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次小小的实践,终于了解如何使用tomahawk中的tree2这个组件了,并且写了小段程序,从xml中读取树的结构,生成一个tree,不过tree2不能直接和xml绑定是一个遗憾,那样就会省不少事情了。记下一点心得,以供后来参考了。<o:p>
对tree2的操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页面中通过tag定义样式相关的东西,一部分就是通过编程添加树的节点,起初看了sample以后总是以为这东西有多么的复杂,其实逻辑是很简单的,只是sample中定义了多种不同的样式的节点,看上去很复杂而已。<o:p>
下面附上我对sample简化过的这段tag来说明一下。<o:p>
<t:tree2 value="#{catalog.node}" var="node" id="clientside" varNodeToggler="t" ><o:p>
<f:facet name="folder"><o:p>
<h:panelGroup><o:p>
<f:facet name="expand"><o:p>
<t:graphicImage value="images/yellow-folder-open.png" rendered="#{t.nodeExpanded}" border="0"/><o:p>
</f:facet><o:p>
<f:facet name="collapse"><o:p>
<t:graphicImage value="images/yellow-folder-closed.png" rendered="#{!t.nodeExpanded}" border="0"/><o:p>
</f:facet><o:p>
<h:outputText value="#{node.description}"/><o:p>
</h:panelGroup><o:p>
</f:facet><o:p>
</t:tree2><o:p>
tree2的主tag定义了tree的根节点和一些相关的参数。嵌套的那个facet定义了一种节点的样式,包括展开与关闭时的图片,以及显示的文字内容。<o:p>
在程序里面,我们root TreeNodeBase = new TreeNodeBase(…)来创建一个root节点,然后通过root.getChildren().add(new TreeNodeBase(…))为其添加子节点,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添加任意多的子节点,通过这样的操作,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生成一个tree的结构了,实际上,这个tree的结构是通过递归从xml中读取出来,生成一个和xml tree完全相同的结构。<o:p>
除了明白如何去用这个tree2之外的收获就是,终于明白了如何去通过递归方法遍历一个树形结构,虽然在学校里学过遍历的算法,也抄过例程,但从来没有理解过是怎么一回事,终于在实践中理解了,实践才是软件的根本之道。
<o:p> 程序的其它部分放在附件里面了,如果有兴趣了可以和我讨论tree2,讨论其它JSF的东西。
</o:p>
源文件下载
查看 解析Tree2 全文
<o:p>
分享到:
相关推荐
2. **选择特征**:在构建决策树时,需要选择一个最优特征进行划分。常见的选择方法有信息增益、信息增益率和基尼不纯度等。 3. **构建树**:根据选择的特征,将数据集划分为多个子集,然后递归地对每个子集构建子树...
例如,表达式 "2 + 3 * 4" 的AST会有一个加法节点作为根,其左子节点是数字2,右子节点是一个乘法节点,乘法节点的左子节点是数字3,右子节点是数字4。 在C++中实现四则运算语法树,我们首先要定义节点类,包含数据...
