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793962 次
- 性别:
- 来自: 成都
最新评论
-
天塔上的猫:
技术孵化,任重道远啊!不过大哥能力牛逼啊,相信会有实现的一天的 ...
技术孵化的探索之路 -
SIHAIloveYAN:
谢谢分享,刚刚考上研究生,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希望5年后再回到这 ...
我的2015 -
MUMU影子:
...
技术孵化的探索之路 -
tonyyan:
谢谢分享!
Java源码阅读的真实体会 -
cauchenlu:
http://ez.web126.cn/这个不错,完全颠覆目前 ...
一种快速开发的Java Web架构设计和实现(续)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下面这些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现在把它绘制出来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新的看法?
看图说话吧:
1、信息社会,我们越来越不堪负荷,工作被越来越频繁地打断。
2、项目经理,该适当引导团队,管理好各种通讯工具:IM工具、Email客户端,RSS阅读器
软件开发时,最好能够进入思维流状态,IT工作者应该有一个安静、隔离的环境。
提示:以上两图,特别参考了:The Asymptotic Twitter Curve
3、从一周的工作成果来看,加班并不是一种推荐的方法,也许可以让工作更快,但不会更好
4、坚持了第一个月,再坚持半年,以后的学习速度越来越快,你离专家、技术大牛就越来越近了。
5、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我们如何处理好每天的阅读量?
我的体会:适度的订阅量,分类好略读和细读的文章,前者如资讯、贴图、娱乐,后者如分析、理论类文章。
4、坚持了第一个月,再坚持半年,以后的学习速度越来越快,你离专家、技术大牛就越来越近了。
对这个的说明很感兴趣
不知道LZ能否详细说明一下
首先声明,我不是Expert,但我发现很多有成就的技术大牛,很多都在30岁左右,这类人,一般都是23岁左右毕业,工作两年后,开始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细分行业。
打个比方吧,这位牛人23岁毕业,做了两年嵌入式C编程,25岁时,突然对Java的优雅设计情有独钟,而正好这时,公司有个Java项目,Java技术之旅开始了。
1、最开始三个月,开始接触Java,比如接口、继承、封装等,买了本《Think in Java》天天啃,并且同时做项目实践。猛学了三个月后,对面向对象编程OOP熟悉了,原来脚本式思维和对象思维确实有差别。
2、三个月后,开始啃《Core Java》,《Effective Java》,对Java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回调的概念也有了,逐渐接触到更高的层次,面向对象设计OOD,这时又看了一本书《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s》,感觉设计模式特别有趣。再写代码,已经不是面向实现编程,而是面向设计编程。感觉写Java代码太简单了。
因为每天还有Java的Web项目开发,逐渐了解了WebWork等Web框架的使用。
3、六个月过去了,Java瘾越来越大,逐渐开始往更高层次攀登,这时,又看到两本书《企业应用架构模式》、《UML和模式应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导论》,已经开始从设计往面向对象分析OOA、架构攀登了。
因为大半年的Java企业开发,Hibernate已经比较熟悉了,了解Hibernate背后的持久化技术、Spring背后的IoC容器、组装技术原理。
4、一年后,他逐渐脱离了Java语言,开始看这类书《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 卷1》。这个阶段持续了一年,并且对以前的学过的设计模式,如命令模式、观察家模式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因为两年的企业应用开发,他已经熟悉了Java EE的十来种规范,对Web容器和Servlet规范的关系有很深的理解,对JDBC规范和数据库驱动程序的关系也很了解。
他正在经历Java开发的快速上升期,对应于曲线的一年时间点。
5、两年后,他突然发现,他学的很多东西都没用,都是纸上谈兵,比如,在自己的企业应用开发中,Command模式、Template从来没有用过。
他还发现,本来100行写的一个功能,花了1000行,就是为了所谓的设计优雅性:可扩展。而实际上,还没有等到扩展,该系统就已经废掉了。
他发现原来设计模式主要用在系统框架开发,而不是应用开发,一般开发人员不用,只需要理解。
他还发现,他认真学过的JMS、JCA、JTA、EJB像是从来没有用过。突然他想通了,JMS、JTA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处理遗留系统。
当他开始对自己两年学到的知识进行反省、批驳时,他已经有了技术辨别能力,知道技术推广也不是那么纯洁,也有商业炒作。
知道Java虽然是Sun公司发明的,但Sun公司没有赚到钱,IBM却赚得盆满钵满,最后Sun公司竟然卖给了技术商人Ellison所创立的Oracle了,Java之父James Gosling也混得并不好,从Sun公司到Oracle,最后还不欢离开了。
这时候,他已经不限于Java了,开始了解C#,Ruby,发现Java可能并不太适合互联网开发,PHP可能更适合,ROR开发更快但需要在牛人的手里。两年后的这个时候,他才开始真正驾驭Java,他已经不再限于Java,而是企业应用。
这个时候,技术提升的速度越来越慢了(曲线的三年分界点),因为不知道还可以学习什么新技术。因为他发现,原来这些东西,最深层次的,都是几十年前的技术概念:消息系统、异步通讯、事件机制等等....
6、三年过去后,他已经不再限于企业应用,而是解决方案,技术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恐怕不是技术,而是企业本身的业务流程成熟度;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不是处理好了技术,而是处理好了几位企业高官的利益。
这时候,对IT行业新闻,逐渐有判断力和免疫力。
他突然发现,技术的力量很有限,商业才是最大的驱动力量。而此时,他已经不再钻研技术细节,比如JVM的垃圾回收机制,如果他在一个技术研发型公司,比如普元,可能还会深入挖掘技术。如果他在东软这类行业应用开发企业,这类企业的口号是Beyond Technology,这时候他再执迷于技术而轻业务,恐怕不太受欢迎。
这个时候,技术的提升,就会进入一个平台期,也就是曲线的水平部分。再平稳发展,技术大牛就开始炼成了。
收益匪浅,感谢分享,如同是别别人的生活亲历了一遍.
