"换成其他东西,会是怎样一番感受呢?
对一件事情,有很多争论——争论是少不了的。for one thing只是举例的意思
实际上,有两个人做不到适可而止——a couple of 不见得就是两个人
另一个人总是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重写和修订——Another few是另一个人?
她发誓再也不会做这种事了(这个结果我们早就料到了)——她发誓再也不会做这种事了(我们知道她肯定还会犯这种错)
有的软件质量优美——qualified 可称得上
他仅仅在第一节中找出的翻译错误就有11处之多,我只列了几个。中文错误就懒得说了。
我的理解,按照大尺度来看。
读这个译文和读原文会产生多大的理解障碍。这个才是关键。
细小的东西要抠,再好的东西也经不起推敲。除非译者是某些人所仰慕的不敢推敲的物件。至少意译和夸张之类的做法都是会被一脚踩倒的。
此外,我并没有否认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但同样也不认为这些问题会影响到较大尺度下的理解。
至少这个译文我觉得勉强可以达到这个要求。不论对错,很少会有去看原文的冲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翻译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关键是看偏离原意有多远,而不是说它有多少错误。这个译者的作品,只能说是有不停的零碎问题,但是我还是相信他是经过自己的理解的,或者说,大多数情况下他自己的那个饼是画圆的,而且这个饼和原作者的那个距离并不大。当然,硬伤部分除外。
好吧,来看看朋友找出的这些:
如果它不是我们正在开发的软件,那么开发软件的体验应该像什么?——如果把"软件开发"中的"软件"换成其他东西,会是怎样一番感受呢?
对一件事情,有很多争论——争论是少不了的。for one thing只是举例的意思
实际上,有两个人做不到适可而止——a couple of 不见得就是两个人
另一个人总是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重写和修订——Another few是另一个人?
她发誓再也不会做这种事了(这个结果我们早就料到了)——她发誓再也不会做这种事了(我们知道她肯定还会犯这种错)
有的软件质量优美——qualified 可称得上
他仅仅在第一节中找出的翻译错误就有11处之多,我只列了几个。中文错误就懒得说了。
拿这本出来说,是因为原书实在非常重要,可说是里程碑级别的书了,翻译不好,误人子弟,浪费时间。读者还不如直接看原文,连带提高英文水平,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同意Bryanzk的观点,如果全部将责任加在译者头上未免太偏颇了。因为按照出版社的流程来说,肯定是有一个试译和编辑校对的阶段的,那么这个编辑校对的阶段出版社在做什么?难道就没有发现问题吗?
不论是对出版社、译者而言都需要自律,对于不能分辨好坏的读者,不怪他们也罢,因为毕竟能完全理解Agile这个东西的人还是少数。
恩那,完全赞同 ray_linn 在本贴中的所有观点。
其实要是大胆一点,完全可以这么翻译“别老呆在办公室里,下生产线去,到工人中间去改进工艺或者回答他们的问题”~~~哈哈哈
“在思考软件开发时,有一种富有成效的方式,那就是把它当作一个创造和沟通的合作博弈。”唔,这样急促的呼吸,是刚刚辗转于床第之间才能有的吧?我甚至都可以想象得见译者于大汗淋漓之际,披衣下床,运指如飞,方才能有这样的句式。
在这个正常人居多的世上,强者终归是少数;于是我满怀对译者的敬仰之情继续了阅读之旅。
然后我看到了第二段。“轰!”地一声惊雷炸响,那迎面而来的王者之气让我竟不由的虎躯一震,眼前恍惚浮现出了杜甫的千古名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许久之后,我才渐渐心情平复,眼含热泪掩卷深思:我们国内这些技术书籍的译者,是不是固步自封太久,成了井底之蛙了?说什么“要语句通顺,符合汉语的语法结构”,又说什么“要意译,透彻理解,灵活表达,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在这种种枷锁下,我们的翻译事业还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但强者终归是要逆天的,于是我们才能看到在常人眼里惊世骇俗的文字:“如果它不是我们正在开发的软件,那么开发软件的体验应该像什么?”为什么句子的主语一定要指代明确?为什么语气前后一定要连贯?在书中,我看到的是译者用自己的键盘,向万恶的社会发出血泪控诉!他的这等做法,无异于用自己的生前身后名,为大众劈开一条前所未有的路。舍己为人,至死无悔!
