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垄断及监管(转)
文/陈歆磊
和人类短暂的几百年商业史相比,垄断的历史更加短暂——仅有100多年。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反垄断政策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垄断和竞争的分界线时而水火不相容,时而模糊不清。反垄断的呼声也时而高涨时而几乎处于一种默许的状态。比如:微软曾经在全球电脑操作系统市场拥有统治地位:将近90%的台式电脑安装了Windows,但是在那场众所周知的世纪判决中他得以幸存。在欧盟,微软的待遇却完全不同,欧盟委员会在过去10年里向微软征收了累计近20亿欧元的罚款。
最近一家处在风口浪尖上的科技巨头是谷歌。他在美国和欧盟的待遇也是冰火两重天。2013年1月初,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宣布,确实发现谷歌通过某些手段以获取竞争优势,但是证据尚不足以说明谷歌违反了法律。联邦贸易委员会和谷歌达成和解,对谷歌的反垄断调查就此结束。在美国,谷歌占据了搜索市场份额的67%,其搜索广告收入也占整个市场的75%。
但是4月份,历经五年的调查之后,欧盟委员会对谷歌提起了反垄断诉讼。该案的核心在于,谷歌是否利用其在搜索领域的霸主地位,让自身的比较购物服务受益,令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境地,同时损害消费者利益。最近一项由哈佛商学院的MichaelLuca和哥伦比亚法学院的TimWu合做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完全按照相关性来呈现搜索结果,谷歌现有的做法使得消费者找到自己所需信息的机率降低了三分之一。一位欧盟的数字经济专员声称,如果不采取行动,整个欧洲经济就会因为对美国互联网公司的依赖而面临“风险”,甚至还有人呼吁要分拆谷歌。欧洲人使用搜索工具,10次中有九次是用谷歌。处于反垄断漩涡的谷歌成立时间不过17年。
在中国,BAT三巨头的垄断地位早已不言而喻。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之后,百度独步天下,占到搜索市场总收入约7成左右的份额。从交易规模看,阿里巴巴占据了中国网上交易额的80%。从某种意义上说,阿里一家把持着中国网络入口流量的80%。将这些流量倒入金融,金融业会出现一个新阿里;将这些流量倒入旅游,旅游业会诞生一个新阿里。至于腾讯,微信的月活跃账户数达到5亿,QQ的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15,约占中国总人口的6成。
互联网的两个经济特征加大其垄断的可能性
大不是罪恶,大也不违法,但是在西方的观念中,大是对民主的冒犯。翻开反垄断的历史,其中所有的交锋都是在做一件事:让市场变得更具竞争性。只有当市场具有竞争性的时候,价格才能降低,市场会变得更加有效。美国有不少学者通过实证分析计算出了垄断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1929年,垄断给美国制造业造成的福利损失占GNP的0.1%,70年代中期垄断造成的损失在GNP的3%-5%。1985年,垄断的社会福利损失占美国GNP的22.6%,这些研究得出的具体比例差异很大,但垄断给消费者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则为经济学家普遍认可。
相对于传统行业,互联网所拥有的两个经济特征会加大其市场垄断的可能性。第一个特征是其外部性,也叫需求方规模经济,即用户评估某个网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上用户数量的多少。也就是说,某个网络的用户越多,越能吸引新的用户加入这个网络,新加入的用户会给网络带来正的外部性。比如谷歌,因为用的人多了,就有更多的人愿意用,这就是所谓的“赢家通吃”。以以太网发明人鲍勃•梅特卡夫的名字命名的梅特卡夫法则形象地说明了网络外部性,即网络的价值与其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
外部性导致的结果是,如果企业不能充分地差异化,最后必然由一家垄断市场,因为市场不需要第二家。无论是互联网行业,电商还是共享经济,任何一个细分市场最后都将是一家独大。优酷和土豆的合并,58同城和赶集网的合并、滴滴和快的的合并,都印证了这个道理。
互联网的第二个特征是供给方规模效应,即成本往往随着销量的增加而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从成本的角度看,由一家企业服务于整个市场是最有效的,这就是经济学所定义的自然垄断。但是,垄断地位带来的高价格又导致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合理,这样就造成了悖论。对自然垄断产业,政府一般从价格和市场准入两个方面进行监管。一方面控制并压低价格以防止垄断价格的出现,另一方面提高进入门槛使得市场内的公司能获得较大份额从而压低成本。因此对于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属于自然垄断的行业,各国普遍对这些产业的价格和进入进行了管制,通常是只允许一家企业垄断这个产业的生产。而最近由于Uber的进入而闹得沸沸扬扬的出租车市场,也是属于这一类别。
互联网市场由于以上两个特性,往往有很大可能出现自然垄断。对监管者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一个必然垄断的市场,政府到底应该怎么办?虽然某家企业把整个市场服务得很好,但是他的行为一旦偏离正轨该怎么办?另外,如果我们对互联网市场的自然垄断属性达成共识,是否也应像对传统企业一样对价格和市场进入进行管制?
