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cached 是什么?
Memcached是一种集中式Cache,支持分布式横向扩展。这里需要解释说明一下,很多开发者觉得Memcached是一
种分布式缓存系统,但是其实Memcached服务端本身是单实例的,只是在客户端实现过程中可以根据存储的主键做分区存储,而这个区就是
Memcached服务端的一个或者多个实例,如果将客户端也囊括到Memcached中,那么可以部分概念上说是集中式的。其实回顾一下集中式的构架,
无非两种情况:一是节点均衡的网状(JBoss Tree
Cache),利用JGroup的多播通信机制来同步数据;二是Master-Slaves模式(分布式文件系统),由Master来管理Slave,比
如如何选择Slave,如何迁移数据等都是由Master来完成,但是Master本身也存在单点问题。下面再总结几个它的特点来理解一下其优点和限制。
内存存储
:不言而喻,速度快,但对于内存的要求高。这种情况对CPU要求很低,所以常常采用
将Memcached服务端和一些CPU高消耗内存、低消耗应用部署在一起。(我们的某个产品正好有这样的环境,我们的接口服务器有多台,它们对CPU要
求很高——原因在于WS-Security的使用,但是对于内存要求很低,因此可以用作Memcached的服务端部署机器)。
集中式缓存(Cache)
:避开了分布式缓存的传播问题,但是需要非单点来保证其可靠性,这个就是后面集成中所作的集群(Cluster)工作,可以将多个Memcached作为一个虚拟的集群,同时对于集群的读写和普通的Memcached的读写性能没有差别。
分布式扩展
:Memcached很突出的一个优点就是采用了可分布式扩展的模式。可以将部署
在一台机器上的多个Memcached服务端或者部署在多个机器上的Memcached服务端组成一个虚拟的服务端,对于调用者来说则是完全屏蔽和透明
的。这样做既提高了单机的内存利用率,也提供了向上扩容(Scale Out)的方式。
Socket通信:
这儿需要注意传输内容的大小和序列化的问题,虽然Memcached通常
会被放置到内网作为缓存,Socket传输速率应该比较高(当前支持TCP和UDP两种模式,同时根据客户端的不同可以选择使用NIO的同步或者异步调用
方式),但是序列化成本和带宽成本还是需要注意。这里也提一下序列化,对于对象序列化的性能往往让大家头痛,但是如果对于同一类的Class对象序列化传
输,第一次序列化时间比较长,后续就会优化,也就是说序列化最大的消耗不是对象序列化,而是类的序列化。如果穿过去的只是字符串,这种情况是最理想的,省
去了序列化的操作,因此在Memcached中保存的往往是较小的内容。
特殊的内存分配机制:
首先要说明的是Memcached支持最大的存储对象为1M。它的内存
分配比较特殊,但是这样的分配方式其实也是基于性能考虑的,简单的分配机制可以更容易回收再分配,节省对CPU的使用。这里用一个酒窖做比来说明这种内存
分配机制,首先在Memcached启动的时候可以通过参数来设置使用的所有内存——酒窖,然后在有酒进入的时候,首先申请(通常是1M)的空间,用来建
酒架,而酒架根据这个酒瓶的大小将自己分割为多个小格子来安放酒瓶,并将同样大小范围内的酒瓶都放置在一类酒架上面。例如20厘米半径的酒瓶放置在可以容
纳20-25厘米的酒架A上,30厘米半径的酒瓶就放置在容纳25-30厘米的酒架B上。回收机制也很简单,首先新酒入库,看看酒架是否有可以回收的地
方,如果有就直接使用,如果没有则申请新的地方,如果申请不到,就采用配置的过期策略。从这个特点来看,如果要放的内容大小十分离散,同时大小比例相差梯
度很明显的话,那么可能对于空间使用来说效果不好,因为很可能在酒架A上就放了一瓶酒,但却占用掉了一个酒架的位置。
缓存机制简单:
有时候很多开源项目做的面面俱到,但到最后因为过于注重一些非必要的功能而拖
累了性能,这里提到的就是Memcached的简单性。首先它没有什么同步,消息分发,两阶段提交等等,它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缓存,把东西放进去,然后可以
取出来,如果发现所提供的Key没有命中,那么就很直白地告诉你,你这个Key没有任何对应的东西在缓存里,去数据库或者其他地方取;当你在外部数据源取
到的时候,可以直接将内容置入到缓存中,这样下次就可以命中了。这里介绍一下同步这些数据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在你修改了以后立刻更新缓存内容,这样就会即
