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戳锁
一直以来,多线程代码是服务器开发人员的毒药(问问Oracle的Java语言架构师和并行开发大师Brian Goetz)。Java的核心库不断加入各种复杂的用法来减少访问共享资源时的线程等待时间。其中之一就是经典的读写锁(ReadWriteLock), 它让你把代码分成两部分:需要互斥的写操作和不需要互斥的读操作。
表面上看起来很不错。问题是读写锁有可能是极慢的(最多10倍),这已经和它的初衷相悖了。Java 8引入了一种新的读写锁——叫做时间戳锁。好消息是这个家伙真的非常快。坏消息是它使用起来更复杂,有更多的状态需要处理。并且它是不可重入的,这意味着 一个线程有可能跟自己死锁。
时间戳锁有一种“乐观”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每次加锁操作都会返回一个时间戳作为某种权限凭证;每次解锁操作都需要提供它对应的时间戳。如果一个线程 在请求一个写操作锁的时候,这个锁碰巧已经被一个读操作持有,那么这个读操作的解锁将会失效(因为时间戳已经失效)。这个时候应用程序需要从头再来,也许 要使用悲观模式的锁(时间戳锁也有实现)。你需要自己搞定这一切,并且一个时间戳只能解锁它对应的锁——这一点必须非常小心。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种锁的实例——
long stamp = lock.tryOptimisticRead(); // 非阻塞路径——超级快 work(); // 我们希望不要有写操作在这时发生 if (lock.validate(stamp)){ //成功!没有写操作干扰 } else { //肯定同时有另外一个线程获得了写操作锁,改变了时间戳 //懒汉说——我们切换到开销更大的锁吧 stamp = lock.readLock(); //这是传统的读操作锁,会阻塞 try { //现在不可能有写操作发生了 work(); } finally { lock.unlock(stamp); // 使用对应的时间戳解锁 } }
并发加法器
Java 8另一个出色的功能是并发“加法器”,它对大规模运行的代码尤其有意义。一种最基本的并发模式就是对一个计数器的读写。就其本身而言,现今处理这个问题有很多方法,但是没有一种能比Java 8提供的方法高效或优雅。
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是用原子类(Atomics)来解决的,它直接利用了CPU的“比较并交换”指令(CAS)来测试并设置计数器的值。问题在于 当一条CAS指令因为竞争而失败的时候,AtomicInteger类会死等,在无限循环中不断尝试CAS指令,直到成功为止。在发生竞争概率很高的环境 中,这种实现被证明是非常慢的。
来看Java 8的LongAdder。这一系列类为大量并行读写数值的代码提供了方便的解决办法。使用超级简单。只要初始化一个LongAdder对象并使用它的add()和intValue()方法来累加和采样计数器。
这和旧的Atomic类的区别在于,当CAS指令因为竞争而失败时,Adder不会一直占着CPU,而是为当前线程分配一个内部cell对象来存储 计数器的增量。然后这个值和其他待处理的cell对象一起被加到intValue()的结果上。这减少了反复使用CAS指令或阻塞其他线程的可能性。
如果你问你自己,什么时候应该用并发加法器而不是原子类来管理计数器?简单的答案就是——一直这么做。
并行排序
正像并发加法器能加速计数一样,Java 8还实现了一种简洁的方法来加速排序。这个秘诀很简单。你不再这么做:
Array.sort(myArray);
而是这么做:
Arrays.parallelSort(myArray);
这会自动把目标数组分割成几个部分,这些部分会被放到独立的CPU核上去运行,再把结果合并起来。这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个大量使用多线程的环境中,比如一个繁忙的Web容器,这种方法的好处就会减弱(降低90%以上),因为越来越多的CPU上下文切换增加了开销。
切换到新的日期接口
Java 8引入了全新的date-time接口。当前接口的大多数方法都已被标记为deprecated,你就知道是时候推出新接口了。新的日期接口为Java核 心库带来了易用性和准确性,而以前只能用Joda time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译者注:Joda time是一个第三方的日期库,比Java自带的库更友好更易于管理)。
跟任何新接口一样,好消息是接口变得更优雅更强大。但不幸的是还有大量的代码在使用旧接口,这个短时间内不会有改变。
为了衔接新旧接口,历史悠久的Date类新增了toInstant()方法,用于把Date转换成新的表示形式。当你既要享受新接口带来的好处,又要兼顾那些只接受旧的日期表示形式的接口时,这个方法会显得尤其高效。
控制操作系统进程
想在你的代码里启动一个操作系统进程,通过JNI调用就能完成——但这个东西总令人一知半解,你很有可能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并且一路伴随着一些很糟糕的异常。
即便如此,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但进程还有一个讨厌的特性就是——它们搞不好就会变成僵尸进程。目前从Java中运行进程带来的问题是,进程一旦启动就很难去控制它。
为了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Java 8在Process类中引入了三个新的方法
- destroyForcibly——结束一个进程,成功率比以前高很多。
- isAlive——查询你启动的进程是否还活着。
- 重载了waitFor(),你现在可以指定等待进程结束的时间了。进程成功退出后这个接口会返回,超时的话也会返回,因为你有可能要手动终止它。
这里有两个关于如何使用这些新方法的好例子——
- 如果进程没有在规定时间内退出,终止它并继续往前走。
if (process.wait(MY_TIMEOUT, TimeUnit.MILLISECONDS)){ //成功 } else { process.destroyForcibly(); }
- 在你的代码结束前,确保所有的进程都已退出。僵尸进程会逐渐耗尽系统资源。
for (Process p : processes) { if (p.isAlive()) { p.destroyForcibly(); } }
精确的数字运算
数字溢出会导致一些讨厌的bug,因为它本质上不会出错。在一些系统中,整型值不停地增长(比如计数器),溢出的问题就尤为严重。在这些案例里面, 产品在演进阶段运行得很好,甚至商用后的很长时间内也没问题,但最终会出奇怪的故障,因为运算开始溢出,产生了完全无法预料的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ava 8为Math类添加了几个新的“精确型”方法,以便保护重要的代码不受溢出的影响,它的做法是当运算超过它的精度范围的时候,抛出一个未检查的ArithmeticException异常。
