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57287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最新评论
-
bjsunrose:
道理或许是非常深奥的。但是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够把道理说的非常浅显 ...
1、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
bjsunrose:
弱小有弱小的发展方式。不要因为弱小就自暴自弃。
1、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
bjsunrose:
一个国君要考虑到自己的臣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1、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
bjsunrose:
鲁平公和孟子的相见,说到了缘分。其实缘分是非常重要的,天时地利 ...
1、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
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囗(左“口”右“号”)。而独不闻之囗囗(“戮去“戈”音liu4)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笄,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囗(左“讠”右“高”音xiao4)者、叱者、吸者、叫者、囗(左“讠”右“豪”音hao2)者、囗(上“宀”下“夭”音yao1)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蜇,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囗(左“目”右“关”借为朕)。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囗(上“艹”中“人”下“小”音nie2)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囗(“彀”字以“鸟”代“弓”音kou4)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囗(上“艹”下“予”音xu4),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虽然,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囗(“缓”字以“犭”代“纟”)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囗(左“虫”右“即”)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囗(左“犭”右“扁”)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啮缺曰:“子不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长梧子曰:“是皇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囗(左“号”右“鸟”音xiao1)炙。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置其滑囗(左“氵”右“昏”音hun1),以隶相尊?众人役役,圣人愚钝,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囗(左“黑右“甚”音tan3)囗(外“门”内“音”音an4),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囗(左“虫”右“付”音fu4)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子游曰:“敢问其方。”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囗(左“口”右“号”)。而独不闻之囗囗(“戮去“戈”音liu4)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笄,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囗(左“讠”右“高”音xiao4)者、叱者、吸者、叫者、囗(左“讠”右“豪”音hao2)者、囗(上“宀”下“夭”音yao1)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小恐惴惴,大恐缦缦。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其杀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洫也;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喜怒哀乐,虑叹变蜇,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囗(左“目”右“关”借为朕)。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囗(上“艹”中“人”下“小”音nie2)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奚必知代而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囗(“彀”字以“鸟”代“弓”音kou4)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囗(上“艹”下“予”音xu4),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虽然,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艾之间。若不释然何哉!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
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囗(“缓”字以“犭”代“纟”)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囗(左“虫”右“即”)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囗(左“犭”右“扁”)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啮缺曰:“子不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
瞿鹊子问乎长梧子曰:“吾闻诸夫子: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为奚若?”
长梧子曰:“是皇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囗(左“号”右“鸟”音xiao1)炙。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置其滑囗(左“氵”右“昏”音hun1),以隶相尊?众人役役,圣人愚钝,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囗(左“黑右“甚”音tan3)囗(外“门”内“音”音an4),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何谓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则是之异乎不是也亦无辩;然若果然也,则然之异乎不然也亦无辩。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囗(左“虫”右“付”音fu4)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发表评论
-
《周易参同契》
2011-11-15 11:32 17大易总叙章第一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 ... -
《太上感应篇》原文
2011-11-15 11:25 25太上感应篇 ... -
《列子》说符第八
2011-06-10 10:19 23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 ... -
《列子》杨朱第七
2011-06-10 10:15 24杨朱游于鲁,舍于孟氏。孟氏问曰:“人而已矣,奚以名为?”曰: ... -
《列子》力命第六
2011-06-10 10:13 14力谓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命曰:“汝奚功于物,而物欲比朕 ... -
《列子》汤问第五
2011-06-10 10:09 20殷汤问于夏革曰:“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今恶得物 ... -
《列子》仲尼第四
2011-06-10 10:06 18仲尼闲居,子贡入待, ... -
《列子》周穆王第三
2011-06-10 10:04 25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 ... -
《列子》黄帝第二
2011-06-10 10:02 21黄帝即位十有五年,喜 ... -
《列子》天瑞第一
2011-06-10 09:59 26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示之,犹众庶也。国不足 ... -
庄子 内篇 应帝王第七
2011-04-26 08:02 674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 -
庄子 内篇 大宗师第六
2011-04-26 08:01 600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 ... -
庄子 内篇 德充符第五
2011-04-26 08:01 629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 ... -
庄子 内篇 人间世第四
2011-04-26 08:00 825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 ... -
庄子 内篇 养生主第三
2011-04-26 07:59 55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 ... -
庄子 内篇 逍遥游第一
2011-04-26 07:58 830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 ... -
金人铭
2011-04-20 09:33 28【说明】《汉书·艺文 ... -
老子道德经
2011-04-20 03:59 708老子道经 唐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 一章 道可道,非常 ... -
老子-《道德经》
2011-03-21 10:52 780第一章: 道,可道,非 ...
