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ushaoen
  • 浏览: 3899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广东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

阅读更多

第一本医书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而且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主义辨证思想。

  《黄帝内经》共分《素问》、《灵枢》两部分,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灵枢》的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
中医学理论的形成直接来源于《黄帝内经》,此书在我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黄帝内经》不是一部极其罕见的养生学巨著,与《伏羲八卦》、《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古三坟”。中国医学史上的重大学术成就的取得以及众多杰出医学专家的出现,与《黄帝内经》无不有着紧密的联系,被历代医学家称为“医家之宗”。

  《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第一本药书是《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书中总结了秦以前药物学的成就。首为序例,总论药物理论及配位规律。次载药365种,分为三大类。书中对每种药物的别名、性味、生长环境及主治功用等都作了叙述。其中不少药物的疗效已用现代科学方法得到证实。原书早佚,其内容则辗转保存在历代本草著作中,现存本均为后人编辑。本书为广大中医师及中医院校师生必备。

摘文 《黄帝内经》(978711151060)
  (十)心与脉络合润相融,从面色上就能知道肾的情况,肺与皮肤合润相生,从毫发上就可以推知心脏的情况,肝与筋脉合润,从爪甲就知道肺的情况,脾与肌肉全润相融,从口唇就能知道肝的情况,肾与骨骼相融,从发毛就知道脾的情况。
  (四)东风生于春季,病多发生在肝,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南风生于夏季,病多发生于心,心的经气输注于胸胁。西风生于秋季,病多发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北风生于冬季,病多发生在肾,肾的经气输注于腰股。长夏季节和中央的方位属于土,病多发生在脾,脾的经气输注于脊。所以春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头部:夏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心: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冬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四肢。

分享到:
评论
75 楼 lixigua 2009-03-13  
airu 写道
一群搞IT在“激辩”中医,说明中医是个 焦点。
不过这个焦点在近一百年前就激辩过了。现在还在“讨论”,看来中医还是
很有“顽强的生命力”。
如果是在医学院有这样的讨论,那么很正常,很有意思。
但是,倒是那些非医学人士在讨论,这就很有趣了。反正大家都不知道,或者一知半解,于是就可以海阔天空,陈词激昂不乏人身攻击的狂侃一番。反正谁也说不服谁。

好了,我说下我的观点:首先,我要鄙视那些不懂装懂的人。一叶障目,以点盖面,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看到一个神棍治病害死人了,说中医不好。或者某个老医生给开了几副药没吃好,就对中医怀疑了。当然,这样也不能怪他,还有些人更是,看了一眼《黄帝内经》之类的书籍,就大呼打假,你看懂了吗? 还有些人可能就觉得中医是
中国文化,肯定没错啊。反正大多人都是不可能的到中医真传的。好比人人都会java,都会编程语言,有几个精通思想的?

然后我说一下我的理解(不一定符合你的口味),中医的基础是什么?哲学。哲学是什么,变化的真理。所以中医的哲学基础也就是阴阳的变化,只有变化才会发生状况。于是金木水火土就成了变化的状态。
这个不是状态机吗?呵呵。世界是一个有限状态机,而中医就是要找到平衡。怎么找到呢?很简单,寻找相对的变。也就是日出日落,四季更替,风雨寒暑,这些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先人们就学习天地,效法自然。天人合一,就成了中医的不二法门。

西医我就不懂了。不过打针吃药还是有过的。我的理解,西医专注于细节,目标清晰。所以见效快。

最后我还要说下科学。科学是什么?
科学是哲学的实现。哲学是抽象,是接口,科学则是实现,所以将实事求是。而抽象包含了变化,封装了变化。

所以,不要一口一个科学怎么样,中医伪科学。中医原本就不是科学。
结论:中医好比Unix 西医好比Windows

最后,透露一个秘密:
    《黄帝内经》内有武功秘籍和编程秘籍。


说了半天,来了个神棍式语录,你这是给中医长脸还是丢脸呢?
74 楼 airu 2009-03-12  
一群搞IT在“激辩”中医,说明中医是个 焦点。
不过这个焦点在近一百年前就激辩过了。现在还在“讨论”,看来中医还是
很有“顽强的生命力”。
如果是在医学院有这样的讨论,那么很正常,很有意思。
但是,倒是那些非医学人士在讨论,这就很有趣了。反正大家都不知道,或者一知半解,于是就可以海阔天空,陈词激昂不乏人身攻击的狂侃一番。反正谁也说不服谁。

