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797863 次
- 性别:
- 来自: 成都
-
最新评论
-
天塔上的猫:
技术孵化,任重道远啊!不过大哥能力牛逼啊,相信会有实现的一天的 ...
技术孵化的探索之路 -
SIHAIloveYAN:
谢谢分享,刚刚考上研究生,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希望5年后再回到这 ...
我的2015 -
MUMU影子:
...
技术孵化的探索之路 -
tonyyan:
谢谢分享!
Java源码阅读的真实体会 -
cauchenlu:
http://ez.web126.cn/这个不错,完全颠覆目前 ...
一种快速开发的Java Web架构设计和实现(续)
题外话:本文应该引起项目管理者和开发人员的思考:如何进行薪酬管理?如何规划职业生涯?
不想放在海阔天空胡侃版。
生在IT行业,发现周围很多朋友对薪酬问题有疑问,因为这种不解,导致经常带情绪,对工作、生活很不利。人的幸福度,其实已经不决定于物质条件,而是心态。心态往往基于比较:
纵向比较:和自己以前比、和前辈比。患过癌症或大病的人,死而复生后,往往有知足平和的心态,干起事业来,那种创造力和胸怀,常人无法超越,比如苹果的乔布斯和万科的王石。
横向比较:和自己同事、大学同学比,和社会富人比。90%以上的人会比别人优点,越比越不爽。
举两个身边的事情吧:
案例1
小张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知名IT外企,做软件项目开发,入职时月薪3000,每年涨20%,头三年大概是3000、3600、4500,而且年底双薪,季度项目奖金,年终奖。
案例2
小李,小张的大学同学,关系甚好,而且技术水平也差不多。毕业时,小李进入了一家知名汽车制造商,当时正赶上公司实施ERP,不过,因为是一家非常传统的生产企业,他的薪水是2500,每年只涨10%,要照顾公司内部的财务、生产岗位人员啊。所以头三年是2500、2800、3200,年底双薪,其它就没有了。
三年后,两个曾经的同窗好友聚会,倾诉衷肠。不知不觉谈到自己的公司,小张为自己的公司无比自豪,说公司每年会评项目创新奖、每个月有几天的免费培训、技术交流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李无比的落寞,天上人间啊。因为自己的公司别提培训,不加班就知足了,每次公司大会,都是评选业绩贡献奖、机械设计奖,IT部门似乎被打入冷宫。
案例3
这样,小李怏怏不快地干了三个月,走人了。去人才市场一看,自己竟然成了抢手货。五家公司面试,四家开出底薪8k,来否?他简直不敢相信,难道自己是个人才?
从三个案例,大家有什么启发?(记忆技巧:小张:薪水总在涨,小李:公司不理你)
说说我的看法吧。
1、三种不同的待遇,都是公平、客观的
小张进入的是典型的IT行业,小李进入的是制造业,后来进入的是ERP行业。大家都知道,ERP实施工程师顾问,业界行情是客户给实施方平均6000/人天,所以年薪20万是个很普通的薪水。
2、部门性质不同
小张进入的是利润部门,公司格外器重,比如培训、项目奖金。当然,即使是做软件开发企业,比如外包,这类公司靠销售拉活,所以会特别重视项目经理和售前;相反,干活的普通开发人员往往命如草芥,加班加点。谁叫我们进入这类价值链低端企业呢?因为靠成本取胜是最简单的方法,公司往往没有这种魄力:靠提升效率和提升质量赢得持续竞争力。再说,这类低端货,没有技术含量,人才市场有的是。
企业文化、愿景、价值观,以人为本,扯淡吧。
小李进入的是成本部门,和公司财务、行政、生产是一个层次。一般人,期望有高瞻远瞩的主,往往不切实际,在中国目前这种低端制造业环境下。既然IT部门只会花钱,公司能省则省。那种没有受器重和尊重的感觉,很打击人的自信和热情。
后来,小李进入了ERP行业,曾经三年的汽车行业ERP实施经验,在这个ERP人才缺乏的年代,自然格外有竞争力。也许哪一天,曾经每月给他3200的东家,又请他所在的公司来实施ERP,这时候给出的可是6000,注意,是每天。
一个IT人,进入一家传统行业公司时,往往是给IT行业的薪水,进入公司后,就受到本行业赢利现状,以及本公司其它岗位的制约,往往再往上涨就很难。
就看公司老板的格局了,究竟把IT部门定位在成本还是利润,如果公司的赢利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IT,那么薪水也许会令人满意,比如美斯特邦威。
像很多IT项目,加班加点干也许只有几个月,但老板可是考虑发全年的薪水,还要考虑明年的薪水。IT外包?往往是一种美好的YY。
如果老板把IT定位为成本,就惨了,IT部添张椅子,买个打印机都要严格审批,IT员工地位何在,热情何在?要么证明自己,要么离开,要么毁灭。
自己本人也处于这样一个半尴尬状态,所以思考良多。
关于创业的题外话
怎么说呢,如果是创业,开一家纯IT企业,风险非常大。因为国内大部门公司,业务流程还没有成熟到需要全面信息化的地步,只需要一套财务软件、进销存、邮件系统就差不了。管理软件,本质上是解决一种秩序。当人的脑袋都没有秩序意识,做出来的系统会很聪明吗?
