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了网站设计的根本性不同,作者在这片文章中做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我希望由一个声明开始。我写在标题里的观点,仅仅是个观点。以下是我居住在中国中部的河南省两年的时间理,由对中国文化的观察与交流所产生的观点。
我在东方和西方文化、社会学、跨文化交流或其他方面没有受过正式的教育或培训。此外,我会用“中国”来代替
“东方”。我承认我的概括仅仅是概括。例如日本,已经深受西方影响(反之亦然),在设计和其他方面,有太多与
我们的相似之处。
起因
在我2005年夏天抵达中国之前,我还不清楚西方和中国存在的大量文化差异。当然有很多明显的不同,比如语言,身
体外貌,政治取向等等。在幽默感,兴趣和审美倾向方面这些差异却慢慢浮现出来。
我注意到我几乎难以找到一个真正吸引我的中国网站。出于好奇,我开始收集中国人经常使用或认为设计优秀/好用的
网站列表。
我猜如果我询问一个西方常见的网民,回答一定是这些网站设计的并不好(对比Facebook,Amazon)。这里需要
说明的是当我询问中国网站设计师时我得到了不同的回复。不论如何,我收集的受中国人喜爱的网站如下:
除了百度(设计公然抄袭Google)和人人网(很明显抄袭了Facebook的设计),中国网站常见的设计是大量可笑的元素(如文字),有些充斥了图片,有些压根就没有任何图片。我为此深感迷惑。这怎么可能被接受?中国用户如何消化这么多的内容,过滤内容并决定哪些是他们想要的而哪些不是?他们为什么能把这样的设计当成家常便饭?
而且,中国的网站同时包含多种分类,同时显示的动画,弹出窗口,窗口嵌套,边栏等等。他们通常被包围在西方设
计者尽一切努力来避免的错误设计中。我真觉得1995年好像在我面前重演了一遍。
我的感受
当然,作为一个自负的西方人,我的第一反应是:“哦,他们是发展中国家,还不能赶上我们。” 或许这就是问题所
在。我觉得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和审美取向在发生变化。举个例子,我个人绝不会在我的房间里挂一幅文艺复
兴时期的画作,不过如果我是处在那个年代,我肯定会挂。作为一种文化,我们的审美发生了变化。而或许这就是中
国在设计的发展过程中现在所处的位置。
另外一个可能性,或许(我个人的理论),教育胜过了自然的发展,中国的网站设计审美观由教育和文化影响形成,
而不是习惯成自然或艺术的演变。当然,艺术的演变是建立在文化教育的基础上的,但是我认为就算艺术在演变在发
展,中国的网站设计审美观并没有追赶西方的网站设计。相对的,他只是受到了自己的影响,从根本上被东方文化指
引,只轻微的受到西方基本IA概念影响。
为什么形成了这样的理论
我在中国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我任教的大学。一段时间后我注意到中国学生一般的经验是记住而不是真正理解。他
们认为他们用人生剩下的时间去理解在学校学到的东西,现在不是分析和理解的时候。与我们西方对大学的观点相当
不同,不是么?
我认为了解大多数中国人学习的方法是了解大多数中国人如何阅读和与网站互动的关键。作为一个西方人,我们渴望
和期待得到启迪,一些灵感,一些谅解,甚至消遣(不管这是不是网站的意图)。东方人并不这样做。他们首先捕捉
信息,然后沉溺其中。我的理论的前提是当中国人访问一个网站时他们是处在数据获取模式。访问网站就是将网站内
容输入到大脑里,跟交互,反应或理解无关。
另一个中国文化的元素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令人沮丧的表现出来:他们非常的不直接。跟西方人不同,中国人如果直
奔主题就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中国人聊天就像跳舞。对西方人来讲,这让人极其沮丧和迷惑。对中国人来说,这是沟
通最可接受的方式。我觉得这跟网站交互设计有很大的关系。简明,直奔主题,让人做点什么就是不能引起中国文化
的共鸣。
事实
现在,我作为精神上显而易见的现实主义者, 有几个概括了我的感受和理解:
- 这并不表示现在我觉得中国的网站设计美观。对我来着,这仍然是陈腐的1995年西方设计。也许这种设计在
- 当时可以容忍,但现在绝对是糟糕而且不应被重复。
- 我不认为现今的中国网站设计应该或可能赶上我们看到的现今西方设计趋势。
- 我不认为艺术偏好是视觉和文化的交叉,每个文化都会经过同一个点。中国和西方有自己发展路线。
- 我们可以也应当理解我们的文化差异,不过我们不应该也不可以(至少现在不可以)同意这就是网站设计的最
- 佳实践。
跨文化的网站设计不能说不可能,但确实极端艰难。超越了语言的阻隔,还存在着不可跨越的审美阻碍。这不是件坏事,每
个人都是不同的,每种文化也不同。不过我相信,在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某些此文化中独有的东西必然会保留下
来。网站设计就是其中之一。
分享到:
相关推荐
网页设计作业--中国风书画展网页网页设计作业--中国风书画展网页网页设计作业--中国风书画展网页网页设计作业--中国风书画展网页网页设计作业--中国风书画展网页网页设计作业--中国风书画展网页网页设计作业--中国风...