好了,我说下我的观点:首先,我要鄙视那些不懂装懂的人。一叶障目,以点盖面,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看到一个神棍治病害死人了,说中医不好。或者某个老医生给开了几副药没吃好,就对中医怀疑了。当然,这样也不能怪他,还有些人更是,看了一眼《黄帝内经》之类的书籍,就大呼打假,你看懂了吗? 还有些人可能就觉得中医是
中国文化,肯定没错啊。反正大多人都是不可能的到中医真传的。好比人人都会java,都会编程语言,有几个精通思想的?

然后我说一下我的理解(不一定符合你的口味),中医的基础是什么?哲学。哲学是什么,变化的真理。所以中医的哲学基础也就是阴阳的变化,只有变化才会发生状况。于是金木水火土就成了变化的状态。
这个不是状态机吗?呵呵。世界是一个有限状态机,而中医就是要找到平衡。怎么找到呢?很简单,寻找相对的变。也就是日出日落,四季更替,风雨寒暑,这些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先人们就学习天地,效法自然。天人合一,就成了中医的不二法门。

西医我就不懂了。不过打针吃药还是有过的。我的理解,西医专注于细节,目标清晰。所以见效快。

最后我还要说下科学。科学是什么?
科学是哲学的实现。哲学是抽象,是接口,科学则是实现,所以将实事求是。而抽象包含了变化,封装了变化。

所以,不要一口一个科学怎么样,中医伪科学。中医原本就不是科学。
结论:中医好比Unix 西医好比Windows

最后,透露一个秘密:
    《黄帝内经》内有武功秘籍和编程秘籍。

73 楼 JArcher 2009-03-12  
西医能治好的,就看西医,治不好的,看看中医试试~~~
72 楼 lobbychmd 2009-03-12  
lixigua 写道

为什么能在"西医无能为力的病症上"有有良好效果?
另外,到底有哪些"西医无能为力的病症上"有效果?


各种各样都有。很多病西医判了死刑,去找中医,好了,或者缓解了,或者延长生命。

但疗效不一定很确切,有的患者可以有的患者不行,因为中医是辩证论治。所以从西方“科学” 的角度来看没有统计学意义,否则中医就发达了。
71 楼 tihualong 2009-03-12  
上面两位反对“药医不死人”的同志,麻烦先弄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再做评论好吗。
70 楼 lixigua 2009-03-11  
lobbychmd 写道
中医消亡应该不会啦,毕竟能治病。并且在某些西医无能为力的病症上,中医常常能有良好效果

