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inwen
  • 浏览: 229578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对人员招聘的一些杂想

阅读更多
2000年下海,半路出家混入IT,有时半夜醒来,常常痛悔不听老人言,“男怕入错行”,太精辟了。假如...唉 ,都这样了,还假如什么呢。
2001年初开始配合人力资源做些招聘工作,面试过的技术人员超过1000了。最近谈招聘的帖子很火,也说说自己一些零散的想法。
  • 智力测试:先说自己的首次应试经历。当时提前三天接到面试通知,自己用了两个晚上把K&R的C语言教程复习了一遍。面试时,50多人分在两个大会议室,考了差不多3小时的智力题。晕啊,做完后一大摞,连回头检查的欲望都没有。过了一周,接到通知让再去,我想这下要考专业知识了吧,结果去就办理入职手续。后来和HR经理聊天,说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都是那次智力考试的前几名。去年一家日本企业来北京招包身工,也是只有智力题,一点专业知识都不考。因此用智力题面试,实践证明可行。
  • 直接面谈:直接面谈,是很多应试者,特别是职场老油条,最喜欢的方法。但是要求主考官自己有很深的技术功底和很高的谈话技巧,占用时间也多。如果招聘一般开发人员,我个人极不赞同此种方式。20个应聘者,也就1~2个基本适合,让核心人员过早介入,成本太高了。因此直接面试,招聘核心人员可行,招聘一般人员,太昂贵。
  • 专业笔试:我个人喜欢用专业题来初选,倾向于多用选择题,这样人力资源部门就可以独立完成初选工作。这种方法肯定有弊端,但是哪种方法都会有弊端的。专业笔试,简单可行,比较容易测试出应聘者的专业技能。通过初试后,再面试看人品和性格。这就看每个主考官的个人喜好了。我自己会把那些夸夸其谈、漂浮无根的人排除掉。大家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公司又不是父母,没有发掘出每个人潜力的义务。如果公司有可行的方法找到需要的人才,就达到了招聘的目的。换句话,漏掉多少天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留下来的要满足需要。我招聘的人员中,有四个工程师现在已经算牛人了,在当初专业笔试中的表现也是出类拔萃的。我不太相信一个真正的高手,离开IDE就写不了程序,因为我自己还没有遇到过一个这样的高手。顺便发点牢骚,好多来应聘java开发的,说需要IDE帮助,才能完成文件拷贝功能;应聘Linux系统管理的,说只要google一下,就知道如何更改某个目录下所有文件的后缀。极端一点,如果遇到需要金山词霸才能张口的翻译,需要新华字典才能动笔的编辑,是不是应该乱棒轰出啊^_^因此,专业笔试,可行,就算是牛人,也一样可行。而且大部分不愿意做题的,并不就是牛人。再退一步,就算是,漏掉了也没什么。
  • 人品和性格:诚实勤恳、聪颖好学等模糊因素,往往是员工能否成为企业中坚的关键。大部分企业需要的,是能手而非天才,是猎狗而非独狼。此问题说来话长,也不容易争论清楚,就算是偏见好了。
  • 调整心态:越来越感觉,雇佣关系才是最稳定、最公平的关系。张五常认为经济学的一个根本假设,是每个人在局限情况下,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简单说,“自私,是经济学的基础”。抛开道德层面的价值判断,这种假设是非常合理的。因此双方都要调整心态,多些庸俗的思考,少些高尚的义愤。在要求对方应该这样想、应该那样做的时候,不要忘记每一方的出发点,其实都是从自己利益出发,和义正言辞基本上不太沾边。
  • 公司利益:公司雇佣员工,肯定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培训和福利一样,都是公司的成本。指望一个不知存活多久的企业,耐心地等新手变成老手,很不现实。对于小公司,招聘有工作经验的熟手是风险最小的。37signals的开发队伍,刚开始只有7人,也没见他培训出多少人。至于说所有熟手都是从新手开始的,这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所有老太太都曾经是如花的少女,怎么大家不去对着老太太流口水?老有人拿微软、IBM、Google说事,其实他们的人员招聘相当复杂,为什么这些大鳄不把所有毕业生都招进去培训?道理一样,微软、IBM、Google这样做,对他们自身最有利,那么谁又有权利要求所有小企业都必须跟风呢?换一个角度,都像微软、IBM、Google那么招人,估计90%的工程师都没地方吃饭。
  • 员工利益:员工进入公司,首要目的是养活自己,然后养家,然后活得更有尊严。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寿命,远远大于具体的企业,员工不可能不为自己眼前和未来的利益着想。对于运营良好的企业,员工是资产而不是成本。公司做好了,员工的得利其实总是最少的。善待员工,其实也是善待企业,善待创业者自己。

