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奇境小站 (WonderLand)
电脑围棋小洞天
陈志行
定量的重要性
人下围棋时,无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作定性考虑。在判断形势时则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也就是说,判断形势要从量上计算双方实空的对比,但还要考虑薄味、弱块、发展实空的可能性等因素。到了收官阶段,棋手的思路会增加定量的考虑。
电脑围棋则更需要定量。上一章提到的静态评价函数,本身就是数量来表达当前局面的优劣的。
围棋文化评论家胡廷楣曾在一篇介绍电脑围棋的进步的文章中,提到多年前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的看法:电脑围棋如果单凭经验,单单存储许多名家的棋谱,将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围棋如果要实现电脑与人对弈,就应考虑建立数量关系,就是要定量。没有这一步,是很难的。
也许因为吴文俊是数学家,特别重视数量关系吧。我远远不是数学家,数学懂得很少。我只是一名围棋爱好者,同时是在使用电脑作科技计算上有点经验的人。我的看法与吴文俊不谋而合,认为电脑围棋必须首先重视定量:对于电脑围棋,质和量这对矛盾中,量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围棋的胜负焦点在于量:围取相对于对方的足够地域。围棋程序中每一着的选点,原则上应该是能取得最大地域和最有效地防止对方取得地域的一手。为了选取这样的着点,无疑会遇到许多定性问题,如攻击与防守、做眼与破眼、连续与切断、好形与坏形等等。这都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但是归根结底,每着棋的目的主要还是取得最大的利益而防止对方取得利益,而最后目的又是取得相对于对方的足够地域——仍然是个“量”字。
人下围棋,定量用得最多的收官。人工智能的学术界对此也有过一些研究。最有成果的当推美国人伯勒坎普、沃尔夫两人合著的书《数学围棋收官》。书中除了提出有关的理论和算法外,还列出20多个问题图,大多数是9路棋盘的,也有13路和19路。他们还请人编了一个程序,按照他们提出的方法来解这些题。据说,即使是九段棋手也不一定能解得对,因而要输给那个程序。
然而围棋对局程序不能只考虑收官。围棋中有待研究的学术问题浩如烟海。为了提高程序棋力而急待研究的问题也不少。我想,其中的定量问题也许应该是个重点或者突破口吧。
人脑下围棋时较少考虑量,不等于量不重要。电脑下围棋时也许大量的时间花在定性问题上,却归根结底离不开定量。人脑的思考,定性比较容易,定量相对困难。电脑却相反,定量(数值计算)是它的本能,而定性却不那么容易。人,和初次见面的朋友谈上一会儿后,过几天再见面时就能认得,就算他换了穿戴也照样认得。电脑要认得一个人就不那么容易了。电脑认人靠的还是模式识别,但这种模式识别跟围棋棋形的模式识别相比,复杂得不可同日而语。这种辨认人的相貌之类的模式识别,尽管属于定性问题,电脑仍然要转化为数量关系来处理。这种数量,像鼻子有多高、嘴巴有多宽之类,用少数几个显然不行,必须选定一大堆记录起来。要识别一个人是否就是所记录的这个,就要把这些数据一一对照。这里还有一个困难:嘴巴有多宽,是会变的:他带着笑意欢迎你的时候,嘴巴要比严肃时宽一些。模式识别时就要连这种因素也考虑进去,也就是要允许数据有某种程度的变化。这就说明电脑处理定性问题远远不如人脑。可是电脑的数值计算能力,人脑就望尘莫及。
--------------------------------------------------------------------------------
看看电脑会有多高明
让它下盘围棋
乔治.约翰逊
电脑“深蓝”一举击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震惊了西方世界,可这一消息在东方顶多让人打个哈欠而已。
尽管在日本、中国、韩国和其它国家有很多人钟情于国际象棋,但在那里更流行的还是看上去再简单不过的围棋。这一古老的游戏精深美妙,其之于国际象棋好比东方拳术之于西方拳击。如今的围棋迷们自豪地发现,电脑要想正儿八经地玩一玩这一迄今为止最纯粹的“人类”游戏,还差得远呢。
