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499642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文章分类
- 全部博客 (258)
- 0-中医 (83)
- 1-工作 (4)
- 2-生活 (17)
- 3-其他 (3)
- oracle_dev (5)
- oracle_dba (35)
- ebs_gl (1)
- ebs_ap (0)
- ebs_po (0)
- ebs_hr_people (0)
- ebs_hr_payroll (0)
- java (12)
- javaScript (7)
- JSP2.0 (4)
- springMVC (3)
- spring (4)
- iBatis (5)
- Hibernate (3)
- tomcat (2)
- linux (13)
- 网络 (3)
- python (25)
- Django (11)
- z-技术 (13)
- PHPCMS (0)
最新评论
-
bo521dai:
Bravo. contains everything.
Oracle调优总结 -
yangxiutian:
固态硬盘是什么东东,既然对硬件有约束,我想推广难啊,除非若干年 ...
未来操作系统(组图) -
showzh:
...
listener.ora 、sqlnet.ora 、tnsnames.ora的关系以及手工配置举例 -
489687009:
我特别想问一下楼主,现在有了框架后,jsp2.0还有用武之地吗 ...
JSP2.0入门 -
liuzl121:
你好 我刚学java,我想请教下这个SignonControl ...
log4j详尽配置实战(for spring)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者,此为不传也。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鞕者,为阳明病也。
伤寒转属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脉浮而缓,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不利,犬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然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小则愈。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其人本虚,胃中冷故也。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若咳者,其人必咽痛;不咳者,咽不痛。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忄农)者,身必发黄。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阳明病,脉浮而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自汗出。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鞕。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则知大便不久必出。所以然者,以小便数少,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阳明证,心下鞕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阳明证,眼合色赤,不可攻之,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酒洗)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
阳明病,脉实,虽汗出,而不恶热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者,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初服更衣者,停后服,不尔者,尽饮之。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以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方见前)
阳明病,实则(言严)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言严)浯,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阳明病,发汗多,若重发汗,以亡其阳,(言严)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言严)语者,大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夜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则(言严)语,小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言严)语,发热潮,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服承气汤后,不转失气,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阳明病,(言严)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尔,宜大承气汤下之。(方见前)
阳明病,下血,(言严)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阳明病,汗出,(言严)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实也,须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言严)语。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若发汗则(言严)语,遗尿,下之,则手足逆冷,额上出汗,若自汗者,宜白虎汤。自利者,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絷絷汗出,大便难而(言严)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阳明病,脉浮而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言严)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忄农),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香豉四合(棉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纳香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者止后服。
阳明病,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
猪苓一两(去皮) 茯苓一两 泽泻一两 阿胶一两 滑石一两(碎)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阳明病,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参二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
阳明病,胃中虚冷,不能食者,不可与水饮之,饮则必哕。
阳明病,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衄。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忄农),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方见上)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涕,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小柴胡汤见上)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
动作头痛,短气,有潮热者,属阳明也,白蜜煎主之。
白蜜煎方
人参一两 地黄六两 麻仁一升 白蜜八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煎三味,取五升,去滓,纳蜜,再煎一二沸,每服一升,日三夜二。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便虽鞕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王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蜜煎导方
食蜜七合
右一味,纳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可丸时,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鞕,纳谷道中,以手紧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猪胆汁方
大猪胆一枚
右一味,泄汁,和醋少许,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甚多。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粥一升,以取药力,覆取微似汗。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方见前)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劈) 大黄二两(去皮)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病减,黄从小便去也。
