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更多

2顶
1踩

研发管理

翻译新闻 软件开发中 10 个调试和排错建议

2013-08-16 10:51 by 副主编 WnouM 评论(11) 有9403人浏览



在空白的文本编辑器里打开一个崭新的文本,没有一行代码,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和希望的项目。可是,当数千行的代码写完之后,整个项目因为bug的出现而被压垮了,更别说添加什么新功能了...这也许是对程序员的最大打击,在饱满的热情上浇了一盆冷水。其实,最好的软件程序员当然知道怎样去发现并修复这些bug,在刚开始编程的时候就通过软件工程的最好方法来降低bug的出现概率。

几乎没有哪个程序员能够写出一个bug都没有的代码,但是解决方法总是比困难多得多。多实践和坚毅的决心是成功的关键,这样才能够写出清洁代码,保证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些可以镇压bug的工具箱。

1. 输出语句

代码调试的首要工具就是插入可靠地、真实的输出语句。当输出语句数量庞大且不易于管理的时候,在输出语句里恰当使用记录系统,这可以说是一个等效的好方案。许多编程语言里都配备了现成的类库,例如在Python里构建的记录库。

输出语句是程序员检查数据值和变量类型最快、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方式。高效的输出语句能够帮助程序员通过一段代码来跟踪数据流,并快速识别bug源头。虽然先进的调试工具有很多,但是如果你想调试一段代码的话,这个普通的输出语句的方法应该是程序员最先考虑的方法。

2. 调试器

源代码调试器采用了输出语言方法里的逻辑推理。这样可以让程序员一行一行的单步执行代码,同时监测从变量值到底层虚拟机整个状态的一举一动。另外,大部分的编程语言都具有多个调试器,可以提供不同的功能,包括图形接口、终止程序的断点设置、执行环境内部任意代码的实施。

在许多情况下,调试器可以说是大材小用了,但如果合理利用的话,调试器绝对是一款高效率的工具。更多调试器的功能请看Python调试器:pdb

3. Bug跟踪系统



在一些比较重大的软件项目里,使用bug跟踪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没使用bug跟踪器,最典型的状况就是程序员要整理以往的邮件或者是聊天记录来查找bug,更糟糕点儿的就是程序员根本不记得其它东西,印象里只有一点bug的文档。一旦这种情况发生,bug将必然充斥着整个代码编程,更加严重的是,想要识别出这些bug并确定它们的位置是很难的。

一个简单的文本文件在项目里可以作为最初的bug跟踪系统。随着代码库的不断增加,bug衍生出一个文本文件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有很多商业和开源的bug跟踪软件提供的解决方案都是可以考虑的,选择哪一个bug跟踪软件首先要明确的部分就是要确保在编程项目里,那些非程序人员能够快速使用这个bug跟踪系统。

4. Linter

在某些编程语言里,Linter可以执行对代码的静态分析,以便在代码编写和运行之前识别出问题区域;在一些其它编程语言里,Linter工具对于语法检查和增强风格是很有帮助的。编程的时候在编辑器里打开一个Linter程序,或者是在代码编写和运行之前通过Linter传递代码,这些都有利于程序员在使用软件之前发现并纠正更多的错误。因此,使用Linter可以帮你在节省宝贵时间的同时揪出因语法错误、打字错误或数据类型错误而引起的bug源头。

想要知道什么样的Linter最适合你使用,看看Python的Linter工具:Pyflakes

5. 版本控制

任何一个重大的软件工程项目里都不应该忽略使用版本控制系统。举例而言,像GitMercurialSVN这类的版本控制允许不同的代码库版本在不同的基础上是可以分开的。

不同的控制版本可以被合并到一起,因此,多个程序员可以同一时间运行同一个代码库。版本控制在代码排错里同样有着举足轻重地位,可以让程序员回滚修改较早版本的代码,尽可能在错误出现之前,在代码库里对错误进行修复。

6. 模块化

缺少架构的代码是难以修复bug的主要源头。只要代码易于理解,而且理论上行得通,那么对于程序员来讲,找到并快速修复bug并不是什么棘手的事情。另一方面,越是重要的代码出现错误的几率就越大,找到这个错误相对也就比较困难。

设计软件的组件经常需要考虑一点就是所谓的代码模块化,代码模块化可以帮助程序员更好的用两种方法来理解软件系统。第一,模块化能够创造出一定层次的抽象感,在没有完全理解所有细节的情况下也能想象出系统的模型。比如,程序员正在构建一个商业系统,可能会考虑到信用卡处理模块,然后观察这个模块和其余代码有什么联系,根本不用考虑信用卡处理模块的所有详细内容。第二,模块的详细说明,这个详细说明是不会和别的模块内容混淆的,就像每个卡只有一个卡号是一样的。