国内一百多家OA软件企业,我们想想,OA系统真的可以节省纸张?节省纸张真的有意义?真的可以解决内部政治、灰色交易和部门沟通?在中国这样一个高度不职业化、做事不规范化的社会,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到实施信息化的临界点。
如果不能给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软件销售就会很难,忽悠的路是走不长的,也很艰辛。
纯粹的互联网创业,真的,水太深。不要说开心网、优酷网,他们每年投入上亿至今还没有盈利,就不说陪葬的同类的上百家企业。媒体,往往只是宣传成功的,那些失败的,恐怕是99%,对我们更有帮助的,恰恰是那死去的99%,因为你更可能和他们是同道。
所以,IT人士要创业,还是互联网+传统业务比较靠谱,以互联网作为营销渠道的思路走,站长和上网冲浪的概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办公用品,电脑和桌椅基本应该不计入成本,几年了也不见怎么换
17%是营业税吗,这么高呀
平均6个人月的项目还得加上客户来两次的招待费(1000内),私下是否有活动就不知道了
哦,我还忘了营业税了,17是增值税,桌椅板凳你不想算折旧,那房租总要算吧?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去注册一个公司就明白了。
从这点来看,一个公司把不能够直接盈利的部门当成是“成本”倒也是无可厚非,老板尖刻一点儿的话,看你多喝一口水,多用一度电都会气个半死。那就是说“外包”最直接啦,一个人头多少钱,你坐一个月就可以给我盈利多少。
这样看来,技术人员想多赚钱就只能找一个好东家,跟着这个能赚钱的boss就可以多给你一些油水,跟着那个不会赚钱的boss就没钱捞咯。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没有项目的时候也要保留部分开发人员(只要公司还要在这个业务线上继续)?所以,1/3真的不是特别高...
总不能项目一结束,所有技术人员开掉吧?即使不是外包,也要考虑的阿.
至少绝大多数项目类型公司的技术部门应该是成本部门,但是没有成本部门也不可能有利润部门,本质上大家就是互相依附就是了.
所以技术部门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业务部门或者销售部门,而是...
LZ真的需要作的是挖自己部门的潜力,提高自己部门的效率,而不是和其他部门较劲阿...
xyz20003,很高兴你能理解。(实在没办法,我第一次这样灌水了)
xyz20003同学,我发这篇帖子,主要是想到成本部门和业务部门这个概念,有体会的可以来探讨,没概念的可以了解。JavaEye曾经伴我走上技术之路,我很信任这个地方,虽然我差不多两年没来了。
我不是来发帖,让大家帮我解决问题。我自己的问题,很容易想通,找到解决方案。再说,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而且是我的主动选择。
我向来不喜欢抱怨,但我喜欢反省、思考,也许会被人误以为我庸人自扰。
xyz20003同学,看到你以前的回帖,你是一个很有想法和思维深度的人,我发的帖子对于你几乎没什么价值,但你知道,JavaEye还是有很多刚毕业、涉世不深的人,就像几年前的我。
咱们传教的方向不同,我传教的方向是:“好好做技术,会有熬出来的一天。”你的传教方向是:“触类旁通,转行更有优势。”
教众只有这么多,咱们两个肯定会有竞争的区域。我希望更多人研究技术,加强技术的基础,你希望让做技术的人不要专心做技术,省下心思去考虑考虑行业以外的事情。如果你成功了,我这边搞技术的人就会减少,这就是咱们之间对立的关键点。
我们不能保证所有进入行业的人都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我们是不是可以告诉他们“只要你愿意,就可以爬的很高”?
还是说,软件行业里应该风行“技术无用,这个行业没有上层结构,你再努力,技术再高也不如转行,进了这个行业你就没有未来了”这类的说法?
xyz20003和我、一蓑兄三个人的观点不矛盾,之所以xyz20003会争论,是因为,他理解的非技术和我们理解的不一样:
我们的理解:
非技术:技术管理、项目管理、需求分析师等,都围绕IT转。
冤枉啊,搞技术的转行做纯业务或创业当老板,风险太大,我是不敢提出此种不负责人的建议。
办公用品,电脑和桌椅基本应该不计入成本,几年了也不见怎么换
17%是营业税吗,这么高呀
平均6个人月的项目还得加上客户来两次的招待费(1000内),私下是否有活动就不知道了
哦,我还忘了营业税了,17是增值税,桌椅板凳你不想算折旧,那房租总要算吧?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去注册一个公司就明白了。
从这点来看,一个公司把不能够直接盈利的部门当成是“成本”倒也是无可厚非,老板尖刻一点儿的话,看你多喝一口水,多用一度电都会气个半死。那就是说“外包”最直接啦,一个人头多少钱,你坐一个月就可以给我盈利多少。
这样看来,技术人员想多赚钱就只能找一个好东家,跟着这个能赚钱的boss就可以多给你一些油水,跟着那个不会赚钱的boss就没钱捞咯。
老板还也要利润,公司不是单单为了养活工人。
除了雇佣工人花费的工资以外,还要租赁办公场地,缴纳税金,水电费,网费,办公用品,电脑,桌椅。
25%给员工发工资,17%的税,再去掉杂七杂八,还剩多少?对了,我们还要不要把回扣按40%算?
办公用品,电脑和桌椅基本应该不计入成本,几年了也不见怎么换
17%是营业税吗,这么高呀
平均6个人月的项目还得加上客户来两次的招待费(1000内),私下是否有活动就不知道了
偶是做对日外包的,以前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不过没有想明白
能给讲讲为什么员工工资奖金超过了1/3就很难挣钱了吗,或者说其它2/3花在什么地方了呢
老板还也要利润,公司不是单单为了养活工人。
除了雇佣工人花费的工资以外,还要租赁办公场地,缴纳税金,水电费,网费,办公用品,电脑,桌椅。
25%给员工发工资,17%的税,再去掉杂七杂八,还剩多少?对了,我们还要不要把回扣按40%算?
偶是做对日外包的,以前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不过没有想明白
能给讲讲为什么员工工资奖金超过了1/3就很难挣钱了吗,或者说其它2/3花在什么地方了呢
问题是,这种现象是否是一种常理,假设我们都不玩技术了,全部转行去做销售,现在混的都能比转行之前好吗?
做技术走不下去,是因为什么?是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就没有前途,还是因为自己做事选择上的问题?
其他人混的很好,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对方所处的行业得天独厚,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
如果我们继续在自己的行业里混,其他行业的成功事例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如果我们转行的,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经历能为以后带来什么价值?
