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坚持了第一个月,再坚持半年,以后的学习速度越来越快,你离专家、技术大牛就越来越近了。
下面这篇文章,只是我
一篇博客的回复,但我认为可以单独作为一篇文章。
--------------------------------------------------------------------------------------------------------------------------------------------------------------------------
首先声明,我不是Expert,但我发现很多有成就的技术大牛,很多都在30岁左右,这类人,一般都是23岁左右毕业,工作两年后,开始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细分行业。
打个比方吧,这位牛人23岁毕业,做了两年嵌入式C编程,25岁时,突然对Java的优雅设计情有独钟,而正好这时,公司有个Java项目,Java技术之旅开始了。
1、最开始三个月,开始接触Java,比如接口、继承、封装等,买了本《Think in Java》天天啃,并且同时做项目实践。猛学了三个月后,对面向对象编程OOP熟悉了,原来脚本式思维和对象思维确实有差别。
2、三个月后,开始啃《Core Java》,《Effective Java》,对Java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回调的概念也有了,逐渐接触到更高的层次,面向对象设计OOD,这时又看了一本书《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s》,感觉设计模式特别有趣。再写代码,已经不是面向实现编程,而是面向设计编程。感觉写Java代码太简单了。
因为每天还有Java的Web项目开发,逐渐了解了WebWork等Web框架的使用。
3、六个月过去了,Java瘾越来越大,逐渐开始往更高层次攀登,这时,又看到两本书《企业应用架构模式》、《UML和模式应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导论》,已经开始从设计往面向对象分析OOA、架构攀登了。
因为大半年的Java企业开发,Hibernate已经比较熟悉了,了解Hibernate背后的持久化技术、Spring背后的IoC容器、组装技术原理。
4、一年后,他逐渐脱离了Java语言,开始看这类书《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 卷1》。这个阶段持续了一年,并且对以前的学过的设计模式,如命令模式、观察家模式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因为两年的企业应用开发,他已经熟悉了Java EE的十来种规范,对Web容器和Servlet规范的关系有很深的理解,对JDBC规范和数据库驱动程序的关系也很了解。
他正在经历Java开发的快速上升期,对应于
曲线的一年时间点。
5、两年后,他突然发现,他学的很多东西都没用,都是纸上谈兵,比如,在自己的企业应用开发中,Command模式、Template从来没有用过。
他还发现,本来100行写的一个功能,花了1000行,就是为了所谓的设计优雅性:可扩展。而实际上,还没有等到扩展,该系统就已经废掉了。
他发现原来设计模式主要用在系统框架开发,而不是应用开发,一般开发人员不用,只需要理解。
他还发现,他认真学过的JMS、JCA、JTA、EJB像是从来没有用过。突然他想通了,JMS、JTA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处理遗留系统。
当他开始对自己两年学到的知识进行反省、批驳时,他已经有了技术辨别能力,知道技术推广也不是那么纯洁,也有商业炒作。
知道Java虽然是Sun公司发明的,但Sun公司没有赚到钱,IBM却赚得盆满钵满,最后Sun公司竟然卖给了技术商人Ellison所创立的Oracle了,Java之父James Gosling也混得并不好,从Sun公司到Oracle,最后还不欢离开了。
这时候,他已经不限于Java了,开始了解C#,Ruby,发现Java可能并不太适合互联网开发,PHP可能更适合,ROR开发更快但需要在牛人的手里。两年后的这个时候,他才开始真正驾驭Java,他已经不再限于Java,而是企业应用。
这个时候,技术提升的速度越来越慢了(
曲线的三年分界点),因为不知道还可以学习什么新技术。因为他发现,原来这些东西,最深层次的,都是几十年前的技术概念:消息系统、异步通讯、事件机制等等....
