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用SSH框架做个小应用,在页面上显示数据库的表数据,并且对每行数据都可以进行编辑和删除操作,编辑和删除提交后,利用Ajax发送请求到后台处理数据库的操作,并且更新页面的显示数据。现在问题就来了,删除提交后,页面由4条数据变为3条,但是如果按F5或手动刷新页面后,数据又变为4条,根本没变。问题出在哪里呢?
首先:查看后台数据库,发现表里的数据确实少了一条,即删除操作是成功的,不是数据库操作的原因,那是什么问题呢?
这时候自然地想到了缓存机制,因为应用的是SSH框架,对数据库的管理是通过Spring和Hibernate进行的,而Spring只是一个管理器而已,并非与数据库直接交流的,所以缓存机制是采用的Hibernate的缓存机制(hibernate缓存机制介绍见文章末尾),但是根据Hibernate缓存机制的描述,对程序和配置进行了检查之后,也相应的做了一些改动,但是结果并没有预想的那样,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下彻底茫然了。
当然思考仍在继续,我的工作也没有白做,因为前两个步骤至少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问题不是出现在服务器端,既然如此,那么肯定是客户端的问题了。
直到这时,问题才初露端倪,客户端说到底就是一个浏览器,因为确定是缓存问题,那么首先就在页面上禁用缓存,设置方法如下:
1、在服务端加 header("Cache-Control: no-cache, must-revalidate");
2、在ajax发送请求前加上 xmlHttpRequest.setRequestHeader("If-Modified-Since","0");
3、在ajax发送请求前加上 xmlHttpRequest.setRequestHeader("Cache-Control","no-cache");
可能不止这几种,具体的做法就是禁止缓存,或者设置内容过期时间等。当然,这时候问题就解决了。这时候回过头来看一下,这页面缓存是什么引起的呢?因为每次删除操作提交后,都是通过Ajax发送请求从数据库里直接拿数据的,应该每次都是不同的呀,为什么会有缓存现象呢?难道是Ajax的原因,就在网上搜了下Ajax缓存,这下就明白了,原来根源是在这里,先把Ajax缓存的原理贴出来:
当Ajax第一次发送请求后,会把请求的URL和返回的响应结果保存在缓存内,当下一次调用Ajax发送相同的请求时,注意,这里相同的请求指的是URL完全相同,包括参数,浏览器就不会与服务器交互,而是直接从缓存中把数据取出来,这是为了提高页面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这种设计使客户端对一些静态页面内容的请求,比如图片,css文件,js脚本等,变得更加快捷,提高了页面的响应速度,也节省了网络通信资源。但是对于一些后台数据的提取时就需要做一些改变,否则虽然数据在后台已经发生改变,但是页面缓存中并没有改变,对于相同的URL,浏览器只是简单的从缓存中拿数据(有点罗嗦了)。问题找到了,怎么解决呢?其实办法很简单,只要让每次请求的URL不同就可以了。方法是在URL后面加一个参数,参数的值每次都不同,可以是一个随机数(Math.random()),也可以是当前时间(new Date().getTime()),只要满足条件即可。当然,以上这些只是针对Ajax发送的GET请求,如果你用POST方法发送请求,所有的工作都省了。但是你真的愿意这么做么?
附:hibernate缓存机制介绍(传送门:http://tenn.iteye.com/blog/120559):
1:Hibernate缓存概述
首先在介绍Hibernate缓存之前,笔者在这里做一个小小的比喻,让大家先知道利用缓存的好处。
这个比喻设计的事物有四个,一个是消费者,一个是该消费者附近的电脑城,一个是联想笔记本,一个是联想公司。笔记本是现在普及的商品,消费者想要去买一台联想笔记本,大家想想看,是去附近的电脑城买得快?还是去联想公司买得快?..当然是在电脑城买得快咯,总不能跑到联想公司去买吧?在这里消费者被比做应用程序,电脑城被比做缓存,联想笔记本被比做数据,联想公司被比做数据库。正像我们比喻的那样,应用程序查找我们需要的数据是从缓存中找得快,还是去数据库找得快?答案应该就不用我讲了吧!