上次那个被痛骂的张什么教授,其实他也没说消灭中医,只是退出主流医学而已。我觉得回归民间也挺好的,毕竟中医也是讲究师传的。

而且中医每年花掉国家那么多研究经费,却一年比一年差,总是拿几本古书忽悠人,不行啊,卫生部长也不是傻的,撤掉全国中医院,不见得全国人民的健康就会受什么影响。


为什么能在"西医无能为力的病症上"有有良好效果?
另外,到底有哪些"西医无能为力的病症上"有效果?
69 楼 本来不想注册 2009-03-11  
中医应该进博物馆
68 楼 soci 2009-03-11  
中医有些东西还是很好的,最近尝试揉后溪穴治颈椎。感觉效果不错。
67 楼 JavaInActoin 2009-03-10  
太老太落后。
66 楼 sunux 2009-03-10  
<div class="quote_title">sofar1218 写道</div>
<div class="quote_div">
<p> </p>
<p>这个也是不能证明的,未必就是中医的药治好了你。你不用药,不上班,好吃好喝的休息几年他也可能会好。</p>
</div>
<p>对,就是没用药,用的是按摩经络,通过身体自身的自愈能力恢复的.</p>
<p>与其说中医包括中药的方法是在治"病",不如说是在治"人".即通过纠正人体的偏差,靠人体自身的能力去战胜疾病,在这个理论下,方法却是其次的.中医的思想正是建立在研究人体内部的运动以及同外部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的,中医不只是治病的学问,而且是如何不生病的学问.</p>
65 楼 sofar1218 2009-03-10  
<p>&amp;</p>
<div class="quote_title">抛出异常的爱 写道</div>
<div class="quote_div&amp;amp;lt;mce:script type=">
&lt;noscript src="/javascripts/tinymce/plugins/javaeye/langs/zh.js" type="text/javascript"&gt;&lt;/noscript&gt;
quot;&gt;
<div class="quote_title">xly_971223 写道</div>
<div class="quote_div">老祖宗早就说了‘白猫黑猫抓着耗子就是好猫’<br />中医西医治好了就是好大夫<br /><br />脱离了实际病情在这儿叫唤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就成吵架了<br /><br />我的一个哥们慢性胃病 吃西药吃了好多 越吃越难受 到人民医院开了几盒中药立马舒服了很多<br /><br />中医讲求的是无为而治 <br />顺应自然规律 <br />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病情  <br />从宏观上进行调理 <br /><br />这西医有很大不同<br />西医基本上是从微观入手 研究细胞 DNA 细菌等<br /><br />我想这就是西医跟中医的最大区别吧</div>
</div>
<div class="quote_div"><br /><br />中西医的主要区别是冶人还是冶病.....<br /><br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ff00ff;"><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0000ff;"><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span style="color: #3366ff;"><span style="font-size: x-large;">药医不死人</span></span></span></span></span></div>
<div class="quote_div">这就不见得,水喝多了也会死人</div>
<p> </p>
<p> </p>
64 楼 lobbychmd 2009-03-10  
中医消亡应该不会啦,毕竟能治病。并且在某些西医无能为力的病症上,中医常常能有良好效果。

上次那个被痛骂的张什么教授,其实他也没说消灭中医,只是退出主流医学而已。我觉得回归民间也挺好的,毕竟中医也是讲究师传的。

而且中医每年花掉国家那么多研究经费,却一年比一年差,总是拿几本古书忽悠人,不行啊,卫生部长也不是傻的,撤掉全国中医院,不见得全国人民的健康就会受什么影响。
63 楼 yuxie 2009-03-10  
抛出异常的爱 写道
我还是不赞成销灭中医的
我一直认为中医的分类学比西医更合理
中医冶人.
把人体的状态当作分类基础
是人体的状态多
还是新生的细菌多?
小儿麻痹消灭了
再多出个变种.

只有人的变化性更慢一些
当然现在对基因的研究
正在走向冶人这个方向.
但本质上的分类学还没有改变

看来只有脱离了这肉身
才能结束这万年的分歧


异常亚,你不迷信中医,也不迷信科学,不过貌似一直在迷信自己那些和稀泥的那些看法。。可惜。。这些看法实在没什么价值
62 楼 抛出异常的爱 2009-03-10  
ozzzzzz 写道
subwayline13 写道
ozzzzzz 写道


辩证论治不是说辩证法那个辩证,而是跟辨症论治相对应的一种说法。所谓证就是说按照状态或者一种势做治疗的指导,而不是以一种具体的表现为治疗的指导。也就是强调要以整体的,关联的角度,判别疾病,及其疾病的发展状况。而不是以单纯的某种生理反应,来治疗。简单的说,就是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来搞,不要你发烧就马上退烧,发炎就立即抗生素,更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把这块割掉,那块坏了就把那块割掉。这个原则,其实现在不仅仅是。其实现在西医也是辩证论治,而不是辩症论治的了。还在辨症论治的,肯定就已经是伪科学了。当然你把病作为研究对象,搞辨症论治没啥问题,但是你要是把病当一种人类的疾患,那就不得不辨证论治。这个东西,你不是搞医的不明白,也不怪你。望文生义是很容易犯的错误。


你这不叫辨症论治,叫整体观念吧。中医的“证”在医书里有具体的描述的,什么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喘咳干呕的,是小青龙汤证。伤寒论里很多。