别怪我只提问不作答,因为我还没有找到答案。只是闭着眼不断往前走。
xyz20003同学,我的意思是:
只局限于普通程序员不好,程序员也应该站在管理者角度考虑问题。
你的意思是:
普通程序员可以进化为高级程序员
我们是个补充关系,但感觉你把它当成对立。虽然你的观点本身我是很认同的。
咱们传教的方向不同,我传教的方向是:“好好做技术,会有熬出来的一天。”你的传教方向是:“触类旁通,转行更有优势。”
教众只有这么多,咱们两个肯定会有竞争的区域。我希望更多人研究技术,加强技术的基础,你希望让做技术的人不要专心做技术,省下心思去考虑考虑行业以外的事情。如果你成功了,我这边搞技术的人就会减少,这就是咱们之间对立的关键点。
我们不能保证所有进入行业的人都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我们是不是可以告诉他们“只要你愿意,就可以爬的很高”?
还是说,软件行业里应该风行“技术无用,这个行业没有上层结构,你再努力,技术再高也不如转行,进了这个行业你就没有未来了”这类的说法?
不想放在海阔天空胡侃版。
生在IT行业,发现周围很多朋友对薪酬问题有疑问,因为这种不解,导致经常带情绪,对工作、生活很不利。人的幸福度,其实已经不决定于物质条件,而是心态。心态往往基于比较:
纵向比较:和自己以前比、和前辈比。患过癌症或大病的人,死而复生后,往往有知足平和的心态,干起事业来,那种创造力和胸怀,常人无法超越,比如苹果的乔布斯和万科的王石。
横向比较:和自己同事、大学同学比,和社会富人比。90%以上的人会比别人优点,越比越不爽。
举两个身边的事情吧:
案例1
小张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知名IT外企,做软件项目开发,入职时月薪3000,每年涨20%,头三年大概是3000、3600、4500,而且年底双薪,季度项目奖金,年终奖。
案例2
小李,小张的大学同学,关系甚好,而且技术水平也差不多。毕业时,小李进入了一家知名汽车制造商,当时正赶上公司实施ERP,不过,因为是一家非常传统的生产企业,他的薪水是2500,每年只涨10%,要照顾公司内部的财务、生产岗位人员啊。所以头三年是2500、2800、3200,年底双薪,其它就没有了。
三年后,两个曾经的同窗好友聚会,倾诉衷肠。不知不觉谈到自己的公司,小张为自己的公司无比自豪,说公司每年会评项目创新奖、每个月有几天的免费培训、技术交流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李无比的落寞,天上人间啊。因为自己的公司别提培训,不加班就知足了,每次公司大会,都是评选业绩贡献奖、机械设计奖,IT部门似乎被打入冷宫。
案例3
这样,小李怏怏不快地干了三个月,走人了。去人才市场一看,自己竟然成了抢手货。五家公司面试,四家开出底薪8k,来否?他简直不敢相信,难道自己是个人才?
从三个案例,大家有什么启发?(记忆技巧:小张:薪水总在涨,小李:公司不理你)
说说我的看法吧。
1、三种不同的待遇,都是公平、客观的
小张进入的是典型的IT行业,小李进入的是制造业,后来进入的是ERP行业。大家都知道,ERP实施工程师顾问,业界行情是客户给实施方平均6000/人天,所以年薪20万是个很普通的薪水。
2、部门性质不同
小张进入的是利润部门,公司格外器重,比如培训、项目奖金。当然,即使是做软件开发企业,比如外包,这类公司靠销售拉活,所以会特别重视项目经理和售前;相反,干活的普通开发人员往往命如草芥,加班加点。谁叫我们进入这类价值链低端企业呢?因为靠成本取胜是最简单的方法,公司往往没有这种魄力:靠提升效率和提升质量赢得持续竞争力。再说,这类低端货,没有技术含量,人才市场有的是。
企业文化、愿景、价值观,以人为本,扯淡吧。
小李进入的是成本部门,和公司财务、行政、生产是一个层次。一般人,期望有高瞻远瞩的主,往往不切实际,在中国目前这种低端制造业环境下。既然IT部门只会花钱,公司能省则省。那种没有受器重和尊重的感觉,很打击人的自信和热情。
后来,小李进入了ERP行业,曾经三年的汽车行业ERP实施经验,在这个ERP人才缺乏的年代,自然格外有竞争力。也许哪一天,曾经每月给他3200的东家,又请他所在的公司来实施ERP,这时候给出的可是6000,注意,是每天。
一个IT人,进入一家传统行业公司时,往往是给IT行业的薪水,进入公司后,就受到本行业赢利现状,以及本公司其它岗位的制约,往往再往上涨就很难。
就看公司老板的格局了,究竟把IT部门定位在成本还是利润,如果公司的赢利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IT,那么薪水也许会令人满意,比如美斯特邦威。
像很多IT项目,加班加点干也许只有几个月,但老板可是考虑发全年的薪水,还要考虑明年的薪水。IT外包?往往是一种美好的YY。
如果老板把IT定位为成本,就惨了,IT部添张椅子,买个打印机都要严格审批,IT员工地位何在,热情何在?要么证明自己,要么离开,要么毁灭。
自己本人也处于这样一个半尴尬状态,所以思考良多。
关于创业的题外话
怎么说呢,如果是创业,开一家纯IT企业,风险非常大。因为国内大部门公司,业务流程还没有成熟到需要全面信息化的地步,只需要一套财务软件、进销存、邮件系统就差不了。管理软件,本质上是解决一种秩序。当人的脑袋都没有秩序意识,做出来的系统会很聪明吗?