时生效;另一种是说容许有失效时间,到了失效时间,自然就会将内容删除,此时再去取的时候就不会命中,然后再次将内容置入缓存,用来更新内容。后者用在一
些实时性要求不高,写入不频繁的情况。
客户端的重要性:
Memcached是用C写的一个服务端,客户端没有规定,反正是
Socket传输,只要语言支持Socket通信,通过Command的简单协议就可以通信。但是客户端设计的合理十分重要,同时也给使用者提供了很大的
空间去扩展和设计客户端来满足各种场景的需要,包括容错、权重、效率、特殊的功能性需求和嵌入框架等等。
几个应用点:
小对象的缓存(用户的Token、权限信息、资源信息);小的静态资源缓存;SQL结果的缓存(这部分如果用的好,性能提高会相当大,同时由于Memcached自身提供向上扩容,那么对于数据库向上扩容的老大难问题无疑是一剂好药);ESB消息缓存。
优化MemCached系统Java客户端的原因
MemCached在大型网站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不同语言的客户端也都在官方网站上有提供,但是Java开发者的选择并不多。
由于现在的MemCached服务端是用C写的,因此我这个C不太熟悉的人也就没有办法去优化它。当然对于它的内存分配机制等细节还是有所了解,因此在使
用的时候也会十分注意,这些文章在网络上有很多。这里我重点介绍一下对于MemCache系统的Java客户端优化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封装Whalin
第一阶段主要是在官方推荐的Java客户端之一whalin开源实现基础上做再次封装。
-
缓存服务接口化
:定义了IMemCache接口,在应用部分仅仅只是使用接口,为将来替换缓存服务实现提供基础。
-
使用配置代替代码初始化客户端
:通过配置客户端和SocketIO Pool属性,直接交由CacheManager来维护Cache Client Pool的生命周期,便于单元测试。
- KeySet
的实现:对于MemCached来说本身是不提供KeySet的方法的,在接口封装初期,同事向我提出这个需求的时候,我个人觉得也是没有必要提供,因为
缓存轮询是比较低效的,同时这类场景,往往可以去数据源获取KeySet,而不是从MemCached去获取。但是SIP的一个场景的出现,让我不得不去
实现了KeySet。
SIP在作服务访问频率控制的时候需要记录在控制间隔期内的访问次数和流量,此时由于是集群,因此数据必须放在集中式的存储或者缓存中,数据库肯定撑不住
这样大数据量的更新频率,因此考虑使用Memcached的很出彩的操作——全局计数器
(storeCounter,getCounter,inc,dec),但是在检查计数器的时候如何去获取当前所有的计数器?我曾考虑使用DB或者文件,
但是效率有问题,同时如果放在一个字段中的话,还会存在并发问题。因此不得不实现了KeySet,在使用KeySet的时候有一个参数,类型是
Boolean,这个字段的存在是因为在Memcached中数据的删除并不是直接删除,而是标注一下,这样会导致实现keySet的时候取出可能已经删
除的数据。如果对于数据严谨性要求低,速度要求高,那么不需要再去验证Key是否真的有效,而如果要求Key必须正确存在,就需要再多一次的轮询查找。
- 集
群的实现:Memcached作为集中式缓存,存在着集中式的致命问题:单点问题。虽然Memcached支持多Instance分布在多台机器上,但仅
仅只是解决了数据全部丢失的问题,当其中一台机器出错以后,还是会导致部分数据的丢失,一个篮子掉在地上还是会把部分的鸡蛋打破。因此就需要实现一个备份
机制,能够保证Memcached在部分失效以后,数据还能够依然使用,当然大家很多时候都用缓存不命中就去数据源获取的策略。然而在SIP的场景中,如
果部分信息找不到就去数据库查找,很容易将SIP弄垮,因此SIP对于Memcached中的数据认为是可信的,做集群也是必要的。
- LocalCache
结合Memcached使用,提高数据获取效率:在第一次压力测试过程中,发现和原先预料的一样,Memcached并不是完全无损失
的,Memcached是通过Socket数据交互来进行通信的,因此机器的带宽,网络IO,Socket连接数都是制约Memcached发挥其作用的
障碍。Memcache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Timeout的设置,也就是可以对放进去的数据设置有效期,从而在一定的容忍时间内对那些不敏感的数据就可以
不去更新,以提高效率。根据这个思想,其实在集群中的每一个Memcached客户端也可以使用本地的缓存,来存储获取过的数据,设置一定的失效时间,来
