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kvm虚拟机
1安装KVM 略...
2安装 WEB管理系统 ConVirt
yum install wget socat cd /etc/yum.repos.dwget --no-cache http://www.convirture.com/repos/definitions/rhel/6.x/convirt.repo
cd /root/
wget --no-cache http://www.convirture.com/downloads/convirt/2.0.1/convirt-install-2.0.1.tar.gzwget --no-cache http://www.convirture.com/downloads/convirt/2.0.1/convirt-2.0.1.tar.gz
wget --no-cache http://www.convirture.com/downloads/convirture-tools/2.0.1/convirture-tools-2.0.1.tar.gz
tar -xzf convirt-install-2.0.1.tar.gz
cd convirt-install/install/cms/scripts/ ./install_dependencies
最好把mysql root密码改成 convirt 到后期我们可以自己改回来
Service mysqld restart
source convirt-install/install/cms/scripts/install_configtar -xzf ./convirt-2.0.1.tar.gz -C $CONVIRT_BASE ./convirt-install/install/cms/scripts/setup_tg2
如果要把数据库的密码改回来就得要改Convirt 的配置文件
文件在 /root/convirt/src/convirt/web/convirt/development.ini
找到这行sqlalchemy.url=mysql://root:convirt@localhost :3306/convirt?charset=utf8把密码修改成你修改后的密码
./convirt-install/install/cms/scripts/setup_convirt中间可能可能会有python路径不对请按照提示修改一下现在的目录和文件最好是copy一份
其安装过程会给你输入SSH KEY 这类的直接回车就可以了
安装完成启动web控制台
Cd ~/convirt
./convirt-ctl start
如果有防火墙添加以下
iptables -I INPUT -p tcp --dport 8081 -j ACCEPT 到此安装完成 http://ip:8081 默认用户名:密码 admin 配置一下网卡 Vi /etc/qemu-ifup 添加以下内容 #!/bin/sh /sbin/ifconfig $1 127.0.0.1 改一下权限 chmod 755 qemu-ifup 进web就可以添加虚拟主机了常用的虚拟机管理命令
- 列出所有的虚拟机
virsh list --all
- 1
- 显示虚拟机信息
virsh dominfo kvm-1
- 1
- 显示虚拟机内存和cpu的使用情况
yum install virt-top -y
virt-top
- 1
- 2
- 显示虚拟机分区信息
virt-df kvm-1
- 1
- 关闭虚拟机(shutodwn)
virsh shutdown kvm-1
- 1
- 启动虚拟机
virsh start kvm-1
- 1
- 设置虚拟机(kvm-1)跟随系统自启
virsh autostart kvm-1
- 1
- 关闭虚拟及自启
virsh autostart --disable kvm-1
- 1
- 删除虚拟机
virsh undefine kvm-1
- 1
- 通过控制窗口登录虚拟机
virsh console kvm-1
- 1
给虚拟机添加硬盘
添加硬盘(lvm卷)或者USB到虚拟机上
virsh attach-disk kvm-1 /dev/sdb vbd --driver qemu --mode shareable
- 1
- 使用完成之后可以卸载usb
virsh detach-disk kvm vdb
- 1
添加lvm卷,并挂载
[root@sh-kvm-1 ~]# lvcreate -n kvm-1-data -L 50G vg_shkvm1
[root@sh-kvm-1 ~]# virsh attach-disk kvm-1 /dev/vg_shkvm1/kvm-1-data vdb --driver qemu --mode shareable
Disk attached successfully
# 登录到kvm-1上查看lvm是否已经被挂载
[root@sh-kvm-1 ~]# virsh console kvm-1 # 输入kvm-1的用户和密码
[root@sh-kvm-1-1 ~]# fdisk -l # 查看硬盘挂载情况
Disk /dev/vda: 21.5 GB, 21474836480 bytes
16 heads, 63 sectors/track, 41610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008 * 512 = 516096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58197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vda1 * 3 1018 512000 83 Linux
Partition 1 does not end on cylinder boundary.
/dev/vda2 1018 41611 20458496 8e Linux LVM
Partition 2 does not end on cylinder boundary.
Disk /dev/mapper/VolGroup-lv_root: 18.8 GB, 18798870528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285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isk /dev/mapper/VolGroup-lv_swap: 2147 MB, 2147483648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261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isk /dev/vdb: 53.7 GB, 53687091200 bytes # 新添加的硬盘
16 heads, 63 sectors/track, 104025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008 * 512 = 516096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 格式化新添加的vdb,并添加到lvm组中
# 对新添加的硬盘分区
[root@sh-kvm-1-1 ~]# fdisk /dev/vdb
Device contains neither a valid DOS partition table, nor Sun, SGI or OSF disklabel
Building a new DOS disklabel with disk identifier 0xf04b6807.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After that, of course, the previous content won't be recoverable.
Warning: invalid flag 0x0000 of partition table 4 will be corrected by w(rite)
WARNING: DOS-compatible mode is deprecated. It's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switch off the mode (command 'c') and change display units to
sectors (command 'u').
Command (m for help): m # 查看帮助
Command action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b edit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 delete a partition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m print this menu
n add a new partition
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Command (m for help): n #添加一个分区
Command action
e extended
p primary partition (1-4)
p #选择添加一个扩展分区
Partition number (1-4):
Value out of range.
Partition number (1-4): 1
First cylinder (1-104025, default 1):
Using default value 1
Last cylinder, +cylinders or +size{K,M,G} (1-104025, default 104025):
Using default value 104025
Command (m for help): t #改变分区的格式
Selected partition 1
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 8e #改成lvm
Changed system type of partition 1 to 8e (Linux LVM)
Command (m for help): w # 保存更改
root@sh-kvm-1-1 ~]# mkfs.ext4 /dev/vdb1 # 格式化分区
mke2fs 1.41.12 (17-May-2010)
Filesystem label=
OS type: Linux
Block size=4096 (log=2)
Fragment size=4096 (log=2)
Stride=0 blocks, Stripe width=0 blocks
3276800 inodes, 13107142 blocks
655357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First data block=0
Maximum filesystem blocks=4294967296
400 block groups
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8192 inodes per group
S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819200, 884736, 1605632, 2654208,
4096000, 7962624, 11239424
Writing inode tables: done
Creating journal (32768 blocks): done
W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one
This filesystem will be automatically checked every 28 mounts or
180 days, whichever comes first. Use tune2fs -c or -i to override.