台湾的应昌期先生悬赏140万美元征求第一台击败围棋高手的电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过去十年来 ,电脑设计家们绞尽脑汁,的确使电脑围棋的本领日渐提高。目前在美国和日本举行的国际电脑围棋年赛,冠军奖金均约为二万五千美元。然而尽管这些冠军们才技鹤立鸡群,但在与学棋约一年的人比赛时仍然不堪一击。初学者便可以横扫当今所有的围棋电脑,用不着有个卡斯帕罗夫。
“深蓝”能够击败国际象棋冠军,靠的是基本的行棋知识加上强大无比的检索演算能力。而这排山倒海般的能量在围棋的精妙面前完全无能为力。迄今最强的电脑围棋程序之一“多面围棋”的设计者、美国惠普电脑公司的工程师大卫·佛特兰德说:“强力检索对围棋全无作用,你得创造出一个像人一样精明的程序来。”
要使电脑下出的围棋多少像点样子,必须使其具备辨认各种微妙复杂的图形的能力以及运用自身直觉经验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人类智慧的一大特点。如果真有一天电脑能打败围棋高手,那将标志着人工智能开始成为实实在在的东西了,也将宣告又一个科技时代的到来。
下围棋时,棋盘上的图形如美丽的花瓣一一展开,人的思维就沉浸于这些图形所构成的美妙世界中,一串串行云流水般的行棋次序犹如一首首如泣如诉的旋律。关键就在于如何使电脑能够谱写并体会这视觉的音乐。表面上看来,围棋似乎比国际象棋简单,而通常人们把象棋比作一场中世纪的战争,围棋则更像是一场烽火连天的世界大战,很多情况下很难说清哪一方领先。在世界专业水平的国际象棋比赛中,如果你丢掉一个兵,棋局的结果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便有定论。而在围棋中,也许你在某一局部的生死搏斗中丢盔卸甲,但比赛可能远没有结束,你还可以在别处卷土重来。
对于电脑来说,国际象棋与围棋的种种区别是无法逾越的巨大鸿沟。由于棋子移动方式的制约,国际象棋棋手在思考下一步棋时,大约只有35种合法选择。“深蓝”等电脑会针对这些选择加以分析,考虑对手的回应以及下几个回合可能出现的情况。最好的国际象棋电脑程序可以分析到七八个回合。这种信息检索选择方式就好比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主干分出35个枝干,每个枝干再分成35个树杈,每个树杈再分出35个树枝,依此类推。愈是高级的电脑程序所派生的树杈树枝的层次就愈多,最终达到每一片树叶,即可供选择的结果。如要求电脑能思考到第7个回合,即14步棋,便需要有3514(十万亿以上)片“树叶”。每多一个回合,树叶的数量就有爆炸性的增长。电脑工程师们使电脑能够合理地“剪枝”,仅使一部分而非全部树叶与主干相连。尽管如此,能够思索7个回合的国际象棋电脑每步棋仍然大概有500亿或600亿种选择。
这样的数字已足够惊人,而电脑下围棋则更不可思议。选择之树的庞大茂密使迄今最强大的电脑也无法承受。通过“剪枝”,还要剩下一亿亿种选择,那么一台与“深蓝”同等速度的围棋电脑(即每秒钟可分析两亿种可能性)每下一子需要想一年半的时间。
还远不止于此,即使经过如此这般上天入地的检索,围棋电脑在与人对局时并占不了多大便宜。国际象棋电脑在经过大量的信息筛选之后试图找到使其处于最佳位置的那一步棋,所采用的办法是称作价值功能的相当简单的公式:每个兵的价值为1、马和象为3、车为5、后为9,这一数字再与显示棋盘上位置强弱的另一数字相乘,以得出某一棋子在当时的相对值。还有其它一些公式用来决定某些概念的价值量,如王的安全程度或某一棋子受到攻击的可能性等。这些规定虽不一贯正确,但能使电脑对棋局的进展有个大致的感觉并据此做出自己的决断。而围棋则不受这些简单分析的约束。围棋盘上并无像“王”一样的棋子。每颗子都是平等的。统计双方吃子的多寡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有时某一着棋便可以沧海变桑田,
将对方苦心经营的领土化为己有,将对方的大龙变为自己的佐餐。
