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wchen
  • 浏览: 800049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成都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网络阅读,为什么人会浮躁?

阅读更多
这篇文章放到这个版面,因为我认为它属于管理的范畴:个人管理(时间管理、知识管理)。

是不是大家也有这种体会:
  • 网站注册越来越没耐心,看到页面全是文本框、下拉框,就心烦,咔一下关了。
  • 文章超过两屏的,就没勇气往下看。
  • 看到文章的相关链接,没完没了,两小时后,脑袋一片混乱,真想凉水冲冲。
  • Google Reader的未读项又是1000+了,看吧,压力太大,不看吧,有种挫败感,干脆,全部设置为已读。

焦虑、挫败、恐惧,什么感觉都来了,唯独没有愉悦感。

以上种种问题我都体验过,08年尤其突出,现在已经适应了,能够平静地进行网络阅读。

其实,阅读时浮躁,可能反映你对知识的渴求。比如你对IT技术很感兴趣,上JavaEye一篇篇读啊读,恨不得一晚看100篇,于是导致每篇都是蜻蜓点水。其实,没必要这么大压力,就说我吧,以前写技术文章,如123,一篇就是一整天,你一个晚上看10篇,收获已经很大了。如果你上猫扑,我估计你不会这么大压力,因为那些无聊文章你可看可不看。
是不是你会有种自我安慰?不过我还是要打击打击你:看理解类文章别太贪婪了,看了解类文章才可以略读。
打个现实的比方,如果有三个mm都在追你,除了让你心花怒放,会不会更让你心神不安患得患失,如果是你追求一个魂牵梦绕的mm,你是不是会很专注?

浮躁往往是因为自己不能驾驭导致的。比如keso做donews主编时,订阅的RSS是1500,每天还写一篇精品博客,因为他扫一眼就知道文章大概。你现在去读初中语文,就会理解我说的意思。
而不能驾驭,往往是因为对该专业不精通。记得以前自己通读过dojo框架源码,并做过小改进,后来有什么dojo新闻,我扫一眼就知道文章的含量,但对于财经、房地产类文章,我至今还很容易被人忽悠,即使咬文嚼字地读。

判断力是你决定一篇文章是否值得阅读的条件,它是资讯的过滤器。专业能力决定了你的判断力水平
浮躁在看资讯类文章时很明显,特别是你关注的领域,比如我现在很关注电子商务,这类文章会带给我压力。但我看企业管理类文章时,就会轻松得多,因为我大致知道企业管理有哪些方面,哪些方面我深入思考过,比如沟通、决策、激励,哪些方面我现在很想了解。

为什么网站注册时会很浮躁呢?也许根源于是你的期望值,更确切地说,是你的投入产出比,如果只是因为想下载一篇文章而不得不注册,你肯定会浮躁。如果你在携程上订打折机票,相信你不会浮躁。当你觉得一个网站分量很重时,它复杂的注册流程,可能会更赢得你的信赖,比如招商银行网站。

那么,怎么改掉浮躁的坏习惯呢?
我上面其实都给出了答案,虽然是我的主观分析。
我从阅读工具说起,因为这比上面可操作性强。
就从iPhone展开吧。
我用iPhone近两年了,最近半年对它爱不释手,当然不是iPhone控。我以前用我的ThinkPad T60看Google Reader时,我会很烦,现在用iPhone看就不烦了。用过iPhone的,对iPhone不支持多任务咬牙切齿,后来我终于明白乔布斯这个洁癖和偏执狂,为什么不让iPhone支持多任务了,从技术角度,iPhone是基于Unix内核,支持多任务很简单。乔布斯想让iPhone提供了一种浸入式阅读体验。浸入式体验,我的理解是:只专注于一件事。比如iPhone上看天气、看股票。
那为什么PC不能提供浸入式呢?因为PC的多任务,我们会一会儿和QQ好友搭讪两句,一会儿看看股票,一会儿看看文章。打个比方,当你看到一位时尚美女的衣领处若隐若现时,你会不心动吗?虽然你可能不会行动。
而iPhone剥夺了你选择的权利。你用iPhone上douban,看新浪微博,你会很专注的。注意,我说的这两个是iPhone APP,不是手机网站。

