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ne_cn
  • 浏览: 54060 次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阅读更多

谈到应用程序的层次,我们平时所说的层次有两种:逻辑的层次(layer)和部署的层次(tier)。这两种层次划分的目的是不同的,因此划分方式也有一些差异,能够为应用程序带来的好处也是不同的。

逻辑层次

逻辑层次(layer)划分的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调整应用程序各部分之间的依赖关系。应用程序可以看作数据和业务规则的集合,这个集合通过用户界面与用户发生交互。如果不划分层次,或者只划分最简单的层次,系统的结构就会是这样:数据库处于系统的中心地位,在此之上建立用户界面,业务规则写在用户界面里。

这样做的问题在于:数据库作为应用程序的中心是不合适的,因为数据库只负责存储数据,而不能对数据做出解释(这是业务规则的任务),而业务规则分散在非中心的位置,零散的表达在用户界面中。一旦需求改变,业务规则必须随之改变,而业务规则是分散在各处的,我们就要四处寻找业务规则,进行修改。随着应用程序规模的扩大,这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

为了解决复杂的依赖关系,我们创建了业务层。典型的逻辑分层结构就是: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层。

建立业务层的方式可以非常简单:假如我们的应用程序要进行多项业务,我们分析这些业务的流程,找出这些流程中共同的部分,提取他们作为独立的过程,这就形成了最简单的业务层。这样,不同的界面之间就可以重用业务规则的代码,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依赖关系的不合理性。这是一种基于过程的方法。但是这样的方法有两个问题:

第一:他建立在对系统中的各种业务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要正确的分析各个业务流程的细节,否则划分的流程和提取的共同过程必然有疏漏。但是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往往一开始只了解业务的整体情况,对于其细节是逐渐了解的。并且对于一些隐含的关系,需要在开发的过程中才能认识到。有时候采用的一些具体的开发技术也会影响到某些业务的实现方式,进而对其流程带来影响。这样就为过程的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

第二:基于过程的方法受到需求变化的冲击比较大。因为这样的分析方法,在实现的时候是基于业务的过程,而不是业务的目的。当系统中有业务需要变化的时候,会影响到其他具有共同过程的业务,业务之间的依赖是比较严重的,对需求变更的适应力差。

如果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将业务进行抽象,概括实现这些业务需要使用的手段(例如需要更新数据表、向端口发送指令、保持业务进行的状态……),为所有的业务制定一个统一的框架,由这个框架决定业务执行的策略(如何限定业务的条件、分哪些步骤、失败后是重试还是放弃、何时向用户报告业务执行的进度……),框架不加区别的处理所有的业务。用户执行一个业务的时候,我们只要相应的创建一个业务对象,将这个对象置于框架内,监视执行的进度。这样,各个业务的实现就自然的隔离起来,依赖关系比较简单。同时应付需求变更也比较容易,独立的业务发生变更,只要修改一个类,如果多个业务的执行方式都要改变,则可以从框架上想办法。

如果为这个框架添加新的机制,使他不仅能够执行业务对象,还能够负责创建和销毁业务对象,就能够带来更强大的功能。业务框架就进而成为一个业务容器。当用户希望执行一个业务的时候,我们可以要求业务容器创建这个业务对象,业务容器可以交给我们一个业务对象的代理,隐藏真实的对象的位置。实际的执行过程可能是分布式的,容器为我们管理业务对象的事务性,保存业务执行的进度,必要的时候暂停业务,条件成熟后再重新开始,业务完成以后将对象销毁……这些我们都不必关心,由容器为我们做。

优化应用程序内部的依赖关系是划分逻辑层次的一个重要目的。层次间的调用机制可以采用逐层调用,也可以跨层调用,都是比较常见的方式。层次间的依赖的方向可以从上到下,也可以从下到上,都是合理的。需要小心的是,两个层次之间不可以产生互相的依赖,否则会破坏层次结构。比如有A和B两个层次,要么A依赖B,要么B依赖A,不可以互相依赖。如果必须有层次间互相调用,则必须采用某些方法转换其中一个方向上的依赖关系(可以采用的方式诸如delegete,interface,消息,事件等等)。多个层次之间也不应该出现循环的依赖关系。

