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everpig
  • 浏览: 151269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强烈推荐的技术交流模式--BarCamp

阅读更多
强烈推荐的技术交流模式--BarCamp

作者:cleverpig

image


BarCamp模式--Geek们的伊甸园

   我之所以称之为“伊甸园”,有些暧昧的含义。作为以技术见长的“Geek”来讲一点也不过分,甚至是恰如其分。不用花费奔波、差旅费减免(bus/地铁 还是要座的)、华丽的赞助商阵容、免费吃、喝,1X8的all time技术“从下而上”topic,参与者不知是听客,而绝对有机会发言,而且随时担任起topic的主讲,随时new&open topic。怎么样?难道不是在“伊甸园”中恋爱的感觉吗?对于growing up的china Geek们来讲,看到下面的文字和视频描述后,不要认为是虚无缥缈的“春秋大梦”啊!。。没准你也会参加BarCamp的夜宴,enjoy yourself!

{八小时神经质:BarCamp“开源”会议上海现场}原引自21世纪经济报道:
image
  “任何人都可以突发奇想临时开启一个新主题。其他人将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时加入新主题的讨论;或是在各主题讨论组中间来回穿插,或者干脆自己再发动一个讨论组。”
  
  让我们假设:有一天,你和几百位素未谋面的人士呆在一个空间,整整24小时被允许充分自由,但没有人建议你该做什么。

  你的周围,是混乱的电脑、裸露在睡袋外的陌生脑袋、“红牛”、“可乐”等食物容器,以及一阵高过一阵的喧哗。那些彼此不和谐的声音———英语、德语、法语,还有你的母语———永远不知疲倦地在大声介绍和讨论某个话题……

  想到这里,正忙于赚钱而不习惯“浪费”时间的你,可能会愤懑地叫嚷“岂有此理”。然而,随着Web2.0在全球的流行,这种“似会非会”的“Unconference”却正在Geek(技术爱好者)的圈中出现并迅速流行。

  “我们讨厌入门费高昂、形式刻板和讲究规格排场的传统会议。”在Geek们看来,“创意、分享和责任感应来自于开放、平等和自由。”

   9月24日,Unconference模式的重要组织———“BarCamp”———在上海举办了中国第一届BarCamp会议———“BarCamp  Shanghai”。在土豆网2500平米的巨大仓库里,80位来自五湖四海———加拿大、新西兰、中国等地———的Geek和创业者们开始了持续8小 时的“神经质”。
  
  一次“开源”的会议

  9月23日晚6时,BarCamp的参与者在上海外滩的法国餐厅“T-Sens”进行热身———相互了解。

  9月24日早上8时,参与者鱼贯而入土豆网。此前,他们已在门口登记处拿到贴纸,写上姓名和职业后,同时选择分别代表“blogger”、“Podcast”、“Geek”、“non-geek”的各色小星星贴纸,然后一起贴到手臂或领口上。

   9点半,BarCamp的主要发起人之一KrisKrug进行了简短发言。接着,每个参与者轮流介绍自己的三个癖好。为了互相理解,大家被鼓励说统一的 英语。之后,他们开始争先恐后地在小纸条上写自己准备的发言话题。然后,大家举手表决对此话题的感兴趣程度,Kris将根据各话题听众的多少,安排它们的 发言时间和不同的发言空间———大房间还是小房间。

  这是一个真正“开源”的会议。传统会议模式中自上而下的组织方式被自下而上的个人 组织形式代替。大家有自己的名字和所属公司,然而从不在乎彼此的职务、身份等。累了,他们直接躺在椅子上,中午时间,则排队享用参与者之一Wes———一 个在中国开土耳其餐厅的外国老板———准备的午餐。

  从当天的10时到16时,这些被热烈参与和讨论的话题是———“流媒体”、“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络安全”;还有人在手动实践“敏捷开发”(一种正流行的以人为本、迭代、循序渐进的软件开发方法),甚至还有人在讲述自己的哲学体系。

   之后,人群散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交流的结束。事实上,24日晚上已有629张现场照片用“BarCamp Shanghai”的“tag”(标签)上传 到知名的图片托管网站flickr。更多参与者则通过博客把讨论内容放到网上,而这些内容又被转载。同时,关于“BarCamp Shanghai”的 Google group已经建立。

  “第一次,大家不喜欢带睡袋,我相信以后会议会真正持续到24小时。”Kris说,“前几天,遇到上海徐汇区数字娱乐中心的负责人,她承诺会为明年三月的第二届中国BarCamp免费提供场地。”
  
  唯一的付出是“分享”

   “Unconference”一词最早出现在1998年,由计算机玩家在年度XML会议的通知书中首次使用。此后,博客之父DaveWiner将其发扬 光大。Dave在2004年4月的博客大会上清楚提出———他的Unconference将聚集50到200人,而代表话语权的麦克风会被传给每一个人。

  而“BarCamp”的创意则由Chris Messina在2004年9月提出,他们的朋友Kris和RobertScales将其具体发起。

  十分有趣,Chris产生这个想法,是为了对当时已有一定盛名但实行“邀请制”的“FooCamp”进行对抗。于是,这些没有接到邀请的Geek自发在更短时间、用更少的钱(通常由赞助商提供)举办了第一届BarCamp。

  由于首发成功,且“BarCamp”形式与当时正流行的“Unconference”概念相同,BarCamp很快在全球蔓延。据Kris介绍,仅一年时间,BarCamp已在伦敦、温哥华、旧金山、巴黎等地举办了60多场。