一旦成了房奴,精力再集中在技术,就太难了....
80后,艰难的一代啊!。
6、70年代,上山下乡,牺牲过一代人
90年代,下岗,最光荣的工人阶级,沦落到社会底层
10年代,大城市里的80后贫二代,不知是否也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大环境是不能改变的,只能从自我做起,往好的方向努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总之好好努力,别浪费时间就是了
4、坚持了第一个月,再坚持半年,以后的学习速度越来越快,你离专家、技术大牛就越来越近了。
对这个的说明很感兴趣
不知道LZ能否详细说明一下
首先声明,我不是Expert,但我发现很多有成就的技术大牛,很多都在30岁左右,这类人,一般都是23岁左右毕业,工作两年后,开始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细分行业。
打个比方吧,这位牛人23岁毕业,做了两年嵌入式C编程,25岁时,突然对Java的优雅设计情有独钟,而正好这时,公司有个Java项目,Java技术之旅开始了。
1、最开始三个月,开始接触Java,比如接口、继承、封装等,买了本《Think in Java》天天啃,并且同时做项目实践。猛学了三个月后,对面向对象编程OOP熟悉了,原来脚本式思维和对象思维确实有差别。
2、三个月后,开始啃《Core Java》,《Effective Java》,对Java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回调的概念也有了,逐渐接触到更高的层次,面向对象设计OOD,这时又看了一本书《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s》,感觉设计模式特别有趣。再写代码,已经不是面向实现编程,而是面向设计编程。感觉写Java代码太简单了。
因为每天还有Java的Web项目开发,逐渐了解了WebWork等Web框架的使用。
3、六个月过去了,Java瘾越来越大,逐渐开始往更高层次攀登,这时,又看到两本书《企业应用架构模式》、《UML和模式应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导论》,已经开始从设计往面向对象分析OOA、架构攀登了。
因为大半年的Java企业开发,Hibernate已经比较熟悉了,了解Hibernate背后的持久化技术、Spring背后的IoC容器、组装技术原理。
4、一年后,他逐渐脱离了Java语言,开始看这类书《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 卷1》。这个阶段持续了一年,并且对以前的学过的设计模式,如命令模式、观察家模式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因为两年的企业应用开发,他已经熟悉了Java EE的十来种规范,对Web容器和Servlet规范的关系有很深的理解,对JDBC规范和数据库驱动程序的关系也很了解。
他正在经历Java开发的快速上升期,对应于曲线的一年时间点。
5、两年后,他突然发现,他学的很多东西都没用,都是纸上谈兵,比如,在自己的企业应用开发中,Command模式、Template从来没有用过。
他还发现,本来100行写的一个功能,花了1000行,就是为了所谓的设计优雅性:可扩展。而实际上,还没有等到扩展,该系统就已经废掉了。
他发现原来设计模式主要用在系统框架开发,而不是应用开发,一般开发人员不用,只需要理解。
他还发现,他认真学过的JMS、JCA、JTA、EJB像是从来没有用过。突然他想通了,JMS、JTA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处理遗留系统。
当他开始对自己两年学到的知识进行反省、批驳时,他已经有了技术辨别能力,知道技术推广也不是那么纯洁,也有商业炒作。
知道Java虽然是Sun公司发明的,但Sun公司没有赚到钱,IBM却赚得盆满钵满,最后Sun公司竟然卖给了技术商人Ellison所创立的Oracle了,Java之父James Gosling也混得并不好,从Sun公司到Oracle,最后还不欢离开了。
这时候,他已经不限于Java了,开始了解C#,Ruby,发现Java可能并不太适合互联网开发,PHP可能更适合,ROR开发更快但需要在牛人的手里。两年后的这个时候,他才开始真正驾驭Java,他已经不再限于Java,而是企业应用。
这个时候,技术提升的速度越来越慢了(曲线的三年分界点),因为不知道还可以学习什么新技术。因为他发现,原来这些东西,最深层次的,都是几十年前的技术概念:消息系统、异步通讯、事件机制等等....
6、三年过去后,他已经不再限于企业应用,而是解决方案,技术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恐怕不是技术,而是企业本身的业务流程成熟度;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不是处理好了技术,而是处理好了几位企业高官的利益。
这时候,对IT行业新闻,逐渐有判断力和免疫力。
他突然发现,技术的力量很有限,商业才是最大的驱动力量。而此时,他已经不再钻研技术细节,比如JVM的垃圾回收机制,如果他在一个技术研发型公司,比如普元,可能还会深入挖掘技术。如果他在东软这类行业应用开发企业,这类企业的口号是Beyond Technology,这时候他再执迷于技术而轻业务,恐怕不太受欢迎。
这个时候,技术的提升,就会进入一个平台期,也就是曲线的水平部分。再平稳发展,技术大牛就开始炼成了。
谢谢!听君一席话,很受启发啊!很快眼瞅毕业就一年了,最近工作上有些浮躁,技术上一直没有多大提升,是自己太懒了,啃的书太少,该打啊!
一旦成了房奴,精力再集中在技术,就太难了....
80后,艰难的一代啊!。
6、70年代,上山下乡,牺牲过一代人
90年代,下岗,最光荣的工人阶级,沦落到社会底层
10年代,大城市里的80后贫二代,不知是否也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大环境是不能改变的,只能从自我做起,往好的方向努力
从来没连过网,每隔段时间,还要清理'秘密、机密、绝密'字眼的东西,之后还要用什么软件来填充消除硬盘文件删除后留下的隐藏内容。
前段时间还把U盘给禁用了。
一旦成了房奴,精力再集中在技术,就太难了....
