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 913849 次
- 性别:
- 来自: 北京
-
文章分类
- 全部博客 (1095)
- 大数据存储 (76)
- 编程语言(Java&Scala) (46)
- 大数据建模 (33)
- 开发与管理 (8)
- 操作系统 (13)
- 实用代码集合 (25)
- 新技术研究 (15)
- 前端技术研究 (22)
- 物联网 (18)
- 兴趣探索 (15)
- 编程语言(Groovy&Grails) (92)
- 编程语言(RubyOnRails) (153)
- 个人收藏 (153)
- 技术管理 (12)
- 编程语言(Flex) (8)
- 架构和框架(GWT) (4)
- 数学和算法 (6)
- 人工智能(TensorFlow) (11)
- 编程语言(Python) (6)
- 移动开发 (4)
- 软件工程实践 (54)
- 个人感悟 (6)
- 职场感悟 (5)
- 行业经验 (23)
- 产品和运营 (10)
- 生活与随想 (155)
- 简单生活 (70)
- 天空的云 (53)
- 秋月春风 (14)
- 东逝水 (59)
- 浪花淘 (35)
- 白发渔樵 (4)
最新评论
-
cljhyjs:
今天看看在研究,已经安装好了,请问怎么一步一步使用呢?
Thingsboard -
yx200404:
说一下十维空间 -
Clear_Love:
设置了也报错
Xcode 7遇到 App Transport Security has blocked a cleartext HTTP 错误 -
wang263574375:
我想问的是,如果防火墙的设置不能改变,那么要怎么处理呢?
ORA-12571:TNS包写入程序失败 -
ralflsb:
SmartSVN 8.6
SmartSVN破解包
1 军事:周瑜 9分。诸葛亮 6分。
点评:
周瑜:赤壁之战已经不须多说,这场名垂千古的战役放到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以弱胜强的经典之战,
面对精通军事的强敌曹操和曹操的30万大军,周瑜在整个战役中表现出了完美的治军,谋略,用人,临阵指
挥,战前预见等等综合军事能力,周瑜一手培养出来的3万水军军团的强大作战能力也极大地扩大了战果,
正是这一系列缺一不可的优秀军事素质的全面综合作用,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赤壁之战后攻南郡,
南郡兵多将广,战略要地,周瑜又胜。
此外,周瑜与孙策多年南征北战,为打下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百战百胜——————攻横江、当利
,皆拔之。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从攻皖,拔之。 复近寻阳,破刘勋
,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总的来说,给予9分。
诸葛亮:三国演义为诸葛亮虚构了大量战绩,但其实赤壁之战,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定汉中,取蜀
,空城计。。。。等等所谓战绩都是罗贯中帮诸葛亮打的。正史上的诸葛亮一生打仗不多,胜利的战役更少
,其最有名的就是北伐攻魏,也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六出祁山“,但每次都以诸葛亮撤退失败告终。诸葛亮
的军事才能在正史“三国志”里也早有评价:“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可见,诸葛
亮的军事才能是其短处。
对这个评价,有亮迷提出军事预见,军事理论为依据辩驳,但须知一切理论最终都要为实践服务,诸葛
亮的所有军事理论,用到现实中效果却都并不尽如人意,五次北伐攻魏,都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而去,最后
却都失败而返,以被司马懿活活拖死而终。中间虽然有一些小规模战争的胜利,但对整个天下局势产生不了
决定性的影响,更不能对魏国造成什么大的打击。而在本国方面,却因为连年征战劳民伤财,反而加速了蜀
国的提前灭亡,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败。这与周瑜定江东,赤壁一战天下三分的影响完全不能相比。
另外,我国伟大的军事家毛 泽东也认为诸葛亮北伐失败主要还是在于战略失误,而非其他各种客观原因
,“司马懿更大的智略还在于不战,使亮自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被司马懿故意拖死的。从这一点看,诸
葛亮显然不能算一个出色的军事统帅,比不上司马懿也比不上周瑜。对毛主 席的评论有兴趣或有疑问,可以
自己去研究。
总的来说,诸葛亮虽然败多胜少,但在军事上还是有一定才华和表现的,应算一个虽非优秀但却合格的
军事统帅,故给予6分。
2 战略:周瑜:9分,诸葛亮,5分。
评价:周瑜的谋略,一是体现在赤壁战前的分析,一是体现在他予孙权书里的取蜀之见。
赤壁战前,周瑜的分析极为到位,”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
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
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极其犀利有眼光,赤壁之战的胜利也
