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253424 次
- 性别:
- 来自: 深圳
-
最新评论
-
朱辉辉33:
楼主讲的好
实习收获 -
朱辉辉33:
楼主讲得好
数据结构哈希表(hash)总结
文章列表
因为我们一直活在这些问题的答案里(续)
- 博客分类:
- 转载
将"因为我们一直活在这些问题的答案里"一文分享给朋友后,又有许多不同的收获。以下内容转自friend
=============================请叫我分割线=============================
回顾一下前文:
情景1:
假设你是一名电车司机,前方铁轨上出现了五名工人。你的刹车和鸣笛均已失效,他们丝毫没有察觉死神正在逼近,你感到绝望。但此时你又注意到,铁轨有一条分轨,仅有一名建筑工人。现在你只有两个选择:转动方向盘,牺牲另一条铁轨上的一名工人而拯救那五名;或者眼睁睁看着五个工人被撞死。
...
因为我们一直活在这些问题的答案里
- 博客分类:
- 转载
转载地址:http://blog.renren.com/share/269658323/17639179677
作者:陆中行
因为我们一直活在这些问题的答案里
“想太多会毁了你。”不能同意更多。
肌肉增长的原理是“超量补偿”,也称“超量恢复”。在肌肉锻炼时有些肌 ...
知乎转载:精英主义的最大问题在哪里
- 博客分类:
- 转载
作者:Draco Leo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053772/answer/21994786来源:知乎
精英主义的问题在于容易认不清自己的身份。会以为自己是一个统治者,是主人。而实际上,精英是这个社会的管家。很多“精英”根本 ...
归纳<<纯粹理性批判指要>>11--范畴的先验演绎
- 博客分类:
- 哲学
第三章第七节:范畴的先验演绎
主观演绎:确定知识的主观条件,也就是探讨知识所发生的主观过程。
康德已经把对象归于主观的表象,因此为了说明认识对象是怎样形成,康德先要解决表象是怎 ...
第三章第六节:何以要进行对范畴的先验演绎
标题意思:为什么范畴是普遍有效的?
演绎:给出事物成立的证明,取自法律术语。法学家对一项法律行为的研究,不仅要弄清事实问题,还要弄清这一事实的合法性,并且提出证明 ...
第三章第五节:范畴表
对量的范畴的说明 注意:先验逻辑中,全称判断对应的是单一性,单称判断对应的是总体性
量的判断仅仅着眼于概念的外延方面,与内涵方面形成一种反比关系:概念的外延越大,内涵则越小。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是古今中外一切的人,而“英国人”这个概念的外延小于“人”的概念的外延,仅指古今中外的一切英国人。但“英国人”的内涵却大于“人”的内涵,“英国人”不仅包括人的本质属性,还包括了英国人的本质属性。 如果将单一性对应于单称判断或将总体性对应于全称判断,那么只是从外延上看问题,而不能深入到关注内容的先验逻辑。康德的先验逻辑中的单一性,是"质 ...
归纳<<纯粹理性批判指要>>8--逻辑判断表
- 博客分类:
- 哲学
第三章第四节:逻辑判断表
康德提出了自己的判断表。分四组,每组包含三个要素,并逐一作了说明
量的判断:形式逻辑没有“单称判断”与“全称判断”的区分,因此康德新增了"单称判断"。因 ...
归纳<<纯粹理性批判指要>>7--纯粹知性概念
- 博客分类:
- 哲学
第三章第三节:纯粹知性概念——范畴的发现
知性概念分为经验概念和纯粹知性概念。
经验概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概念,如:人、花、牛……等。经验概念是从感性经验的概括而形成的,有经验的成分,所以称经验概 ...