相关推荐
《逍遥游》和《齐物论》作为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两篇杰作,更是在其中闪耀着非凡的光芒。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庄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如自由精神、无为而治和认知的相对性。它们不仅是哲学探索的...
9.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这个故事探讨了自我与宇宙、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主体与客体界限模糊的哲学问题。 10.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直面死亡的哲学家,他以超然的态度看待生死,认为死亡...
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庄子》一书中,《庄子》共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内容广泛涉及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多个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二、《庄周梦蝶》的核心思想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
2. 庄子的"德"论:在庄子的哲学中,"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自然的、未经雕琢的淳朴本性,二是指事物的特殊规定性。他强调事物存在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反对过度追求名利导致本性的丧失。 3. 齐物与物物:庄子的"齐物...
第二篇文言文选段提到的是《秋水》,讲述了河伯的骄傲与谦逊之间的转变,揭示了人认识自我的局限性和宇宙的广阔无垠。 总的来说,这个同步练习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庄子》的哲学思想,并通过对比古今词义变化,提升...
庄子的著作《庄子》涵盖了内篇、外篇与杂篇,其中内篇的《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等篇章集中展现了庄子哲学的核心理念。 《逍遥游》中庄子以超凡的想象力和众多寓意深刻的故事来阐释其哲学思想。鲲鹏展翅...
庄子主张“齐物论”,认为万物本质上是等同的,强调人应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在《北冥有鱼》中,通过大鹏的形象,展现了庄子对超越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2. 大鹏形象:大鹏是庄子笔下的象征...
3. 文学常识:试题提及庄子的《逍遥游》和《齐物论》,这两篇文章是道家经典,对后世影响深远。《逍遥游》通过寓言展现庄子的自由思想,而《齐物论》则更侧重抽象哲学思辨。 4. 语文技巧:试题包含成语运用、标点...
- **庄子**:庄子主张"齐物论",认为万物本质上并无差别,强调万物平等。他提倡"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人应顺应自然,认为天与人"不相胜",即人不应违背自然。 4. **墨家思想**: - **墨子**:墨子提出"兼爱"与...
-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表达了人生虚幻无常的主题。 - 望帝啼鹃:源于古代蜀王杜宇的传说,表达哀怨之情。 3. 诗词的艺术手法: - 象征:《锦瑟》中,锦瑟的五十弦和每一弦每一柱都被用来象征诗人的...
这种思想在他们的学说中得以体现,如《庄子·齐物论》中提到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在那个时候,人与自然的冲突并不显著。\n\n十九世纪中期,亨利·戴维·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5. 道家与庄子:道家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庄子主张“齐物论”,鄙夷权贵,认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认为人应乐天安命,不强求改变自然和社会。 6. 法家与韩非子: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主张法治,强调...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道家思想,其齐物论和天人“不相胜”的观念对后世文学和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法家以韩非为代表,他的思想注重法、术、势的结合,强调中央集权和变法革新,对秦朝的统一和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有着重大...
这篇文章讨论的话题是庄子的“逍遥”,文章引用了庄子在《逍遥游》和《齐物论》中的相关文字,并结合郭象的注解来阐述“逍遥”的含义。首先,逍遥被理解为超越依待和限制,但这种超越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实际改变,...
2. 《庄子》与《五蠹》:《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经典著作,包含《逍遥游》和《齐物论》等篇章,而《五蠹》则是《韩非子》中的一篇文章,反映了法家的思想。 3. 苏轼与《游山西村》:苏轼是北宋著名文人,他的作品...
4. **庄子哲学**:庄子主张道家的“齐物论”,认为万物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所有的知识和理解都是相对的。《秋水》传达的就是这个观点,即不应固守自我,而应认识到个人知识的局限性。 5. **文学价值**:《秋水》以...
“庄周梦蝶”这一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讲述了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醒来后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的故事。这个典故常用来探讨现实与梦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 3. **宋玉悲秋出自** 宋玉的...
3.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典故:这四个典故并非直接指代四大美女,而是分别出自《庄子·齐物论》、曹植的《洛神赋》以及李白的《西施》。这些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但在原始文本中并不特指某个人。 4. ...
《庄子》,又称《南华经》,包含名篇如《逍遥游》、《齐物论》等,与《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标志着先秦散文的成熟。 6. 楚辞与屈原: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刘向将其作品及宋玉等人编成...
《庄子》又称《南华经》,代表作如《逍遥游》《齐物论》。他的文章风格独特,逻辑严密,对后世散文产生了深远影响。 6. **楚辞与屈原**: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刘向编纂的《楚辞》收录了屈原和宋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