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
2020年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排行榜发布;第128届广交会正式“云端”开幕 | 美通企业日报...
中信国际电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应科院共同推出了AR智能维护解决方案,旨在提升现场工程师的操作和维护流程。应科院还开发了创新的物联网区块链平台,实现大量物联网数据的安全、实时商用。 欧时电子在中国和...
-
远比5G发展凶猛!物联网2018白皮书,国内规模已达1.2万亿
目前平台建设的主体由设备制造商、网络服务商、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组成,几乎遍布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英特尔、思科、微软、亚马逊、 IBM、通用等巨头企业无一缺席,物联网平台迅速从野蛮生长期 进入...
-
边缘计算产业链详解 | 内含赠书福利
另外,微软还发布了边缘计算系列产品及服务,包括AzureIoT中心、AzureIoT Edge(部署在边缘设备上的AI服务)、AzureIoTHub(将边缘设备连接到Azure云的通信服务)等。通过发布关于使用语音、摄像头以及人工智能技术...
-
高精度地图技术与展望
“数据里奥斯”分析,在大规模商用之前,高精地图厂商谈自动驾驶实力其实没多大意义,第一数据样本太小的算法鲁棒性都很差,第二是不可能真的落地方案背一大堆复杂的探头上路。好的方案,是数据量大+成本可控。 ...
-
新经济的50个新热点(转自:商务部网站)
而著名的北电通信也与RIM公司共同表示它们将计划在北电的通信服务器上集成“黑莓”设备。集成之后的设备将允许用户在某无线局域网的环境中,使用掌上设备来打互联网电话与访问企业电子邮件和其他以数字为中心的商业...
-
影响中国互联网的100人
微软发布在线服务 MNS ,时代华纳发表内容网站 Pathfinder ,第一次万维网 大会在 CERN 召开,互联网革命之火开始一触即发。 互联网在中国属于“野孩子”,不像电信业等有着巨大的部门利益和诱人的 垄断...
-
影响中国互联网的100人《世界商业评论》
2004 年初邀请原微软中国总裁唐峻担任总裁,意欲打造一个中国的 迪斯尼媒体帝国。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盛大 2004 年 5 月 13 日成功在纳斯达 克上市。陈个人因此成为新贵超级富豪。据报道, 6 月 3 日陈天桥家族...
-
计算机简史
1、计算机始祖 从1980年8月到1981年8月,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埃斯特奇领导着“国际象棋”工程计划13人小组奋力攻关。“当时很少有人体会到,这一小组人... 根据协定,微软公司应该为PC机提供包括BASIC在内的系列...
-
电脑史话
1、计算机始祖 从1980年8月到1981年8月,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埃斯特奇领导着“国际象棋”工程计划13人小组奋力攻关。“当时很少有人体会到,这一小组人即将改写全... 根据协定,微软公司应该为PC机提供包括BA
-
基于S7-200 PLC与MCGS组态的洗衣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西门子S7-200 PLC和MCGS组态软件构建洗衣机控制系统的全过程。首先阐述了IO分配规则,明确各输入输出点的功能,如水位检测、温度测量、电机控制等。接着展示了梯形图编程的具体方法,解释了如何通过梯形图实现洗衣机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启动、停止、水位控制、正反转洗涤、排水和脱水等功能。此外,文中还讨论了接线图的设计要点,强调了硬件连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后,介绍了MCGS组态画面的设计,包括动态效果展示、报警机制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的优化。 适合人群:对PLC编程和工业自动化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希望深入了解S7-200 PLC和MCGS组态软件的实际应用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设计和实施小型家电或类似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场合。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PLC编程技巧,理解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建过程,提高实际项目开发能力。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丰富的调试经验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案,有助于读者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同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使理论知识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
COMSOL中基于保角变换的自聚焦光束与Talbot效应的光学仿真研究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COMSOL进行光学仿真,重点探讨了保角变换在操控光路方面的应用,特别是自聚焦光束和Talbot效应的建模。文中首先解释了保角变换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然后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了如何在COMSOL中设置保角变换、定义材料参数以及配置边界条件。对于自聚焦光束,作者强调了非线性材料模块的应用,特别是在处理强光引起的折射率变化时的关键步骤。而对于Talbot效应,则着重讨论了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设置和后处理分析方法。此外,文章还分享了一些实用技巧,如参数化扫描、网格优化和MATLAB联动分析等。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光学仿真基础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COMSOL软件有一定了解并希望深入探索非线性光学现象的用户。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使用COMSOL进行自聚焦光束和Talbot效应的建模与仿真;② 掌握保角变换在光学仿真中的应用技巧;③ 提升对非线性光学现象的理解和仿真能力。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建模指导,还包括了许多实用的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