- `ExtJs_xtype一览(转载).doc`:XType是ExtJS中定义组件类型的方式,这份文档可能详列了各种预定义的组件类型,帮助开发者快速查找和理解。 - `Ext常用属性总结.doc`:总结了ExtJS中常用的组件属性,对理解和配置...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WPF框架构建MES(制造执行系统)的经验和技术要点。主要内容包括:使用C#和WPF进行AGV(自动导引车)调度的多线程编程,采用Entity Framework和Dapper进行数据库操作,以及通过TCP/IP Socket和OPC UA协议实现工业组态和数据通信。此外,还探讨了Excel数据导出、PLC通信、路径规划、缓存机制等具体应用场景的技术实现。 适合人群:对WPF框架、MES系统开发感兴趣的软件工程师,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快速开发高效稳定的MES系统的团队。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还分享了许多实用的开发技巧和优化建议,如多线程处理、异步编程、内存管理和UI更新等。对于想要深入研究WPF框架及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的人来说,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3dmax插件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西门子Smart200 PLC和威伦触摸屏的三轴螺丝机控制系统。首先,阐述了系统的硬件配置,包括PLC型号、步进驱动器和触摸屏的选择。接着,深入讲解了核心控制流程,如原点回归、点动控制和任意坐标定位的具体实现方法。文中还展示了如何利用PLC自带的高速脉冲输出进行精确的运动控制,以及如何通过触摸屏实现坐标管理和实时监控。此外,文章分享了一些实用技巧,如状态机架构的应用、运动控制框架的设计思路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适合人群: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PLC编程和运动控制感兴趣的初学者和有一定经验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线中需要精密定位和控制的设备开发,如螺丝机、贴标机、点胶机等。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PLC编程技巧,提高运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调试建议,有助于读者快速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同时,强调了系统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如脉冲当量计算、机械结构优化等,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
Con北京站聚焦技术落地与前沿趋势,核心方向包括: AI工程化:端侧推理、RAG增强、多模态生成成为主流; 云原生深水区:混合云治理、湖仓一体架构、可观测性技术持续迭代; 安全与效能:大模型安全防御、研发流程标准化、平台工程价值凸显; 行业融合:物流、金融、社交等领域的技术跨界创新案例丰富。 大会为开发者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景视角,推动技术向生产力转化。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用于电动汽车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的基于查询表的矢量控制算法及其自动生成程序。文章首先解释了IPMSM的凸极特性和MTPA(最大转矩每安培)、MTPV(最大功率每伏特)之间的关系,强调了电流分配表在两者间平滑切换的重要性。随后展示了核心代码结构,包括遍历转速-转矩工作点、求解最优dq轴电流、电压电流约束检查以及弱磁补偿策略。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数据输出方式,提供了C语言二维数组和Excel两种格式,并分享了一些实战经验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最后提到了弱磁仿真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应对电池电压波动时的表现。 适合人群:从事电动汽车电机控制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熟悉MATLAB编程并有一定电机控制背景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效生成IPMSM电流参考值表的工程项目,旨在提高电机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减少手动计算带来的错误和时间成本。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MATLAB源码已开源,可在GitHub上获取。同时,作者提醒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电机参数,以确保生成的查表能够正确应用于具体项目。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种常用的信号降噪方法:滤波降噪、小波降噪和小波包降噪。滤波降噪通过设计滤波器来分离信号和噪声,适用于频率特性明确的噪声。小波降噪基于小波变换,能够自适应地捕捉信号的局部特征,尤其适合非平稳信号。小波包降噪则进一步细化了信号的频率分解,提供了更好的降噪效果,尤其在处理复杂信号时表现出色。文中通过Python代码展示了每种方法的具体实现,并进行了效果对比。 适用人群:从事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对信号降噪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对于频率特性明确的噪声,可以选择滤波降噪;② 处理非平稳信号时,推荐使用小波降噪;③ 在追求极致降噪效果,特别是面对复杂信号时,优先考虑小波包降噪。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Python代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三种降噪方法。同时,强调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信号特点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降噪方法。
Con北京站聚焦技术落地与前沿趋势,核心方向包括: AI工程化:端侧推理、RAG增强、多模态生成成为主流; 云原生深水区:混合云治理、湖仓一体架构、可观测性技术持续迭代; 安全与效能:大模型安全防御、研发流程标准化、平台工程价值凸显; 行业融合:物流、金融、社交等领域的技术跨界创新案例丰富。 大会为开发者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景视角,推动技术向生产力转化。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三菱FX系列PLC的模拟量输入输出转换功能块(FB)的设计与应用。作者将常见的模拟量处理逻辑封装成即插即用的功能块,极大提高了开发效率。文中详细解释了功能块的接口设计、核心转换逻辑、量程适配方法以及抗干扰措施。同时,提供了多个实际项目的应用案例,如注塑机温度控制、真空炉控制等,展示了功能块的稳定性和易用性。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特别是对三菱PLC有一定了解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快速实现模拟量处理的工程项目,如温度、压力、流量等物理量的测量与控制。主要目标是提高开发效率,减少重复劳动,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功能块不仅简化了编程流程,还增加了错误检测和抗干扰能力,使得即使是新手也能轻松应对复杂的模拟量处理任务。此外,功能块支持多种量程和硬件版本,适应性强。