int safeC = Math.multiplyExact(bigA, bigB); // 如果结果超出+-2^31,就会抛出ArithmeticException异常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你必须自己找出可能产生溢出的代码。无论如何,没有什么自动的解决方案。但我觉得有这些接口总比没有好。
安全的随机数发生器
在过去几年中Java一直因为安全漏洞而饱受诟病。无论是否合理,Java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来加强虚拟机和框架层,使之免受攻击。如果随机数来源于随机性不高的种子,那么那些用随机数来产生密钥或者散列敏感信息的系统就更易受攻击。
到目前为止,随机数发生算法由开发人员来决定。但问题是,如果你想要的算法依赖于特定的硬件、操作系统、虚拟机,那你就不一定能实现它。这种情况下,应用程序倾向于使用更弱的默认发生器,这就使他们暴露在更大的风险下了。
Java 8添加了一个新的方法叫SecureRandom.getInstanceStrong(),它的目标是让虚拟机为你选择一个安全的随机数发生器。如果你 的代码无法完全掌控操作系统、硬件、虚拟机(如果你的程序部署到云或者PaaS上,这是很常见的),我建议你认真考虑一下使用这个接口。
可选引用
空指针就像“踢到脚趾”一样——从你学会走路开始就伴随着你,无论现在你有多聪明——你还是会犯这个错。为了帮助解决这个老问题,Java 8引入了一个新模板叫Optional<T>。
这个模板是从Scala和Hashkell借鉴来的,用于明确声明传给函数或函数返回的引用有可能是空的。有了它,过度依赖旧文档或者看过的代码经常变动的人,就不需要去猜测某个引用是否可能为空。
Optional<User> tryFindUser(int userID) {
或
void processUser(User user, Optional<Cart> shoppingCart) {
Optional模板有一套函数,使得采样它更方便,比如isPresent()用来检查这个值是不是非空,或者ifPresent()你可以传递 一个Lambda函数过去,如果isPresent()返回true,这个Lambda函数就会被执行。不好的地方就跟Java 8的新日期接口一样,等这种模式逐渐流行,渗透到我们使用的库中和日常设计中,需要时间和工作量。
用新的Lambda语法打印Optional值:
value.ifPresent(System.out::print);
相关推荐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40nm工艺的SNN(Spiking Neural Network)加速器的设计与实现全过程。首先从RTL(寄存器传输级)设计入手,展示了神经元模块的基本Verilog代码及其测试平台的构建方法。接着,通过前仿真确保设计的功能正确性,使用VCS工具进行验证。随后进入综合阶段,利用Design Compiler将RTL代码转化为门级网表,并对综合后的设计进行了性能评估。接下来是ICC2布局阶段,通过TCL脚本实现自动化布局,确保物理版图的合理性。最后,通过Makefile整合所有步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动化流程。文中还分享了许多实际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强调了细节处理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对数字IC设计感兴趣的初学者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希望深入了解从RTL到门级电路布局全流程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想要掌握数字IC设计全流程的新手开发者,帮助他们理解并实践从RTL设计到物理版图生成的具体步骤,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技术细节,还分享了作者在实际开发中积累的经验教训,有助于读者避开常见陷阱,提升设计成功率。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双向反激变换器的锂电池组SOC主动均衡控制系统的实现过程。首先,文中解释了双向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作为能量搬运工具的作用,特别是在SOC过高或过低时的能量转移机制。接着,展示了STM32的PWM配置代码用于驱动MOS管,以及Python仿真的核心算法——平均值-均方差双重判据来决定是否进行均衡。此外,强调了过充过保逻辑的重要性,包括三级保护措施的具体实现。最后,讨论了一些常见的调试陷阱和技术细节,如MOS管驱动不足、变压器漏感等问题,并提供了完整的代码和硬件配置建议。 适合人群:从事锂电池管理系统(BMS)、电力电子、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有一定硬件和软件基础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多节锂电池组进行高效、精确SOC均衡控制的应用场合,如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主要目标是提高电池组的整体性能和寿命,确保安全运行。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技术实现,还包括了许多实用的经验分享和调试技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MATLAB进行增程式电动汽车(EREV)建模与仿真的全过程。主要内容涵盖EREV的基本概念、各子系统的建模方法(电池、电机、发动机、离合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不同工况下的仿真结果分析。文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MATLAB函数实现,还讨论了建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发动机启停优化、电池充放电策略、模式切换逻辑等。通过多个NEDC工况的仿真测试,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能。 适合人群:对新能源汽车技术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EREV工作原理和技术实现的研究者;可用于教学演示、技术培训或作为工程项目的基础参考资料。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MATLAB在新能源车辆建模与仿真中的强大功能,并指出未来可以通过引入机器学习算法进一步提升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此外,作者分享了许多实用的经验技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介绍的技术。
