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499612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文章分类
- 全部博客 (258)
- 0-中医 (83)
- 1-工作 (4)
- 2-生活 (17)
- 3-其他 (3)
- oracle_dev (5)
- oracle_dba (35)
- ebs_gl (1)
- ebs_ap (0)
- ebs_po (0)
- ebs_hr_people (0)
- ebs_hr_payroll (0)
- java (12)
- javaScript (7)
- JSP2.0 (4)
- springMVC (3)
- spring (4)
- iBatis (5)
- Hibernate (3)
- tomcat (2)
- linux (13)
- 网络 (3)
- python (25)
- Django (11)
- z-技术 (13)
- PHPCMS (0)
最新评论
-
bo521dai:
Bravo. contains everything.
Oracle调优总结 -
yangxiutian:
固态硬盘是什么东东,既然对硬件有约束,我想推广难啊,除非若干年 ...
未来操作系统(组图) -
showzh:
...
listener.ora 、sqlnet.ora 、tnsnames.ora的关系以及手工配置举例 -
489687009:
我特别想问一下楼主,现在有了框架后,jsp2.0还有用武之地吗 ...
JSP2.0入门 -
liuzl121:
你好 我刚学java,我想请教下这个SignonControl ...
log4j详尽配置实战(for spring)
问曰:病有脏结,有结胸,其状何如?师曰: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者,名曰脏结也。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何谓脏结?师曰:脏结者,五脏各具,寒热攸分,宜求血分,虽有气结,皆血为之。假令肝脏结,则两胁痛而呕,脉沉弦而结者,宜吴茱萸汤。若发热不呕者,此为实,脉当沉弦而急,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当归二两 牡丹皮三两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 枳实二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心脏结,则心中痛,或在心下郁郁不乐,脉大而涩,连翘阿胶半夏赤小豆汤主之。若心中热痛而烦,脉大而弦急者,此为实也,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主之。
连翘阿胶半夏赤小豆汤方
连翘二两 阿胶一两半 半夏半升(洗) 赤小豆三两
右四味,以水四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
黄连三两 阿胶二两 半夏半升(洗)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 茯苓三两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再服。
肺脏结,胸中闭塞,喘,咳,善悲,脉短而涩,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主之。若咳而唾血,胸中痛,此为实,葶苈括萎桔梗牡
丹汤主之。
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方
百合七枚(洗去沫) 贝母三两 茯苓三两 桔梗二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葶苈括萎桔梗牡丹汤方
葶苈三两(熬) 括萎实大者一枚(捣) 桔梗三两 牡丹皮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脾脏结,腹中满痛,按之如覆杯,甚则腹大而坚,脉沉而紧,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主之。若腹中胀痛,不可按,大便初溏
后鞕,转失(疑为矢)气者,此为实,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主之。
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方
白术二两 枳实二两 桃仁二十七枚(去皮尖) 干姜一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方
大黄三两 厚朴三两 枳实三两 半夏一升 甘草一两(炙)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肾脏结,少腹鞕,隐隐痛,按之如有核,小便乍清乍浊,脉沉细而结,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若小腹急痛,小便赤数者,
此为实,宜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劈)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茯苓二两 枳实二两 芍药三两 甘草一两(炙)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饮食如故,时时下利,舌上白苔滑者,为难治。
何谓结胸?师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于里,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早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误下故
也。
结胸病,头项强,如柔痉状者,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斤 葶苈半斤(熬) 芒硝半斤 杏仁半斤(去皮尖熬)
右四味,捣筛二味,纳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方寸匙,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
去滓,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度,禁忌如药法。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
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忄农),阳气内陷,心下因鞕,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五苓散主之。
大陷胸汤方
大黄六两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匙)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纳芒硝,煮二沸,纳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白饮和方寸匙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发黄者,加茵陈蒿十分。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紧而实,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肋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方见前)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枳实四枚(炙) 生姜五两(切)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
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方见前)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 括蒌实大者一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括蒌取三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此作协热利也。
太阳病,下之后,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五苓散小陷胸汤方俱见前)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粒(去皮尖)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匙,汤用五合,调服,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者,与芍药三两。
白散方
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 贝母三分
右三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匙,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不止进冷粥一杯。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鞕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言严)语,脉弦大,五日(言严)语不止,当刺期门。
妇人中风,发热恶风,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言严)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泄之。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言严)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挂枝汤方