阳明病,其人善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善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 虻虫三十个(去翅足) 大黄三两(酒洗)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忄农)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大便初鞕后溏者,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丑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大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方见前)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病人小便不和,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息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半夏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寸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如其未下,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以法救之。渴而饮水多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
五苓散方
猪苓八十铢 白术八十铢 茯苓八十铢 泽泻一两六铢 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发黄者,加茵陈蒿十分。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鞕也。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数相搏,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只(炙)杏仁一升(去皮尖)
右六味,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太阳病二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阳明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方见前)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鞕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方见前)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鞕,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小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大便,但初头鞕,后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责,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宜抵当汤;若脉数不解,而下利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方见前)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不可汗也,当于寒湿中求之。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栀子柏皮汤方
栀子十五个(劈)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瘀热在里,其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连轺赤子豆汤方
麻黄二两 连轺二两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 生梓白皮一斤(切) 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阳明病,身热,不能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此名谷疸,茵陈蒿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身热,发黄,心中懊(忄农),或热痛,因于酒食者,此名酒疸,栀子大黄汤主之。
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身黄,津液枯燥,色暗不明者,此热入于血分也,猪膏发煎主之。
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右二味,和膏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大黄硝石汤方
大黄四两 黄柏四两 芒硝四两 栀子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二升,日三服。
黄病,小便色不变,自利,腹满而喘者,不可除热,除热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小半夏汤方(见前)
诸黄家,但利其小便,五苓散加茵陈蒿主之;假令脉浮,当以汗解者,宜桂枝加黄芪汤。(五苓散见前加茵陈蒿十分同末)
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五枚 黄芪二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诸黄,小便自利者,当以虚劳法,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腹满,小便不利,舌萎黄燥,不得眠者,此属黄家。
黄疸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者,为难治。
夫病,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后必发黄。
趺阳脉微而弦,法当腹满,若不满者,必大便难,两胠疼痛,此为虚寒,当温之,宜吴茱萸汤。(方见前)
夫病人腹痛绕脐,此为阳明风冷,谷气不行,若反下之,其气必冲,若不冲者,心下则痞,当温之,宜理中汤。
理中汤方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发热,十余日,脉浮而数,腹满,饮食如故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 甘草三两 大黄三两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阳明病,腹中切痛,雷鸣,逆满,呕吐者,此虚寒也,附子粳米汤主之。
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腹中寒痛,呕不能食,有物突起,如见头足,痛不可近者,大建中汤主之。
大建中汤方
蜀椒二合去目汗 干姜四两 人参一两 胶饴一升
右四味,以水四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胶饴,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粥,温覆之。
阳明病,腹满,胁下偏痛,发微热,其脉弦紧者,当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细辛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方
大黄三两 附子三两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后,如人行四五里,再进一服。
问曰:阳明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其有宿食也,大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寸口脉数而滑者,此为有宿食也。
下利不欲食者,此为有宿食也。
脉紧如转索者,此为有宿食也。
脉紧,腹中痛,恶风寒者,此为有宿食也。
宿食在上脘者,法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 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杵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匙,温服之,不吐稍加,得吐止后服。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者,此为不传也。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鞕者,为阳明病也。
伤寒转属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脉浮而缓,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不利,犬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然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小则愈。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其人本虚,胃中冷故也。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若咳者,其人必咽痛;不咳者,咽不痛。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忄农)者,身必发黄。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阳明病,脉浮而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自汗出。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鞕。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则知大便不久必出。所以然者,以小便数少,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阳明证,心下鞕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阳明证,眼合色赤,不可攻之,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酒洗)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
