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800069 次
- 性别:
- 来自: 成都
-
最新评论
-
天塔上的猫:
技术孵化,任重道远啊!不过大哥能力牛逼啊,相信会有实现的一天的 ...
技术孵化的探索之路 -
SIHAIloveYAN:
谢谢分享,刚刚考上研究生,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希望5年后再回到这 ...
我的2015 -
MUMU影子:
...
技术孵化的探索之路 -
tonyyan:
谢谢分享!
Java源码阅读的真实体会 -
cauchenlu:
http://ez.web126.cn/这个不错,完全颠覆目前 ...
一种快速开发的Java Web架构设计和实现(续)
《赢在中国》第三赛季(http://win.alibaba.com/),在今年6月就结束了。我不是通过电视看的,而是DVD。光盘比电视上的整体长了一倍,譬如第二赛季36进10,光盘是120分钟,而电视是50分钟,应该说光盘是未经剪辑,更真实。
持续看了快三个月,从第一赛季到第三赛季,现在几乎完整看完了,约80小时。
这档节目,对于创业中或准备创业的人来说,至少目前来看,我还没有发现比它更适合的节目。但是,我这么说,并不是说它就很完美。那些裁判说的,譬如马云、史玉柱,俞敏洪,似乎对,似乎又都不对。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对它也是很支持的,我只是想说,裁判的思维和评语,未免太理想化了,就像谈到战略和创新,必说沃尔玛、Google。但是,在地球上,又有几个沃尔玛和Google?就说中国,能够出来几位马云和史玉柱?
他们的创业感悟,对我们的参考和模仿价值,究竟有多大?
就像超级女生、状元360、星光大道一样,赢在中国本质上也是一档真人秀,只不过主题从娱乐换成了商业选秀,也都是严谨、周密的商业化运作,那些真人也不过是这场游戏中的演员罢了。
我不谈那些创业者怀着怎样的目的去参赛,也不管最后投资商的承诺是否兑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CCTV-2是大获全胜,应该说,是个三赢的局面。
作为一位旁观着,也作为一位IT技术人员,对这档节目,从商业角度进行一点思考吧。
任何一本书,或是一档节目,它的核心,都是围绕一些关键字来展开的,我就对赢在中国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些keyword,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吧。
1、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自己被别人取代的可能性,可能性越大,核心竞争力就越弱。核心竞争力本质上就是自己区别于别人的优势。
在节目中,马云、史玉柱们,一谈到核心竞争力,就是,你的技术有没有壁垒? 你的渠道像国美那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吗?
也许,作为投资人,这些资本大腕,它们最感兴趣的,是投入1000w,赚一个亿,对小打小闹的根本没兴趣。这很正常,但是,创业者中,可能90%都是那些平平凡凡的人,它们没有过硬的技术,也没有强势的品牌,他们的生存都很难保证。
何谓核心竞争力?我认为,对于一个创业型的公司,在一个行业内的一个地区,一个指定的时间段内,你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就够了。就像搞外语培训,大连本地的可能有上百家,全国可能有上万家,但大连这些和别的地区不形成竞争,自己一年可以赚个几十上百万的,不是很滋润吗,比打工强多了。 就说我自己吧,我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如果把我放到全国,我肯定就像一只蚂蚁。但在一座城市,一个特定的公司,我就有不可取代的价值,至少被取代的成本很高。马路站台旁的报摊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有,因为对于花1元钱,在特定地点和时间,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很小,你是不可取代的。
2、市场占有率
赢在中国那些参赛者,项目介绍时,最喜欢说的就是该项目,市场容量是100亿,我只要占去5%的市场份额,我就有5个亿。真的这么乐观吗?我自己辞去工作,思考创业,我发现哗哗的银子流来流去,就是流不进你的口袋,根本就没有那个概率的问题。阿里巴巴赚钱吧?但那些单子都是他们公司几千销售人员一个个谈下来的,不容易啊。单子都是抢来的。
我毕业后第一家公司,是做Java中间件的,类似于JBoss。当时老板对我们说,中间件市场的容量是60亿美金,我们做1%就有0.6个亿,我当时就觉得很离谱。后来呢,十万分之一都没有争到,两年下来,投资人的钱烧完了,公司也就快黄了。
3、盈利能力
节目中的选手,似乎个个生龙活虎。第一年100w,第二年500w,第三年900w,第四年2个亿。赚钱有这么容易吗?作为一个草根的我,当我放弃打工,这种出卖劳动力来生存时,我发现,整个前途都是不确定的,一片迷茫。也许那些选手已经成功了一年,但第二年还会这么顺利吗?我就抛开竞争对手和市场潜力不说,你看现在的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一年下来,你的成本可能翻了一倍,你还那么乐观吗?原材料价格的飙升,你能够预测吗?赢在中国,大多数选手还是搞传统行业的,传统行业对能源这些基础投入价格还是很敏感的。另外,政策一年一个变,你能够预测吗,有能力应对吗?
