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56301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最新评论
-
bjsunrose:
道理或许是非常深奥的。但是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够把道理说的非常浅显 ...
1、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
bjsunrose:
弱小有弱小的发展方式。不要因为弱小就自暴自弃。
1、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
bjsunrose:
一个国君要考虑到自己的臣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1、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
bjsunrose:
鲁平公和孟子的相见,说到了缘分。其实缘分是非常重要的,天时地利 ...
1、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
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欤?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
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
曰:「敬兄。」
「酌则谁先?」
曰:「先酌乡人。」
「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
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在基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
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不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欤?」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则;民之秉彝也,好是懿德。」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播种而櫌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孰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薛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才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虖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同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受。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尽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檟,状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即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
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
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与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
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丝□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丝□,则不得食,则将丝□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馀师。」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怨。」
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
曰:「《凯风》何以不怨?」
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间矣。」问曰:「夫人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
曰:「非也;《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为其不成享也。」
屋庐子悦。或问之。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汙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欤?」
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有诸内,必形诸外。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曰:「吾明告子。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在所益乎?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
曰:「否。」
「有知虑乎?」
曰:「否。」
「多闻识乎?」
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
曰:「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
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予既已知之矣。』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謏之人至矣。与谗谄而谀人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
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欤?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
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
曰:「敬兄。」
「酌则谁先?」
曰:「先酌乡人。」
「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
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在基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
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不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欤?」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则;民之秉彝也,好是懿德。」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播种而櫌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孰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薛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才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虖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同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受。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尽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檟,状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即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
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
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与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
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丝□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丝□,则不得食,则将丝□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馀师。」
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怨。」
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无他,戚之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固矣夫,高叟之为诗也!」
曰:「《凯风》何以不怨?」
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间矣。」问曰:「夫人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
曰:「非也;《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为其不成享也。」
屋庐子悦。或问之。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汙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欤?」
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有诸内,必形诸外。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肉不至,不税冕而行。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曰:「吾明告子。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在所益乎?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
曰:「不可,器不足用也。」
曰:「夫貉,五谷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中国,去人伦,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
曰:「否。」
「有知虑乎?」
曰:「否。」
「多闻识乎?」
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
曰:「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
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予既已知之矣。』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謏之人至矣。与谗谄而谀人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发表评论
-
坤卦 《文言》
2011-05-10 11:08 74坤 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 ... -
乾卦 《文言》
2011-05-10 11:04 58「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 ... -
14、孟子·尽心下
2011-04-20 03:14 12孟子曰:「不仁哉 ... -
7、孟子·尽心上 孟子·尽心下
2011-04-20 03:13 866孟子曰:「尽其心 ... -
12、孟子·告子下
2011-04-20 03:13 11任人有问屋庐子曰 ... -
10、孟子·万章下
2011-04-20 03:10 10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 ... -
5、孟子·万章上 孟子·万章下
2011-04-20 03:09 753万章问曰:「舜往 ... -
8、孟子·离娄下
2011-04-20 03:09 14孟子曰:「舜生于 ... -
4、孟子·离娄上 孟子·离娄下
2011-04-20 03:08 791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 ... -
6、孟子·滕文公下
2011-04-20 03:07 17陈代曰:「不见诸 ... -
3、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滕文公下
2011-04-20 03:06 1011滕文公为世子,将 ... -
4、孟子·公孙丑下
2011-04-20 03:06 18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 ... -
2、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公孙丑下
2011-04-20 03:05 751公孙丑问曰:「 ... -
2、孟子·梁惠王下
2011-04-20 03:03 13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
1、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2011-04-20 03:03 1095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 ... -
系辞上传 -- 系辞下传
2011-04-13 10:39 47周易·系辞上传 【 第 ... -
六十四卦的卦名读音-2011
2011-04-13 10:23 68按周易古经顺序排列: 1.乾卦:读 qián 2. ... -
论语(11-20)-2011
2011-04-08 13:38 11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 ... -
论语(1-20)-2011
2011-04-08 13:34 1081论语·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 -
礼记,中庸原文
2011-03-21 10:42 136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 ...