部署层次

部署层次(tier)划分的目的在于增强应用程序部署的灵活性,更大限度的利用硬件环境资源。应用软件对环境有多方面的需要,比如数据存储的模块需要服务器有较强的稳定性、容错性、较高的IO效率,事务处理模块则需要运算迅速的处理器和较大的内存,而管理终端则需要有较强的表现能力。通常很难有这样的服务器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将应用程序分为多个层次,部署在不同的位置。

同时,在某些应用程序中需要访问一些敏感的数据,这些数据是不允许或者不可能集中到本地的,这都要求程序在部署方面增加灵活性。

从系统性能的角度说,应用程序在部署时划分合理的层次,可以增加系统的扩展性。当现有的硬件条件不满足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改变部署方式,提高系统的性能。

比如使用一个服务器的时候可以满足100个并发业务,当并发业务达到150的时候,可以通过增加服务器满足这个要求。这就需要应用程序使用多层次的结构,缺少必要的层次是不可能进行这样的扩展的。

再如,我们需要在一个支持20个连接的数据库上建立一个支持100个客户端的系统,这时就必须建立独立于数据库的连接保持层次。

应用程序的部署层次有一些常用的模式,比如B/S结构,C/S结构,客户端/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结构,都是一些常用的层次划分模式。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模式要看应用程序的需要,假如应用程序需要频繁的访问客户本地资源,要求较高的效率,或者要求具有强大的离线处理功能,则采用B/S结构就是不合适的,C/S结构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如果需要在部署配置方面比较简单,又要面对不同的客户端环境,那么B/S结构就是很好的模式。如果需要建立服务器组来平衡负载,那么应用服务器则是必不可少的。

部署层次和逻辑层次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一个程序从逻辑上不分层次,那么在部署的时候要分为多个层次就很难了。但是这两种层次并不是必须严格一致的,比如说,采用“客户端/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的部署层次,并不一定意味着客户端对应着表示层,应用服务器端对应着业务层,数据服务器就一定是数据层。不能把对应关系绝对化,这两个角度划分的层次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他们是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而划分的。

例如:在一些软件系统中,将业务逻辑以存储过程的形式直接写在数据库中。这样的系统中,业务层与数据服务器是相对应的。这样的业务层如果处理的好,一样具有清晰简洁的逻辑,维护起来也十分方便。但是这样显然会在部署上失去灵活性。

现实的问题

很多人在软件设计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在设计一个软件体系架构的时候,为了能够简化软件系统的逻辑复杂性,经常采用的手段是将一个大的系统分为若干层次。常用的方法是:分解一个庞大系统的各个功能,将其分别部署在多个部件中,每个部件只完成单一的功能,以减弱部件的复杂程度。部件之间采用一些弱耦合方式进行通信,比如消息、TCP连接等方式。

但是实际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却发现这样并没有减轻系统的复杂程度。部件尽管已经从物理上分离,运行在不同的线程、进程、服务器上,但是部件之间在逻辑上却有着强烈的耦合关系,部件之间的接口有着时间、空间上的复杂交错关系,调用者需要依照复杂的逻辑次序,调用被调用者的接口,保存各次调用之间的状态,深入到对方的业务过程细节中。系统的结构没有因为层次而变得简洁,反而更加的复杂。一个业务的变更会在多个层次中造成影响,变更的代价更加巨大,没有起到层次模型应有的作用。

造成这个后果的原因在于,设计者混淆了逻辑层次和部署层次之间的区别。如果以减小系统的复杂程度为目的,首要的一点是从逻辑上分开层次,让各层次对业务的处理处于不同的抽象级别。为业务行为建立合理的抽象层次,而不是简单的让各个部件执行业务的某个阶段,也不是简单的让部件甲执行ABC业务,部件乙执行XYZ业务,这是逻辑层次的关键。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减小系统的复杂程度。错误的逻辑层次划分,只能使系统变得更加复杂。而盲目的划分部署层次,则是与初始的目的毫无关系的,也只能增加复杂性。

部署层次划分的作用并不在于简化系统逻辑结构,而是增加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力。

逻辑层次的设计和部署层次的设计在软件开发中经常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他们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有共同的特征。但是这两种层次划分方式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存在着对立的方面,需要开发者在设计的时候进行协调,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程序设计课程体系的维度与层次划分-程序设计-设计.pdf

    "程序设计课程体系的维度与层次划分" 程序设计课程体系的维度与层次划分是程序设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程体系中高层次的课程比较多,低层次的、应用型的课程不足,...