《中国传统文化网》是一个基于HTML5和CSS3技术构建的网页设计项目,旨在展示和传播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原创设计涵盖了十几个不同的页面,为用户提供了一次深入探索中国文化瑰宝的虚拟之旅。 HTML5是现代网页...
根据给定文件的信息,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主要的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网页设计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编码习惯。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对学生完成网页设计作业有所帮助。
在当今全球化的信息时代,web网页设计已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平台,而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其中,不仅有助于推广传统文化,还能够丰富现代网页设计的形式和内涵。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作为中国...
适用于大学生网页设计课程的期末作业,以及个人网页设计实践。 #### 2. **网页编辑** - **兼容性广泛**:该网页支持多种HTML编辑器,包括但不限于Dreamweaver、HBuilder、Vscode、Sublime Text、WebStorm、Text 和...
本作业的主题聚焦在“中国风”元素的网页设计上,通过结合Flash技术和XML数据交换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交互体验。 首先,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中国风个人主页"的设计。在网页设计中,中国风通常指的是将中国传统...
基于html+css+js进行网页设计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供参考 源码+说明 基于html+css+js进行网页设计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供参考 源码+说明 基于html+css+js进行网页设计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供参考 源码+说明 基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自考教材,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知识体系,包括图像处理、网页布局、交互设计以及动画制作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基于这个课程内容的关键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Photo...
前端网页设计+素材+中国传统文化网页+web实验+网页设计文档 本资源包集合了前端网页设计所需的一系列素材、实验指导、以及详细的网页设计文档,专注于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资源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原创设计的网页...
- **Dreamweaver**是一款功能全面的网页设计与开发软件,适合初学者使用。 - **HBuilder**是专为Web前端开发者设计的一款快速开发工具,以其速度快而著称。 - **Vscode**是一款轻量级但功能强大的源代码编辑器,支持...
在这个名为"网页设计一个小网页china"的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试图通过网页来表达其"中国梦"的主题。这不仅是一个展示个人创意和设计理念的平台,也是学习网页设计技术的好素材。 首先,"ziye"可能是指网页的主...
1. **页面布局:** 使用DIV+CSS布局是当前网页设计中的主流选择,这种布局方式能够很好地兼容各大主流浏览器,并且能够保持网页的稳定显示效果。 2. **网页结构:** 页面通常被分为页头、菜单导航栏、中间内容板块和...
棉花报告:对中国棉花消费预期这么乐观?(34页).pdf
什么是淮剧?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源于清代江苏省盐城市和阜宁县,发祥于近现代的上海市,现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清代中叶,在淮安府(今盐城市和淮安市)和扬州府两地区,当地民间...
2. **视频与音频集成**:现代网页设计中常会加入视频和音频元素,这些多媒体内容不仅能丰富网站内容,还能提高用户停留时间。 3. **Flash及其他多媒体插件**:尽管Flash已经不再被广泛支持,但在某些特定场景下,...
在这个名为“我的家乡”网页设计作业中,我们可以探讨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网页设计概念**:网页设计是创建和维护网站的过程,旨在提供吸引人且功能性的用户体验。设计师需要考虑布局、颜色、图形、字体等...
在数字时代,网页设计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构建和设计网页的过程中,CSS(层叠样式表)和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CSS与HTML的结合使用,特别是"css+div"的布局方法,赋予...
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旅游文化类网站作为提供旅游资讯、推广...对于学生个人而言,这既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也为未来在网页设计领域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个网页布局,学校让做的网站作业,虽然是比较基础的网页静态页面,不过我也希望你能做的规范一些,我们专业制作学生网页作业,div css js 等通过dreamwear的工具实现规范化,比如文件夹的规范,代码写作的规范,...
《中国元素在茶类网页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应当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巧妙地将其转化为网页设计的语言,以此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全球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