说明了这一点。
周瑜的取蜀之见也极有眼光,周瑜传记载: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
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
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分析非常到位。
2 周瑜与诸葛亮全面比较分析
有反对取蜀的人认为周瑜此法不能成功,因为前有曹操后有刘备,虎视耽耽。但前文中已说明,曹操内
忧外患,已无余力对付孙权,而刘备在后方虽然极不情愿让孙权得蜀,但他们最大的敌人依然是曹操,刘备
既无实力也无勇气跟孙权撕破联盟在背后偷袭孙权,因为这么做的后果必定是两败俱伤,便宜曹操。而周瑜
能征善战,军团作战实力强大,刘璋暗弱,军事和政治能力都极其平庸,又正忙着和张鲁作战,周瑜无论采
取偷袭还是正面进攻,胜算都很大。因此周瑜说"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非常有把握。
甚至可以说这把握比赤壁之战还大。当年赤壁之战刘备听说周瑜只有3万人要打曹军30万觉得他在吹牛,但
事后证明周瑜没有吹牛,取蜀方略更是如此。
诸葛亮:能体现诸葛亮谋略的只有一个隆中对,征汉中和取蜀攻略则是由刘备,法正等人完成。隆中
对先天不良,存在着很多问题,毛 泽东作为军事大家,曾经评点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
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认为造成蜀汉灭亡的原因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中
国兵法强调集中兵力,以兵力集中之势,战胜兵力分散之敌。这也是毛 泽东惯用的策略。三分兵力使本已弱
势的蜀汉兵力不得集中,国势分散,战而无功,最终灭亡。
3 用人:周瑜8分,诸葛亮3分。
评价:周瑜气度宽宏,雅量高致,他为东吴推荐了鲁肃等很多人才,每次推荐时都要说对方的才干十倍
于自己。并且每次作战前,周瑜都会全盘谋划,集思广益,听取下属的意见,这种习惯在赤壁之战等战役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与曹操的善于用人,喜欢听取下属意见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予8分。
诸葛亮:诸葛亮一生唯谨慎,无论是打仗还是用人均如此,他大权独揽,事必躬亲,绝不假手于人,虽
然勤奋但却缺乏全盘战略的智慧,也无擅长用人的度量和管理人才的才能,致使蜀国人才凋零,到后来竟出
现了“蜀中无大将,缪化为先锋”的情况,用错马谡导致北伐失败更是一大短,但发现姜维倒可以抵过马谡
之一短,而北伐时没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袭计策而采用硬碰硬正面作战的打法,跟强大的魏国打消耗战,
事后也被证明是完全失策的。而诸葛亮死后任命的杨仪、费祎也很不怎样。总的来说,给予3分比较合理。
4 品德忠诚。周瑜10,诸葛亮10。结果:平手。
周瑜:周瑜与孙策内结骨肉之亲,外连君臣之义,多年征战为东吴打下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孙策
去世后,年轻的孙权即位,东吴人心浮动,周瑜带兵来归,虽然军权在握,但他见众人对孙权执礼甚慢,就
带头行君臣礼,拥护孙权,稳定了孙权的地位。后来更是为扩大东吴领土而甲不稍解四处奔波,最后因劳累
伤病而死于出征途中,可见其对东吴至死不渝的忠诚。
诸葛亮:先主病逝,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
君可自取。”而诸葛亮后来虽然大权独揽,却并没有象曹魏的司马家族那样反叛篡位,而是跟周瑜一样为国
尽忠而死,其忠诚可见一斑。
5 政治眼光:周瑜9,诸葛亮9。
评价:
周瑜气度开阔,胸怀天下,胆略过人,不畏强权,常有为东吴逐鹿天下之雄心。三国志记载:曹操大破
袁绍后,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命令孙权送子为人质。孙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周
瑜说:”江东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所向无敌,有何必要送人质?人质一入,就不得不听从曹
操,有命召就不得不往,受制于人。而好处不过一侯印,仆从十馀人,车数乘,马数匹,怎能与南面称孤相
提并论?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 乱,兵犹火也,不戢将自
焚。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全文太长,系半白半文摘要)
这番**非常强硬有魄力,对孙曹二人当时的政治情况分析也很到位,孙权听了周瑜的话便没有送人质。
曹操心怀怨恨,数年后倾大军意欲入侵东吴,此次又是周瑜和鲁肃力排众议主张迎战,周瑜还为孙权精辟地
分析了曹军弱势和我军必胜的原因,使孙权坚定了抗曹的决心。周瑜最终以少胜多,在赤壁大破曹军。而赤
壁之战也以孙吴的大捷和曹操的大败而告终,周瑜以他卓越的政治魄力和绝佳的军事才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奠定了东吴的基业。
诸葛亮:诸葛亮的隆中对应算是一种战略,前面已与周瑜的战略一起分析。而以政治眼光而论,个人以