7. 自动化测试

单元测试和其它类型的自动化测试跟模块化是有很大关联的,可以说是相辅相承。自动化测试就是一段代码用特殊的输入值来运行软件,以此来检测程序运行是否和预期的相符合。

单元测试主要是用来检测单个功能的功能性,然而功能测试是用来检查特殊的程序性能,并且结合单元测试来检查软件系统的整体部分。有很多测试框架可以用来编写测试程序,而且大部分受欢迎的测试框架都是由Kent Bent编写的JUnit类库衍生而来的,Kent Bent是“测试驱动开发方法”最早的支持者之一。 Python标准类库包括一个JUnit的Python版本,称之为PyUnit或者unittest的单元测试框架

8. 泰迪熊方法(橡皮鸭调试)



在软件编程界,就不得不提到传奇人物Brain Kernighan和Rob Pike,泰迪熊调试法源于一个大学计算机中心,在这里,学生们遇到神秘bug的时候就可以先把问题解释给这只摆在桌子上的泰迪熊听,然后才能向老师或助教求 助。所以,有的时候只跟熊聊天也能解决问题。这一调试方法真的很管用,以至于风靡了整个软件工程行业,就像打印语句这一方,不管那些复杂的工具如何风起云涌,输出语句这一方法仍然在今天很受欢迎。

同泰迪熊调试法相似的一种方法叫做橡皮鸭调试法,当你在向这只始终保持沉默的橡皮鸭子解释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想法、观点、思路和实际的代码相偏离了,于是你也就找到了代码中的bug。一旦一个问题被充分地描述了它的细节,那么解决方法也是显而易见的。你觉得这个方法太“愚蠢”,太“弱智”了?是的,看上去,会这样做的人脑子好像是有点毛病。不过,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个方法的确有效。因为,这就是“Code Review”的雏形!

9. 编写代码注释



注释的功能就是在更易于理解的层次上解释代码的编写目的,尽可能多写一些:每行代码是干什么的,怎么去完成,这些问题都应该在通读代码之后很容易找到答案才行。另外,给各个功能和变量取合理的名称也有助于简化代码实施的过程。在代码行下面的空白处填写注释来回答为什么要使用特殊的实现功能,或者一段代码怎样和程序的其余部分互动等等。

编写详细的注释可以说是软件工程里一步可靠地检验步骤,即使是在没有bug的代码里也是同样受用。这样,就算bug出现了也不用担心,注释会帮你节省数小时的排错时间。

10. 编写文档

代码注释是程序员以简单的方式和个人的观点编写的,而编写软件文档是用来描述软件系统的功能性,同时用户也可以看到这些软件文档。根据软件类型的不同,文档可以用来详述程序界面、图形界面或者工作流程。

编写文档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展示你对软件系统的理解程度,指出软件系统不够完善的部分或者有可能是bug源头的部分。

Via Onextrapixel
  • 大小: 7.9 KB
  • 大小: 18.9 KB
  • 大小: 7.9 KB
  • 大小: 7.5 KB
来自: CSDN
2
1
评论 共 11 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11 楼 sswh 2013-08-20 08:29
引用
在输出语句里恰当使用记录系统


记录系统 一般叫 日志工具 吧。


引用
源代码调试器采用了输出语言方法里的逻辑推理


没看懂。 机器翻译的?
10 楼 kidneyball 2013-08-19 11:29
kidneyball 写道
freezingsky 写道
第9条有什么问题?


http://kidneyball.iteye.com/admin/blogs/1733705


Sorry, 贴错链接。 http://kidneyball.iteye.com/blog/1733705
9 楼 kidneyball 2013-08-19 11:18
freezingsky 写道
第9条有什么问题?


http://kidneyball.iteye.com/admin/blogs/1733705
8 楼 sunway00 2013-08-19 09:43
freezingsky 写道
第9条有什么问题?

应该是在代码规范的基础上,标准合理化的命名、合适的接口、类与方法组织。以上这些加上适当的注释。而不是“每行代码是干什么的,怎么去完成”。
7 楼 Changsmetoo 2013-08-17 13:20
6 楼 lvwenwen 2013-08-17 11:30
除了第九条,其它赞同。
5 楼 jmeditor 2013-08-17 08:18
泰迪熊方法(橡皮鸭调试)
这个虽然没听说过,但实际中确实是这样的。当我们向别人请求问题时,首先要描述一番,可能说到一半的时候自己就感觉有问题了。
4 楼 xul 2013-08-16 22:32
8. 泰迪熊方法(橡皮鸭调试)
第一次看到,感觉有点用。
3 楼 dsjt 2013-08-16 16:41
泰迪熊方法(橡皮鸭调试)
2 楼 freezingsky 2013-08-16 16:00
第9条有什么问题?
1 楼 Mybeautiful 2013-08-16 11:46
除了第九条,其它赞同。

发表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您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 10个调试和排错的小建议

    在空白的文本编辑器里打开一个崭新的文本,没有一行代码,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和希望的项目。可是,当数千行的代码写完之后,整个项目因为bug的出现而被压垮了,更别说添加什么新功能了...这也许是对...

