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inwen
  • 浏览: 229582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北京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对人员招聘的一些杂想

阅读更多
2000年下海,半路出家混入IT,有时半夜醒来,常常痛悔不听老人言,“男怕入错行”,太精辟了。假如...唉 ,都这样了,还假如什么呢。
2001年初开始配合人力资源做些招聘工作,面试过的技术人员超过1000了。最近谈招聘的帖子很火,也说说自己一些零散的想法。
  • 智力测试:先说自己的首次应试经历。当时提前三天接到面试通知,自己用了两个晚上把K&R的C语言教程复习了一遍。面试时,50多人分在两个大会议室,考了差不多3小时的智力题。晕啊,做完后一大摞,连回头检查的欲望都没有。过了一周,接到通知让再去,我想这下要考专业知识了吧,结果去就办理入职手续。后来和HR经理聊天,说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都是那次智力考试的前几名。去年一家日本企业来北京招包身工,也是只有智力题,一点专业知识都不考。因此用智力题面试,实践证明可行。
  • 直接面谈:直接面谈,是很多应试者,特别是职场老油条,最喜欢的方法。但是要求主考官自己有很深的技术功底和很高的谈话技巧,占用时间也多。如果招聘一般开发人员,我个人极不赞同此种方式。20个应聘者,也就1~2个基本适合,让核心人员过早介入,成本太高了。因此直接面试,招聘核心人员可行,招聘一般人员,太昂贵。
  • 专业笔试:我个人喜欢用专业题来初选,倾向于多用选择题,这样人力资源部门就可以独立完成初选工作。这种方法肯定有弊端,但是哪种方法都会有弊端的。专业笔试,简单可行,比较容易测试出应聘者的专业技能。通过初试后,再面试看人品和性格。这就看每个主考官的个人喜好了。我自己会把那些夸夸其谈、漂浮无根的人排除掉。大家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公司又不是父母,没有发掘出每个人潜力的义务。如果公司有可行的方法找到需要的人才,就达到了招聘的目的。换句话,漏掉多少天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留下来的要满足需要。我招聘的人员中,有四个工程师现在已经算牛人了,在当初专业笔试中的表现也是出类拔萃的。我不太相信一个真正的高手,离开IDE就写不了程序,因为我自己还没有遇到过一个这样的高手。顺便发点牢骚,好多来应聘java开发的,说需要IDE帮助,才能完成文件拷贝功能;应聘Linux系统管理的,说只要google一下,就知道如何更改某个目录下所有文件的后缀。极端一点,如果遇到需要金山词霸才能张口的翻译,需要新华字典才能动笔的编辑,是不是应该乱棒轰出啊^_^因此,专业笔试,可行,就算是牛人,也一样可行。而且大部分不愿意做题的,并不就是牛人。再退一步,就算是,漏掉了也没什么。
  • 人品和性格:诚实勤恳、聪颖好学等模糊因素,往往是员工能否成为企业中坚的关键。大部分企业需要的,是能手而非天才,是猎狗而非独狼。此问题说来话长,也不容易争论清楚,就算是偏见好了。
  • 调整心态:越来越感觉,雇佣关系才是最稳定、最公平的关系。张五常认为经济学的一个根本假设,是每个人在局限情况下,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简单说,“自私,是经济学的基础”。抛开道德层面的价值判断,这种假设是非常合理的。因此双方都要调整心态,多些庸俗的思考,少些高尚的义愤。在要求对方应该这样想、应该那样做的时候,不要忘记每一方的出发点,其实都是从自己利益出发,和义正言辞基本上不太沾边。
  • 公司利益:公司雇佣员工,肯定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培训和福利一样,都是公司的成本。指望一个不知存活多久的企业,耐心地等新手变成老手,很不现实。对于小公司,招聘有工作经验的熟手是风险最小的。37signals的开发队伍,刚开始只有7人,也没见他培训出多少人。至于说所有熟手都是从新手开始的,这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所有老太太都曾经是如花的少女,怎么大家不去对着老太太流口水?老有人拿微软、IBM、Google说事,其实他们的人员招聘相当复杂,为什么这些大鳄不把所有毕业生都招进去培训?道理一样,微软、IBM、Google这样做,对他们自身最有利,那么谁又有权利要求所有小企业都必须跟风呢?换一个角度,都像微软、IBM、Google那么招人,估计90%的工程师都没地方吃饭。
  • 员工利益:员工进入公司,首要目的是养活自己,然后养家,然后活得更有尊严。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寿命,远远大于具体的企业,员工不可能不为自己眼前和未来的利益着想。对于运营良好的企业,员工是资产而不是成本。公司做好了,员工的得利其实总是最少的。善待员工,其实也是善待企业,善待创业者自己。

