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更多
引用
作者:艾乐强,阿里巴巴中间件(Aliware)产品经理,2009年加入公司,前期主要负责淘宝分布式session框架和淘宝垂直市场的系统设计研发,目前主要负责分布式数据库服务DRDS的产品设计和研发。
责编:仲培艺,关注数据库领域,纠错、寻求报道或者投稿请致邮:zhongpy@csdn.net。
本文为《程序员》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订阅2017年《程序员》


淘宝TDDL研发历史和背景
淘宝DRDS/TDDL是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数据库服务。DRDS脱胎于阿里巴巴开源的Cobar分布式数据库引擎,吸收了Cobar核心的Cobar-Proxy源码,实现了一套独立的类似MySQL-Proxy协议的解析端,能够对传入的SQL进行解析和处理,对应用程序屏蔽各种复杂的底层DB拓扑结构,获得单机数据库一样的使用体验,同时借鉴了淘宝TDDL丰富的分布式数据库实践经验,实现了对分布式Join支持,SUM、MAX、COUNT、AVG等聚合函数支持以及排序等函数支持,通过异构索引、小表广播等解决分布式数据库使用场景下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最终形成了完整的分布式数据库方案。

使用场景
分布式数据库核心诉求在于解决单机数据库的瓶颈,单机数据库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数据库容量、连接数、事务数、读性能瓶颈,突破这些瓶颈的两种通用的解决模型是单机垂直扩展scale up模型和水平扩展scale out模型。

单机扩展模型和硬件资源强绑定,普遍采用升级单机硬件能力的方式,实现数据库服务能力扩展,比如原来采用MySQL单机数据库,遇到访问瓶颈时更换磁盘,访问量更高时就需要考虑使用Oracle的商用解决方案、高端的存储设备、高端小型机,也就是IOE架构,甚至升级IOE设备,以换取更高的扩展和服务能力,这个过程就会存在设备升级和数据迁移的成本。

多机器用水平扩展模型使用大量廉价的PC-Server,通过阵列的方式来实现数据库的水平扩容,优势在于成本更低,因为不需要淘汰老设备和系统,不需要频繁迁移数据,需要时,只需扩容服务集群规模。

使用分布式多机模型也需要付出一定成本,分布式数据库的架构与单机数据库的逻辑和物理分布存在比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将单机数据库的数据迁移到分布式架构模型之下,也就是Sharding的数据分片过程,这个过程涉及数据的分布式逻辑设计、数据库迁移和SQL的优化改造,当然这个迁移一次性的,当架构迁移完成之后,就无需再关心数据库扩容和数据迁移问题,因为分布式数据库的服务层已经集成了扩容功能,架构上支持水平能力扩展。

2006年之前我们的核心应用普遍采用Oracle数据库,但随着业务快速发展,淘宝的数据量和访问量急剧增加,数据库出现严重访问性能问题,导致数据库频繁宕机、业务停滞,即使当时已经使用Oracle亚洲最大的RAC集群,单机数据库的扩展能力已经达到极限,且需要付出巨大的资金和运维成本,因此我们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开始去IOE,研发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实现数据库的高扩展和成本可控,目前DRDS已经成为我们内部分布式数据库的标准,并且对外服务于金融、制造、政府机构、电商、社交等各行业。

DRDS的整体架构
DRDS/TDDL是典型的水平扩展分布式数据库模型,区别于传统单机数据库share anything架构,DRDS/TDDL采用share nothing架构,share nothing架构核心思路利用普通的服务器,将单机数据拆分到底层的多个数据库实例上,通过统一的Proxy集群进行SQL解析优化、路由和结果聚合,对外暴露简单唯一的数据库链接。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包含DRDS服务模块、DRDS管控模块、配置中心、监控运维、数据库服务集群、域名服务模块。

图 1

通过分布式集群管理模块实现对集群节点的管控。在数据安全和服务可用性方面,通过高效的数据同步系统,实现数据库的扩容和数据库实例的主备数据同步。同时依赖实例监控模块和HA模块实现主备的监控和自动化容灾切换。作为成熟的分布式数据库产品,TDDL也具备完善的运维管控系统,能够实现分布式数据库多实例之间的配置管理、变更,以及各种数据同步、扩容等任务管理,降低运维成本。

