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综合技术论坛

客户协作 OVER 合同谈判

浏览 29780 次
该帖已经被评为精华帖
作者 正文
   发表时间:2007-03-29  
BirdGu 写道
是的,是的。只不过现在很多用户奢望“干多久,花多少钱,干多少事”都能在事先“测准”。当然,这不能怪客户。软件业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应该担负起在这方面教育客户的责任。

其实也可以做到,靠浮动质量来做到,这正是很多项目的现实。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3-30  
potian 写道
这个在中国很难做到的,其实敏捷原则中很多涉及到客户方的问题都是很难做的。包括前面庄提到的例子。

仔细分析敏捷方法(或者绝大多数方法学),可以看出主要是针对新开发项目或者定制项目,所谓的项目管理就是讲的这意思。

但是很多情况下,公司会有一个主要产品,几年内会在同一个产品的框架下进行少量的定制,客户提出的需求变更基本上不大,如果按照单价合同去计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般来说还是按照产品的主要功能定价,但是如果产品销售量比较大,那些这些小需求的变更也是很难控制的。

另外,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研发人员的士气以及设法不断提高研发人员的技术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验

我们基本上对数量不多的定制大功能,产品升级,新模块开发,和数量相当大,周期非常短的定制开发分开管理。但是要注意的是,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第二种情况才是常态。或者最后把开发的部门分开,成立专门的研究院和开发部,但在开发部内部还是如此。


开发方法学的具体做法在整个软件公司的研发管理中是一个局部的概念,而方法学所代表的思想才是最应该贯穿并应用到整个研发管理去的。



现在我们公司缺乏这个,士气低得不得了,技术能力也上不去,管理层一片混乱,开发部经理顶不起,测试部调开发的人都不经过开发部经理,技术上的东西变成老总(老总以前做技术支持的)和市场部的说了算,刚升了一个老总助理,现在在搞公司政治,把公司搞得乱七八糟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3-30  
potian 写道

开发方法学的具体做法在整个软件公司的研发管理中是一个局部的概念,而方法学所代表的思想才是最应该贯穿并应用到整个研发管理去的。



赞一个。

potian说到点子上了。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3-30  
gigix 写道
BirdGu 写道
是的,是的。只不过现在很多用户奢望“干多久,花多少钱,干多少事”都能在事先“测准”。当然,这不能怪客户。软件业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应该担负起在这方面教育客户的责任。

其实也可以做到,靠浮动质量来做到,这正是很多项目的现实。


浮动质量是什么?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3-30  
basicbest 写道
gigix 写道
BirdGu 写道
是的,是的。只不过现在很多用户奢望“干多久,花多少钱,干多少事”都能在事先“测准”。当然,这不能怪客户。软件业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应该担负起在这方面教育客户的责任。

其实也可以做到,靠浮动质量来做到,这正是很多项目的现实。


浮动质量是什么?


浮动质量标准。

时间来不及了,或者人手不够,就降低质量标准。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3-30  
BirdGu 写道
basicbest 写道
gigix 写道
BirdGu 写道
是的,是的。只不过现在很多用户奢望“干多久,花多少钱,干多少事”都能在事先“测准”。当然,这不能怪客户。软件业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应该担负起在这方面教育客户的责任。

其实也可以做到,靠浮动质量来做到,这正是很多项目的现实。


浮动质量是什么?


浮动质量标准。

时间来不及了,或者人手不够,就降低质量标准。


哦,竟然一直不知道这个还有专用名词。呵呵,谢谢!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3-30  
basicbest 写道
BirdGu 写道
basicbest 写道
gigix 写道
BirdGu 写道
是的,是的。只不过现在很多用户奢望“干多久,花多少钱,干多少事”都能在事先“测准”。当然,这不能怪客户。软件业为了自身的健康发展,应该担负起在这方面教育客户的责任。

其实也可以做到,靠浮动质量来做到,这正是很多项目的现实。


浮动质量是什么?


浮动质量标准。

时间来不及了,或者人手不够,就降低质量标准。


哦,竟然一直不知道这个还有专用名词。呵呵,谢谢!
软件领域比较特殊,质量越高,生产力越高。《人件》阐述了这个问题。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4-01  
楼主提到的案例中项目经理的做法,是比较常见的,其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相信能达到双赢也是老板们的最大心愿。合同是用来约束双方的,但是甲方占优势的情况下,往往合同是一个形式了。在为客户考虑的时候也是需要考虑自己的。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4-01  

冰云 写道:
这种情况下,更好的办法是单价合同,或者具体说,就是确定阶段时间内的开发力量,但不确定开发范围的收费方式。按照客户需求的优先级来开发,双方合 作,尽最大的努力,频繁交付。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客户可以控制项目的长短。可以不停的做下去,也可以立即随时终止。由于双方的协作,开发公司也会按照自己 的能力,尽最大可能来保证质量和进度。


我们一个政府项目两年多了,我现场负责了两年。这种情况其实客户也很喜欢接受。
我觉得:关键是甲乙双方信任关系的建立。


0 请登录后投票
   发表时间:2007-04-02  
dongbin 写道

软件领域比较特殊,质量越高,生产力越高。《人件》阐述了这个问题。

那是在人件即定和对质量有承诺的基础上,为了业务牺牲了这些因素,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如果大家都认为是一锤子买卖,那就是对杀,你确定了一个不合理的范围,进度和成本组合,那我就只能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偷工减料 - 就是所谓的质量。
质量是最终的反映,是甲方乙方对项目对产品认识的反映。
0 请登录后投票
论坛首页 综合技术版

跳转论坛: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