缓存是介于物理数据源与应用程序之间,是数据库数据在内存中的存放临时copy的容器,是其作用是为了减少应用程序对物理数据源访问的次数,从而提高了应用的运行性能。
Hibernate在进行读取数据的时候,根据缓存机制在相应的缓存中查询,如果在缓存中找到了需要的数据(我们把这称做“缓存命中”),则就直接把命中的数据作为结果加以利用,避免的了建立数据库查询的性能损耗。说白话点就是,数据放在缓存中,当应用程序还需要他们的时候,就不必再去查数据库了,根据缓存策略从内存中查找速度就会快很多了。
2:Hibernate缓存分类
Hibernate缓存我们通常分两类,一类称为一级缓存也叫内部缓存,另一类称为二级缓存。Hibernate的这两级缓存都位于持久化层,存放的都是数据库数据的拷贝,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为了理解二者的区别,需要深入理解持久化层的缓存的一个特性:缓存的范围。
缓存的范围决定了缓存的生命周期以及可以被谁访问。缓存的范围分为三类。
(1) 事务范围:缓存只能被当前事务访问。缓存的生命周期依赖于事务的生命周期,当事务结束时,缓存也就结束生命周期。在此范围下,缓存的介质是内存。事务可以是数据库事务或者应用事务,每个事务都有独自的缓存,缓存内的数据通常采用相互关联的的对象形式, 一级缓存就属于事务范围。
(2) 应用范围:缓存被应用范围内的所有事务共享。这些事务有可能是并发访问缓存,因此必须对缓存采取必要的事务隔离机制。缓存的生命周期依赖于应用的生命周期,应用结束时,缓存也就结束了生命周期,二级缓存存在于应用范围。
(3) 集群范围:在集群环境中,缓存被一个机器或者多个机器的进程共享。缓存中的数据被复制到集群环境中的每个进程节点,进程间通过远程通信来保证缓存中的数据的一致性,缓存中的数据通常采用对象的松散数据形式,二级缓存也存在与应用范围。
注意:对大多数应用来说,应该慎重地考虑是否需要使用集群范围的缓存,因为访问它的速度不一定会比直接访问数据库数据的速度快多少,再加上集群范围还有数据同步的问题,所以应当慎用。
持久化层可以提供多种范围的缓存。如果在事务范围的缓存中没有查到相应的数据,还可以到应用范围或集群范围的缓存内查询,如果还是没有查到,那么只有到数据库中查询了。
3:Hibernate缓存运用与管理
本小节,我们来看看Hibernate的缓存管理,除了我们通常分的两类缓存外,笔者再介绍“查询缓存”,它依赖于二级缓存。
内部缓存:前面我们提到内部缓存是属于事物级缓存,在正常的情况下是由Hibernate自动维护的。当然在特殊的情况下需要我们进行手动维护,Hibernate就提供了以下几种方法供开发者选择:
(1)Session.evict(XXX)
将某个特定的对象从内部缓存中清除,上述的XXX 为对象的实例名。使用此方法有两种适用情形,一是在特定的操作(如批量处理),需要及时释放对象占用的内存维持系统的稳定性,笔者的关于批处理的文章中就运用了此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关注IT168“国庆加油站”技术栏目。二是不希望当前Session继续运用此对象的状态变化来同步更新数据库。 (2)Session.clear()
清除缓存中的所有持久化对象。
二级缓存:在第2节的论述中我们知道,二级缓存涵盖了应用范围与集群范围。这里问题就来了,我们什么情况下要使用二级缓存?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可以将其纳入二级缓存:(1)数据不会被第三放修改
(2)同一数据系统经常引用
(3)数据大小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4)非关键数据,或不会被并发的数据
Hibernate本身并不提供二级缓存的产品化实现,而是为众多支持Hibernate的第三方缓存组件提供整和接口。笔者这里仅仅介绍现在主流的EHCache,它更具备良好的调度性能。
首先,Hibernate启用二级缓存,需要的在主配置文件hibernate.cfg.xml中配置以下参数(以EHCache为例子,使用Hibernate3
<hibernate-configuration>
<session-factory>
…………
<property name=”hibernate.cache.provider_class”>
org.ehcache.hibernate.Provider
</property>
…………
</session-factory>
</hibernate-configuration>
另外还需要对ehcache.xml进行配置,这是一个单独的xml文件,示例如下:
ehcache.xml
<defaultCache
maxElementsInMemory="10000"
//缓存中最大允许创建的对象数
eternal="false"
//缓存中对象是否为永久的,如果是,超时设置将被忽略,对象从不过期
timeToIdleSeconds="120"
//缓存数据钝化时间(设置对象在它过期之前的空闲时间)
timeToLiveSeconds="120"
//缓存数据的生存时间(设置对象在它过期之前的生存时间)
overflowToDisk="true"
//内存不足时,是否启用磁盘缓存
/>
然后呢,我们还需要在映射文件中指定的映射实体的缓存同步策略(以下只列出核心配置,以供大家参考):
…………
<class name=”com.tenly.bean.Student”>
<cache usage=”read-write”>
…………
<set name=”classroom”……>
<cache usage=”read-only”>
…………
</set>
</class>
…………
上面提到read-write、read-only是什么?这就是缓存的同步策略,下面我们来仔细的看看Hibernate提供的几钟缓存策略:
(1) read-only
只读。对于不会发生改变的数据,可使用只读型缓存。
(2)nonstrict-read-write
不严格可读写缓存。如果应用程序对并发访问下的数据同步要求不是很严格的话,而且数据更新操作频率较低。采用本项,可获得良好的性能。
(3) read-write
对于经常被读但很少修改的数据,可以采用这种隔离类型,因为它可以防止脏读这类的并发问题.
