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大的独立软件开发工具厂商,Borland曾有过自己的辉煌。他们的产品Turbo C、Turbo Pascal都是在DOS时代最流行的开发工具,拥有无数爱好者。然而在PC平台逐步图形化的过程中,Borland却犯了几次足以致命的错误。
Borland C++ 4.0存在的严重质量缺陷大大损害了Borland的声誉,最终在Borland C++ 5.0推出之时,其Windows平台开发首选地位被Visual C++取代,最终Borland不得不停止此条产品线的开发。而最新传来的消息是,Borland公司已于当地时间2月8日宣布将以1亿美元的现金收购软件质量和测试系统厂商Segue公司,同时将寻找一个合适的买家来收购它的集成开发环境业务。看来Borland选择了放弃软件开发业务,而将战略重点转移到了提供软件周期质量解决方案。
暂且不去考虑Borland以后将会如何,仅从软件开发厂商的角度来看,Borland这些失败是偶然中的必然。DOS时代是微软和独立开发工具厂商的蜜月,DOS平台上第三方开发平台越多,越有利于DOS平台的推广。那个时代微软的财力和能力没有办法包打天下。Windows时代,微软开始努力让Borland边缘化,而.NET时代,Borland就几乎变得无足轻重了。
那么独立开发工具厂商该如何生存呢?我们还是借助于未转型的Borland公司来说明问题。
努力建立自有平台
微软具有双重身份。作为操作系统厂商,微软有责任和义务给第三方开发工具厂商提供支持,第三方开发工具越多,微软平台的推广就越容易;同时,微软也是一家全球最大的开发工具厂商之一,当独立开发工具厂商在开发工具方面与其正面竞争的时候,微软也会利用其独占操作系统的信息优势来打败对方。Borland BC++ 5.0中的OLE实现没有达到用户的要求,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微软刻意地对Borland等其他厂商隐瞒了一些核心技术。
在别人的操作系统上面进行竞争,就像跟一个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的家伙赛跑一样,很难获胜。独立开发工具厂商的出路在于建设自己的平台。一个平台可以是一个操作系统,一个虚拟机,一个类库。从这个角度看,Sun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从Java2开始,Sun从一家独立开发工具厂商转型为一家平台提供商。有了自己的地盘才能让别人听我们的。Borland有Linux下的Kylix,Win32/DotNet下的Delphi和C++ Builder、C# Builder、CBX,有Java平台下的JBuilder,而Borland却不是这三个平台中任何一个的领导厂商,这就是Borland一切问题的根源。这些遍布各个平台、不同语言的产品,没有形成一种合力,所以Borland的地位十分尴尬。
微软的优势是“天时”。微软掌握了中低端的主流操作系统平台,而劣势在于微软不可能涉及其他操作系统的开发工具市场。与微软对阵需要Borland扩展不同平台的业务,避免把主要的盈利预期放在单一平台。
Sun的优势是“地利”。Sun掌握了最流行的虚拟机,而劣势是Java虚拟机和Java语言集合太紧密,Sun很难开展其他语言的业务。与Sun对阵需要Borland强化自己在不同语言上面的优势。
但是,“天时”、“地利”已被他人占据,从Borland的历史和积累看,Borland应求“人和”—开发自己的虚拟机平台,对上同时支持Windows和其他平台,甚至支持Java和.NET的虚拟机平台;对下学习.NET对多语言的资源进行整合,推出相对统一的组件库。
这条道路是最难走的,需要巨大和长期的投入,但是一旦成功,收获也是最大的—是为上策。
开源也是一种选择
建立自己的平台是非常困难的事,需要雄厚的技术积累和巨大的推广能力,所以上面的策略只适合Borland那样比较大的独立软件开发厂商。规模比较小的公司可以考虑如何利用开源获得更大的竞争力。这里包含两个层面:
立足开源产品
立足开源产品是在目前开发工具市场已群雄四起的情况下,小公司迅速成长的一条道路。
一方面可以节约平台建立的资源耗费,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自己被平台厂商控制。另外专注于某些特定领域的开发工具厂商也可以利用开源产品,使自己更专注自己的核心技术。
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嵌入操作系统厂商风河系统公司,选择Eclipse作为自己的开发工具的IDE,放弃了自己开发的IDE。这样有利于风河公司更专注于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嵌入产品,而不是把精力放在IDE的美化和优化上。
让产品开源
IBM花了4000万美元开发Eclipse,而后却把Eclipse捐献给Eclipse基金会,再把他们开发的基于Eclipse的各种插件打包销售,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把Eclipse开源其实是为了让Eclipse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IDE平台,而这个平台兴旺发达了以后,基于这个平台的业务自然会蒸蒸日上。
这条路是没有能力建立自己平台的独立开发工具厂商的选择,投入较少,收获自然也较少—是为中策。
蓝海战略