国内一百多家OA软件企业,我们想想,OA系统真的可以节省纸张?节省纸张真的有意义?真的可以解决内部政治、灰色交易和部门沟通?在中国这样一个高度不职业化、做事不规范化的社会,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到实施信息化的临界点。
如果不能给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软件销售就会很难,忽悠的路是走不长的,也很艰辛。
纯粹的互联网创业,真的,水太深。不要说开心网、优酷网,他们每年投入上亿至今还没有盈利,就不说陪葬的同类的上百家企业。媒体,往往只是宣传成功的,那些失败的,恐怕是99%,对我们更有帮助的,恰恰是那死去的99%,因为你更可能和他们是同道。
所以,IT人士要创业,还是互联网+传统业务比较靠谱,以互联网作为营销渠道的思路走,站长和上网冲浪的概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评论
57 楼
nurenok
2010-06-08
问工资只会增加自己的郁闷程度,觉得低就走
56 楼
seeckt
2010-06-07
公司里的员工都是老板的棋子而已
成本中心里的都是卒子,利润中心里的可能是车马炮
老板觉得哪个重要哪个价值高哪个要闹了就动下那个
大多数公司的开发人员技术水平很难优先同行一个代差(除了真的靠技术革新吃饭的公司),
只要跟着主流技术招人成本和人员素质大家都差不多
剩下的让销售们拿技术用来忽悠吧,啥晕计算\SOA的,吹起来倍儿有面子
但就算忽悠着了也不能算是开发团队给公司增值吧(至少大部分不算)
这种情况下开发团队大多归到成本中心里,所以就比较杯具
平衡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利益的一个方法是跨职能部门组建项目团队
项目奖金由公司额外出而不是算到两个部门的成本指标里
这样大家多少都能捞到点好处,也较好地避免了所谓技术人员不受重视的风险
加强跨部门协同的坏处当然也有,比如有A\B两个项目
A项目收入和利润都不好,但是属于占地盘的项目,后续开发潜力很大甚至关系到公司的生死
B项目对部门来说近期的利益非常丰厚,做完了可以马上确认部门的大块收入指标
然后就会发现大家都忙着做B,对A根本不尽心,
几个部门为了收入指标分多了分少了闹个不停,
再有么还能出现开发出来一个BUG,客服部还要问研发部买人处理的奇怪事情
要别的部门帮忙那一定是私下偷偷找,要帮别的部门忙肯定要签好单子,邮件抄送各大高管和助理
搞成一团烂粥的时候销售人影都没有,分红的时候销售又要来拿大头
老板发现大家整天搞这些基本什么也不干了么就招个人专门盯着部门经理们,搞各种会议、报告、指标、度量数据折腾部门经理,用专职搞内耗的岗位来避免更大的内耗
内耗对中高层来说真的是个艺术,搞地天翻地覆但公司还能做下去也是乐趣所在,
杯具的是身为普通底层员工,一旦自己的老大在内部争锋中失利,那就是内耗的牺牲品
对了,上面说的经理们也未必是庸庸碌碌混吃等死之辈,上担心公司的未来,下体恤自己的下属,中间还专长于本职工作,
但是只要老板的价值杠杆稍微轻轻地动一下,整个公司都可能变个样
成本中心里的都是卒子,利润中心里的可能是车马炮
老板觉得哪个重要哪个价值高哪个要闹了就动下那个
大多数公司的开发人员技术水平很难优先同行一个代差(除了真的靠技术革新吃饭的公司),
只要跟着主流技术招人成本和人员素质大家都差不多
剩下的让销售们拿技术用来忽悠吧,啥晕计算\SOA的,吹起来倍儿有面子
但就算忽悠着了也不能算是开发团队给公司增值吧(至少大部分不算)
这种情况下开发团队大多归到成本中心里,所以就比较杯具
平衡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利益的一个方法是跨职能部门组建项目团队
项目奖金由公司额外出而不是算到两个部门的成本指标里
这样大家多少都能捞到点好处,也较好地避免了所谓技术人员不受重视的风险
加强跨部门协同的坏处当然也有,比如有A\B两个项目
A项目收入和利润都不好,但是属于占地盘的项目,后续开发潜力很大甚至关系到公司的生死
B项目对部门来说近期的利益非常丰厚,做完了可以马上确认部门的大块收入指标
然后就会发现大家都忙着做B,对A根本不尽心,
几个部门为了收入指标分多了分少了闹个不停,
再有么还能出现开发出来一个BUG,客服部还要问研发部买人处理的奇怪事情
要别的部门帮忙那一定是私下偷偷找,要帮别的部门忙肯定要签好单子,邮件抄送各大高管和助理
搞成一团烂粥的时候销售人影都没有,分红的时候销售又要来拿大头
老板发现大家整天搞这些基本什么也不干了么就招个人专门盯着部门经理们,搞各种会议、报告、指标、度量数据折腾部门经理,用专职搞内耗的岗位来避免更大的内耗
内耗对中高层来说真的是个艺术,搞地天翻地覆但公司还能做下去也是乐趣所在,
杯具的是身为普通底层员工,一旦自己的老大在内部争锋中失利,那就是内耗的牺牲品
对了,上面说的经理们也未必是庸庸碌碌混吃等死之辈,上担心公司的未来,下体恤自己的下属,中间还专长于本职工作,
但是只要老板的价值杠杆稍微轻轻地动一下,整个公司都可能变个样
55 楼
chengren
2010-06-07
xyz20003 写道
wsgwz_2000 写道
办公用品,电脑和桌椅基本应该不计入成本,几年了也不见怎么换
17%是营业税吗,这么高呀
平均6个人月的项目还得加上客户来两次的招待费(1000内),私下是否有活动就不知道了
![](/images/smiles/icon_wink.gif)
哦,我还忘了营业税了,17是增值税,桌椅板凳你不想算折旧,那房租总要算吧?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去注册一个公司就明白了。
从这点来看,一个公司把不能够直接盈利的部门当成是“成本”倒也是无可厚非,老板尖刻一点儿的话,看你多喝一口水,多用一度电都会气个半死。那就是说“外包”最直接啦,一个人头多少钱,你坐一个月就可以给我盈利多少。
这样看来,技术人员想多赚钱就只能找一个好东家,跟着这个能赚钱的boss就可以多给你一些油水,跟着那个不会赚钱的boss就没钱捞咯。
![](/images/smiles/icon_evil.gif)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没有项目的时候也要保留部分开发人员(只要公司还要在这个业务线上继续)?所以,1/3真的不是特别高...
总不能项目一结束,所有技术人员开掉吧?即使不是外包,也要考虑的阿.
至少绝大多数项目类型公司的技术部门应该是成本部门,但是没有成本部门也不可能有利润部门,本质上大家就是互相依附就是了.
所以技术部门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业务部门或者销售部门,而是...
LZ真的需要作的是挖自己部门的潜力,提高自己部门的效率,而不是和其他部门较劲阿...