我这个说法是大学上课的时候老师教的,是中医基础课上讲的。老师是专门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教授,课本是专门的中医院校统一编纂教材。
当然辨证论治的说法就是来自伤寒论,但是因为这个东西是在这个书了第一次提出,所以证和症在这个书里面还都有反应。当然你说内经里面也有类似的提法,这也可以。但是不能说那个就是完整的说法,系统的医学实践。内经这个东西就是一个早期的思想集,系统化还比较差,也没太多的案例做参照。所以在我看来说它是医学书籍其实都勉强。
而真正的辨证论治的说法,我建议还是看现在的教材,而不是看古书。因为医学是在发展的,中医也在发展。各种说法也在变化。而且不是我不相信大家,这个论坛上没几个跟我一样受过严格的古文训练,更别说医古文训练。看几本别人翻译的书,我觉得对自己的身体,对别人的医术,都不是啥认真谨慎的态度。
其实我的观点也是应该逐步消灭中医,但是这个消灭跟方方他们那些人消除的做法是不一样的。是主张用现代医学研究传统医学,解释他们的理论,研究他们的做法。中医被消灭了,并不是说中医死了,而是经过传统和现代的洗礼,升华了。当然有些东西,不管到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比如大量的古代医案跟药方和疗法的记录,这些东西是古人实际操作的记录,价值巨大。而且这块不仅仅是研究医术需要,研究历史也需要。实际上中医在医案记录方面,比西医还是强很多的。毕竟我们有几千年一直没有中断的传统,而西医仅仅是近些年才兴起的,古代文献还是比不了。
当然我对现代医学研究的方式和方法,也有不同的看法。不过由于这块大家不会有太多兴趣,等以后将敏捷开发的时候再讲好了。

我还是不赞成销灭中医的
我一直认为中医的分类学比西医更合理
中医冶人.
把人体的状态当作分类基础
是人体的状态多
还是新生的细菌多?
小儿麻痹消灭了
再多出个变种.

只有人的变化性更慢一些
当然现在对基因的研究
正在走向冶人这个方向.
但本质上的分类学还没有改变

看来只有脱离了这肉身
才能结束这万年的分歧
61 楼 ozzzzzz 2009-03-10  
subwayline13 写道
ozzzzzz 写道


辩证论治不是说辩证法那个辩证,而是跟辨症论治相对应的一种说法。所谓证就是说按照状态或者一种势做治疗的指导,而不是以一种具体的表现为治疗的指导。也就是强调要以整体的,关联的角度,判别疾病,及其疾病的发展状况。而不是以单纯的某种生理反应,来治疗。简单的说,就是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来搞,不要你发烧就马上退烧,发炎就立即抗生素,更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把这块割掉,那块坏了就把那块割掉。这个原则,其实现在不仅仅是。其实现在西医也是辩证论治,而不是辩症论治的了。还在辨症论治的,肯定就已经是伪科学了。当然你把病作为研究对象,搞辨症论治没啥问题,但是你要是把病当一种人类的疾患,那就不得不辨证论治。这个东西,你不是搞医的不明白,也不怪你。望文生义是很容易犯的错误。


你这不叫辨症论治,叫整体观念吧。中医的“证”在医书里有具体的描述的,什么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喘咳干呕的,是小青龙汤证。伤寒论里很多。

我这个说法是大学上课的时候老师教的,是中医基础课上讲的。老师是专门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教授,课本是专门的中医院校统一编纂教材。
当然辨证论治的说法就是来自伤寒论,但是因为这个东西是在这个书了第一次提出,所以证和症在这个书里面还都有反应。当然你说内经里面也有类似的提法,这也可以。但是不能说那个就是完整的说法,系统的医学实践。内经这个东西就是一个早期的思想集,系统化还比较差,也没太多的案例做参照。所以在我看来说它是医学书籍其实都勉强。
而真正的辨证论治的说法,我建议还是看现在的教材,而不是看古书。因为医学是在发展的,中医也在发展。各种说法也在变化。而且不是我不相信大家,这个论坛上没几个跟我一样受过严格的古文训练,更别说医古文训练。看几本别人翻译的书,我觉得对自己的身体,对别人的医术,都不是啥认真谨慎的态度。
其实我的观点也是应该逐步消灭中医,但是这个消灭跟方方他们那些人消除的做法是不一样的。是主张用现代医学研究传统医学,解释他们的理论,研究他们的做法。中医被消灭了,并不是说中医死了,而是经过传统和现代的洗礼,升华了。当然有些东西,不管到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比如大量的古代医案跟药方和疗法的记录,这些东西是古人实际操作的记录,价值巨大。而且这块不仅仅是研究医术需要,研究历史也需要。实际上中医在医案记录方面,比西医还是强很多的。毕竟我们有几千年一直没有中断的传统,而西医仅仅是近些年才兴起的,古代文献还是比不了。
当然我对现代医学研究的方式和方法,也有不同的看法。不过由于这块大家不会有太多兴趣,等以后将敏捷开发的时候再讲好了。
60 楼 抛出异常的爱 2009-03-10  
xly_971223 写道
老祖宗早就说了‘白猫黑猫抓着耗子就是好猫’
中医西医治好了就是好大夫