基于深度学习的系统
前端开发_浏览器扩展_Vite框架_Vue3_模板_适配_M_1744167663.zip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计算机专业求职面试的内容与技巧,旨在帮助求职者高效准备。面经内容涵盖技术面试、系统设计面试、行为面试和其他类型面试。技术面试包括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编程语言与框架等高频考点;系统设计面试强调高并发、高可用等设计目标,涉及短链系统、分布式缓存等典型题目;行为面试关注项目中的挑战解决、团队协作等问题,提倡使用STAR法则作答。技巧分享方面,技术面试准备建议刷题、复习基础知识;系统设计采用分层设计法,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源;行为面试注重项目包装,强调量化成果和技术术语的使用;面试实战技巧包括良好沟通、拆解难题等。此外,文章还提供了资源与工具推荐、避坑指南以及不同公司面试侧重点分析,并指出短期冲刺和长期积累对提升面试通过率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计算机专业学生和从业者,尤其是有求职需求的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求职者了解面试常见题型与考察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②提供有效的面试技巧,提高求职成功率;③根据不同公司特点调整准备方向,增强竞争力。; 其他说明:通过系统化准备和反复练习,求职者能显著提升面试通过率。技术能力决定下限,而沟通表达与思维逻辑决定上限。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西门子博图时间加密程序块的应用,特别是在1212C DC/DC/DC PLC和KTP700 Basic PN触摸屏中的实现。文章分为加密算法块和解密算法块两大部分,通过具体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加密和解密的具体过程。加密算法采用了循环右移和异或运算,确保了加密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解密则通过逆向操作恢复原始时间数据。此外,文中还讨论了密钥更新策略、时间戳精度、硬件时钟同步等问题,并提供了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和优化建议。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熟悉西门子PLC和触摸屏编程的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提供一种可靠的时间加密方法,保护关键时间数据和逻辑不被轻易破解;② 增强项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③ 提供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和优化建议,便于快速移植到其他项目中。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加密和解密过程的透明度,使得维护人员能够直观理解加密逻辑,有助于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同时,文中提到的一些技巧如动态密钥生成、时间戳精度调整等,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相步进电机的开环矢量控制方案及其源码实现,尤其是坐标变换(Clarke变换和Park变换)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具体实现方法。文中不仅解释了理论背景,还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通过坐标变换将三相电流映射到旋转坐标系,并通过SVPWM生成合适的PWM信号来控制电机。此外,文章还讨论了一些实际应用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角度生成策略、扇区判断优化以及启动时的斜坡函数设置。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对步进电机矢量控制感兴趣的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提高步进电机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的场合,如工业自动化设备、搬运机械手等。目标是通过理解和应用开环矢量控制技术,使步进电机表现出接近伺服电机的性能,同时降低成本和复杂度。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在资源有限的嵌入式系统中进行优化的重要性,如使用查表法替代实时计算、利用位运算提高效率等。此外,还提到了一些调试技巧,如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调整角度积分环节等,有助于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STM32F031的FOC有感电机控制代码的功能特点及其应用场景。代码不仅涵盖了原理图、PCB设计,还包括详细的程序代码和注释。主要功能包括转把控制、刹车、助力、欠压检测、巡航、铁塔王通讯、一键通、隐形限速、霍尔修复和故障显示等。文中还展示了多个关键代码片段,如ADC采样、PWM生成、霍尔信号处理、故障检测和通讯协议处理等,强调了代码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对FOC算法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电动自行车、滑板车等需要高效电机控制的应用场景。目标是帮助开发者理解和应用成熟的FOC控制代码,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功能性。 其他说明:代码经过量产验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能够适配多种国产芯片平台。文中还提供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优化技巧,有助于解决实际开发中的常见问题。
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特点.docx
Con北京站聚焦技术落地与前沿趋势,核心方向包括: AI工程化:端侧推理、RAG增强、多模态生成成为主流; 云原生深水区:混合云治理、湖仓一体架构、可观测性技术持续迭代; 安全与效能:大模型安全防御、研发流程标准化、平台工程价值凸显; 行业融合:物流、金融、社交等领域的技术跨界创新案例丰富。 大会为开发者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景视角,推动技术向生产力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