围棋棋手们是通过对形状的认识来评估棋局的进展,而对这些形状的认识是无法作出几何分析的棋手完全依赖自身的经验去感觉哪些形状是活的或死的、好的或坏的。这一对形状的感觉正是胜负的关键,也是棋手水平高低的关键。棋手不愿浪费自己的棋子去无谓地攻击对方活的形状或无谓地去试图挽救自己死的形状。有时千钧系于一发,高明的棋手也难以作出生死的判断。要赋予电脑这种对形状的感觉,电脑科学家们面临着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课题。佛特兰德先生给他的围棋程序“多面围棋”输入一些基本概念,如对领地的认识及对棋子连接的认识,并输入二百多个高层次的战术概念,如“攻击弱棋”、“向处女地进行扩张”、“落后时开始无理地侵入”等。“多面围棋”可辨认一千一百多个不同的形状,每一种形状都有一些可行的手数。像“深蓝”一样,“多面围棋”储存很常用的开局形式及一些惯用套路。依赖这些储存的知识,“多面围棋”每一步棋仅在5至10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而非理想的二百多种。
给电脑输入一些概念是一回事,而教给它灵活运用这些概念则是另外一回事。可接可不接的棋或可断可不断的棋什么时候应连接或切断?什么时候又无需连接或切断?比起人类对于模糊概念的处理能力,电脑今天还是个婴儿。
能够击败人类的围棋冠军而赢得应昌期围棋基金会悬赏的140万美元奖金恐怕是个无法实现的梦。该项奖金将于2000年到期。围棋电脑的设计师们希望把截止日期推迟一两个世纪。
--------------------------------------------------------------------------------
陈克训及其棋子分块法
——陈志行
“棋慧”是美籍华人陈克训所设计的电脑围棋程序,在电脑围棋赛上屡获佳绩。其特点之一是战斗力较强。这种较强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陈克训对棋子分块的深入研究。这种研究成果已用于他早期的程序“探索者”。下面的介绍中提到的具体数字都是在“探索者”中用到的。
“块”大体是一组有关连的同色棋子,它构成了围棋对局中的战术单元。若把整个棋局看成一个战争,则块可看成一支部队,它可以独立地活动,在局部与邻块的攻防就构成一个战役。
围棋的人工智能的一个基本任务是分块。优良的分块法能使电脑对当前的局面有较好的了解。它可用于估计局部棋子的安危、确定战术搜索的范围、产生弱块的攻防着点,且在终局阶段在块边缘及其外侧选取收官着点。
陈克训的分块法以“影响”和“链”这两个基本概念为基础。
首先讨论“影响”。
围棋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外势”,它表征着棋子对外的影响。例如,下图的黑子把白角包围起来。白角形成了近10目的实空,而黑棋则对外方有着强大的影响,也就是有强大的外势。在围棋程序中,影响这个概念是泛指,不仅包括外势。图中的白子虽因不能对中腹和两边发出影响而无外势,但这些白子仍有对角上空位的影响,其结果是把这些空位控制在白方而形成实空。
┏┳┳┳┳┳┳┳┳┳
┣╋╋╋○○╋╋╋╋
┣○○○●●●╋╋╋图一
┣○●●╋╋╋╋╋╋
┣●╋╋╋╋╋╋╋╋
┣╋●╋╋╋╋╋╋╋
┣╋╋╋╋╋╋╋╋╋
棋盘上的每个棋子都要对盘面发出影响。这影响在棋子的紧邻(距离为1)为最大值m,并随距离增加而按比例衰减,衰减因子为f。“探索者”选用m=64、f=1/2。 衰减因子为1/2就是距离每增加1时影响值减半。于是,一个棋子对邻位的影响值为64,尖位和关位为32,小飞和大关位(拆二位)为16,等等。m值取为2的幂,而f取为1/2,就使各级影响值均为整数,避免了小数运算。围棋程序因要计算很多问题,宜尽量节省计算量,因此通常都避免小数运算而只用整数运算。
这里所说的距离,严格些说应该是有效距离。问题在于棋子前面若有别的棋子挡住,则不易影响到它的后面。陈克训的做法是定义两点间的有效距离为从其中一点到另一点通过空位的最短途径。例如,下列棋盘上从棋子1到a位距离为2、到b位距离为3。棋子1到c位的距离,若黑子不存在,则距离还是3。现在有了黑子挡路,要绕弯路才能到达C位,距离为5。这么一来,棋子1对b、c两处的影响就不一样:对b的影响是16,而对c的影响则只有4。
╋╋╋╋╋╋╋╋╋╋
╋╋①╋●c╋╋╋╋图二
╋╋╋a╋╋╋╋╋╋
╋╋╋╋╋╋╋╋╋╋
╋╋b╋②╋╋╋╋╋
╋╋╋╋╋╋╋╋╋╋
若干个棋子对一个空位的这些影响可以取代数和。陈克训取黑子的影响为正、白子的为负。上图a位受上方黑白各一子的影响互相抵销,只剩白子2的影响,为-16;b位受黑子影响为4、受白1影响为-16,受白2影响为-32,净影响为4-16-32 = -44。c位受黑子影响为64,受白1影响为4,受白2影响为8,净影响为64-4-8 = 52。
