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chinaunix.net/u/3204/showart_389639.html
http://www.woodpecker.org.cn/diveintopython/xml_processing/unicode.html
python的中文问题一直是困扰新手的头疼问题,这篇文章将给你详细地讲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当然,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在将来的版本中,python会彻底解决此问题,不用我们这么麻烦了。
先来看看python的版本:
>>> import sys
>>> sys.version
'2.5.1 (r251:54863, Apr 18 2007, 08:51:08) [MSC v.1310 32 bit
(Intel)]'
(一)
用记事本创建一个文件ChineseTest.py,默认ANSI:
s = "中文"
print s
测试一下瞧瞧:
E:\Project\Python\Test>python ChineseTest.py
File "ChineseTest.py", line 1
SyntaxError: Non-ASCII character '\xd6' in file ChineseTest.py on
line 1, but no
encoding
declared
;
see http://www.python.org/peps/pep-0263.html for details
偷偷地把文件编码改成UTF-8:
E:\Project\Python\Test>python ChineseTest.py
File "ChineseTest.py", line 1
SyntaxError: Non-ASCII character '\xe4' in file ChineseTest.py on
line 1, but no
encoding
declared
;
see http://www.pytho
n.org/peps/pep-0263.html for details
无济于事。。。
既然它提供了网址,那就看看吧。简单地浏览一下,终于知道如果文件里有非ASCII字符,需要在第一行或第二行指定编码声明。把ChineseTest.py文件的编码重新改为ANSI,并加上编码声明:
# coding=gbk
s = "中文"
print s
再试一下:
E:\Project\Python\Test>python ChineseTest.py
中文
正常咯:)
(二)
看一看它的长度:
# coding=gbk
s = "中文"
print len(s)
结果:4。
s这里是str类型,所以计算的时候一个中文相当于两个英文字符,因此长度为4。
我们这样写:
# coding=gbk
s = "中文"
s1 = u"中文"
s2 = unicode(s, "gbk") #省略参数将用python默认的ASCII来解码
s3 = s.decode("gbk") #把str转换成unicode是decode,unicode函数作用与之相同
print len(s1)
print len(s2)
print len(s3)
结果:
2
2
2
(三)
接着来看看文件的处理:
建立一个文件test.txt,文件格式用ANSI,内容为:
abc中文
用python来读取
# coding=gbk
print open("Test.txt").read()
结果:abc中文
把文件格式改成UTF-8:
结果:abc涓枃
显然,这里需要解码:
# coding=gbk
import codecs
print open("Test.txt").read().decode("utf-8")
结果:abc中文
上面的test.txt我是用Editplus来编辑的,但当我用Windows自带的记事本编辑并存成UTF-8格式时,
运行时报错: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ChineseTest.py", line 3, in
<module>
print
open("Test.txt").read().decode("utf-8")
UnicodeEncodeError: 'gbk' codec can't encode character u'\ufeff' in
position 0: illegal multibyte sequence
原来,某些软件,如notepad,在保存一个以UTF-8编码的文件时,会在文件开始的地方插入三个不可见的字符(0xEF 0xBB
0xBF,即BOM)。
因此我们在读取时需要自己去掉这些字符,python中的codecs module定义了这个常量:
# coding=gbk
import codecs
data = open("Test.txt").read()
if data[:3] == codecs.BOM_UTF8:
data = data[3:]
print data.decode("utf-8")
结果:abc中文
(四)一点遗留问题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用unicode函数和decode方法把str转换成unicode。为什么这两个函数的参数用"gbk"呢?
第一反应是我们的编码声明里用了gbk(# coding=gbk),但真是这样?
修改一下源文件:
# coding=utf-8
s = "中文"
print unicode(s, "utf-8")
运行,报错: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ChineseTest.py", line 3, in
<module>
s =
unicode(s, "utf-8")
UnicodeDecodeError: 'utf8' codec can't decode bytes in position
0-1: invalid data
显然,如果前面正常是因为两边都使用了gbk,那么这里我保持了两边utf-8一致,也应该正常,不至于报错。
更进一步的例子,如果我们这里转换仍然用gbk:
# coding=utf-8
s = "中文"
print unicode(s, "gbk")
结果:中文
翻阅了一篇英文资料,它大致讲解了python中的print原理:
When Python executes a print statement, it simply passes the output
to the operating system (using fwrite() or something like it), and
some other program is responsible for actually displaying that
output on the screen. For example, on Windows, it might be the
Windows console subsystem that displays the result. Or if you're
using Windows and running Python on a Unix box somewhere else, your
Windows SSH client is actually responsible for displaying the data.
If you are running Python in an xterm on Unix, then xterm and your
X server handle the display.
To print data reliably, you must know the encoding
that this display program expects.
