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57211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最新评论
-
bjsunrose:
道理或许是非常深奥的。但是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够把道理说的非常浅显 ...
1、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
bjsunrose:
弱小有弱小的发展方式。不要因为弱小就自暴自弃。
1、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
bjsunrose:
一个国君要考虑到自己的臣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1、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
bjsunrose:
鲁平公和孟子的相见,说到了缘分。其实缘分是非常重要的,天时地利 ...
1、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曰:「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子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佥然,则过人远矣。」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
孟子曰:「尚志。」
曰:「何谓尚志?」
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言斤然,乐而忘天下。」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于已乎?」
孟子曰:「是犹或丝□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悌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曰:「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
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公孙丑问曰:「何谓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夷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孟子曰:「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孟子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
孟子曰:「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孟子曰:「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以追蠡。」
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何谓善?何谓信?」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孟子曰:「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
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
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孟子之滕,馆于上宫。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廋也?」
曰:「子以是为窃屦来与?」
曰:「殆非也。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
孟子曰:「脍炙哉!」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
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
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何以谓之狂也?」
曰:「其志□□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絜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
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
曰:「何以是□□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硃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馀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馀岁,若伊尹、莱硃,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馀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馀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曰:「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子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佥然,则过人远矣。」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
孟子曰:「尚志。」
曰:「何谓尚志?」
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言斤然,乐而忘天下。」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于已乎?」
孟子曰:「是犹或丝□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悌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曰:「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
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公孙丑问曰:「何谓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夷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孟子曰:「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孟子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
孟子曰:「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孟子曰:「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以追蠡。」
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何谓善?何谓信?」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孟子曰:「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
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
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孟子之滕,馆于上宫。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廋也?」
曰:「子以是为窃屦来与?」
曰:「殆非也。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
孟子曰:「脍炙哉!」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
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
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何以谓之狂也?」
曰:「其志□□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絜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
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
曰:「何以是□□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硃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馀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馀岁,若伊尹、莱硃,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馀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馀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发表评论
-
坤卦 《文言》
2011-05-10 11:08 74坤 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 ... -
乾卦 《文言》
2011-05-10 11:04 58「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 ... -
14、孟子·尽心下
2011-04-20 03:14 12孟子曰:「不仁哉 ... -
12、孟子·告子下
2011-04-20 03:13 11任人有问屋庐子曰 ... -
6、孟子·告子上 孟子·告子下
2011-04-20 03:11 955告子曰:「性,犹 ... -
10、孟子·万章下
2011-04-20 03:10 10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 ... -
5、孟子·万章上 孟子·万章下
2011-04-20 03:09 787万章问曰:「舜往 ... -
8、孟子·离娄下
2011-04-20 03:09 14孟子曰:「舜生于 ... -
4、孟子·离娄上 孟子·离娄下
2011-04-20 03:08 817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 ... -
6、孟子·滕文公下
2011-04-20 03:07 17陈代曰:「不见诸 ... -
3、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滕文公下
2011-04-20 03:06 1036滕文公为世子,将 ... -
4、孟子·公孙丑下
2011-04-20 03:06 18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 ... -
2、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公孙丑下
2011-04-20 03:05 756公孙丑问曰:「 ... -
2、孟子·梁惠王下
2011-04-20 03:03 13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
1、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2011-04-20 03:03 1121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 ... -
系辞上传 -- 系辞下传
2011-04-13 10:39 47周易·系辞上传 【 第 ... -
六十四卦的卦名读音-2011
2011-04-13 10:23 68按周易古经顺序排列: 1.乾卦:读 qián 2. ... -
论语(11-20)-2011
2011-04-08 13:38 11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 ... -
论语(1-20)-2011
2011-04-08 13:34 1106论语·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 -
礼记,中庸原文
2011-03-21 10:42 136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 ...
