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老帖子 主题:JavaEye的发展模式
该帖已经被评为精华帖
|
|
---|---|
作者 | 正文 |
发表时间:2009-03-22
希望技术论坛的东西更新的快点! 源头活水很重要。。。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9-03-22
貌似要牵涉到公共关系了!
不过欧阳姐姐是给JE做IT记者的,对这些行情自然是了如指掌的!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9-03-23
引用 1,我没有说在线模式没有价值,我们这里说的是JE这样的2.0网站模式,而不是淘宝,京东,新蛋或者Amazon这样的网上商城。我也没有说网络广告业没有价值,事实上它会慢慢蚕食整个线下广告业的蛋糕。但是,整个(线上+线下)广告业的价值会因此增大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么现在网络广告业是否快要接近它蛋糕的极限了?PV或者眼球本身,如果不考虑娱乐效果的话,网络广告业带来任何额外价值吗(除了对于传统广告业来说,也许它节约某些成本) 我不是太懂这些东西,但是按你这么说,其实也可以这样说: 并不是网上商城没价值,事实上它会慢慢蚕食整个线下商城的蛋糕。但是,整个(线上+线下)商城业的价值会因此增大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么现在网络商城业是否快要接近它蛋糕的极限了?PV或者眼球本身,如果不考虑娱乐效果的话,网络商城业带来任何额外价值吗(除了对于传统商城业来说,也许它节约某些成本) 所以这个是不是问题的关键?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9-03-23
最后修改:2009-03-23
potian 写道 引用 1,我没有说在线模式没有价值,我们这里说的是JE这样的2.0网站模式,而不是淘宝,京东,新蛋或者Amazon这样的网上商城。我也没有说网络广告业没有价值,事实上它会慢慢蚕食整个线下广告业的蛋糕。但是,整个(线上+线下)广告业的价值会因此增大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么现在网络广告业是否快要接近它蛋糕的极限了?PV或者眼球本身,如果不考虑娱乐效果的话,网络广告业带来任何额外价值吗(除了对于传统广告业来说,也许它节约某些成本) 我不是太懂这些东西,但是按你这么说,其实也可以这样说: 并不是网上商城没价值,事实上它会慢慢蚕食整个线下商城的蛋糕。但是,整个(线上+线下)商城业的价值会因此增大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么现在网络商城业是否快要接近它蛋糕的极限了?PV或者眼球本身,如果不考虑娱乐效果的话,网络商城业带来任何额外价值吗(除了对于传统商城业来说,也许它节约某些成本) 所以这个是不是问题的关键? 一个根本的不同是网上商城本身没有价值,它的价值来源于当前和未来的现金流,也就是说它并不是把PV转化为估值,它是把销售额或者说利润转化为估值,这个模式起码是当前被某种形式的证明了,而且它确实存在空间,你可以把它看作线下商城的网上版。另外哪怕你的PV是100亿,你卖不掉东西也是白搭。这个和很多web网站能够直接把PV转换成估值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把web网站看成一个报纸的网上版的话,PV==钱是个很可笑的概念,如果你有个免费的报纸,每天有100万人看,你的估值是应该基于你的广告收入还是你的读者数?如果有一天,Facebook可以证明它有10亿美金广告营收,那么它当然配得上200亿的估值,但是在它还没有开始卖广告的今天,这种估值只是个笑话,更像是皇帝的新衣(我很想知道MS什么时候会write down它在FB的权益)。再给一个例子:联众。这个是有着大量忠诚用户,极高在线的企业。但是它的估值并不高吧。 还有一点,风投的估值和产业资本的估值是不同的,FB或者Twitter还没有上市圈钱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不管他们的PV多么好看,只要他们无法拿出真正好看并证明可持久的income statement,股市是不会买单的。垄断如Google,也不过在2004年才上市。我们现在看到国内很热闹的web 2.0其实更多的像是风投们在玩击鼓传花:) 相对的成长空间,网络广告业本身可能已经接近它的极限了(对于整个广告业来说),但是鼠标+水泥式的商业模式还远没有到达那个极限(对于整个社会的商业营销体系来说)。一个标志就是今天整个欧美的报业都陷入困境,纽约时报已经需要抵押它的大楼来继续生存了。这说明线下广告业被压缩到了一个没有太多空间的地步,另一个方面也说明线上广告业可供获取的空间可能已经相当有限了。 纽约时报难道没有网络版吗?它难道不是也卖广告吗?是它的点击不够高?还是客户群不够有质量?纽约时报的网站和其他web 2.0的网站的区别在于什么?在我看来不过是因为纽约时报没有可供炒作的概念,作为一个生存已久的品牌,无法利用PV这种东西来忽悠,大家只关心它的现金流。反过来,如果这些悠久的品牌转向线上无法靠广告生存的话,那么,后入者靠眼球生存的机会是很严酷的(当然,我相信肯定会有后起之秀)。也许我孤陋寡闻,但是确实我并不知道很多能够靠广告收入过得很滋润的中文网站。 前几天,Google取消了一大批项目的继续开发,包括类似于notebook之类的个人用户产品。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有个感觉:1,Google并不缺钱。2,Google把注意力全面转向企业市场(Google的企业邮件系统让我相当惊艳)。 在第一点成立的前提下,Google转向企业市场是否意味着它认为在个人市场这块,它的突破能力已经有限了?它只需要进行防御性的策略了呢?一个信号是SNS这么热门的今天,Google似乎毫无动静,其实依托Gmail,Google拥有任何其它SNS玩家都不具备的基础。