看互联网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浮躁,我认为互联网的本质属性超链接为罪魁祸首,超链接会让人在网站之间频繁跳转。我上面说的iPhone APP,如douban和微博是没有超链接的。没有超链接怎么可能遨游豆瓣的信息海洋?试试iPhone就知道了。iPhone这种没有超链接的导航模式,会顺应你的意图高效阅读,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跳转。
iPad之所以是一款颠覆性产品,可能就是因为它的纸质阅读风格,对电子阅读体验做了很大提升,很多人说它是报刊和杂志的救星。那么,它一定会想办法提升它的深阅读体验,让人尽量不浮躁。iPad也不提供多任务哦。
有时想,为什么我07年前看书不浮躁,那时候我啃过很多本技术类书籍,如《Core Java》第一册我啃了三遍。也许,是因为选择权太少。如果你可以把新华书店几个橱柜搬到你的客厅,你试试看,你还能否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所以我建议那些电子书搜集狂,该收敛一下了。

阅读环境,我发现对降低浮躁很有帮助。比如我喜欢去咖啡厅上网,在河边草坪上用iPhone阅读RSS。
以前回家我喜欢把客厅房间卫生间厨房等全部打开,然后坐在沙发上看书。现在晚上我喜欢把所有灯灭了,把路由器关了,静心认真阅读几个优秀的PPT。
另外,我特地买了一个上网本HP Mini 210,专门为了上网。而没有在上面装任何开发或工作相关软件。

控制阅读量也非常重要。有段时间,我iPhone上的微博实在多得看不过来,根本没法思考。后来,我仔细分析了一下每天的几个空闲时间段,如中午20分钟,睡前25分钟等。如果我只有45分钟时间,我该订阅多少微博?因为每看一篇有思想的微博,我都会问自己四个问题,而这个思考时间不能省:这篇微博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说得对吗?对我有用吗?总之,我会心里想着给作者一个回复。
我看有很知名的博主也受不了微博的骚扰,比如工作时频繁MSN弹出。我只想告诉他:可能你利用微博的方式不对。

ok,就写这么多吧,如果想到其它的,就在回帖里补充。






分享到:
评论
35 楼 silasoni 2010-06-28  
好文 我也有这种倾向
到N多个技术论坛 到N多高手的博客 巴不得阅读所有文章
买所有感兴趣的书籍 想精读一遍
可是我水平依然很烂
34 楼 Qiao.Gbin 2010-06-28  
浮躁源于内心的失控
带有目的性的去阅读,而不是随链接而点的那种.
花费了时间精力,却一无所获的感觉何止是浮躁,乃至沮丧.
请让你的鼠标跟着你的心走.
在不属于你的领域里,请淡定.
有句话说,起早打黄昏,我不累,你累.
我一直在跟着我的心走,你却让你的心随波逐流.能不累么.
我不认为每个人都是大忙人,上机必开QQ好像已经成了好多人的习惯....
哈哈,以后上QQ三思啊.
33 楼 xiaobing 2010-06-28  
很有感触,其实浮躁要归于社会
32 楼 surpass 2010-06-28  
努力改正ing
31 楼 mikel 2010-06-28  
的确存在lz所说的浮躁现象,正在努力改正,lz的建议很中肯,谢谢
30 楼 cleanerje 2010-06-28  
阅读跟心态有关,浮躁与否其实是表面现象,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
第一、知识质量。就拿一门学科来说,可能看了几本最顶级大师写的书,我们就能够精通了。如果不知道哪些是优质书,看了再多也没用。我认为,就算是javaeye或其他论坛、博客等,知识量远远不够的。这些地方只是提供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非了解本质。
换句话来说,了解学科的本质才是最节省时间的方法。
第二、人性本能。因为人天生是趋向于懒惰的。如果可以google到答案,基本上不太可能去研究其原理。而愿意研究其原理的人,必然比别人强。当然了,在工作的前期,爱从google找答案解决问题的人是比较厉害的;但后期就靠对知识本质的了解。
我自己的阅读习惯是这样:研究一门学科之前,先了解一个整体概念:这个是什么?为什么要有这个?然后就开始找经典书读。
实际上,对于应用学科来说,几本经典书一看,那些论坛上的东西看不看无所谓的,因为网友写的东西不太可能超过那些大师。最多就是总结或挑BUG。
我为了强迫自己认真读书,在家连宽带都不开,就是潜心读书。
这样熬了两年,基本上该看的书差不多都看完了……
29 楼 左看右看 2010-06-28  
一早就有这种感觉了,看来要改善一下才行,谢谢!
28 楼 zwchen 2010-06-28  
我写文章前,一般不喜欢先去google类似主题,担心自己的想法会被干扰。
关于浮躁这种主题,我刚才看到两篇,其中一篇大概在JavaEye读过,下面两篇建议读读后面的评论:
为什么会浮躁
不做浮躁的人