减少对于Memcached的访问次数,提高整体性能。
因此,在每一个客户端中都内置了一个有超时机制的本地缓存(采用Lazy Timeout机制),在获取数据的时候,首先在本地查询数据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再向Memcache发起请求,获得数据以后,将其缓存在本地,并设置有效时间。方法定义如下:
/**
* 降低memcache的交互频繁造成的性能损失,因此采用本地cache结合memcache的方式
* @param key
* @param 本地缓存失效时间单位秒
* @return
**/
public Object get(String key,int localTTL);
第二阶段:优化
第一阶段的封装基本上已经可以满足现有的需求,也被自己的项目和其他产品线所使用,但是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我开始了第二阶段的优
化。有同事告诉我说Memcached客户端的SocketIO代码里面有太多的Synchronized(同步),多多少少会影响性能。虽然过去看过这
部分代码,但是当时只是关注里面的Hash算法。根据同事所说的回去一看,果然有不少的同步,可能是作者当时写客户端的时候JDK版本较老的缘故造成的,
现在Concurrent包被广泛应用,因此优化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由于原有Whalin没有提供扩展的接口,因此不得不将Whalin除了
SockIO,其余全部纳入到封装过的客户端的设想,然后改造SockIO部分。
结果也就有了这个放在Google上的开源客户端:http://code.google.com/p/memcache-client-forjava/
。
- 优化Synchronized:在原有代码中SockIO的资源池被分成三个池(普通Map实现),——Free(闲)、Busy(忙)和
Dead(死锁),然后根据SockIO使用情况来维护这三个资源池。优化方式为首先简化资源池,只有一个资源池,设置一个状态池,在变更资源状态的过程
时仅仅变更资源池中的内容。然后用ConcurrentMap来替代Map,同时使用putIfAbsent方法来简化Synchronized,具体的
代码可参见Google上该软件的源文件。
- 原以为这次优化后,效率应该会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初次压力测试后发现,并没有明显的提高,
看来有其他地方的耗时远远大于连接池资源维护,因此用JProfiler作了性能分析,发现了最大的一个瓶颈:Read数据部分。原有设计中读取数据是按
照单字节读取,然后逐步分析,为的仅仅就是遇到协议中的分割符可以识别。但是循环Read单字节和批量分页Read性能相差很大,因此我内置了读入缓存页
(可设置大小),然后再按照协议的需求去读取和分析数据,结果显示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具体的数据参见最后部分的压力测试结果。
上面两部分的工作不论是否提升了性能,但是对于客户端本身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当然提升性能给应用带来的吸引力更大。这部分细节内容可以参看代码实现部分,对于调用者来说完全没有任何功能影响,仅仅只是性能。
压力测试比较
在这个压力测试之前,其实已经做过很多次压力测试了,测试中的数据本身并没有衡量Memcached的意义,因为测试是使用我自
己的机器,其中性能、带宽、内存和网络IO都不是服务器级别的,这里仅仅是将使用原有的第三方客户端和改造后的客户端作一个比较。场景就是模拟多用户多线
程在同一时间发起缓存操作,然后记录下操作的结果。
Client版本在测试中有两个:2.0和2.2。2.0是封装调用Whalin Memcached Client
2.0.1版本的客户端实现。2.2是使用了新SockIO的无第三方依赖的客户端实现。checkAlive指的是在使用连接资源以前是否需要验证连接
资源有效(发送一次请求并接受响应),因此启用该设置对于性能来说会有不少的影响,不过建议还是使用这个检查。
单个缓存服务端实例的各种配置和操作下比较:
缓存配置 |
用户 |
操作 |
客户端 版本 |
总耗时(ms) |
单线程耗时(ms) |
提高处理能力百分比 |
checkAlive |
100 |
1000 put simple obj