简单地说,python中的print直接把字符串传递给操作系统,所以你需要把str解码成与操作系统一致的格式。Windows使用CP936(几乎与gbk相同),所以这里可以使用gbk。
最后测试:
# coding=utf-8
s = "中文"
print unicode(s, "cp936")
结果:中文
Python的中文处理及其它
Posted by 令狐虫
前段时间猛禽在写他的第一个Python程序,期间一直向我抱怨说Python的中文处理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句实话我之前并没有花过很大的精力在这种编码处理方面,不过我很纳闷,难道Python的编码处理能力真这么弱么?于是去做了一些试验,现在来简单的聊几句。
我们知道在Unicode出现之前,处理中文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因为没有自己的独立编码,GB(GB2312、GBK、GB18030)码是
用2个多个ASCII字符来表示的,这就带来了和ASCII码的区分、字数统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在Unicode中,中文、英文以及其它很多字符都有
自己独立的编码,这样一来,就没有上述问题了。因此,在可能的环境中,使用Unicode处理中文,是最好的选择。
一般来说,对中文处理的主要流程可以如下:
原始字符串用相应的编码转为Unicode
中间处理一律采用Unicode
将Unicode转成需要的编码输出
在Python中,跟Unicode相关的元素有以下几个:u前缀、unicode函数、codecs。他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么?
u前缀表示后面跟的那个字符串常量是一个Unicode字符串。但它仅仅表示这是一个Unicode字符串,对字符串本身的编码却没有做任何改变。比如:
s = u"测试"
s的值是:
u'\xb2\xe2\xca\xd4'
而
s = "测试"
s的值是:
'\xb2\xe2\xca\xd4'
可以看到,除了前面的u前缀外,字符内部编码没有丝毫差别。因此,我们要得到一个Unicode的中文字符串,u前缀并不是一个好方法。那么u前缀有什么作用呢?我的猜想是对非英语字符可能能起作用,未经证实,猜错不管。
和u前缀不同,unicode函数有一个转换编码的过程,在转换过程中,用到了codecs。
s = unicode("测试", "gb2312")
s的值是:
u'\u6d4b\u8bd5'
可以看到,这时的s,是一个真正的双字节Unicode编码字符串了。
结合上面的中文处理流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较一般的Python中文处理的流程:
将欲处理的字符串用unicode函数,以正确的编码转换为Unicode
在程序中统一用Unicode字符串进行操作
输出时,使用encode方法,将Unicode再转换为所需的编码。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演示,用re库查询一个中文字符串并打印:
>>> p =
re.compile(unicode("测试(.*)", "gb2312"))
>>> s =
unicode("测试一二三", "gb2312")
>>> for i in
p.findall(s):
print
i.encode("gb2312")
一二三
有几点要说明一下:
所谓“正确的”编码,指得是指定编码和字符串本身的编码必须一致。这个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判断,一般来说,我们直接输入的简体中文字符,有两种可能的编码:GB2312(GBK、GB18030)、以及UTF-8。
encode成本地编码的时候,必须要保证目标编码中存在欲转换字符的内码。encode这种操作一般是通过一个本地编码对应Unicode的编
码转换表来进行的,事实上每个本地编码只能映射到Unicode的一部分。但是映射的区域是不同的,比如Big-5对应的Unicode的编码范围和
GBK对应的就不一样(实际上这两个编码有部分范围是重叠的)。所以,Unicode的一些字符(比如本身就是从GB2312转换来的那些),可以映射到
GBK,但未必可以映射到Big-5,如果你想转换到Big-5,很有可能就会出现编码找不到的异常。但UTF-8的码表范围实际上和Unicode是一
样的(只是编码形式不同而已),所以,理论上来说,任何本地编码的字符,都可以被转换到UTF-8。
PS1: GB2312、GBK、GB18030本质上是同一种编码标准。只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扩充了字符数量。
我试过了,我的py文件编码是UTF-8,但是使用#coding UTF-8和#coding GBK都不行,只有#coding cp936可以。我的操作系统是XP。Python 2.6
# coding=cp936
s = "中文"
print unicode(s, "cp936")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87bea0100bm88.html
分享到:
相关推荐
- 当Python源代码中存在非ASCII字符但未声明编码时,会导致语法错误 `SyntaxError: Non-ASCII character`。 2. Python基础语法: - Python使用缩进来区分代码块,如条件判断、循环、函数定义等。 - 变量可以被...
- **SyntaxError: Non-ASCII character**:当Python源代码中存在非ASCII字符,且未声明源码编码时,会抛出此异常。解决办法是在文件开头添加`# -*- coding: utf-8 -*-`来声明源码编码。 - **UnicodeDecodeError**:...
SyntaxError: Non-ASCII character '\xe4' in file test.py on line 2, but no encoding declared; see http://www.python.org/peps/pep-0263.html for details ``` 解决方案:在文件顶部添加正确的编码声明。 ...
Python参考手册,官方正式版参考手册,chm版。以下摘取部分内容:Navigation index modules | next | Python » 3.6.5 Documentation » Python Documentation contents What’s New in Python What’s New In ...
