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地花了几个月时间才断断续续地读完这本书。没有顺序,跳跃着章节读。
书是8月份买的,当当网,技术书是越来越贵,这类书却是折扣的厉害。
书送来了,也在封面郑重其事地写下“认真读书”,然后也认真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也心想,这次一定要认认真真地读完。却始终没有读完,先是回家结婚,然后就是换工作,再后就是翻译书,心想,哪有时间读书。等到年底终于有些时间了,却突然发现,书不见了。然后就是到处寻找,找了很久,最后突然一拍脑袋,会不会在床底下?结果就是了,已经布满了灰尘。拍拍,拿出来,记不得读到哪里了,又不愿重新开始,于是就随手翻开一页开始读。我想,这也是这本书的优点吧,不用刻意记住页码,从哪里读都可以。不像小时候的电影和电视剧,没有从头看,那么一定要抓住大人,不停地问: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似乎不知道这些,就无法进行下去。直到现在,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翻着东西,突然对着电视没头没脑地问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的老婆一句:哪个是好的?
提到胡适,最先想起的是在历史课本里,毛对他发起过批判。可哪里是批判,分明是嫉妒。
没有太多别的感觉,就记住了一个老头形象,和平常那种随处可见的老头没什么两样,有时很和蔼,有时又很固执。也许,老头总是固执的,老太太永远都是和蔼的。
整个阅读中,没有特别的感动,也没有特别的悲伤,总之,群众的情绪很稳定。连他的爱情都是那么的平淡无奇,喜欢上的姑娘,就只是写了几十份信,唉。
不过,还是一点一点地积攒起情绪。大概,就是隔壁老头的感觉,不管什么时候去看他,总是在那里,打麻将、戴着老花镜读报纸或者晒着太阳,青春逝去,所以有时会感到落寞,想和你说会话,可是这是我的青春期,我哪有时间搭理你呢。
这是一个关于平常人的回忆传记。也许,平常人是拿来爱的,伟人则是拿来壮阳的吧。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胡适口述自传高中读后感.pdf
文学改良刍议-胡适.docx
7. **情感表达与纪念意义**:这篇读后感不仅仅是对胡适母亲的个人怀念,也是对所有父母辛勤付出的敬意。它唤起了人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刻思考,鼓励读者感恩并回报父母的关爱。 总的来说,胡适的《我的母亲》是一...
高中语文作文《胡适口述自传》读后感.doc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在学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尤其在新文化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不仅在文学、哲学、史学等方面有深厚的造诣,而且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慷慨助人的品质为人称道。在...
【知识点】 这个故事涉及到两位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名人——黄侃和胡适,以及...这些知识点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文化变迁,以及传统与现代、保守与革新之间的激烈碰撞,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生动的历史画面。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学者,尤其在文学、哲学和历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在1917年成为了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新教授,但他的到来并非一帆风顺。当时的北大校园中,传统观念依然浓厚,一些学生,如顾颉刚和傅斯年,...
胡适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学者,他的生活和事迹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本文中,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了解胡适先生的知识点: 1. **徽州文化**:胡适先生是安徽徽州绩溪人,他热爱并自豪于自己的...
这篇内容是关于胡适回忆其母亲的文章,主要讲述了胡适母亲如何教育他,以及她的性格特点,这在教育和家庭关系方面提供了许多值得探讨的知识点。 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胡适的母亲在他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学者、思想家,他的学识与影响力在当时是非常显著的。在“初中语文文摘历史胡适‘帮忙’的底线”这一主题中,我们探讨的是胡适对待个人名誉与商业利用的态度,以及他坚守的道德原则。 1929...
读书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正如胡适所言,读书可以使我们认知自己,了解社会,增进学识,提升个人修为。它不仅能够洗涤内心,净化灵魂,还能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有智慧、有前途、有希望的人。金庸先生的言论...
【标题】讨论的是一个历史事件,涉及北京大学早期的学术争论,即是否应该将胡适从北大课堂中驱逐。这个事件发生在1917年的秋季,主要人物是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的顾颉刚和曾经担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的傅斯年。 ...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视角下的胡适语言学思想再思考.pdf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胡适先生
胡适中华传统及其将来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他对书籍有着特殊的热爱,他的藏书丰富,占据了40个大书架,主要以线装中文书为主。胡适的藏书活动反映了他对学术研究的专注,特别是对于古本小说和“水经注”的研究...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他的言论和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高中语文的课外阅读素材,胡适的语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考材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胡适的选择
胡适与钱穆的文化智慧.pdf
胡适晚年的“老学生”唐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