念及此处,我不免又有些心神激荡,终于还是强忍着拜读下去,“接着,本节把软件开发与另一个团队合作博弈—攀岩做了一番比较,然后与两个对照者—工程化和模型构建做了一番比较。”连续两个“一番比较”,用陈述的句式造出排比的气势,固然非同寻常,但与上文给人的震撼无异于天壤之别,于是有些疑惑,难道短短两段之后,就开始江郎才尽了?
但转眼便是奇峰突起,目光换行之间,我险些震惊的一口血喷到显示器上。你猜我看到了什么:“它认为这一博弈的首要目标是:交付可工作的软件,而辅助目标(或者说博弈的积淀)是:为下一次博弈做准备。” 连断四句!!这样的节奏,这样的韵律,岂不是只有R~O~O~M才能媲美!一边是挥汗如雨娇喘微微鬓乱钗横,一边是思如泉涌勤勤恳恳笔耕不辍,什么人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啊!化腐朽为神奇,于平淡中见真章,席慕容说过“美丽的人同美丽的梦一样可遇而不可求”,本书译者亦如是。
文至此处,我已无法继续,凭我等蝼蚁这般微弱的想象力和跳跃性思维,想跟随大神的脚步实属痴心妄想。最后无非落得“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但我无憾。纵有生花妙笔,也未尝能将书中妙处形容万一。若是有人能藉由我这些拙劣的文字,稍稍感悟到译者的神韵,我心已足。
谨以此文,纪念2008年3月20日初次于技术书中见梨花体。
书籍链接:敏捷软件开发(原书第2版)
评论
81 楼
Xiaohanne
2008-03-25
竞赛行不行,好像太文了
80 楼
XMLDB
2008-03-25
game=轻量级的挑战?
79 楼
ozzzzzz
2008-03-25
weiqingfei 写道
GAME翻译成游戏,还是博弈,我想大家是不是有点挖掘过度了。
不管它代表的什么意思,大家都是根据作者的文章来推测出来的,是不是作者真正的想法,问问本人才能清楚,读技术文章,不能像读散文那样,可以“无中生有”,即使作者没有那样的想法,读者也可以赋予它更多的意境。
至于翻译,我觉得有点过于吹毛求疵了,我同意charon的一个讲法,翻译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虽然是按照原文翻译,但是作者在用词时也或多或少的掺入了自己的想法。如果关注的话,也是应该关注作者所理解的部分和原文有多大的出入,而不是关注翻译的句子是否准确。
当然这不是说写出那样苦涩难懂得句子是可以原谅的,搞翻译并不是个轻松的活,既要懂技术,又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不管它代表的什么意思,大家都是根据作者的文章来推测出来的,是不是作者真正的想法,问问本人才能清楚,读技术文章,不能像读散文那样,可以“无中生有”,即使作者没有那样的想法,读者也可以赋予它更多的意境。
至于翻译,我觉得有点过于吹毛求疵了,我同意charon的一个讲法,翻译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虽然是按照原文翻译,但是作者在用词时也或多或少的掺入了自己的想法。如果关注的话,也是应该关注作者所理解的部分和原文有多大的出入,而不是关注翻译的句子是否准确。
当然这不是说写出那样苦涩难懂得句子是可以原谅的,搞翻译并不是个轻松的活,既要懂技术,又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其实我问过英文母语的人GAME究竟是啥这个问题。实际上国外的人对于GAME的理解在中文中没有合适的对应词汇,这才是问题的所在。本身就翻译来说,主要的还不是词汇的是否准确,而是观念的是否统一。
而就这个事情来说,游戏的意思绝对是存在的。比如作者拿攀岩和软件开发对比,以及其他很多的游戏和运动的形式同软件开发对比,并且目前的说这些都是game。而实际上更加可能的情况是,由于上面我说的国外的人对于game的理解同我们不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game究竟是在说啥。因为在他们的意识中,game就是game,不需要说明,也不需要在划分。只不过由于我们的文化和意识的不同,造成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有我们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是这样,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78 楼
