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模式实际上很像一条单链表,每次装饰就是增加一个结点,增加一个结点以后这个对象就有了新的功能。设计模式中还有一种类似单链表的模式,职责链模式。
假设一个情景:学生可以申请请假,这个申请交由负责的辅导员,辅导员能批3
天以内典型的假期。如果不满足条件就交给年级主任,年级主任能够批1
个星期以内的假期,如果超过1
个星期的就得交给学院批,由学院来决定行不行。如图:
假设现在让你在一个教学系统中设计上面这个业务,应该如何设计好?
这样子,让学生自己判断,3
天的找辅导员,7
天的找主任……
那么可以用代码这样子实现:
这是辅导员类:
//辅导员是个老师
public class Teach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nageRequest(String requestContent, int days) {
if (days <= 3) {
if (requestContent == "病假") {
System.out.println("辅导员:好吧同意了");
} else if (requestContent == "产假") {
System.out.println("辅导员:好吧同意了");
} else {
System.out.println("辅导员:不行这个我做不了主");
}
} else {
System.out.println("辅导员:不行,超过3天了");
}
}
}
接下来的是主任类和学院类,跟上面辅导员类差不多:
//主任的英文翻译居然是Chairman
public class Chairman {
public static void manageRequest(String requestContent, int days) {
if (days <= 7 && days > 3) {
if (requestContent == "病假") {
System.out.println("主任:好吧同意了");
} else if (requestContent == "产假") {
System.out.println("主任:好吧同意了");
} else if (requestContent == "事假") {
System.out.println("主任:好吧同意了");
} else {
System.out.println("主任:不行这个我做不了主");
}
} else {
System.out.println("主任:不行啊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
}
}
}
// 这是学院
public class College {
public static void manageRequest(String requestContent, int days) {
if (days > 7) {
if (requestContent == "病假") {
System.out.println("学院:好吧同意了");
} else if (requestContent == "产假") {
System.out.println("学院:好吧同意了");
} else if (requestContent == "事假") {
System.out.println("学院:好吧同意了");
} else if (requestContent == "打工") {
System.out.println("学院:不行!");
}
} else {
System.out.println("学院:不行啊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
}
}
}
接下来是学生,学生先判断应该问谁,然后发出请求:
public class Student {
// 学生发出请求
public void sendRequest(String requestContent, int days) {
System.out.print("已经发出申请......结果是..........");
if (days <= 3) {
Teacher.manageRequest(requestContent, days);
} else if (days <= 7) {
Chairman.manageRequest(requestContent, days);
} else {
College.manageRequest(requestContent, days);
}
}
}
场景:
// 场景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tudent = new Student();
student.sendRequest(" 病假", 2);
}
运行一下,如下:
已经发出申请...... 结果是.......... 辅导员:好吧同意了
这样子设计好吗?不好,代码不健壮。
如果我现在要申请2
天的事假,按照判断我应该交给Teacher
,但是Teacher
说他处理不了这样的事情,那就结束了吗?事实上就应该转交给Chairman
处理。这时候会想,我们把sendRequest()
方法加多一层判断不就行了吗?这就耦合了,另一方面,如果每个负责人的职责经常变化,那是不是得经常修改sendRequest()
和相应的负责人的源代码?单一职责设计原则约定好只能有一个原因可以引起类的变化,这就不符合单一职责原则,而且也不符合开闭原则。其次在一个方法中有大量的逻辑判断也显得代码臃肿,可读性差。
这里介绍职责链设计模式。作为一种行为模式,它是为了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尽可能的避免请求者和处理者之间的耦合,而是让请求者只负责发送,处理者接受以后处理请求,如果不能处理就交给下一个处理者,直到有一个对象可以处理它。这时候处理者形成一条链表用于传递请求。
按照职责链模式我们修改学生发送请求的流程图。
改成这样以后,1
)首先学生只要把请求发给辅导员就行了,辅导员如果处理不了就交给上一级,这时候学生类知道的东西很少,这就符合迪米特设计原则了。2
)要增加多逻辑关系很容易,只要修改对应的负责人就行,不用修改发送请求的学生类,而且,要加入多一个负责人也很简单,只要扩展多一个类就行,耦合变低,相对来说更符合开闭原则。3
)将各自的职责分开,学生不用处理关于负责人逻辑判断的东西,符合单一职责的原则。之后负责人方面要怎么修改,都不用修改学生类。
下面是重新修改的源代码:
处理者的抽象类:
//定义处理者的抽象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rivate Handler nextHandler;// 如果本对象不能处理请求,下一个处理者就是nextHandler
// 判断是否能够处理这个请求
protected abstract boolean judge(String request, int days);
// 处理这个请求
protected abstract boolean manage(String request, int days);
public final void handle(String request, int days) {
if (judge(request, days) == true) {// 可以处理这个请求
manage(request, days);
} else {// 不可以的话就交给下一个处理者
if (nextHandler != null) {// 如果有下一个处理者,就交给它
nextHandler.handle(request, days);
} else {// 没有的话就终结
System.out.println("没有后继者可以处理请求");
}
}
}
}
修改3
个负责人类,如下:
//辅导员是个老师
public class Teacher extends Handler {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judge(String request, int days) {
if (days <= 3 && (request == "病假" || request == "产假"))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manage(String request, int days) {
System.out.println("辅导员:好吧同意了");
}
}
//主任的英文翻译居然是Chairman
public class Chairman extends Handler {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judge(String request, int days) {
if (days <= 7 && days > 3