相关推荐
1. 【杯水车薪】:源自《孟子·告子》,表示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燃烧的柴,比喻力量太小,无法解决问题,常用于形容解决问题的手段不足或无效。 2. 【不为已甚】:出自《孟子·离娄下》,意为不做过分的事情,强调适度...
告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如同木材可以任意加工成器具,而孟子则反驳,认为人性如同水流,虽然可以受到环境的影响,但其本性趋向于善,如同水自然向下流。孟子通过多次辩论,强调人性的善良本质并非外在力量所能改变。...
在《孟子·告子》中,孟子通过比喻阐述了学习和修身的重要性。他提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意指君主不聪明并非偶然,这反映了孟子对个人智慧和品德修养的重视。他以“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来说明,...
- **出处**:《孟子·告子下》 - **解释**:经历过困难的人往往更加珍惜生活,而长期生活在舒适环境中的人容易丧失斗志。 - **应用**:提醒人们不要沉溺于安逸,而应该时刻保持警醒和进取心。 ### 5. 君不能也,是...
5. 儒家伦理:孟子倡导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与告子的性无善恶论形成对比。他批判了杨朱的"利己"思想和墨家的"兼爱"观念,提出爱人应从孝顺父母开始。 6. 政治实践:孟子曾游历各国,试图将儒家理念应用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的一篇著名论说文,出自《孟子·告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主张实行“仁政”以统一国家。《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的...
《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两篇文章分别选自《滕文公下》和《告子下》篇章,是《孟子》中的经典段落。 【大丈夫的阐释】 孟子对于“大丈夫”的定义,超越了简单的性别概念。在他看来,“大丈夫”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均出自《孟子》,分别选自《孟子•公孙丑》和《孟•子 告子》。这两篇文章都是典型的议论文。前者通过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强调人心向背是...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告子》,探讨的是治理国家、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强调“人和”比天时、地利更为重要。 - 课文通过对比分析,指出即使在地理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如果人心所向,也能取得胜利;反之,...
2. **《孟子》的内容与结构**:《孟子》一书共七篇,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和《尽心》,每篇又分为上下两部分,涵盖了孟子的政治、哲学、伦理和教育思想。...
这篇论文可能还会讨论到康德的道德自律学说与孟子性善论的对比,以及告子的“生之谓性”观点与孟子的对立,告子认为性是与生俱来的特性,而孟子则认为性善是超越生理特性的内在品质。这些讨论反映了哲学中关于人性的...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样出自《孟子·告子下》,通过列举历史上六位名人的事例,说明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而安逸则可能导致衰败。孟子认为,国家和个人都需要经历困难才能发展和进步。 4. 《曹刿论战》摘自...
《孟子》共分为七篇,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和《尽心》,每篇都包含了许多关于政治、道德和个人修养的深刻见解。 总结来说,2020年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的一篇经典论说文,出自《孟子·告子上》,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孟子的人性论和道德伦理观,特别是关于“义”与“利”的选择问题。 孟子,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告子上》中的一篇文章,由战国时期的孟子所著。孟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者,被尊称为“亚圣”,他的思想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这篇文章阐述了孟子关于人性本善的观点,以及在...
7. 《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孟子通过鱼与熊掌的选择,讨论了道德与欲望之间的抉择,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强调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意志,才能...
2.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中的“舍鱼而取熊掌”和“舍生而取义”,提倡在面临选择时要追求更高的道德价值,宁愿牺牲物质享受也要坚守道义。 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的一篇著名散文,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篇章,展示了孟子的道德哲学观。这篇散文通过比喻和论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核心观点,即在生命与道义之间,应优先选择维护道义。...
《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思想的主要载体,由七篇组成,包括《梁惠王》、《公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和《尽心》。在历史发展中,《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成为...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的一篇经典文章,出自《孟子·告子上》。这篇课文探讨了在生命和道义之间如何做出选择的问题,提出了“舍生取义”的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孟子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主张人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