拉拉杂杂,都是些不成系统的偏见,不值老手一哂,新入行者姑妄听之。
分享到:
评论
53 楼 wang_godsun 2007-10-28  
抛出异常的爱 写道
问题是很少有公司考的是很常用的API,动不动就要考
javaAPI中非常恶心的db连接,file连接,网络连接,串行化,EJB代码,SWing。
试问一下考这些东西的公司是怎么想的?
难到不能写一次把这些恶心的东西封装起来么?
考考string的操作就足够明白一 个程序员的水平了。

说的太好了,我就见过我们的头,面试过一个笔试很好的人后和我们说,怎么怎么优秀,但人来才知道,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很差,结果可想而知。但是我赞成一些理论的知识还是要有的。
52 楼 huangtut 2007-10-24  
每个学校的学生个人能力是由其本身决定的,不是学校决定的。不过重点大学的学生综合能力普遍比一般的学校高,后劲会足些。国内面试的时候很奇怪问很多和实际工作不相关的问题,比方说熟悉hibernate吗,其实他们根本不用这个框架,曾经有一位同事水平很高,不过对ssh不了解,没用过spring和hibernate,对她来说,其实只需要一小段时间去熟悉而以,而她又比较老实,人家问她就老老实实回答不会,唉。。。她可是公司的技术核心之一啊!可见有时候不吹点还是不行
51 楼 huangtut 2007-10-24  
抛出异常的爱 写道
问题是很少有公司考的是很常用的API,动不动就要考
javaAPI中非常恶心的db连接,file连接,网络连接,串行化,EJB代码,SWing。
试问一下考这些东西的公司是怎么想的?
难到不能写一次把这些恶心的东西封装起来么?
考考string的操作就足够明白一 个程序员的水平了。
同意!考db的我也遇到很多次了,可实际应用中几乎都是使用封装后的东西,写是会写,只是很久不用了,遗忘的几率比较大
50 楼 yyjn12 2007-10-22  
wainwen 写道
pigfly 写道
johnnyhg 写道
中国的软件公司我真的不知道有多少技术含量,招聘的时候却每每装神弄鬼。我总结出的面试经验是:基础知识+吹牛。

的确


这话反过来说也一样成立的:

中国的开发人员我真的不知道有多少技术含量,应聘的时候却每每装神弄鬼...呵呵

其实我还有另外一个偏见,比较喜欢重点大学毕业的,肯定有人要站出来说:
文凭不等于水平,很多重点大学的博士、硕士、学士,赶不上一般大学的谁谁谁,赶不上高中毕业的谁谁谁,赶不上初中都没毕业的谁谁谁...
文凭不能信、学校不能信、笔试也不能信,干脆抓阄算了
还要不要招聘的人活啊^_^



你的脸上只有眼睛,那不行.只有鼻子,那不行.只有嘴巴,那不行.只有耳朵,那不行.
你就觉得怎么都不行了.
难道你没想过,你的脸上可以把这些都有?

文凭不能信、学校不能信、笔试也不能信.没错.我承认是这样.
但是我觉得,可以加上面谈.然后几者综合考虑.那就可信了.
也没必要非抓阄吧?
49 楼 yyjn12 2007-10-22  
引用
也是只有智力题,一点专业知识都不考。因此用智力题面试,实践证明可行。


不敢苟同. 如果我去面试这样的公司,我会觉得,这个公司提供的职位是不需要专业知识的,只要智商不低就行.这么会让真正有才华,有心来工作的人产生疑问.非常非常不利.因为人家来面试,都是心里默认了会考专业知识的.