产品PRD需求文档模板
产品PRD需求文档模板
-
COMSOL模拟针尖刺穿表皮细胞:探究电穿孔技术中的电场与物质传输机制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COMSOL软件进行针尖刺穿表皮细胞的数值模拟,探讨了电穿孔技术中电场分布与物质传输的关系。首先,通过参数化建模构建了圆锥形针尖和细胞结构,确保针尖能够有效穿透细胞膜。然后,设置了多物理场耦合,包括电流传导和稀物质传递,使电场和浓度场相互作用。文中特别强调了细胞膜的薄层边界条件和电场增强扩散系数的设定,以及如何通过边界条件模拟电穿孔过程。此外,还讨论了求解器配置、网格划分和结果后处理方法,展示了电场流线和浓度云图的可视化结果。最终,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如加入温度场和针尖振动参数。 适合人群: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电穿孔技术和药物递送系统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有一定COMSOL使用经验和数值模拟基础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电穿孔技术中电场与物质传输机制的研究人员,帮助他们优化微针给药系统的参数设计,提高药物递送效率。 其他说明:本文提供了详细的建模步骤和技术细节,有助于读者快速掌握COMSOL在生物电穿孔领域的应用。同时,文中提到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可以避免常见的数值模拟错误,提高模拟精度。
-
MATLAB实现冷热电气多能互补微能源网的鲁棒优化调度模型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基于MATLAB的冷热电气多能互补微能源网的鲁棒优化调度模型。首先介绍了多能耦合元件(如风电、光伏、P2G、燃气轮机等)的运行特性模型,展示了如何通过MATLAB代码模拟这些元件的实际运行情况。接着阐述了电、热、冷、气四者的稳态能流模型及其相互关系,特别是热电联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和分配。核心部分在于构建了考虑经济成本和碳排放的优化调度模型,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确保系统在经济性和环保性之间达到最佳平衡。此外,文中还讨论了处理风光出力预测误差的方法,采用了鲁棒优化策略应对不确定性,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适合人群:从事能源系统研究、优化调度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开发者,尤其是熟悉MATLAB编程并关注低碳发展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机制的研究者,旨在帮助他们掌握如何在MATLAB环境下构建和求解复杂的多能互补优化调度模型,以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推导和代码实现,还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如非线性约束处理、多能流耦合约束的建模技巧等,对于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STM32 Nucleo-64 开发板用户手册
STM32 Nucleo-64 开发板用户手册
-
chromedriver-mac-x64-136.0.7098.0(Canary).zip
chromedriver-mac-x64-136.0.7098.0(Canary).zip
-
综合能源系统中电、热、冷、气的分时电价与储能优化调度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综合能源系统中电、热、冷、气四种能源形式的优化调度方法,重点介绍了分时电价机制下的储能装置调度策略。通过Python代码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线性规划工具(如PuLP库)构建优化模型,实现储能装置的高效充放电管理以及多能流耦合设备的协调运作。文中不仅讨论了储能装置的充放电效率、初始电量设置等关键技术细节,还涉及了热泵、燃气锅炉、吸收式制冷机等多种设备之间的能量转换关系及其优化配置。 适合人群:从事综合能源系统研究的技术人员、能源管理系统开发者、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降低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成本的企业或机构,尤其是那些面临复杂电价政策和技术挑战的场景。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调度策略,在满足各类能源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分时电价对储能调度的影响,并指出储能装置在削峰填谷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还提到了多时间尺度优化、设备启停成本等因素对整体优化效果的影响。
-
计算机暑假实践报告.pdf
计算机暑假实践报告.pdf
-
地铁线路最短路径规划1.1版本
帮助用户规划地铁出行路线
-
光伏并网系统中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技术的Simulink仿真与实现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Simulink中构建和优化光伏并网系统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模型。首先解释了VSG的核心控制方程及其参数调节方法,强调了转动惯量(J)和阻尼系数(D)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接着探讨了逆变器控制部分采用的双闭环结构以及锁相环(PLL)配置,并分享了光照条件模块的设计思路。此外,还提到了谐波分析、超级电容储能模型的应用以及关键性能指标的验证方法。最后,通过对比有无VSG时的频率曲线,展示了VSG在稳定电网方面的显著效果。 适合人群:从事新能源并网研究的技术人员、电力系统工程师、高校相关专业师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光伏并网系统中VSG技术原理及其实现方法的研究者和技术开发者。目标是在Simulink环境中搭建高效稳定的VSG模型,提高光伏系统的并网友好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实用的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和调试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VSG技术。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确保模型能够顺利运行并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