脱离了实际病情在这儿叫唤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就成吵架了

我的一个哥们慢性胃病 吃西药吃了好多 越吃越难受 到人民医院开了几盒中药立马舒服了很多

中医讲求的是无为而治
顺应自然规律
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病情 
从宏观上进行调理

这西医有很大不同
西医基本上是从微观入手 研究细胞 DNA 细菌等

我想这就是西医跟中医的最大区别吧


中西医的主要区别是冶人还是冶病.....

药医不死人
59 楼 xly_971223 2009-03-10  
老祖宗早就说了‘白猫黑猫抓着耗子就是好猫’
中医西医治好了就是好大夫

脱离了实际病情在这儿叫唤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就成吵架了

我的一个哥们慢性胃病 吃西药吃了好多 越吃越难受 到人民医院开了几盒中药立马舒服了很多

中医讲求的是无为而治
顺应自然规律
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病情 
从宏观上进行调理

这西医有很大不同
西医基本上是从微观入手 研究细胞 DNA 细菌等

我想这就是西医跟中医的最大区别吧
58 楼 lobbychmd 2009-03-10  

引用
87岁的邓铁涛教授认为,“非典”是温病的一种,此次温病发于春初,湿邪内侵所致,而中医治疗温病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完全可以用中医治好。此次“非典”流行中,广州中医药大学两个附属医院以中医为主治疗“非典”,疗效显著。
截至4月14日,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共收治“非典”患者36例,无一例死亡,医护人员也无一人受到感染。绝大多数患者痊愈出院,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这谁引的。。。

虽然我挺中医,但据我所知,中医在“非典”里面起作用不多,重患者基本上都送往呼研所给钟南山了。非典患者如果不上呼吸机下激素得全部死翘翘。

貌似事件中中医还留下了不作为的坏印象。
57 楼 lobbychmd 2009-03-10  
ozzzzzz 写道


辩证论治不是说辩证法那个辩证,而是跟辨症论治相对应的一种说法。所谓证就是说按照状态或者一种势做治疗的指导,而不是以一种具体的表现为治疗的指导。也就是强调要以整体的,关联的角度,判别疾病,及其疾病的发展状况。而不是以单纯的某种生理反应,来治疗。简单的说,就是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来搞,不要你发烧就马上退烧,发炎就立即抗生素,更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把这块割掉,那块坏了就把那块割掉。这个原则,其实现在不仅仅是。其实现在西医也是辩证论治,而不是辩症论治的了。还在辨症论治的,肯定就已经是伪科学了。当然你把病作为研究对象,搞辨症论治没啥问题,但是你要是把病当一种人类的疾患,那就不得不辨证论治。这个东西,你不是搞医的不明白,也不怪你。望文生义是很容易犯的错误。


你这不叫辨症论治,叫整体观念吧。中医的“证”在医书里有具体的描述的,什么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喘咳干呕的,是小青龙汤证。伤寒论里很多。
56 楼 lobbychmd 2009-03-10  
ozzzzzz 写道
现在的情况可到了,一群方方为代表的科学教信徒,跟一群稀里糊涂的所谓中医信徒打架。我们大家就别掺和了,双方都是信徒,都是宗教信仰。你非要加入一方去,是不是也说明点问题。


哈哈,我是看到很多人虽然不懂中医,但很迷信中医、相信五行的。其实中医看病还真的是经验主义,有谁还算五行呢?我赌你们没见过,自古以来中医吹牛的多。

相关推荐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pdf

    深入研究这四大经典著作,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理论,还能够指导我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中医学的创新发展,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医学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与现代...