80后,艰难的一代啊!。
6、70年代,上山下乡,牺牲过一代人
90年代,下岗,最光荣的工人阶级,沦落到社会底层
10年代,大城市里的80后贫二代,不知是否也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对,不要较真,讨论而已。
4、坚持了第一个月,再坚持半年,以后的学习速度越来越快,你离专家、技术大牛就越来越近了。
对这个的说明很感兴趣
不知道LZ能否详细说明一下
首先声明,我不是Expert,但我发现很多有成就的技术大牛,很多都在30岁左右,这类人,一般都是23岁左右毕业,工作两年后,开始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细分行业。
打个比方吧,这位牛人23岁毕业,做了两年嵌入式C编程,25岁时,突然对Java的优雅设计情有独钟,而正好这时,公司有个Java项目,Java技术之旅开始了。
1、最开始三个月,开始接触Java,比如接口、继承、封装等,买了本《Think in Java》天天啃,并且同时做项目实践。猛学了三个月后,对面向对象编程OOP熟悉了,原来脚本式思维和对象思维确实有差别。
2、三个月后,开始啃《Core Java》,《Effective Java》,对Java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回调的概念也有了,逐渐接触到更高的层次,面向对象设计OOD,这时又看了一本书《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s》,感觉设计模式特别有趣。再写代码,已经不是面向实现编程,而是面向设计编程。感觉写Java代码太简单了。
因为每天还有Java的Web项目开发,逐渐了解了WebWork等Web框架的使用。
3、六个月过去了,Java瘾越来越大,逐渐开始往更高层次攀登,这时,又看到两本书《企业应用架构模式》、《UML和模式应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导论》,已经开始从设计往面向对象分析OOA、架构攀登了。
因为大半年的Java企业开发,Hibernate已经比较熟悉了,了解Hibernate背后的持久化技术、Spring背后的IoC容器、组装技术原理。
4、一年后,他逐渐脱离了Java语言,开始看这类书《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 卷1》。这个阶段持续了一年,并且对以前的学过的设计模式,如命令模式、观察家模式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因为两年的企业应用开发,他已经熟悉了Java EE的十来种规范,对Web容器和Servlet规范的关系有很深的理解,对JDBC规范和数据库驱动程序的关系也很了解。
他正在经历Java开发的快速上升期,对应于曲线的一年时间点。
5、两年后,他突然发现,他学的很多东西都没用,都是纸上谈兵,比如,在自己的企业应用开发中,Command模式、Template从来没有用过。
他还发现,本来100行写的一个功能,花了1000行,就是为了所谓的设计优雅性:可扩展。而实际上,还没有等到扩展,该系统就已经废掉了。
他发现原来设计模式主要用在系统框架开发,而不是应用开发,一般开发人员不用,只需要理解。
他还发现,他认真学过的JMS、JCA、JTA、EJB像是从来没有用过。突然他想通了,JMS、JTA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处理遗留系统。
当他开始对自己两年学到的知识进行反省、批驳时,他已经有了技术辨别能力,知道技术推广也不是那么纯洁,也有商业炒作。
知道Java虽然是Sun公司发明的,但Sun公司没有赚到钱,IBM却赚得盆满钵满,最后Sun公司竟然卖给了技术商人Ellison所创立的Oracle了,Java之父James Gosling也混得并不好,从Sun公司到Oracle,最后还不欢离开了。
这时候,他已经不限于Java了,开始了解C#,Ruby,发现Java可能并不太适合互联网开发,PHP可能更适合,ROR开发更快但需要在牛人的手里。两年后的这个时候,他才开始真正驾驭Java,他已经不再限于Java,而是企业应用。
这个时候,技术提升的速度越来越慢了(曲线的三年分界点),因为不知道还可以学习什么新技术。因为他发现,原来这些东西,最深层次的,都是几十年前的技术概念:消息系统、异步通讯、事件机制等等....
6、三年过去后,他已经不再限于企业应用,而是解决方案,技术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恐怕不是技术,而是企业本身的业务流程成熟度;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不是处理好了技术,而是处理好了几位企业高官的利益。
这时候,对IT行业新闻,逐渐有判断力和免疫力。
他突然发现,技术的力量很有限,商业才是最大的驱动力量。而此时,他已经不再钻研技术细节,比如JVM的垃圾回收机制,如果他在一个技术研发型公司,比如普元,可能还会深入挖掘技术。如果他在东软这类行业应用开发企业,这类企业的口号是Beyond Technology,这时候他再执迷于技术而轻业务,恐怕不太受欢迎。
这个时候,技术的提升,就会进入一个平台期,也就是曲线的水平部分。再平稳发展,技术大牛就开始炼成了。
说实话,这个曲线和说明都不是太准确,但是还是能大致体现技术人员层次化的发展历程,除此之外的一些东西还不是很通用/普遍的。
技术人员最重要的是找一个好的环境去工作和学习,因为国内环境参差不齐、差距太大。另外,就是在看清环境和趋势的情况下早定目标。否则,差的环境加上目标不明确足以能毁掉一个清华高材生的整个职业生涯。
哈,我们经理对这个也是深有体会....
看图说话吧:
1、信息社会,我们越来越不堪负荷,工作被越来越频繁地打断。
2、项目经理,该适当引导团队,管理好各种通讯工具:IM工具、Email客户端,RSS阅读器
软件开发时,最好能够进入思维流状态,IT工作者应该有一个安静、隔离的环境。
提示:以上两图,特别参考了:The Asymptotic Twitter Curve
3、从一周的工作成果来看,加班并不是一种推荐的方法,也许可以让工作更快,但不会更好
4、坚持了第一个月,再坚持半年,以后的学习速度越来越快,你离专家、技术大牛就越来越近了。
5、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我们如何处理好每天的阅读量?