DRDS/TDDL的功能特性

数据分片
DRDS的基础原理就是Sharding,也就是数据分片。将单机数据库的数据拆分到多个单机数据库上,对外保持逻辑的一致性。后端拆分的数据库为分库,对应的表称为分表,每个分库负责一份数据的读写操作,分散整体访问压力。在系统扩容时,只需水平增加分库数量,并迁移相关数据,即可提高DRDS系统总体容量。

图 2

数据分片需要选择一个分片的拆分纬度,也就是数据分布的依据。比如一个用户订单信息表,如果按照订单ID做数据拆分,那么相同订单ID的数据就会被拆分到同一个数据库存储节点,如果按照用户ID做数据拆分,那么同一个用户的订单就会分布到同一个数据库存储实例的存储节点。

拆分纬度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要根据实际业务的场景选择拆分键,总体指导原则是尽量保证每一个数据库节点的数据量和负载更均衡,单条SQL操作尽量落到单个数据库节点执行,不同SQL的查询落到不同的数据库节点。这样可以减少多个节点之间的网络传输,保持分布式查询的效率,均衡负载的同时也便于扩展。

平滑扩容
数据库的扩容是数据库运维的常见操作,当数据库的数据存储容量不足时,传统的单机数据库需要提升单机的存储空间来支持更大的数据写入量,而随着数据量膨胀,同样的SQL查询语句,查询的基础数据量增加必然会降低查询效率;同时随着数据量增加,数据库的访问压力通常也会成倍提升,造成单机数据库连接数到达极限,此时单机数据库就需要通过升级硬件规格,使用磁盘阵列,使用高端的存储介质设备和更高端的小型机服务器来承载数据量和访问量的增加,这个过程会伴随大量的数据迁移,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通常需要停机数据迁移,对业务影响较大。

图 3

DRDS的分布式架构采用平滑扩容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增加更多的底层数据库实例来完成整体集群扩容。

平滑扩容的前提是用户需要按照前述的分库分表逻辑,将逻辑数据库拆分为多个物理分库,不同的分库落在不同的底层物理数据库机器上。分库分表的数量通常建议用户预估未来3-5年的数据量增长情况,按照这个数据量计算总体数据应该拆分为多少个分库,因为单个分库的数据量通常会有一个建议值,超过这个阈值就会造成单个节点性能下降。有了具体的分库数量后,就可以按照分库的逻辑将数据拆分到不同的存储实例节点上,当承载分库的物理数据库机器出现容量和连接数不足等瓶颈问题时,就可以新增物理数据库节点,将原有的分库迁移到新的物理数据库节点上,实现整体逻辑数据库的扩容。

扩容过程实际是物理数据迁移的过程,引擎层按照分库迁移后的逻辑先在物理节点上建立新的分库,然后保留一个时间点进行全量的数据迁移。完成全量迁移后,开始基于先前保留的时间点进行增量的数据追赶。当增量数据追赶到两边的数据几乎一致时,对数据库进行瞬时停写,将最后的数据追平,引擎层进行分库逻辑的路由切换,路由规则切换完成后就完成了核心的扩容逻辑,整个切换过程在毫秒级别完成。

为了保证数据本身的安全,便于扩容回滚,在路由规格切换完成后,迁移前后的逻辑分库数据还会进行实时同步,直到业务确认后,才可清理原有分库数据。

整个扩容过程对上层的业务访问几乎无感知,是完全平滑的扩容,但仍需注意扩容的操作尽量选择在数据库访问,尤其是写入的低谷期进行,避免切换时过多的数据追赶时间。

分布式MySQL执行引擎
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有规律地存储在多个底层存储实例上,数据物理存储的变化会造成与原生的数据库引擎不兼容,单机数据库所有的数据读取、写入、计算都在单一的物理机上执行,数据状态维持在单机上,主要的性能消耗在于磁盘的数据读取;而分布式架构下,数据和状态需要在多个数据库实例之间以及底层实例和Proxy之间进行传输,这会造成网络I/O消耗,而网络I/O对性能造成消耗相较于本地磁盘I/O和本地计算的性能开销而言要大得多。