为孔明择主应算是政治眼光的良好体现,孔明选择刘备,而不选择孙权或曹操显然是非常正确的政治选择。
此后联吴抗曹,东征后再联吴,都是非常正确的政治选择。故给予9分
总的来说,两人都是奠定本国基业的股肱之臣,平手。
6 胸襟气度:周瑜9分。诸葛亮5
虽然三国演义为了美化诸葛亮而把周瑜塑造成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但正史中的周瑜气度宽宏,胸襟广
阔,三国志裴注云:“(赵)普……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敬重之,乃告人曰:
‘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而同时代人也都纷纷给予了高度评价,
“文武筹略,万人之英”,谋无不成,规无不细,“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等等。
诸葛亮:陈寿《三国志》评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但从三国志中找不出关于他胸襟气度特
别广阔的例子,而在史学界,关于托孤大臣李严为何被贬黜,诸葛亮是否排斥异己大权独揽的疑问依然争执
不休,众说纷纭,有人评价诸葛亮是和霍光一样的“正直的权臣”,个人深以为然。从这方面看,诸葛亮的
胸襟气度比之周瑜颇有不如。
7 内政治理:诸葛亮9分,周瑜3分。
评价:诸葛亮是蜀国丞相,对于他的内政治理三国志中有大量溢美之词,在此不一一转述。本传中所有
对诸葛亮善于内政的理由,竟全是由陈寿和他人的评价赞美组成,严重缺乏实际证据,而诸葛亮传中6000多
字的传记,其中竟有将近一半是对话和评论,与别人的传也大不相同,事例记载严重不足。
但三国志毕竟是目前研究三国最可靠的史料,我们给予高度信任,因此仍打9分,给予高度评价。
周瑜方面: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但从侧面亦可以看出周瑜的内政才干——
1 周瑜二十岁就出任县长,三国志记载他很年轻就“恩信著于庐江”,建立恩信必定只能靠理民才干,
而不可能仅仅靠军事才能。2 赤壁后周瑜当了南郡太守,而他一死,鲁肃和程普都收不住南郡,只能借给刘
备,这说明周瑜当太守的能力很强,至少比鲁肃强多了。3 周瑜曾帮助孙策资助了不少粮草船只,对孙策起
了很关键的作用,这也是后勤内政的一部分。4 周瑜二十四岁就当了太守,驻扎在前线巴陵,除了军事,应
该也监管当地民事的。
总上所述,虽然周瑜内政上表现不多,但上述史料表明,周瑜只不过没精力搞内政后勤,并不是不会这
方面不行,如果周瑜一直活下去的话,后来陆逊当的荆州牧,肯定是周瑜来当的。 但毕竟史书上对周瑜内
政记载较少,因此只给予3分。
8 气质风度:周瑜9,诸葛亮7。
周瑜:三国志云”瑜长壮有姿貌“,翻译过来就是身材高大又有姿色,有姿色一词常用于女性,可以推
测周瑜长相比较偏向秀气类。三国演义系小说家言,其对周瑜的描述”仪态风流,姿容秀丽“可以不予采纳
,但民间更有美周郎之说,而苏轼更是以“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表达对周郎风采的
仰慕之情。
诸葛亮:三国志云”亮身长八尺,姿容甚伟“,虽然伟字也是赞美,但在三国志里,写成“身长八尺,
容貌甚伟”的就有刘表、蒯越、公孙瓒、何桢、何熙、张既、蒋干、彭羕、孙权、孙桓、程普、吕范、陆绩
、张温、朱据等一大批人,显得非常廉价,可见这句形容只是表示长相端正,中人之姿而已。
因此,周瑜9分,诸葛亮7分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9 艺术才华:周瑜8,诸葛亮6。
三国志记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
,周郎顾。” 在音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已经达到世人皆知的地步。
而在文学方面,周瑜留世的不多,只有从遗书上可以略窥其文采:“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
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
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
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
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这封遗书全部采用四字骈言,对仗工整,用词雅致,既体现了周瑜的战略思想和临死不忘
王事的忠诚,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虽然这封遗书是周瑜临死前口述,时间非常仓促,但还
是从中可以看出周瑜高超的文学修养。
周瑜与诸葛亮全面比较分析
诸葛亮:诸葛亮主要作品是前后出师表。前出师表在正史中有记载,后出师表疑点甚多,盛传是其侄诸
葛恪伪造。但在此处我们不以为非,相信乃诸葛亮所作。
总评:周瑜文武全才,于文学音乐方面都颇有造诣,而诸葛亮从正史看,只体现了文学方面的才能。故
一个给8分,一个给6分。
10 外交:诸葛亮4,周瑜1 。
这一条我本不想设置,因为无论周瑜还是诸葛亮都没有特别体现,但似乎有人对此津津乐道,并以此作
为诸葛亮外交才能的证据,说明周瑜外交不如诸葛亮,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诸葛亮唯一能体现其外交才能的只有赤壁之战前出使东吴,劝说东吴抵抗曹操,但在此之前,鲁肃便已