我的体会:适度的订阅量,分类好略读和细读的文章,前者如资讯、贴图、娱乐,后者如分析、理论类文章。
评论
34 楼
BloodSmith
2010-05-27
zwchen 写道
llyzq 写道
引用
4、坚持了第一个月,再坚持半年,以后的学习速度越来越快,你离专家、技术大牛就越来越近了。
对这个的说明很感兴趣
不知道LZ能否详细说明一下
首先声明,我不是Expert,但我发现很多有成就的技术大牛,很多都在30岁左右,这类人,一般都是23岁左右毕业,工作两年后,开始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细分行业。
打个比方吧,这位牛人23岁毕业,做了两年嵌入式C编程,25岁时,突然对Java的优雅设计情有独钟,而正好这时,公司有个Java项目,Java技术之旅开始了。
1、最开始三个月,开始接触Java,比如接口、继承、封装等,买了本《Think in Java》天天啃,并且同时做项目实践。猛学了三个月后,对面向对象编程OOP熟悉了,原来脚本式思维和对象思维确实有差别。
2、三个月后,开始啃《Core Java》,《Effective Java》,对Java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回调的概念也有了,逐渐接触到更高的层次,面向对象设计OOD,这时又看了一本书《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s》,感觉设计模式特别有趣。再写代码,已经不是面向实现编程,而是面向设计编程。感觉写Java代码太简单了。
因为每天还有Java的Web项目开发,逐渐了解了WebWork等Web框架的使用。
3、六个月过去了,Java瘾越来越大,逐渐开始往更高层次攀登,这时,又看到两本书《企业应用架构模式》、《UML和模式应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导论》,已经开始从设计往面向对象分析OOA、架构攀登了。
因为大半年的Java企业开发,Hibernate已经比较熟悉了,了解Hibernate背后的持久化技术、Spring背后的IoC容器、组装技术原理。
4、一年后,他逐渐脱离了Java语言,开始看这类书《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 卷1》。这个阶段持续了一年,并且对以前的学过的设计模式,如命令模式、观察家模式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因为两年的企业应用开发,他已经熟悉了Java EE的十来种规范,对Web容器和Servlet规范的关系有很深的理解,对JDBC规范和数据库驱动程序的关系也很了解。
他正在经历Java开发的快速上升期,对应于曲线的一年时间点。
5、两年后,他突然发现,他学的很多东西都没用,都是纸上谈兵,比如,在自己的企业应用开发中,Command模式、Template从来没有用过。
他还发现,本来100行写的一个功能,花了1000行,就是为了所谓的设计优雅性:可扩展。而实际上,还没有等到扩展,该系统就已经废掉了。
他发现原来设计模式主要用在系统框架开发,而不是应用开发,一般开发人员不用,只需要理解。
他还发现,他认真学过的JMS、JCA、JTA、EJB像是从来没有用过。突然他想通了,JMS、JTA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处理遗留系统。
当他开始对自己两年学到的知识进行反省、批驳时,他已经有了技术辨别能力,知道技术推广也不是那么纯洁,也有商业炒作。
知道Java虽然是Sun公司发明的,但Sun公司没有赚到钱,IBM却赚得盆满钵满,最后Sun公司竟然卖给了技术商人Ellison所创立的Oracle了,Java之父James Gosling也混得并不好,从Sun公司到Oracle,最后还不欢离开了。
这时候,他已经不限于Java了,开始了解C#,Ruby,发现Java可能并不太适合互联网开发,PHP可能更适合,ROR开发更快但需要在牛人的手里。两年后的这个时候,他才开始真正驾驭Java,他已经不再限于Java,而是企业应用。
这个时候,技术提升的速度越来越慢了(曲线的三年分界点),因为不知道还可以学习什么新技术。因为他发现,原来这些东西,最深层次的,都是几十年前的技术概念:消息系统、异步通讯、事件机制等等....
6、三年过去后,他已经不再限于企业应用,而是解决方案,技术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恐怕不是技术,而是企业本身的业务流程成熟度;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不是处理好了技术,而是处理好了几位企业高官的利益。
这时候,对IT行业新闻,逐渐有判断力和免疫力。
他突然发现,技术的力量很有限,商业才是最大的驱动力量。而此时,他已经不再钻研技术细节,比如JVM的垃圾回收机制,如果他在一个技术研发型公司,比如普元,可能还会深入挖掘技术。如果他在东软这类行业应用开发企业,这类企业的口号是Beyond Technology,这时候他再执迷于技术而轻业务,恐怕不太受欢迎。
这个时候,技术的提升,就会进入一个平台期,也就是曲线的水平部分。再平稳发展,技术大牛就开始炼成了。
收益匪浅,感谢分享,如同是别别人的生活亲历了一遍.
33 楼
lyw985
2010-05-27
32 楼
dayone
2010-05-26
kinglyhum 写道
zwchen 写道
jkgao801 写道
5年之内成长为一个技术牛人还是很有难度的。
不过一直保持一种学习上进的状态,技术成长还是应该很快的。
不过又有几个人能在现在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去学习技术呢?
不过一直保持一种学习上进的状态,技术成长还是应该很快的。
不过又有几个人能在现在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去学习技术呢?
一旦成了房奴,精力再集中在技术,就太难了....
