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zuoyan
  • 浏览: 9263970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上海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中移动自建平台欲深度掌控产业链主导权

阅读更多

 引言:自建手机平台已经明确了中移动的“三重图谋”。中国移动提出“移动信息专家”口号已有多年,但仍与这一目标有不少距离,自身的资源并没利用起来。因此这些增值业务急需一个统一开放的操作系统来承载,而OMS将有可能为中移动实现这一愿望。

尽管与苹果的关系仍处于“若即若离”,但中移动在本周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移动联合两大国际电信巨头软银和沃达丰,共同号召全球范围内的广大开发者研发三巨头提出的移动微技业务应用。这是上述三家巨头为发展TD手机平台的一次重要举措。

  自建手机平台已经明确了中移动的“三重图谋”。中国移动提出“移动信息专家”口号已有多年,但仍与这一目标有不少距离,自身的资源并没利用起来。因此这些增值业务急需一个统一开放的操作系统来承载,而OMS将有可能为中移动实现这一愿望。

  中移动的“三重图谋”

  关于中移动推出自有操作系统的传闻甚嚣尘上。实际上,中国移动已经提出“移动信息专家”战略多年,包括入股凤凰卫视,成立无线音乐联盟,进军手机搜索等,它还推出了手机报、手机邮箱、飞信、手机钱包、手机地图等业务,一直没有停止对移动互联网的谋篇布局。

  OMS的意义绝对不意味中国移动要把触角伸入利润越来越薄的手机制造领域,而是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此前,中移动研究院业务拓展部副总周斌曾表示,要争夺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移动就必须提前介入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因此,中移动正在酝酿一场打造自有开源系统的革命,也为其“多重图谋”埋下伏笔。

  其一,对抗中电信的“互联网策略”。OMS平台集合了中国移动大量的增值业务,手机邮箱、飞信、音乐下载都涵盖其中。虽然中移动没有像中电信一样打出“互联网手机”的概念,但中移动希望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能对抗中电信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其二,加强对3G内容产业的掌控。去年9月,中国移动与三星手机联合推出了第一款中国移动深度定制的手机产品,并将中国移动的手机邮箱、飞信等业务内置其中。此次,通过推出自有的手机操作平台,中国移动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控制力将进一步加强。

  其三,对抗苹果。据媒体报道,中移动正也在学习苹果的软件商店商业模式,自己的软件商店“Mobile Market”正在开发中。这与中移动正在研发的OMS操作系统有很大的联系。这也说明中移动自己觉得能与iphone做的一样好。

  或引发手机操作系统之争

  事实上,因苹果iPhone的风靡,2008年全球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的竞争进入前所未有的白热化。比如诺基亚全盘拿下Symbian,并计划今年开放源代码;2008年底,首款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G1上市。

  中国移动在用户规模上拥有绝对优势,而未来运营商定制移动终端也是手机行业的一大趋势,它的强势介入,或将引发手机操作系统之争。中移动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思路在于:一方面,与厂商进行新型终端定制;另一方面,在业务上,以移动定位、移动搜索、移动音乐等融合型业务来拓展市场。

  这是其他手机操作平台不愿意看到的,对他们而言,就是要趁中移动自有OMS操作系统尚在研发阶段或处在不成熟阶段,加紧扩大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形成对消费者独特的心理体验,以形成技术壁垒和先发优势,或在未来调整自己的策略,加大与中移动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以分得未来市场的“一杯羹”。

  在手机操作系统上,以前都是企业在主导方向,运营商并没有介入。分析认为,通过与两大国际电信巨头,中移动将加强对手机终端用户的控制力。

  此外,如果中移动自有手机操作系统策略的成功,对其它运营商而言,绝对不会“坐视其大”,而是会进一步跟进,届时整个手机产业链的生态环境将会发生“革命性”颠覆。

  改变厂商游戏规则

  中移动OMS系统的推出,不仅改变手机操作平台的竞争格局,而且将这种影响渗透和延伸到手机产业链的下游企业——终端制造企业,它改变的是整个手机产业链的“游戏规则”和“生态环境”。

  换句话说,终端产品的定制将从10%的比重上升到50%以上,这表明运营商深度定制的时代和运营商主导移动市场的时代即将到来。运营商深度定制的明显特征就是在终端产品上的核心技术上打上运营商的烙印,由运营商来掌控这个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发展,而手机操作系统作为终端最为复杂的核心技术之一。

  此前,联想移动便率先与中移动联合推出深度定制产品Ophone,计划将于2009年第一季度上市,它将首次应用中移动全新的开放智能操作系统OMS,主打移动互联网的各项应用。

  相比于联想的“捷足先登”,其它厂家也正伺机而动,可以预见,在很短的时间内,很多的领导企业将会加入到中移动OMS这个大家庭来。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