劝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三国志鲁肃传云: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有金城
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
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
先。”权即遣肃行。”
从上可见,无论诸葛亮来不来,鲁肃已经在劝孙权联合刘备迎战曹操,孙权也已经认真考虑接受他的意
见了。诸葛亮到东吴后也劝说孙权迎战,但孙权畏惧曹操兵力,仍然犹豫害怕,于是鲁肃劝孙权招周瑜还,
周瑜对孙权晓以大计,给他分析曹军弱势和我军必胜的原因,三国志周瑜传云: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
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
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
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从上可见,促成孙刘联盟的首要功臣是鲁肃,其次则是周瑜对曹操军事情况的精辟分析使孙权有了信心
,诸葛亮既不是促成孙刘联盟的发起人,也没能打消孙权对曹操的畏惧使孙权打定主意抗曹。诸葛亮去东吴
的主要作用,只是做了做联络的信使,一个传声筒而已。给予4分应该是恰当的。
周瑜方面,外交本与他这样的军事统帅无关,如果一定要谈,三国志裴注所引中接见蒋干可为一例,周
瑜接见蒋干显示东吴威仪,而拒曹操诱降,使蒋干没来得及开口便已噤声,回去后只得向曹操感叹”周瑜雅
量高致,非言辞所能间尔“。故评分1 。
总分:周瑜74,诸葛亮62,瑜略胜。周瑜以36岁的短短年华而有如此大的贡献,不能不说是奇才,诸葛
亮36岁时其成就远不及周瑜,尤其是他的很多才华如内政等都是在人生后半段表现出来。因此周瑜的英年早
逝实在是东吴的一大损失。
而与此对比,诸葛亮虽然在历史上的确是个出色的名相,但在三国演义的吹捧下,民间形象被越来越神
化,已经严重偏离其真正的历史形象了。
点评:
周瑜:赤壁之战已经不须多说,这场名垂千古的战役放到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以弱胜强的经典之战,
面对精通军事的强敌曹操和曹操的30万大军,周瑜在整个战役中表现出了完美的治军,谋略,用人,临阵指
挥,战前预见等等综合军事能力,周瑜一手培养出来的3万水军军团的强大作战能力也极大地扩大了战果,
正是这一系列缺一不可的优秀军事素质的全面综合作用,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赤壁之战后攻南郡,
南郡兵多将广,战略要地,周瑜又胜。
此外,周瑜与孙策多年南征北战,为打下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百战百胜——————攻横江、当利
,皆拔之。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从攻皖,拔之。 复近寻阳,破刘勋
,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总的来说,给予9分。
诸葛亮:三国演义为诸葛亮虚构了大量战绩,但其实赤壁之战,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定汉中,取蜀
,空城计。。。。等等所谓战绩都是罗贯中帮诸葛亮打的。正史上的诸葛亮一生打仗不多,胜利的战役更少
,其最有名的就是北伐攻魏,也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六出祁山“,但每次都以诸葛亮撤退失败告终。诸葛亮
的军事才能在正史“三国志”里也早有评价:“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可见,诸葛
亮的军事才能是其短处。
对这个评价,有亮迷提出军事预见,军事理论为依据辩驳,但须知一切理论最终都要为实践服务,诸葛
亮的所有军事理论,用到现实中效果却都并不尽如人意,五次北伐攻魏,都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而去,最后
却都失败而返,以被司马懿活活拖死而终。中间虽然有一些小规模战争的胜利,但对整个天下局势产生不了
决定性的影响,更不能对魏国造成什么大的打击。而在本国方面,却因为连年征战劳民伤财,反而加速了蜀
国的提前灭亡,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败。这与周瑜定江东,赤壁一战天下三分的影响完全不能相比。
另外,我国伟大的军事家毛 泽东也认为诸葛亮北伐失败主要还是在于战略失误,而非其他各种客观原因
,“司马懿更大的智略还在于不战,使亮自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被司马懿故意拖死的。从这一点看,诸
葛亮显然不能算一个出色的军事统帅,比不上司马懿也比不上周瑜。对毛主 席的评论有兴趣或有疑问,可以
自己去研究。
总的来说,诸葛亮虽然败多胜少,但在军事上还是有一定才华和表现的,应算一个虽非优秀但却合格的
军事统帅,故给予6分。
2 战略:周瑜:9分,诸葛亮,5分。
评价:周瑜的谋略,一是体现在赤壁战前的分析,一是体现在他予孙权书里的取蜀之见。
