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57198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最新评论
-
bjsunrose:
道理或许是非常深奥的。但是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够把道理说的非常浅显 ...
1、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
bjsunrose:
弱小有弱小的发展方式。不要因为弱小就自暴自弃。
1、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
bjsunrose:
一个国君要考虑到自己的臣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1、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
bjsunrose:
鲁平公和孟子的相见,说到了缘分。其实缘分是非常重要的,天时地利 ...
1、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qiān)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kuí)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jué)。无然泄泄(yì)。』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wù)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wù)醉而强酒。」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同,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kuàng)也。故为渊驱鱼者,獭(tǎ)也;为丛驱爵者,鹯(zhān )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mào)焉。听其言也,观其眸人,人焉廋(sōu)哉?」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淳于髡(kūn)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子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nì),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xī),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馀,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馀,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曰:「人不足以适也,政不足与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
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
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曰:「子来几日矣?」
曰:「昔者。」
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
曰:「舍馆未定。」
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曰:「克有罪。」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食甫啜(chuò)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哺啜也。」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gǔ)瞍厎(zhǐ )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yǐng),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馀里;世之相后也,千有馀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kuí)一也。」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zhēn)洧(wěi)。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wéi)送死可以当大事。」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bì)贤者当之。」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kuài)皆盈;其涸(hé)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táo wù)》,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zhǎn),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yǔ)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不为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斋浴,则可以祀上帝。」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huān)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孟子曰:「世俗所谓有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于是乎?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而已矣。」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
子思居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伋(jí)去,君谁与守?」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储子曰:「王使人瞷(jiàn)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
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yàn)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fán)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yàn)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民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wù)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wù)醉而强酒。」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同,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kuàng)也。故为渊驱鱼者,獭(tǎ)也;为丛驱爵者,鹯(zhān )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mào)焉。听其言也,观其眸人,人焉廋(sōu)哉?」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淳于髡(kūn)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子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nì),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xī),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馀,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馀,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曰:「人不足以适也,政不足与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
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
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曰:「子来几日矣?」
曰:「昔者。」
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
曰:「舍馆未定。」
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曰:「克有罪。」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食甫啜(chuò)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哺啜也。」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gǔ)瞍厎(zhǐ )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yǐng),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馀里;世之相后也,千有馀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kuí)一也。」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zhēn)洧(wěi)。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wéi)送死可以当大事。」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bì)贤者当之。」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kuài)皆盈;其涸(hé)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táo wù)》,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zhǎn),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yǔ)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不为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斋浴,则可以祀上帝。」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huān)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孟子曰:「世俗所谓有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于是乎?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而已矣。」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
子思居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伋(jí)去,君谁与守?」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储子曰:「王使人瞷(jiàn)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
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yàn)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fán)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yàn)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民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发表评论
-
坤卦 《文言》
2011-05-10 11:08 74坤 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 ... -
乾卦 《文言》
2011-05-10 11:04 58「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 ... -
14、孟子·尽心下
2011-04-20 03:14 12孟子曰:「不仁哉 ... -
7、孟子·尽心上 孟子·尽心下
2011-04-20 03:13 872孟子曰:「尽其心 ... -
12、孟子·告子下
2011-04-20 03:13 11任人有问屋庐子曰 ... -
6、孟子·告子上 孟子·告子下
2011-04-20 03:11 954告子曰:「性,犹 ... -
10、孟子·万章下
2011-04-20 03:10 10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 ... -
5、孟子·万章上 孟子·万章下
2011-04-20 03:09 786万章问曰:「舜往 ... -
8、孟子·离娄下
2011-04-20 03:09 14孟子曰:「舜生于 ... -
6、孟子·滕文公下
2011-04-20 03:07 17陈代曰:「不见诸 ... -
3、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滕文公下
2011-04-20 03:06 1034滕文公为世子,将 ... -
4、孟子·公孙丑下
2011-04-20 03:06 18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 ... -
2、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公孙丑下
2011-04-20 03:05 756公孙丑问曰:「 ... -
2、孟子·梁惠王下
2011-04-20 03:03 13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
1、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梁惠王下
2011-04-20 03:03 1120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 ... -
系辞上传 -- 系辞下传
2011-04-13 10:39 47周易·系辞上传 【 第 ... -
六十四卦的卦名读音-2011
2011-04-13 10:23 68按周易古经顺序排列: 1.乾卦:读 qián 2. ... -
论语(11-20)-2011
2011-04-08 13:38 11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 ... -
论语(1-20)-2011
2011-04-08 13:34 1105论语·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 -
礼记,中庸原文
2011-03-21 10:42 136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 ...
