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
DCOM白皮书,也是一个最全的最标准的标准
DCOM的原文标准。想学习DCOM或COM的可以值得看看!
-
DCOM(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原理浅析(一)
(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是一系列微软的概念和程序接口,利用这个接口,客户端程序对象能够请求来自网络中另一台计算机上的服务器程序对象。DCOM基于组件对象模型(COM),COM提供了一套允许同一台计算机上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的接口(运行在Windows95或者其后的版本上)。 DCOM(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式)是一...
-
【三层架构】——COM/DCOM初识
背景: 在学习三层架构的时候,知道三层分为UI层(表现层)、BLL层(业务逻辑层)、DAL层(数据访问层),相对于传统的二层架构(客户端和数据库)来说,多了一个中间层BLL(业务逻辑层),处于UI层和DAL层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客户端并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在经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换。读到这里的时候,问题就来了,什么是COM/DCOM通...
-
三层架构之DCOM
三层架构之COM
-
《COM原理及应用》学习笔记之第四章
第四章 COM特性1、面向对象系统的三个最基本的特性 封装性、多态性、重用性。 2、COM特性的概述COM对象的封装特性是很彻底的,所有的对象状态信息必须通过接口才能访问;而COM的多态性完全通过接口体现出来,而且,COM分别在三个层次上体现了多态性:接口成员函数、单个接口、一组接口(对象类别既implemented category)。而COM的重用性相对复杂。
-
DCOM概述(三)
负载平衡一个分布式应用系统越成功,由于用户数量的增长而给应用系统中的所有组件带来的负载就越高。一个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即使是最快的硬件的计算能力也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一问题的一个无法必免的解决方案是将负载分布到多个服务器中去。在“可扩展性”部分简要地提到了DCOM怎样促进负载平衡的几种不同的技术:并行配置,分离关键组件和连续进程的pipelining技术。“负载平衡”是一个经常被使
-
COM/DCOM开发之远程进程外组件(DCOM)
一 目的 使用VC++的ATL编程实现远程进程外组件。同时实现客户端这些组件的调用。二 要求 1)使用C++语言实现远程进程外组件,组建提供加、减、乘、除、判断是否素数等计算服务;客户端部分包括录入和查询部分。 2)在VC++环境上利用ATL向导进行开发。
-
DCOM(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原理浅析(二)
今天我们来分析QueryInterface函数。HRESULT CDictionary::QueryInterface(const IID& iid, void **ppv) { if(iid == IID_IUnknown) { *ppv = (IDictionary*)this; ((IDictionary*)(*ppv))->AddRef(); }elseif...
-
COM 原理与应用
摘抄总结于《COM 原理与实现》COM 标准包括规范,实现规范:定义了组件和组件之间通讯机制,这些规范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语言和操作系统实现:COM 库1.2.1对象与接口 COM是面向对象的软件模型——>对用户不可见 每个COM 中每一个对象用128位GUID 标识称为 CLSID 接口——> IUnknown (接口是一组逻辑上相关的函数的集合,其函数也被称为...
-
COM/DCOM综述
1. 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 多少年来软件的开发过程并没有很大的改变,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如:开发周期长,难于确保程序的正确性,难于维护等还没有得到非常好的解决,尽管出现了如面向对象,框架设计等等的概念和工具。组件对象模型是传统面向对象模型的扩充,传统面向对象模型的重点是源程序,以及系统分析和设计过程。组件的概念则强调大的软件系统如何由不同开发商的小型可执行组件构成。以下首先从面向对象模
-
微软的COM、DOM和COM+
微软的COM、DOM和COM+
-
COM实例化的两种方法:
创建COM对象(实例化COM类对象)的两种方法:1. 通过类工厂去完成。a. CoGetClassObjectProvides a pointer to an interface on a class object associated with a specified CLSID. CoGetClassObject locates, and if necessary, dynami...
-
COM_DCOM技术内幕
COM_DCOM技术内幕,本书详细地告诉你怎样用DNA框架结构进行高级COM编程、怎样用高级网络协议与DCOM API来实现高级的性能、如用户配置及编写用MSMQ API的分布式、容错的应用程序等知识。本书的CD-ROM包括最新的Microsoft COM规范、本书中所有程序的源代码、4Developer提供的COM浏览器以及OOPadelic软件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法和Web Whois。
-
DCOM与CORBA
1、DCOM: 1992 月,微软发布 Windows 3.1 ,包括一种被称为 OLE ( 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 )的机制 这允许一个程序动态链接其 库来支持其他功能 ,如将一个电子表格嵌入 Word 文档 OLE演变成了 COM ( Component O均ect Model 一个 COM 对象是一个二进制文件 使用 COM 服务的程序来访问标准化接口的 C...
-
C++类提高篇-引用计数
shared_ptr使用 int main() { //程序退出时检测内存泄漏并显示到输出窗口 _CrtSetDbgFlag(_CRTDBG_ALLOC_MEM_DF | _CRTDBG_LEAK_CHECK_DF); //引用计数 shared_ptr<int> sp(new int(5)); cout << "use count= " << sp.use_count() << endl; { shared_ptr<int>
-
分布式设计之DCOM实现
学习 COM 的时候,一直强调 COM 的位置透明,但是始终感觉不到透明,组件都是本机注册的。知道分布式 COM 其实就是 DCOM 可以实现远程调用组件,但是一直懒于看,迟迟没有很好理解。眼看着分布式软件设计这么流行, .NET 、 J2EE 大行其道,横下心先把 DCOM 拿下。至于 DCOM 好处我不多说,上网 google 一下,最大的缺点是配置麻烦,尤其是存在防火墙的时候更麻烦(网上说的
-
DCOM概述(一)
DCOM概述Microsoft的分布式COM(DCOM)扩展了组件对象模型技术(COM),使其能够支持在局域网、广域网甚至Internet上不同计算机的对象之间的通讯。使用DCOM,你的应用程序就可以在位置上达到分布性,从而满足你的客户和应用的需求。因为DCOM是世界上领先的组件技术COM的无缝扩展,所以你可以将你现在对基于COM的应用、组件、工具以及知识转移到标准化的分布式计算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