赤壁战前,周瑜的分析极为到位,”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
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
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极其犀利有眼光,赤壁之战的胜利也
说明了这一点。
周瑜的取蜀之见也极有眼光,周瑜传记载: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
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
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分析非常到位。
2 周瑜与诸葛亮全面比较分析
有反对取蜀的人认为周瑜此法不能成功,因为前有曹操后有刘备,虎视耽耽。但前文中已说明,曹操内
忧外患,已无余力对付孙权,而刘备在后方虽然极不情愿让孙权得蜀,但他们最大的敌人依然是曹操,刘备
既无实力也无勇气跟孙权撕破联盟在背后偷袭孙权,因为这么做的后果必定是两败俱伤,便宜曹操。而周瑜
能征善战,军团作战实力强大,刘璋暗弱,军事和政治能力都极其平庸,又正忙着和张鲁作战,周瑜无论采
取偷袭还是正面进攻,胜算都很大。因此周瑜说"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非常有把握。
甚至可以说这把握比赤壁之战还大。当年赤壁之战刘备听说周瑜只有3万人要打曹军30万觉得他在吹牛,但
事后证明周瑜没有吹牛,取蜀方略更是如此。
诸葛亮:能体现诸葛亮谋略的只有一个隆中对,征汉中和取蜀攻略则是由刘备,法正等人完成。隆中
对先天不良,存在着很多问题,毛 泽东作为军事大家,曾经评点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
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认为造成蜀汉灭亡的原因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中
国兵法强调集中兵力,以兵力集中之势,战胜兵力分散之敌。这也是毛 泽东惯用的策略。三分兵力使本已弱
势的蜀汉兵力不得集中,国势分散,战而无功,最终灭亡。
3 用人:周瑜8分,诸葛亮3分。
评价:周瑜气度宽宏,雅量高致,他为东吴推荐了鲁肃等很多人才,每次推荐时都要说对方的才干十倍
于自己。并且每次作战前,周瑜都会全盘谋划,集思广益,听取下属的意见,这种习惯在赤壁之战等战役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与曹操的善于用人,喜欢听取下属意见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予8分。
诸葛亮:诸葛亮一生唯谨慎,无论是打仗还是用人均如此,他大权独揽,事必躬亲,绝不假手于人,虽
然勤奋但却缺乏全盘战略的智慧,也无擅长用人的度量和管理人才的才能,致使蜀国人才凋零,到后来竟出
现了“蜀中无大将,缪化为先锋”的情况,用错马谡导致北伐失败更是一大短,但发现姜维倒可以抵过马谡
之一短,而北伐时没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袭计策而采用硬碰硬正面作战的打法,跟强大的魏国打消耗战,
事后也被证明是完全失策的。而诸葛亮死后任命的杨仪、费祎也很不怎样。总的来说,给予3分比较合理。
4 品德忠诚。周瑜10,诸葛亮10。结果:平手。
周瑜:周瑜与孙策内结骨肉之亲,外连君臣之义,多年征战为东吴打下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孙策
去世后,年轻的孙权即位,东吴人心浮动,周瑜带兵来归,虽然军权在握,但他见众人对孙权执礼甚慢,就
带头行君臣礼,拥护孙权,稳定了孙权的地位。后来更是为扩大东吴领土而甲不稍解四处奔波,最后因劳累
伤病而死于出征途中,可见其对东吴至死不渝的忠诚。
诸葛亮:先主病逝,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
君可自取。”而诸葛亮后来虽然大权独揽,却并没有象曹魏的司马家族那样反叛篡位,而是跟周瑜一样为国
尽忠而死,其忠诚可见一斑。
5 政治眼光:周瑜9,诸葛亮9。
评价:
周瑜气度开阔,胸怀天下,胆略过人,不畏强权,常有为东吴逐鹿天下之雄心。三国志记载:曹操大破
袁绍后,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命令孙权送子为人质。孙权召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周
瑜说:”江东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所向无敌,有何必要送人质?人质一入,就不得不听从曹
操,有命召就不得不往,受制于人。而好处不过一侯印,仆从十馀人,车数乘,马数匹,怎能与南面称孤相
提并论?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 乱,兵犹火也,不戢将自
焚。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全文太长,系半白半文摘要)
这番**非常强硬有魄力,对孙曹二人当时的政治情况分析也很到位,孙权听了周瑜的话便没有送人质。
曹操心怀怨恨,数年后倾大军意欲入侵东吴,此次又是周瑜和鲁肃力排众议主张迎战,周瑜还为孙权精辟地