    物联网的开发方案的层次划分

    综上所述,物联网开发方案的层次划分包括数据感应层、数据传输层、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以及数据应用层,每个层次都包含相应的软硬件资源和技术,共同构成了物联网系统的基石。通过这样的分层结构,开发者可以更...

    企业级应用软件架构开发过程与实践3

    总之,企业级应用软件架构的开发与实践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需要宏观视野和微观操作的有机结合。从软件的特性分析,到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再到具体微观方法的应用,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共同构成了...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谭浩强 课件 第6章 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技术

    在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基础课程中,第6章主要探讨了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技术,由知名计算机教育家谭浩强的课件提供理论框架。本章分为六个主要部分,分别是软件工程概述、软件生命周期、软件支援环境,以及软件详细...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测试指南.pdf

    关于测试环境和条件要求,文档强调了测试环境应能够支持应用软件系统的运行,并保证信息系统其他层次的软硬件(如物理层、网络层、操作系统层、数据库管理系统层等)的安全性不低於应用软件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

    电子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建设方案.docx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深入应用,政务需求越来越清晰化,办公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内部及部门间协作的智能化要求更加旺盛,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建设和应用软件的推广和深层次应用受到重视各级机关的普遍重视。...

    郭天祥51单片机_TX1C_原理图_cadence_orcad层次划分图_自学用的仅供参考.pdf

    根据提供的文件信息,该文档是关于郭天祥51单片机_TX1C开发与教育板的原理图,该原理图是使用cadence或cad软件绘制的,并且包含了层次划分图。文档内容主要涉及到51单片机的教育和开发,尤其适合于自学使用。下面...

    分布式水文模型子流域划分方法.pdf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水文实践对子流域划分方法提出了新的需求,研究者们在子流域划分算法、软件开发以及层次或水平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完整流域子流域划分的算法,能够提高子流域划分的...

    软件研发质量管理层次模型.docx

    软件研发质量管理层次模型是对软件研发质量管理的层次进行了初步的划分,形成了软件研发质量管理层次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各个层次内涵做了简要说明。该模型包括技术层次、方法体系层次和社会因素层次三个方面。 技术...

    用SuperDecision进行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应用实例资料.pdf

    用SuperDecision进行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的应用实例资料 一、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简介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是一种适应非独立递阶层次结构的决策方法,由萨蒂教授(Saaty)在AHP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该方法将...

    系统工程 区域划分与级别划分 算法(含walshall算法)

    这种划分可能是为了管理目的,例如网络分区、数据中心的物理布局,或者是软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在进行区域划分时,我们需要考虑因素如地理特性、功能需求、资源限制和通信成本等。通过优化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创建出...

    2021年应用软件设计服务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

    《2021年应用软件设计服务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针对该行业的专项应急规划,旨在确保在遭遇突发性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精准且高效地进行应对,以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持应用软件设计服务行业的正常...

    构建面向对象的应用软件系统框架

    面向对象的应用软件系统框架构建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多个层次的架构设计和关键技术。本篇内容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综述、应用服务层设计、用户界面层设计以及系统建模过程。 ...

    软件危机的产生与解决及软件生命周期的划分

    首先,应对软件危机的途径包括学习和应用工程化的开发理念,借鉴硬件开发中的有效策略,比如实施严格的需求管理和变更控制,提高开发效率。此外,推广成熟的软件开发技术和方法,如敏捷开发、模型驱动开发等,以适应...

    JFrame 应用软件开发平台 概述

    ### JFrame应用软件开发平台知识点详解 #### 一、概述 JFrame应用软件开发平台是一款专为简化软件开发流程而设计的框架与自动化代码生成工具。它以Java EE为基础,旨在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应用软件,特别是在管理...

    用 Simulink 开发符合 ISO26262 和 AUTOSAR 的应用软件.docx

    在Simulink中,这些软件单元可以通过虚拟分组、模块分组和模型引用来实现功能的组织和划分,以符合软件的层次化设计原则。 AUTOSAR的应用层软件由应用软件组件(ASWC)组成,它们通过虚拟功能总线(VFB)与其他组件...

    卷烟厂BI应用软件方案

    卷烟厂BI应用软件方案是针对烟草行业的特定需求,旨在通过智能的信息处理和分析,提升企业的决策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该方案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经营分析系统,它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OLAP)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卷烟...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