第三章第一节:感性与知性的差别与联系
康德说:“我们的知识产生自两个基本的内心根源,其一是接受表象的能力(感性),其二是凭这些表象来认识一个对象的能力(知性)。
感性与知性的差别和联系
通俗理解:感性是初步加工阶段,形成偶然的,杂多的东西,知性对这些杂多的东西再次加工,形成普遍有效的知识,即感性提供对象,知性加工对象。
感性只有靠物自体的作用才能获得表象,它是被动的,只是一种接受的能力,依赖于外物对感官的刺激的,它所获得的表象都具有偶然性。
知性则是运用主体提供的概念对感性的杂多进行规范,使之获得规律性并因此成为一个“对象”。这 ...
第二章第四节:空间与时间的先验阐明
空间的先验阐明康德把几何学的命题是先天综合的命题作为既定事实。
而几何学又是以空间为对象,所以他用几何学是综合地、先天地决定空间性质的科学来证明空间的根源上是直观的。其次,他又以几何学的命题具有普遍必然性,来证明空间的直观必须是先天的。时间的先验阐明亦是如此。
几何学以空间为对象,它是关于空间的科学。几何学知识之所以能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空间表象的性质应该是决定性因素。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几何学知识既不能从经验中归纳,又无法从概念中演绎。几何学的命题是先天综合判断命题,它的可能性已是事实,要说明这个事实,则空间必须是先天的直观,因为几何学是综合命题,综 ...
第二章第一节:对先验感性论的解读
先验感性论是什么意思,研究什么内容?
先验感性论:研究感性中的先天知识的来源及其如何可能的。
先验:先于经验又关于经验
感性:指主体从感官中接受外界物自体的刺激的一种认识能力,比如嗅觉能力,
“先验的”和“先天的”这两个概念是既联系又有区别的。
"先天的" 在概念的外延上要比“先验的”更宽,通俗说就是"先天的"包含"先验的",比如先验知识肯定是先天的,但先天的知识不一定是先验的。
"先天的"只管先于经验,至于先于经验来干什么,它并不考虑;
&qu ...
第一章第四节:先天综合判断
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经验知识和先天知识的区分,是从知识的来源和构成成分方面进行了分类,这两类知识都是从知识的内容方面来谈的。康德认为有必要进一步考察知识的构成形式。
康德认为真正的知识是判断。例如“玫瑰花是红的”,单个概念都不算知识,只有把主词和谓词用“是”联结起来,才构成了一个最小知识单位。所以,康德认为,知识都是通过逻辑判断形式表现出来的。单个概念,只是一些零碎的表象,它只有相应的对象,但不能构成对象的知识。
**表象:凡意识到的、想到的一切都可以叫作表象。
先天知识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1.普遍必然有效性
2.增加新内容。
...
第一章第二节:先天知识与后天知识
先天:完全独立于一切经验,先天的=纯粹的。
先天知识:独立于经验,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比如一切数学命题(2+2=4之类)
后天知识:从经验得来的知识,具有偶然性
康德想解决的问题是:既然先天知识是存在的,那么应该找到先天的因素的来源、构成一切知识的先天条件,并确定先天知识的适用范围。
第一章第三节:哥白尼式的革命
康德同意经验论的原则(一切知识都必须来源于经验),也赞同对经验论的批评(对科学知识来说仅有经验是不够的,它们的普遍必然性只能是先天的)。但这样一来,便陷入了两难:如果知识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知识就不可能有 ...
第一章第一节:康德问题的提出
纯粹理性批判是什么意思?
"纯粹理性批判"的意思:研究人理性的可能性和界限
纯粹:不依赖一切经验。
批判:不表示否定,表示对事物的可能性和界限的研究
康德为什么要研究纯粹 ...
有哪些地方可以使用可变参数呢?
1.多个参数执行同样的操作
比如一连串参数相加:
public void add(Integer... int){
……
}
add(1,2,3,4,24,65,34);
2.非可变参数与可变参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
Collection类中有个方法addALL,就是将可变参数的元素全部添加到Collection c中
public void addAll(Collection c, T... elements){
……
}
Collect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