由于边角更易接受棋子的影响,在一至三线的空位的影响值被乘以某因子使其变大。这称为边角调整。边角调整后更把净影响值按比例换算为-n与n间的数。“探索者”取n=64。这就是说,把净影响值等于或大于198者换算为64,-198或更小者换算为-64,而中间的值则变换到(-64,64)之间。这种换算称为规格化。具规格化影响值n(-n)的空位意为该点受黑(白)全控制,大体就是该方的实空了。规格化影响值0是不属任何一方控制的点。容易理解,规格化影响值可以用来计算地域。把特别大的净影响值通过规格化变为n(-n),是因为某点的净影响值不论多大也不过是某方的一目地域。
规格化影响值可用于分块并对棋子的安危进行估算。
相连的同色子,即属于同一串的棋子,当然属于同一块。
取定一个界限值a。规格化影响值不小于a的空位作为黑方所控制的空位,而对白方则为不大于-a者。经验表明 a=n/4 是合适的界限。这n就是上述规格化影响中的最大值。
某方的若干棋子若与己方所控制的空位或敌死子相连,就可以认为这些棋子属于同一块。
这里的所谓相连,是指通过相邻位置不间断地相连,就像串的定义中的一样。
这种分块法符合块的意义,即块是可以独立地作战的同色棋子的一个集体。若同色子连同所控制的位置(空位和敌死子)连在一起,就可看成难以分割的整体,即成为一块。
然而只用影响值来确定块是不全面的。常有这样的情况,同色的两串实际上不可分割,却并非通过具足够大的影响值的空位相连。为了使分块方案更为完善,须补充以“链”的概念。
原则上,链是不可分割的同色串的整体。然而如何确定不可分割性却不简单。陈克训提出了实际上采用的直观推断准则。
若两串有两个以上的公气,或只有一个公气但该处能防止敌进子(例如该处是虎口),就把这两串看成属于同一链。
┣╋╋╋╋╋╋╋╋╋╋╋╋╋╋╋╋╋╋╋
┣○○╋╋╋╋╋╋╋╋╋╋╋╋╋╋╋╋╋图三
abba╋╋╋╋╋○╋╋╋╋○╋○╋╋╋
┣○○╋╋╋╋╋○╋╋╋╋╋●○╋╋╋╋链的例子
┣╋╋╋╋╋╋╋╋╋╋╋╋╋╋╋╋╋╋╋
双关 尖 虎
对于前一情况,若敌在两公气之一走棋,则我方可走在另一公气处使两串合而为一。对于后一情况,若敌着子于公气处,我方可立即吃掉它。
双关和尖连均属前一情况。图中的两a位若均有黑子,则两b位的影响值黑白相消而不为任何一方所控制。但不论黑走在两b位中哪一点,白均可占另一点而将两串连起来,故不能分割。
显然这种只管判断不能识别复杂的不可断的连接。相反,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缺点。考虑如下图的三个白子:
╋╋╋╋╋╋╋╋╋
╋╋╋a○╋╋╋╋ 图四
╋╋╋○b●●╋╋
╋╋╋c○╋╋╋╋
╋╋╋╋╋╋╋╋╋
上、中两白子有两公气a和b,故属同一链。同样中、下两白子有两公气b和c,亦属同一链。但三者不能属于同一链,因若黑走在b处,白智能连接在a、c两点之一而不能都走到。为了回避这一问题,当我们发现正好有两个公气且无一是能防敌进子的,我们把两者合并成链,并标出这两点使其不再用于将来的合并。
同一链中的棋子均应属于同一块。例如,下图中的白子若仅考虑影响值则成为两块,每块只有一个眼。有了链的概念,因两串通过尖连而成为一链,就构成有两眼的一块。
┏┳┳●○┳○●┳┳
┣╋╋●○○○●╋╋
┣╋●●○●●●╋╋ 图五
●●●╋○●╋╋╋╋
●╋○○╋●╋╋╋╋
●○╋○●●╋╋╋╋
●○○○●╋╋╋╋╋
●●●●●╋╋╋╋╋
┣╋╋╋╋╋╋╋╋╋
通过影响和链来作出分块,与人类棋手的直觉是颇为一致的。一旦分了块,其安全性即可用其影响值及其自由度来估计。块的自由度意为它周围的敞开程度,它和逃出及利用周围敞开处做眼的难易程度有关。块中的影响值及自由度足够大则安全。不够大的可检查它能否做两眼,从两眼及逃出的难易程度来对安全程度作估计,并加以定量化而用数字0至64来表示:64为安全,较少的则不尽安全。安全性为0的即完全无望,也就是死块,其中的棋子和邻近的空位均可判为对方的地域。
若我方某块不安全而非无望,即安全性小于64但大于某界限,就会有适当的防守着点使其加强。若某敌块不安全而非无望,就会有攻击点以图攻杀或欺凌该块而取利。这就是说,分块能用来产生攻防着点。
***** 想和电脑下盘棋 *****
一、电脑、围棋和我