光电材料仿真,电子仿真等;从入门到精通教程;含代码案例解析。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针对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的一种新型无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实时捕捉系统扰动,结合虚拟电压矢量生成技术和占空比优化算法,有效解决了传统控制方法在参数变化和负载突变情况下的不足。主要内容包括:虚拟电压矢量的生成及其对电流谐波的抑制作用;ESO的设计与参数调节,特别是在应对负载突变时的表现;以及占空比优化算法的应用,如黄金分割法和二分法,用于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平滑度。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控制精度。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感兴趣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电机控制系统,如工业自动化设备、家用电器等。主要目标是提高电机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效率,减少电流谐波和转矩脉动,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算法实现代码和实验数据,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此外,文章还讨论了一些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后续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采用滑模控制(SMC)与模型预测转矩控制(MPTC)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及其在Simulink中的仿真实现。滑模控制用于转速环,通过设计滑模面和切换增益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抗扰动能力;模型预测转矩控制则应用于转矩环,利用滚动优化和代价函数最小化来实现精确的转矩控制。文中提供了具体的MATLAB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参数如饱和函数、预测步长和权重系数来优化控制性能。仿真结果显示,在面对转速阶跃和突加负载的情况下,该混合控制策略能够显著降低超调量并提高响应速度。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感兴趣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性能、高精度电机控制的应用场合,如工业自动化、电动汽车等领域。目标是通过滑模控制和模型预测转矩控制的结合,实现更好的动态响应和抗扰动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还提到了一些调试技巧和常见问题,如仿真步长的选择、参数设置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常见的错误配置。此外,附带了一份《滑模控制极简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滑模控制理论。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利用ABAQUS软件和CEL(耦合欧拉-拉格朗日)算法进行高速射流冲击金属板的动力响应模拟。CEL算法将计算域分为欧拉网格(用于流体)和拉格朗日网格(用于固体),能够有效地处理流固耦合问题。文中详细描述了材料定义、网格划分、边界条件设置以及接触定义等关键技术环节,并展示了如何通过Python脚本进行后处理分析。特别强调了射流速度、材料参数选择、网格尺寸优化等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实验结果表明,水平速度分量会导致射流在金属板表面形成螺旋状侵蚀轨迹,增加了损伤范围。此外,该模型还可以应用于水下破岩分析等领域。 适合人群:从事流固耦合仿真、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模拟高速流体冲击固体结构的动力响应情况,如水下爆破、水力压裂等。主要目标是理解和预测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变形和破坏机制。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CEL算法。同时,还分享了一些实践经验,如网格尺寸优化、边界条件设置等,有助于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效率。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LabVIEW开发振动与声音分析软件的方法和技术细节。首先,文章讲解了如何通过NI-DAQmx工具包进行振动和声音信号的采集,包括创建任务、配置虚拟通道、设定采样率等步骤。接下来,探讨了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具体实现方式,如计算幅值、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进行频域分析等。此外,还涉及了振动特征提取、声压级计算以及阶次跟踪等功能模块的设计思路。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技巧,如选择合适的窗函数、处理高频共振等问题。 适合人群:从事机械设备维护、故障诊断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LabVIEW有一定了解并希望深入掌握其在振动与声音分析方面应用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预警的企业或研究机构。