27 楼 lkj107 2010-06-28  
浮躁,只是眼高手低的一种表现

初中老师教过一种学习方法,把书放在树底下,自己爬上树,开始背,背不下来了,下树看书,再上树...

26 楼 fighter1945 2010-06-28  
网上阅读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不懂的地方随时google,看书的话就算重复看个2,3遍再思考半天,不懂的地方还是模模糊糊,毕竟只是一家之言,充其量只是记在脑子里,将来看到某个疑似答案的时候再恍然大悟,特有成就感。

记得《天龙八部》里说越高深的武功就需要用越高深的佛法来化解戾气,读书也是一样的。读书的手段和条件是越来越先进和多样化了,如果不用相应的读书方法来控制自己,是很容易走火入魔的。浮躁,就是一种走火入魔的表现。

但是从多任务回归到单任务,无疑于放弃《易筋经》去修习入门的少林长拳。安全是安全了,练练基础还可以,但放弃更进一步的机会实在太可惜了。
25 楼 abu 2010-06-28  
多任务处理太容易让人浮躁了,回归单任务才会更容易专注。
24 楼 强强爱妍妍 2010-06-28  
苹果真的很难用吗? 是真的就不打算买了
23 楼 huangyuanmu 2010-06-28  
楼主经常发表一些有见解性的东西,可见对很多方面都有过深入的思考,学习
22 楼 snow8261 2010-06-27  

说实话,IPhone没有使用过,没有发言权。
不过,总觉得IPhone被乔大爷吹的太厉害,身边的同事只要是苹果迷,一说苹果产品那里不好,不过是哪方面,马上和你急。
据说IPhone电池不能拆,也不能换,据说也是苹果伟大的设计理念。
我觉得一个东西被吹的太厉害,总要反思反思的。
21 楼 zwchen 2010-06-27  
wsgwz_2000 写道
上次看了LZ的文章 http://zwchen.iteye.com/blog/667295 《关于励志书及推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也可以用里面的说法来解释解释

1.比如大量的订阅,可以解释为不断地扩大了关注圈,却没有把精力集中在扩大影响圈
2.链接导致的注意力分散,可以解释为不够积极主动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带着问题去google并找到相关文章时,此时的网络阅读关注度是最高的
3.以终为始也违背了,逛论坛看文章很少有人“以终为始”吧

哈谢谢LZ的分享

真的,我还没你想得这么深远。你这么一说,我还觉得是那么回事,难道真理都是相通的?
你这么仔细看我的绘图,我很感动,也激励着我坚持写博客。



20 楼 zwchen 2010-06-27  
litchi 写道
其实浮躁与否,与Windows,网络,Mac的任务栏设计毛关系也没有,还是看你能不能管住自己的心