除了垄断性之外,互联网的中立性(netneutrality)也是人们逐渐认识到的。2月底,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CommunicationsCommission,FCC)以3:2投票通过一项新规则,把宽带互联网作为一种公共事业来管理,这是网络中立概念的核心原则。新规出台之后,赞成者认为“FCC迈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监管步伐”。反对者指责这项新规“开启了政府干预商业决策的大门。”
互联网的中立性意味着基于互联网的平台类服务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公共物品的特征是可以在同一时间使多个个体获益,典型例子包括国防、法律、广播网络、电视网络以及铁路等等。一个人对此类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从该类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的性质,即将特定的个体排除在公共物品的消费或使用之外,要么是不可能的,要么需要过高的成本。
如果中国监管当局也认可互联网的中立性,那么政府是否允许一家企业垄断互联网的入口呢?比如微信。互联网的入口不是一家公司的事情,而是属于整个市场的公共产品,这就好比高速公路的入口不应该由私人公司把持是一样的道理。
互联网的自然垄断属性及中立性提醒监管者应该关注这个市场。但是在过去十年中,针对互联网公司的反垄断调查一直毫无进展,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现有的反垄断法律对互联网公司并不完全适用。垄断的最终表现是定价权,而互联网是免费的,价格为零。但是,垄断仅仅是监管的必要条件,因为人们对数字垄断还缺乏更深入和更透彻的理解。尽管在法律层面还处于观察阶段,但是对互联网的监管应该尽快全面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
监管的重心
“不治已病治未病”。如果说法律是给垄断开出的药方,监管当局要做的就是在垄断已经初露端倪的时候,开始未雨绸缪。垄断是一回事,滥用垄断地位是另一回事。对政府来说,监管的重心应该放在后者。当一家公司拥有垄断地位的时候,他很难不去利用这个优势。以谷歌这家号称“不作恶”的公司为例,在谷歌上搜索笔记本电脑,搜索结果是谷歌自己的一款对比购物服务,这便是滥用垄断地位的不正当竞争。
那么,监管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相比传统经济,我们应该注意到互联网的以下两点不同。
首先,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对资产需要更宽泛的定义。比如马云说过,未来的能源是数据,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数据就是一种资产,就是一种资源。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在2010发表的一份声明显示,谷歌在两天内收集的数据大约为5艾字节,相当于从人类起源到2003年所产生的数据总和。对数据的垄断就是一种数字垄断,和对石油、铁路的垄断可能并无二致。
另一种资源是流量。当互联网上的流量被少数几家瓜分时,这也意味着这几家公司可以利用这个资源来左右市场。比如,淘宝可以通过调整算法轻易地影响店家的销售业绩。而腾讯也曾利用其庞大的用户群(也即流量)来轻易复制小公司的创新。如果像数据及流量这种核心的资源由于互联网的垄断性被少数几家公司控制,很难防止市场不被他们影响。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权益的损失,更不要说保持互联网的中立性。
其次是对于整个价值链上利益分配的考虑。很多互联网模式是通过资源匹配(如共享经济)和削减中间环节(如平台型电商)达到提高经济效率从而创造价值的目的。但是当最终垄断形成,我们发现大部分价值被垄断者攫取了。例如淘宝在提高交易效率并让顾客得利的情况下,自己也享受了超常的利润率,而传闻中大部分商家却在亏损。同样,虽然像Uber和滴滴这样的专车服务通过匹配资源来提高整体效率,当他们最终取代了现有商业模式后并达到垄断后,真的能让顾客和司机分享到更多的利益吗?这些都是未知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常用的监管手段,政府是否也应对利益分配进行直接的干涉?这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国际上有不少呼吁对互联网公司网开一面的声音,主要的理由有两种:一是互联网行业的进入门槛很低,竞争很充分,二是出于保护创新的角度,认为互联网领域的监管必要性不及实体经济。这两种观点看似有道理,但其实恰恰是忽视了互联网的自然垄断和中立性这两个特征。虽然互联网行业的进入门槛看上去不高,但是,不要说复制出一个BAT,即便再诞生一个新的滴滴快的,都是不太可能的。
当市面上充斥着关于企业管理新内容的著作,充斥着大量涉及企业生产力和效率的书籍,充斥着建立商业帝国的明星故事,人们对垄断的关注就会越少,甚至会被视为一种不合时宜的主张,是对科技进步和企业家精神的攻击。但是,如果垄断不被约束的话,那些在竞争法则作用下自然归于公众的利益将会完全丧失。
反垄断的目的并不是反对技术和资本,而是要求技术和资本得以平等地运用。反垄断法寻求的是限制强者对弱者在公平竞争上的烦扰。对政府来说,在现在这个时点上没有必要大动干戈,更不应该一棒子打死,而是应该保持警觉。一方面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让人猝不及防,另一方面在资本的推动下,创业企业的成长周期被快速压缩。以滴滴快的为例,现在它处于烧钱的阶段,试想一旦投资人要求其盈利,它很有可能利用垄断地位行使垄断权力,对司机和乘客两边都提取分成,而那时司机和顾客将没有任何选择。因此,监管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入竞争。
短短几年,人们就已经生活在几个数字垄断者的阴影之下了。监管者应该看到,在互联网的大部分市场上,垄断已经形成,而且因为互联网的自然垄断等特点,一家独大的局面将成为必然。如果政府还没有观察到这一趋势,恐怕他们的思路已经落后于市场前进的步伐。正视这一趋势,确保数字垄断者遵守游戏规则,确保社会福利最大化,是监管的重心所在。
政府还应该意识到,以美国为例,在反垄断的斗争中政府并非赢得了每一场胜利。而且,对监管者来说,如何证明一家公司确实滥用了垄断地位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