桂枝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括萎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者,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小柴胡汤见前)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大陷胸汤见前)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必鞕,若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必烦。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桂枝三两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渴去半夏,加括萎根三两;若微利,若嘻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若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右三味,各等分,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匙,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目闰)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大者,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右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心下痞,而复恶寒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方见前)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服汤药下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不已,复以他药下之,利益甚,医以理中与之,利仍不止,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故也,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赤石脂一斤(碎) 太乙禹余粮一斤(碎)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鞕,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旋覆代赭汤方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石一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枝,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后攻其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见前)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呕吐而不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方见前)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 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匙,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津,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二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当发汗,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见前)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鞕,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不可下也,下之则痉。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一两半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 人参二两半夏 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三服。
伤寒,脉浮滑,此以里有热,表无寒也,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脉结促,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地黄半斤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阿胶二两 麻仁半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何谓脏结?师曰:脏结者,五脏各具,寒热攸分,宜求血分,虽有气结,皆血为之。假令肝脏结,则两胁痛而呕,脉沉弦而结者,宜吴茱萸汤。若发热不呕者,此为实,脉当沉弦而急,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桂枝当归牡丹皮桃仁枳实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当归二两 牡丹皮三两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 枳实二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心脏结,则心中痛,或在心下郁郁不乐,脉大而涩,连翘阿胶半夏赤小豆汤主之。若心中热痛而烦,脉大而弦急者,此为实也,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主之。
连翘阿胶半夏赤小豆汤方
连翘二两 阿胶一两半 半夏半升(洗) 赤小豆三两
右四味,以水四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黄连阿胶半夏桃仁茯苓汤
黄连三两 阿胶二两 半夏半升(洗)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 茯苓三两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再服。
肺脏结,胸中闭塞,喘,咳,善悲,脉短而涩,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主之。若咳而唾血,胸中痛,此为实,葶苈括萎桔梗牡
丹汤主之。
百合贝母茯苓桔梗汤方
百合七枚(洗去沫) 贝母三两 茯苓三两 桔梗二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葶苈括萎桔梗牡丹汤方
葶苈三两(熬) 括萎实大者一枚(捣) 桔梗三两 牡丹皮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脾脏结,腹中满痛,按之如覆杯,甚则腹大而坚,脉沉而紧,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主之。若腹中胀痛,不可按,大便初溏
后鞕,转失(疑为矢)气者,此为实,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主之。
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方
白术二两 枳实二两 桃仁二十七枚(去皮尖) 干姜一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大黄厚朴枳实半夏甘草汤方
大黄三两 厚朴三两 枳实三两 半夏一升 甘草一两(炙)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肾脏结,少腹鞕,隐隐痛,按之如有核,小便乍清乍浊,脉沉细而结,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若小腹急痛,小便赤数者,
此为实,宜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劈)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茯苓二两 枳实二两 芍药三两 甘草一两(炙)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饮食如故,时时下利,舌上白苔滑者,为难治。
何谓结胸?师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于里,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早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误下故
也。
结胸病,头项强,如柔痉状者,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斤 葶苈半斤(熬) 芒硝半斤 杏仁半斤(去皮尖熬)
右四味,捣筛二味,纳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方寸匙,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
去滓,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度,禁忌如药法。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
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忄农),阳气内陷,心下因鞕,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五苓散主之。
大陷胸汤方
大黄六两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匙)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纳芒硝,煮二沸,纳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白饮和方寸匙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发黄者,加茵陈蒿十分。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紧而实,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肋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方见前)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枳实四枚(炙) 生姜五两(切)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