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读者可以掌握如何利用LabVIEW搭建完整的振动与声音分析系统,从而有效提升设备管理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LabVIEW在信号处理领域的优势,特别是其图形化编程的特点使得复杂算法变得易于理解和实现。同时,文中提到的所有代码均已开源,可供读者下载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基于 Global Context Vision Transformers-UNet(GCViT)模型实现的oct黄斑水肿和裂孔完整分割项目、代码、数据、和训练结果、推理结果等 数据集采用【oct黄斑水肿和裂孔,dice约为0.9,训练了300个epoch】,数据在data目录下,划分了训练集和验证集。 【介绍】分割网络为UGlobal Context Vision Transformers-UNet(GCViT),学习率采用cos余弦退火算法。如果想在大尺度进行训练,修改base-size参数即可,优化器采用了AdamW。评估的指标为dice、iou、recall、precision、f1、pixel accuracy等代码会对训练和验证集进行评估。 更多医学图像语义分割实战:https://blog.csdn.net/qq_44886601/category_12816068.html 医学图像改进:https://blog.csdn.net/qq_44886601/category_12858320.html
光电材料仿真,电子仿真等;从入门到精通教程;含代码案例解析。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ABAQUS软件及其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 CEL)算法进行斜桩锤击入土过程的有限元模拟。主要内容涵盖地应力平衡设定、锤击荷载施加方式、后处理技术如粒子示踪的应用以及结果分析等方面。文中提供了具体的ABAQUS命令行代码片段,解释了如何配置材料属性、定义荷载工况并提取关键结果数据。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技巧,例如避免常见错误的方法、优化模型稳定性和效率的技术等。 适合人群:从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适用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ABAQUS软件高级应用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为科研工作者提供详细的ABAQUS建模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CEL算法在解决复杂地质问题中的优势;②为企业工程师提供实际工程项目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解决方案,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限于理论讲解,还包括大量实例演示和实践经验分享,有助于读者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电动汽车离线动态规划(DP)节能速度规划算法及其与Carsim联合仿真的具体实现方法。首先,通过Matlab实现DP算法的核心部分,包括状态转移方程、加速度约束、能耗计算等。接着,通过Simulink将DP计算出的速度轨迹输入Carsim进行仿真验证,过程中涉及PID控制器的优化以及各种参数的调整。最后,通过多次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展示了其在不同路况下的节能效果。 适合人群:从事电动汽车控制策略开发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能耗优化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电动汽车的节能优化研究,旨在通过离线DP算法规划最优速度轨迹,并通过Carsim仿真验证其实效性,从而提高车辆的整体能效。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了多个调试经验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如数据同步、PID参数调整等,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同时,强调了高精地图对于能耗优化的重要性。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COMSOL进行石油工程中离散裂缝模型(DFM)的两相流(油+水)模拟的方法和技术要点。首先解释了传统双重介质模型的局限性和离散裂缝模型的优势,接着深入探讨了裂缝和基质间的流动方程及其求解方法,如达西定律的修改版、相对渗透率函数的选择以及裂缝-基质交界面上的质量传递条件。文中还分享了具体的建模步骤,包括几何构建、物理场设定、边界条件配置等方面的经验,并强调了后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实用技巧,如使用探针监测含水率变化、采用自适应网格提高精度等。此外,作者提到了一些常见的陷阱和解决方案,例如避免数值振荡、正确设置α参数等。最后,提供了若干参考文献供进一步研究。 适合人群:从事石油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以及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精确模拟复杂地质条件下油水流体行为的研究项目,旨在提升对裂缝系统中流体传输机制的理解,优化油藏管理决策。 其他说明:文中涉及大量MATLAB和COMSOL的具体操作指导,对于希望深入了解并掌握这一先进技术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同时提醒读者关注最新版本的软件特性,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PMSG)中采用的背靠背双PWM变流器控制策略及其在MATLAB/Simulink中的仿真实现。文中介绍了机侧和网侧变流器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包括转速外环、电流内环、电压外环等具体实现方式。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的应用,特别是定步长爬山搜索法的具体实现及其优化措施。仿真结果显示,该系统在不同风速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如并网电流谐波含量低、最大功率跟踪效果好等。 