[root@sh-kvm-1-1 ~]# pvc reate /dev/vdb1 # 创建pv
vdb vdb1
[root@sh-kvm-1-1 ~]# vgextend VolGroup /dev/vdb # 扩展lvm vg
vdb vdb1
[root@sh-kvm-1-1 ~]# vgs
VG #PV #LV #SN Attr VSize VFree
VolGroup 2 2 0 wz--n- 69.50g 50.00g
# 从上面能看出,新添加的 已经加到lvm组中
改变虚拟机的参数
通过命令行更改创建之后虚拟机的内存,cpu等信息
- 更改内存
# 1. 查看虚拟机当前内存
[root@sh-kvm-1 ~]# virsh dominfo kvm-1 | grep memory
Max memory: 4194304 KiB
Used memory: 4194304 KiB
# 2、动态设置内存为512MB,内存减少
virsh setmem kvm-1 524288
# 注意单位必须是KB
# 3、查看内存变化
# virsh dominfo kvm-1 | grep memory
Max memory: 14194304 KiB
Used memory: 524288 kiB
# 4、内存增加
virsh shutdown kvm-1
virsh edit kvm-1 # 直接更改memory
virsh create /etc/libvirt/demu/kvm-1/xml
# 之后操作1,2,3步骤增加内存
- 更改CPU
需要修改配置文件,因此需要停止虚拟机
virsh shutdown kvm-1
virsh edit kvm-1
# <vcpu>2</vcpu> # 4 > 2
virsh create /etc/libvirt/demu/kvm-1/xml
- 硬盘扩容
1. Create a 10-GB non-sparse file:
# dd if=/dev/zero of=/vm-images/vm1-add.img bs=1M count=10240
2. Shutdown the VM:
# virsh shutdown vm1
3. Add an extra entry for ‘disk’ in the VM's XML file in /etc/libvirt/qemu. You can look copy & paste
the entry for your mail storage device and just change the target and address tags. For example:
# virsh edit vm1
<disk type='file' device='disk'>
<driver name='qemu' type='raw' cache='none' io='threads'/>
<source file='/vm-images/vm1.img'/>
<target dev='vda' bus='virtio'/>
<address type='pci' domain='0x0000' bus='0x00' slot='0x04'
function='0x0'/>
</disk>
Add:
<disk type='file' device='disk'>
<driver name='qemu' type='raw' cache='none' io='threads'/>
<source file='/vm-images/vm1-add.img'/>
<target dev='vdb' bus='virtio'/>
<address type='pci' domain='0x0000' bus='0x00' slot='0x06'
function='0x0'/>
</disk>
# 这里建议使用上面的添加硬盘的方式添加
删除虚拟机
- 第一步,停掉虚拟机
virsh shutdown kvm-1
- 第二步
virsh destroy kvm-1
- 第三步
virsh undefine kvm-1
- 第四部
rm /dev/vg_shkvm1/kvm-1 # 不建议删除硬盘
虚拟化管理软件比较(Eucalyptus, OpenNebula, OpenStack, OpenQRM, XenServer, Oracle VM, CloudStack, ConVirt)
关键字:LisVP 虚拟化管理平台 | 虚拟机管理系统 | VM | KVM | OpenVZ | 主机系统 |开放云
kvm管理平台官方软件列表:http://www.linux-kvm.org/page/Management_Tools
LisVP 领立斯网络科技虚拟机管理平台是基于OpenVZ虚拟化技术,建立在CentOS 6.x高效稳定的操作系统上。让管理员方便应对日常工作, 服务器高效利用节约成本、整虚拟机备份提高服务安全性、模板特性让部署应用更简单:如果您是开发公司更能体验出模板的便捷性:http://www.extmail.org/product/lisvp.html 案例演示:http://mail.yinyuetai.com:8080/
数据中心虚拟化和云端解决方案 OpenNebula:http://www.oschina.net/p/opennebula
CENTOS6.0 KVM 虚拟化web管理安装:http://my.oschina.net/qq277049/blog/120261
最近笼统地学习和试用了几款比较有名的虚拟化管理软件。学习的内容包括Eucalyptus, OpenNebula, OpenStack, OpenQRM, XenServer, Oracle VM, CloudStack, ConVirt。借这一系列文章,对过去一个月的学习内容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1)授权协议、许可证管理、购买价格等方面的比较
授权协议 | 许可证管理 | 商业模式 | |
Eucalyptus | 社区版采用GPLv3授权协议
企业版使用自定义的商业授权协议 |
社区版不需要安装许可证
企业版需要在云控制器(CLC)节点上安装许可证 |
社区版免费使用
企业版按处理器核心总数收费,用户购买的许可证针对特定版本永久有效。 |
OpenStack | Apache 2.0授权协议 | 不需要许可证 | 免费使用 |
OpenNebula | Apache 2.0授权协议 | 不需要许可证 | 社区版免费使用
企业版将社区版重新打包,提供补丁等程序的访问权限,使得用户能够更容易的安装、配置和管理,以订阅的模式提供服务。 企业版按物理服务器总数收费,每台物理服务器器的服务价格为250欧元每年。 |
OpenQRM | 社区版使用GPLv2授权协议
企业版使用自定义的商业授权协议 |
不需要许可证 | 社区版免费使用
企业版将社区版重新打包,提供补丁等程序的访问权限,使得用户能够更容易的安装、配置和管理,以订阅的模式提供服务。基本、标准和高级服务的价格分别为480、960、1920欧元每月。 |
XenServer | Citrix XenServer系列产品均使用自定义的商业授权协议
基于XenServer的Xen Cloud Platform使用GPLv2授权协议 |
不管是XenServer还是Xen Cloud Platform都需要在每台服务器安装许可证
许可证每年更新一次 |