因此分布式SQL引擎主要目标是实现与单机数据库SQL引擎的完全兼容,实现SQL的智能下推。能够智能分析SQL,解析出哪些SQL可以直接下发,哪些SQL需要进行优化改造,优化成什么样,以及路由到哪些实例节点上执行,充分发挥数据库实例的全部能力,减少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量,最终对不同实例处理后的少量结果数据进行聚合计算返回给应用调用方。这就是分布式SQL引擎的智能下推功能。

分布式引擎的职责包含SQL解析、优化、执行和合并四个流程,如图4所示。

图 4

智能下核心原则有如下几个:
  • 减少网络传输;
  • 减少计算量,尽量将计算下推到下层的数据节点上,让计算在数据所在的机器上执行;
  • 充分发挥下层存储的全部能力。
基于以上原则实现的SQL引擎,就可以做到服务能力线性扩展。比如一个简单的AVG操作,对于一些比较初级的分布式数据库模型而言,常见做法是把AVG直接下发到所有的存储节点,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语法兼容,语意不兼容,最终拿到的是错误结果。而DRDS的智能下推引擎,对SQL的语法做充分的语意兼容性适配,针对AVG操作,只能由引擎将逻辑AVG SQL解析优化为SUM和COUNT的SQL然后进行下推,由底层的数据库实例节点完成SUM和COUNT计算,充分利用底层节点的计算能力,在引擎层将各个存储节点的SUM和COUNT结果聚合计算,最终计算出AVG。这只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在分布式数据库模型下,多数据表的Join操作,归并排序的兼容性非常复杂,下文会针对典型的场景解析TDDL/DRDS如何解决分布式场景下的具体问题。

弹性扩展
TDDL/DRDS采用服务和存储分离的架构,DRDS实例服务层通过集群方式部署,由多个服务节点构成一个服务实例,通过负载均衡以及域名服务对外提供服务,多个服务节点之间无状态同步,平均负载处理用户请求。服务集群处理能力不足时,可随时扩充服务节点,增加服务处理能力。同样,业务低谷期也可适当降低集群规模,做到弹性的服务能力扩展。

对于一些大数据量OLAP的场景,对于单个Server节点的内存资源需求高时,也可通过提升单个Server节点的规格,做到垂直的能力扩展。

图 5


分布式Join和小表广播
分布式场景下的Join操作和单机不同,单机数据的Jion操作发生在单机上,不存在内部网络数据传输。

在分布式架构下的多个数据表Jion,如果参与Join的多表数据切分纬度不同,数据则按照不同的拆分纬度分散在不同的数据库实例上,Join操作可能产生跨多个物理分库的Join,就需要进行多个底层实例的大量数据传输,SQL的执行效率就得不到保证,因此要参与Join操作的数据表要尽量保持拆分纬度统一,让Join操作尽量发生在单机上,减少跨库Join。如果不能保持拆分纬度的统一,存在跨库Join操作,那么原则就是尽量减少Join操作的输出传输。

图 6

DRDS通常使用的Join算法基于Nested Loop,对于Join的左右两个表,首先从Join的左表(驱动表)取出数据,然后将所取出数据中Join列的值放到右表并进行IN查询,从而完成Join过程。因此,Join的左表数据量越少,DRDS对右表做IN查询就次数就越少,如果右表的数据量也很少或建有索引,则Join的速度更快。故而在DRDS中,Join驱动表的选择对于Join的优化非常重要。

而在实际数据库场景中,经常有一些源信息表,数据量较小,更新频度也很低,这些表无需拆分,类似这些源信息表通常采用单表模式,单表模式下一个逻辑表的数据统一存储在一个分库中,通常存储在“0”库,将这些表定义为“小表”,而其他业务数据量大、更新频率高的表仍旧采用分库分表的拆分模式。那这些“小表”和分库分表进行Join时,基于Nested Loop算法的原则,小表作为Join的驱动表会大大减少右表的IN查询次数,同时DRDS提供的小表广播功能,通过数据实时复制,将“小表”的全量数据和增量变更实时复制到分库分表上,将跨库的Join转化为单机Join操作,减少Server节点的计算,降低数据在多个底层实例之间的传输,Jion的效率提升会非常明显。