1000 get simple obj |
2.0
2.2 |
13242565
7772767 |
132425
77727 |
+41.3% |
No checkAlive |
100 |
1000 put simple obj
1000 put simple obj |
2.0
2.2 |
7200285
4667239 |
72002
46672 |
+35.2% |
checkAlive |
100 |
1000 put simple obj
2000 get simple obj |
2.0
2.2 |
20385457
11494383 |
203854
114943 |
+43.6% |
No checkAlive |
100 |
1000 put simple obj
2000 get simple obj |
2.0
2.2 |
11259185
7256594 |
112591
72565 |
+35.6% |
checkAlive |
100 |
1000 put complex obj
1000 get complex obj |
2.0
2.2 |
15004906
9501571 |
150049
95015 |
+36.7% |
No checkAlive |
100 |
1000 put complex obj
1000 put complex obj |
2.0
2.2 |
9022578
6775981 |
90225
67759 |
+24.9% |
从上面的压力测试可以看出这么几点,首先优化SockIO提升了不少性能,其次SockIO优化的是get的性能,对于put没有太大的作用。原以为获取数据越大性能效果提升越明显,但结果并不是这样。
单个缓存实例和双缓存实例的测试比较:
缓存配置 |
用户 |
操作 |
客户端 版本 |
总耗时(ms) |
单线程耗时(ms) |
提高处理能力百分比 |
One Cache instance
checkAlive |
100 |
1000 put simple obj
1000 get simple obj |
2.0
2.2 |
13242565
7772767 |
132425
77727 |
+41.3% |
Two Cache instance
checkAlive |
100 |
1000 put simple obj
1000 put simple obj |
2.0
2.2 |
13596841
7696684 |
135968
76966 |
+43.4% |
结果显示,单个客户端对应多个服务端实例性能提升略高于单客户端对应单服务端实例。
缓存集群的测试比较:
缓存配置 |
用户 |
操作 |
客户端 版本 |
总耗时(ms) |
单线程耗时(ms) |
提高处理能力百分比 |
No Cluster
checkAlive |
100 |
1000 put simple obj
1000 get simple obj |
2.0
2.2 |
13242565
7772767 |
132425
77727 |
+41.3% |
Cluster
checkAlive |
100 |
1000 put simple obj
1000 put simple obj |
2.0
2.2 |
25044268
8404606 |
250442
84046 |
+66.5% |
这部分和SocketIO优化无关。2.0采用的是向集群中所有客户端更新成功以后才返回的策略,2.2采用了异步更新,并且是分布式客户端节点获取的方式来分散压力,因此提升效率很多。
开源代码下载
其实封装后的客户端一直在内部使用,现在作了二次优化以后,觉得应该开源出来,一是可以完善自己的客户端代码,二是也可以和更多
的开发者交流使用心得。目前我已经在Google Code上传了应用的代码、范例和说明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下来测试一下,与现在用的Java
Memcached客户端在易用性和性能方面是否有所提高,也期待更多对于这部分开源内容的反馈,能够将它做的更好。
链接地址:http://code.google.com/p/memcache-client-forjava/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通过以上封装和优化,Java 客户端能更好地适应各种应用场景,提升系统整体性能。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优化应当以实际需求为导向,过度优化可能会导致代码复杂性和维护难度增加。因此,在封装 Memcached 客户端时,应...