XenServer免费版本和开源版本的Xen Cloud Platform可以免费使用
XenServer高级版、企业版和白金版按物理服务器数量收费,分别是1000、2500和5000美元。购买的许可证针对特定版本永久有效 |
Oracle VM | Oracle VM Server是基于Xen开发的,使用GPLv2协议发布,从Oracle的网站可以下载到源代码,但是Oracle并不宣传这一点。
Oracle VM Manager使用自定义的商业授权协议。 Oracle VM VirtualBox的二进制版本使用自定义的商业授权协议,源代码使用GPLv2授权协议。 |
不需要许可证 | 免费使用,可以购买技术支持。技术支持的费用为每台物理服务器8184人民币每年。 |
CloudStack | 社区版采用GPLv3授权协议企业版使用自定义的商业授权协议 | 社区版不需要安装许可证
企业版需要在管理服务器上安装许可证 |
社区版免费使用企业版提供增强功能和技术支持,收费模式不详。 |
ConVirt | 社区版使用GPLv2授权协议
企业版使用自定义的商业授权协议 |
社区版不需要安装许可证
企业版需要在管理服务器上安装许可证 |
社区版免费使用
企业版提供增强功能和技术支持,按物理服务器数量收费,每个节点费用1090美元。购买的许可证针对特定版本永久有效。 |
(2)项目历史与运营团队、社区规模和活跃程度、沟通交流等方面的比较
项目历史与运营团队 | 社区规模和活跃程度 | 沟通交流 | |
Eucalyptus | 最初是UCSB的HPC研究项目,2009年初成立公司来支持该项目的商业化运营。现任CEO是曾担任MySQL CEO的Marten Mickos,现任工程部门SVP的Tim Cramerc曾担任 Sun公司NetBeans和OpenSolaris项目的执行总监。整个管理团队对开放源代码项目的管理和运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 在同类开放源代码项目当中,Eucalyptus的社区规模最大,活跃程度也最高。主要原因是该项目起源于大学研究项目,次要原因是管理团队对开放源代码理念的高度认同。Ubuntu 10.04服务器版选择Eucalyptus作为UEC的基础构架,大大地促进了Eucalyptu的推广。 | 社区发表在论坛上的问题通常在48小时内得到回应,通过技术支持电子邮件提出的问题通常在24小时内得到回应。
Eucalyptus在北京和深圳设有办事处,在中国有工程师提供支持团队。 |
OpenStack | OpenStack是服务器托管公司RackSpace与NASA共同发起的开放源代码项目。在开放源代码项目的管理和运营方面,RackSpace和NASA显然缺乏足够的经验。针对OpenStack项目的批评集中在(1)RackSpace对项目有过于强烈的控制欲,(2)OpenStack项目的运作对于社区成员来说基本上是不透明的,(3)OpenStack项目对同类开放源代码项目的攻击性过強。 | 社区规模较小,主要参与者为支持/参与该项目的公司人员。有几个公开的邮件列表,流量很小。由于该项目比较新,在网络上可以参考的安装与配置方面的文章不多。Ubuntu 11.04服务器版同时支持Eucalyptus和OpenStack作为UEC的基础构架,将有助于OpenStack的推广。 | 通过邮件列表进行技术方面的沟通,通常在48小时内得到回应。商务方面的邮件沟通,没有得到回应。 |
OpenNebula | 2005年启动的研究性项目,2008年初发布第一个开放源代码版本,2010年初大力推进开源社区的建设。 | 社区规模较小,主要参与者为支持/参与该项目的公司人员,以及少量的用户。有几个公开的邮件列表,流量比OpenStack项目的流量稍大。在网络上搜索到一些中文版安装和配置方面的文章,基本上是以讹传讹,缺乏可操作性。英文版的相关文章也不多,可操作的更少。 | 通过邮件列表进行技术方面的沟通,通常在48小时内得到回应。 |
OpenQRM | 起源于集群管理方面的软件,2006年公开源代码,2008年免费发布,目前版本为4.8。
项目的运营团队较小,似乎只有Matt Rechenburg一个人。 |
有一些零星的用户,基本上没有形成社区。虽然功能还在不断更新,但是用户文档的日期是2008年的。相关论坛的活跃程度比OpenStack和OpenNebula更差。 | 在论坛发布的问题,大约有50%左右没有得到回应。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商务沟通,反应迅速,在24小时以内得到回应。 |
XenServer | Citrix公司的产品,与Xen项目的发展基本同步。 | 围绕Xen Cloud Platform有一些开放源代码的项目,用于替代XenCentor提供基于桌面或者是浏览器的管理功能。 | 初期商务沟通的速度比较快。 |
Oracle VM | Oracle公司的产品,用户量较小。Oracle VM仅仅是Oracle用户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不是Oracle的关键业务。 | 有一定数量的用户,但是没有形成社区。在网络上缺少与Oracle相关的讨论与交流。Oracle VM团队有一个博客网站,但是最近两篇文章的日期分别是2010年11月和2008年1 月。产品下载的速度很慢。 | 初期商务沟通的速度比较快。在技术方面的沟通,Oracle在国内没有相应的技术人员提供支持。 |
CloudStack | 源于2008年成立的VMOps公司,2010年五月启用cloud.com域名,2010年6 月共同启动OpenStack项目。 | 用户数量较少,论坛不是很活跃。官方文档非常完备,按照文档操作至少能够顺利地完成安装和配置过程。网络上可以搜索到一些可操作的安装和配置文档(得益于CloudStack的安装和配置比较简单)。 | 商务沟通比较困难,通过社区论坛和电子邮件提出的问题都没有得到回应。 |
ConVirt | 起源于2006年发起的XenMan项目,与Xen项目的发展基本同步。目前的版本为ConVirt 2.0。现任CEO和工程部门EVP均来自Oracle。 | 用户规模与Eucalyptus相当,论坛的活跃程度很高。官方文档非常完备,按照文档操作至少能够顺利地完成安装和配置过程。在网络上搜索到的中英文的安装配置教程也基本可用。 | 商务沟通非常顺畅,社区发表在论坛上的问题通常在48小时内得到回应,通过技术支持电子邮件提出的问题通常在24小时内得到回应。 |
(3)综合评估
总的来说,虚拟化管理软件的用户还不是很多。大部分虚拟化管理软件的社区规模较小,活跃程度也不高。除了Eucalyptus积极地鼓励社区用户参与项目的开发与测试之外,其他项目选择开放源代码只是一种营销策略。如果排除技术和价格方面的因素,最值得选择的软件无疑是Eucalyptus和ConVirt。这两个项目拥有最大和最活跃的用户社区,其开发/运营团队与潜在客户之间的沟通最为顺畅。XenServer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对象,但是XenServer社区版要求对每台物理服务器都要每年更新一次许可证。对于拥有大量物理服务器的公司来说,管理和维护成千上百个许可证将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架构篇:
(1)系统构架比较
(2)云管理平台还是虚拟化管理平台?