80后,艰难的一代啊!。
6、70年代,上山下乡,牺牲过一代人
90年代,下岗,最光荣的工人阶级,沦落到社会底层
10年代,大城市里的80后贫二代,不知是否也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大环境是不能改变的,只能从自我做起,往好的方向努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总之好好努力,别浪费时间就是了
31 楼
BenjaminLju
2010-05-26
zwchen 写道
llyzq 写道
引用
4、坚持了第一个月,再坚持半年,以后的学习速度越来越快,你离专家、技术大牛就越来越近了。
对这个的说明很感兴趣
不知道LZ能否详细说明一下
首先声明,我不是Expert,但我发现很多有成就的技术大牛,很多都在30岁左右,这类人,一般都是23岁左右毕业,工作两年后,开始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细分行业。
打个比方吧,这位牛人23岁毕业,做了两年嵌入式C编程,25岁时,突然对Java的优雅设计情有独钟,而正好这时,公司有个Java项目,Java技术之旅开始了。
1、最开始三个月,开始接触Java,比如接口、继承、封装等,买了本《Think in Java》天天啃,并且同时做项目实践。猛学了三个月后,对面向对象编程OOP熟悉了,原来脚本式思维和对象思维确实有差别。
2、三个月后,开始啃《Core Java》,《Effective Java》,对Java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回调的概念也有了,逐渐接触到更高的层次,面向对象设计OOD,这时又看了一本书《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s》,感觉设计模式特别有趣。再写代码,已经不是面向实现编程,而是面向设计编程。感觉写Java代码太简单了。
因为每天还有Java的Web项目开发,逐渐了解了WebWork等Web框架的使用。
3、六个月过去了,Java瘾越来越大,逐渐开始往更高层次攀登,这时,又看到两本书《企业应用架构模式》、《UML和模式应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导论》,已经开始从设计往面向对象分析OOA、架构攀登了。
因为大半年的Java企业开发,Hibernate已经比较熟悉了,了解Hibernate背后的持久化技术、Spring背后的IoC容器、组装技术原理。
4、一年后,他逐渐脱离了Java语言,开始看这类书《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 卷1》。这个阶段持续了一年,并且对以前的学过的设计模式,如命令模式、观察家模式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因为两年的企业应用开发,他已经熟悉了Java EE的十来种规范,对Web容器和Servlet规范的关系有很深的理解,对JDBC规范和数据库驱动程序的关系也很了解。
他正在经历Java开发的快速上升期,对应于曲线的一年时间点。
5、两年后,他突然发现,他学的很多东西都没用,都是纸上谈兵,比如,在自己的企业应用开发中,Command模式、Template从来没有用过。
他还发现,本来100行写的一个功能,花了1000行,就是为了所谓的设计优雅性:可扩展。而实际上,还没有等到扩展,该系统就已经废掉了。
他发现原来设计模式主要用在系统框架开发,而不是应用开发,一般开发人员不用,只需要理解。
他还发现,他认真学过的JMS、JCA、JTA、EJB像是从来没有用过。突然他想通了,JMS、JTA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处理遗留系统。
当他开始对自己两年学到的知识进行反省、批驳时,他已经有了技术辨别能力,知道技术推广也不是那么纯洁,也有商业炒作。
知道Java虽然是Sun公司发明的,但Sun公司没有赚到钱,IBM却赚得盆满钵满,最后Sun公司竟然卖给了技术商人Ellison所创立的Oracle了,Java之父James Gosling也混得并不好,从Sun公司到Oracle,最后还不欢离开了。
这时候,他已经不限于Java了,开始了解C#,Ruby,发现Java可能并不太适合互联网开发,PHP可能更适合,ROR开发更快但需要在牛人的手里。两年后的这个时候,他才开始真正驾驭Java,他已经不再限于Java,而是企业应用。
这个时候,技术提升的速度越来越慢了(曲线的三年分界点),因为不知道还可以学习什么新技术。因为他发现,原来这些东西,最深层次的,都是几十年前的技术概念:消息系统、异步通讯、事件机制等等....
6、三年过去后,他已经不再限于企业应用,而是解决方案,技术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恐怕不是技术,而是企业本身的业务流程成熟度;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不是处理好了技术,而是处理好了几位企业高官的利益。
这时候,对IT行业新闻,逐渐有判断力和免疫力。
他突然发现,技术的力量很有限,商业才是最大的驱动力量。而此时,他已经不再钻研技术细节,比如JVM的垃圾回收机制,如果他在一个技术研发型公司,比如普元,可能还会深入挖掘技术。如果他在东软这类行业应用开发企业,这类企业的口号是Beyond Technology,这时候他再执迷于技术而轻业务,恐怕不太受欢迎。
这个时候,技术的提升,就会进入一个平台期,也就是曲线的水平部分。再平稳发展,技术大牛就开始炼成了。
谢谢!听君一席话,很受启发啊!很快眼瞅毕业就一年了,最近工作上有些浮躁,技术上一直没有多大提升,是自己太懒了,啃的书太少,该打啊!
30 楼
kinglyhum
2010-05-26
zwchen 写道
jkgao801 写道
5年之内成长为一个技术牛人还是很有难度的。
不过一直保持一种学习上进的状态,技术成长还是应该很快的。
不过又有几个人能在现在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去学习技术呢?
不过一直保持一种学习上进的状态,技术成长还是应该很快的。
不过又有几个人能在现在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去学习技术呢?
一旦成了房奴,精力再集中在技术,就太难了....
80后,艰难的一代啊!。
6、70年代,上山下乡,牺牲过一代人
90年代,下岗,最光荣的工人阶级,沦落到社会底层
10年代,大城市里的80后贫二代,不知是否也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大环境是不能改变的,只能从自我做起,往好的方向努力
29 楼
Jwind
2010-05-25
抛出异常的爱 写道
每天断网工作2小时。
从来没连过网,每隔段时间,还要清理'秘密、机密、绝密'字眼的东西,之后还要用什么软件来填充消除硬盘文件删除后留下的隐藏内容。
前段时间还把U盘给禁用了。
28 楼
qiaoqinqie
2010-05-25
还是发现自己太浮躁了 一些技术不是马上就能够掌握的
27 楼
zwchen
2010-05-25
jkgao801 写道
5年之内成长为一个技术牛人还是很有难度的。
不过一直保持一种学习上进的状态,技术成长还是应该很快的。
不过又有几个人能在现在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去学习技术呢?