文革时,我在中国科技大学上学,当逍遥派时结识了围棋,从此与围棋结下了 不解之缘。读研究生后中断了八九年,近十年又下了起来,兴趣比年轻时更浓,围 棋竟成了我的第一业余爱好。与电脑结识则稍晚一点,在1975~1977年我当大学 助教时,有些课题需上机计算,便开始学习编程。那时没有“电脑”这个词(也许 台湾或香港有),我们只知道那玩艺儿叫“计算机”,是非常先进和贵重的设备,拥 有一台个人电脑这种事连做梦也想不到。当时,在发达国家计算机也只在大学、科 研机构和少量的大公司才有,当时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依靠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 也制造了一些计算机。当时,一台计算机要占据整整一间实验室,性能远不如现在 奔腾机,软件更是少得可怜,基本上只能做科学计算,一台机器往往只有一两种编 程语言供用户使用,如Fortran、Algol,使用极不方便--先要自己仔仔细细地 把源程序写在普通纸上,然后在一种专门的穿孔机上把源程序“写”到一条长长的 黑纸带上。穿孔机像一种老式打字机,不同的是打字员每敲一个键,它就在那条黑 纸带上穿一排孔,不同的字符对应孔的不同排列方式,像电报码一样。为什么要这 样做呢?因为黑色穿孔带是计算机唯一接受的输入方式。上机前要先申请机时,机 房工作人员根据情况排出上机时间表,轮到者在指定日期和时间(如果到外单位上 机,常常会被安排在半夜)带着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空孔带和一颗不安的心进入酷似 外科手术室的机房,进行那期待已久的计算。如果在安排的时间内没有完成计算, 而下一个用户已经到达,计算机往往被无情地中断。
至于改错、重新穿孔等一连串的麻烦都是现在的电脑爱好者无法想象的。现在 在个人电脑上十几分钟完成的事情那时要花费几天或更久。 即便如此,我仍对计算机的功能惊叹不已。
80年代初,美国的家用电脑市场发生一件大事:实力雄厚的德州仪器公司决 定退出家用电脑市场,将它库存的全部TI99电脑以极低廉的价格同一天在全美出 售。当时正在美国留学的我也没有放过这次机会。这是我的第一台个人电脑,虽然 其功能不能与现在的PC机相比,但它具备了电脑的基本功能,可以用BASIC语言 编程。最使我兴奋的是它的键盘输入方式以及简单编辑的基本功能使我永远摆脱纸 带穿孔的烦恼。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电脑不断更新换代,直至现在的多媒体PC 机。电脑对我来说是工具,是宠物。我用它储存数据、作文字处理、进行科学计算、 辅助教学等,当然,近年来收发电子邮件和上网浏览更是少不得它。
1987年,我自学C语言时给自己出了一道习题:编写一个围棋打谱程序,完 成后输入了棋书和围棋杂志上一些棋谱,供自己和朋友欣赏。
当时也曾萌发编制围棋对弈程序的想法,但觉得难度太大,一时难以着手。直 到最近几年,才开始对弈程序的研制,目的是能达到围棋初学者的水平,原以为这 个目的不难达到,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是错的。难怪贝多芬曾对他的弟子说:“你们 只有长期刻苦地练习钢琴,才会知道自己弹不好钢琴。
二、电脑围棋为什么这么难
IBM公司的“深蓝”已经击败了国际象棋之王卡斯帕洛夫,电脑围棋何时能击 败九段?已故的台湾实业家应昌期先生曾重金悬赏,在2000年前击败台湾九段高手 的程序,现在看来是“可望而不可及”--我想,目前世界上从事电脑围棋研究的 人,是没有人在期待这笔奖金的。我国数学界泰斗吴文俊先生曾对记者谈论他对电 脑围棋的看法,他认为:围棋的计算量大得惊人,没有什么好办法。计算机界人士 对围棋的复杂度作了比较透彻的研究后认为:如果和国际象棋作比较的话,国际象 棋全局的计算量只能抵得上围棋中一个局部战斗的计算量。同为棋类,两者的特点 相殊甚远。国际象棋的目标是吃掉对方一个子(王),而在围棋中吃掉一个子甚至一 串子常常算不了什么,国际象棋中不同的子有不同的价值,皇后的价值大大超过卒 的价值;而围棋中的子只分白子黑子,子的价值完全由它和周围乃至全局其它子的 关系而定。爱好围棋的朋友一定知道,围棋中有很多时刻并没有所谓“最佳手”, 好几个不同的选点都是好点,连专业高手也不能贸然判断孰优孰劣。
当然,理论上讲,最佳手是存在的,但凭现在人类对围棋的认识,还不能准确 无误地算出来。围棋的这种模糊性给棋手提供了尽情发挥的舞台,有人认为下围棋 是艺术创作,此话毫不过分。我们知道,电脑的强项是计算,而创造性正是电脑的 弱点。