在使用Java客户端与Memcached交互时,通常需要进行以下优化: 1. **连接池管理**:为了减少连接创建和销毁的开销,使用连接池管理多个连接。 2. **序列化优化**:选择高效的序列化方案,如Google的Protobuf或Jackson...
- **性能监控**:通过日志分析、性能测试工具等,持续监控和优化系统性能。 - **负载均衡和集群**:为应对高并发,需要实现负载均衡,可能采用Nginx等反向代理服务器,以及服务器集群。 国内外微博发展历程表明,...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欧姆龙NJ系列PLC与多个品牌总线设备(如汇川伺服、雷赛步进控制器、SMC电缸等)的控制程序及其配置方法。重点讨论了PDO映射、参数配置、单位转换、故障排查等方面的实际经验和常见问题。文中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这些复杂系统的调试技巧。此外,还特别强调了不同品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配置错误。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需要进行PLC与总线设备集成工作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将欧姆龙NJ PLC与其他品牌总线设备集成在一起的应用场景,如工厂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控制等。主要目标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减少调试时间和成本。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包括大量来自实际项目的实践经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应对现实中的挑战。建议读者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掌握各种设备的特点和最佳实践。
数字化企业转型大数据解决方案.pptx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MATLAB实现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算法在电力系统分布式经济调度中的应用。文中通过具体的MATLAB代码展示了如何将发电机组和柔性负荷视为智能体,通过局部通信和协商达成全局最优调度。核心算法通过迭代更新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使各个节点在无中央指挥的情况下自行调整功率,最终实现经济最优分配。此外,文章还讨论了通信拓扑对收敛速度的影响以及一些工程优化技巧,如稀疏矩阵存储和自适应参数调整。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调度、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多智能体系统和MATLAB编程有一定了解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提高电力系统调度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系统鲁棒性的应用场景。主要目标是在分布式环境下实现快速、稳定的经济调度,同时减少通信量和计算资源消耗。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测试结果,展示了算法的实际性能和优势。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获取虎牙直播流地址的油猴脚本,可以直接使用VLC等播放器打开地址播放。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MATLAB进行价格型需求响应的研究,特别是电价弹性矩阵的构建与优化。文章首先解释了电价弹性矩阵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接着展示了如何通过MATLAB代码实现弹性矩阵的初始化、负荷变化量的计算以及优化方法。文中还讨论了如何通过非线性约束和目标函数最小化峰谷差,确保用户用电舒适度的同时实现负荷的有效调节。此外,文章提供了具体的代码实例,包括原始负荷曲线与优化后负荷曲线的对比图,以及基于历史数据的参数优化方法。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优化、能源管理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并掌握价格型需求响应机制的专业人士,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价弹性矩阵,优化电力系统的负荷分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如弹性矩阵的动态校准和用户价格敏感度的滞后效应,提供了实用的技术细节和实践经验。
CSP-J 2021 初赛真题.pdf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麻雀优化算法(SSA)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相结合,在MATLAB环境中构建一个用于时间序列单输入单输出预测的模型。首先简述了SSA和LSTM的基本原理,接着逐步讲解了从数据准备、预处理、模型构建、参数优化到最后的预测与结果可视化的完整流程。文中提供了详细的MATLAB代码示例,确保读者能够轻松复现实验。此外,还讨论了一些关键参数的选择方法及其对模型性能的影响。 适合人群:对时间序列预测感兴趣的科研人员、研究生以及有一定编程基础的数据分析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单变量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高精度预测的应用场合,如金融、能源等领域。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读者将掌握如何使用MATLAB实现SSA优化LSTM模型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 其他说明:为了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文中特别强调了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式。