bryanzk
2008-03-25
weiqingfei 写道
GAME翻译成游戏,还是博弈,我想大家是不是有点挖掘过度了。
不管它代表的什么意思,大家都是根据作者的文章来推测出来的,是不是作者真正的想法,问问本人才能清楚,读技术文章,不能像读散文那样,可以“无中生有”,即使作者没有那样的想法,读者也可以赋予它更多的意境。
至于翻译,我觉得有点过于吹毛求疵了,我同意charon的一个讲法,翻译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虽然是按照原文翻译,但是作者在用词时也或多或少的掺入了自己的想法。如果关注的话,也是应该关注作者所理解的部分和原文有多大的出入,而不是关注翻译的句子是否准确。
当然这不是说写出那样苦涩难懂得句子是可以原谅的,搞翻译并不是个轻松的活,既要懂技术,又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不管它代表的什么意思,大家都是根据作者的文章来推测出来的,是不是作者真正的想法,问问本人才能清楚,读技术文章,不能像读散文那样,可以“无中生有”,即使作者没有那样的想法,读者也可以赋予它更多的意境。
至于翻译,我觉得有点过于吹毛求疵了,我同意charon的一个讲法,翻译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虽然是按照原文翻译,但是作者在用词时也或多或少的掺入了自己的想法。如果关注的话,也是应该关注作者所理解的部分和原文有多大的出入,而不是关注翻译的句子是否准确。
当然这不是说写出那样苦涩难懂得句子是可以原谅的,搞翻译并不是个轻松的活,既要懂技术,又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还是要说一句,翻译成这样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翻译成这样还让他出版,毁人、毁书不倦
77 楼
weiqingfei
2008-03-25
GAME翻译成游戏,还是博弈,我想大家是不是有点挖掘过度了。
不管它代表的什么意思,大家都是根据作者的文章来推测出来的,是不是作者真正的想法,问问本人才能清楚,读技术文章,不能像读散文那样,可以“无中生有”,即使作者没有那样的想法,读者也可以赋予它更多的意境。
至于翻译,我觉得有点过于吹毛求疵了,我同意charon的一个讲法,翻译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虽然是按照原文翻译,但是作者在用词时也或多或少的掺入了自己的想法。如果关注的话,也是应该关注作者所理解的部分和原文有多大的出入,而不是关注翻译的句子是否准确。
当然这不是说写出那样苦涩难懂得句子是可以原谅的,搞翻译并不是个轻松的活,既要懂技术,又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不管它代表的什么意思,大家都是根据作者的文章来推测出来的,是不是作者真正的想法,问问本人才能清楚,读技术文章,不能像读散文那样,可以“无中生有”,即使作者没有那样的想法,读者也可以赋予它更多的意境。
至于翻译,我觉得有点过于吹毛求疵了,我同意charon的一个讲法,翻译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虽然是按照原文翻译,但是作者在用词时也或多或少的掺入了自己的想法。如果关注的话,也是应该关注作者所理解的部分和原文有多大的出入,而不是关注翻译的句子是否准确。
当然这不是说写出那样苦涩难懂得句子是可以原谅的,搞翻译并不是个轻松的活,既要懂技术,又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76 楼
ozzzzzz
2008-03-25
charon 写道
我的理解,按照大尺度来看。
读这个译文和读原文会产生多大的理解障碍。这个才是关键。
细小的东西要抠,再好的东西也经不起推敲。除非译者是某些人所仰慕的不敢推敲的物件。至少意译和夸张之类的做法都是会被一脚踩倒的。
此外,我并没有否认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但同样也不认为这些问题会影响到较大尺度下的理解。