很多人有习惯在网上读文章的时候,鼠标不停地点,不停地上下滚动,又不是鼠标让你不停地点不停地滚动的。

你自个的心沉不下来去读,但是却要求外界环境客观上为你创造一个让你便于思考,不受打扰的环境,这不公平。

我在电脑上读完了Thinking in Java的大部分章节并完成了所有的笔记和联系,也没发现怎么被电脑所干扰。

其实重点在于你得什么时候都知道,自己在干吗。每天抽出一个小时,就是看某本pdf,同时用记事本或者甚至纸和笔记笔记,难么?当然如果你在看书的时候,QQ,MSN,网页,全部打开着,那活该你看不进去。

litchi同学,你牛!
我摸爬滚打多年,才勉强做到你的这种境界。
19 楼 zwchen 2010-06-27  
snow8261 写道
外在环境很重要,内在的控制更重要。
IPhone完全剥夺选择权,只有被洗脑了才会认同这种做法。

上面iPhone设计的看法,是我根据自己两年的使用思考出来的,没有参考过类似的解释。
18 楼 snow8261 2010-06-27  
外在环境很重要,内在的控制更重要。
IPhone完全剥夺选择权,只有被洗脑了才会认同这种做法。
17 楼 wsgwz_2000 2010-06-27  
上次看了LZ的文章 http://zwchen.iteye.com/blog/667295 《关于励志书及推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也可以用里面的说法来解释解释

1.比如大量的订阅,可以解释为不断地扩大了关注圈,却没有把精力集中在扩大影响圈
2.链接导致的注意力分散,可以解释为不够积极主动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带着问题去google并找到相关文章时,此时的网络阅读关注度是最高的
3.以终为始也违背了,逛论坛看文章很少有人“以终为始”吧

哈谢谢LZ的分享
16 楼 litchi 2010-06-27  
其实浮躁与否,与Windows,网络,Mac的任务栏设计毛关系也没有,还是看你能不能管住自己的心

很多人有习惯在网上读文章的时候,鼠标不停地点,不停地上下滚动,又不是鼠标让你不停地点不停地滚动的。

你自个的心沉不下来去读,但是却要求外界环境客观上为你创造一个让你便于思考,不受打扰的环境,这不公平。

我在电脑上读完了Thinking in Java的大部分章节并完成了所有的笔记和联系,也没发现怎么被电脑所干扰。

其实重点在于你得什么时候都知道,自己在干吗。每天抽出一个小时,就是看某本pdf,同时用记事本或者甚至纸和笔记笔记,难么?当然如果你在看书的时候,QQ,MSN,网页,全部打开着,那活该你看不进去。

相关推荐

    IT人必读:写给浮躁的IT同仁.

    IT人必读:写给浮躁的IT同仁。 1.不要看到别人的回复第一句话就说:给个代码吧!:在学习编程时,不要总是依赖于别人的代码,而应该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思考为什么,自己想出来再参考别人的提示,这样才能知道自己...

    一百年文章请不要做浮躁的人

    标题中的“请不要做浮躁的人”强调了学习过程中保持冷静和平和心态的重要性。在IT行业中,技术更新换代非常迅速,面对这种变化,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急躁的情绪。因此,保持耐心和稳定的心态对于长期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网络环境与名著导读的整合资料.pdf

    【网络环境与名著导读的整合】 ...总的来说,网络环境为名著导读提供了无限可能性,但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克服现实挑战,需要教育者、学生和家庭共同努力,以确保名著阅读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于新媒体时代的网络炒作现象以hold姐的网络走红为例.pdf

    以“hold姐”谢依霖的网络走红为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这种现象背后的成因及影响。 首先,公众的娱乐猎奇心理是网络炒作得以盛行的重要推动力。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压力让人们寻求娱乐放松,而猎奇心理则促使他们...

    网络安全实战演练中的攻与防.pdf

    没有任何人可以预估攻击会造成的风险,测试方也不能,因此,问题在于,核心系统是否能承受网络安全演习的风险。 防守方因为网络安全实战演练的结果会对多方产生影响,因此,在演练时出现不惜以损伤业务连续性为代价...