在IaaS这个层面,云管理和虚拟化管理的概念非常接近,但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虚拟化是指在同一台物理机器上提供多台虚拟机器(包括CPU、内存、存储、网络等计算资源)的能力。每一台虚拟机器都能够像普通的物理机器一样运行完整的操作系统以及执行正常的应用程序。当需要管理的物理机器数量较小时,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资源配置、启动、关闭等等)可以通过手工去操作。当需要管理的物理机器数量较大时,就需要写一些脚本/程序来提高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以管理和调度大量物理/虚拟计算资源为目的系统,属于虚拟化管理系统。这样一个系统,通常用于管理企业内部计算资源。
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访问物理/虚拟计算机并利用其计算资源的实践。通常来讲,云计算提供商以虚拟机的方式向用户提供计算资源。用户无须了解虚拟机背后实际的物理资源状况,只需了解自己所能够使用的计算资源配额。因此,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的基础。任何一个云计算管理平台,都是构建在虚拟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某个虚拟化管理平台仅对某个集团内部提供服务,那么这个虚拟化管理平台也可以被称为“私有云”;如果某个虚拟化管理平台对公众提供服务,那么这个虚拟化管理平台也可以被称为“公有云”。服务对象的不同,对虚拟化管理平台的构架和功能提出了不同的需求。
私有云服务于集团内部的不同部门(或者应用),强调虚拟资源调度的灵活性。系统管理员需要为不同的部门(或者应用)定制不同的虚拟机,根据部门(或者应用)对计算资源的需求对分配给某些虚拟机的计算资源进行调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OpenQRM、XenServer、Oracle VM、CloudStack和ConVirt比较适合提供私有云服务。
公有云服务于公众,强调虚拟资源的标准性。通过将计算资源切割成标准化的虚拟机配置(多个系列的产品,每个产品配置相同数量的CPU、内存、磁盘空间、网络流量配额),公有云提供商可以通过标准的服务合同(Service Level Agreement, SLA)以标准的价格出售计算资源。当用户对计算资源的需求出现改变的时候,用户只需要缩减或者是增加自己所使用的产品数量。由于Amazon EC2是目前比较成功的公有云提供商,大部分云管理平台都在某种程度上模仿Amazon EC2的构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Eucalyptus、OpenNebula和OpenStack提供了与Amazon EC2兼容或者是类似的接口,比较适合提供公有云服务。
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界限,就像“内部/外部”和“部门/合作伙伴”的概念一样,并不十分明显。根据项目需求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
功能篇:
(1)支持的虚拟化技术
Xen | KVM | XenServer / XCP | VMWare | LXC | openVZ | |
Eucalyptus | Y | Y | Y | |||
OpenStack | Y | Y | Y | Y | Y | |
OpenNebula | Y | Y | Y | |||
OpenQRM | Y | Y | Y | Y | Y | Y |
XenServer | Y | |||||
Oracle VM |
Y | |||||
CloudStack | Y | Y | Y | |||
ConVirt | Y | Y |
可以看出,Xen和KVM是目前获得最广泛的厂商虚拟化技术,紧随其后的是VMWare。需要注意的是,XenServer是对Xen的进一步封装,可以认为是一种新的虚拟化平台(用户在XenServer上不能直接执行Xend相关命令)。
(2)系统安装和配置
前端 | 计算节点 | 备注 | |
Eucalyptus | 使用Ubuntu 10.04或者CentOS 5.5操作系统,通过apt-get install或者yum install的方式直接安装二进制包,构建一个包含CLC、 Walrus、SC、CC的前端。根据官方网站提供的文档进行操作,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 使用Ubuntu 10.04或者CentOS 5.5操作系统,通过apt-get install或者yum install的方式直接安装二进制包,构建一个提供NC服务的计算节点。根据官方网站提供的文档进行操作,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 Eucalyptus包含了一个dhcpd,如果配置不好的话,会造成一定的麻烦。另外,计算节点(NC)与集群控制器(CC)必须在一个C类子网里(例如,掩码为255.255.255.0)。如果NC和CC在一个超网里(例如,掩码为255.255.0.0),在注册服务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
|
OpenStack | 在Ubuntu 10.04上利用官方网站提供的nova-install脚本进行安装,基本上没有遇到问题。
|
在Ubuntu 10.04上利用官方网站提供的nova-install脚本进行安装,基本上没有遇到问题。 | 对于一个简单的系统,安装配置比较简单。 |
OpenNebula | 使用CentOS 5.5操作系统,配置好CentOS Karan源,启用kbs-CentOS-Testing条目。下载对应的rpm包,直接yum localinstall –nogpgcheck opennebula*.rpm,就可以直接完成安装过程。按照官方文档创建/srv/cloud/one和/srv/cloud/images目录,通过NFS共享/srv/cloud目录。创建cloud用户组和属于cloud用户组的oneadmin用户。 | 按照官方文档创建/srv/cloud/one和/srv/cloud/images目录,通过NFS共享/srv/cloud目录。创建cloud用户组和属于cloud用户组的oneadmin用户。
将前端服务器上oneadmin用户的ssh key拷贝到计算节点上oneadmin用户的authorized_keys中。这样前端服务器才可以通过SSH登陆到计算节点上。 |
在CentOS 5.5 x86_64上进行安装的时候,如果按照官方网站提供的文档进行操作,先配置好必要的软件依赖关系再安装opennebula,就会出现xmlrpc-c包版本不对的错误。
网络上可以搜索到一些安装配置方面的文档和教程,但是对于熟悉Linux但是不熟悉OpenNebula的开发人员来说,很难按照这些文档完成安装和配置过程。
|
OpenQRM | 在Ubuntu 10.04上通过SVN下载OpenQRM源代码,进入源代码目录后依次执行make / make install / make start命令。按照官方文档的描述创建数据库,然后通过Web界面进行下一步的安装和配置。
|
计算节点配置好网桥和虚拟化支持之外不需要特别的安装和配置。在OpenQRM管理界面中启用相对应的插件即可通过插件对计算节点进行管理。 | 在Ubuntu 10.04上安装前端时,可能需要手工安装dhcp3-server。
启用插件管理虚拟资源的操作流程不够直观,并且缺乏详细的文档。
|