不过一直保持一种学习上进的状态,技术成长还是应该很快的。
不过又有几个人能在现在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去学习技术呢?
一旦成了房奴,精力再集中在技术,就太难了....
80后,艰难的一代啊!。
6、70年代,上山下乡,牺牲过一代人
90年代,下岗,最光荣的工人阶级,沦落到社会底层
10年代,大城市里的80后贫二代,不知是否也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26 楼
jkgao801
2010-05-25
5年之内成长为一个技术牛人还是很有难度的。
不过一直保持一种学习上进的状态,技术成长还是应该很快的。
不过又有几个人能在现在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去学习技术呢?
不过一直保持一种学习上进的状态,技术成长还是应该很快的。
不过又有几个人能在现在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去学习技术呢?
25 楼
llyzq
2010-05-25
看了LZ的回复,收获良多,值得深思啊
谢谢了
同时也希望LZ再接再厉
与众人共同分享知识和人生的收获
谢谢了
同时也希望LZ再接再厉
与众人共同分享知识和人生的收获
24 楼
aitracy
2010-05-25
员工:老板今天我想请一天假 -
老板:你想请一天假 -
员工:嗯 -
老板:你还向公司要求什么? 一年里有365天,52个星期。你已经每星期休息2天,共104天,还剩下261天工作是吧
员工:嗯 -
老板:你每天有16小时不在工作,去掉174天,还剩下87天是吧 -
员工:嗯 -
老板:每天你至少花30分钟时间上网,加起来每年23天,剩下64天是吧 -
员工:.......... -
老板:剩下64天;每天午饭时间你花掉1小时,又用掉46天,还有18天是吧 -
员工: -
老板:通常你每年请2天病假,这样你的工作时间只有16天 -
员工:无语 -
老板:每年有5个节假日公司休息不上班,你只干11天 -
员工:……………… -
老板:每年公司还慷慨地给你10天假期,算下来你就工作1天 -
员工: -
老板:而你居然还要请这一天假 -
员工:我错了 -
老板:你想请一天假 -
员工:嗯 -
老板:你还向公司要求什么? 一年里有365天,52个星期。你已经每星期休息2天,共104天,还剩下261天工作是吧
员工:嗯 -
老板:你每天有16小时不在工作,去掉174天,还剩下87天是吧 -
员工:嗯 -
老板:每天你至少花30分钟时间上网,加起来每年23天,剩下64天是吧 -
员工:.......... -
老板:剩下64天;每天午饭时间你花掉1小时,又用掉46天,还有18天是吧 -
员工: -
老板:通常你每年请2天病假,这样你的工作时间只有16天 -
员工:无语 -
老板:每年有5个节假日公司休息不上班,你只干11天 -
员工:……………… -
老板:每年公司还慷慨地给你10天假期,算下来你就工作1天 -
员工: -
老板:而你居然还要请这一天假 -
员工:我错了 -
23 楼
freej
2010-05-25
zwchen 写道
不要太较真,这只是个性化的经验图,不是统计图或分析图,没有客观性。
每张图只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图4:
新进入一个专业领域,学习的速度和时间有关。引申:开始时不要担心自己学得慢。
看到这张图,想想自己的学习曲线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
每张图只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图4:
新进入一个专业领域,学习的速度和时间有关。引申:开始时不要担心自己学得慢。
看到这张图,想想自己的学习曲线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
对,不要较真,讨论而已。
22 楼
zwchen
2010-05-25
有人问我关于绘图工具,我在这儿补充一下吧。
的确,在表达方式上,文字不如数据,数据不如图表。
下面的这些工具我都尝试、比较过,有如下体会:
推荐
PowerPoint2007 块状图较好用,但操控性不是很强,但综合看是非常优秀的
OneNote2007 适合手绘线状图,非常简单易用
参考
ConcetpDraw8 画漂亮的水晶流程图,但这个易用性不够
SmartDraw2009 画商务图 图不漂亮,并且中文支持差,但可参考的示例非常多
Visio2007 画业务流程图,特实用,但不够漂亮
的确,在表达方式上,文字不如数据,数据不如图表。
下面的这些工具我都尝试、比较过,有如下体会:
推荐
PowerPoint2007 块状图较好用,但操控性不是很强,但综合看是非常优秀的
OneNote2007 适合手绘线状图,非常简单易用
参考
ConcetpDraw8 画漂亮的水晶流程图,但这个易用性不够
SmartDraw2009 画商务图 图不漂亮,并且中文支持差,但可参考的示例非常多
Visio2007 画业务流程图,特实用,但不够漂亮
21 楼
fish2007
2010-05-25
三年时间达到楼主所说的水平还真有点难度
20 楼
tangmi
2010-05-25
真的不错!