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过拟合、梯度爆炸等,也提供了一些建议性的解决方案。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西门子S7-1200 PLC与施耐德ATV310/312变频器通过Modbus RTU进行通讯的具体实现步骤和调试技巧。主要内容涵盖硬件接线、通讯参数配置、控制启停、设定频率、读取运行参数的方法以及常见的调试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文中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帮助读者理解和实施通讯程序。此外,还强调了注意事项,如地址偏移量、数据格式转换和超时匹配等。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需要将西门子PLC与施耐德变频器进行集成的工作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通过Modbus RTU协议实现PLC与变频器通讯的工程项目。目标是确保通讯稳定可靠,掌握解决常见问题的方法,提高调试效率。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实际案例和调试经验有助于读者避免常见错误,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建议读者在实践中结合提供的代码示例和调试工具进行操作。
本文详细介绍了Scala语言的基础知识和特性。Scala是一种运行在JVM上的编程语言,兼具面向对象和函数式编程的特点,适合大数据处理。其环境配置需注意Java版本和路径问题。语言基础涵盖注释、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和流程控制。函数特性包括高阶函数、柯里化、闭包、尾递归等。面向对象方面,Scala支持继承、抽象类、特质等,并通过包、类和对象实现代码组织和管理,同时提供了单例对象和伴生对象的概念。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石墨烯-金属强耦合拉比分裂现象的研究,主要借助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文章首先介绍了拉比分裂的基本概念,即当石墨烯与金属相互靠近时,原本单一的共振模式会分裂成两个,这种现象背后的电磁学和量子力学原理对于开发新型光电器件、高速通信设备等意义重大。接着阐述了Comsol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构建石墨烯-金属相互作用模型、设置材料属性、定义边界条件、划分网格以及求解模型的具体步骤。此外,还展示了具体的建模示例代码,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解释了拉比分裂现象的形成机理。最后强调了该研究对未来技术创新的重要价值。 适合人群:从事物理学、材料科学、光电工程等领域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石墨烯-金属强耦合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石墨烯-金属强耦合拉比分裂现象的研究人员,旨在帮助他们掌握Comsol仿真工具的应用技巧,提高研究效率,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建模思路可供读者参考实践,但需要注意实际应用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参数配置。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FPGA的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重点探讨了Verilog和Nios II软核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来说,编码器模块利用Verilog实现了高精度的四倍频计数,解决了AB相信号的跳变问题;坐标变换部分则由Nios II软核负责,通过C语言实现Clarke变换和Park变换,提高了计算效率;SVPWM生成模块采用了Verilog硬件加速,优化了调制波的生成时间和波形质量。此外,文章还讨论了Nios II和Verilog之间的高效交互方式,如自定义指令和DMA传输,以及中断处理机制,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文中提到的一些优化技巧,如定点数运算、查表法、流水线设计等,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性能。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FPGA和嵌入式开发经验的研发人员,尤其是对电机控制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性能、低延迟的电机控制应用场景,如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FPGA与Nios II结合的电机控制方法,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和优化建议,有助于读者理解和实践。同时,文中提及了一些常见的调试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符号位处理不当导致的电机反转、数据溢出等问题,提醒读者在实际项目中加以注意。
内容概要:本文档《ATK-DLRK3568嵌入式Qt开发实战V1.2》是正点原子出品的一份面向初学者的嵌入式Qt开发指南,主要内容涵盖嵌入式Linux环境下Qt的安装配置、C++基础、Qt基础、多线程编程、网络编程、多媒体开发、数据库操作以及项目实战案例。文档从最简单的“Hello World”程序开始,逐步引导读者熟悉Qt开发环境的搭建、常用控件的使用、信号与槽机制、UI设计、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点。此外,文档还提供了详细的项目实战案例,如车牌识别系统的开发,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Linux和C++基础,希望快速入门嵌入式Qt开发的初学者或有一定开发经验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 1. **环境搭建**:学习如何在Ubuntu环境下搭建Qt开发环境,包括安装必要的工具和库。 2. **基础知识**:掌握C++面向对象编程、Qt基础控件的使用、信号与槽机制等核心概念。 3. **高级功能**:理解多线程编程、网络通信、多媒体处理、数据库操作等高级功能的实现方法。 4. **项目实战**:通过具体的项目案例(如车牌识别系统),巩固
