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综合技术论坛

客户协作 OVER 合同谈判

浏览 28622 次
该帖已经被评为精华帖
作者 正文
   发表时间:2007-04-28  
作完需求调研后再签合同,可以较好的计算工作量。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4-30  
lsdayy 写道
作完需求调研后再签合同,可以较好的计算工作量。


需要调研部分应该属于项目周期内的要做的事情,如果没有签合同就做调研,试问这部分的费用应该如何算?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5-11  
yangbo9229 写道
lsdayy 写道
作完需求调研后再签合同,可以较好的计算工作量。


需要调研部分应该属于项目周期内的要做的事情,如果没有签合同就做调研,试问这部分的费用应该如何算?
做个初步需求,确定未来系统的大概边界,什么该做的、什么不该做的,签个开发协议什么的。先小人后君子,我们小公司大体都是这样子的,不知道你们公司现在的开发协议过程是怎么安排的?能不能介绍下。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5-11  
nbsp 写道
yangbo9229 写道
lsdayy 写道
作完需求调研后再签合同,可以较好的计算工作量。


需要调研部分应该属于项目周期内的要做的事情,如果没有签合同就做调研,试问这部分的费用应该如何算?
做个初步需求,确定未来系统的大概边界,什么该做的、什么不该做的,签个开发协议什么的。先小人后君子,我们小公司大体都是这样子的,不知道你们公司现在的开发协议过程是怎么安排的?能不能介绍下。


粗糙的调研,得到的估算结果也一定是粗糙的。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5-11  
BirdGu 写道
nbsp 写道
yangbo9229 写道
lsdayy 写道
作完需求调研后再签合同,可以较好的计算工作量。


需要调研部分应该属于项目周期内的要做的事情,如果没有签合同就做调研,试问这部分的费用应该如何算?
做个初步需求,确定未来系统的大概边界,什么该做的、什么不该做的,签个开发协议什么的。先小人后君子,我们小公司大体都是这样子的,不知道你们公司现在的开发协议过程是怎么安排的?能不能介绍下。


粗糙的调研,得到的估算结果也一定是粗糙的。


我们公司现在就是这样,运气好的话,能大捞一笔,运气差的话赔死你。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5-14  
你们这样的计算工作量方式仅仅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存在的风险很大.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5-14  
yangbo9229 写道
你们这样的计算工作量方式仅仅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存在的风险很大.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更科学的办法来计算工作量,给介绍一下?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5-14  
nbsp 写道
yangbo9229 写道
你们这样的计算工作量方式仅仅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存在的风险很大.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更科学的办法来计算工作量,给介绍一下?


http://clamp.iteye.com/category/6077
我的一些思考,供参考。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5-17  
clamp 写道
nbsp 写道
yangbo9229 写道
你们这样的计算工作量方式仅仅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存在的风险很大.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更科学的办法来计算工作量,给介绍一下?


http://clamp.iteye.com/category/6077
我的一些思考,供参考。


我粗粗看了一些您的观点,但是没有什么感觉(不好意思),我已经把其中一些内容下载了,以后再细细琢磨下。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7-26  

软件合同也是合同,按计价方式分类,有:固定总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单价合同,计量估价合同。冰云原文主要提到的是1、3。其中“改良的单价合同”看描述,应该还是固定总价。只不过固定的人性化一些,双方合作更亲密些。

固定总价合同作为最常见的计价方式,是有其合理性的:风险可控,投入可预期。
成本加酬金合同很不错,但人为因素太高。在中国,人们还只习惯于对产品定价;还不习惯对满意程度的酬金进行定价。
单价合同非常敏捷,短周期交付,甚至于短周期支付。但这对甲方要求实在太高了,如何有效对各个功能定价并且拿出大把时间来跟着一起敏捷,相信是大部分甲方信息部门做不到的。
计量估价合同是固定总价合同中的一个改良,它将依据更多的细节目标,对总价进行一个相对精确的预估。相对于那些拍脑袋拍出来或者打单子砍出来的固定总价合同,计量估价貌似先进不少。

但问题是:我认为,计价方式并不是这个问题的关键

企业选择控制风险,而不选择追求敏捷带来的利益最大化,是存在其合理性的。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信息化系统本身只是一个支撑系统,而非生产系统。它的收益也多体现在自动计算能力带来的成本降低上,如典型的OA和MIS。这样“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东西,除非有着很好的先期咨询,否则万难将甲方对项目的重视程度提高。企业作为经营实体,最需要的是投资100万,收益200万;而不是投资100万做个系统,再抽调200个员工参加一周的培训,最后在5年内可以给企业节省30万纸张费用,并且将工作效率从现在提高到XX,从而造成300万的潜在盈利。除非XX的提升太明显,否则核算收益率时,5年内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多半摊销不到OA系统上面来。

要解决合同计价方式,关键还是在咨询阶段让甲方提高对IT项目的重视程度。只有真正重视了,才有机会让客户也敏捷起来。这时候,想选什么计价方式,都好办了。

0 请登录后投票
论坛首页 综合技术版

跳转论坛: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