相关推荐
在八年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第13课时主要讲解了卷八《离娄章句下》的二十六至三十节,这部分内容强调了“仁爱”和“孝心”的重要性。 首先,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并能背诵其中的名言...
2. 【不为已甚】:出自《孟子·离娄下》,意为不做过分的事情,强调适度,不过度苛责或行为不过激。宋·邵雍《寒夜吟》中有引用此成语,表明做事应有度。 3. 【不言而喻】:《孟子·尽心上》中提到,形容不用说出来...
- **出处**:《孟子·离娄上》 - **解释**:一个家庭如果内部先崩溃了,那么外人就会趁机破坏。 - **应用**:警示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共同维护家庭的稳定。 ### 1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出处**:《孟子·...
例如,他在《离娄下》中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水流现象,得出了一些深刻的哲理:“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孟子从中领悟到了不断进取的精神,强调了源头活水的重要性。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中的水流...
2. **《孟子》的内容与结构**:《孟子》一书共七篇,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和《尽心》,每篇又分为上下两部分,涵盖了孟子的政治、哲学、伦理和教育思想。...
《孟子·离娄上》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生动地表达了孝道和仁爱的广泛性。它告诉我们在尊敬和照顾自己长辈的同时,也应该关心和帮助社会上的其他老人;在教育和保护自己子女的同时,也...
《孟子》共分为七篇,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和《尽心》,每篇都包含了许多关于政治、道德和个人修养的深刻见解。 总结来说,2020年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思想的主要载体,由七篇组成,包括《梁惠王》、《公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和《尽心》。在历史发展中,《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成为...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孟子见。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而《论语八佾》和《孟子·离娄下》中则进一步阐述了君臣之间的礼仪,表明了相互尊重的重要性。礼仪的核心是“敬”,即对他人的尊重和自我约束。 “仪”则指外在的表现形式,包括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等。它是内在尊重...
《孟子离娄上》中提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表明诚信不仅关乎人的道德品质,还与天道相契合。同样,孟子多次强调“诚”的重要性,将其提升至道德本体的高度。而在《某某程氏遗书》中,“学者不...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上》,意味着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否则无法达成目标。这一道理适用于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各个领域。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来自《管子·牧民》...
思诚者,人之道也”出自《孟子·离娄上》,意为诚信是自然的法则,追求诚信是做人的原则;“小信成则大信立”源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强调小事守信,才能建立起大的信誉。这两句话教导孩子们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 引用《孟子离娄下》的名言,“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表明初级产品经理应不断积累,提升专业深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产品环境。 总的来说,初级产品经理的成长之路需要在沟通技巧、产品规划、设计执行和...
5. **诚实守信**: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指出,诚是天道,追求诚则是人的行为准则,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6. **真诚的力量**:极度的真诚可以感动万物,甚至能改变最坚硬的事物。这表达了真诚在人际交往中的巨大...
思诚者,人之道也"出自《孟子·离娄上》。 4. "学者不可以不诚"出自《程氏遗书》。 5. 孟子将"诚"提升到道德本体和天道的高度。 6. "信"最早出现在《尚书》中。 7. 孔子重视"信"的道德修养,并将其作为"四教"之一。 8...
标题中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一句源自战国时期孟子《离娄》的经典名言,强调了规矩、规则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的重要性。这句话在高中语文作文中被引用,表明了作者对于遵守规则和纪律的理解和感悟。描述中提到...
- 本部分涉及到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运用,例如“三言两语”、“心向阳光”等,同时让学生填充古诗文,比如《诗经·大雅·抑》和《孟子·离娄下》中的内容,以及李白的《客中作》。 4. **修辞手法** - 通过分析句子来...
《礼记》中提到,礼是治理事情的法则,而《论语八佾》和《孟子·离娄下》中则强调了君臣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忠诚,这同样适用于现代商务环境中的上下级关系。 2. **敬的含义**:敬是一种相互的尊重,体现在对人的态度...
《孟子·离娄下》中的“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描述了智慧如同大禹治水,顺应自然,不强求。这些智慧的论述启示我们要洞察人性,善于思考,并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此外,文档中还引用了许多《论语》中的名句,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