阳明病,脉实,虽汗出,而不恶热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者,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初服更衣者,停后服,不尔者,尽饮之。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以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方见前)
阳明病,实则(言严)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言严)浯,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阳明病,发汗多,若重发汗,以亡其阳,(言严)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言严)语者,大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夜外出,胃中燥,大便必鞕,鞕则(言严)语,小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言严)语,发热潮,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服承气汤后,不转失气,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阳明病,(言严)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尔,宜大承气汤下之。(方见前)
阳明病,下血,(言严)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阳明病,汗出,(言严)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实也,须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言严)语。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若发汗则(言严)语,遗尿,下之,则手足逆冷,额上出汗,若自汗者,宜白虎汤。自利者,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絷絷汗出,大便难而(言严)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阳明病,脉浮而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言严)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忄农),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香豉四合(棉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纳香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者止后服。
阳明病,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
猪苓一两(去皮) 茯苓一两 泽泻一两 阿胶一两 滑石一两(碎)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阳明病,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参二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
阳明病,胃中虚冷,不能食者,不可与水饮之,饮则必哕。
阳明病,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衄。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忄农),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胁下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方见上)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涕,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小柴胡汤见上)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
动作头痛,短气,有潮热者,属阳明也,白蜜煎主之。
白蜜煎方
人参一两 地黄六两 麻仁一升 白蜜八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煎三味,取五升,去滓,纳蜜,再煎一二沸,每服一升,日三夜二。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便虽鞕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王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蜜煎导方
食蜜七合
右一味,纳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可丸时,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鞕,纳谷道中,以手紧抱,欲大便时乃去之。
猪胆汁方
大猪胆一枚
右一味,泄汁,和醋少许,灌谷道中,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甚多。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粥一升,以取药力,覆取微似汗。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方见前)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劈) 大黄二两(去皮)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病减,黄从小便去也。
阳明病,其人善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善忘,屎虽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 虻虫三十个(去翅足) 大黄三两(酒洗)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忄农)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大便初鞕后溏者,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丑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大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方见前)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病人小便不和,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息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半夏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寸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如其未下,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以法救之。渴而饮水多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
五苓散方
猪苓八十铢 白术八十铢 茯苓八十铢 泽泻一两六铢 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为散,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发黄者,加茵陈蒿十分。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鞕也。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数相搏,大便则鞕,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只(炙)杏仁一升(去皮尖)