54 楼
zwchen
2010-06-07
xyz20003 写道
呵呵~甘拜下风,佩服佩服。我回去反省去了。
xyz20003,很高兴你能理解。(实在没办法,我第一次这样灌水了)
53 楼
本来不想注册
2010-06-07
好贴,不知道说什么好,我现在就在成本部门,属于后勤部门吧,又属于技术部门
52 楼
xyz20003
2010-06-07
呵呵~甘拜下风,佩服佩服。我回去反省去了。
51 楼
zwchen
2010-06-07
xyz20003 写道
听人劝,吃饱饭。我不争论了。:)
zwchen同志,既然觉得目前自己的位置是“成本部门”,有没有考虑过换一个“利润部门”的打算呢?假设我们先不考虑风险,这种转换是否会比“坚守”更容易。
zwchen同志也说自己是合伙人了,那么在公司整体的运营方面,有没有影响力呢?就算就算“技术要为市场服务”,市场又是否想到过要根据公司本身的优势进行发展和调节呢?
我想问的是:所谓成本部门,是因为部门之间协调之间出现的问题?还是公司养闲人?现实常常不会给我们明确的答案,但是人人应该心中有数。
zwchen同志,既然觉得目前自己的位置是“成本部门”,有没有考虑过换一个“利润部门”的打算呢?假设我们先不考虑风险,这种转换是否会比“坚守”更容易。
zwchen同志也说自己是合伙人了,那么在公司整体的运营方面,有没有影响力呢?就算就算“技术要为市场服务”,市场又是否想到过要根据公司本身的优势进行发展和调节呢?
我想问的是:所谓成本部门,是因为部门之间协调之间出现的问题?还是公司养闲人?现实常常不会给我们明确的答案,但是人人应该心中有数。
xyz20003同学,我发这篇帖子,主要是想到成本部门和业务部门这个概念,有体会的可以来探讨,没概念的可以了解。JavaEye曾经伴我走上技术之路,我很信任这个地方,虽然我差不多两年没来了。
我不是来发帖,让大家帮我解决问题。我自己的问题,很容易想通,找到解决方案。再说,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而且是我的主动选择。
我向来不喜欢抱怨,但我喜欢反省、思考,也许会被人误以为我庸人自扰。
xyz20003同学,看到你以前的回帖,你是一个很有想法和思维深度的人,我发的帖子对于你几乎没什么价值,但你知道,JavaEye还是有很多刚毕业、涉世不深的人,就像几年前的我。
50 楼
xyz20003
2010-06-07
听人劝,吃饱饭。我不争论了。:)
zwchen同志,既然觉得目前自己的位置是“成本部门”,有没有考虑过换一个“利润部门”的打算呢?假设我们先不考虑风险,这种转换是否会比“坚守”更容易。
zwchen同志也说自己是合伙人了,那么在公司整体的运营方面,有没有影响力呢?就算就算“技术要为市场服务”,市场又是否想到过要根据公司本身的优势进行发展和调节呢?
我想问的是:所谓成本部门,是因为部门之间协调之间出现的问题?还是公司养闲人?现实常常不会给我们明确的答案,但是人人应该心中有数。
zwchen同志,既然觉得目前自己的位置是“成本部门”,有没有考虑过换一个“利润部门”的打算呢?假设我们先不考虑风险,这种转换是否会比“坚守”更容易。
zwchen同志也说自己是合伙人了,那么在公司整体的运营方面,有没有影响力呢?就算就算“技术要为市场服务”,市场又是否想到过要根据公司本身的优势进行发展和调节呢?
我想问的是:所谓成本部门,是因为部门之间协调之间出现的问题?还是公司养闲人?现实常常不会给我们明确的答案,但是人人应该心中有数。
49 楼
zwchen
2010-06-07
xyz20003 写道
咱们传教的方向不同,我传教的方向是:“好好做技术,会有熬出来的一天。”你的传教方向是:“触类旁通,转行更有优势。”
教众只有这么多,咱们两个肯定会有竞争的区域。我希望更多人研究技术,加强技术的基础,你希望让做技术的人不要专心做技术,省下心思去考虑考虑行业以外的事情。如果你成功了,我这边搞技术的人就会减少,这就是咱们之间对立的关键点。
我们不能保证所有进入行业的人都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我们是不是可以告诉他们“只要你愿意,就可以爬的很高”?
还是说,软件行业里应该风行“技术无用,这个行业没有上层结构,你再努力,技术再高也不如转行,进了这个行业你就没有未来了”这类的说法?
xyz20003和我、一蓑兄三个人的观点不矛盾,之所以xyz20003会争论,是因为,他理解的非技术和我们理解的不一样:
我们的理解:
非技术:技术管理、项目管理、需求分析师等,都围绕IT转。
引用
你的传教方向是:“触类旁通,转行更有优势”
冤枉啊,搞技术的转行做纯业务或创业当老板,风险太大,我是不敢提出此种不负责人的建议。
48 楼
一蓑烟雨任平生
2010-06-07
1/3是薪酬成本,1/3是运营成本,剩下的1/3就是要挣的钱,老板黑点就全部拿走,老板想发展呢,就再拿出一部分做投入。这是比较理想的项目,我们还要做一些客户关系,加上项目延期等等等等,那个1/3做着做着就亏了。
话题扯远了,打住。
话题扯远了,打住。
47 楼
JWQ525727
2010-06-07
迷茫啊,不知何去何从啊
46 楼
xyz20003
2010-06-07
wsgwz_2000 写道
办公用品,电脑和桌椅基本应该不计入成本,几年了也不见怎么换
17%是营业税吗,这么高呀
平均6个人月的项目还得加上客户来两次的招待费(1000内),私下是否有活动就不知道了
![](/images/smiles/icon_wink.gif)
哦,我还忘了营业税了,17是增值税,桌椅板凳你不想算折旧,那房租总要算吧?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去注册一个公司就明白了。
从这点来看,一个公司把不能够直接盈利的部门当成是“成本”倒也是无可厚非,老板尖刻一点儿的话,看你多喝一口水,多用一度电都会气个半死。那就是说“外包”最直接啦,一个人头多少钱,你坐一个月就可以给我盈利多少。
这样看来,技术人员想多赚钱就只能找一个好东家,跟着这个能赚钱的boss就可以多给你一些油水,跟着那个不会赚钱的boss就没钱捞咯。
![](/images/smiles/icon_evil.gif)
45 楼
wsgwz_2000
2010-06-07
xyz20003 写道
老板还也要利润,公司不是单单为了养活工人。
除了雇佣工人花费的工资以外,还要租赁办公场地,缴纳税金,水电费,网费,办公用品,电脑,桌椅。
25%给员工发工资,17%的税,再去掉杂七杂八,还剩多少?对了,我们还要不要把回扣按40%算?