&& (request == "病假" || request == "产假" || request == "事假"))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manage(String request, int days) {
System.out.println("主任:好吧同意了");
}
}
// 这是学院类
public class College extends Handler {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judge(String request, int days) {
if (days > 7
&& (request == "病假" || request == "产假" || request == "事假" || request == "打工")) {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manage(String request, int days) {
if (request == "打工") {
System.out.println("学院:不行!");
return;
}
System.out.println("主任:好吧同意了");
}
}
以下是学生类,方法名未变,内部组装职责链过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优化:
public class Student {
// 学生发出请求
public void sendRequest(String requestContent, int days) {
// 下面3行是建立3个负责人对象,实际开发应用中,这些可以用工厂模式自动封装好,不必每次都要组装
Handler myTeacher = new Teacher();
Handler myChairman = new Chairman();
Handler myCollege = new College();
// 以下2行将他们的责任关系串成链
myTeacher.setNextHandler(myChairman);
myChairman.setNextHandler(myCollege);
System.out.print("已经发出申请......结果是..........");
myTeacher.handle(requestContent, days);
}
}
下面是场景,跟之前的一样:
// 场景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tudent = new Student();// 建立一个学生,他即将发送请求
student.sendRequest(" 病假", 5);
}
运行结果如下:
已经发出申请...... 结果是.......... 主任:好吧同意了
下面给出UML
设计图:
抽象处理者(Handler)
角色:定义出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如果需要,接口可以定义出一个方法,以设定和返回对下家的引用。这个角色通常由一个抽象类或接口实现。
具体处理者(ConcreteHandler)
角色:具体处理者接到请求后,可以选择将请求处理掉,或者将请求传给下家。由于具体处理者持有对下家的引用,因此,如果需要,具体处理者可以访问下家。
分享到:
相关推荐
类行为型模式:类的行为型模式使用继承关系在几个类之间分配行为,类行为型模式主要通过多态等方式来分配父类与子类的职责。 对象行为型模式:对象的行为型模式则使用对象的聚合关联关系来分配行为,对象行为型模式...
**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是行为型设计模式的一种,其核心在于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的直接耦合,通过构建一系列处理对象的链路,使请求能在链上逐级传递直至被某个对象处理。这种模式的...
C#面向对象设计模式 (行为型模式)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职责链模式 视频讲座下载
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将请求沿着处理者对象的链进行传递,直到某个对象能够处理这个请求。在C#中,职责链模式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构建灵活、可扩展的系统,减少对象...
### C#面向对象设计模式纵横谈(14):Chain of Responsibility 职责链模式(行为型模式) #### 概述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C#中的Chain of Responsibility(职责链)模式,这是行为型设计模式的一种。虽然标题...
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你将请求沿着处理者对象的链进行传递,直到某个对象处理该请求。在C#编程中,职责链模式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一种松耦合的架构,使得请求的发送者和...
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旨在将请求从一个处理者传递到下一个处理者,直到请求被处理或到达链的末端。职责链模式通过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使得多个对象都有...
在这里与各位分享本人从网络上下载的C#面向对象设计模式纵横谈系列视频,共有25节,除了第一节需要各位贡献一点资源分以作为对本人上传资源的回馈,后面的... 这是第20节:行为型模式ChainOfResponsibility职责链模式
在这里与各位分享本人从网络上下载的C#面向对象设计模式纵横谈系列视频,共有25节,除了第一节需要各位贡献一点资源分以作为对本人上传资源的回馈,后面的... 这是第14节:行为型模式ChainofResponsibility职责链模式
c#设计模式 行为型模式 包括8个设计模式的实验报告+源代码。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类图和个人总结的一些小技巧,源代码...包括:职责链模式、命令模式、迭代器模式、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观察者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
**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是一种行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将多个对象串联成一个处理请求的链。在职责链模式中,一个请求沿着处理者链传递,每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直到找到合适的处理者...
职责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将请求沿着处理者链进行传递,直到某个处理者处理请求。在流程签署中,职责链模式可以用来处理不同阶段的签署任务。每个节点(即处理者)负责处理一部分工作,如验证用户身份、...
3. **责任链模式**:在对象链中传递请求,由链上的对象决定是否处理该请求,使得系统可以在不影响客户端的情况下动态调整责任分配。 4. **策略模式**:定义一组可互换的算法,并封装起来,使得它们可以相互替换,...
职责链模式允许在运行时动态决定哪个对象将处理请求,无需显式指定接收者。模式的意图是创建一条处理请求的对象链,请求沿着链传递,直到找到合适的处理者。这种方式降低了对象间的耦合,增强了分配响应职责的灵活性...
职责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将请求沿着处理者链进行传递,直到有一个处理者能够处理该请求为止。每个处理者都可以选择将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者或自行处理。 特点: 1. 解耦发送者和接收者:发送者不...
创建型: ... 职责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20. 备忘录模式(Memento Pattern) 21.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 22. 访问者模式(Visitor Pattern) 23. 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