任何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到的市场都是过度拥挤、竞争激烈的,这也就是所谓使企业陷入血腥竞争的“红海”。要想躲避残酷的竞争,应开创“蓝海”市场,即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
“蓝海战略”就是要求独立开发工具厂商发现还没有被满足的开发者的需求,成为先行者。Visual Basic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Visual Basic是第一个获得商业成功的快速应用开发工具,它允许程序员在一个所见即所得的图形界面中设计程序。这一产品满足了程序员在Windows平台上进行快速图形化应用开发的需求,所以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蓝海战略”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找到还没有被满足的用户需求。就目前软件行业发展来看,有两个趋势:一个是大公司为了应对越来越复杂的软件需求而组建越来越大的项目组;一个是小公司为了灵活应变快速反应而形成超小规模的开发团队。
尤其是小团队,他们往往不需要一些昂贵的开发辅助工具,而需要廉价、轻量级、可以方便组合的开发工具。这个需求并没有得到比较好的满足,应该是一种趋势。
“蓝海战略”投入较少,但是风险较大,很有可能你发现的用户需求对用户根本不重要—是为下策。
长期支持问题
一个开发工具单个版本的生命周期可能是一两年,但是整个系列产品的生命周期往往长达数十年。经常还会有开发工具已经终结,但是用这个开发工具开发的产品还在生存的问题。
所以一个开发工具厂商如果想获得比较好的声誉和开发者的支持,就需要对产品进行长期支持。即使开发工具已经退出市场,也要尽量满足开发者的支持要求。
从这个角度看,选择一些开源产品作为产品的组成部分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比如JBuilder这次改投Eclipse门下就是一个较好选择。如果确实要放弃一个产品线,那么最好把它开源,让用户自己维护,这样可以保护用户在这个产品上面的投资,也可以保持公司的声誉。
分享到:
相关推荐
ARM芯片遭弃原因何在?.pdf
中国社会化媒体 “钱途”何在?.pdf
后疫情时代第一个消费狂欢,O2O与社交电商等新零售的机遇何在?.docx后疫情时代第一个消费狂欢,O2O与社交电商等新零售的机遇何在?.docx
周观点(钢铁专题):黑色系资产春季躁动底气何在?能否延续?.pdf
“疯狂”索取用户信息,APP们目的何在?.pdf
后疫情时代第一个消费狂欢,O2O与社交电商等新零售的机遇何在? (2).docx后疫情时代第一个消费狂欢,O2O与社交电商等新零售的机遇何在? (2).docx
扫地机器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明天产品”扫地机,明天已来,机会何在?(58页),资源名称:扫地机器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明天产品”扫地机,明天已来,机会何在?(58页)扫地机器人行业深度研究:“明天产品”...
“中间页”去哪儿上市对百度而言意义何在?.docx
大类资产专题:2020,黄金机会何在?(15页).pdf
经济弱而就业韧,原因何在?(2021)(15页).pdf
行业-中国芯片行业调研简报-市场简报,本轮“芯片荒”原因何在?去全球化建立产业链代价几何?.rar
中国芯片行业调研简报:本轮“芯片荒”原因何在?去全球化建立产业链代价几何?(2021)(12页).pdf
20210428-头豹研究院-中国芯片行业调研简报:市场简报,本轮“芯片荒”原因何在?去全球化建立产业链代价几何?.pdf
《赣锋锂业-002460-锂业龙头,拐点何在?》 赣锋锂业,作为全球领先的锂化合物及金属锂生产商,其在锂行业的地位不可小觑。公司自成立以来,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对锂资源的深度开发,已发展成为锂行业的...
《竞品分析报告:下厨房孵化懒饭,意义何在?》 菜谱类应用程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下厨房作为行业领先者,孵化出新的子产品——懒饭,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下厨房为何在已有庞大用户基础的情况下,还要推出同一垂直...
标题“周观点(钢铁专题):黑色系资产春季躁动底气何在?能否延续?”指向了一个特定的行业分析报告,主要关注的是钢铁行业。"黑色系资产"通常指的是与煤炭、钢铁等黑色金属相关的产业,这些行业在金融市场中被视为...
标题“节前流动性缺口如何补充,影响何在?”暗示了主题是关于金融机构在节日前夕面临流动性的不足以及如何弥补这一短缺,同时探讨这种补充方式可能带来的影响。流动性指的是金融市场中资产可以迅速转换为现金而不致...
无数的人,在私家车或者手机等设备上免费使用GPS导航,用户体验很好,人们一提起导航就首先想到GPS,这导致很多人不知道我国也有一套自主导航定位系统。而知道北斗的,也有不解,有GPS不就可以了吗?...
【全球股市策略:风险何在?】 这篇报告是瑞信全球股票策略的一部分,发布于2019年2月11日,旨在分析全球股市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投资策略。报告指出,尽管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index)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