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dpglc
  • 浏览: 92662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长春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文章列表
OO本身是一种软件的构造范型。它本身的分解形式,使得软件可复用、可扩展。 OO本身并不要求应用GOF设计模式。 但OO在某些情况下,直观的OO表达,仍就为软件引入了不好的因素比如:两个对象需要用到一个算法。这时会产生重复逻缉,不能应对变化,类爆炸,不易修改和维护。这时就需要一些方法来达到某种设计目的。 这时:需要自已想办法,GOF设计模式是可选途径之一。
软件必然体现领域模型。 对于面向过程的软件是以数据和过程拆分开了的型式体现。 面向对象则是将数据和过程放到一起,这样能和领域在表式上采用类式的形式。 对于编缉器类软件,编缉器本身必须能表达被编缉的数据,所以编缉器本身就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体现了领域。因此对于这样的软件,可能只在编缉结束时,才把数据写到自定义的领域模型中。 用自定义的类来体现领域,是一种理想的领域表达方式。对于一些软件来说,可能做不到,或不需要这么做。比如显示系统目录的程序,用jtree来表式目录树就行了,不需要再自定义一套类。而对于基于数据库的软件比如:spring+mvc+orm,可以有领域对象,但为了避免实体对象和db技术 ...
2年前曾发过一个贴子被评为新手: http://www.iteye.com/topic/865387 终于有机会使用spring了,也用了一年了,再谈谈现在的感想,是否还会评为新手呢? 目前我接触到的spring功能包括: IOC 构建分层关系: 具体指 action->service->dao ...
如果switch中的每个case都加了break语句,最后一个case要不要加呢? 从逻缉上看是没有差别的,但今天遇到一个情况,我同事改我之前写的一段代码,直接在switch中又加了一个新的case,而原来的最后一个case没有加上break,这就导致了错误。 因此,在写switch时,最后加上一个对逻缉没有影响的break是有意义的。 就象我之前写了一个单粒的类,没有把构造设为私有,我同事直接new来用,导致了一个奇怪的错误,查了许久。 由此可以想到:java的访问控制和spring的依赖注入(分层注入),都起到了可见性限制的作用,用好这些内容,对软件开发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果公司有事没事都要加班,这样的害处是很大的。它会导致软件没有质量可言。      最根本的问题是:对于管理和设计人员,由于没有人力成本的约束,再差的软件解决方案也敢用,因为可以靠加班进行补偿,然后应付了事。这样就造成了对软件设计的不重视,从而也不重视软件人才。      随意的解决软件中的复杂问题,是不会产生好的软件的。 不重视软件人才,是不可能形成优良的技术团队的,没有好的团队是不会产生好的产品的。      这样到有一个好处,大部份人员是可以随意更换的(因为人员的技术不重要),只要能招来愿意加班的人就行。
记得几年前看 <<UML与模式应用时>>看到这样一句话: 分析和设计可以概括为:做正确的事(分析)和正确地做事(设计)。 当时 "做正确的事" "正确的做事" 没看明白. 这两天再看这本书,还是没看明白.昨天偶尔看到一本讲管理的书上说 领导要"正确的做事" 部门主管要"做正确的事"突然明白了这句话. 所谓做正确的事,即为不做不正确的事。这是要求做事的人要有区分正确的事和不正确的事的本领。这对于软件需求分析是很重要的,如果不能找到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功能,花再多的精力做出的软件也是无用的。 ...