异构索引
异构索引是DRDS提升分布式查询效率的解决方案之一,能够解决分布式场景下数据拆分纬度和数据查询使用纬度不一致导致的低效问题。

图 7

当数据表被拆分为多个分库分表时,数据在分库分表的分布规则就固定了。但是通常数据的业务使用场景非常复杂,如果数据的查询纬度和数据拆分分布的规则一致,单条SQL会在一个分库分表上执行;如果数据的查询使用纬度和数据拆分分布的规格不一致,单条SQL就很有可能在多个分库分表上执行,出现跨库查询,跨库查询会增加网络I/O的成本,查询效率必然下降。

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还是分布式数据库的一贯原则,让SQL执行在单库上完成,实际采用的方式就是用“空间换效率”的方案,也就是将同一份数据表,冗余存储多份,按照不同的业务使用场景进行拆分,保持拆分纬度和使用纬度统一,而多份数据之间会实时数据复制以解决数据一致性问题,这就是“异构索引”方案。当然异构索引表不能无限制滥用,过多的异构索引表会影响同步效率,对源数据表造成同步压力。

最佳实践

分布式SQL优化
SQL优化是数据库使用和运维的日常操作,分布式数据库针对SQL的优化不仅要考虑磁盘I/O的开销,更要关注网络I/O开销。为了优化SQL执行,其核心的优化思想就是减少网络I/O。为此,DRDS会尽量将原本DRDS这一层的工作均衡下发到其底层的各个分库(如RDS 等)来做。这样就可以将原本需要走网络的I/O开销转换为单机的磁盘I/O开销,从而提升查询执行效率。因此,我们在使用DRDS时若遇到了慢SQL,则需针对DRDS的特点将适当改写SQL。

首先是条件查询优化,DRDS的数据按拆分键进行水平切分,查询中若带上拆分键对于减少SQL在DRDS的执行时间很有意义。查询条件尽量带分库键,就可以让DRDS根据分库键的值将查询直接路由到特定的分库,这有助于避免DRDS做全库扫描。含分库键的条件精度越高,越有助于提高查询速度,也只有这样的优化才能充分发挥分布式架构查询的优势,便于后续查询能力的扩展。

其次针对Join的优化,选择条件查询数据量少的Join表作为左表(驱动表),降低右表IN查询的次数;在数据量少且变更量少的“广播表”参与的Jion操作,将“广播表”作为驱动表。

针对LIMIT OFFSET、COUNT语句,DRDS实际SQL执行是依次将OFFSET之前的记录数据读取出来,并丢弃,只保留OFFSET之后的数据,这样当OFFSET非常大时,读取的数据记录数很少,效率也很低,因为OFFSET之前的数据读取需要执行大量的磁盘I/O读取操作。优化方式是将SQL优化为对key的OFFSET读取和IN操作两个步骤,先读取OFFSET之后的记录key,内存中缓存这些key,然后再通过IN查询获取完整的记录信息,这样会大大减少磁盘I/O,效率提升非常明显。

分布式事务优化
分布式数据库的事务和SQL查询优化的逻辑是一样的原则,尽量让事务在单库中执行,只有在单库中执行,才可以在保持事务ACID特性的同时,还能线性地扩展事务能力。这种单库事务通常称为“强事务”。

实际业务也经常会面临分布式数据库架构下,数据库事务不可避免出现跨库执行。跨库事务必然涉及到一个事务在多个分库上进行事务分支的执行和状态同步,相比单机事务,分布式跨库事务的吞吐量和延迟会大大增加。而事务涉及的分库越多,事务边界越大,事务的延迟也会相应增加,性能就会出现线性衰减。

遇到跨库事务,通常的实践优化方式是通过“最终一致”事务保证事务执行的吞吐量。“最终一致”事务的原理是优先保证核心事务分支的正向执行,然后保存事务中间状态,其他事务分支异步执行,执行完成后达到最终的事务一致,避免跨库事务时间序列执行阻塞,提升事务吞吐量。如图8所示,事务3和事务5是跨库事务,事务分支先在左边库进行,异步的事务分支在右边分库执行,分别在自己所在的分库顺序执行,最终达到事务一致性。