4、商业模式和战略
商业模式,通俗的讲,就是赚钱的模式,譬如google就是通过关键字竞价排名向商家收费。战略,通俗地说,就是你赚钱所采取的指导原则,譬如沃尔玛就是低价战略,战略的核心,其中之一就是定位,以便区别于竞争对手。
赢在中国的裁判们,似乎很关心选手们商业模式是否创新,是否竞争对手很难模仿。你的战略要足够清晰,巨大的盈利空间。这些我都很认同,但是,作为一个创业者,对于他所初创的行业,他应该是不精通的,至少整体的把握,否则叫创业吗?也就是说,他不太可能是这个行业的引领者。
对于一个初创型的公司,最关键的,是让自己先活下去,不要死掉。从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角度,创业初期,是模仿;发展期,是改进;成熟期,是创新。我们不太可能一下子就跨到第三阶段。
从战略角度,陈惠湘说的一句话,我很震撼。他说,创业初期,战略是一种感觉;发展期,战略是一种经验;成熟期,战略是一种方法。而我看的这么多商业教材中,那些教授们,总是告诉我,设计企业的战略,应该用SWOT分析法、BCG矩阵、波特五力分析。我当时仿佛找到了圣经。但我实际去画这些图表时,发现太虚,没法动手。问题在哪里? 我现在才感觉到,它们是拿一些大企业,已经很成功的企业来做案例,但对于一个创业型企业,可能是这样吗?
记得有个培训师说,让北大光华的MBA教授们,每人负责一个公司,不出三年,90%都要死掉。
5、红海 vs 蓝海
节目中,那些投资人对红海的项目似乎特别没兴趣,这些选手几乎都被淘汰,我认为这很合理。这个节目,似乎总是暗示我们这些创业者:找项目,一定要蓝海的。
但是,现实中,又有多少项目是蓝海?今天是蓝海,明天还是吗?对于像中石化、中移动这些垄断性企业,市场对于它们来说,永远都是蓝海。但是,对于创业初期企业,市场永远都处于无休止的厮杀中。决定你成功的,也许就是因为你比别人跑得快了一点点。
6、机遇和运气
节目中,裁判们总是向我们传授它们的创业秘籍,我很感激。但是,像汇源的朱新礼、蒙牛的牛根生、阿里巴巴的马云,让它们现在再做一个,试试。虽然很多人说,他们同时代很多类似的人,要么死掉,要么没有做大,他们确实有过人的能力。我承认这点,可能他们那份坚持、那份韧劲造就了他们今天的成功。但在他们没有成功前,他们真的信心百倍自己会成功吗?眼光 + 执行力 + 坚持,就真的能够走向成功?