分析了曹军弱势和我军必胜的原因,使孙权坚定了抗曹的决心。周瑜最终以少胜多,在赤壁大破曹军。而赤
壁之战也以孙吴的大捷和曹操的大败而告终,周瑜以他卓越的政治魄力和绝佳的军事才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奠定了东吴的基业。
诸葛亮:诸葛亮的隆中对应算是一种战略,前面已与周瑜的战略一起分析。而以政治眼光而论,个人以
为孔明择主应算是政治眼光的良好体现,孔明选择刘备,而不选择孙权或曹操显然是非常正确的政治选择。
此后联吴抗曹,东征后再联吴,都是非常正确的政治选择。故给予9分
总的来说,两人都是奠定本国基业的股肱之臣,平手。
6 胸襟气度:周瑜9分。诸葛亮5
虽然三国演义为了美化诸葛亮而把周瑜塑造成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但正史中的周瑜气度宽宏,胸襟广
阔,三国志裴注云:“(赵)普……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敬重之,乃告人曰:
‘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而同时代人也都纷纷给予了高度评价,
“文武筹略,万人之英”,谋无不成,规无不细,“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等等。
诸葛亮:陈寿《三国志》评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但从三国志中找不出关于他胸襟气度特
别广阔的例子,而在史学界,关于托孤大臣李严为何被贬黜,诸葛亮是否排斥异己大权独揽的疑问依然争执
不休,众说纷纭,有人评价诸葛亮是和霍光一样的“正直的权臣”,个人深以为然。从这方面看,诸葛亮的
胸襟气度比之周瑜颇有不如。
7 内政治理:诸葛亮9分,周瑜3分。
评价:诸葛亮是蜀国丞相,对于他的内政治理三国志中有大量溢美之词,在此不一一转述。本传中所有
对诸葛亮善于内政的理由,竟全是由陈寿和他人的评价赞美组成,严重缺乏实际证据,而诸葛亮传中6000多
字的传记,其中竟有将近一半是对话和评论,与别人的传也大不相同,事例记载严重不足。
但三国志毕竟是目前研究三国最可靠的史料,我们给予高度信任,因此仍打9分,给予高度评价。
周瑜方面: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但从侧面亦可以看出周瑜的内政才干——
1 周瑜二十岁就出任县长,三国志记载他很年轻就“恩信著于庐江”,建立恩信必定只能靠理民才干,
而不可能仅仅靠军事才能。2 赤壁后周瑜当了南郡太守,而他一死,鲁肃和程普都收不住南郡,只能借给刘
备,这说明周瑜当太守的能力很强,至少比鲁肃强多了。3 周瑜曾帮助孙策资助了不少粮草船只,对孙策起
了很关键的作用,这也是后勤内政的一部分。4 周瑜二十四岁就当了太守,驻扎在前线巴陵,除了军事,应
该也监管当地民事的。
总上所述,虽然周瑜内政上表现不多,但上述史料表明,周瑜只不过没精力搞内政后勤,并不是不会这
方面不行,如果周瑜一直活下去的话,后来陆逊当的荆州牧,肯定是周瑜来当的。 但毕竟史书上对周瑜内
政记载较少,因此只给予3分。
8 气质风度:周瑜9,诸葛亮7。
周瑜:三国志云”瑜长壮有姿貌“,翻译过来就是身材高大又有姿色,有姿色一词常用于女性,可以推
测周瑜长相比较偏向秀气类。三国演义系小说家言,其对周瑜的描述”仪态风流,姿容秀丽“可以不予采纳
,但民间更有美周郎之说,而苏轼更是以“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表达对周郎风采的
仰慕之情。
诸葛亮:三国志云”亮身长八尺,姿容甚伟“,虽然伟字也是赞美,但在三国志里,写成“身长八尺,
容貌甚伟”的就有刘表、蒯越、公孙瓒、何桢、何熙、张既、蒋干、彭羕、孙权、孙桓、程普、吕范、陆绩
、张温、朱据等一大批人,显得非常廉价,可见这句形容只是表示长相端正,中人之姿而已。
因此,周瑜9分,诸葛亮7分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9 艺术才华:周瑜8,诸葛亮6。
三国志记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
,周郎顾。” 在音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已经达到世人皆知的地步。
而在文学方面,周瑜留世的不多,只有从遗书上可以略窥其文采:“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
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
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
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
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这封遗书全部采用四字骈言,对仗工整,用词雅致,既体现了周瑜的战略思想和临死不忘
王事的忠诚,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虽然这封遗书是周瑜临死前口述,时间非常仓促,但还
是从中可以看出周瑜高超的文学修养。
周瑜与诸葛亮全面比较分析
诸葛亮:诸葛亮主要作品是前后出师表。前出师表在正史中有记载,后出师表疑点甚多,盛传是其侄诸
葛恪伪造。但在此处我们不以为非,相信乃诸葛亮所作。
总评:周瑜文武全才,于文学音乐方面都颇有造诣,而诸葛亮从正史看,只体现了文学方面的才能。故