19 楼
中华神韵
2010-05-24
小学生学习了
18 楼
zwchen
2010-05-24
不要太较真,这只是个性化的经验图,不是统计图或分析图,没有客观性。
每张图只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图4:
新进入一个专业领域,学习的速度和时间有关。引申:开始时不要担心自己学得慢。
看到这张图,想想自己的学习曲线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
每张图只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图4:
新进入一个专业领域,学习的速度和时间有关。引申:开始时不要担心自己学得慢。
看到这张图,想想自己的学习曲线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
17 楼
freej
2010-05-24
zwchen 写道
llyzq 写道
引用
4、坚持了第一个月,再坚持半年,以后的学习速度越来越快,你离专家、技术大牛就越来越近了。
对这个的说明很感兴趣
不知道LZ能否详细说明一下
首先声明,我不是Expert,但我发现很多有成就的技术大牛,很多都在30岁左右,这类人,一般都是23岁左右毕业,工作两年后,开始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细分行业。
打个比方吧,这位牛人23岁毕业,做了两年嵌入式C编程,25岁时,突然对Java的优雅设计情有独钟,而正好这时,公司有个Java项目,Java技术之旅开始了。
1、最开始三个月,开始接触Java,比如接口、继承、封装等,买了本《Think in Java》天天啃,并且同时做项目实践。猛学了三个月后,对面向对象编程OOP熟悉了,原来脚本式思维和对象思维确实有差别。
2、三个月后,开始啃《Core Java》,《Effective Java》,对Java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回调的概念也有了,逐渐接触到更高的层次,面向对象设计OOD,这时又看了一本书《Head First Design Patterns》,感觉设计模式特别有趣。再写代码,已经不是面向实现编程,而是面向设计编程。感觉写Java代码太简单了。
因为每天还有Java的Web项目开发,逐渐了解了WebWork等Web框架的使用。
3、六个月过去了,Java瘾越来越大,逐渐开始往更高层次攀登,这时,又看到两本书《企业应用架构模式》、《UML和模式应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导论》,已经开始从设计往面向对象分析OOA、架构攀登了。
因为大半年的Java企业开发,Hibernate已经比较熟悉了,了解Hibernate背后的持久化技术、Spring背后的IoC容器、组装技术原理。
4、一年后,他逐渐脱离了Java语言,开始看这类书《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 卷1》。这个阶段持续了一年,并且对以前的学过的设计模式,如命令模式、观察家模式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因为两年的企业应用开发,他已经熟悉了Java EE的十来种规范,对Web容器和Servlet规范的关系有很深的理解,对JDBC规范和数据库驱动程序的关系也很了解。
他正在经历Java开发的快速上升期,对应于曲线的一年时间点。
5、两年后,他突然发现,他学的很多东西都没用,都是纸上谈兵,比如,在自己的企业应用开发中,Command模式、Template从来没有用过。
他还发现,本来100行写的一个功能,花了1000行,就是为了所谓的设计优雅性:可扩展。而实际上,还没有等到扩展,该系统就已经废掉了。
他发现原来设计模式主要用在系统框架开发,而不是应用开发,一般开发人员不用,只需要理解。
他还发现,他认真学过的JMS、JCA、JTA、EJB像是从来没有用过。突然他想通了,JMS、JTA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处理遗留系统。
当他开始对自己两年学到的知识进行反省、批驳时,他已经有了技术辨别能力,知道技术推广也不是那么纯洁,也有商业炒作。
知道Java虽然是Sun公司发明的,但Sun公司没有赚到钱,IBM却赚得盆满钵满,最后Sun公司竟然卖给了技术商人Ellison所创立的Oracle了,Java之父James Gosling也混得并不好,从Sun公司到Oracle,最后还不欢离开了。
这时候,他已经不限于Java了,开始了解C#,Ruby,发现Java可能并不太适合互联网开发,PHP可能更适合,ROR开发更快但需要在牛人的手里。两年后的这个时候,他才开始真正驾驭Java,他已经不再限于Java,而是企业应用。
这个时候,技术提升的速度越来越慢了(曲线的三年分界点),因为不知道还可以学习什么新技术。因为他发现,原来这些东西,最深层次的,都是几十年前的技术概念:消息系统、异步通讯、事件机制等等....
6、三年过去后,他已经不再限于企业应用,而是解决方案,技术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恐怕不是技术,而是企业本身的业务流程成熟度;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不是处理好了技术,而是处理好了几位企业高官的利益。
这时候,对IT行业新闻,逐渐有判断力和免疫力。
他突然发现,技术的力量很有限,商业才是最大的驱动力量。而此时,他已经不再钻研技术细节,比如JVM的垃圾回收机制,如果他在一个技术研发型公司,比如普元,可能还会深入挖掘技术。如果他在东软这类行业应用开发企业,这类企业的口号是Beyond Technology,这时候他再执迷于技术而轻业务,恐怕不太受欢迎。
这个时候,技术的提升,就会进入一个平台期,也就是曲线的水平部分。再平稳发展,技术大牛就开始炼成了。
说实话,这个曲线和说明都不是太准确,但是还是能大致体现技术人员层次化的发展历程,除此之外的一些东西还不是很通用/普遍的。
技术人员最重要的是找一个好的环境去工作和学习,因为国内环境参差不齐、差距太大。另外,就是在看清环境和趋势的情况下早定目标。否则,差的环境加上目标不明确足以能毁掉一个清华高材生的整个职业生涯。
16 楼
bit6211
2010-05-24
若有所得。谢谢。
15 楼
zl4393753
2010-05-24
hawktmb 写道
不错、很直观的分析。8小时的工作时间,一般算5小时就不错了,其它时间不是在处理其他事情就是被打断了。
哈,我们经理对这个也是深有体会....
发表评论
-
技术孵化的探索之路
2016-05-08 22:32 2652我是在2016年元旦前几天 ... -
寻找技术合伙人的那些坑
2016-01-11 18:14 10243对于非技术出身的创业 ... -
开发人员的薪水,是否要和销售业绩挂钩?
2011-07-18 18:48 3157我说的是电子商务企业里面的开发人员。 大家知道,电子商务就是在 ... -
说说Code Review
2011-06-15 13:50 7605对于软件开发团队,Code ... -
我对创业和管理的一些看法
2011-05-27 18:23 4100创业,对于刚工作的人 ... -
专制,也许只是一种领导风格
2010-10-11 13:17 9359在工作中,我们对自己 ... -
创造力,源于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
2010-09-24 12:51 2865曾经很多人认为,迪斯 ... -
[个人管理]暗时间,平凡与优秀间的距离
2010-09-02 19:54 4198每个人都希望,在他所 ... -
工作进度反馈,有一种更优雅的方式吗?