引用
公司又不是父母,没有发掘出每个人潜力的义务

不敢苟同. 这话说的很寒人的心的. 并非每个公司都那么不人性化. 人都是在工作中成长的,没听说哪个牛人的最大的成长是在校园里的时候.同样刚毕业,同样水平的学生,进入不同的公司工作几年之后,就会见差距,除去个人努力之外,就是在公司接触到的东西是主要的做用了.谈不上优秀,只要不算太差劲差的离谱(那种混一天算一天的公司),公司和个人的成长是一致的.你爱发掘不发掘,你不发掘那是你公司的损失.如果你不同意,那么好,请你以后为你的公司打上这样的标语:"我们公司是不发掘每个人的潜力的".就算道理是这样,话也不是这么说,还拿父母来做比喻,实在...

引用
我不太相信一个真正的高手,离开IDE就写不了程序,因为我自己还没有遇到过一个这样的高手。顺便发点牢骚,好多来应聘java开发的,说需要IDE帮助,才能完成文件拷贝功能;应聘Linux系统管理的,说只要google一下,就知道如何更改某个目录下所有文件的后缀。极端一点,如果遇到需要金山词霸才能张口的翻译,需要新华字典才能动笔的编辑,是不是应该乱棒轰出啊^_^因此,专业笔试,可行,就算是牛人,也一样可行。而且大部分不愿意做题的,并不就是牛人。再退一步,就算是,漏掉了也没什么。



不敢苟同. 我不太相信牛人都能把所有的东西背在脑子里,除非那是天才级别,而不是一般意义的牛人了.你公司需要多少个不用查资料,顺手敲键盘就能搞定每个任务的人?普通的高级人才也不需要要求这么高吧?另外,做这行业,需要查查帮助,或是google一下,这是很正常的,这与翻译拿金山词霸,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不知道你想说什么. 另外,就算是牛人漏掉了也没什么?请问你做过招聘工作吗?如果你认为这观点是对的,请留着对你老板说.我认为,漏掉任何一个牛人,都是招聘人员的工作失误.一个不漏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定范围内的失误是可以允许的.不过原则上还是要承认,那是失误.


引用
因此双方都要调整心态,多些庸俗的思考,少些高尚的义愤。在要求对方应该这样想、应该那样做的时候,不要忘记每一方的出发点,其实都是从自己利益出发,和义正言辞基本上不太沾边。


不敢苟同.事实上每个人都是这么做的,你还需要解释什么呢.工作中谁有那么多"高尚的义愤"?最大的问题不过就是员工要求的薪水,公司给予的待遇.这些问题的出发点,不都是各自自己的利益吗?不明白你说的高尚的义愤,是指的什么.

引用
公司利益:公司雇佣员工,肯定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培训和福利一样,都是公司的成本。指望一个不知存活多久的企业,耐心地等新手变成老手,很不现实。对于小公司,招聘有工作经验的熟手是风险最小的。37signals的开发队伍,刚开始只有7人,也没见他培训出多少人。至于说所有熟手都是从新手开始的,这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所有老太太都曾经是如花的少女,怎么大家不去对着老太太流口水?老有人拿微软、IBM、Google说事,其实他们的人员招聘相当复杂,为什么这些大鳄不把所有毕业生都招进去培训?道理一样,微软、IBM、Google这样做,对他们自身最有利,那么谁又有权利要求所有小企业都必须跟风呢?换一个角度,都像微软、IBM、Google那么招人,估计90%的工程师都没地方吃饭。



不敢苟同.我曾经是新手,刚毕业没经验的时候,因为"没经验被鄙视,很多地方不看你技术水平怎么样,直接把没经验的都滤掉了"而痛恨这种现象.那么我有经验了,上路了,之后就绝对不会说出:"多数企业就是不应该招新手"这种话来.另外 ,"所有老太太都曾经是如花的少女,怎么大家不去对着老太太流口水" 这个比喻实在不能苟同.有点哗众的意味.另外,"换一个角度,都像微软、IBM、Google那么招人,估计90%的工程师都没地方吃饭",这个观点也不能苟同.社会会进行一定的自然调节的.你的情况就是假设而已.你可以假设,别人也可以假设.假如都像这样招人,那种情况下,在校生的情况,新手的情况,成手的情况,格局就全都变了.但是,不论怎么变,也绝不会90%工程师没地方吃饭.没地方吃饭的人就不叫工程师了.只有少数人能找到工作,那么社会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进入这个行业了.不是每个人都科班出身.但是我只说科班出身的情况,毕竟是多数吧.现在每年毕业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n人,那为什么不是n的10倍个人呢?不就是自然调节吗.很简单.

