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更多

4顶
0踩

非技术

转载新闻 创业前需要知道的5个编程谬论

2015-03-06 11:03 by 副主编 mengyidan1988 评论(2) 有4455人浏览
我是一名黑客。在我还就膝盖那么高的时候就开始用一台古老的Commodore 64写代码了。直到今天,也没有什么比戴上耳机,破解东西更让我着魔的了。所以在我创建我的第一家企业时,我就已经知道了很多有关于编程的事情。是不是谬论,且听我下面一一道来:



1.代码很重要

我在很多地方工作过,发现成功之中隐藏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早期的代码看上去像是一群程序猿喝醉之后写的。这听上去似乎有悖常理,那是因为你得竭尽全力让企业成长,所以就没有时间去追求软件的完美。从另一方面讲,失败的企业,却会花很多很多时间来修正其代码库。

打个比方:如果你是一个寿司师傅。作为你工作的一部分,你收集了一套绝版的刀具。你花时间花精力来完成收藏,它们提升了你作为一名厨师的竞争力。

但无论你每天用多少时间去打磨你的道具,你就不是一个铁匠。你的工作依然是做寿司。你虽然拥有了世界上最好的刀具,但如果做不好寿司,那么你的客户服务就是差评。你的餐馆生意永远不会成功。

软件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你运营公司的时候,你的业务目的是满足客户。代码只是一个能达到目的的工具,它本身并不是目的。你可以,也应当关心你的代码,因为这能有助于提升客户服务。但是,如果错将工具当作了目标,那么注定你将一败涂地。

经验教训:你的客户并不关心什么测试覆盖率、技术堆栈,版本控制系统,也不在乎你使用了什么算法。你的工作就是解决客户的问题,越方便越好。
2. …关注实现,而不是点子。

这听起来似乎违背了传统的创业须知:快速发布!执行!迭代!执行,不需要创意!快速失败!

上面这些都是伟大的忠告。但是,“不需要创意”,并不意味着我们能通过卓越的执行矫正一个糟糕的点子。成功就是发现好的问题,再好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点子好却没有好好实现或者完美实现了一个坏点子,都是不行的,当然前者还有得救。

很多程序员被困实现的死亡漩涡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创建各种功能或者修复bug,相信再添一个功能就能成功。我告诉你,这是错觉。你只需要解决了某个重要的问题,否则你这样不断为产品添加功能根本是没有意义的,除非你添加的功能确实能解决需要的。

点子好却没有好好实现,总比完美实现了一个坏点子要好。
经验教训:如果你添加的功能是用来修复一个失败的产品,那么最好先问问自己这能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3. ……代码是写给计算机的

我总是想不通为什么这一错误会如此之历久弥坚。无论程序员是第几次因为同事的糟糕文档和沟通习惯而陷入困境,他们因此而得出的结论往往还是——程序员天生不擅长这类事情,也不应该做做这些事情。

大错特错啊。

如果你是一个团队的一部分,那么提升团队效率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沟通——这不是夸张,团队面对的是O(n2)问题。如果代码是你的主要输出,那么你需要改变你对编程的看法:代码是写给人看的,然后又刚好能在计算机上运行。

很多时候,我看到程序员花了几个小时孜孜不倦地写代码,但是却省略了用于更新代码文档的十分钟。这是因为他们觉得:“杀鸡焉用宰牛刀,这种事情留给以后的人就行了,我的时间宝贵着呢。”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想法荒谬至极。

经验教训:代码是写给人看的。没文档就不要写代码。
4. …这是代码编写的最后一步了。

你是不是认为,一旦你写完这个功能,投入产品,那就大功告成了?错了。每一个功能都有一个生命周期。你今天写的代码,如果成功,那么将会在你之后的多代程序员中耀武扬威。可能,就为了照料你今天写的代码,而不得不成立一个团队。

好好想一想。如果你的工作就是为了照料别人写的代码,你愿不愿意?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有危机意思:写完第一个版本,并不意味着代码的完结。务必做好文档、注释、整理等工作。

经验教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 …程序员的工作就是写代码

大多数的程序员认为利用时间的最佳方式是坐在电脑前,戴上耳机敲代码。但是,如果你写的每行代码都必须维护和支持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那么算法就又有所不同了。



当你是因为爱好写代码的时候,那么你可以为所欲为,做任何你喜欢做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是在一个团队中生产产品,那么你的首要义务变成了维护现有的代码。其他的重要工作为:协调、沟通、规划和指导。