2010-08-27 14:59 9857工作进度反馈,这是站 ... -
管理路漫漫:团队习惯的养成
2010-08-25 23:32 3235记得几年前在一家公司 ... -
[个人管理]一位技术人员成长的烦恼及我的分析
2010-08-08 11:04 5585上次和JavaEye朋友rubys聊 ... -
管理经验,很难直接从书本中学来
2010-08-05 00:39 3039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 ... -
项目管理,本质和项目管理工具无关
2010-07-14 23:53 23084管理软件,本质上是对 ... -
关于RSS阅读器设计及体会
2010-07-09 00:01 3563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lazylorna MM,而主题是围绕我 ... -
网络阅读,为什么人会浮躁?
2010-06-24 22:39 6348这篇文章放到这个版面,因为我认为它属于管理的范畴:个人管理(时 ... -
环境的力量
2010-06-15 22:35 1550环境的力量,大家应该 ... -
IT行业的你,在成本部门还是利润部门?
2010-06-03 13:07 8807题外话:本文应该引起项目管理者和开发人员的思考:如何进行薪酬管 ... -
我的项目经历及分析:为什么一个小项目要花掉8个人月?
2010-05-20 14:53 5363这是我亲身经历的项目,并且是项目负责人,该项目只有10个左右核 ... -
关于软件思想在管理中的一点体会
2010-05-07 18:02 1511软件这行,如果干得有滋味,也许会有这种体会:软件就是把一些做事 ... -
关于学校做事和公司做事的差别
2010-05-03 23:19 2608在前不久的部门周例会 ...
相关推荐
无论是工作汇报、设计灵感还是休闲娱乐,高效的看图工具都显得至关重要。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看图工具”的核心功能、使用场景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看图软件。 一、看图工具的核心功能 1. 快速浏览:优秀的看图...
预测则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上下文线索推测文章内容,可以通过看图说话、头脑风暴等方式进行。准备阶段则涉及词汇、结构、知识和兴趣的预备工作,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背景知识进入阅读。 3. 阅中活动:在阅读过程...
- **看图说话:** 结合情境图学习单韵母ɑ的读音和形状。 - **结合情境图学习:** 通过小女孩的歌声引出单韵母o和e的读音和形状。 - **学习声调:** 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出声调概念,讲解并练习四个声调。 - **手指...
它包括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自由交谈、看图说话、复习和新授说等,配合听读训练、讨论写作和扩展阅读,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素养。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扎实地掌握英语知识,还能在...
课程首先通过引子部分的"看图说话"和"和尚庙的故事",揭示目标管理的常见盲点,引导学员认识到目标管理的重要性。在第一章,课程深入解析WBS的含义和目标管理的基本法则,强调目标的特性,如明确性、可度量性、可...
3. **传授高效的学习方法**:针对小学语文的特点,文档可能会教导孩子如何有效阅读、理解文本,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练习,比如故事复述、看图说话等。 4. **指点精妙的解题技巧**:在语文学习中,解题技巧往往...
靠这个技术提速 9MS 149 KDD 论文核心算法独家解读 156 阿里 AI 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连破中、英语言处理两项世界纪录 163 如何让电脑成为看图说话的高手?计算机视觉顶会 ICCV 论文解读 168 机器学习 175 揭秘支付宝...
6. 图文结合教学: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图表,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看表格复述句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使学习更加生动有效。 7. 学习习惯培养:在学期初就应强调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如规范早自习的活动,明确学习...
8. 写作练习:简单的看图说话或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9. 传统文化知识:可能涉及中国传统节日、历史人物等,旨在增强学生对文化的认识。 10. 学习策略:复习卷也可能包含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如...
3. 表现绘本内涵:深入理解绘本的内涵有助于学生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并通过观察和学习提升看图说话的能力。教师在课前需要深入分析绘本内涵,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从而辅助英语教学的开展,突显英文绘本在...
这些技术正在帮助医学影像分析实现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变,从“看图说话”到“精准诊断”过渡,使医学影像诊断更加高效和精准。随着算法的不断完善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创新性成果出现,进一步...
同时,强调在图文并茂的环境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看图说话和看表格讲句子。 2. **习惯培养**:教师意识到在学期初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这包括对早自习的明确指导,要求学生有目标地朗读,并设定具体...
2. **强化记忆技巧**:使用图文提示法,如《新目标英语》中的图片和表格,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看表格讲句子,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语言运用能力,这是一种有效的强化记忆手段。 3. **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期初...
学员将通过游戏互动、看图说话等方式,学习安全隐患的识别和报告处理流程。 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介绍了基于行为的安全管理和自我安全管理。通过理解行为安全管理的概念,分析影响安全行为的内外因素,以及识别不安全...
【小组合作学习】第二组生字“你、我、他”,通过看图说话和读字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游戏识字】环节,设计了“看谁反应快”的游戏,...
"看图说话"在物理层学习中同样重要。电路图、波形图、传输特性曲线等图表能直观地展示信号的特性,帮助我们理解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例如,通过观察信号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我们可以分析信号的稳定性,或者从传输介质...
在实际工作中,"CAD看图说话企业版介绍.pdf"可能是一份详细介绍了此类工具功能和使用方法的文档,包括如何快速定位图块、如何使用批注功能进行交流,以及如何利用高级特性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文档对于新用户来说是...
教学内容包括1a和2部分,涉及的活动有听力训练、两人对话、看图说话等,旨在让学生掌握并运用there be句型的复数形式、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同时加强方位介词的使用,如on, in, in front of, ...
例如,通过看图说话、情境模拟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差异化教学,如分层作业和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学习和进步。 课堂管理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2.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通过听力猜谜、看图说话等方式引入新单词,如small, elephant等,结合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动物主题。 3. 练习(Practise):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实践新学内容,如角色扮演、对话练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