一个给8分,一个给6分。
10 外交:诸葛亮4,周瑜1 。
这一条我本不想设置,因为无论周瑜还是诸葛亮都没有特别体现,但似乎有人对此津津乐道,并以此作
为诸葛亮外交才能的证据,说明周瑜外交不如诸葛亮,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诸葛亮唯一能体现其外交才能的只有赤壁之战前出使东吴,劝说东吴抵抗曹操,但在此之前,鲁肃便已
劝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三国志鲁肃传云: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有金城
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
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
先。”权即遣肃行。”
从上可见,无论诸葛亮来不来,鲁肃已经在劝孙权联合刘备迎战曹操,孙权也已经认真考虑接受他的意
见了。诸葛亮到东吴后也劝说孙权迎战,但孙权畏惧曹操兵力,仍然犹豫害怕,于是鲁肃劝孙权招周瑜还,
周瑜对孙权晓以大计,给他分析曹军弱势和我军必胜的原因,三国志周瑜传云: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
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
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
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从上可见,促成孙刘联盟的首要功臣是鲁肃,其次则是周瑜对曹操军事情况的精辟分析使孙权有了信心
,诸葛亮既不是促成孙刘联盟的发起人,也没能打消孙权对曹操的畏惧使孙权打定主意抗曹。诸葛亮去东吴
的主要作用,只是做了做联络的信使,一个传声筒而已。给予4分应该是恰当的。
周瑜方面,外交本与他这样的军事统帅无关,如果一定要谈,三国志裴注所引中接见蒋干可为一例,周
瑜接见蒋干显示东吴威仪,而拒曹操诱降,使蒋干没来得及开口便已噤声,回去后只得向曹操感叹”周瑜雅
量高致,非言辞所能间尔“。故评分1 。
总分:周瑜74,诸葛亮62,瑜略胜。周瑜以36岁的短短年华而有如此大的贡献,不能不说是奇才,诸葛
亮36岁时其成就远不及周瑜,尤其是他的很多才华如内政等都是在人生后半段表现出来。因此周瑜的英年早
逝实在是东吴的一大损失。
而与此对比,诸葛亮虽然在历史上的确是个出色的名相,但在三国演义的吹捧下,民间形象被越来越神
化,已经严重偏离其真正的历史形象了。
发表评论
-
慢就是快
2019-01-21 12:07 498古今成大事者,非笃志一心,不可!非脚踏实地,不可!非坚忍不拔, ... -
给你讲个笑话,我是创业公司的CEO
2019-01-07 13:54 516给你讲个笑话,我是创业公司的CEO 金句: 1.你要考虑别 ... -
内心有种紧迫感
2018-04-10 16:13 386内心忽生一种紧迫感, 怕生命虚度, 人这一生, 为什么而生? ... -
无处安放的野心和能力
2018-04-10 15:01 348无处安放的野心和能力, 在胸中澎湃。 现实的贫瘠像一个紧箍咒, ... -
如何理解「朝闻道,夕死可矣」?
2018-01-09 15:12 498如何理解「朝闻道,夕死可矣」? -
anaconda清华大学镜像源
2017-12-08 10:00 751anaconda清华大学镜像源 -
撰写商业计划书的21条军规! (附: Airbnb 早年BP和Uber 路演PPT)
2017-12-06 11:30 527撰写商业计划书的21条军规! (附: Airbnb 早年BP和 ... -
马云教你如何混圈子:混到头牌再造新圈
2017-12-05 17:36 0谁是中国最有圈子意识 ... -
数据质量的四种评估标准
2017-11-30 14:36 550数据质量是保证数据应用的基础,它的评估标准主要包括四个 ... -
图数据库-大数据时代的高铁
2017-11-19 21:49 390图数据库-大数据时代的高铁 -
如何正确接触天使投资人?
2017-11-15 10:42 406如何正确接触天使投资人? -
新一代大数据处理引擎 Apache Flink
2017-11-14 11:55 391新一代大数据处理引擎 Apache Flink -
或许没有路才是最好的路
2017-11-13 17:25 383今天是2017年11月13日,偶然感怀。 或许没有路才是最好的 ... -
李开复:AI应用将出现四波浪潮 互联网公司占大便宜
2017-10-29 18:42 443李开复:AI应用将出现四波浪潮 互联网公司占大便宜 -
盘点战胜癌症的明星
2017-10-29 18:38 14盘点战胜癌症的明星 -
PP匠,ppt转html5的神器
2017-10-27 15:35 1390PP匠,ppt转html5的神器 -
当前思维模式的一些需要锻炼的地方
2017-10-20 16:26 348昨天和一个老总聊一个项目。 我更多的是从技术实现上来谈论问题。 ... -
关于选择,比较牛逼的一段话
2017-08-24 12:31 376一生要做数不清的选择,从早饭吃不吃、一天要喝几杯水、菜摊前买茄 ... -
Linux 平台下利用 Auditd 工具提供审计服务
2017-08-18 19:32 287Linux 平台下利用 Auditd 工具提供审计服务 -
大数据架构简述
2017-08-17 18:59 301大数据架构简述(一):大数据的本质 大数据架构简述(二):数 ...