未来就像一只黑天鹅,充满了无限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给人想象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创业者,愿意赴汤蹈火的一个重要原因。
7、商业规则
节目中,裁判也总在教导我们,商业要讲求诚信。这个我100%认同,因为这是经商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做人的原则。虽然别人总是说无商不奸,无商不艰,但似乎这个词都被误读,听说最初的意思是:无商不尖。典故说,旧时买米时,以升斗作量器,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标准分量,银货两贷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再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
我对商业规则向来是不怀疑的,但是,你把这些商业规则当作创业的信条时,你会发现它并不好使,不能给你带来指导意义。在IT行业混的,大家都知道,拉项目、投标,都有很多潜规则、灰色交易,特别是政府项目。即使是公司的产品,也是瞎忽悠,水分太重。我不是说不遵守规则,但你还是一个无名小卒时,别人凭啥相信你所谓的诚信、质量? 你要是这么古板,估计离死亡不远了。难怪有人说,创业者的第一桶金都是肮脏的。
当然,赢在中国,作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公众商业节目,肯定要颂扬商业的阳光、公平;只是,我们要睁亮自己的第三只眼睛。
在这儿,很多人都学过Java EE,教材中讲到EJB时,总喜欢拿它来开发一个留言薄,什么实体Bean,会话Bean。但真实项目中,你要是这么模仿,就很危险了。这个道理,只要有两年开发经验的,应该都懂。
好了,就说这么些吧。
为什么我会去思考这些? 因为我辞职三个月来,在家里学习商业课程,自认为懂了很多,但发现都是在纸上谈兵。当然,我并不认为我是在浪费时间,因为商业、管理,它也有很大的“技术”成分,譬如目标制定的SMART原则,PDCA循环图、时间管理的四象限、营销的整体产品概念。 也许我所学的,也只停留在这个阶段,还没法达到艺术、随心所欲。大学时,我们学操作系统原理,虽然我们大多数人似乎没有用到,但实际呢?至少我在研究RIA框架那大半年,我每天都在用,如并发、分布式、调度。
对全文做一个总结吧,还是文中那句话:节目虽好,但请睁亮自己的第三只眼睛。
这个你还真得信,因为有这么一些资金叫做热钱,如果你没有壁垒你的利润空间会被热钱挤压得很难受,最后你可能发现这个生意做下去还不如打打工一年挣个二三十万来得舒服。
热钱会向实业里面挤?
感觉中,热钱一般都是在买卖领域中挤(比如,股票期货基金外汇房地产什么的),很少有对做实业感兴趣的。
嘿嘿,这可能是错觉,据说高盛在中国养猪~~~
也许在中国最贴地的实业是稳妥赚钱的。
这个你还真得信,因为有这么一些资金叫做热钱,如果你没有壁垒你的利润空间会被热钱挤压得很难受,最后你可能发现这个生意做下去还不如打打工一年挣个二三十万来得舒服。
当老板还是高级打工仔,对很多人来说就是梦想和现实,风险和安逸,激情和郁闷的选择,因人而异,还是follow my heart吧!
这个你还真得信,因为有这么一些资金叫做热钱,如果你没有壁垒你的利润空间会被热钱挤压得很难受,最后你可能发现这个生意做下去还不如打打工一年挣个二三十万来得舒服。
热钱会向实业里面挤?
感觉中,热钱一般都是在买卖领域中挤(比如,股票期货基金外汇房地产什么的),很少有对做实业感兴趣的。
这个你还真得信,因为有这么一些资金叫做热钱,如果你没有壁垒你的利润空间会被热钱挤压得很难受,最后你可能发现这个生意做下去还不如打打工一年挣个二三十万来得舒服。
事实上我觉得马云之类的人不管是否成功都会“信心百倍自己会成功”。
很多事只有你相信才能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有时候可能不是“信心百倍”,而是不得不信心百倍。
持续看了快三个月,从第一赛季到第三赛季,现在几乎完整看完了,约80小时。
这档节目,对于创业中或准备创业的人来说,至少目前来看,我还没有发现比它更适合的节目。但是,我这么说,并不是说它就很完美。那些裁判说的,譬如马云、史玉柱,俞敏洪,似乎对,似乎又都不对。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对它也是很支持的,我只是想说,裁判的思维和评语,未免太理想化了,就像谈到战略和创新,必说沃尔玛、Google。但是,在地球上,又有几个沃尔玛和Google?就说中国,能够出来几位马云和史玉柱?
他们的创业感悟,对我们的参考和模仿价值,究竟有多大?
就像超级女生、状元360、星光大道一样,赢在中国本质上也是一档真人秀,只不过主题从娱乐换成了商业选秀,也都是严谨、周密的商业化运作,那些真人也不过是这场游戏中的演员罢了。
我不谈那些创业者怀着怎样的目的去参赛,也不管最后投资商的承诺是否兑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CCTV-2是大获全胜,应该说,是个三赢的局面。
作为一位旁观着,也作为一位IT技术人员,对这档节目,从商业角度进行一点思考吧。
任何一本书,或是一档节目,它的核心,都是围绕一些关键字来展开的,我就对赢在中国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些keyword,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吧。
1、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自己被别人取代的可能性,可能性越大,核心竞争力就越弱。核心竞争力本质上就是自己区别于别人的优势。
在节目中,马云、史玉柱们,一谈到核心竞争力,就是,你的技术有没有壁垒? 你的渠道像国美那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吗?