拉拉杂杂,都是些不成系统的偏见,不值老手一哂,新入行者姑妄听之。
分享到:
评论
13 楼 Sam1860 2007-05-18  
wainwen 写道

这个问题争论起来,一时半会儿估计也没有什么结论。
我不是反对IDE,看了Textmate,也眼红得很。这样说,是因为看了另外一个招聘贴,好多人都反对笔试,一大原因是没有IDE,写不出来。我不相信,离开Textmate,离开Eclipse,Robbin就写不了Javaeye。一般的Java笔试,也就是考常用的一些类而已,不知道哪个公司要考回字的五种写法。常用的都不熟,还要生巧,还要算牛人,的确让人生疑。
考虑公司利益,这的确是招聘的出发点。招聘的人中,有很多是用了IDE也写不好程序的,因为公司小,不是google,不是微软,现阶段只有实力雇佣这样的人。
至于“我不太相信一个真正的高手,离开IDE就写不了程序,因为我自己还没有遇到过一个这样的高手。”,是说我自己的观点,当然可以作为见识太少的证据^_^
招聘中漏掉牛人,天天都在发生,因为有另外一句“大部分企业需要的,是能手而非天才”做后盾,这其实就是现实,我还很少看到为漏掉某个牛人而自责的招聘官。


  我觉得Robbin不看文档也写不出javaeye (类似java中javadoc的东西)。爱因斯坦也说了,不要记书上有的东西。真的,除了一些最最常用的类以外,稍为有一段时间没用就会不记得接口的。
12 楼 fins 2007-05-18  
我比较喜欢这样的笔试:
1 选择题
2 写出运行结果
3 程序补完(对代码填空,而不是那些理论的背景知识)
4 程序挑错
5 程序设计(写伪代码即可的那种,没必要要求把答案敲到机器里就马上能正确运行)
6 程序重构,给出一个小的类,有一定缺陷,要求答题者重构
7 自由发挥题,谈一下对某个热点技术或是流行话题的看法
11 楼 wainwen 2007-05-18  
haha1903 写道

你非要让人家拿着标枪去比赛射击,肯定是有问题的嘛,就如同你后面说的,什么至上?公司利益!为了这个,一个能用 IDE 写得很好,不用就写得不太好的人,你就应该要,就因为利益!