  • 项目中10个调试和排错的建议

    在空白的文本编辑器里打开一个崭新的文本,没有一行代码,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和希望的项目。可是,当数千行的代码写完之后,整个项目因为bug的出现而被压垮了,更别说添加什么新功能了...这也许是对...

  • COMSOL模拟碳酸钙岩石与盐酸反应的随机孔隙酸化路径及布林克曼流动形成的分形结构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COMSOL软件模拟碳酸钙(CaCO3)在岩石中与盐酸(HCl)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随机孔隙酸化路径及其形成的布林克曼流动。首先,通过蒙特卡洛方法生成随机孔隙分布,模拟真实岩石内部复杂的孔隙结构。接着,采用布林克曼方程处理多孔介质中的粘性力和渗透流动,并引入化学反应模块,模拟CaCO3与HCl之间的化学反应。随着模拟的进行,酸液流动路径逐渐形成类似雪花状的分形结构,展示了流动与溶解之间的动态博弈。最后,通过自适应网格技术和粒子追踪功能,精确捕捉并可视化这些精美的分形图案。 适合人群:从事地质工程、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领域研究的专业人士,以及对多孔介质传输现象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研究多孔介质内的化学反应和流体流动特性,特别是对于优化石油开采中的酸化压裂工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MATLAB和COMSOL代码片段,帮助读者理解和重现模拟过程。此外,强调了随机性和确定性在微观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揭示了自然界深层次的规律。

  • 基于滑模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仿真建模与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将滑模控制(SMC)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PMSM)直接转矩控制(DTC)的技术细节。首先解释了转矩和磁链误差计算方法,接着探讨了滑模面的设计及其对系统抖振的影响。文中还提供了扇区矢量选择的具体实现方式,并深入讨论了磁链观测器的改进措施。此外,文章分析了滑模控制器的设计要点以及仿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参数配置。通过对比传统PI控制,验证了滑模控制在提高系统鲁棒性和快速响应方面的优势。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并掌握滑模控制理论及其在PMSM-DTC应用中的具体实现方法的研究人员。目标是在实际项目中能够运用滑模控制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复现实验结果。同时提醒读者关注一些常见的陷阱,如参数选择不当可能导致的问题。

  • 北京大学网络安全工作人员管理规定:涵盖人员职责、聘用、转岗离岗、教育培训及第三方管理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针对网络安全工作人员的管理规定,旨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明确不同角色的责任。全文分为九章,涵盖了网络安全工作人员及其职责、聘用管理、转岗和离岗管理、教育培训、第三方人员管理及奖惩措施等方面的内容。重点在于明确各级单位和人员的具体职责,确保网络安全制度的有效执行,并强调了对第三方人员的严格管控和保密要求。 适合人群:适用于高校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尤其是北京大学及其下属单位的网络安全工作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高校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体系;②指导网络安全工作人员明确自身职责,提高工作效率;③规范第三方人员的访问和操作,降低安全风险。 其他说明:本文还提供了多个附件,如网络安全承诺书、访问申请表和保密协议模板,便于实际操作和管理。

  • 网络设备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2024-2030年)-技术革新与智能化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国网络设备市场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潜力。首先介绍了网络设备的基本概念及其作为现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地位,随后分析了当前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文中特别强调了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对网络设备性能和安全性的更高要求,以及由此催生的高带宽、低延迟产品的市场需求。此外,还讨论了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前景,指出未来网络设备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并能更好地支持AI和ML技术。最后,通过对多家领先企业的案例研究,展示了行业内竞争态势及各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 适用人群:从事网络设备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管理人员,以及关注该领域发展的投资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读者了解网络设备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趋势,为制定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为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提供市场洞察,辅助其做出合理的投资选择。 其他说明:报告基于详实的数据分析和专家意见撰写而成,旨在为专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 西门子1200 PLC码垛系统的SCL编程详解:涵盖变频器、机器人、视觉系统集成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西门子1200 PLC的码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涵盖了多个关键技术点。首先,文章讲解了Modbus TCP通讯的实现方法,展示了如何通过TSEND_C和TRCV_C功能块进行工业相机和机器人之间的数据传输,并提供了具体的报文处理代码。接着,文章深入探讨了SCL编程的优势及其在复杂逻辑处理中的应用,如托盘堆叠算法,该算法能够根据当前层数动态调整机械手的高度,确保堆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机器人控制中的移位寄存器实现的动作队列管理和变频器的速度平滑处理,以及视觉系统的坐标解析和异常处理机制。最后,文章强调了良好的注释规范和异常处理链的重要性,确保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熟悉西门子PLC编程和SCL语言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西门子1200 PLC在码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的技术人员。目标是帮助读者理解并实现多设备联动的复杂控制系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示例和详细的解释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同时也为后续的维护和优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 ZYNQ平台PS与PL端驱动程序编写