相关推荐
7. 【始作俑者】:源自《孟子·梁惠王上》,最早指的是制造俑的人,俑是古代殉葬用品。现引申为恶劣风气的开创者,带有贬义。 8. 【事半功倍】:《孟子·公孙丑上》提出,形容做事效率高,花费较少的努力却能取得更...
孟子强调,尽心知性,知性知天,通过道德实践的不断深入,人可以达到与天道相通的境地,实现身心的全面超越。 综上所述,孟子的超越观是多层次、立体的,既包括心性的内在超越,又包含气的实证超越和身的转化超越。...
- **出处**:《孟子·尽心上》 - **解释**:为了天下的利益,即使付出巨大的牺牲也是值得的。 - **应用**:提倡为了公共利益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精神。 ### 14.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 **出处**:《孟子·告子上》 - ...
例如,在《尽心上》中,孟子提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这里,“天”被理解为道德法则的来源,孟子认为通过内心修养可以认识到这种超越性的道德法则,并与之保持一致。此外,他还提出“诚”...
孟子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将仁具体化为个体的道德实践,提出“尽心知性,知性知天”的主张。在他看来,人通过反省和努力,能够了解并实现自身的善良本性,从而理解宇宙的根本道理。孟子的性善论不仅仅局限于道德...
孟子在哲学上提出了“四端之说”,即“仁、义、礼、智”为人性之端,认为这些德性是人天生具备的萌芽,通过后天的培养可以使之成为完满的德行。孟子还提出了“尽心说”,主张人应当尽其心力去探求和实践这些德行。 ...
这篇文章主要摘自《孟子·公孙丑下》,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一部分,讨论的是孟子的儒家思想和治国理念。以下是相关的知识点: 1. **孟子的生平与地位**: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儒家...
《孟子》共分为七篇,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和《尽心》,每篇都包含了许多关于政治、道德和个人修养的深刻见解。 总结来说,2020年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
在预读先学环节,我们需要理解《孟子·尽心下》中的“民为贵”含义。这句话指出,在政治和社会结构中,人民的地位最高,国家次之,君主位居第三。这是对传统君权神授观念的一种挑战,孟子强调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7. 导入新课:通过引用孟子的名言,激发学生对孟子及其思想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情境。 8. 课文分析: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提问和讨论,帮助他们逐步解析文章内容,包括梁惠王的困惑、孟子的回应以及比喻的...
《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思想的主要载体,由七篇组成,包括《梁惠王》、《公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和《尽心》。在历史发展中,《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成为...
孟子批评梁惠王仅采取移民移粟的措施,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这样的做法与邻国治国不尽心无本质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即“五十步笑百步”。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孟子提出“不违农时”等观点...
【出处】“达则兼善天下”出自孟子的《孟子·尽心上》。孟子在此阐述了士人的两种生活态度:在困境中,即“穷”时,他们应该修养自身,提升道德品质;而在成功,即“达”时,他们应当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民众谋福利。...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放心"是指在外界影响下丧失道德本心的状态,孟子主张通过"求放心",即找回丧失的良心,来进行道德修养。"求放心"不仅是个人的道德提升,也是学问之道的核心。 5. "万物皆备于我"的观念,并非孟子的主观唯心主义,...
再来,关于孟子的思想,他在《孟子尽心》中提出的性善论,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儒家伦理思想。孟子性善论的核心在于人性本善,这一主张为我们理解古代中国对人性的基本理解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孟子的这一思想,也构成了...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逐字逐句地对“加”等文言实词进行深入讲解,并对“非我也,岁也”等文言特殊句式进行剖析,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方式,从而为深入解读文本内容奠定基础。 在教学的第二阶段,...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体现了民本思想,强调人民的重要性。 4. 勤奋与恒心: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提倡勤奋好学的精神。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鼓励持之以恒...
综上所述,通过九年级语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浣溪沙》和《孟子·梁惠王尽心于国》选段的同步练习,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古文阅读能力,深化对古文化的理解,并将古人的智慧应用到现代社会中,进行独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