(4)transactional(事物型)
在Hibernate中,事务型缓存必须运行在JTA事务环境中。
查询缓存:我们前面提到查询缓存(Query Cache)依赖二级缓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看看二级缓存策略的一般过程:
(1) Hibernate进行条件查询的时候,总是发出一条select * from XXX where …(XXX为 表名,类似的语句下文统称Select SQL)这样的SQL语句查询数据库,一次获得所有的符合条件的数据对象。
(2) 把获得的所有数据对象根据ID放入到第二级缓存中。
(3) 当Hibernate根据ID访问数据对象的时候,首先从内部缓存中查找,如果在内部缓存中查不到就配置二级缓存,从二级缓存中查;如果还查不到,再查询数据库,把结果按照ID放入到缓存。
(4)添加数据、删除、更新操作时,同时更新二级缓存。这就是Hibernate做批处理的时候效率不高的原因,原来是要维护二级缓存消耗大量时间的缘故。
我们看到这个过程后,可以明显的发现什么?那就是Hibernate的二级缓存策略是针对ID查询的策略,和对象ID密切相关,那么对于条件查询就怎么适用了。对于这种情况的存在,Hibernate引入了“查询缓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我们为什么使用查询缓存?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假如我们对数据表Student进行查询操作,查找age>20的所有学生信息,然后纳入二级缓存;第二次我们的查询条件变了,查找age>15的所有学生信息,显然第一次查询的结果完全满足第二次查询的条件,但并不是满足条件的全部数据。这样的话,我们就要再做一次查询得到全部数据才行。再想想,如果我们执行的是相同的条件语句,那么是不是可以利用之前的结果集呢?
Hibernate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而引入Query Cache的。
查询缓存策略的一般过程如下:
(1)Query Cache保存了之前查询的执行过的Select SQL,以及结果集等信息,组成一个Query Key。(2)当再次遇到查询请求的时候,就会根据Query Key 从Query Cache找,找到就返回。但 是两次查询之间,数据表发生数据变动的话,Hibernate就会自动清除Query Cache中对应的Query Key。
我们从查询缓存的策略中可以看出,Query Cache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发挥作用,而且要求相当严格:
(1)完全相同的Select SQL重复执行。
(2)重复执行期间,Query Key对应的数据表不能有数据变动(比如添、删、改操作)
为了启用Query Cache,我们需要在hibernate.cfg.xml中进行配置,参考配置如下(只列出核心配置项):
<hibernate-configuration>
<session-factory>
…………
<property name=”hibernate.cache.user_query_cache”>true</property>
…………
</session-factory>
</hibernate-configuration>
应用程序中必须在查询执行之前,将Query.Cacheable设置为true,而且每次都应该这样。比如:
………
Query query=session.createQuery(hql).setInteger(0.15);
query.setCacheable(true);
………
分享到:
相关推荐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是一种在无需刷新整个网页的情况下,能够更新部分网页的技术。它通过JavaScript发送异步HTTP请求到服务器,获取数据后在客户端进行处理和展示,提高了用户体验。Ajax...
SSH是指Struts、Spring和Hibernate这三个开源框架的组合,而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则是一种在不刷新整个页面的情况下更新部分网页内容的技术。以下是对这两个技术栈在ACCP5.0课程中前五章内容的...
【Java实现图书管理系统(SSH+AJAX)】是IT领域中一种常见的Web应用程序开发实践,主要结合了Spring、Struts和Hibernate三个框架,以及利用AJAX进行页面无刷新交互的技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关键技术及其在图书管理...