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方见前)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 括蒌实大者一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括蒌取三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此作协热利也。
太阳病,下之后,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五苓散小陷胸汤方俱见前)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 麻黄三两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粒(去皮尖)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匙,汤用五合,调服,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者,与芍药三两。
白散方
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 贝母三分
右三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匙,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不止进冷粥一杯。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鞕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言严)语,脉弦大,五日(言严)语不止,当刺期门。
妇人中风,发热恶风,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言严)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泄之。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言严)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挂枝汤方
桂枝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括萎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者,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小柴胡汤见前)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大陷胸汤见前)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必鞕,若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必烦。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桂枝三两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渴去半夏,加括萎根三两;若微利,若嘻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若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右三味,各等分,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匙,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目闰)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大者,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右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心下痞,而复恶寒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方见前)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服汤药下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不已,复以他药下之,利益甚,医以理中与之,利仍不止,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故也,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赤石脂一斤(碎) 太乙禹余粮一斤(碎)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鞕,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旋覆代赭汤方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石一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枝,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后攻其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见前)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呕吐而不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方见前)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 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匙,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津,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二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当发汗,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见前)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鞕,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不可下也,下之则痉。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一两半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 人参二两半夏 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三服。
伤寒,脉浮滑,此以里有热,表无寒也,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脉结促,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地黄半斤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阿胶二两 麻仁半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发表评论
-
中医助手 健康神器 有图有真相
2015-02-04 14:36 3中医助手 健康神器 有图有真相 官网:ZY123.com ... -
同仁堂-十大王牌、十大名药
2013-03-03 14:27 2181同仁堂 十大王牌、十大名药 官网:ZY123.com(中医 ... -
全体同学与戴春峰老师合影(2012-12)
2012-12-28 14:52 882全体同学与戴春峰老师合影(2012-12) 官网:ZY123 ... -
全体同学与金伯华老师合影(2012-12)
2012-12-28 14:38 810全体同学与金伯华老师合影(2012-12) 官网:ZY123 ... -
2013癸巳年气运
2012-12-27 21:58 865官网:ZY123.com(中医123) 2013 癸巳 ... -
后天9种体质,老中医教你怎样自测及应对
2012-11-23 06:43 663官网:ZY123.com(中医123) ... -
冯医师、李医师合影
2012-11-13 19:52 759冯医师、李医师合影 -
我与冯中医师合影
2012-11-13 19:51 684我与冯中医师合影 -
我与冯、李医师合影
2012-11-13 19:49 533我与冯(中医、针灸)、李(西医、针灸)医师合影 官网:ZY1 ... -
我与林医生合影(西医-针灸)20121111
2012-11-11 19:25 632我与林医生合影(西医-针灸)20121111 官网:ZY12 ... -
我与王少军老师合影20121110
2012-11-11 19:24 656我与王少军老师合影20121110 -
符得海与谢秀申老师合影20121111.jpg
2012-11-11 19:22 903符得海与谢秀申老师合影20121111.jpg 真正的针灸大 ... -
漢唐全席.jpg
2012-11-09 21:24 677漢唐全席.jpg 官网:ZY123.com(中医123) -
符得海与王岱老师合影20121109
2012-11-09 20:15 1003官网:ZY123.com(中医123) ... -
符得海与周德安老师合影20121108-原始
2012-11-08 19:45 579官网:ZY123.com(中医123) 周德安,教授,北京中 ... -
倪海夏老师亲传弟子名单及联系方式
2012-11-07 20:45 3463倪海夏老师亲传弟子名单及联系方式 http://www.ha ... -
生死大限
2012-10-07 20:36 659官网:ZY123.com(中医123) 在澳洲有一个小鱼村 ... -
瘦因吟過萬山歸——半個世紀從事醫學的教訓 裘沛然
2012-10-07 20:26 834瘦因吟過萬山歸——半 ... -
the china study
2012-10-07 10:47 622The science is clear. The resul ... -
2012壬辰年气运测算
2012-08-12 23:06 8982012壬辰年气运测算 ...