引用
公司做好了,员工的得利其实总是最少的

不敢苟同.为什么baidu这样的公司可以让很多员工开上好车?类似的公司也很多.公司做好了,员工得利就少?难道一定要没落的,没前途的,做不好的公司,员工们待遇才好?
48 楼 wenson 2007-10-19  
經典的小公司觀點,不過還想想也確實是挺適合小公司的
47 楼 cnboyzq 2007-10-18  
不错的说,好文
46 楼 chinata 2007-10-17  
protti 写道
另外  理想的团队组成不是 20个同水平的牛人在一起

而是一个总策划+19个理解能力,编码能力非常好的人。



理想的团队是一个好的项目经理,1到2个有技术攻关能力的程序员,加上一群会填代码的笨蛋组成的。
如果一个程序员的价值只能不能通过带动别人来体现,他只能和其他“高手”混在一起取暖,这种现象叫什么?狐假虎威还是鱼目混珠?
45 楼 protti 2007-10-17  
另外  理想的团队组成不是 20个同水平的牛人在一起

而是一个总策划+19个理解能力,编码能力非常好的人。

44 楼 protti 2007-10-15  
kele8boy 写道
wainwen 写道
抛出异常的爱 写道
重点大学生新手中 烂人比例太大
PS:大约与校内招生筛子筛过有关。。。。

笔试试的是新手。老手。
重点找的只能是老手,新手不能要,


面试同样数量的人员,重点大学毕业的合适人员更多
国内清华、北大的本科生,素质还是很不错的
一个朋友做汽车电子,100多人的研发队伍,四分之一来源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据说管理起来很省心,除了成本高一些外^_^

跟没说一样,那些能考上清华北大的,无论是天资还是努力上,肯定都比常人厉害。合适的当然总体上更多了
最后一句,除了成本高一些,看了更加晕。一份货一份价,能力高的当然成本也高了


难道你们没考虑过态度问题?越是名牌出来的眼光越高,有时候开口要的薪水都让你汗颜。
PS:我不认为重点的能力比较高。(排除一直追求技术的牛人)
43 楼 kele8boy 2007-10-12  
wainwen 写道
抛出异常的爱 写道
重点大学生新手中 烂人比例太大
PS:大约与校内招生筛子筛过有关。。。。

笔试试的是新手。老手。
重点找的只能是老手,新手不能要,


面试同样数量的人员,重点大学毕业的合适人员更多
国内清华、北大的本科生,素质还是很不错的
一个朋友做汽车电子,100多人的研发队伍,四分之一来源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据说管理起来很省心,除了成本高一些外^_^

跟没说一样,那些能考上清华北大的,无论是天资还是努力上,肯定都比常人厉害。合适的当然总体上更多了
最后一句,除了成本高一些,看了更加晕。一份货一份价,能力高的当然成本也高了
42 楼 kele8boy 2007-10-12  
抛出异常的爱 写道
重点大学生新手中 烂人比例太大
PS:大约与校内招生筛子筛过有关。。。。

笔试试的是新手。
文凭是看长线发展
重点找的只能是老手

否定一个人,用面试再合试不过了。。。


有理
41 楼 kele8boy 2007-10-12  
davexin 写道
我最近遇上了一家这样的公司,只考智力题,不考技术。真还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公司。

看到这样的公司,直接走人
40 楼 kele8boy 2007-10-12  
fins 写道
我比较喜欢这样的笔试:
1 选择题
2 写出运行结果
3 程序补完(对代码填空,而不是那些理论的背景知识)
4 程序挑错
5 程序设计(写伪代码即可的那种,没必要要求把答案敲到机器里就马上能正确运行)
6 程序重构,给出一个小的类,有一定缺陷,要求答题者重构
7 自由发挥题,谈一下对某个热点技术或是流行话题的看法



第6,7两种题型还是不错的。
第6种能看出一个人的编码能力
第7种能了解一个人的技术背景和职业规划方面。

第1种容易瞎猫碰死老鼠,乱蒙
39 楼 bcccs 2007-10-12  
kele8boy 写道
面试时50多个人坐在一起。昏迷,这是什么公司啊,这么大的派头