最后一句说得太牵强了,就算是牛人漏掉了也没什么这种想法不应该在招聘的人心里有吧。如果招聘的都这么想,可想而知公司能招到什么样的“牛人”。


这个问题争论起来,一时半会儿估计也没有什么结论。
我不是反对IDE,看了Textmate,也眼红得很。这样说,是因为看了另外一个招聘贴,好多人都反对笔试,一大原因是没有IDE,写不出来。我不相信,离开Textmate,离开Eclipse,Robbin就写不了Javaeye。一般的Java笔试,也就是考常用的一些类而已,不知道哪个公司要考回字的五种写法。常用的都不熟,还要生巧,还要算牛人,的确让人生疑。
考虑公司利益,这的确是招聘的出发点。招聘的人中,有很多是用了IDE也写不好程序的,因为公司小,不是google,不是微软,现阶段只有实力雇佣这样的人。
至于“我不太相信一个真正的高手,离开IDE就写不了程序,因为我自己还没有遇到过一个这样的高手。”,是说我自己的观点,当然可以作为见识太少的证据^_^
招聘中漏掉牛人,天天都在发生,因为有另外一句“大部分企业需要的,是能手而非天才”做后盾,这其实就是现实,我还很少看到为漏掉某个牛人而自责的招聘官。
10 楼 haha1903 2007-05-17  
wainwen 写道
我不太相信一个真正的高手,离开IDE就写不了程序,因为我自己还没有遇到过一个这样的高手。顺便发点牢骚,好多来应聘java开发的,说需要IDE帮助,才能完成文件拷贝功能;应聘Linux系统管理的,说只要google一下,就知道如何更改某个目录下所有文件的后缀。极端一点,如果遇到需要金山词霸才能张口的翻译,需要新华字典才能动笔的编辑,是不是应该乱棒轰出啊^_^因此,专业笔试,可行,就算是牛人,也一样可行。而且大部分不愿意做题的,并不就是牛人。再退一步,就算是,漏掉了也没什么。

你非要让人家拿着标枪去比赛射击,肯定是有问题的嘛,就如同你后面说的,什么至上?公司利益!为了这个,一个能用 IDE 写得很好,不用就写得不太好的人,你就应该要,就因为利益!

最后一句说得太牵强了,就算是牛人漏掉了也没什么这种想法不应该在招聘的人心里有吧。如果招聘的都这么想,可想而知公司能招到什么样的“牛人”。
9 楼 leonardleonard 2007-05-17  
理论不强,实践能力也要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8 楼 calmness 2007-05-15  
个人更注重应聘人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公司没有义务去挖掘员工的潜力,但是有潜力的员工对公司的帮助绝对是非常大的。至于离开IDE就不能开发这个我认为并不重要,我想没有一个人可以在没有IDE且不查资料的情况下就能开发出一个项目吧,LZ不要告诉我你可以。当然,一定的笔试还是需要的,作为一个初步的筛选可以节省不少成本,在现在软件开发普及的环境下,我发现太多开发人员都是自己写的程序连自己都不知道原理是什么,就知道不停的copy或者按部就班,在这种环境下,一个程序员的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当然每个公司每个招聘者对应聘者的价值认识都不一样,这是无法改变的。
7 楼 johnnyhg 2007-05-15  
中国的软件公司我真的不知道有多少技术含量,招聘的时候却每每装神弄鬼。我总结出的面试经验是:基础知识+吹牛。
6 楼 dovecat 2007-05-14  
LZ的所有测试,我都做过.
包括机试.
5 楼 jebtang 2007-05-13  
lz726 写道
每个人的生命里头,都会有遇到要抉择的时候,对或错,很难用一时去衡量。而且很多事情是坚持下来的。。。


关于招聘的的想法,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人员的素质也不是一时半伙能分辨的。日久见人心。

做技术的,我倒很希望看到直接现场搭建项目的,或者叫机试。。。不过现在还很少。


机试? 比较新鲜的说法。应该是给技术工人准备的。对于IT行业来讲,技术的发展相当快,应该是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相结合的。
4 楼 lz726 2007-05-13  
每个人的生命里头,都会有遇到要抉择的时候,对或错,很难用一时去衡量。而且很多事情是坚持下来的。。。


关于招聘的的想法,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人员的素质也不是一时半伙能分辨的。日久见人心。

做技术的,我倒很希望看到直接现场搭建项目的,或者叫机试。。。不过现在还很少。
3 楼 wainwen 2007-05-13  
才发现应该发到招聘论坛的,可惜没法修改了,呵呵
2 楼 wainwen 2007-05-13  
ddandyy 写道
流传的那些"智力"题  看上去更像是逻辑题  所以分高一些的 对编码有好处

也有一些公司的智力题,倾向于心理测试
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用的公司多了,变成一种知识积累,就很难起真正的测试作用
比如,连我女儿都知道“树下一个猴,树上 qi 个猴,总共几个猴”的时候,就不如考专业知识直接有效了
1 楼 ddandyy 2007-05-13  
流传的那些"智力"题  看上去更像是逻辑题  所以分高一些的 对编码有好处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