相关推荐
本文档总结了伤寒论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伤寒的定义、合病、并病、直中、酒客等概念,以及太阳病的脉证、太阳中风、太阳伤寒证的辨析和治疗方法。 一、伤寒的定义 伤寒是一种外感热病,根据其范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
在《伤寒论》中,辨太阳病脉症并治是对太阳经病的分析和治疗方法。太阳经是六经病的首位,通常表现为发热、恶寒等症状,对应的治疗方法可能是解表散邪。辨痉湿暍病脉症并治则关注痉病、湿病和暍病,这些病症可能涉及...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痉湿病脉证并治属于辨证论治的范畴,具体涉及到痉病、湿病和暍病这三种疾病。这些病症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病因上存在一定的共通性,即都与外邪侵袭相关,并多起始于太阳经。本文将对痉湿病脉证...
辨太阳病脉症并治 太阳病是外感热病的一种,主要症状是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对于这种病情,《伤寒论》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以期快速控制和消除邪气。 辨痉湿暍病脉症并治 痉湿暍病是外感热病的另一种...
填空题部分,涉及到的病症和治疗方法,如脐下悸的奔豚汤、大青龙汤的适应症、阳明病的外证特点、太阳病误下后的处理等,都是《伤寒论》中重要的辨证论治内容。 判断改错题主要考察对《伤寒论》中条文的理解,例如...
《素问·骨空论篇》和《伤寒杂病论·太阳病脉症并治》等古籍对热病的临床表现,如头痛、身热、恶寒等症状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麻黄汤就被用来治疗头痛、发热、身疼等症状的疾病。 在辨证论治...
作为中医治疗感冒的重要理论基础,《伤寒论》中的“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对各种表现的太阳病及其治疗提供了详尽的论述。如脉浮、恶寒、头项强痛等症状的描述,以及麻黄汤、桂枝汤等方剂的使用原则,都为临床治疗感冒...
-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则提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观点,即根据五行学说预测疾病的可能传变路径,并提前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 二、中医“治未病”的实践应用 #### 1. ...
在《伤寒论》中,桂枝汤还用于多种情况,如太阳中风证、太阳病头痛发热、太阳病下之后气上冲、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形如疟、常自汗出、藏无他病但时发热、伤寒发汗已解复烦、阳明病脉迟、太阴病脉浮等。这些条文详细...
但表证并不局限于这些部位,还应考虑其他因素。 12. 亡阳证:大量出汗且粘咸,可能提示体内阳气丧失严重。 13. 耳病:耳内肿痛、流脓,可能与肝胆问题有关,因为胆经入耳。 14. 心肾不交:心肾不交是指肾阳不足...
《金匮要略》中提到,阴阳失衡是杂病的基本病机,调整阴阳为杂病总治则。 上工治未病 上工治未病是指医生通过预测疾病的发生,提前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金匮要略》中提到,上工通过掌握疾病脏腑...
4. **外治重视局部**:针对生殖器官的疾病,采用局部治疗方法,早期文献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已提及外治法。 5. **强调节欲防病**:认为房事不当可能导致妇科疾病,强调在经、妊、产褥期等关键时期要...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深刻探讨了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的精义,不仅阐述了其与《伤寒论》的关系,还深入分析了中医的核心理念,如“治未病”、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季节与脏腑的联系、中医诊断与治疗原则、...
中医护理诊法中的切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脉象的变化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 总之,中医护理诊法中的切诊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通过熟练掌握脉象的特性,中医师能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
试卷还包含了一些关于中成药治疗疾病的选择题,如青黛散外用主治痄腮,针刺中脘可以治疗中风,风寒咳嗽宜选通宣理肺丸,风寒感冒的主证是鼻塞、流清涕、痰清稀,痰湿阻肺可选二丸,风热感冒以发热、咽喉疼痛、痰黄...
“弦脉”主气滞血瘀、痰饮诸痛等病证;“沉脉”虽在正常人中也可出现,但通常提示内脏疾病或邪气内伏。了解这些脉象特点对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来说是基本功。 对于正常脉象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健康人的脉象中,...
将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采用给脉搏以固定激励的方法,测出人体系统在此激励下的输出。运用时频分析法分析了无高血压病症和有高血压病症的脉象信号的时频谱分布和功率能量比分布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无高血压的脉象...
2. **个性化医疗**:基于脉象信号的能量分布特性,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如根据不同类型的病脉设计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3. **中医现代化**:将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传统的中医脉诊领域,不仅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