也许,作为投资人,这些资本大腕,它们最感兴趣的,是投入1000w,赚一个亿,对小打小闹的根本没兴趣。这很正常,但是,创业者中,可能90%都是那些平平凡凡的人,它们没有过硬的技术,也没有强势的品牌,他们的生存都很难保证。
何谓核心竞争力?我认为,对于一个创业型的公司,在一个行业内的一个地区,一个指定的时间段内,你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就够了。就像搞外语培训,大连本地的可能有上百家,全国可能有上万家,但大连这些和别的地区不形成竞争,自己一年可以赚个几十上百万的,不是很滋润吗,比打工强多了。 就说我自己吧,我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如果把我放到全国,我肯定就像一只蚂蚁。但在一座城市,一个特定的公司,我就有不可取代的价值,至少被取代的成本很高。马路站台旁的报摊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有,因为对于花1元钱,在特定地点和时间,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很小,你是不可取代的。
2、市场占有率
赢在中国那些参赛者,项目介绍时,最喜欢说的就是该项目,市场容量是100亿,我只要占去5%的市场份额,我就有5个亿。真的这么乐观吗?我自己辞去工作,思考创业,我发现哗哗的银子流来流去,就是流不进你的口袋,根本就没有那个概率的问题。阿里巴巴赚钱吧?但那些单子都是他们公司几千销售人员一个个谈下来的,不容易啊。单子都是抢来的。
我毕业后第一家公司,是做Java中间件的,类似于JBoss。当时老板对我们说,中间件市场的容量是60亿美金,我们做1%就有0.6个亿,我当时就觉得很离谱。后来呢,十万分之一都没有争到,两年下来,投资人的钱烧完了,公司也就快黄了。
3、盈利能力
节目中的选手,似乎个个生龙活虎。第一年100w,第二年500w,第三年900w,第四年2个亿。赚钱有这么容易吗?作为一个草根的我,当我放弃打工,这种出卖劳动力来生存时,我发现,整个前途都是不确定的,一片迷茫。也许那些选手已经成功了一年,但第二年还会这么顺利吗?我就抛开竞争对手和市场潜力不说,你看现在的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一年下来,你的成本可能翻了一倍,你还那么乐观吗?原材料价格的飙升,你能够预测吗?赢在中国,大多数选手还是搞传统行业的,传统行业对能源这些基础投入价格还是很敏感的。另外,政策一年一个变,你能够预测吗,有能力应对吗?
4、商业模式和战略
商业模式,通俗的讲,就是赚钱的模式,譬如google就是通过关键字竞价排名向商家收费。战略,通俗地说,就是你赚钱所采取的指导原则,譬如沃尔玛就是低价战略,战略的核心,其中之一就是定位,以便区别于竞争对手。
赢在中国的裁判们,似乎很关心选手们商业模式是否创新,是否竞争对手很难模仿。你的战略要足够清晰,巨大的盈利空间。这些我都很认同,但是,作为一个创业者,对于他所初创的行业,他应该是不精通的,至少整体的把握,否则叫创业吗?也就是说,他不太可能是这个行业的引领者。
对于一个初创型的公司,最关键的,是让自己先活下去,不要死掉。从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角度,创业初期,是模仿;发展期,是改进;成熟期,是创新。我们不太可能一下子就跨到第三阶段。
从战略角度,陈惠湘说的一句话,我很震撼。他说,创业初期,战略是一种感觉;发展期,战略是一种经验;成熟期,战略是一种方法。而我看的这么多商业教材中,那些教授们,总是告诉我,设计企业的战略,应该用SWOT分析法、BCG矩阵、波特五力分析。我当时仿佛找到了圣经。但我实际去画这些图表时,发现太虚,没法动手。问题在哪里? 我现在才感觉到,它们是拿一些大企业,已经很成功的企业来做案例,但对于一个创业型企业,可能是这样吗?