![](/images/smiles/icon_razz.gif)
办公用品,电脑和桌椅基本应该不计入成本,几年了也不见怎么换
17%是营业税吗,这么高呀
平均6个人月的项目还得加上客户来两次的招待费(1000内),私下是否有活动就不知道了
![](/images/smiles/icon_wink.gif)
44 楼
java_wei
2010-06-07
看完这帖子不知道该怎么说好,我觉得 IT本来就包含 I部分 与 T 部分 。小李后来进了 I 部分,小张一直在 T 部分 。小李赶上了 I 部分的黄金时期,所以牛了。 小张处于T部分比较成熟的时期。
43 楼
xyz20003
2010-06-07
wsgwz_2000 写道
偶是做对日外包的,以前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不过没有想明白
能给讲讲为什么员工工资奖金超过了1/3就很难挣钱了吗,或者说其它2/3花在什么地方了呢
老板还也要利润,公司不是单单为了养活工人。
除了雇佣工人花费的工资以外,还要租赁办公场地,缴纳税金,水电费,网费,办公用品,电脑,桌椅。
25%给员工发工资,17%的税,再去掉杂七杂八,还剩多少?对了,我们还要不要把回扣按40%算?
![](/images/smiles/icon_razz.gif)
42 楼
wsgwz_2000
2010-06-07
一蓑烟雨任平生 写道
我给那些觉得30岁以后可以用哪些破框架编码的同学上一课,一般项目开发类的公司报价大致在2w/人月,这个单价高低姑且不论,给大家一个考虑问题的思路。
公司报出去的人月单价,员工工资奖金这块也就占1/3,超过1/3就很难挣钱了。OK,也就是开发的人员薪酬不会超过这个1/3,也就是不到7k,这是开发人员的极限,也就是税前总收入8w,项目经理2.2w/人月,税前年薪也差Q不多。
对于公司来说,要想挣钱,就必须把薪酬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超出这个范围就得亏损,所以开发人员不转管理或者业务分析之类的高级别岗位,要么到顶后等着退休,要么转型,要么到薪酬高一些的外企,要么到产品研发类的企业。项目型公司你3-5年出不来,也就断了挣大钱这个念头。
不是说30岁不编码,而是30岁还在照着设计说明打铁,这种人是没有升值的空间,当然有很多人老婆孩子热炕头,两口子在2、3线城市有房有车,平时做做老系统的运维,也不错,也不是每个人都想那么辛苦。
公司报出去的人月单价,员工工资奖金这块也就占1/3,超过1/3就很难挣钱了。OK,也就是开发的人员薪酬不会超过这个1/3,也就是不到7k,这是开发人员的极限,也就是税前总收入8w,项目经理2.2w/人月,税前年薪也差Q不多。
对于公司来说,要想挣钱,就必须把薪酬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超出这个范围就得亏损,所以开发人员不转管理或者业务分析之类的高级别岗位,要么到顶后等着退休,要么转型,要么到薪酬高一些的外企,要么到产品研发类的企业。项目型公司你3-5年出不来,也就断了挣大钱这个念头。
不是说30岁不编码,而是30岁还在照着设计说明打铁,这种人是没有升值的空间,当然有很多人老婆孩子热炕头,两口子在2、3线城市有房有车,平时做做老系统的运维,也不错,也不是每个人都想那么辛苦。
偶是做对日外包的,以前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不过没有想明白
能给讲讲为什么员工工资奖金超过了1/3就很难挣钱了吗,或者说其它2/3花在什么地方了呢
41 楼
xyz20003
2010-06-07
木哥哥 写道
很有深度的一个帖子。
让我想起了我和以前的同学的聊天,
我,搞IT,搞5年了,稳步上升,现在拿几K;
我同学,搞USB之类的数码产品销售,4年了,刚开始低点,现在月薪4K,年终奖5w。
感觉跟楼主说的,殊途同归……
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让我想起了我和以前的同学的聊天,
我,搞IT,搞5年了,稳步上升,现在拿几K;
我同学,搞USB之类的数码产品销售,4年了,刚开始低点,现在月薪4K,年终奖5w。
感觉跟楼主说的,殊途同归……
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问题是,这种现象是否是一种常理,假设我们都不玩技术了,全部转行去做销售,现在混的都能比转行之前好吗?
做技术走不下去,是因为什么?是因为这个行业本身就没有前途,还是因为自己做事选择上的问题?
其他人混的很好,是因为什么?是因为对方所处的行业得天独厚,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
如果我们继续在自己的行业里混,其他行业的成功事例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如果我们转行的,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经历能为以后带来什么价值?