至少这个译文我觉得勉强可以达到这个要求。不论对错,很少会有去看原文的冲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翻译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关键是看偏离原意有多远,而不是说它有多少错误。这个译者的作品,只能说是有不停的零碎问题,但是我还是相信他是经过自己的理解的,或者说,大多数情况下他自己的那个饼是画圆的,而且这个饼和原作者的那个距离并不大。当然,硬伤部分除外。
我少见的完全同意你对翻译的看法。当然最后我还是要跟着一个但是。
但是前面我们讨论的GAME的翻译问题基本达成共识,而我认为对于这个词汇的理解就是这个书的重心和中心所在。在这个地方少有偏差,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事情。我这样判断译者的,他是懂得软件的,同时学过软件工程,知道软件方法,但是他不懂得敏捷,更加不懂得作者。我估计他在翻译这本书前,并没有去也没有愿望去看这本书。读这本书对他来说仅仅是为了翻译,是他的工作。所以他对于很多内容的理解是存在根本性的理解偏差的,而同时我也认为国内很多人也在这些问题上存在原则上的错误。他的偏差又刚刚好迎合了这部分人的错误,从而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揪住GAME不放的原因所在。
无可否认GAME肯定有博弈的意思,但是如果翻译为博弈那么就无形中将另外的意思给掩盖起来。而就如同译者前面所说,他认为软件开发是个严肃的事情。而作者恰恰是认为,严肃是软件开发方法决定的一个要素,而后面他的水晶方法其实也就是建立在这个判断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软件开发存在不严肃的场景,也存在稍微严肃的场景,比较严肃的场景,严肃的场景,很严肃的场景,过分严肃的场景,等等不同的严肃水平的情况。也就是说作者其实本身就在暗示,有些时候我们必须严肃的认识到,软件开发中有可能存在不严肃的“儿戏”。而软件方法,不应该也不能够以为“儿戏”了,就不存在,就放弃了。
前面还有人说,由于第一版的存在,很多读者被毒害了,确实存在这个情况。但是我认为如果第一版,这个词翻译为游戏是个失误,翻译为博弈就精彩了。而第二版,如果翻译为博弈,则失误的程度比第一版更高。我是要说,我们也在进步,作者也在进步,译者对于作者的理解也应该同样的进步。而显然博弈学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只不过是一种严肃的游戏。就如同作者所设计的水晶方法,存在很正式和正经的方法对应,同时也存在很不正式和不正经的方法对应。而我们忘记了,水晶方法中存在最“轻”的方法,那么这本书的翻译就显然是一种最彻底的失败。
75 楼
Archie
2008-03-25
如果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讲,看过样章之后,我是不打算去买这本书了。
74 楼
charon
2008-03-25
codemonkey 写道
• C. A. R. Hoare常说的数学
• Bertrand Meyer常说的工程
• 很多程序员所谓的技艺
• 某些程序员所谓的神秘创造活动
不求“雅”和“化”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
• Bertrand Meyer常说的工程
• 很多程序员所谓的技艺
• 某些程序员所谓的神秘创造活动
不求“雅”和“化”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
这个和原来的那个翻译,貌似还要差一些吧。当然,这个完全是口味问题。把主要部分直接放在前面,而把修饰词另置,再有可能的情况下,我更倾向于这种便于快速阅读的翻译。
73 楼
charon
2008-03-25
dearwolf 写道
好吧,来看看朋友找出的这些:
如果它不是我们正在开发的软件,那么开发软件的体验应该像什么?——如果把"软件开发"中的"软件"换成其他东西,会是怎样一番感受呢?
对一件事情,有很多争论——争论是少不了的。for one thing只是举例的意思
实际上,有两个人做不到适可而止——a couple of 不见得就是两个人
另一个人总是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重写和修订——Another few是另一个人?
