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 8264 次
锁定老帖子 主题:Tom DeMarco 对 CMM 的评价
精华帖 (0) :: 良好帖 (0) :: 新手帖 (0) :: 隐藏帖 (0)
|
|
---|---|
作者 | 正文 |
发表时间:2003-10-22
《程》:我想知道您对 CMM 的态度。您认为 CMM 对哪些企业会有帮助?又会有哪些副作用? TDM:帮助?CMM?对于如今的软件企业,CMM 有百害而无一利。 《程》:我记得您曾经说过,在长期说来,CMM 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只是在短期内会造成阻碍。 TDM:你记错了,我说的是“过程改进”,不是 CMM。你知道吗,CMM 已经有超过 20 年的历史,它的成功经验都是在 1985 年前获得的。CMM 试图将一个固定的模型强加于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之上,它鼓励你效仿 IBM 在 1970 年代所采用的软件开发方式。僵化,不敢面对变化,这是如今的软件业最忌讳的。所以我要说,对于绝大多数的软件开发,CMM 毫无帮助。 当然,一定的过程是有必要的。但是,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里,过程也必须拥抱变化,否则就不是好的过程。你一定还记得,CMM 2 级的特征是“可重复”,我认为这根本就是一个悖论:我们的每个项目都完全不同,我们的开发环境每年都在更新,如何去寻求一个“可重复”的过程呢?你看,所有伟大的软件企业,有哪一家做的事情是“可重复”的呢? 《程》:可是有那么多人,那么多企业热衷于 CMM 呢。 TDM:他们根本就是无可适丛——他们无法适应变化,他们无法在这种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他们总得给自己找点什么东西来信仰。William Clifford 曾经说过,人们常常会根据自己的愿望而虔诚地相信一些东西,但愿望的强烈并不能使信仰变得可靠。 不过,对于只做外包项目的企业(例如很多印度软件公司)来说,CMM 倒是一个不错的能力衡量标准。只有对于这种不需要动脑筋、不需要创新的企业,CMM 才有意义。如果让我来评价,我会认为 CMM 是软件企业的耻辱符:等级越高,说明企业越缺乏创造力。 “关注程序员自己的文化——专访 Tom DeMarco” 记者/熊节 《程序员》2003 年 04 期。 声明:ITeye文章版权属于作者,受法律保护。没有作者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链接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3-10-22
一针见血。可惜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捧 CMM 的臭脚。
在进入一个以外包为主的软件企业(上海这样的企业很多,没日没夜地在为日本人、美国人、台湾人卖命)之前要小心了,等待你的很有可能是一个打工的陷阱。你可能永远也无法享受到 IT 白领的愉悦感觉。因为你在他们的概念里只不过是一个即插即用的编程单位,也就是所谓的“软件蓝领”。 我确实去过这样的公司,有过沉痛的教训。 linuxtea 的 joe 对于“打工陷阱”的评论可以说是最深刻的了。 joe 写道 你这个是典型的打工陷阱,为人打工,永远是这样。
因为你不能要求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不断要求自己进步,在公司特别是大公司,太多太多的人,仅希望保存住现有的东西,所以才会有公司的激烈的政治斗争。 比你position高的人,他如果是上面这样的人,他在初期,就会很欣赏你,重用你,因为你很有能力,但是一旦你开始"不在其位谋其政"的时候,你和他的conflict就产生了,而且愈演愈烈,最后不是他走,就是你走,具体谁走,要看资本的意志了。 这就是这个世界雇佣和被雇佣关系的表现形式. 有一点dlee, 千万不要因为这样的事情,而决定离开,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也许某天你的下属看你也是这样的,你换了公司,但是改变不了这个规律。你只有去适应,通过增加你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去开辟道路。离开有时候是一种逃避退让的做法。其实遇到这样的事情,是给了你一个机会去反过来考虑,什么是真正的team work? 怎么去真正understand别人的处境和想法?自己的communication skill是否OK了. communition!= talk and listen team work != no conflict 我经常在一些 bbs(比如 linuxforum)中看到某些人为了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或者无关紧要的个人偏好(比如 Windows 还是 Linux)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搞人身攻击。我常常想即使你争论占了上风又有何好处?这些人简直就象是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 对于每个人,职业生涯的黄金时间是很短暂的,努力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才是最重要的。不必贪看周围的风景,徒然羡慕别人。要把握好自己,力争上游,因为生活可能比你想象的要艰难的多。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3-10-22
让员工偷一点懒吧
《程》:我注意到您最近出了一本新书 Slack,这个书名很是有趣,能不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 TDM:其实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叫《敏捷企业的秘密》(Secrets of the Agile Organization)。在我看来,要让企业具有适应新世纪、新经济所必须的敏捷性,需要做四件事:1)给员工一点点偷懒的时间;2)帮助员工减轻压力;3)注重对员工培养的投资;4)评估风险、控制风险。 《程》:难道偷懒也能帮助提高生产率吗?这不是违反直觉的吗? TDM:对呀,你应该让员工每周七天,每天十二小时地拼命工作,这样效率最高了——如果他们的工作就是搬砖头的话。 你必须首先搞清楚,要让你的员工为你贡献什么,然后再决定如何安排他们的工作。对于软件开发者,我们需要他们贡献的是创造力,是他们的点子,是他们的聪明才智,所以,我们必须让他们常常放松,有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样他们才能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出来。 