卷料回转库sw20可编辑_三维3D设计图纸_三维3D设计图纸.zip
前端分析-2023071100789s+7
电磁领域系列仿真模拟教程,每个包10几个教程,从基础到精通,案例多多。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嵌入式开发中常用的几种软件滤波算法,旨在解决ADC采集数据中的误差问题。文中首先解释了限幅滤波、中位值滤波、递推平均滤波、一阶滞后滤波以及消抖滤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并提供了相应的C语言代码实现。接着讨论了这些算法在实际项目中的优化技巧,如使用环形缓冲区、DMA传输、Q格式定点数运算等。最后强调了根据不同场景选择合适的滤波算法组合的重要性。 适合人群: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需要处理ADC采集数据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各类嵌入式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块,特别是面对传感器数据不稳定的情况。目标是在不改变硬件的前提下,通过软件手段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滤波算法。同时提醒开发者要注意硬件层面的噪声处理,不要过分依赖软件滤波。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光伏混合储能系统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SG)并网仿真模型。该系统由VSG控制模块、光伏PV模块、蓄电池以及超级电容组成。VSG通过有功-频率环和无功-电压环进行精确控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光伏模块采用MPPT扰动观察法跟踪最大功率点,蓄电池提供稳定的恒功率输出,超级电容则用于快速响应瞬态负载变化。文中展示了各个模块的核心代码逻辑及其在仿真环境中的表现,强调了参数整定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适合人群:电力电子工程师、新能源研究人员、仿真建模专家。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研究光伏混合储能系统的并网控制策略,优化储能设备的协同工作,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目标是通过仿真验证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丰富的代码片段和仿真案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各模块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同时,作者分享了许多调试经验和常见错误,有助于新手更快掌握相关技术。
(河南)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高层住宅小区).doc
电子烟多芯支架装配sw20可编辑_三维3D设计图纸_三维3D设计图纸.zip
大学毕业生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范本).doc
一个纯原生JavaScript实现的轮播图,使用了面向对象的方式实现。 如果你想锻炼自己的编码能力,可以尝试实现这样的一个轮播图。 如果你想在项目中使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记得将缺少的图标素材补充完整。 如果你在一个页面上需要用到多个轮播图,那更应该使用它了。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 Vue.js 的安装及环境配置流程。首先强调了 Vue.js 作为渐进式 JavaScript 框架的特点,然后逐步讲解了安装 Node.js 和 Vue CLI 的步骤,包括下载、安装和版本检查。接着,演示了如何使用 Vue CLI 创建新项目,并介绍了项目创建后的运行方法。最后,简述了如何在 Vue 项目中安装常用的第三方依赖,如 Axios、Vue Router 和 Vuex,为后续开发做好准备。; 适合人群:对前端开发感兴趣的初学者或有一定 JavaScript 基础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 Vue.js 的安装和环境配置;②学会使用 Vue CLI 创建和运行 Vue 项目;③了解如何在 Vue 项目中安装和使用常用第三方依赖。; 阅读建议:按照文档步骤依次操作,确保每一步都正确无误,特别是 Node.js 和 Vue CLI 的安装与版本检查。在创建和运行项目时,注意终端输出的信息,遇到问题及时查阅官方文档或社区资源。
电磁领域系列仿真模拟教程,每个包10几个教程,从基础到精通,案例多多。
STM32-宿舍语音助手.zip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Xilinx KCU105/KC705平台的千兆以太网与DDR4内存读写测试工程代码。首先,文章讲解了LWIP轻量级TCP/IP协议栈的实现,包括网络接口初始化、内存池配置等。其次,探讨了DDR4内存控制器的设计,涵盖VHDL代码示例及其工作原理。最后,文章讨论了如何将这两部分整合到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中,解决了时钟域同步、资源分配和接口适配等问题,并展示了性能测试结果。 适合人群:从事FPGA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关注高速数据处理和网络通信领域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应用场景,如实时数据采集、信号处理等。目标是掌握千兆以太网通信和DDR4内存读写的实现方法,提高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稳定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调试技巧有助于开发者快速上手并解决问题。此外,作者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如PHY芯片配置、AXI总线优化等,对于初学者和有一定经验的开发者都有很大帮助。
电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31774.doc
镍氢电池智能检测生产线sw17可编辑_三维3D设计图纸_三维3D设计图纸.zip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Simulink平台构建的光伏储能充电仿真模型,涵盖了光伏发电模块、锂电池模型和充电控制策略的设计与实现。文中首先描述了整体架构,包括带MPPT的Boost电路用于光伏发电,二阶RC等效电路用于电池建模,以及充电控制模块中的三种充电模式(恒流、恒压、两阶段混合)及其切换逻辑。接着,作者分享了调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如RC参数匹配不当引起的震荡、充电模式切换时的电流冲击、光伏输出与电池电压不匹配等问题。最后,通过对不同充电模式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展示了两阶段混合模式在充电效率和稳定性方面的优势。 适合人群:从事光伏储能系统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Simulink仿真工具有一定基础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光伏储能系统内部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的专业人士,旨在帮助他们掌握如何利用Simulink搭建高效稳定的充电控制系统,优化系统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参数设置指南和调试技巧,有助于读者快速上手并成功复现实验结果。同时,作者还分享了一些未公开的小技巧和隐藏功能,增加了模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