经验教训:程序员的工作是解决问题。指的并不总是写代码。

你不仅是程序员,也是产品经理。

有时候,你可能会想:这事情听起来像是产品经理的工作,而不是程序员的。但是,如果你拿的是写代码的薪水——尤其是在初创企业——那么把自己当成是产品经理吧。如果你也希望产品能获得成功,那么从大局出发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利于你的初创企业,对你将来的事业发展也很有好处。

最后,如果各位什么不同见解,欢迎不吝赐教。

英文来自:Five Things I Knew About Programming Before I Did a Startup
译文来自:码农网
  • 大小: 170.2 KB
  • 大小: 62.2 KB
来自: 码农网
4
0
评论 共 2 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2 楼 vb2005xu 2015-03-09 18:26
好赞的样子啊
1 楼 zhq445715893 2015-03-09 09:31

发表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您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 创业前需要知道的5个编程谬论(转)

    1.代码很重要 (功能和代码质量的关系。应该是功能满足的情况下,代码质量也需提升,如果建议3,4)我在很多地方工作过,发现成功之中隐藏着这样一种普遍... 打个比方:如果你是一个寿司师傅。作为你工作的一部...

  • 五个编程谬论

    1. 代码很重要 我在很多地方工作过,发现成功之中隐藏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打个比方:如果你是一个寿司师傅。作为你工作的一部分,你收集了一套绝版的刀具。你花时间花精力来完成收藏,它们提升了你作为一名厨师的

  • 这五个编程谬论值得大家注意

    所以在我创建我的第一家企业时,我就已经知道了很多有关于编程的事情。是不是谬论,且听我下面一一道来: 1.代码很重要 我在很多地方工作过,发现成功之中隐藏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早期的代码看上去像是一群程序猿.....

  • 开发者必知的五大编程谬论

    关于开发者的一些谬论,笔者看到一篇文章,认为还不错,就像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我还就膝盖那么高的时候就开始用一台古老的...所以在我创建我的第一家企业时,我就已经知道了很多有关于编程

  • 作为一个开发者,我创业了

    同学去点“注销”,我拦住了,因为我不知道点了这个按钮之后会发生什么,生怕“注销”会把老师的课件都删了。因此我建议重启电脑。同学没管我,坚决点了下去。这我才知道注销是切换用户。 虽然人类是高级动物,毕竟...

  • 关于Java性能的9个谬论

    Java的性能有某种黑魔法之称。部分原因在于Java平台非常复杂,很多情况下问题难以定位。...关于Java的性能有很多谬论,这一条是最过时的,可能也是最为明显的。 确实,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处,Java有时是很慢。

  • 推翻谬论 程序员至少能做到五十岁!

    引言 总是不断地在论坛、博客乃至报刊、杂志上看到...这个观点对整个产业影响不小,然而,我似乎无法为“不能干到30之后”这个论点找到充分的论据。反之,我觉得做程序员至少可以做到五十岁。 首先声明一点:本人已经

  • 创业一年半项目经验分享

    2017年9月从上家公司离职到现在,足足有1年半了,现在我把这...创业,九死一生,别说能不能赚钱,能把项目做出来上线已经不错了。所以没有背水一战的决心,真别趟这塘浑水。虽然自个儿做项目很自由,但要做好与孤...

  • 做了三年前端开发后,我选择回家创业

    导读:大家都在说程序员,出路在哪里,有选择改行的,有回家做三农的,有创业的。今天的主角就是做了几年前端开发后, 选择创业。 2017年9月从上家公司离职到现在,足足有1年半了,现在我把这一年半摸爬滚打总结出来...

  • 2023年通信施工应急预案.doc

    2023年通信施工应急预案.doc

  • 234751_43.m3u8

    234751_43.m3u8

  • ARM单片机与FPGA协同驱动的先进运动控制卡方案:实时控制功能与应用拓展一体化解决方案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ARM单片机(LM3S6911)和FPGA(ALTERA EP1C3)的运动控制卡设计方案。ARM负责复杂的插补算法和以太网通信,FPGA则承担实时脉冲生成和IO扩展任务。文中展示了具体的硬件连接、通信协议以及关键代码片段,如以太网通信的LWIP协议栈实现、FPGA的Verilog代码用于脉冲生成和IO消抖处理。此外,还讨论了硬件设计细节,如PCB布局和电源管理,强调了系统的实时性和抗干扰能力。 适合人群:对嵌入式系统和运动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有一定ARM和FPGA开发经验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运动控制应用,旨在提高运动控制的精度和实时性,减少机械抖动,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思路,还附带了原理图、PCB图及源代码,方便读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 Paddle Serving-部署一个自己的OCR识别服务器