直接面谈:直接面谈,是很多应试者,特别是职场老油条,最喜欢的方法
-----哈哈,我就喜欢直接面谈

专业笔试:我个人喜欢用专业题来初选,倾向于多用选择题,这样人力资源部门就可以独立完成初选工作。这种方法肯定有弊端,但是哪种方法都会有弊端的。专业笔试,简单可行,比较容易测试出应聘者的专业技能。通过初试后,再面试看人品和性格。这就看每个主考官的个人喜好了。
-----个人比较讨厌笔试,楼主的方式,完全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公司选一个人,最好是千挑万选,看到一个满意的,要是有可能的话,再等等,也许有更好的呢。。。。但是如今已经是双向选择了,这么多道面试步骤,也许人家早选好其他单位了

至于智力题
----那种的确是无聊。现在是选拔专业人才,考专业知识。那种玩玩的题目,没意思,而且个人也觉得很无聊


曾经有位仁兄在这里发过帖说,实践证明,通过智力测试的人都很好用。
ps:说某些东西是玩玩的人,一般先要证明自己能玩的明白才可以。曾经有人说ACM也是玩玩。玩得好的人就是可以进google,ms没有为什么。
38 楼 kele8boy 2007-10-12  
面试时50多个人坐在一起。昏迷,这是什么公司啊,这么大的派头

直接面谈:直接面谈,是很多应试者,特别是职场老油条,最喜欢的方法
-----哈哈,我就喜欢直接面谈

专业笔试:我个人喜欢用专业题来初选,倾向于多用选择题,这样人力资源部门就可以独立完成初选工作。这种方法肯定有弊端,但是哪种方法都会有弊端的。专业笔试,简单可行,比较容易测试出应聘者的专业技能。通过初试后,再面试看人品和性格。这就看每个主考官的个人喜好了。
-----个人比较讨厌笔试,楼主的方式,完全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公司选一个人,最好是千挑万选,看到一个满意的,要是有可能的话,再等等,也许有更好的呢。。。。但是如今已经是双向选择了,这么多道面试步骤,也许人家早选好其他单位了

至于智力题
----那种的确是无聊。现在是选拔专业人才,考专业知识。那种玩玩的题目,没意思,而且个人也觉得很无聊
37 楼 realeasy 2007-10-12  
感觉日本的公司用纯智力题目比较多,参加过最难的笔试,就是一家外企,要求在1个小时之内做3页的简单题,还都是用英文回答,当时写的我手都酸了,有1,2道题更是连题目都看不到,不知道那个缩写的关键字是个啥东西......
36 楼 wainwen 2007-10-12  
balan 写道
我们招聘一个技术人员首先考虑的是他能给现在的团队带来什么:技术方面、气质方面、精神状态方面、经验方面等等。不要求他什么都精通,不要求他记忆太多的东西。个人组成的是团队,团队在科学的工作方法下,汇聚成给公司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坚实力量。同时要注意对团队成员的内部培养,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个人、团队与公司向上的统一


出发点很好,问题在于如何操作
给团队“技术方面、气质方面、精神状态反面、经验方面”带来新东西,这个实在不易判断
或者反过来,招了一个人进来,感觉不满意,要解聘。如果招聘的时候是基于上面的原则,就需要去证明他没有给团队带来什么。再遇到一个较真的员工,非要讨个说法,甚至寻求劳动仲裁,那公司十有八九要输个精光
牛人和害群之马都容易识别,可惜绝大部分技术人员都介于两者之间。目的越明确,越容易招到需要的人员
35 楼 balan 2007-10-11  
我们招聘一个技术人员首先考虑的是他能给现在的团队带来什么:技术方面、气质方面、精神状态方面、经验方面等等。不要求他什么都精通,不要求他记忆太多的东西。个人组成的是团队,团队在科学的工作方法下,汇聚成给公司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坚实力量。同时要注意对团队成员的内部培养,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个人、团队与公司向上的统一
34 楼 balan 2007-10-11  
对于作坊式的生产环境以及创新型的研究部门,要招一定比例的牛人。
管理正规的中小型项目组或工业化大生产的软件生产环境,我们需要大量(不是全部)具有一般技术基础、学习和模仿能力强、性格随和、时间观念强、零经验或者实实在在的经验的人员。
IDE工具使用熟练的人员,鼓励总结可推广的经验,共享到公司wiki库里。
离开了开源IDE,SVN或CVS,以及集成工具,我们的团队寸步难行,但是我们不担心这个,因为我们能做出优秀的产品。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