适用人群:从事风力发电系统设计、仿真及相关研究的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的研究人员,以及希望通过仿真验证设计方案的工程师。目标是提高对双PWM变流器控制策略的理解,掌握MPPT算法的实现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项目开发。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详细的MATLAB代码示例和仿真模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相关技术。同时,针对不同电压等级(380V和690V)的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参数调整的关键点。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西门子TIA Portal V15.1和Factory IO构建虚拟工厂仿真的全过程。首先讲述了环境搭建,包括选择合适的PLC型号(如S7-1200)、正确配置通信参数(如IP地址)以及启用必要的通信权限。接着深入探讨了Factory IO场景的创建,强调了合理的信号映射和物理属性设置对于仿真效果的影响。随后展示了PLC程序的设计思路,特别是状态机的应用和关键逻辑的实现方法。文中还记录了一些常见的调试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例如因变量映射错误导致的传送带异常加速现象。最后分享了作者在联机调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如使用Ping命令检查网络连通性和调整定时器参数避免误触发等。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对PLC编程和虚拟仿真感兴趣的初学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读者掌握如何使用TIA Portal和Factory IO进行虚拟工厂仿真系统的搭建与调试,提高编程技能并减少实际项目中的试错成本。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实用的技术细节和实战案例,有助于加深理解和应用。同时提醒读者注意一些容易忽视的小问题,如IP地址配置、变量映射等,这些都是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在一个工业自动化项目中,利用西门子WINCC平台实现水电气能源消耗数据的自动收集、存储以及生成每日Excel报表的技术方案。主要内容涵盖:使用SQL Anywhere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通过VBScript编写定时任务来捕获实时能耗数据并插入数据库;采用SQL查询语句汇总前一天的数据用于生成报告;借助WINCC内置的Report控件或直接调用Excel应用程序接口完成最终的Excel文件制作。此外,文中还讨论了一些常见的陷阱和技术难点,如确保时间戳一致性、处理文件路径权限问题、避免内存泄漏等。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负责能源管理系统实施和维护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定期生成能源消耗统计数据的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化工行业等大型工厂。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干预,确保数据准确性,帮助管理层更好地掌握企业的能源使用情况。 其他说明:作者强调了对现有工具特性的深入理解和合理运用的重要性,而不是盲目追求新技术。同时,他还提到可以通过进一步优化(例如引入Python作为中间件)来提升性能。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昆仑通态触摸屏上实现分期付款功能及其最新组态软件的应用。首先阐述了项目背景,即在某些商业设备场景中实现分期付款的需求。接着,文章逐步讲解了程序的设计思路,包括数据存储(如产品价格、首付金额、分期期数等)、计算逻辑(如剩余金额和每期金额的计算)以及界面设计(如文本框、按钮和文本显示区域)。此外,文中还展示了完整的程序示例,涵盖了从用户输入到结果显示的具体实现方法。同时,针对实际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千分位显示、事件触发顺序、重复扣款等,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强调了通讯安全、数据存储(如SQLite数据库)、界面设计的小技巧(如进度条控件)和支付成功的处理细节。 适用人群:适用于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和人机交互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昆仑通态触摸屏及其组态软件使用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掌握如何在昆仑通态触摸屏上实现分期付款功能;②提高用户体验,使操作更加直观简便;③为实际应用场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如设备制造商为客户提供的灵活设备购买方案。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分享了许多实际开发中的经验和技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光储一体化供电系统解决方案【20页PPT】
地级市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数字政府的建设。这些政策可能包括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政策制定的频率和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对数字领域的关注度。 在地级市政府数字关注度的背景下,词频分析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工具,用以衡量政府文件和宣传资料中涉及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转型相关词汇的频次,进而揭示政府对这一领域的关注程度和重视方向。 数据名称:地级市-政府数字关注度、词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