    适合从入门到进阶的驱动程序爱好者

  • 计算机二级上机题库答案.pdf

    计算机二级上机题库答案.pdf

  • 深信服下一代防火墙:构建全方位立体网络安全监测与响应体系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深信服科技推出的下一代防火墙(NGAF)网络安全监测解决方案。随着网络安全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企业不仅需要遵守法律法规,还需增强自身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传统的安全措施难以应对复杂的新型威胁,如APT攻击。深信服的NGAF通过多维度的安全监测,包括入侵风险、僵尸主机、实时漏洞、数据风险、黑链风险以及对外DoS攻击监测等功能,结合云端威胁情报共享,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立体化的主动防御体系。该方案不仅可以旁路或串接部署,不影响现有业务系统,还能通过外置数据中心进行日志管理和综合分析,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和解决安全问题。 适合人群:IT管理人员、网络安全专家、企业信息安全负责人。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各类企业的网络安全建设,特别是需要应对复杂网络攻击的企业。目标是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智能化的网络安全监测和响应体系,提高企业的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响应速度。 其他说明:深信服NGAF不仅提升了网络安全监测的效果,还降低了运维成本,改变了传统的被动防护模式,使得安全运维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 COMSOL超表面偏振转换技术:介质半波片与1/4波片的设计与仿真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COMSOL软件进行超表面偏振转换的设计方法,主要聚焦于介质半波片和1/4波片的实现。文中首先解释了超表面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光学调控中的重要作用,随后具体阐述了如何在COMSOL中设置材料属性、创建几何结构并施加适当的边界条件。针对半波片和1/4波片的不同需求,分别探讨了它们各自的设计要点、模拟步骤及优化策略。此外,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编码示例和技术诀窍,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技能。 适合人群:从事光学工程、光电子学等领域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超表面偏振转换机制并对COMSOL有一定使用经验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设计高性能偏振转换器件的研究项目,旨在提高对超表面特性的认识水平,推动新型光学组件的研发进程。通过学习本文提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读者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COMSOL完成高质量的仿真实验。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涵盖了基本的概念介绍,还包括了许多具体的实施细节,如参数选择、模型构建、边界条件设定等,这些都是成功搭建有效仿真的关键因素。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 机器学习中萤火虫算法优化SVM模型参数的技术解析与应用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将萤火虫算法应用于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参数优化的方法和技术细节。首先解释了萤火虫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参数空间中的应用方式,然后展示了具体的Python实现代码,包括萤火虫移动规则、适应度评价函数以及主循环逻辑。文中还讨论了参数范围设定、随机扰动的作用、目标函数设计等多个关键技术点,并提供了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适合人群:对机器学习尤其是SVM模型有一定了解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希望掌握先进的超参数优化技术。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提高SVM模型性能的项目中,特别是在面对大规模数据集或复杂特征空间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萤火虫算法进行参数寻优,可以显著减少调参时间和成本,获得更好的分类效果。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依据,还有详细的代码示例可供参考。此外,作者强调了一些实用技巧如参数范围的选择、随机扰动的应用等,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 软考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题型解析与备考指南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软考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的内容,

  • 网络中间设备的发展及其在SDN/NFV环境下的角色转变与挑战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网络中间设备(middlebox)在现代网络架构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首先介绍了网络中间设备的基本概念及其与传统转发设备的区别,强调了中间设备在网络安全、流量管理和优化方面的作用。接着讨论了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背景下,中间设备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两者融合的趋势。最后展望了未来网流监控技术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高效载荷过滤算法和敏捷策略管理机制方面的突破。 适合人群:从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云计算等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以及对网络技术和架构感兴趣的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读者理解网络中间设备的关键作用和技术发展趋势,指导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规划和部署相关设备和服务。 其他说明:文中引用了SIGCOMM 2012和CoNEXT 2013的相关研究成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技术背景支持。

  • 计算机二级各章考点.pdf

    计算机二级各章考点.pdf

  • Tomcat 部署配置指南安全配置性能调优

    Tomcat 部署配置指南安全配置性能调优

  • 计算机辅助光学设计.pdf

    计算机辅助光学设计.pdf

  • 计算机二级考试机试(南开100题全).pdf

    计算机二级考试机试(南开100题全).pdf

  • 计算机二级VFP历年真题及答案.pdf

    计算机二级VFP历年真题及答案.pdf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