右六味,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太阳病二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阳明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方见前)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鞕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方见前)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鞕,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小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大便,但初头鞕,后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责,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宜抵当汤;若脉数不解,而下利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方见前)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不可汗也,当于寒湿中求之。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栀子柏皮汤方
栀子十五个(劈)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瘀热在里,其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麻黄连轺赤子豆汤方
麻黄二两 连轺二两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 生梓白皮一斤(切) 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阳明病,身热,不能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此名谷疸,茵陈蒿汤主之。(方见前)
阳明病,身热,发黄,心中懊(忄农),或热痛,因于酒食者,此名酒疸,栀子大黄汤主之。
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 枳实五枚 豉一升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身黄,津液枯燥,色暗不明者,此热入于血分也,猪膏发煎主之。
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右二味,和膏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大黄硝石汤方
大黄四两 黄柏四两 芒硝四两 栀子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六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劈) 大黄二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二升,日三服。
黄病,小便色不变,自利,腹满而喘者,不可除热,除热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小半夏汤方(见前)
诸黄家,但利其小便,五苓散加茵陈蒿主之;假令脉浮,当以汗解者,宜桂枝加黄芪汤。(五苓散见前加茵陈蒿十分同末)
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五枚 黄芪二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诸黄,小便自利者,当以虚劳法,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腹满,小便不利,舌萎黄燥,不得眠者,此属黄家。
黄疸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者,为难治。
夫病,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后必发黄。
趺阳脉微而弦,法当腹满,若不满者,必大便难,两胠疼痛,此为虚寒,当温之,宜吴茱萸汤。(方见前)
夫病人腹痛绕脐,此为阳明风冷,谷气不行,若反下之,其气必冲,若不冲者,心下则痞,当温之,宜理中汤。
理中汤方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发热,十余日,脉浮而数,腹满,饮食如故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 甘草三两 大黄三两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阳明病,腹中切痛,雷鸣,逆满,呕吐者,此虚寒也,附子粳米汤主之。
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阳明病,腹中寒痛,呕不能食,有物突起,如见头足,痛不可近者,大建中汤主之。
大建中汤方
蜀椒二合去目汗 干姜四两 人参一两 胶饴一升
右四味,以水四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滓,纳胶饴,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粥,温覆之。
阳明病,腹满,胁下偏痛,发微热,其脉弦紧者,当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细辛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方
大黄三两 附子三两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后,如人行四五里,再进一服。
问曰:阳明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其有宿食也,大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寸口脉数而滑者,此为有宿食也。
下利不欲食者,此为有宿食也。
脉紧如转索者,此为有宿食也。
脉紧,腹中痛,恶风寒者,此为有宿食也。
宿食在上脘者,法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 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杵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匙,温服之,不吐稍加,得吐止后服。
发表评论
-
中医助手 健康神器 有图有真相
2015-02-04 14:36 3中医助手 健康神器 有图有真相 官网:ZY123.com ... -
同仁堂-十大王牌、十大名药
2013-03-03 14:27 2181同仁堂 十大王牌、十大名药 官网:ZY123.com(中医 ... -
全体同学与戴春峰老师合影(2012-12)
2012-12-28 14:52 882全体同学与戴春峰老师合影(2012-12) 官网:ZY123 ... -
全体同学与金伯华老师合影(2012-12)
2012-12-28 14:38 810全体同学与金伯华老师合影(2012-12) 官网:ZY123 ... -
2013癸巳年气运
2012-12-27 21:58 865官网:ZY123.com(中医123) 2013 癸巳 ... -
后天9种体质,老中医教你怎样自测及应对
2012-11-23 06:43 663官网:ZY123.com(中医123) ... -
冯医师、李医师合影
2012-11-13 19:52 759冯医师、李医师合影 -
我与冯中医师合影
2012-11-13 19:51 684我与冯中医师合影 -
我与冯、李医师合影
2012-11-13 19:49 533我与冯(中医、针灸)、李(西医、针灸)医师合影 官网:ZY1 ... -
我与林医生合影(西医-针灸)20121111
2012-11-11 19:25 632我与林医生合影(西医-针灸)20121111 官网:ZY12 ... -
我与王少军老师合影20121110
2012-11-11 19:24 656我与王少军老师合影20121110 -
符得海与谢秀申老师合影20121111.jpg
2012-11-11 19:22 903符得海与谢秀申老师合影20121111.jpg 真正的针灸大 ... -
漢唐全席.jpg
2012-11-09 21:24 677漢唐全席.jpg 官网:ZY123.com(中医123) -
符得海与王岱老师合影20121109
2012-11-09 20:15 1003官网:ZY123.com(中医123) ... -
符得海与周德安老师合影20121108-原始
2012-11-08 19:45 579官网:ZY123.com(中医123) 周德安,教授,北京中 ... -
倪海夏老师亲传弟子名单及联系方式
2012-11-07 20:45 3463倪海夏老师亲传弟子名单及联系方式 http://www.ha ... -
生死大限
2012-10-07 20:36 659官网:ZY123.com(中医123) 在澳洲有一个小鱼村 ... -
瘦因吟過萬山歸——半個世紀從事醫學的教訓 裘沛然
2012-10-07 20:26 834瘦因吟過萬山歸——半 ... -
the china study
2012-10-07 10:47 622The science is clear. The resul ... -
2012壬辰年气运测算
2012-08-12 23:06 8982012壬辰年气运测算 ...
相关推荐
本文档总结了伤寒论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伤寒的定义、合病、并病、直中、酒客等概念,以及太阳病的脉证、太阳中风、太阳伤寒证的辨析和治疗方法。 一、伤寒的定义 伤寒是一种外感热病,根据其范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
在《伤寒论》中,辨太阳病脉症并治是对太阳经病的分析和治疗方法。太阳经是六经病的首位,通常表现为发热、恶寒等症状,对应的治疗方法可能是解表散邪。辨痉湿暍病脉症并治则关注痉病、湿病和暍病,这些病症可能涉及...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痉湿病脉证并治属于辨证论治的范畴,具体涉及到痉病、湿病和暍病这三种疾病。这些病症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病因上存在一定的共通性,即都与外邪侵袭相关,并多起始于太阳经。本文将对痉湿病脉证...