XenServer | 前端为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XenCenter。在Windows XP上可以安装,需要.NET Framework Update 2的支持。安转过程非常简单,基本上不需要配置。
|
从Citrix的网站下载ISO,刻盘直接安装在裸机上即可。计算节点安装完毕后,在XenCenter中把新增计算资源添加到资源池即可。 | 每一台XenServer服务器都需要安装从Citrix获得License,并且每年更新一次。 |
Oracle VM | 在CentOS 5.5 x86_64上进行安装。将ISO文件mount起来后,执行runinstaller.sh即可。 | 从Oracle的网站下载ISO,刻盘直接安装在裸机上即可。计算节点安装完毕后,在Oracle VM Manager中把新增计算资源添加到资源池即可。 | 最好从Oracle的官方网站下载,不过速度很慢。通过迅雷等途径下载的文件,看起来似乎没有问题,但是ISO刻盘后在启动操作系统安装过程中会出现错误。
如果在Oracle VM Server上安装Oracle VM Manager,建议分区的时候把/ 分得大一点,不然的话会由于磁盘空间不够而无法安装Oracle VM Manager。
|
CloudStack | 在CentOS 5.5和Ubuntu 10.4上,按照官方网站的安装文档顺序操作,基本没有问题。
|
计算节点上必须安装相应的Agent。 | 安装配置相对简单,但是在删除物理资源的时候存在较多的问题。 |
ConVirt | 在CentOS 5.5和Ubuntu 10.4上,按照官方网站的安装文档顺序操作,基本没有问题。
在Ubuntu 10.04上安装企业版,需要手工sudo apt-get install libmysqlclient-dev。 |
在计算节点上的root用户必须允许管理节点上运行ConVirt服务的用户通过key auth方式登录。
|
安装配置相对简单。 |
不同的虚拟化管理软件有不同的设计理念,采用不同的系统构架,类似的概念也采用不同的术语来表述,其学习曲线也各不相同。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虚拟化管理软件还是个新生事物。即使是粗略地尝试一下利用不同的虚拟化管理软件来安装、配置和测试一个最小规模的私有云系统,也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过程当中,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在所难免。不过,也只有亲身经验过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才能够切身体会不同虚拟化管理软件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在分析、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3)用户界面
概述 | 用户权限 | 资源池和虚拟机管理 | |
Eucalyptus | Eucalyptus提供了一个基于浏览器的简单用户界面,可以完成用户注册,下载credentials,对提供的产品类型进行简单配置等。资源池和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需要通过euca2ools在命令行模式下完成。
euca2ools是一组基于命令行的工具,可以与Amazon EC2/S3相兼容的Web Service进行交互。该用具可以管理基于Amazon EC2、Eucalyptus和OpenStack,OpenNebula的云计算服务。 euca2tools的主要功能包括: – 查询可以使用的域 |
在Eucalyptus社区版中只有两种类型的用户:管理员,普通用户。在Eucalyptus企业版中进一步提供了用户组,属于某个用户组的用户可以管理属于该用户组的计算资源。 | 管理员可以通过注册或者是撤销注册某个计算节点,配置标准产品类型的计算资源(CPU、内存、存储)。普通用户只能够在标准配置的基础上创建、启动、关闭虚拟机,不能够定制化自己所需要的计算资源。
虚拟机映像文件(EMI)的制作,以及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等等操作,需要通过euca2ools在命令行模式下完成。在FireFox浏览器中,可以利用ElasticFox插件,在浏览器中启动、监控和关闭虚拟机。ElasticFox的界面不够美观,并且提供的功能非常有限。 Eucalyptus不提供console功能。用户可以通过SSH连接到自己所管理的虚拟机。 每一个公开发布的虚拟机映像(EMI),都是一个模板。用户创建虚拟机实例的时候,系统根据用户选择的EMI将相应的虚拟机映像拷贝到目标计算节点上运行。Eucalyptus根据某种算法自动决定用户的虚拟机将在哪个物理服务器上运行,用户对物理服务器的状况一无所知。 Eucalyptus中的虚拟机实例只是原虚拟机映像(EMI)的一个副本,用户在运行的实例中对虚拟机所做的任何修改,不会被保存到原来的虚拟机映像中。如果用户将运行的虚拟机实例关闭(例如:shutdown),用户对虚拟机所作的任何修改都会丢失。如果用户需要保存自己对虚拟机所做的修改,用户可以选择使用弹性块设备来保存数据,或者将正在运行的虚拟机实例发布为新的EMI。(Amazon EC2自动地将停止运行的虚拟机实例保存为新的AMI,直到用户销毁该虚拟机实例为止。因此,用户可以shutdown自己的虚拟机实例,但是保存自己对虚拟机所作的修改,直到用户选择销毁该虚拟机实例为止。)
|
OpenStack | OpenStack不缺省地提供基于浏览器的用户界面。系统管理员需要手工创建用户。大部分的管理操作,需要在命令行下进行。 尽管OpenStack和Eucalyptus在构架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所暴露给用户的界面是类似的(两者都模仿了Amazon EC2的用户接口规范)。因此,OpenStack同样可以使用Eucalyptus所提供的euca2ools进行管理。
OpenStack的openstack-dashboard项目和django-nova项目提供了一个基于浏览器的用户界面,没有被集成到OpenStack安装脚本中,需要单独安装。 |
OpenStack将用户分成如下几个类别:
admin — 云服务管理员,拥有所有管理权限。 itsec — IT安全管理员,具有隔离有问题的虚拟机实例的权限。 projectmanager — 项目管理员,可以增加属于该项目的新用户,管理虚拟机映像,管理虚拟机生命周期。 netadmin — 网络管理员,负责IP分配,管理防火墙。 developer — 开发人员,可以登录进入属于本项目的虚拟机,管理虚拟机生命周期 在模仿Amazon EC2的云平台(Eucalyptus, OpenStack, OpenNebula)中,OpenStack提供了颗粒度最细的用户权限管理模式。 |
与Eucalyptus类似,虚拟机映像文件(EMI)的制作,以及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等等操作,需要通过euca2ools在命令行模式下完成。同样,在FireFox浏览器中,可 以利用ElasticFox插件,在浏览器中启动、监控和关闭虚拟机。
OpenStack不提供虚拟机console功能。用户可以通过SSH连接到自己所管理的虚拟机。 正在开发中的openstack-dashboard,基于浏览器提供了比较完整的资源池管理功能和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功能。虽然界面还比较简单,但是已经处于可用的状态。 OpenStack的模板和虚拟机实例机制与Eucalyptus类似。与Eucalyptus类似,OpenStack根据某种算法自动决定用户的虚拟机将在哪个物理服务器上运行,用户对物理服务器的状况一无所知。
|