她发誓再也不会做这种事了(这个结果我们早就料到了)——她发誓再也不会做这种事了(我们知道她肯定还会犯这种错)
有的软件质量优美——qualified 可称得上
他仅仅在第一节中找出的翻译错误就有11处之多,我只列了几个。中文错误就懒得说了。
我的理解,按照大尺度来看。
读这个译文和读原文会产生多大的理解障碍。这个才是关键。
细小的东西要抠,再好的东西也经不起推敲。除非译者是某些人所仰慕的不敢推敲的物件。至少意译和夸张之类的做法都是会被一脚踩倒的。
此外,我并没有否认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但同样也不认为这些问题会影响到较大尺度下的理解。
至少这个译文我觉得勉强可以达到这个要求。不论对错,很少会有去看原文的冲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翻译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关键是看偏离原意有多远,而不是说它有多少错误。这个译者的作品,只能说是有不停的零碎问题,但是我还是相信他是经过自己的理解的,或者说,大多数情况下他自己的那个饼是画圆的,而且这个饼和原作者的那个距离并不大。当然,硬伤部分除外。
72 楼
dearwolf
2008-03-25
charon 写道
我还是觉得大伙有点激动过份了。
从头3章的质量来看,硬伤部分还是比较少的,这里指出的大致是2-3处。
……
还有那些个省略句,除了省到极点害义的以外,大多还是可以接受的。
评价一本书的翻译,还是从大格局来看为好。
从头3章的质量来看,硬伤部分还是比较少的,这里指出的大致是2-3处。
……
还有那些个省略句,除了省到极点害义的以外,大多还是可以接受的。
评价一本书的翻译,还是从大格局来看为好。
好吧,来看看朋友找出的这些:
如果它不是我们正在开发的软件,那么开发软件的体验应该像什么?——如果把"软件开发"中的"软件"换成其他东西,会是怎样一番感受呢?
对一件事情,有很多争论——争论是少不了的。for one thing只是举例的意思
实际上,有两个人做不到适可而止——a couple of 不见得就是两个人
另一个人总是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重写和修订——Another few是另一个人?
她发誓再也不会做这种事了(这个结果我们早就料到了)——她发誓再也不会做这种事了(我们知道她肯定还会犯这种错)
有的软件质量优美——qualified 可称得上
他仅仅在第一节中找出的翻译错误就有11处之多,我只列了几个。中文错误就懒得说了。
71 楼
bryanzk
2008-03-25
Readonly 写道
当译者第一次在这篇文章回帖,偶就有预感: 这哥们惨了。
啥地方不好来,偏要来JavaEye的海天版,这里有多少闲的发慌老少爷们啊,看到口水与板砖齐飞,那真是相当地火爆阿。
不过,老实说,在国内那么多烂译作品中,这本书还远未够班...
啥地方不好来,偏要来JavaEye的海天版,这里有多少闲的发慌老少爷们啊,看到口水与板砖齐飞,那真是相当地火爆阿。
不过,老实说,在国内那么多烂译作品中,这本书还远未够班...
拿这本出来说,是因为原书实在非常重要,可说是里程碑级别的书了,翻译不好,误人子弟,浪费时间。读者还不如直接看原文,连带提高英文水平,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70 楼
taiwen
2008-03-25
bryanzk 写道
如此一本经典,落得这样下场。棒子都打在译者头上,我认为并不客观。倘让我来分责任:出版社55%,译者35%,读者10%。
出版社抢占市场,急功近利,为了尽快推出“jolt图书大奖得主”,不对读者负责,不对原作者负责,不对这个计算机图书出版行业负责,责任承担大半,难辞其咎,理所应当。
译者粗制滥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劈头盖脸来几下,该受着点儿就受着点儿吧,只要认识自己的问题,以后愿意改正,还是有爬起来的机会的。
有些读者对这样恶劣的译作竟能容忍,岂不知“落水狗”是要痛打的。当然,如果他们是枪手的话,那另当别论。
出版社抢占市场,急功近利,为了尽快推出“jolt图书大奖得主”,不对读者负责,不对原作者负责,不对这个计算机图书出版行业负责,责任承担大半,难辞其咎,理所应当。
译者粗制滥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劈头盖脸来几下,该受着点儿就受着点儿吧,只要认识自己的问题,以后愿意改正,还是有爬起来的机会的。
有些读者对这样恶劣的译作竟能容忍,岂不知“落水狗”是要痛打的。当然,如果他们是枪手的话,那另当别论。
同意Bryanzk的观点,如果全部将责任加在译者头上未免太偏颇了。因为按照出版社的流程来说,肯定是有一个试译和编辑校对的阶段的,那么这个编辑校对的阶段出版社在做什么?难道就没有发现问题吗?
不论是对出版社、译者而言都需要自律,对于不能分辨好坏的读者,不怪他们也罢,因为毕竟能完全理解Agile这个东西的人还是少数。
69 楼
Readonly
2008-03-25
当译者第一次在这篇文章回帖,偶就有预感: 这哥们惨了。
啥地方不好来,偏要来JavaEye的海天版,这里有多少闲的发慌老少爷们啊,看到口水与板砖齐飞,那真是相当地火爆阿。
不过,老实说,在国内那么多烂译作品中,这本书还远未够班...
