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综合技术论坛

CMM 到底想干什么?

浏览 25175 次
精华帖 (0) :: 良好帖 (0) :: 新手帖 (0) :: 隐藏帖 (0)
作者 正文
   发表时间:2007-03-19  
抛出异常的爱 写道

XP提出了结对(很早年有夫为妻纲)
xp提出了代码共有(早年保长五户抽丁连坐)
XP提出了测试开发(早年有八股文考试)


实在看不出括号中的内容和它左边的内容有什么关系。结对是平等的,临时的,相互促进的,既没有夫妻那样长久的关系,也不存在谁为谁纲;代码共有看起来似乎有责任共担的意思,但实际上引起问题的是哪行代码,这行代码是谁写的,很容易就能找出来。更重要的是代码共有不是为了掩盖或推卸责任,而是让大家都能用全局的眼光把握项目,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测试驱动开发和八股文更是扯不上边,TDD 是 XP 的最佳实践之一,应用 TDD 的时候可谓乐在其中,对开发者对项目都有好处;八股文是什么东西,如果你看 TDD 分步骤就喊做八股文,那CMM岂非比八股更八股。整个这三句话无不是对 XP 的污蔑。我说的不够深刻,就当泄愤好了。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3-19  
都把XP和CMM放在一个层次上去了。
XP和CMM应该不属于同一层次的东西。
XP说的是process
CMM说的是process improvement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3-19  
只是形容一下我对XP的感觉.....

有人制外衣的法制.....


例子有点勉强,不过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3-19  
抛出异常的爱 写道
新观点:"人也是设备"
工业代替手工业是由于机器大规模使用,人的技术成本低了
工业的生产关系才确立了.

现在的人的技术成本还很高
(想低也低不了软件是可以拷贝的.)
但还是工业生产关系的模型就有点不顺手了
如果你的水平都很高还可以进行
但现在是软件人材很难面面都 是高手
一个人不能精通所有的技术.......
所以必须合作.....
退回到了手工业时代.....


你认为到了什么时候软件行业的生产关系才能进化到工业时代呢?我们程序员什么时候才能“进化”成设备呢?看看 Tom DeMacro 谈什么是软件本质
引用
我们的世界是模糊的、连续的、不精确的、但软件是精确的、离散的、形式化的,这就注定了软件不能完全描述现实世界。因此,我们需要知道描述哪些部分、忽略哪些部分,这就是软件的本质问题。显然,这是一件机器无法完成的工作,软件的本质意味着开发人员的存在意义。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3-19  
你认为音乐什么时候能工业化生产?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3-19  
抛出异常的爱 写道
你认为音乐什么时候能工业化生产?

没看懂。答案是“不能”吧。明天上班继续看。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3-19  
yiding_he 写道
抛出异常的爱 写道
新观点:"人也是设备"
工业代替手工业是由于机器大规模使用,人的技术成本低了
工业的生产关系才确立了.

现在的人的技术成本还很高
(想低也低不了软件是可以拷贝的.)
但还是工业生产关系的模型就有点不顺手了
如果你的水平都很高还可以进行
但现在是软件人材很难面面都 是高手
一个人不能精通所有的技术.......
所以必须合作.....
退回到了手工业时代.....


你认为到了什么时候软件行业的生产关系才能进化到工业时代呢?我们程序员什么时候才能“进化”成设备呢?看看 Tom DeMacro 谈什么是软件本质
引用
我们的世界是模糊的、连续的、不精确的、但软件是精确的、离散的、形式化的,这就注定了软件不能完全描述现实世界。因此,我们需要知道描述哪些部分、忽略哪些部分,这就是软件的本质问题。显然,这是一件机器无法完成的工作,软件的本质意味着开发人员的存在意义。

我的意思在于表达,人本身在软件生产过程中就起着生产者和生产设备两种角色。这里实际上是在说人的成本构成也有多个方面——管理方面的,技术层面的,自身生理要求层面的。而软件开发过程中,人的设备角色的比重如果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才是更重要的。也就是说人具体该怎么合乎管理(生产者属性),应该大大低于人应该如何更具备生产软件的能力(设备属性),比较起来应该更加不重要,而不是重要。
同时我们还必须记住,软件的生产是一次性的。而这个方面则也要求人的生产者属性所要求的管理约束,应该更多的去适应其在不同目标情况下的软件生产。
其实通俗的说,一个好的软件方法,应该给程序员更多的时间去生产软件,而不是更多的时间去消耗在过程中。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3-19  
抛出异常的爱 写道
你认为音乐什么时候能工业化生产?

实际上流行音乐和电影,电视剧以及工业化的生产了。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看的《HOUSE》,每一个剧集都是45分钟。这有分成3个10分钟作用的部分,其中第一个部分主要是交代,第二个部分是迷惑,第三个部分是解决。在加上其同朋友和对手的几个插曲,就形成了每一集的一个完整故事。而《CIS》,《24》等流行剧目都具有类似的格式化的东西。这就是工业化生产。
而其实这样的方式早就被提出,并且被应用了——模式思想。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3-20  
其实同大多数人的设想相反,我这个人是努力研究过cmm和cmmi体系的。并且我一直就认为cmm这个体系提供了很多有意的思想和方法,但是由于其根本的出发点的问题,造成了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尴尬。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其中的好的部分。
比如我现在就在使用,必要的,期望的,助益的,这个三个层次的方法分类来帮助实施产品设计。而同时也用这三个层次方式来划分软件方法组件的优先等级。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但是我就是不能接受cmm所带来的软件开发的方式。
实际上如果我们把cmm也当做一个软件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其自身的建筑过程就很有趣。而其构建软件开发过程标准的这个形式其实也很高明。而cmm所缺少的就是软件测量的方法,和对于软件生产根本性的认识。而我一直想做的——客观化的评估软件过程改进结果的标准,实际上也是从cmm所带来的灵感。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3-20  
我看错观点了,这不是“抛出异常的爱”提出来的。抱歉……

把人比作设备怎么看也不恰当。Agile 也肯定不会同意这样的比方。设备都是规格化的,难道可以把人规格化么?不然的话,怎么做才能像设备一样降低人的非管理方面的成本构成?
0 请登录后投票
论坛首页 综合技术版

跳转论坛: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