    Paddle Serving-部署一个自己的OCR识别服务器

  • COMSOL空气流注放电模型——集成针-针电极及Helmholtz光电离过程等离子体模拟新范式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COMSOL的等离子体模块构建针-针电极间的空气流注放电模型。主要内容涵盖了几何结构的定义、物理场配置(如电子、正负离子的载流子选择)、化学反应的设定(包括21组带电粒子反应)以及Helmholtz光电离过程的具体实现方法。文中还提供了多个代码片段用于解释各个步骤的操作方式,并强调了求解器配置和边界条件处理的关键点。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实用的小技巧,如初始步长设置、网格细化等,以确保模型能够稳定收敛并得到合理的仿真结果。 适合人群:从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专业人士,特别是那些对高压放电现象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和模拟针-针电极间空气流注放电行为的研究项目。通过该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场分布、粒子密度变化等微观物理过程,从而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阅读建议:由于涉及较多的技术细节和数学公式,建议读者具备一定的电磁学、流体力学基础知识,并且最好有一定的COMSOL软件使用经验。同时,在实践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调整模型参数进行探索。

  • 西门子S7-200 PLC与触摸屏实现的恒压供水系统全套图纸程序:一拖二与一拖三配置的实践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西门子S7-200 PLC的恒压供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采用一拖二或一拖三模式,确保供水系统的可靠性。核心组件包括PLC、富士PID控制模块和ABB变频器,通过精确的压力控制和快速响应,实现了稳定的恒压供水。文中提供了详细的PLC程序示例,涵盖水泵启停控制、PID算法调用以及变频器频率调节等功能。此外,还展示了触摸屏界面设计,用于实时监控和操作。硬件配置方面,强调了柜体制作图纸的重要性和规范性,确保电气接线正确无误。调试过程中,作者分享了许多实用技巧,如PID参数整定、变频器设置和故障切换逻辑等。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PLC编程和恒压供水系统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工业现场的恒压供水系统设计与实施,旨在提高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中断。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完整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编程指导,还分享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调试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 基于模型预测算法的三电平整流器输入不平衡控制MATLAB仿真模型研究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MATLAB的三电平整流器输入不平衡控制的仿真模型。该模型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和正负序分离技术,通过Clarke变换和Park变换将三相电压转换到αβ坐标系,并进一步分离出正序和负序分量。随后,通过模型预测控制计算网侧参考电流,确保系统在网侧电压不平衡情况下仍能稳定运行。文中还讨论了仿真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细节,如代价函数设计、LCL滤波器的谐振频率设置以及动态调整预测步长的方法。最终,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在电网电压不平衡时表现出色,直流侧电压纹波控制在2%以内,电流波形质量良好。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电力系统控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特别是对三电平整流器及其控制策略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研究和开发三电平整流器在非理想电网条件下的控制策略,旨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减少谐波和直流侧电压波动。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MATLAB代码片段和调试技巧,有助于读者理解和实现该仿真模型。此外,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实际调试中的经验和注意事项,如坐标变换的时序对齐问题和代价函数权重的选择。

  • Asp.Net CRM系统:高效管理客户关系,实现商业价值的最佳选择和必备工具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Asp.Net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技术实现。该系统不仅涵盖了客户信息管理、日程安排等功能,还展示了如何通过C#代码实现这些功能的具体细节。此外,文章强调了系统的二次开发能力和扩展性,如通过创建新的数据库表和编写相应代码来满足特定行业需求。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将客户生命周期、销售流程、团队协同等功能模块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务协同平台。文中还探讨了销售流程引擎、数据关联、实时消息推送等方面的技术实现,突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适合人群:对CRM系统开发感兴趣的软件工程师、企业IT管理人员、有一定编程基础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提升客户管理水平、优化销售流程、增强内部协作的企业。通过实施该系统,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客户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最终提升销售业绩。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丰富的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实现。同时,强调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企业的具体需求。

  • PowerShell7.5.1

    PowerShell7.5.1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