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更多
只凭32个技术人员,如何应付4.5亿的用户?对于刚刚被Facebook用190亿美元收购的WhatsApp来说,答案是Erlang——一种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编程语言,终于在此时走到了聚光灯下。



但面对很多试图替代它的编程语言,Erlang有自己的将来吗?

Erlang是25年前由瑞典电信巨头爱立信开发,而现在它却在像WhatsApp和TigerText这样的即时消息应用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即使Facebook也对这种语言大唱赞歌——它在2009年用Erlang开发了Facebook聊天应用。而在同年,它拒绝了WhatsApp创始人Brian Acton的求职申请。

并发成为新宠

“使用Erlang,你可以开发出同时允许大量用户连接的消息传输应用,而不用担心消息是如何传输的,”使用这种语言开发的匿名发帖系统Whisper的CTO Chad DePue说。“相反”,他说,“你担心的是如何设计一个好的应用。”

爱立信工程师Joe Armstrong设计Erlang语言时始终将电信通讯的工作原理铭记在心:同时有百万用户并行通讯,对故障事件几乎是零容忍。对于如此巨量的并行通讯,其它语言基本可望而不可及——有的表面上看起来擅长处理并发,但它们却不是原生的“多任务处理者”。而Erlang,跟它们形成鲜明对比,天生擅长多线程或玩这种“杂技”——再增加一个旋转的盘子?丢上来!

“这种语言非常富有表达性,”谷歌创新实验室的Igor Clark说。“你可以在一个很高的层面工作,用它的几个关键概念可以做很多事情。”

从实际使用的角度,Erlang最初非常适合在单个机器上跨多处理器处理高效的执行命令。而如今,它已经进化成擅长跨全球网络服务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云”——执行海量命令。游戏,金融等任何像实时拍卖系统那样对速度、稳定性、吞吐量高要求的场景,Erlang的这种云特征都是必不可少的。

同样,对于程序员来说,Erlang的吸引力也独树一帜的,它允许系统不停机的情况下进行更新和bug修复。实时上,你可以修改系统属性或更换文件而不引起系统的卡顿。Erlang语言的这种特性是电信业的强制要求的结果:正如DePue说的,“当有人在打电话时,你不可能因为要升级系统而挂断他们的电话。”

砸了电信的饭碗

Erlang语言在1998年就开源了,而如今的电信也却没有当初那么大方。像WhatsApp,微信,Line和其它应用如雨后春笋,电信业一度依赖的短信费用迅速被腐蚀。KPN,一家荷兰公司,在目睹短信收益大幅下滑后试图封杀这些应用,但最终在法庭上输了官司。

一些大型的运营商,例如Vodafone,试图建立自己的短信服务网络,但几乎没有成功的。它们现在的办法就是对用户的合同进行修改,添加并标明短信和数据各自的费用。

就在这些电信公司忙着调整他们的收费标准时,WhatsApp却在专注做产品。它们的技术团队让WhatsApp在规模和速度上的提升一次又一次的让Erlang语言社区轰动,在短短的几年里,每个服务器的连接数从1万跃升到2百万。

这些成绩的实现全都归功于Armstrong打下的基础,他为爱立信量身定制的项目AXD301,实现了“9个9”的可靠性 (99.9999999%)。而如今这些年轻的挑战者们,却将这些垂老的电信公司打的节节败退。

Erlang语言能实现超越吗?

有着这样骄人的成绩,你也许会认为Erlang会被人们广泛的使用。但现实情况要比你想象的复杂得多。

直到现在,Erlang编程语言的开发者社区规模依然很小,并且大部分聚集在欧洲。这种语言的语法是公认的“奇特”。如果你想分析复杂的数据或架设一个小网站,自然会选择其它更好的语言和工具。而且,很多新出现的编程语言和变种都借鉴了Erlang语言的基本理念,比如谷歌的Go语言,竞争越来越激烈。

Elixir给Erlang带来了希望——Armstrong最近的大力赞扬。Elixir将Erlang的语法普通化,这能帮助这种语言模仿Rails带红Ruby语言的模式找到自己的出路。像Chicago Boss这样的项目也在努力让这种语言更用户友好化。一旦有更多的社群在Erlang语言周围聚集,人们将会发现 OTP(开放电信平台)里更丰富的功能。

“他们从开发坚固无比的软件和程序库中总结出来很多模式,我们可以很好的借用。”Clark说。

Erlang语言能否流行起来的一个关键是便携设备市场,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络设备。智能设备爱好者们已经在尝试在MQTT——一个轻量级的传感器间消息传输协议——上使用Erlang。如果能短信控制恒温器,那用WhatsApp也一定能行。
本文转载来自:外刊IT评论
英文原文:Inside Erlang, The Rare Programming Language Behind WhatsApp's Success
  • 大小: 12.6 KB
来自: 外刊IT评论
3
0
评论 共 0 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您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