相关推荐
诚信和诺言在古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周瑜和诸葛亮在对诗过程中均强调“君子无戏言,戏言非君子”,这体现了古代士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即便是在斗智斗勇的场合,他们也坚守诚信原则,不以虚言惑人,这也是中国...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周瑜,是中国古代智慧与策略的两个典型代表。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下,各自展现了非凡的才智和谋略,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人物。 诸葛亮,被誉为“卧龙”,以其深思熟虑、料事如神的能力...
这个历史典故,在现代被制作成“草船借箭PPT模板:诸葛亮智胜周瑜”,用以演示和教育人们如何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通过智慧获取胜利。 “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是在三国时期,当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与东吴的周瑜联手抗曹...
周瑜与诸葛亮的关系常被世人比较。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既是军事家也是政治家和发明家,其发明如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文学作品如《诫子书》、《出师表》也流传至今。与诸葛亮相比,周瑜在军事上的经验更多依赖实战,...
诸葛亮参与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布八阵图、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展现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智谋。 诸葛亮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色,他还发明了许多创新...
5.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描述了诸葛亮在周瑜死后表面上悲痛,实际上是为了迷惑对手,体现了他的智谋和演技。 6.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句话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尽职尽责,他为国为民,至...
但正是周瑜的这些性格弱点,反衬出了诸葛亮的宽广胸怀和过人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物形象往往被文学作品重新塑造,而诸葛亮与周瑜的对比,就是典型的例子。 《三国演义》虽然是一部文学作品,但它对后世的影响是...
诸葛亮的智勇与周瑜的小气形成了鲜明对比,彰显了他的大气磅礴和博学多才。这一事件不仅展示了诸葛亮的胆识过人,也揭示了他作为一个战略家的深思熟虑和运筹帷幄的能力。 综上所述,这篇文档通过“草船借箭”的故事...
* CountDownLatch和Semaphore的区别和底层原理 四、Java异常处理 * Java中的异常体系是怎样的 * 在Java的异常处理机制中,什么时候应该抛出异常,什么时候捕获异常? 五、Java反射机制 * 什么是字节码? * 采用...
故事的核心人物是诸葛亮和周瑜,他们都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角色。诸葛亮,绰号“卧龙”,以其卓越的智慧和策略而闻名,是蜀汉丞相,以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经典故事广为人知。而周瑜则是东吴的大都督,...
面对周瑜的严苛任务,诸葛亮不急不躁,凭借对自然现象的敏锐洞察和精准计算,巧妙利用天时地利与敌人的心理,以智取胜。他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却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一智慧之举,教会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沉着...
故事发生在汉末三国时期,主要人物包括诸葛亮、周瑜和鲁肃,他们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但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性格特点和戏剧性的故事情节。 诸葛亮,字孔明,是蜀汉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以智谋著称。在《三国...
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智者,被誉为“卧龙”,他的故事和智慧在歇后语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以下是一些关于诸葛亮(孔明)的歇后语及其解析: 1. **诸葛亮借东风** —— 知天时。这句歇后语源于《三国...
- 周瑜与诸葛亮的对比:通过两人的对话,展示周瑜的嫉妒心理和诸葛亮的从容不迫,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5. **课堂活动**: - 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扮演诸葛亮、周瑜等角色,体验人物情感,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 ...
这场心理和智慧的较量,最终以诸葛亮的完胜和周瑜的失败告终。 故事的开端源于周瑜对诸葛亮的忌妒,周瑜作为东吴的大都督,对于诸葛亮的才华无法容忍,于是设下了一个陷阱,要求诸葛亮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制造十万支...
它通过诸葛亮和周瑜两个角色的对比,让学生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智谋和勇气,同时也提醒他们要培养宽广的胸怀和正确的人生观。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种思想的启迪无疑会成为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苦肉计的成功,除了周瑜和黄盖的默契,还得益于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一眼看穿了这场戏,没有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与此同时,黄盖的诈降计划也得到孙权的默许和诸葛亮的支持,他们通过各种手段,确保了这场心理战能够...
周瑜与诸葛亮的联手,让人看到了联合作战的可行性和团结合作的力量。 诸葛亮的加入,为周瑜出谋划策,使东吴军有了更明确的战略目标和行动方向。周瑜对诸葛亮的态度,展示了在战火纷飞的时代背景下,即使是敌对势力...
诸葛亮的形象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吸引着我们,是因为他那无尽的智慧与人格魅力,是他那为理想和信念不懈奋斗的精神,以及他那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仁爱的胸怀。这些品质,不论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宝贵...
书中通过赤壁之战和祁山之战等情节,展现了诸葛亮的机智、冷静和执着。他的智谋不仅体现在战术上,还体现在他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如与关羽、张飞的相处,以及刘备临终托孤时展现的忠诚和谦逊。尽管拥有超越常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