单机数据库迁移到DRDS的流程
单机数据库迁移到分布式数据库要保证的就是业务正常运转、平滑过渡、减少运维,整个迁移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读写保持在原有的数据库上,数据通过复制机制写入分布式数据库,前提是分布式目标库表已经建好;

第二步,验证云上数据是否正确,切部分读取流量到目标的分布式数据库上读取线上压力验证(测试环境提前验证也可保证);

第三步,业务听写几分钟,读写的流量切换到目标库,数据反向复制到源单机数据库,保证随时可切换回单机数据库,同时也可做云下数据备份。

图 8


未来的发展
DRDS作为分布式数据体系中的数据库服务中间层,未来会适配更多底层存储引擎,在充分利用底存储节点的计算能力的同时,优化本身服务的计算能力,解决OLAP场景,成为能够完整覆盖OLTP和OLAP以及其他一些数据库服务场景的完备的分布式数据库服务体系。同时完备分布式数据库逻辑层的运维支持和分布式强一致事务的支持。

订阅2017年程序员(含iOS、Android及印刷版)请访问 http://dingyue.programmer.com.cn



订阅咨询:

• 在线咨询(QQ):2251809102
• 电话咨询:010-64351436
• 更多消息,欢迎关注“程序员编辑部
  • 大小: 179.8 KB
  • 大小: 164.3 KB
  • 大小: 144 KB
  • 大小: 201.7 KB
  • 大小: 169.8 KB
  • 大小: 116 KB
  • 大小: 95.2 KB
  • 大小: 129.6 KB
  • 大小: 160.6 KB
  • 大小: 68.8 KB
1
1
评论 共 0 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您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 分布式数据库DRDS全新升级

    阿里巴巴中间件高级技术专家励强(君瑜) 在2017杭州云栖大会中做了题为《分布式数据库DRDS全新升级》的分享,就分布式数据库DRDS近年发展历程,场景覆盖介绍,HiStore高性能列式存储引擎,分布式数据库DRDS2018年全面...

  • 阿里巴巴分布式数据库服务DRDS研发历程 - 数据库 - ITeye资讯

    阿里巴巴分布式数据库服务DRDS研发历程 - 数据库 - ITeye资讯 阿里巴巴分布式数据库服务DRDS研发历程 - 数据库 - ITeye资讯 posted ...

  • 云时代的分布式数据库:阿里分布式数据库服务DRDS

    2015-07-16 CSDN 摘要:伴随着系统性能、成本及扩展性的新...本文详细介绍了阿里分布式数据库服务DRDS。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要管理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别地飞速上涨,而我们却完全无法对用户数做出准确预估

  • 云时代的分布式数据库:阿里分布式数据库服务 DRDS

    大概是2012年,我们在阿里云团队的支持下,开始尝试将TDDL这套体系输出到阿里云上,也有了个新的名字:阿里分布式数据库服务(DRDS),希望能够用我们的技术服务好更多的人。 不过当我们满怀自信地把自己的软件拿...

  • 阿里的分布式数据库DRDS

    大概是2012年,我们在阿里云团队的支持下,开始尝试将TDDL这套体系输出到阿里云上,也有了个新的名字:阿里分布式数据库服务(DRDS),希望能够用我们的技术服务好更多的人。 不过当我们满怀自信地把自己的软件...

  • 拟阵约束下最大化子模函数的模型及其算法的一种熵聚类方法.pdf

    拟阵约束下最大化子模函数的模型及其算法的一种熵聚类方法.pdf

  • 电力市场领域中基于CVaR风险评估的省间交易商最优购电模型研究与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在两级电力市场环境中,针对省间交易商的最优购电模型的研究。文中提出了一个双层非线性优化模型,用于处理省内电力市场和省间电力交易的出清问题。该模型采用CVaR(条件风险价值)方法来评估和管理由新能源和负荷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通过KKT条件和对偶理论,将复杂的双层非线性问题转化为更易求解的线性单层问题。此外,还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展示了不同风险偏好设置对购电策略的影响。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运营以及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电力市场机制感兴趣的学者和技术专家。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电力市场运作机制及其风险控制手段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主要目标是为省间交易商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购电策略,以降低风险并提高经济效益。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介绍了理论模型的构建过程,还包括具体的数学公式推导和Python代码示例,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同时强调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挑战,如数据精度等问题,并指出了未来改进的方向。