毫无疑问,如果Google推出它的SNS产品,可以并不困难的成为Facebook一个有力对手(SNS本身不是一个很高技术门槛的东西)。可是哪怕是MS借入股Facebook进行牵制的时候,Google却无动于衷(连谣言都没有),这个和推出Gtalk这种做了当并不成功的情况很不一样,我觉得这个说明起码在Google自己的评估里,SNS的火热本身无法动摇Google的生存基础,也就是Google的在线广告份额。作为市场的庄家和规则制定者,我很难相信Google会忽视对于它生存基础的任何威胁,事实上,它应该是那个市场上最早能感受到广告客户意向变化的玩家(这就好像虽然MS犯了很多错,但是在操作系统和Office上,它还没有犯下什么真正的错误) 另外一个Case就是虽然Google可以提供某些特别叫好的服务,但是它迟迟没有行动,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GDrive,从技术上而言,对于最早推出海量邮箱的Google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障碍。但是连微软推出Skydrive以后,Google都懒的跟进让我确实惊诧(甚至还取消了notebook)。这个从侧面说明Google不认为在这个方面的继续投入会带来可观的未来增长(哪怕可以带来巨量的PV增长,但是并不能让它的广告收入更高些),它宁可把资源投入到Gphone或者操作系统这样的项目中去。因为对于Google来说,传销和炒作的过程已经结束,它需要的是实实在在能够吸引产业资本而非风险资本的东西。 当然我并不是说SNS这样的东西没有前途,说真话,依赖线上广告业的web,如果不和Google站在一起,最后必然需要赌徒式的勇气来挑战和动摇这个市场的既有规则,这就是投资web 2.0的风投们正在做的事情。我也很想知道,谁能够在这个赌场里战胜庄家:)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9-03-23
最后修改:2009-03-23
引用 互联网将成为最大的媒体,除了户外广告这种实物媒体,所有的“虚拟媒体”:包括纸媒体,杂志,报纸,甚至电视,都变成互联网的一部分,比如 iTune+iPod 取代传统的唱片发行模式(印制CD到音像店销售),Amazon + Kindle 取代传统的书籍和报纸发行模式(完全电子化,再不用浪费大量的木材和树林,节省大量转发流通渠道),淘宝,京东,新蛋,这样的电子商务网站,正在蚕食各种类似赛博数码广场的份额,甚至以后会危机国美这样的家电连锁店。。。。
以前我就问过这个问题. 引用 到底是互联网公司来做买卖,还是做买卖的公司来利用互联网?类似地,为什么送报纸的邮局不顺带经营报社?为什么电话公司不顺带办个电话银行?为什么供电局不顺带生产空调?为什么汽车司机不顺带搞个旅行社? 要像黄光裕,董明珠那样把营运资本与资产比做到负数,是与眼球和pv没有多大关系的.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9-03-23
挺好的话题,大家接着聊哈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9-03-23
我觉得问题很简单:
1、JE有没有满足一部分开发人员的需求? 2、这种需求的满足是不是长期性的(而非某种爆炒的结果) 3、这种需求,是不是有价值的(而非垃圾流量) 4、那么,JE赚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JE赚钱的多少,只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努力程度。(是不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满足了开发人员的需求)。 5、模式呀,策略呀,战术呀,风险投资呀,都是外围考虑。本质上要考虑的,无非是“满足用户需求”。(这才是王道,这才是用户至上!)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9-03-23
引用 吸引疯投并不是盈利模式,而是为了更多地盈利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或者说捷径。
以吸引疯投为最终目的而进行的项目,我的经验是必死无疑。象欧通国和ITAT这么牛13的案子现在都搞得死翘翘了,匡论其它。 做好项目只有一点:用心服务用户,盈利盈利再盈利。 说的没错。我经历过几个、也看到同学、同事经历过太多风投公司的失败——基本上没有一个成功的。身边风投最接近成功的是“块钱”,这个是盈利模式稍微清晰的。——但是现在依然距离“成功”有距离。 踏踏实实做事是正道。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9-03-23
最后修改:2009-03-23
庄表伟 写道 我觉得问题很简单:
1、JE有没有满足一部分开发人员的需求? 2、这种需求的满足是不是长期性的(而非某种爆炒的结果) 3、这种需求,是不是有价值的(而非垃圾流量) 4、那么,JE赚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JE赚钱的多少,只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努力程度。(是不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满足了开发人员的需求)。 5、模式呀,策略呀,战术呀,风险投资呀,都是外围考虑。本质上要考虑的,无非是“满足用户需求”。(这才是王道,这才是用户至上!) 这个,听起来很伟光正啊:) 我们在讨论的不是挣不挣钱的问题,是怎么挣更多的钱的问题,在这点上,我不同意:“JE赚钱的多少,只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努力程度。”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9-03-23
R胖,哈哈哈。这个爱称8错8错。
|
|
返回顶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