我国有志电脑围棋的人士多数靠业余时间,在缺乏资金和社会舆论支持的情况 下搞。虽然中国是围棋的发源地,但是似乎欧美有更多的人对电脑围棋具有热情, 这一点从国际互联网上可见一斑。在我国最早投入这个领域的大概要数中山大学的 陈志行教授,他的电脑程序“手谈”已获得六次世界冠军,为中国人争得荣誉。和 “深蓝”相比,“手谈”对硬件要求很少,中国人能在外部条件不如别人的情况下 开发出最好的围棋对弈程序是很不简单的。
专业棋手对电脑围棋怎么看?《电脑报》也曾报道过俞斌、常昊等围棋国手用 电脑搞棋谱程序的事。但从目前来看,我国没有一个职业棋手真正投入这个项目。 据说日本已经有九段棋手编制了对弈程序参加电脑围棋比赛。如果说大部分专业棋 手对电脑围棋嗤之以鼻,我也不会感到奇怪,因为现有的电脑围棋距离他们的标准 实在太远。电脑围棋现在处于童年甚至婴儿时代,但其发展前景相当广阔,总有一 天会引起多数专业棋手的认可甚至参与,卡斯帕洛夫几年前还深信电脑会击败 他。“深蓝”在开发过程中得到过若干职业国际象棋棋手的指导。
三、为什么研究电脑围棋
美国曾经发射一艘宇宙飞船向太空作永恒的飞行,目的是希望某一天它能被某 个星球的外星人截获而使外星人知道宇宙中曾经有过人类文明。显然,用地球上的 文字来传达信息是毫无意义的,于是美国人只在飞船上放置了各种有代表意义的实 物,其中有一件便是国际象棋。国际象棋能代表地球上最高级的棋类吗?恐怕未必。 我在网络上看见一个西方人介绍他对围棋的认识过程。他原是一位国际象棋迷,自 从学会围棋后,便觉得与围棋相比,国际象棋索然无味,下一盘国际象棋像是经历 一次战斗,而下一盘围棋像经历一场大规模战争。围棋在中国至少有2000多年的 历史,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颗灿烂明珠,任何一个年代的中国人都没有理由将它舍 弃,更何况现在围棋已经走向世界,将电脑这个现代科技的产物应用于国宝围棋上, 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围棋在我国既是高级娱乐又是一项竞技项目,相应地,电脑围棋的主要目的也 不外乎娱乐比赛,但对围棋对弈程序开发人员来说,其意义却不限于此,对他们来 说,写这个程序是接受一个严峻的挑战,是试图揭开围棋神秘的面纱。国外有人撰 文,标题为“你想知道电脑多聪明,就和它下一盘围棋吧”。
人工智能学术界对电脑围棋相当重视,日本一年一度的FOST杯国际电脑围棋 赛就是日本人工智能年会的一个项目。正因为围棋计算量太大,不可能用简单的计 算来设计程序,而更多地采用模拟人脑的方式来做分析和判断,因而真正有水平的 程序是具有相当程度的人工智能的。已经有不少人在电脑围棋方面写了博士硕士论 文,例如“电脑围棋与模式识别”等,著名博弈论专家Berlcamp还写了一本专著, 从理论上探讨围棋收官。电脑围棋程序的算法是一种组合优化的技术,因此围棋程 序开发本身是一项科研,它与计算机科学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尽管国内对电脑围棋有些研究,也有一些论文,但是基础性的研究成果还很肤 浅,对于围棋还没有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当然要建立模型是不容易的,在算法理 论上也没有突破,希望不久后在理论上能有进展,这样,电脑围棋的水平会有所进 步。
(撰稿人:湖南大学数学系杨劲根教授)
google_ad_client = "pub-2416224910262877";
google_ad_width = 728;
google_ad_height = 90;
google_ad_format = "728x90_as";
google_ad_channel = "";
google_color_border = "E1771E";
google_color_bg = "FFFFFF";
google_color_link = "0000FF";
google_color_text = "000000";
google_color_url = "008000";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这个压缩包“计算机围棋资料_01.rar”包含了十篇相关的学术文章,让我们逐一探讨其中涉及的知识点。 1. **蒙特卡罗方法**:这是一种统计模拟方法,常用于解决复杂问题,如在计算机围棋中,通过大量随机模拟棋局来...