6、三年过去后,他已经不再限于企业应用,而是解决方案,技术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恐怕不是技术,而是企业本身的业务流程成熟度;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不是处理好了技术,而是处理好了几位企业高官的利益。
这时候,对IT行业新闻,逐渐有判断力和免疫力。
他突然发现,技术的力量很有限,商业才是最大的驱动力量。而此时,他已经不再钻研技术细节,比如JVM的垃圾回收机制,如果他在一个技术研发型公司,比如普元,可能还会深入挖掘技术。如果他在东软这类行业应用开发企业,这类企业的口号是Beyond Technology,这时候他再执迷于技术而轻业务,恐怕不太受欢迎。
这个时候,技术的提升,就会进入一个平台期,也就是
曲线的水平部分。再平稳发展,技术大牛就开始炼成了。
分享到:
相关推荐
标题中的“一些技术人员的成长经历”暗示了这可能是一份关于技术人才个人发展、学习路径或者职业历程的文档,尤其强调了在电子技术和相关领域内的专研。描述中的信息进一步明确了这是来自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
在这一过程中,他深刻意识到,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并提升个人的技术理解和系统架构能力。通过在计算机研究所担任义工,作者提前适应了工作环境,学习了网络、Delphi和Oracle技术,这为他...
他所走过的每一步,都向我们证明了: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适应变化,是每一位技术管理者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他的经历也告诉我们,不论是在技术领域还是在管理岗位上,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尊重团队和个人...
### 一位技术管理人员的20年工作经历和感悟 #### 技术启蒙与成长之路 在技术管理人员马宁伟的20年职业生涯中,他经历了从一名普通的电子产品研发工程师成长为IT知名企业研发中心管理者的历程。这段经历不仅记录了...
在"一位年轻的系统分析员的历程"中,我们可以预想作者可能会分享他或她的成长经历,如何从一个新手逐渐成长为一名熟练的系统分析员。这可能涉及学习如何分析和设计数据库,理解软件工程原理,以及掌握编程语言如SQL...
本篇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来自一位在江苏华建深圳公司工作多年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他的成长历程、项目经验、技术进步与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全面展现了一名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修养和职业素养。 自1999年加入公司以来...
通过这位技术人员的案例,我们看到了一个技术人员在广播电视行业内的成长路径和奋斗历程。他的故事不仅说明了技术人员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体现了面对技术难题时所必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不断适应新技术...
这份工作总结详尽地概述了一位技术人员在过去一年中的工作经历、成长与发展,以及对未来工作的规划。 1. **熟悉岗位,干好本职工作** - **工艺流程与设备故障处理**:技术人员首先需要对炼铁工艺流程有深入理解,...
通过对【技术人员述职报告】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全面了解一位技术人员在公司中成长的经历和成就,以及他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规划和展望。 报告开篇便展示了作者作为IT技术人员在设计部门ID组和工艺组的丰富工作经历。...
本文通过一位煤矿工程技术人员的个人总结,展现了一名技术人员在实践工作中的成长与自我反省,特别是在瓦斯治理这一关键领域的深刻认识和未来规划。 在过去三年的矿井工作实践中,作者积累了宝贵的现场操作经验,并...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社会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依赖愈发增强。...这篇总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在技术领域内成长和进步的范例,不仅值得每一位技术人员学习,也对组织和企业如何培养和利用技术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一、化工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成长历程 #### 1. 培训经历: - **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xx年3月~20xx年5月,在此期间,重点学习了**氯碱生产工艺流程**及其生产控制指标、设备生产的工作原理、仪表的测量点等...
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持续的教育和培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日志,正是记录这一成长过程的重要文档。它详细地记载了个人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活动、学习收获和自我...
文件“一位技术管理人员的20年工作经历和感悟.txt”记录了从一个技术工作者到管理层的心路历程。在这个转变中,技术管理者不仅要保持自己的技术实力,还要发展领导力、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这份文件可能会分享...
在这一过程中,冯金霞对技术的钻研和创新精神,以及她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体现了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素养。 报告中的亮点还在于冯金霞在面对工作中的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态度和策略。例如,在地下室混凝...
技术人员的述职报告为展现这一职能提供了窗口,让我们得以一窥教育工作者在其职业发展历程中的努力和成长。 首先,持续学习与专业提升是技术人员(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面对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科...
这篇文档是一位机电技术人员对自己在某一年(假设是20xx年)工作的总结。在这个年度,他经历了从学生到上班族的身份转变,并在机电技术领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下是对这份工作总结中的关键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
刊首语部分以一位程序员的视角回顾了个人与开源技术共同成长的经历,生动地展现了从早期接触DOS和Windows到最终选择并热爱Linux的过程。这段经历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成长历程,也折射出了开源技术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