记得有个培训师说,让北大光华的MBA教授们,每人负责一个公司,不出三年,90%都要死掉。
5、红海 vs 蓝海
节目中,那些投资人对红海的项目似乎特别没兴趣,这些选手几乎都被淘汰,我认为这很合理。这个节目,似乎总是暗示我们这些创业者:找项目,一定要蓝海的。
但是,现实中,又有多少项目是蓝海?今天是蓝海,明天还是吗?对于像中石化、中移动这些垄断性企业,市场对于它们来说,永远都是蓝海。但是,对于创业初期企业,市场永远都处于无休止的厮杀中。决定你成功的,也许就是因为你比别人跑得快了一点点。
6、机遇和运气
节目中,裁判们总是向我们传授它们的创业秘籍,我很感激。但是,像汇源的朱新礼、蒙牛的牛根生、阿里巴巴的马云,让它们现在再做一个,试试。虽然很多人说,他们同时代很多类似的人,要么死掉,要么没有做大,他们确实有过人的能力。我承认这点,可能他们那份坚持、那份韧劲造就了他们今天的成功。但在他们没有成功前,他们真的信心百倍自己会成功吗?眼光 + 执行力 + 坚持,就真的能够走向成功?
未来就像一只黑天鹅,充满了无限的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给人想象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创业者,愿意赴汤蹈火的一个重要原因。
7、商业规则
节目中,裁判也总在教导我们,商业要讲求诚信。这个我100%认同,因为这是经商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做人的原则。虽然别人总是说无商不奸,无商不艰,但似乎这个词都被误读,听说最初的意思是:无商不尖。典故说,旧时买米时,以升斗作量器,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标准分量,银货两贷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再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
我对商业规则向来是不怀疑的,但是,你把这些商业规则当作创业的信条时,你会发现它并不好使,不能给你带来指导意义。在IT行业混的,大家都知道,拉项目、投标,都有很多潜规则、灰色交易,特别是政府项目。即使是公司的产品,也是瞎忽悠,水分太重。我不是说不遵守规则,但你还是一个无名小卒时,别人凭啥相信你所谓的诚信、质量? 你要是这么古板,估计离死亡不远了。难怪有人说,创业者的第一桶金都是肮脏的。
当然,赢在中国,作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公众商业节目,肯定要颂扬商业的阳光、公平;只是,我们要睁亮自己的第三只眼睛。
在这儿,很多人都学过Java EE,教材中讲到EJB时,总喜欢拿它来开发一个留言薄,什么实体Bean,会话Bean。但真实项目中,你要是这么模仿,就很危险了。这个道理,只要有两年开发经验的,应该都懂。
好了,就说这么些吧。
为什么我会去思考这些? 因为我辞职三个月来,在家里学习商业课程,自认为懂了很多,但发现都是在纸上谈兵。当然,我并不认为我是在浪费时间,因为商业、管理,它也有很大的“技术”成分,譬如目标制定的SMART原则,PDCA循环图、时间管理的四象限、营销的整体产品概念。 也许我所学的,也只停留在这个阶段,还没法达到艺术、随心所欲。大学时,我们学操作系统原理,虽然我们大多数人似乎没有用到,但实际呢?至少我在研究RIA框架那大半年,我每天都在用,如并发、分布式、调度。
对全文做一个总结吧,还是文中那句话:节目虽好,但请睁亮自己的第三只眼睛。
评论
9 楼
QQbyte
2008-08-21
buaawhl 写道
gigix 写道
引用
何谓核心竞争力?我认为,对于一个创业型的公司,在一个行业内的一个地区,一个指定的时间段内,你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就够了。就像搞外语培训,大连本地的可能有上百家,全国可能有上万家,但大连这些和别的地区不形成竞争,自己一年可以赚个几十上百万的,不是很滋润吗,比打工强多了。就说我自己吧,我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如果把我放到全国,我肯定就像一只蚂蚁。但在一座城市,一个特定的公司,我就有不可取代的价值,至少被取代的成本很高。马路站台旁的报摊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有,因为对于花1元钱,在特定地点和时间,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很小,你是不可取代的。
这个你还真得信,因为有这么一些资金叫做热钱,如果你没有壁垒你的利润空间会被热钱挤压得很难受,最后你可能发现这个生意做下去还不如打打工一年挣个二三十万来得舒服。
热钱会向实业里面挤?