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症并治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是外感热病的另一种类型,主要症状是狐惑、阴阳毒、百合等。对于这种病情,《伤寒论》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以期快速控制和消除邪气。 《伤寒论》全新破解旨在...
填空题部分,涉及到的病症和治疗方法,如脐下悸的奔豚汤、大青龙汤的适应症、阳明病的外证特点、太阳病误下后的处理等,都是《伤寒论》中重要的辨证论治内容。 判断改错题主要考察对《伤寒论》中条文的理解,例如...
《素问·骨空论篇》和《伤寒杂病论·太阳病脉症并治》等古籍对热病的临床表现,如头痛、身热、恶寒等症状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麻黄汤就被用来治疗头痛、发热、身疼等症状的疾病。 在辨证论治...
-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则提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观点,即根据五行学说预测疾病的可能传变路径,并提前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 二、中医“治未病”的实践应用 #### 1. ...
作为中医治疗感冒的重要理论基础,《伤寒论》中的“太阳病脉证并治篇”对各种表现的太阳病及其治疗提供了详尽的论述。如脉浮、恶寒、头项强痛等症状的描述,以及麻黄汤、桂枝汤等方剂的使用原则,都为临床治疗感冒...
在《伤寒论》中,桂枝汤还用于多种情况,如太阳中风证、太阳病头痛发热、太阳病下之后气上冲、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形如疟、常自汗出、藏无他病但时发热、伤寒发汗已解复烦、阳明病脉迟、太阴病脉浮等。这些条文详细...
但表证并不局限于这些部位,还应考虑其他因素。 12. 亡阳证:大量出汗且粘咸,可能提示体内阳气丧失严重。 13. 耳病:耳内肿痛、流脓,可能与肝胆问题有关,因为胆经入耳。 14. 心肾不交:心肾不交是指肾阳不足...
《金匮要略》中提到,阴阳失衡是杂病的基本病机,调整阴阳为杂病总治则。 上工治未病 上工治未病是指医生通过预测疾病的发生,提前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金匮要略》中提到,上工通过掌握疾病脏腑...
4. **外治重视局部**:针对生殖器官的疾病,采用局部治疗方法,早期文献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已提及外治法。 5. **强调节欲防病**:认为房事不当可能导致妇科疾病,强调在经、妊、产褥期等关键时期要...
中医护理诊法中的切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脉象的变化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 总之,中医护理诊法中的切诊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通过熟练掌握脉象的特性,中医师能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深刻探讨了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的精义,不仅阐述了其与《伤寒论》的关系,还深入分析了中医的核心理念,如“治未病”、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季节与脏腑的联系、中医诊断与治疗原则、...
试卷还包含了一些关于中成药治疗疾病的选择题,如青黛散外用主治痄腮,针刺中脘可以治疗中风,风寒咳嗽宜选通宣理肺丸,风寒感冒的主证是鼻塞、流清涕、痰清稀,痰湿阻肺可选二丸,风热感冒以发热、咽喉疼痛、痰黄...
“弦脉”主气滞血瘀、痰饮诸痛等病证;“沉脉”虽在正常人中也可出现,但通常提示内脏疾病或邪气内伏。了解这些脉象特点对于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来说是基本功。 对于正常脉象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健康人的脉象中,...
2. **个性化医疗**:基于脉象信号的能量分布特性,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如根据不同类型的病脉设计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3. **中医现代化**:将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传统的中医脉诊领域,不仅有助...
实验结果表明,无高血压的脉象信号能量主要集中在 5 Hz以下的主波峰中,高于 5 Hz的能量只占很小的部分,而病脉的频率范围比正常脉较宽,尤其中高频部分较宽。时频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区分无高血压病症和有高血压病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