啥地方不好来,偏要来JavaEye的海天版,这里有多少闲的发慌老少爷们啊,看到口水与板砖齐飞,那真是相当地火爆阿。
不过,老实说,在国内那么多烂译作品中,这本书还远未够班...
68 楼
bryanzk
2008-03-25
如此一本经典,落得这样下场。棒子都打在译者头上,我认为并不客观。倘让我来分责任:出版社55%,译者35%,读者10%。
出版社抢占市场,急功近利,为了尽快推出“jolt图书大奖得主”,不对读者负责,不对原作者负责,不对这个计算机图书出版行业负责,责任承担大半,难辞其咎,理所应当。
译者粗制滥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劈头盖脸来几下,该受着点儿就受着点儿吧,只要认识自己的问题,以后愿意改正,还是有爬起来的机会的。
有些读者对这样恶劣的译作竟能容忍,岂不知“落水狗”是要痛打的。当然,如果他们是枪手的话,那另当别论。
出版社抢占市场,急功近利,为了尽快推出“jolt图书大奖得主”,不对读者负责,不对原作者负责,不对这个计算机图书出版行业负责,责任承担大半,难辞其咎,理所应当。
译者粗制滥造,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劈头盖脸来几下,该受着点儿就受着点儿吧,只要认识自己的问题,以后愿意改正,还是有爬起来的机会的。
有些读者对这样恶劣的译作竟能容忍,岂不知“落水狗”是要痛打的。当然,如果他们是枪手的话,那另当别论。
67 楼
codemonkey
2008-03-25
• C. A. R. Hoare常说的数学
• Bertrand Meyer常说的工程
• 很多程序员所谓的技艺
• 某些程序员所谓的神秘创造活动
不求“雅”和“化”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
• Bertrand Meyer常说的工程
• 很多程序员所谓的技艺
• 某些程序员所谓的神秘创造活动
不求“雅”和“化”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
66 楼
charon
2008-03-25
我还是觉得大伙有点激动过份了。
从头3章的质量来看,硬伤部分还是比较少的,这里指出的大致是2-3处。其它软性的几点都是无伤大雅的,而且未必有好的替代。就比如说那句:
•数学,如C. A. R. Hoare经常说的那样。
•工程,正如Bertrand Meyer经常说的。
•技艺,像很多程序员说的。
•神秘的创造活动,正如一些程序员所说的。
这个怎么翻译都是个别扭。
还有那些个省略句,除了省到极点害义的以外,大多还是可以接受的。
评价一本书的翻译,还是从大格局来看为好。
从头3章的质量来看,硬伤部分还是比较少的,这里指出的大致是2-3处。其它软性的几点都是无伤大雅的,而且未必有好的替代。就比如说那句:
引用
•数学,如C. A. R. Hoare经常说的那样。
•工程,正如Bertrand Meyer经常说的。
•技艺,像很多程序员说的。
•神秘的创造活动,正如一些程序员所说的。
这个怎么翻译都是个别扭。
还有那些个省略句,除了省到极点害义的以外,大多还是可以接受的。
评价一本书的翻译,还是从大格局来看为好。
65 楼
sg552
2008-03-25
ray_linn 写道
作者可以和罗时飞一拼了,无论从语无伦次,还是从脸皮厚度。
恩那,完全赞同 ray_linn 在本贴中的所有观点。
64 楼
javavsnet
2008-03-25
文雅点说,译者回家闭门思过吧。
通俗点说,拖出去弹到死!
通俗点说,拖出去弹到死!
63 楼
ray_linn
2008-03-25
codemonkey 写道
嗯,几步之遥太文了。Orz。不是打算提供译文,只是觉得原译错了。私下认为一墙之隔未必能点出距离,尤其是几步同投石的距离的对比。
其实要是大胆一点,完全可以这么翻译“别老呆在办公室里,下生产线去,到工人中间去改进工艺或者回答他们的问题”~~~哈哈哈
62 楼
protti
2008-03-25
a stone's throw
在我初中的时候,老师就教过了...........