感觉中,热钱一般都是在买卖领域中挤(比如,股票期货基金外汇房地产什么的),很少有对做实业感兴趣的。
嘿嘿,这可能是错觉,据说高盛在中国养猪~~~

8 楼
风清云淡
2008-08-21
gigix 写道
引用
何谓核心竞争力?我认为,对于一个创业型的公司,在一个行业内的一个地区,一个指定的时间段内,你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就够了。就像搞外语培训,大连本地的可能有上百家,全国可能有上万家,但大连这些和别的地区不形成竞争,自己一年可以赚个几十上百万的,不是很滋润吗,比打工强多了。就说我自己吧,我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如果把我放到全国,我肯定就像一只蚂蚁。但在一座城市,一个特定的公司,我就有不可取代的价值,至少被取代的成本很高。马路站台旁的报摊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有,因为对于花1元钱,在特定地点和时间,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很小,你是不可取代的。
这个你还真得信,因为有这么一些资金叫做热钱,如果你没有壁垒你的利润空间会被热钱挤压得很难受,最后你可能发现这个生意做下去还不如打打工一年挣个二三十万来得舒服。
当老板还是高级打工仔,对很多人来说就是梦想和现实,风险和安逸,激情和郁闷的选择,因人而异,还是follow my heart吧!
7 楼
buaawhl
2008-08-21
gigix 写道
引用
何谓核心竞争力?我认为,对于一个创业型的公司,在一个行业内的一个地区,一个指定的时间段内,你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就够了。就像搞外语培训,大连本地的可能有上百家,全国可能有上万家,但大连这些和别的地区不形成竞争,自己一年可以赚个几十上百万的,不是很滋润吗,比打工强多了。就说我自己吧,我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如果把我放到全国,我肯定就像一只蚂蚁。但在一座城市,一个特定的公司,我就有不可取代的价值,至少被取代的成本很高。马路站台旁的报摊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有,因为对于花1元钱,在特定地点和时间,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很小,你是不可取代的。
这个你还真得信,因为有这么一些资金叫做热钱,如果你没有壁垒你的利润空间会被热钱挤压得很难受,最后你可能发现这个生意做下去还不如打打工一年挣个二三十万来得舒服。
热钱会向实业里面挤?
感觉中,热钱一般都是在买卖领域中挤(比如,股票期货基金外汇房地产什么的),很少有对做实业感兴趣的。
6 楼
gigix
2008-08-21
引用
何谓核心竞争力?我认为,对于一个创业型的公司,在一个行业内的一个地区,一个指定的时间段内,你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就够了。就像搞外语培训,大连本地的可能有上百家,全国可能有上万家,但大连这些和别的地区不形成竞争,自己一年可以赚个几十上百万的,不是很滋润吗,比打工强多了。就说我自己吧,我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如果把我放到全国,我肯定就像一只蚂蚁。但在一座城市,一个特定的公司,我就有不可取代的价值,至少被取代的成本很高。马路站台旁的报摊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有,因为对于花1元钱,在特定地点和时间,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很小,你是不可取代的。
这个你还真得信,因为有这么一些资金叫做热钱,如果你没有壁垒你的利润空间会被热钱挤压得很难受,最后你可能发现这个生意做下去还不如打打工一年挣个二三十万来得舒服。
5 楼
风清云淡
2008-08-21
对个人创业的一点看法:
1.控制投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项目。
很多草根创业者有了一个idea,就以为发现了蓝海,好像美好的前景正在等着自己。盘算了一下,需要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投入,然后就幼稚的到处拉投资,结果四处碰壁,最终郁闷的说“唉,我要是有钱就好了”。这是典型的幼稚,呵呵,我也这样幼稚过。
不要做超出自己资金实力的项目,我有10万,就做10万的项目,我有50万,就做50万的项目。谁叫咱是草根呢!
2.考虑项目失败的风险,不要总是赌运气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本来属于幸运儿,年纪轻轻,就创业成功,可是公司才发展一两年,就盲目乐观起来,想迅速做大,就赌运气,结果做了一个农行的大单子,硬生生被欠款搞的资金链断裂了。做单子前,就要考虑失败后,自己的公司能否撑住,否则,就是不成功便成仁了。
3.在产品有价值的基础上,优先考虑推广模式,可以暂时忽略盈利模式
很多人总是先考虑盈利模式,但那是建立在自己的理想情况下,结果是还没坚持到盈利就死掉了。做有价值的产品,然后优先考虑低成本推广,这样才能让自己逐渐积累客户,坚持到盈利阶段。不要死在黎明前!