  • MATLAB/Simulink平台下四机两区系统风储联合调频技术及其高效仿真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针对四机两区系统的风储联合调频技术。首先介绍了四机两区系统作为经典的电力系统模型,在风电渗透率增加的情况下,传统一次调频方式面临挑战。接着阐述了风储联合调频技术的应用,通过引入虚拟惯性控制和下垂控制策略,提高了系统的频率稳定性。文章展示了具体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包括系统参数设置、控制算法实现以及仿真加速方法。最终结果显示,在风电渗透率为25%的情况下,通过风储联合调频,系统频率特性得到显著提升,仿真时间缩短至5秒以内。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研究、仿真建模的技术人员,特别是关注风电接入电网稳定性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风储联合调频机制及其仿真实现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目标是掌握如何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高效的电力系统仿真,尤其是针对含有高比例风电接入的复杂场景。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具体参数配置和控制算法有助于读者快速搭建类似的仿真环境,并进行相关研究。同时强调了参考文献对于理论基础建立的重要性。

  • 永磁同步电机无感控制:高频方波注入与滑膜观测器结合实现及其应用场景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无感控制技术,特别是高频方波注入与滑膜观测器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解释了高频方波注入法的工作原理,即通过向电机注入高频方波电压信号,利用电机的凸极效应获取转子位置信息。接着讨论了滑膜观测器的作用,它能够根据电机的电压和电流估计转速和位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两者结合可以提高无传感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文中还提供了具体的Python、C语言和Matlab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实现这两种技术。此外,简要提及了正弦波注入的相关论文资料,强调了其在不同工况下的优势。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设计的研发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对永磁同步电机无感控制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减少传感器依赖、降低成本并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情况,如工业自动化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的电机控制。目标是掌握高频方波注入与滑膜观测器结合的具体实现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高频方波注入和滑膜观测器的结合方式,不仅提高了系统的性能,还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同时,附带提供的代码片段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一技术。

  • MATLAB中扩展卡尔曼滤波与双扩展卡尔曼滤波在电池参数辨识的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MATLAB中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双扩展卡尔曼滤波(DEKF)在电池参数辨识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EKF的基本原理和代码实现,包括状态预测和更新步骤。接着讨论了DEKF的工作机制,即同时估计系统状态和参数,解决了参数和状态耦合估计的问题。文章还详细描述了电池参数辨识的具体应用场景,特别是针对电池管理系统中的荷电状态(SOC)估计。此外,提到了一些实用技巧,如雅可比矩阵的计算、参数初始值的选择、数据预处理方法等,并引用了几篇重要文献作为参考。 适合人群:从事电池管理系统开发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状态估计和参数辨识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估计电池参数的实际项目,如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目标是提高电池管理系统的性能,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如数据处理、参数选择和模型优化等方面的经验分享。同时提醒读者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 基于三菱FX3U PLC和威纶通触摸屏的分切机上下收放卷张力控制系统设计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在无电子凸轮功能情况下,利用三菱FX3U系列PLC和威纶通触摸屏实现分切机上下收放卷张力控制的方法。主要内容涵盖硬件连接、程序框架设计、张力检测与读取、PID控制逻辑以及触摸屏交互界面的设计。文中通过具体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初始化寄存器、读取张力传感器数据、计算张力偏差并实施PID控制,最终实现稳定的张力控制。此外,还讨论了卷径计算、速度同步控制等关键技术点,并提供了现场调试经验和优化建议。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化生产设备维护和技术支持的专业人士,尤其是熟悉PLC编程和触摸屏应用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分切机进行升级改造的企业,旨在提高分切机的张力控制精度,确保材料切割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本方案可以实现±3%的张力控制精度,满足基本生产需求。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详细的程序代码和硬件配置指南,还分享了许多实用的调试技巧和经验,帮助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 基于S7系列PLC与组态王的三泵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计与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西门子S7-200和S7-300 PLC以及组态王软件的三泵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主要内容涵盖IO分配、接线图原理图、梯形图程序编写和组态画面设计四个方面。通过合理的硬件配置和精确的编程逻辑,确保系统能够在不同负载情况下保持稳定的供水压力,同时实现节能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标。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熟悉PLC编程和组态软件使用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稳定供水的各种场合,如住宅小区、工厂等。目标是通过优化控制系统,提升供水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实例代码和调试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该项目。此外,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教训,有助于避免常见的错误和陷阱。