    网络文化网络传播-网络传播-通信传播.pdf

    这些行为反映了社会中一部分人的浮躁心态和对物质成功的追求。这种炫耀行为在“雅阁女”、“小龙少爷”等网络现象中可见一斑,这些形象往往被用来讽刺那些过于自负和社会地位不匹配的行为。 第三,弱势群体在现实...

    广东省肇庆市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doc

    年轻人可能会感到焦虑,因为他们面临着选择过多的问题,不确定自己应该关注什么。网络信息的个性化和无过滤可能导致年轻人接触更多的是情绪化的表达而非深厚的文化内容,这可能导致他们的知识和价值观建立在不稳固的...

    安徽省涡阳县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

    2. A选项中提到的“现代人喜欢‘浅阅读’,依赖‘浅阅读’”可能源于整个社会的浮躁与肤浅,这是作者的忧虑。B选项正确,原文提及人们倾向于浅阅读,但并未说明是否是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C选项正确,经典阅读能促进...

    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docx

    有些学生经常阅读,将阅读视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另一些学生则在有时间和兴趣时才会阅读。此外,阅读时间的分布也各有不同,有的集中在节假日,有的则在课余时间。这表明大学生的阅读时间受到学业和其他...

    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对人际交往的影响.doc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社交网络为个体提供了扮演多种角色的机会,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在网络环境中,人们可以尝试不同的角色,理解和适应各种社会规范,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复杂的人际关系。 ...

    网络直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pdf

    大学生在面对网络直播中展现的“一夜成名”现象时,可能会质疑“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转而追求速成的成功路径,产生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同时,网络直播中的“锦鲤”、“抽奖”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投机心理,这与...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2001140218

    它可能使人们的阅读习惯变得浮躁,追求速度和数量而非深度和质量。网络阅读易于受到群体趋势的影响,削弱了个体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可能导致精神世界的平庸化。因此,在网络时代强调经典阅读,不仅是为了对抗...

    人类智能,人工智能--作文.pdf

    作者在这篇作文中呼吁人们应该回归深度阅读和思考,建议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阅读书籍、解决问题和提升自我,而不是沉迷于网络上那些浮躁的信息。通过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像东坡先生所倡导的那样,保持内心的平静,用心...

    做不浮躁的嵌入式工程师

    成为一名不浮躁的嵌入式工程师,意味着要沉下心来深入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建议和知识点: 1. **独立思考**: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寻求现成的答案,而是要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通过独立思考,...

    _高二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

    信息时代的挑战显而易见,年轻人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却往往迷失在海量的信息海洋中,不知道该关注什么,甚至因此感到恐慌和焦虑。如何在繁杂的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的内容,如何筛选和决策,成为了当代青少年必须面对的...

    互联网思维2.0: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之路!.ppt

    在分析为什么要转型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互联网时代的三个核心本质:链接、去中心化和社群化。链接是互联网的核心,信息对称给整个商业环节带来了哪些冲击?连接一切,开放式协作,消费者参与决策,数据成为资源,这些...

    从《中国作家富豪榜》看当代中国社会文学趋向及其利弊.docx

    3. **阅读习惯变化**:随着电子阅读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屏幕阅读而非纸质书籍。这种变化虽带来了便利,但也可能影响到人们对文字的感受力和个人情感的投入。 ### 结论 通过对《中国作家富豪榜》的...

    2020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速递热点5学者型流浪汉网上走红素材20200427235

    沈先生的流浪生活被美化,可能会误导一些年轻人,让他们误以为逃避现实、放弃责任也是一种可接受的生活方式。 5. **理性看待网红现象**:公众应理性对待网络红人,避免盲目崇拜。沈先生的案例警示我们,不应将任何...

    新媒体文化现象批判.doc

    然而,这种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也可能导致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影响,有时甚至会引发网络舆情的过激反应,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总的来说,新媒体文化现象批判的核心在于提醒我们,尽管新媒体带来了便利和效率,但...

    图书不应成为奢侈品.docx

    在数字化时代,阅读的方式日益多样化,电子书、网络文章等快餐式阅读材料层出不穷。然而,纸质图书作为一种古老而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阅读形式,对于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的图书市场却...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