4.要重视运营和执行力,不要总是妄想靠奇思妙想来逃避这些,纯粹靠创意=懒惰=没有丝毫竞争壁垒=死去。扎扎实实的做运营是每个创业者不可逃避的。
PS:LZ和我一样,都在拼命的恶补商业知识。
1.控制投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项目。
很多草根创业者有了一个idea,就以为发现了蓝海,好像美好的前景正在等着自己。盘算了一下,需要上百万甚至上千万投入,然后就幼稚的到处拉投资,结果四处碰壁,最终郁闷的说“唉,我要是有钱就好了”。这是典型的幼稚,呵呵,我也这样幼稚过。
不要做超出自己资金实力的项目,我有10万,就做10万的项目,我有50万,就做50万的项目。谁叫咱是草根呢!
2.考虑项目失败的风险,不要总是赌运气
我的一个高中同学,本来属于幸运儿,年纪轻轻,就创业成功,可是公司才发展一两年,就盲目乐观起来,想迅速做大,就赌运气,结果做了一个农行的大单子,硬生生被欠款搞的资金链断裂了。做单子前,就要考虑失败后,自己的公司能否撑住,否则,就是不成功便成仁了。
3.在产品有价值的基础上,优先考虑推广模式,可以暂时忽略盈利模式
很多人总是先考虑盈利模式,但那是建立在自己的理想情况下,结果是还没坚持到盈利就死掉了。做有价值的产品,然后优先考虑低成本推广,这样才能让自己逐渐积累客户,坚持到盈利阶段。不要死在黎明前!
4.要重视运营和执行力,不要总是妄想靠奇思妙想来逃避这些,纯粹靠创意=懒惰=没有丝毫竞争壁垒=死去。扎扎实实的做运营是每个创业者不可逃避的。
PS:LZ和我一样,都在拼命的恶补商业知识。
4 楼
satellite
2008-08-21
说实话,除了第一年还有点看头,后面的几年那些参赛选手都不咋的,而且参加的目的太直接了--就是要钱,没有别的~
3 楼
zbird
2008-08-21
zwchen 写道
他们真的信心百倍自己会成功吗?眼光 + 执行力 + 坚持,就真的能够走向成功?
事实上我觉得马云之类的人不管是否成功都会“信心百倍自己会成功”。
很多事只有你相信才能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有时候可能不是“信心百倍”,而是不得不信心百倍。
2 楼
robbin
2008-08-21
赢在中国就是一场选秀而已,秀的不是选手,而是评委。你搞清楚这一点就好了。
1 楼
femto
2008-08-21
不错
<<<
<<<
发表评论
-
技术孵化的探索之路
2016-05-08 22:32 2702我是在2016年元旦前几天 ... -
寻找技术合伙人的那些坑
2016-01-11 18:14 10341对于非技术出身的创业 ... -
开发人员的薪水,是否要和销售业绩挂钩?
2011-07-18 18:48 3190我说的是电子商务企业里面的开发人员。 大家知道,电子商务就是在 ... -
说说Code Review
2011-06-15 13:50 7715对于软件开发团队,Code ... -
我对创业和管理的一些看法
2011-05-27 18:23 4171创业,对于刚工作的人 ... -
专制,也许只是一种领导风格
2010-10-11 13:17 9359在工作中,我们对自己 ... -
创造力,源于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
2010-09-24 12:51 2925曾经很多人认为,迪斯 ... -
[个人管理]暗时间,平凡与优秀间的距离
2010-09-02 19:54 4272每个人都希望,在他所 ... -
工作进度反馈,有一种更优雅的方式吗?
2010-08-27 14:59 10035工作进度反馈,这是站 ... -
管理路漫漫:团队习惯的养成
2010-08-25 23:32 3348记得几年前在一家公司 ... -
[个人管理]一位技术人员成长的烦恼及我的分析
2010-08-08 11:04 5755上次和JavaEye朋友rubys聊 ... -
管理经验,很难直接从书本中学来
2010-08-05 00:39 3164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 ... -
项目管理,本质和项目管理工具无关
2010-07-14 23:53 23159管理软件,本质上是对 ... -
关于RSS阅读器设计及体会
2010-07-09 00:01 3639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lazylorna MM,而主题是围绕我 ... -
网络阅读,为什么人会浮躁?