  • 三相三线制SVG/STATCOM的Simulink仿真建模与控制策略解析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相三线制静止无功发生器(SVG/STATCOM)在Simulink中的仿真模型设计与实现。主要内容涵盖ip-iq检测法用于无功功率检测、dq坐标系下的电流解耦控制、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SVPWM调制技术的应用以及具体的仿真参数设置。文中不仅提供了理论背景,还展示了具体的Matlab代码片段,帮助读者理解各个控制环节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实际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强调了参数调整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专业人士,特别是对SVG/STATCOM仿真感兴趣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SVG/STATCOM工作原理并掌握其仿真方法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目标是在实践中能够正确搭建和优化SVG/STATCOM的仿真模型,提高无功补偿的效果。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丰富的实例代码和调试技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文中提及的一些经验和注意事项来源于实际项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基于SIMULINK的风力机发电效率建模探究.pdf

    基于SIMULINK的风力机发电效率建模探究.pdf

  • Car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基于MPC模型预测控制实现智能超车换道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如何将CarSim的动力学模型与Simulink的智能算法相结合,利用模型预测控制(MPC)实现车辆的智能超车换道。主要内容包括MPC控制器的设计、路径规划算法、联合仿真的配置要点以及实际应用效果。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和技术细节,如权重矩阵设置、路径跟踪目标函数、安全超车条件判断等。此外,还强调了仿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参数配置,如仿真步长、插值设置等,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适合人群:从事自动驾驶研究的技术人员、汽车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对联合仿真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自动驾驶车辆行为模拟的研究机构和企业,旨在提高超车换道的安全性和效率,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验证。 其他说明:随包提供的案例文件已调好所有参数,可以直接导入并运行,帮助用户快速上手。文中提到的具体参数和配置方法对于初学者非常友好,能够显著降低入门门槛。

  • 基于MATLAB的信号与系统实验:常见信号生成、卷积积分、频域分析及Z变换详解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MATLAB进行信号与系统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首先讲解了常见信号(如方波、sinc函数、正弦波等)的生成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强调了时间轴设置和参数调整的重要性。接着探讨了卷积积分的两种实现方式——符号运算和数值积分,指出了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并特别提醒了数值卷积时的时间轴重构和步长修正问题。随后深入浅出地解释了频域分析的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的符号计算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并给出了具体的代码实例和常见错误提示。最后阐述了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变换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Z变换将差分方程转化为传递函数以及如何绘制零极点图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 适合人群:正在学习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学生,尤其是需要完成相关实验任务的人群;对MATLAB有一定基础,希望通过实践加深对该领域理解的学习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学生掌握MATLAB环境下信号生成、卷积积分、频域分析和Z变换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常见的编程陷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习惯。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分享了许多实用的小技巧,如如何正确保存实验结果图、如何撰写高质量的实验报告等。同时,作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贯穿全文,使得原本枯燥的技术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 【KUKA 机器人移动编程】:mo2_motion_ptp_en.ppt

    KUKA机器人相关文档

  • 永磁同步电机(PMSM)无传感器控制:I/F启动与滑模观测器结合的技术实现及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PMSM)控制技术,特别是针对低速和中高速的不同控制策略。低速阶段采用I/F控制,通过固定电流幅值和斜坡加速的方式启动电机,确保平稳启动。中高速阶段则引入滑模观测器进行反电动势估算,从而精确控制电机转速。文中还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平滑切换逻辑,强调了参数选择和调试技巧的重要性。此外,提供了具体的伪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现这一控制方案。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设计的研发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降低成本并提高可靠性的应用场景,如家用电器、工业自动化设备等。主要目标是掌握无传感器PMSM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其优化方法。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实际案例和测试数据有助于加深理解,同时提醒开发者注意硬件参数准确性以及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 智能家居与物联网培训材料.ppt

    智能家居与物联网培训材料.ppt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