在我初中的时候,老师就教过了...........
发表评论
-
元月3日,大雪,不宜出行
2010-01-05 21:03 1000元月3号的机场遭遇 因为航班取消,5点多拿到退票证明以后,给 ... -
读“豆瓣的架构”有感
2008-06-15 18:20 2488在《程序员》第六期上有一篇文章,叫做“豆瓣的架构”。 从前, ... -
也来晒书单吧
2008-05-11 12:36 1545看好多人都开始晒书了,偶也来晒晒前一段时间看过的书吧 咨询的 ... -
CSDN英雄大会上,跟苏某翻译的敏捷软件开发合影留念
2008-03-31 16:59 1770没好意思用另外一根指头。 大家看清楚这本书的长相吧~~~ ... -
就“敏捷软件开发(第二版)”书评答译者
2008-03-24 15:00 1632godblessu 写道我是译者苏敬凯。感谢楼主及大家对此书翻 ... -
Starting Struts2中文版已发布
2008-03-19 11:48 3058这不是一本简单告诉你如何通过Step by step的方式来学 ... -
羡慕,那你也加入啊
2008-01-20 18:22 1797昨天跟某人聊天,我说,今天去了你们公司,环境真不错。他说,羡慕 ... -
转一下民间2007十大新闻
2008-01-03 11:48 11131、《走进科学》终于揭开神农架野人之谜――原来这是一群买不起房 ... -
两篇感人的哈7评论
2007-11-29 15:53 1469http://www.douban.com/review/12 ... -
病好以后要养成的习惯
2007-11-06 14:40 1508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 ... -
ELA 一周年了
2007-10-24 14:35 1215One year ago, 5 guys decided th ... -
有的人
2007-10-15 16:58 1155今天方姐离职了,心里很难过,但也唯有祝她走好。 于是想起了这 ... -
这个周末要做的事情
2007-10-12 11:38 13421. 准备采访稿,对Bluedavy进行采访并编写新闻 2. ... -
正式工作一年,留念
2007-07-02 23:00 1610这两天心里颇不宁静。 上星期一年期满,和公司续签了两年的合同 ... -
思家~
2007-04-17 21:37 2036人言落日即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此思家非彼思家。 下班以 ... -
做一个小小的预言
2007-03-28 19:36 1910今天在B218开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Staff Meeting ... -
圆明园中的春天
2007-03-26 10:59 3056昨天和老婆一起逛了圆明园,发现柳树上已经吐了新枝,花也开的正艳 ... -
(转载)西阶·清华
2007-03-17 13:40 1485刚才,经过清华学堂的时候,远远瞧见西北方有着庞大的机器和车辆 ... -
丢失钱包,一千现金并所有银行卡,做童谣以纪念...
2007-01-27 22:10 3971你拍一我拍一,钱包丢在星期一; 你拍二我拍二,现金和卡在一 ... -
总结一些冷笑话
2007-01-18 20:29 22592.两只番茄过马路,一辆汽车飞驰而过,其中一只闪避不及被压扁, ...
相关推荐
Black所出版的第二版“发育中的青少年骨学”的重要评论。 安吉拉·克里斯蒂(Angela Christie)广泛地描绘了这一点,描绘了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中不断发展的人类骨骼。 关于牙列的章节省略了磨损的提及,或标识了...
GPU 精粹——实时图形编程的技术、技巧和技艺 《GPU 精粹——实时图形编程的技术、技巧和技艺》是一本由nVidia公司编撰的图形编程方面的专业书籍。这本书汇集了国际上图形学前沿开发者们多年研究和实践得出的实时...
自身免疫性大脑1解释了I-Cubed,它是一种感染后自身免疫性的简写,它是由感染,免疫力和炎症的倍增效应产生的,当保护性免疫成为自身免疫性的来源时,受适用的环境和遗传易感因素制约。 与I-Cubed的感染后自身免疫...