内容概要:文章深入探讨了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实力、市场表现及未来前景,揭示其背后是科技创新还是市场炒作。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由90后创业者王兴兴创办,从四足机器人(如Laikago、AlienGo、A1)成功跨越到人形机器人(如H1和G1)。H1具有出色的运动能力和高精度导航技术,G1则专注于娱乐陪伴场景,具备模拟人手操作的能力。市场方面,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因春晚表演而走红,但目前仅限于“极客型”用户购买,二手市场租赁价格高昂。文章认为,宇树科技的成功既源于技术突破,也离不开市场炒作的影响。未来,宇树科技将在工业、服务业、娱乐等多个领域拓展应用,但仍需克服成本、稳定性和安全等方面的挑战。 适合人群: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感兴趣的科技爱好者、投资者以及相关行业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了解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历程;②分析其市场表现及未来应用前景;③探讨科技创新与市场炒作之间的关系。 阅读建议:本文详细介绍了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细节和市场情况,读者应关注其技术创新点,同时理性看待市场炒作现象,思考人形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
C#3-的核心代码以及练习题相关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将麻雀搜索算法(SSA)用于优化支持向量机(SVM)分类的方法,并以红酒数据集为例进行了具体实现。首先介绍了数据预处理步骤,包括从Excel读取数据并进行特征和标签的分离。接着阐述了适应度函数的设计,采用五折交叉验证计算准确率作为评价标准。然后深入探讨了麻雀算法的核心迭代过程,包括参数初始化、种群更新规则以及如何通过指数衰减和随机扰动来提高搜索效率。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实用技巧,如保存最优参数以避免重复计算、利用混淆矩阵可视化分类结果等。最后给出了完整的代码框架及其在GitHub上的开源地址。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MATLAB编程基础的研究人员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对机器学习算法感兴趣的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解决多分类问题的数据科学家或工程师,旨在提供一种高效且易于使用的SVM参数优化方法,帮助用户获得更高的分类准确性。 其他说明:该方法不仅限于红酒数据集,在其他类似的数据集中同样适用。用户只需确保数据格式正确即可轻松替换数据源。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搭建四分之一车被动悬架双质量(二自由度)模型。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车辆悬架系统在垂直方向上的动态特性,特别是针对路面不平度引起的车轮和车身振动。文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建模步骤,包括输入模块、模型主体搭建和输出模块的设计,还展示了如何通过仿真分析来评估悬架性能,如乘坐舒适性和轮胎接地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一些常见的建模技巧和注意事项,如选择合适的求解器、处理代数环等问题。 适合人群:从事汽车动力学研究的科研人员、高校学生以及对车辆悬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理解车辆悬架系统的理论知识;②用于科研实验,验证不同的悬架设计方案;③用于工业应用,优化实际车辆的悬架系统设计。 其他说明:本文提供的模型基于MATLAB 2016b及以上版本,确保读者能够顺利重现所有步骤并获得预期结果。同时,文中附带了大量的代码片段和具体的操作指南,便于读者快速上手。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COMSOL软件进行光子晶体板谷态特性的建模与仿真。首先,定义了晶格常数和其他关键参数,如六边形蜂窝结构的创建、材料属性的设定以及周期性边界的配置。接下来,重点讲解了网格剖分的方法,强调了自适应网格和边界层细化的重要性。随后,讨论了如何通过参数扫描和频域分析来探索谷态特征,特别是在布里渊区高对称点附近观察到的能量带隙和涡旋结构。最后,提供了关于仿真收敛性和优化技巧的建议,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适合人群:从事光子学、电磁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拓扑光子学感兴趣的学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光子晶体板谷态特性的科研工作者,旨在帮助他们掌握COMSOL的具体应用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相关实验和理论研究。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穿插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复杂的物理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同时,强调了仿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细节,如网格划分、边界条件设置等,有助于避免常见错误并提高仿真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