OpenNebula | OpenNebula不缺省地提供基于浏览器的用户界面。系统管理员需要手工创建用户。大部分的管理操作,需要在命令行下进行。
OpenNebula目前有两个基于浏览器的用户界面:SunStone和OneMC。这两个项目需要单独安装。 同样,OpenNebula提供了与Amazon EC2相兼容的Web Service接口。因此,可以通过FireFox所提供的ElasticFox插件和Eucalyptus提供的euca2ools工具集与OpenNebula云平台进行交互。
|
OpenNebula只有两种类型的用户:管理员,普通用户。 | 在早期版本中,OpenNebula管理员可以在后台通过命令行来管理资源池和虚拟机生命周期。 同样,在FireFox浏览器中,可 以利用ElasticFox插件,在浏览器中启动、监控和关闭虚拟机。
SunStone和OneMC这两个项目都提供了比较完整的资源池管理和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功能。两个项目的界面都比较简单,但是基本上处于可用的状态。SunStone没有提供虚拟机console功能,OneMC通过VNC协议提供了虚拟机console功能。 OpenNebula的模板和虚拟机实例机制与Eucalyptus类似。但是并不缺省地使用euca2ools作为工具。 与Eucalyptus类似,OpenNebula根据某种算法自动决定用户的虚拟机将在哪个物理服务器上运行,用户对物理服务器的状况一无所知。
|
OpenQRM | 基于浏览器的用户界面,功能比较丰富。 | OpenQRM的管理界面只有两种用户:管理用户,普通用户。普通用户只有查看权限,没有管理权限。 | 通过启用不同的插件,可以管理不同的计算资源。所有的资源池和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操作都可以通过浏览器界面完成。
OpenQRM的novnc插件可以提供基于VNC协议的虚拟机console功能。
|
XenServer | XenCenter是基于Windows的桌面应用,安装与操作都非常简单,界面美观,功能强大。
在参与评测的8 个软件中,XenCenter的用户界面是表现最出色的。基于Windows桌面的应用能够迅速地对用户的点击动作作出反应,从而提高用户体验的满意度。
|
系统管理员登录XenCenter之后,可以结合Active Directory在用户和用户组的层面分配管理权限。
|
授权用户可以通过图形界面方便地进行资源池和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在图形界面上可以直观地监控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机的计算资源使用情况(CPU、内存、存储、网络活动)。
提供基于VNC的虚拟机console。 可以基于模板的部署新的虚拟机。
|
Oracle VM | Oracle VM Manager提供了基于浏览器的管理界面。 | Oracle VM Manager同时提供了role和group的概念。其中role定义了用户所具备的权限,属于同一个group的用户拥有该group所被授予的权限。
Oracle VM Manager提供了三种role: user — 拥有指定资源池的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权限。 manager — 拥有除了用户管理之外的所有管理权限。 administrator — 拥有整个系统的管理权限。
|
授权用户可以通过图形界面方便地进行资源池和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在图形界面上可以直观地监控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机的计算资源使用情况(CPU、内存、存储、网络活动)。
提供基于VNC的虚拟机console。 可以基于模板的部署新的虚拟机。 |
CloudStack | 基于浏览器的用户界面,功能丰富,美观大方。
|
CloudStack根据用户的role将用户分成三个类型:
admin — 全局管理员。 domain-admin — 域管理员,可以对某个域下的物理和虚拟资源进行管理。 user — 个体用户,可以管理自己名下的虚拟机资源。
|
CloudStack对物理资源的管理完整地模拟了一个物理机房的实际情况,按照“机房(Zones)-》机柜(Pods)-》集群(Cluster)-》服务器(Server)”的结构对物理服务器进行组织,使得管理员能够在管理界面里面的计算资源和机房里面的计算资源建立起直观的一一对应关系。
授权用户可以通过图形界面方便地进行资源池和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在图形界面上可以直观地监控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机的计算资源使用情况(CPU、内存、存储、网络活动)。 提供基于VNC的虚拟机console。 可以基于模板的部署新的虚拟机。
|
ConVirt | 基于浏览器的用户界面,功能丰富,美观大方。 | 社区版可以注册多个用户,并可将用户按照用户组进行分类,但是所有的用户拥有相同的全局管理权限。企业版则提供了更细致的用户权限管理机制。除此之外,企业版还提供了对LDAP的支持。
|
授权用户可以通过图形界面方便地进行资源池和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在图形界面上可以直观地监控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机的计算资源使用情况(CPU、内存、存储、网络活动)。提供基于VNC的虚拟机console。
可以基于模板的部署新的虚拟机。 ConVirt的最大优点,在于其通过时程图的方式在不同的层次上直观地展示计算资源(包括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健康状况。在整个数据中心和资源池的层面,ConVirt实时显示资源池数量、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机数量、虚拟机密度、存储资源使用状况、负载最高的N 台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机。在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机的层面,ConVirt实时显示CPU和内存使用情况,监控人员可以通过CPU和内存时程图及时地发现或者是调查系统异常情况。
|
在所有参与评测的虚拟化管理软件中,XenServer / XCP和ConVirt的图形用户界面是做的最好的。XenCenter的图形界面的优点在于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用户体验,ConVirt的图形界面的优点在于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了从机房到虚拟机的健康状况。CloudStack的图形界面非常大气,但是在功能上不如ConVirt那么实用。不过按照CloudStack的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下一个版本可能比较值得期待。
由于进行评测的时间较短,并且测试系统规模较小的原因,暂时无法对各个软件的稳定性、健壮性、扩展性等等关键问题作出评估。
商务篇:
目前市面上形形色色的虚拟化管理软件总数很多,这一系列文章所提及的几个软件仅仅其中的几个代表。作为一个机构、或者是一家企业,在向虚拟化过渡时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软件选型的问题。本文作为这一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从商务和功能两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点粗浅意见。
(1)商务评估
从商务上进行软件选型,性价比通常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在假定参与选型的软件全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企业(机构)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软件的授权协议是否友好、许可证管理的难易程度、软件和服务的价格高低、运营团队在业界的声誉、开发者社区和用户社区的规模和活跃程度、商业与技术沟通的难易程度。
授权协议/许可证管理 — 以全部开放源代码为10分,部分开放源代码(例如以企业版的形式提供某些高级功能,或者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特别版本的安装包和补丁)扣1 分。商业版本需要在控制节点安装许可证不扣分,需要在所有计算节点安装许可证扣1 分,许可证需要每年更新者扣1 分。
价格指数 — 以全部功能免费使用为10分,以企业版的模式提供全部功能的软件,每台物理服务器每花费500美元扣1 分。
运营团队 — 以运营团队的规模、背景、影响力评分,存在的主观因素较多。
社区因素 — 以开发者和用户社区的规模和活跃程度评分,存在的主观因素较多。
沟通交流 — 以个人与运营团队、开发者社区、用户社区之间的沟通顺畅程度评分,存在的主观因素较多。
授权协议
许可证管理 |
价格指数 | 运营团队 | 社区因素 | 沟通交流 | 总分 | |
Eucalyptus | 9 | 8 | 9 | 9 | 10 | 45 |
OpenStack | 10 | 10 | 8 | 8 | 7 | 43 |
OpenNebula | 9 | 9 | 7 | 8 | 9 | 42 |
OpenQRM | 9 | 8 | 6 | 7 | 8 | 37 |
XenServer | 7 | 8 | 9 | 10 | 9 | 43 |
Oracle VM |
9 | 7 | 7 | 6 | 7 | 36 |
CloudStack | 9 | 8 | 7 | 6 | 7 | 37 |
ConVirt | 9 | 8 | 8 | 9 | 10 | 44 |
(2)功能评估
从功能上进行虚拟化管理软件选型,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该软件所支持的虚拟化技术、安装配置的难易程度、开发和使用文档的详尽程度、所提供的功能是否全面以及用户界面是否直观友好、二次开发的难易程度、是否提供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的监控报表等等。
虚拟化技术支持 — 仅支持一种虚拟化技术为6 分,每增加一种虚拟化技术加1 分,10分封顶。
安装配置 — 以按照官方文档进行安装配置的难易程度评分,存在的主观因素较多。
开发/使用文档 — 以官方所提供的开发与使用文档的详尽程度评分,文档详尽程度越高者得分越高。
功能与界面 — 综合评分,涵盖用户进行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管理、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访问虚拟机资源和存储资源的难易程度,用户界面的美观易用程度,以及综合用户体验。
二次开发 — 基础得分6 分,提供与Amazon EC2相兼容的程序调用接口者加3 分,提供二次开发接口但是与Amazon EC2不兼容者加2 分。
监控报表 — 基础得分6 分,依系统所提供监控与分析功能的详尽程度加分。
虚拟化技术支持 | 安装配置 | 开发/使用文档 | 功能与界面 | 二次开发 | 监控报表 | 总分 | |
Eucalyptus | 8 | 8 | 9 | 4 | 9 (Amazon WS) | 6 | 44 |
OpenStack | 10 | 8 | 8 | 4 | 9 (Amazon WS) | 6 | 45 |
OpenNebula | 8 | 8 | 7 | 4 | 9 (Amazon WS) | 6 | 42 |
OpenQRM | 10 | 9 | 5 | 10 | 6 (OS) | 7 | 47 |
XenServer | 6 | 10 | 10 | 10 | 8 (Plugin) | 9 | 53 |
Oracle VM |
6 | 9 | 8 | 7 | 8 (WS) | 7 | 45 |
CloudStack | 8 | 9 | 8 | 10 | 6 (OS) | 8 | 49 |
ConVirt | 7 | 10 | 10 | 10 | 8 (API) | 10 | 55 |
(3)综合评估
从商务上考虑,Eucalyptus和ConVirt以微弱 的优势领先于其他选项。Eucalyptus是私有云管理平台的先行者。Ubuntu 10.04选择捆绑Eucalyptus作为UEC的基础构架,使得Ecualyptus比其他的私有云管理平台拥有更多的用户和更加活跃的社区。此外,Ecualyptus在中国国内有销售和技术支持人员,在沟通上比选择其他软件要更加容易。ConVirt排名第二,根本原因在于其销售和技术支持团队与(潜在的)客户保持积极而有效的沟通。Citrix XenServer仅仅与其他两个选项并列排名第三,输在其过于严苛的许可证管理政策。的确,要给100台以上的服务器单独安装许可证并且每年更新一次,可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从功能上考虑,ConVirt与XenServer遥遥领先于其他选项。虽然ConVirt仅仅支持Xen和KVM两种虚拟化技术,但是其安装配置相对简单,文档详尽、功能齐全、界面美观、是比较容易上手的虚拟化管理软件。更重要的是,ConVirt的监控报表功能直观地展示了从数据中心到虚拟机的CPU、内存利用情况,使得用户对整个数据中心的健康状况一目了然。同样,XenServer虽然仅支持Xen一种虚拟化技术,但是在安装配置、操作文档、用户界面等方面都不亚于ConVirt。如果用户对基于Windows的界面没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的话,XenServer是比较值得考虑的一个选型。
综合如上考虑,对于希望利用虚拟化管理软件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和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程度的企业(机构)来说,建议使用ConVirt来管理企业(机构)的计算资源。如果网管人员不希望深入了解Linux操作系统,并且所管理的物理服务器数量有限的话,XenServer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ConVirt的浏览器界面是开放源代码的,用户可以对其进行定制化,将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功能添加到同一个用户界面中去。XenCenter则提供了一种插件机制,用户可以通过插件的方式讲自己的功能集成到XenCenter中。