   “去年,Andrew Gilkes带我来到中国,我想起应该在中国举办‘BarCamp’。”Kris说。Andrew是“China Access  2008”的项目负责人。2004年12月,他在北京签下合约,负责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引荐全球商业的合作机会,Kris和Robert因此来到中 国。

  “我是第一次参加,我喜欢这个主意。”在中国创办ShellShadow.com已有6年,并拥有广阔人脉的Jon Hancock是“BarCamp Shanghai”的重要召集人。

  当然,与Jon一样,大量热心的Geek参与了会议组织,如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博士陈璐艺。他们在一个月内建立了barcampshangha..org网站,并通过邮件广发信息(这些介绍又被各博客转载)。

   而一些公司提供了赞助,如Kris的bryght.com、Robert的raincitystudios.com、土豆网(提供地点)、弘亚世代 (Pacific Epoch)等。由于筹集到了1万元经费,所有参与者可以免费吃、喝。免费也是BarCamp区别于“FooCamp”的重要特征之 一。

  参与者唯一需要付出的费用是“分享”:BarCamp的精神要求出席者必须讲述一个观点、一个技术工具等。通常,这些主题与正流 行的互联网技术、社会性软件和在线社区相关。当然,也有一些激进分子会谈论如“建设自己的TV,以打败邪恶广播”或是“如何推翻社会性软件”等叛逆主题。

  “任何人都可以突发奇想临时开启一个新主题。”Kris说,“其他人将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时加入新主题的讨论;或是在各主题讨论组中间来回穿插,或者干脆自己再发动一个讨论组。”

  “非常让人兴奋。”Kris说,在创新时代,会议的流程和形式容易激发参会者的热情和灵感,而他们通常各有所长,“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有时会议结束时,新一代的产品或标准也由此诞生”。

  在此次“BarCamp Shanghai”中,参与者的领域囊括了学生、Geek、互联网创业者、天使投资人、投资机构、影视界和艺术界。
  
  “创业者气质”争议

  “目前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国家,关于技术创新的形象还没有完全建立。”Andrew认为,“毫无疑问,类似的BarCamp聚会有利于改变这一现状。”

  事实上,刚刚结束的中国第五届互联网大会已经表明,通过“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工程,中国正试图在创新和技术上实现赶超。

  正如大家所知,完备的基础设施和较成熟的商业化应用是西方互联网产业的优势,在中国新一代互联网创业浪潮中,有许多模式来自对西方公司的复制。

  “对于新创业环境,复制是很正常的。”Jon认为,“而随着第二代、第三代互联网浪潮的出现,在前人基础上会越来越有自身创意。”

  但也有人指出,类似会议尚存缺陷,如用英文交流导致了双方讨论还不够多与深入。

  此外,在国内外创业者气质的比较上,微软全球技术中心的Andy Chang认为,“外国Geek对技术的理解甚深,而国内的Geek可能对新技术也有了解,但应用方面要差很多;同时,漠视知识产权等国内环境也使国内的市场竞争尚停留在比较低的层面。”

  “中国创业者对类似‘国际性商务’的讨论似乎也不及外国人感兴趣。”Andy说,“他们还很少人有意愿开拓国外市场。”

一位在ThoughtWork的“同学”会场亲历
{
  “这个我参加了,还遇到了一位maillist里面的兄弟。

   我们在tudou.com的办公室里面举办的,那个办公室是个仓库改建的,很宽敞,开会当天大家才资源的contribute一些话题来,由主持人安排 好时间,然后大家分成3个group来交流。话题包括许多方面,有教摄影的,有讲开源的,有说自己的电影工作室的,有介绍新的web2主意的。这个活动最 吸引人的地方是,参加人员来自各行各业,本着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知识结识朋友的目的,聚在一起。

  你可以和每个人随意聊天,像我们天天做软件开发的人,多了解一些其他行业的情况是很有意思的。

  我和andy参加了活动,并主讲了敏捷开发以及做了一次XPGame,就是前几天lixiao提到的lego game。

  下次barcamp可能会在北京和上海举行,欲了解更多,可以google barcampshanghai或者到flickr上看barcampshanghai。”
}

barcamp上海官网

http://barcampshanghai.org/cgi-bin/page.pl/HomePage

barcamp上海video

Part 1

Part 2

Part 3

Part 4

barcamp上海赞助商

image
http://www.bryght.com/
image
http://www.pacificepoch.com/
image
http://www.powere2e.com/
image
http://www.raincitystudios.com/
image
http://www.shellshadow.com/
image
http://www.thoughtworks.com/
image
http://www.tudou.com/
image
http://vobile.cn/


cleverpig又要说话了
{
   期待!期待!等待??!。。不,既然心中向往,为什么不努力实现那?先谈谈现状吧,中国现在有很多的UG(user group),但这些UG的Geek们却自己出钱坐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自行车也算上吧)参加一次可能是没有场地的topic,围坐寥寥几人,有些 困顿乏味的感觉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的选修课。也许这种UG生活每年才有上1~5次,呵呵,有人总是不能持之以恒啊。

  但希望仍然有,只有努力啊。虽然组织“BarCamp”式的topic需要花费不少精力去洽谈赞助商、场地,发布会议信息、现场布置等,上海的BarCamp证明了中国Geek们的能力(呵呵,在老外的领导下),不是一次伟大的尝试!而是伟大的成功!

  真心希望,matrix的topic能如“BarCamp”一般生机勃勃、富有魅力啊!凭借chris的个人魅力和matrix的全球影响力,这不成问题啊!

image
"Matrix Geek肖像"

}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