js界面

js界面组件,可以通过组合jquery插件形成。界面的状态数据由控件自已保持。例子就是之前实现的,右边widget例表拖到左侧widget例的功能。例表的顺序、widget状态都是由jquery的sortable和draggable的使用。 有的界面可以不使用现成的,完全自已实现,比如tab页。这时把当前tab记录在变量中,用来协调tab的显示是一个办法。 从上边的例子,说到交互式编程就会想到mvc。我认为,对于以上例子可以认为是没有模型的。在软件实现时,如果没有应用数据则不需要模型。
平台:aix 5 jdk:jdk5_aix_64 Process的waitFor方法是否完成和process的输入输出流的ready()方法返回值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包括: 调用返回前 false 调用返回前 true 调用返回后 false 调用返回后 true
对象已经存在,但没有你需要的功能。这时需要在已有对象的基础上编写逻缉,这样的逻缉作为控制逻缉存在是合适的。 比如:String的 非null非空串判断 又如:调用别人提供的webservice API,一样存在类似的情况。 这说明,在现实的OO编程中,还是需要一部份逻缉是独立存在的,而它相关的数据不是和它在一个地方的。 这样的逻缉,因为不能随着对象的出现而出现,因此可能会写死到业务逻缉中,从而形成重复代码。 软件中的Helper或Util类就是用来放这种逻缉的地方。可以在任意位置使用。
也许这是高深的话题,但在这上边我有一些心得,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高识之士万误见怪。 内容: 1.领域、领域模型、软件 领域是软件所涉及的问题空间。这话太不好懂。其实就是软件所解决问题的相关环境。比如:一个图书管里系统A,一定会涉及图书馆本身的内容。比如:书、读者、借书卡、书架、等。 领域的内容就是领域内存在的事物即领域对象。按需要抽取领域内的信息,即可得到领域模型。通常可以用类图表示。 我觉得领域是一种存在。可以是客观存在,也可能是人为创造出来的,比如:顶蘑菇中的马力。 软件必然体现领域 因为,软件解决的问题是以领域为基础的。比如说:图书管理系统中一定会涉及书这个概念。 唯物论中有物质 ...
领域是需求生存的环境。 领域也可被称为:问题空间、问题域。 领域的重要特性是:存在性。也就是说,它是存在的,且必须存在,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但领未必是客观存在,有的邻域是人为创造出来的。比如:超级马力游戏。这个领域是人为创造出来的,但是当创艺完成后,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领域的构成:和需求相关的事物(领域对象)。它具有属性和行为。因此可以用类图来表示领域模型。 因为领域的存在性,因此可以直接依据它设计软件的对应部份。 软件在开发时,会创造出一些对象用来实现功能。这样的对象不作为领域对象看待。比如IO库中的输入流和输出流对象,用来读写数据源。数据源可以作为领域对象看待。因为的确存在实际的 ...
需求可以分为业务需求和软件功能需求。 业务需求来自于用户领域。 软件功能需求,是由用户的业务需求、用户的直接意见、当前的软件技术、成本共同决定的。 业务需求和软件功能需求,用户可能会直接给出。但通常有模糊不清和不完整的地方。这时需要分析人员进行展开。展开时不明确的地方将它明确、不完整的功能需要补全。 展开时要尽量和用户确认,以避免用户有不同意见。 开发工作不必等需求完全展开再进行,以经明确的部份可以和需求分析同时进行开发。
面向对象编程的目的不是造出完美的对象,而是造出符合要求的软件。 面向过程的方法是将数据和步骤分开的。这是一种计算机的思维模式。这样会对数据和操作分开进行思考,这样忽视了数据和操作的相关性。 数据和操作是关系密切的。如果将数据和数据上的操作一同思考,是更加合理的,这自然形成了对象的概念。我想,这是面向对象方法的起因之一。
面向过程编缉是最容易让人理解的编程方式。将数据与逻缉分开,逻缉本身就是一些步骤。 面向对象支持:封装、继承、多态 封装: 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要求把数据和数据相关的操作放到一个对象中,从而在语言层面上, ...
Axis1.5.5的服务端如果采用Pojo的形式,则由于使用了java.beans.Introspector 处理服务的返回值对象,而java.beans.Introspector会到处搜索BeanInfo信息,会返复的调用系统的ClassLoader对象,从而造成效率不高。(在并发请求很多时,会体现出来) 参看:https://issues.apache.org/jira/browse/AXIS2-4524 解决的直接办法是在服务端不使用Pojo的方式,而采用由axis1.5.5生成的Skeleton,这时效率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但是,这样的方式在开发上比较麻烦。 目前,我采用的方法 ...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