在探讨食物选择与文化及道德的交织关系时,《素食的道德危机》一书提出了许多引人深思的观点。美国哲学家迈克尔·艾伦·福克斯在其著作中提出,我们所选择的食物种类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
第6版更加突出了软件过程,增加了敏捷开发方法,更便于阅读。全书包括软件过程、软件工程实践、应用Wcb工程、管理软件项目及软件工程高级课题五个部分。 20多年来,它的各个后继版本一直都是软件专业人士熟悉的读物...
第6版更加突出了软件过程,增加了敏捷开发方法,更便于阅读。全书包括软件过程、软件工程实践、应用Wcb工程、管理软件项目及软件工程高级课题五个部分。 20多年来,它的各个后继版本一直都是软件专业人士熟悉的读物...
在软件工程领域,一个有效的开发过程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和管理,这通常通过问题清单来实现。"互评-team19软件开发计划-问题清单1" 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在软件开发中识别、记录和解决潜在...
第6版更加突出了软件过程,增加了敏捷开发方法,更便于阅读。全书包括软件过程、软件工程实践、应用Wcb工程、管理软件项目及软件工程高级课题五个部分。 20多年来,它的各个后继版本一直都是软件专业人士熟悉的读物...
第6版更加突出了软件过程,增加了敏捷开发方法,更便于阅读。全书包括软件过程、软件工程实践、应用Wcb工程、管理软件项目及软件工程高级课题五个部分。 20多年来,它的各个后继版本一直都是软件专业人士熟悉的读物...
第6版更加突出了软件过程,增加了敏捷开发方法,更便于阅读。全书包括软件过程、软件工程实践、应用Wcb工程、管理软件项目及软件工程高级课题五个部分。 20多年来,它的各个后继版本一直都是软件专业人士熟悉的读物...
书评:气候事实 Ulrich Berner, Hansjörg Streif 气候事实 Ulrich Berner, Hansjörg Streif (Eds.), 238 p., DIN A4, E. Schweitzerbart'sche Verlagsbuchhandlung, Stuttgart 20022, ISBN 35-7610 Saxon Umweltmi...
这个书评网项目使用了SSM框架,提供了从前端到后端的完整源码,非常适合学习和实践Java Web开发。下面将详细阐述SSM框架的组成部分以及在书评网项目中的应用。 **1. Spring框架** Spring是Java企业级应用的核心框架...
第6版更加突出了软件过程,增加了敏捷开发方法,更便于阅读。全书包括软件过程、软件工程实践、应用Wcb工程、管理软件项目及软件工程高级课题五个部分。 20多年来,它的各个后继版本一直都是软件专业人士熟悉的读物...
第6版更加突出了软件过程,增加了敏捷开发方法,更便于阅读。全书包括软件过程、软件工程实践、应用Wcb工程、管理软件项目及软件工程高级课题五个部分。 20多年来,它的各个后继版本一直都是软件专业人士熟悉的读物...
第6版更加突出了软件过程,增加了敏捷开发方法,更便于阅读。全书包括软件过程、软件工程实践、应用Wcb工程、管理软件项目及软件工程高级课题五个部分。 20多年来,它的各个后继版本一直都是软件专业人士熟悉的读物...
第6版更加突出了软件过程,增加了敏捷开发方法,更便于阅读。全书包括软件过程、软件工程实践、应用Wcb工程、管理软件项目及软件工程高级课题五个部分。 20多年来,它的各个后继版本一直都是软件专业人士熟悉的读物...
书评:Rüdiger Glaser Klimafakten Ulrich Berner 着的《中欧气候史》,Hansjörg Streif(编辑),238 页,DIN A4,E. Schweitzerbart'sche Verlagsbuchhandlung,斯图加特 20022,ISBN 3-516-495环境部长尤特纳在...
根据书评中的反馈,《jQuery实战第二版》覆盖了以下知识点: 1. **基础语法**:介绍了 jQuery 的基本语法和常用选择器,如 `.addClass()`, `.removeClass()`, `.toggleClass()` 等。 2. **DOM 操作**:详细讲解了...
豆瓣读书书评爬虫软件将辅助你爬取你感兴趣的书目短评,交互简单,你可以轻松的获取目标书目的指定页数的内容,你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该资源即可爬取对应书目的短评内容,可以爬取指定页数的信息,也可以将内容保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