不过,你的基础设施是否需要与Amazon EC2相兼容呢?也就是说,你的用户是否需要使用他们用于访问和操作Amazon EC2的脚本和工具来访问你的计算资源呢?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能需要在Eucalyptus和OpenStack之间作一个选择(CloudStack和OpenNebula同样提供了与Amazon EC2兼容的操作接口,但是CloudStack在商务方面得分不高,OpenNebula在功能方面得分不高)。Eucalyptus的历史比OpenStack稍长,用户群比OpenStack要大,社区的活跃程度也比OpenStack要高。不过OpenStack的后台老板NASA比Eucalyptus要财大气粗,Ubuntu 11.04也集成了OpenStack作为其UEC的基础构架之一,表明OpenStack已经得到了社区的重视和支持。总的来说,开放源代码的云构架,还是一个不断发展之中的新生食物。笔者只能够建议用户亲自去安装使用每一个软件,最终基于自己的经验以及需求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相关推荐
QEMU(Quick Emulator)和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是两个紧密相关的开源技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强大的虚拟化解决方案。QEMU-kvm是QEMU与KVM的结合,利用了Linux内核的虚拟化扩展,从而提供高性能的全...
Linux 下 KVM 虚拟化环境部署和使用 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是 Linux 内核虚拟化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基于硬件的虚拟化环境。下面是 KVM 虚拟化环境的安装、搭建和使用方法: 一、环境要求 * 操作...
《KVM华为服务器管理客户端软件详解》 在IT领域,特别是在服务器管理方面,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已经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虚拟化技术。华为作为全球知名的电信设备和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推出了自己...
【KVM客户端在Windows环境下的应用】 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是一种开源的全虚拟化解决方案,它允许用户在Linux内核上运行多个独立的操作系统实例。在华为的设备管理中,KVM客户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将PVE img格式转换为KVM环境的实用指南》 在虚拟化技术领域,Proxmox VE(简称PVE)和KVM都是常见的虚拟化平台。PVE使用qcow2或raw格式的镜像文件,而KVM则通常采用qemu-img支持的各种格式,包括qcow2、vmdk等。...
标题中的"kvm_client_windows_kvmclientWindows_ipkvmclient3000_kvm_client_k"表明这是一个针对Windows系统的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客户端软件,可能是用于远程管理和监控虚拟机的工具。KVM是Linux...
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是一种开源的虚拟化技术,允许用户在Linux操作系统上创建虚拟机。KVM性能测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通常需要覆盖多个方面,包括CPU、内存、网络和磁盘的性能。本次测试报告主要...
This book doesn’t just show you how to virtualize with KVM – it shows you how to do it well. Written to make you an expert on KVM, you’ll learn to manage the three essential pillars of scalability,...
KVM虚拟化高级课程包括了KVM课程概述,KVM虚拟网络高级特性,KVM共享存储的动态迁移,Linux HA群集体系结构,基于NFS的KVM群集构建,基于iSCSI的KVM群集构建,基于DRBD的KVM群集构建,P2V、V2V迁移,KVM嵌套虚拟化,...
**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 是一种在Linux内核中实现的全虚拟化解决方案,它允许Linux系统作为宿主机运行多个独立的虚拟机。KVM充分利用了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如Intel的VT-x和AMD的V,提供高效且高...
### KVM虚拟化技术概述及关键技术点 #### 一、KVM虚拟化技术简介 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是一种构建在Linux操作系统上的开源虚拟化技术,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尤其适用于服务器...
【KVM客户端Windows版】 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是一种开源的虚拟化技术,它允许用户在Linux内核上运行多个虚拟机。KVM通常与管理程序如QEMU一起使用,提供完整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在Linux环境中,KVM...
2) KVM目前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主流虚拟机监控器(VMM)之一,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中使用。 任务:通过KVM的官方网站https://www.linux-kvm.org/,在Linux系统中下载并安装使用KVM,进一步了解KVM的原理。 ...
"KVM虚拟机GPU透传" KVM虚拟机GPU透传是指在Linux操作系统下,使用KVM虚拟机来实现GPU设备的透传,以便在虚拟机中使用GPU设备。以下是KVM虚拟机GPU透传的详细操作说明。 KVM虚拟机GPU透传的准备工作 在开始KVM...
### KVM虚拟机安装介绍 #### 一、KVM虚拟机概述 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是一种基于Linux内核的全虚拟化技术。它实际上只是Linux内核中的一个模块,本身并不能直接用于创建和管理虚拟机。为了实现完整...
### 虚拟化技术KVM #### 一、虚拟化技术概述 ##### 1.1 计算机虚拟化技术定义 计算机虚拟化技术是一种能够整合资源、提高硬件利用率的技术,通过创建虚拟的计算机环境(虚拟机)来实现。这种技术能够允许在同一台...
### Libvirt Qemu KVM 教程大全 #### 虚拟化基本概念与类型 虚拟化技术允许在单一物理主机上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实例(即虚拟机),这为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虚拟化的基本类型包括无虚拟化、半虚拟化、非...
标题中的“kvm windows virtio网卡,硬盘驱动”指的是在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虚拟化环境中,为Windows虚拟机安装virtio网络适配器和硬盘驱动的过程。KVM是Linux内核中的一个模块,它允许Linux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