综述了深度强化学习的发展历程, 兼论计算机围棋的历史, 阐述了3类主要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包括基于值函数的深度强化学习、基于策略梯度的深度强化学习和基于搜索与监督的深度强化学习;其次对深度强化学习领域的...
### 计算机围棋的发展 #### 引言 在大多数棋类游戏中,人类已被计算机所超越。尽管在围棋(Baduk)领域投入了大量努力,它仍然是唯一一个计算机表现相对较弱的主流棋类游戏。传统的游戏人工智能方法通常包括全局...
标题中的“围棋对战平台相关文档”表明这是一个关于开发或分析围棋在线对战平台的资料集。围棋对战平台通常是一个软件系统,允许用户在线上进行围棋游戏,它可能包括实时匹配、棋局记录、复盘分析等功能。这类平台的...
本篇文章将以"WeiQi.rar"压缩包中的Java围棋游戏为例,探讨如何利用Java编程语言来实现这一经典游戏。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Java围棋游戏的基本结构。游戏通常由一个棋盘和两个玩家组成,棋盘通常是19x19的网格,玩家...
幻影围棋不仅是一种游戏,它还是国际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和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的竞赛项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幻影围棋的特点在于它能够吸引青年学者的广泛兴趣,尤其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围棋与人工智能的碰撞》这篇文章探讨了围棋这一古老智力游戏与现代人工智能的交锋,以及这一事件对人类文化和科技发展的深远影响。围棋,源于中国古代,是琴棋书画四大才艺之一,深受东亚国家喜爱,逐渐演变为全球...
《阿法狗围棋系统的简要分析》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谷歌DeepMind开发的围棋系统AlphaGo,该系统在2016年3月以4:1的成绩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标志着计算机围棋程序在人类专业选手中的重大突破。文章详细分析了...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由C++ Builder编写的ZEC围棋游戏(演示程序)v0.06,一个专为双人对弈设计的Go围棋游戏软件。 C++ Builder是Borland公司开发的一款集成开发环境(IDE),它基于C++语言,并提供了可视化组件库和...
文章通过描述20世纪末期计算机在国际象棋领域战胜人类大师的历史,引出人工智能在围棋上的挑战。2016年,谷歌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阿尔法狗)与韩国围棋九段选手李世石的五局对决,以4:1的成绩震撼了全球。这一...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计算机博弈的原理与方法学,特别是博弈算法的介绍和博弈原理解析。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计算机博弈。计算机博弈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人类进行的各种棋类游戏,如国际象棋、围棋、...
尽管当前的计算机围棋水平还有待提升,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如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应用,未来有望在围棋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总结来说,人工智能在围棋程序中的应用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它需要克服围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