如果已存在,返回错误信息,前端使用jQuery解析响应并显示给用户,所有这些都在不刷新页面的情况下完成。 7. **用户体验优化**:jQuery可以创建实时反馈效果,如当用户输入时立即显示用户名是否可用的提示,提供更...
Ajax是一种在不刷新整个页面的情况下,与服务器交换数据并局部更新页面的技术。在SSHA架构中,Ajax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因为它允许异步数据通信,减少了页面跳转和等待时间。通过JavaScript,开发者可以创建动态的、...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是一种在不刷新整个页面的情况下,与服务器交换数据并更新部分网页的技术。它通过JavaScript实现异步通信,极大地提高了用户体验,让用户在等待后台处理时仍能与页面进行...
在SSH框架中集成Ajax通常是为了实现页面的无刷新更新。在这个例子中,DWR框架用于实现Ajax通信。以下是整合步骤: 1. **配置DWR**:首先,需要在Web工程中添加DWR的相关库,并在web.xml中配置DWR的ContextListener...
1. **DWR的工作原理**:DWR通过AJAX技术,在后台与服务器进行通信,使得用户无需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或更新数据。它提供了安全机制,如CSRF(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防护,确保远程调用的安全性。 2. **DWR的...
Ajax,全称为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是一种在不刷新整个页面的情况下更新部分网页的技术。它通过JavaScript异步发送HTTP请求,获取服务器端数据,然后动态地更新DOM(Document Object Model),实现用户...
总结来说,这个案例展示了`JQuery`如何与`SSH`(尤其是Struts2)框架配合,使用`AJAX`进行无刷新的验证码验证。同时,通过在URL后附加随机数,解决了浏览器可能对URL响应进行缓存的问题,确保每次请求都能得到最新的...
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到JavaScript和AJAX技术,以实现无刷新的分页效果。 7. **问题与优化**:描述中提到“每页显示数量那里有点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在计算LIMIT和OFFSET或者设置Page对象的属性时出现了错误。需要检查...
它通过XMLHttpRequest对象实现页面局部刷新,提升了用户体验,使得用户无需等待整个页面加载即可看到结果。随着JSON的普及,现在的Ajax更多的是与JSON结合,因为JSON格式的数据处理更快,更轻便。 在SSHA整合中,...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 是一种在不刷新整个页面的情况下,通过后台与服务器异步交换数据并局部更新页面的技术。这极大地改善了用户体验,使得Web应用更加响应迅速和用户友好。AJAX的核心是...
5. **Ajax技术**: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是一种在无需刷新整个网页的情况下,能够更新部分网页内容的技术。在SSH租房系统中,Ajax用于实现页面的异步交互,例如,用户可以在不离开当前页面的情况...
在本项目中,Ajax用于提升用户体验,比如实现页面的异步刷新,用户在浏览飞机零部件时,无需等待整个页面刷新,即可快速获取并展示相关信息。 5. **电子商务功能**:这个平台提供了典型的电子商务功能,如商品浏览...
3. **异步通信**:SSH中的Spring MVC支持AJAX,配合ExtJS的异步数据加载能力,可以实现无刷新的页面更新,提高用户体验。 4. **数据绑定**:ExtJS的数据绑定机制可以与SSH中的Hibernate无缝对接,自动同步前端界面...
1. **异步通信**:使用JavaScript和XML(现在更多是JSON)在后台与服务器交换数据,无需刷新整个页面。 2. **XMLHttpRequest对象**:AJAX的基础,负责在后台发送HTTP请求和接收响应。 3. **jQuery库**:简化DOM操作...
**Ajax**:Ajax(异步JavaScript和XML)允许网页在不刷新整个页面的情况下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在用户输入时,前端JavaScript(jQuery)可以发送异步请求到后端,获取用户名是否已存在的验证信息。jQuery库简化了...
用户无需刷新整个页面,就能动态地加载或更新数据。Highcharts是一个JavaScript库,用于创建交互式的图表和图形,可能被用来可视化家庭的收支情况,如月度或年度的消费趋势图。 总结来说,这个项目展示了如何利用...
4. **Ajax包**: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技术使得Web应用可以实现页面的部分刷新,提高用户体验。这里的Ajax包可能包含了一些JavaScript库,如jQuery或Prototype,它们简化了Ajax请求的编写,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