    走进黄帝内经期末考试题库.doc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典籍,被誉为中医学的四大经典之一。这部书并非由历史上的黄帝所著,而是后人假托黄帝之名编撰的医学巨著,旨在追溯医学理论的源头。《黄帝内经》主要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中医四大经典和四大基础RMVB合集

    9. **黄帝内经rmvb**: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黄帝内经》教学视频,可能侧重于不同角度的解析。 10. **中药学补48---53和62集**:这部分可能是中药学课程的补充内容,涵盖了特定的章节或专题,进一步深入中药学的学习...

    2019年广西崇左市国土资源局招聘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此外,还提及了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 3. 公文写作规范:在公文写作中,通常只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如果确实需要同时主送两个及以上,应用“并报”字样,而...

    中医经典选读1.ppt

    首先,中医四大经典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派的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其中的《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分别探讨了养生、阴阳、藏象、经脉、病机、诊法、病症和论治...

    《皇帝内经》读后感.docx

    - **背景介绍**:《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被誉为“医学四大经典”之首,对于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 **结构组成**:该书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侧重理论探讨,《灵枢》...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pptx

    该体系的形成主要在战国至两汉时期,标志性的著作有《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这四部经典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由《灵枢》和《素问》两部分组成,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中华五谷养身文化阐述.pptx

    黄帝之师岐伯,被誉为中华医学鼻祖,其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医研究的经典文献。书中阐述了生命的起源、特征以及生命活动的依赖——经络。生命起源于天地之气和四时之法,阴阳变化是生命的动力源泉,而精气则是生命的...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概论.ppt

    在先秦、秦、汉时期,中医理论开始形成,主要体现在四大经典著作中,即《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石,其中包含了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病因病机...

    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招考聘用强化练习卷含答案.doc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被誉为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对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华佗作为东汉时期的著名医学家,以高超的医术和"外科鼻祖"的美誉载入史册,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综合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pdf

    - **绪论**: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尤其是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建立的重要性。此外,还应关注金元四大家和温病学派对...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PPT学习教案.pptx

    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集中在战国至两汉时期,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这四大经典著作为代表。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基石,由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医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确立了...

    2018版高中历史第3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跟踪训练8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新人教版必修3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知识得以广泛传播,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当活字印刷技术成熟后,书籍的制作成本降低,更多人得以接触到各种知识,包括中医的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

    中医文化进校园科普宣讲课件.ppt

    《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人体生理学、病理学著作。书中阐述了自然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阴阳五行理论、脏腑经络学说,以及诊断治疗的原则和方法。这部作品对后来的中医学发展产生了...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和科技.ppt

    医学上,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成为临床医学经典,再到华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戏,以及孙思邈的《千金方》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均展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辉煌成就。 中国古代...

    大学生《科学技术史》期末复习资料.pdf

    医药学:《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典医学名著。地学:我国古代的地图绘制非常发达,裴秀提出“制图六体”的原则系统总结了前人丰富的绘图经验,为后世的地图绘制工作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规范,是世界上最早...

    二轮专题复习中外科技发展史.pptx

    医学上,东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农学包括《齐民要术》等经典著作,指导农业生产;四大发明对全球文化和科技有着深远影响。 2. **中国现代科技与文化** - 现代中国科技成就突出,如“两弹一星...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3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新人教版

    《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经典,它强调身心并重,认为道德(即医德)在医疗中的重要性。这表明古代中国医学不仅注重治疗身体疾病,还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体现了整体观和人文关怀的医学理念。 古代中国科技成果...

    教师资格证考试文化素养100题[整理打印版].doc

    4. 中国古代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均为著名的医学典籍,而《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 5. 生物学知识: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浮游生物,而非鱼类、甲壳动物或水生植物。 6. 中国行政...

    小学教师考试综合素质章节知识点第四章 文化素养.doc

    此外,还提到了《黄帝内经》等经典数学著作。 现代科学部分,主要涉及20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发展,包括相对论、量子力学、基因理论和系统理论。其中,广义相对论是现代宇宙学的理论基础,它改变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