别怪我只提问不作答,因为我还没有找到答案。只是闭着眼不断往前走。
40 楼
木哥哥
2010-06-07
很有深度的一个帖子。
让我想起了我和以前的同学的聊天,
我,搞IT,搞5年了,稳步上升,现在拿几K;
我同学,搞USB之类的数码产品销售,4年了,刚开始低点,现在月薪4K,年终奖5w。
感觉跟楼主说的,殊途同归……
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让我想起了我和以前的同学的聊天,
我,搞IT,搞5年了,稳步上升,现在拿几K;
我同学,搞USB之类的数码产品销售,4年了,刚开始低点,现在月薪4K,年终奖5w。
感觉跟楼主说的,殊途同归……
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39 楼
xyz20003
2010-06-07
zwchen 写道
xyz20003同学,我的意思是:
只局限于普通程序员不好,程序员也应该站在管理者角度考虑问题。
你的意思是:
普通程序员可以进化为高级程序员
我们是个补充关系,但感觉你把它当成对立。虽然你的观点本身我是很认同的。
咱们传教的方向不同,我传教的方向是:“好好做技术,会有熬出来的一天。”你的传教方向是:“触类旁通,转行更有优势。”
教众只有这么多,咱们两个肯定会有竞争的区域。我希望更多人研究技术,加强技术的基础,你希望让做技术的人不要专心做技术,省下心思去考虑考虑行业以外的事情。如果你成功了,我这边搞技术的人就会减少,这就是咱们之间对立的关键点。
一蓑烟雨任平生 写道
我给那些觉得30岁以后可以用哪些破框架编码的同学上一课,一般项目开发类的公司报价大致在2w/人月,这个单价高低姑且不论,给大家一个考虑问题的思路。
公司报出去的人月单价,员工工资奖金这块也就占1/3,超过1/3就很难挣钱了。OK,也就是开发的人员薪酬不会超过这个1/3,也就是不到7k,这是开发人员的极限,也就是税前总收入8w,项目经理2.2w/人月,税前年薪也差Q不多。
对于公司来说,要想挣钱,就必须把薪酬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超出这个范围就得亏损,所以开发人员不转管理或者业务分析之类的高级别岗位,要么到顶后等着退休,要么转型,要么到薪酬高一些的外企,要么到产品研发类的企业。项目型公司你3-5年出不来,也就断了挣大钱这个念头。
不是说30岁不编码,而是30岁还在照着设计说明打铁,这种人是没有升值的空间,当然有很多人老婆孩子热炕头,两口子在2、3线城市有房有车,平时做做老系统的运维,也不错,也不是每个人都想那么辛苦。
公司报出去的人月单价,员工工资奖金这块也就占1/3,超过1/3就很难挣钱了。OK,也就是开发的人员薪酬不会超过这个1/3,也就是不到7k,这是开发人员的极限,也就是税前总收入8w,项目经理2.2w/人月,税前年薪也差Q不多。
对于公司来说,要想挣钱,就必须把薪酬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超出这个范围就得亏损,所以开发人员不转管理或者业务分析之类的高级别岗位,要么到顶后等着退休,要么转型,要么到薪酬高一些的外企,要么到产品研发类的企业。项目型公司你3-5年出不来,也就断了挣大钱这个念头。
不是说30岁不编码,而是30岁还在照着设计说明打铁,这种人是没有升值的空间,当然有很多人老婆孩子热炕头,两口子在2、3线城市有房有车,平时做做老系统的运维,也不错,也不是每个人都想那么辛苦。
我们不能保证所有进入行业的人都爬到金字塔的顶端,但我们是不是可以告诉他们“只要你愿意,就可以爬的很高”?
还是说,软件行业里应该风行“技术无用,这个行业没有上层结构,你再努力,技术再高也不如转行,进了这个行业你就没有未来了”这类的说法?
38 楼
一蓑烟雨任平生
2010-06-07
我给那些觉得30岁以后可以用哪些破框架编码的同学上一课,一般项目开发类的公司报价大致在2w/人月,这个单价高低姑且不论,给大家一个考虑问题的思路。
公司报出去的人月单价,员工工资奖金这块也就占1/3,超过1/3就很难挣钱了。OK,也就是开发的人员薪酬不会超过这个1/3,也就是不到7k,这是开发人员的极限,也就是税前总收入8w,项目经理2.2w/人月,税前年薪也差Q不多。
对于公司来说,要想挣钱,就必须把薪酬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超出这个范围就得亏损,所以开发人员不转管理或者业务分析之类的高级别岗位,要么到顶后等着退休,要么转型,要么到薪酬高一些的外企,要么到产品研发类的企业。项目型公司你3-5年出不来,也就断了挣大钱这个念头。
不是说30岁不编码,而是30岁还在照着设计说明打铁,这种人是没有升值的空间,当然有很多人老婆孩子热炕头,两口子在2、3线城市有房有车,平时做做老系统的运维,也不错,也不是每个人都想那么辛苦。
公司报出去的人月单价,员工工资奖金这块也就占1/3,超过1/3就很难挣钱了。OK,也就是开发的人员薪酬不会超过这个1/3,也就是不到7k,这是开发人员的极限,也就是税前总收入8w,项目经理2.2w/人月,税前年薪也差Q不多。
对于公司来说,要想挣钱,就必须把薪酬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超出这个范围就得亏损,所以开发人员不转管理或者业务分析之类的高级别岗位,要么到顶后等着退休,要么转型,要么到薪酬高一些的外企,要么到产品研发类的企业。项目型公司你3-5年出不来,也就断了挣大钱这个念头。
不是说30岁不编码,而是30岁还在照着设计说明打铁,这种人是没有升值的空间,当然有很多人老婆孩子热炕头,两口子在2、3线城市有房有车,平时做做老系统的运维,也不错,也不是每个人都想那么辛苦。
发表评论
-
技术孵化的探索之路
2016-05-08 22:32 2678我是在2016年元旦前几天 ... -
寻找技术合伙人的那些坑
2016-01-11 18:14 10295对于非技术出身的创业 ... -
开发人员的薪水,是否要和销售业绩挂钩?
2011-07-18 18:48 3173我说的是电子商务企业里面的开发人员。 大家知道,电子商务就是在 ... -
说说Code Review
2011-06-15 13:50 7680对于软件开发团队,Code ... -
我对创业和管理的一些看法
2011-05-27 18:23 4144创业,对于刚工作的人 ... -
专制,也许只是一种领导风格
2010-10-11 13:17 9359在工作中,我们对自己 ... -
创造力,源于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
2010-09-24 12:51 2905曾经很多人认为,迪斯 ... -
[个人管理]暗时间,平凡与优秀间的距离
2010-09-02 19:54 4258每个人都希望,在他所 ... -
工作进度反馈,有一种更优雅的方式吗?
