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
李开复针对马加爵事件写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
成功 自信 快乐 ――给中国青年学生的一封信 2004年06月02日 02:28:17 微软全球副总裁 微软亚洲研究院
-
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20年,洪小文自述心路历程
关注网易智能,聚焦AI大事件,读懂下一个大时代!出品 | 网易智能(公众号smartman163)述者 | 洪小文编者 | 小羿本月,微软亚洲研究院(Microsoft ...
-
李开复针对马加爵事件写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看完这一篇你就懂了
CodeChina开源项目:【大厂前端面试题解析+核心总结学习笔记+真实项目实战+最新讲解视频】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添加V获取:vip1024c (备注前端)[外链图片转存中…(img-Hz7xY9Hs-1711866387616)]CodeChina开源项目:【大厂前端面试题解析+核心总结学习笔记+真实项目实战+最新讲解视频】
-
一封写给中国学生的信
一封写给中国学生的信 今年5月23日,比尔·盖茨先生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支持和敦促美国政府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国待遇。文中,他特别谈到了在清华大学与中国大学生那次对话的愉快经历以及因此而留下的深刻印象。 这篇文章令我不禁想到,在中国的这两年来,我工作中最大的享受也是到国内各高校与学生们进行交流。这些访问和交流使得我有机会与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就他们所关心的事业、前途等问题进
-
李开复解密微软成功之道 盖茨鲍尔默好搭档(zz)
导语:本文是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所撰写的关于企业管理的文章,李开复在文中分析了微软走向成功的经验,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提出了建议。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微软公司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为全世界数以亿计的用户提供了无数杰出的软件产品,并以自己的实践经历揭示了软件产业内蕴藏的旺盛生命力和巨大商业价值。 微软公司目前的市值是3100亿美元。在2005财政年度里,微软公司的销售收入将达约40
-
写给中国学生的信1——李开复
李开复2000年4月 今年5月23日,比尔·盖茨先生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支持和敦促美国政府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国待遇。文中,他特别谈到了在清华大学与中国大学生那次对话的愉快经历以及因此而留下的深刻印象。 这篇文章令我不禁想到,在中国的这两年来,我工作中最大的享受也是到国内各高校与学生们进行交流。这些访问和交流使得我有机会与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就他们所关心的事业、前途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中
-
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
人才的标准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东方的战国时代和西方的骑士时代里,最受器重的是力敌万夫的勇士和巧舌善辩的谋臣;在中国的科举时代里,靠着“死记硬背”和“八股文章”而金榜题名的书生最容易出人头地;在西方工业革命风起云涌的日子里,善于用机器的力量改变世界的发明家以及那些精通专业、埋头苦干的工程师成了所有人才中的佼佼者;即便是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中,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停留在专注、勤奋、诚实、服
-
开篇明志
一直以来我都是将自己实践过程中的小经验和在网上学习到的知识记录在个人的知识库中。 现在想慢慢都发布出来,和大家分享。由于水平有限,我只发些实践心得,希望不要误导到其他朋友。 放几个我知识库的截图: PS:个人建议大家可以整理出自己的知识库,对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guogai/archive/2011/06/...
-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博士
陆奇博士是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应用与服务部门负责人。他负责制定微软生产力、通信、搜索及其它信息服务相关产品的远景规划、战略发展及总体方针,并领导包括MicrosoftOffice、Office 365、SharePoint、Exchange、Yammer、Lync、Skype、必应搜索、必应应用、MSN及广告平台在内的产品研发与相关商业团队运营。在他领导下的微软应用与服务部门,旨在帮助全球用户和机
-
微软亚洲研究院20年20人
李根 乾明 夏乙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马上,就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20岁生日了。作为人工智能的“黄埔军校”,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这20...
-
看完这本书,你就能给微软递简历了!
来源 |公众号差评作者 | 差评君责编 | linse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用 0 和 1 重写的圣经」。比尔·盖茨读完这本书之后都认为,读完的人应该给他递简历;李开复则...
-
[转]李开复给中国青年学生的一封信
――给中国青年学生的一封信微软全球副总裁 微软亚洲研究院首任院长 李开复 此前,我和中国学生的多次交流都是围绕如何达到优秀和卓越,如何成为领导人才而展开的。最近,在新浪网的聊天室和我收到的许多电子邮件中,我发现更多的中国学生需要知道的不是如何从优秀到卓越,而是如何从迷茫到积极、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自信、从惆怅到快乐、从恐惧到乐观。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2004年2月发生在云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