软件本质 《程》:Fred Brooks 说过,软件中的关键问题导致“没有银弹”。但是,难道每种软件的关键问题都是一样的吗?比如说操作系统和 ERP 系统。 TDM:Brooks 说,软件的关键问题就是“找出需要做什么”,而“怎么做”则是次要问题——所有的技术、工具和过程解决的都是这个次要问题。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在“怎么做”的问题上,我们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是,在“做什么”的问题上,几十年来情况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善。我想,这是由于软件的本质造成的。 《程》:那么,什么是软件的本质呢? TDM:我们的世界是模糊的、连续的、不精确的、但软件是精确的、离散的、形式化的,这就注定了软件不能完全描述现实世界。因此,我们需要知道描述哪些部分、忽略哪些部分,这就是软件的本质问题。显然,这是一件机器无法完成的工作,软件的本质意味着开发人员的存在意义。 《程》:您认为对软件业最好的比喻是什么?是工程学?是艺术?还是工艺学? TDM:都是,但又都不准确。软件中有工程学的成分,有工艺学的成分,也有艺术的成分,所以它才如此复杂。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们在“软件工程”这条路上做了大量探索,并且取得了极其可观的成果(很荣幸我在其中也做了一些贡献)。但是,现在看来,边际效用递减定律正在起作用,对软件工程进行更多的探索所能收到的效果正在变得越来越少。所以,我认为应该去考虑另一些以前很少考虑的问题。比如如何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如何将新手培养成熟练的开发者...... 以前很少有人系统地考虑这些问题,所以如果在这上面投入努力也许能获得更大的效果。 眼中有英雄 《程》:最近 Bill Gates 来了中国,引起了整个中国 IT 业界的轰动。您如何看待 Gates 先生和他的微软帝国? TDM:噢,我可是 Gates 和微软的崇拜者。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在使用计算机,微软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胜过其他任何一家公司。而且,Gates 本人很有意思:他有一个天才的头脑,总有精彩的点子;同时他又是一个优秀的商人,知道如何用自己的点子去挣钱。你也看到了,在《最后期限》中,我用 Gates 的形象刻画了摩罗维亚的国家元首。我想,这是我能对 Gates 表示的最大尊敬吧——不过,像 Gates 那样挥霍建豪宅,我也是反对的。这大概是老头的毛病吧。 说实话,如果说有一家公司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企业,那就是微软。有很多人试图找出微软成功的秘密,可是他们常常去关心微软的开发过程。其实,微软的开发过程有什么可研究的呢?他们有全世界最优秀的员工,这些人享受着全世界最舒服的工作环境,不管用什么过程,我相信他们都能取得这些成就。其实,微软最值得研究的也是这两个问题:如何得到优秀的员工;如何让员工尽量发挥自己的能力。 《程》:您大概也知道,很多人抨击 Gates 和微软,所他们贪得无厌,说他们垄断...... TDM:贪得无厌?哈哈,这大概是对一个商人最好的称赞吧?至于垄断嘛......你还记得 IBM 垄断案吗?1969 年,美国司法部控诉 IBM 垄断了个人计算机市场,而且用各种手段阻止其它公司的竞争——他们的手段可比微软厉害得多呢。IBM 是怎么说的?他们说自己预见到计算机革命的巨大潜力,并通过自己“高超的技术、远见和产业”来统治该行业。政府最终在 1982 年撤消了对 IBM 的控诉,理由就是“计算机产业的本质决定了它是充满风险和竞争的”。像这样一个充满风险和变化的产业,如果微软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垄断了长达十多年之久,那我更要崇拜 Gates 和他的微软了。 《程》:除了 Gates 先生,您认为哪些人称得上是程序员中的英雄? TDM:我尊敬的英雄有 Barry Boehm、Victor Basili、Bob Glass、Ed Yourdon、Ken Orr、Fred Brooks、Capers Jones、Tim Lister,还有苹果公司的 Sheila Brady。你看,他们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他们关心程序员群体的利益;他们不断探索新知,并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新一代的程序员;他们不关心那些流言蜚语,也不热衷于哗众取宠,他们只关心如何帮助程序员更好地成长、如何让程序员能够不断进步。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得上“英雄”的称号。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3-10-23
抛开其它因素不谈,微软在以人为本方面做的是非常好的。这是值得国内的软件企业学习的。国内的很多软件企业急功近利,不注重企业文化的营造和人才的培养,我认为是非常不正常的。软件企业的积累(客户关系、技术、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注重积累的企业与不注重积累的企业两三年后就可以拉开一个很大的差距了。当然你可以说这是资本的意志,资本投入从来都是逐利的(投入一元钱我要赚到十元),但是如果一个软件企业蜕变成了一个赚钱机器,并且一切都以赚钱为导向,我并不认为这样的企业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功。
别把开发人员当成牲口: http://www.peoplewarecn.com/review/dont.htm ... 事实上,Joel Spolsky曾声称:微软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公司里的所有经理都读过《人件》。Joel 推荐软件经理每年重读这本书一遍――这主意不坏。 |
|
返回顶楼 | |
发表时间:2003-10-27
gonna2008 写道 good article.
cmm 在国内的一些软件企业中也只是花钱买回来的花瓶而已,没有发挥多少作用。 Tom DeMarco 先生是我心目中最尊敬的几个人之一,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坦诚和对程序员命运发自内心的同情。 |
|
返回顶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