2010-06-24 22:39 6467这篇文章放到这个版面,因为我认为它属于管理的范畴:个人管理(时 ... -
环境的力量
2010-06-15 22:35 1580环境的力量,大家应该 ... -
IT行业的你,在成本部门还是利润部门?
2010-06-03 13:07 8928题外话:本文应该引起项目管理者和开发人员的思考:如何进行薪酬管 ... -
看图说话:如何高效地工作、学习及阅读?
2010-05-22 14:32 4459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下面这些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现在把它绘制出来了 ... -
我的项目经历及分析:为什么一个小项目要花掉8个人月?
2010-05-20 14:53 5429这是我亲身经历的项目,并且是项目负责人,该项目只有10个左右核 ... -
关于软件思想在管理中的一点体会
2010-05-07 18:02 1553软件这行,如果干得有滋味,也许会有这种体会:软件就是把一些做事 ...
相关推荐
根据提供的文件信息,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与《赢在中国》及马云点评创业相关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赢在中国》项目简介 《赢在中国》是一档聚焦于寻找并培养商业领袖的电视节目。该节目...
前两天我接到马云的电话,他说不希望我在电视上专门为他本人的书做广告,这样不利于《赢在中国》这个项目,因为《赢在中国》的任务是要打造选手,让选手成功,评委只是帮助选手们成功的人,并且说他知道自己是谁,要...
【赢在中国1】的讨论,围绕着如何在商业策略、领导力、团队建设、项目管理等多个层面上取得成功,特别对于软件工程和算法设计等技术领域的专家们,这些讨论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首先,领导力与决策的讨论中,...
- **项目背景**:《赢在中国》是一个旨在帮助创业者成长、实现商业梦想的平台。该项目通过选拔优秀创业者参与节目,让他们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商业计划,并接受来自知名企业家的指导和评价。 - **项目目标**:打造...
在《赢在中国:马云点评创业》一书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马云的创业史,更深入探讨了他如何将理智与激情完美融合,以此推动自己和阿里巴巴集团不断前行。 创业,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种对梦想的追求,也是一种对现实的...
### 马云点评创业-赢在中国 #### 经典点评概述 《马云点评创业》一书由《赢在中国》项目组编著,是对于创业者来说极具启发性和实用价值的一部作品。书中收录了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对创业者的诸多精彩点评与建议,...
获知新锐洞察,共建智慧地球---智慧地球赢在中国 IBM
跨国企业如何继续赢在中国?.doc
马的时代与牛的天下,过剩时代谁能赢在中国?-王利芬.JPG
【马云《赢在中国》语录】是马云在各种场合发表的关于创业、企业管理及个人成长的智慧结晶。这些语录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对于想要在IT行业或创业领域取得成功的人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首先,马云强调了...
"赢在中国"创富网的融资商业计划书是一份详细阐述项目投资价值、商业模式、市场前景及财务预测的重要文档,通常用于吸引潜在投资者的关注并获取资金支持。在编写这样的计划书时,需涵盖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
《“赢在中国”创富网融资商业计划书》是一份旨在吸引投资、规划企业发展的关键文档,它详尽地展示了项目的核心价值、市场前景、运营策略以及财务预测等多个方面,对于创业者和投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在路上《赢在中国》主题曲,刘欢.doc
《赢在中国:马云点评创业》是一本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为核心,深入探讨创业之道的书籍。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创业已经成为许多人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这本书结合了马云丰富的创业经验和深刻的...
赢在中国第二季观后感.doc
《赢在中国马云语录》知识点总结 马云语录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CEO兼董事长,马云的演讲、采访和书籍中总结了他对商业、创业、管理和个人发展的看法和经验。本文总结了马云语录的主要知识点,旨在为读者提供...
【标题解析】:“赢在中国”创富网是一个旨在支持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平台,可能涉及到创业比赛、培训资源、投资对接等活动。"融资商业计划书"是创业者为了吸引投资者而准备的重要文档,它详述了企业的商业模式、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