2010-08-27 14:59 9995工作进度反馈,这是站 ... -
管理路漫漫:团队习惯的养成
2010-08-25 23:32 3313记得几年前在一家公司 ... -
[个人管理]一位技术人员成长的烦恼及我的分析
2010-08-08 11:04 5704上次和JavaEye朋友rubys聊 ... -
管理经验,很难直接从书本中学来
2010-08-05 00:39 3125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 ... -
项目管理,本质和项目管理工具无关
2010-07-14 23:53 23141管理软件,本质上是对 ... -
关于RSS阅读器设计及体会
2010-07-09 00:01 3611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lazylorna MM,而主题是围绕我 ... -
网络阅读,为什么人会浮躁?
2010-06-24 22:39 6433这篇文章放到这个版面,因为我认为它属于管理的范畴:个人管理(时 ... -
环境的力量
2010-06-15 22:35 1565环境的力量,大家应该 ... -
看图说话:如何高效地工作、学习及阅读?
2010-05-22 14:32 4425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下面这些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现在把它绘制出来了 ... -
我的项目经历及分析:为什么一个小项目要花掉8个人月?
2010-05-20 14:53 5405这是我亲身经历的项目,并且是项目负责人,该项目只有10个左右核 ... -
关于软件思想在管理中的一点体会
2010-05-07 18:02 1542软件这行,如果干得有滋味,也许会有这种体会:软件就是把一些做事 ... -
关于学校做事和公司做事的差别
2010-05-03 23:19 2682在前不久的部门周例会 ...
相关推荐
【CIO视角:IT部门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这一话题探讨了IT部门如何从传统的内部支持角色转变为能够创造收入的利润中心。这一转变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尤为重要,因为IT不再仅仅是支持业务运行,而是成为了...
这可以通过建立清晰的IT成本模型,量化IT服务的价值,如通过KPIs(关键绩效指标)展示IT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或者展示IT项目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或降低成本。 【强化沟通】 良好的沟通是信息部门转变为利润中心的关键...
”直指一个核心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信息技术(IT)部门的角色是否能够从传统的成本负担转变为创造利润的关键部门。这一转变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我们来探讨企业数字转型的背景。在数字化...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IT部门的角色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变,从传统的“成本中心”逐渐转化为“利润中心”。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IT部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业务流程,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 首先,IT战略建设的核心...
信息部门可以运用平衡计分卡,设定明确的KPIs,以评估其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和促进创新等方面的贡献,从而体现其作为利润中心的价值。 【案例分析】 以故事中的猫为例,信息部门就像那只猫,起初...
同时深入调研各部门薪酬水平、薪酬结构,预测未来几年人力成本对行业报告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增长趋势,以助于厂商把握市场需求现状和趋势。采用文字描述和数据图表(如表格、饼状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展示。 报告还...
报告中还涉及了行业薪酬增长率、行业人均产出、行业人均利润、行业薪酬水平等多个维度的分析,揭示了不同层级、学历背景的员工的薪酬水平和行业的人均成本分析。例如,报告提供了按学历分类的总经理层薪酬水平,揭示...
人力成本分析部分提供了行业人力资源供给状况,详细分析了不同用户群体对行业研究报告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占比,并研究了各部门薪酬水平和结构。报告还对未来几年人力成本对行业研究报告产品的消费规模和增长趋势进行了...
本篇文章将基于《IT通讯软件及IT行业煤炭生产管理信息化领域分析报告》展开详细讨论,从市场规模、公司分布、市场前景、人力成本、薪酬水平等多个角度对2021年中国IT通讯类软件及IT行业煤炭生产管理信息化领域进行...
在中国IT通讯软件及系统集成领域,2020年的市场规模呈现出增长态势,特别是在企业规模分布、企业性质、人才学历分布、行业人均产出和利润、薪酬水平、人力成本等方面有着详细的数据分析与市场预测。 1. 市场规模...
报告还提供了关于行业薪酬水平的数据,包括各层级薪酬水平的对比,以及行业人均产出、人均利润和人均成本的分析。薪酬水平的分析细致地按照学历、工作年限、职务等级进行分类,以年度总现金为薪酬口径,细致展示了...
这些数据帮助我们理解了不同岗位、不同学历在行业中的薪酬现状和分布情况。 通过报告中的行业薪酬增长率及城市差异分析,我们能进一步了解到行业内薪酬增长的情况以及不同城市的薪酬差异。报告通过25%分位、中位值...
人力成本部分关注行业人力资源供给情况,给出不同用户群体对行业研究报告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占比,同时调研了各部门的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并对未来几年人力成本对行业研究报告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增长趋势进行预测。...
在当前的IT通讯软件及IT行业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领域中,市场规模、公司分布、市场前景和人力成本是四个核心分析维度。本报告通过详尽的研究,为业界提供了对中国市场的深入了解和未来趋势的预测。 首先,市场规模...
报告的目录部分还包含行业市场规模分析、行业薪酬水平分析、市场规模分布、企业性质分布、人才学历分布、企业营业额分布、行业人均产出分析、行业人均利润分析、行业人均成本分析、行业薪酬增长率及城市差异分析、...
在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IT通讯软件以及IT行业的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领域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提供的文件内容,下面将对IT通讯软件及IT行业的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领域的市场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2021年度银行IT服务行业人力资源效能分析报告针对市场招聘用工进行了深入研究,涉及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招聘渠道、人力成本以及市场招聘反馈等多个方面。 首先,在企业情况分析概述中,报告通过年营业额和员工人数...
行业薪酬水平分析有助于理解不同角色在行业中的薪酬差异。 六、行业福利调研分析 行业福利调研分析涵盖了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情况,包括补贴和福利政策等,这部分内容的详细数据未在提供的内容中给出,但通常会...
在IT行业中,组织架构的清晰度和部门职责的明确性对于企业的运作至关重要。这份"部门职责调查表"是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用来界定各部门角色、任务和权限的重要工具,尤其在技术部门中,这样的表格能确保团队...
3. 人才学历分布:本科学历人才占41%,显示了高等教育在行业人才结构中的重要性。 4. 行业薪酬增长率及城市差异:报告调研了不同学历、不同工作年限的员工薪酬水平,描绘了薪酬水平随工作经验增长的趋势。 5. 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