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和技术进步的力量相比,但是,对技术的崇拜并不意味着理性的投降。正如19世纪末一位英国国会议员所说:“你能够期望一家公司有良心吗?它既没有可供诅咒的灵魂,也没有可以鞭挞的躯体。”(原文发表于福布斯中文网)
相关推荐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科技巨头的垄断问题及相应的反垄断规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关注点。互联网经济的迅猛发展孕育出了一批如阿里巴巴、腾讯、Google和Facebook等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它们在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即时...
此外,个人数据保护和隐私权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反垄断监管的新议题。 在新时代的反垄断实践中,需要结合互联网行业的特点,创新法规和监管手段。例如,对数据滥用的监管,推动数据共享,以及建立适应数字经济的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底,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反垄断指南,标志着互联网平台经济进入强监管时代。 首先,这份指南在内容上特别强调了技术、数据和算法的重要性。在提及技术的25次中,...
以下将详细探讨5G时代下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监管策略。 首先,5G技术的高速、低延迟特性使得移动金融服务能够实时响应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然而,这也可能加剧数据安全问题,因为大量敏感的金融交易数据在瞬间...
在监管新时代,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互联网平台的垄断问题,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如技术创新、网络效应、规模经济等。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既要维护市场的活力和创新,又要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和垄断行为。这可能...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企业凭借技术、数据和资本的力量,已经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互联网企业垄断行为的法经济学研究》这一主题的研究,旨在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经济规律和法律制约。通过对垄断...
然而,进入互联网时代,反垄断的实施面临更多挑战。商贸零售行业互联网化程度的加深,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更为先进的技术,使得垄断行为更加隐蔽,判定难度增加。特别是双面或多面市场模式的出现,以及人工智能...
互联网3.0时代平台经济模式与发展战略的知识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平台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平台经济是指以平台企业为主体,利用云计算、区块链等智能技术建立的平台生态系统。该系统能够高效且规模化地匹配零散...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互联网平台寡头垄断现象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这不仅涉及经济层面的结构变化,还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性和创新的动力。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一现象,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其根源、影响以及可能...
1. 制定适应数字时代的反垄断法规:更新现有法规,明确互联网平台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关于数据收集、使用和分享的规定。 2. 加强数据监管:设立数据访问和交换机制,确保数据的流动性和公平使用,防止数据成为垄断...
本报告“反垄断系列报告之六:数据监管未来之路,聚焦效率,辅以激励”深入探讨了这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监管策略。 首先,报告开篇便界定了数据的定义及其价值所在。在数字化时代,数据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
报告中分析了互联网在反垄断及数据安全方面的新规定,并提出了对行业投资主题的看法,同时对部分重点公司进行了盈利预测。 知识点一:网络视频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2020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规模达到了2412亿元...
此外,移动互联网在社交、视频、新闻、购物等领域的应用渗透率超过50%,表明这些领域已进入成熟阶段,而新兴领域则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在硬件层面,手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设备质量不断提升,屏幕更大,上网速度更...
在互联网时代,传媒人作为网络文化传播中的“守门人”,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第五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的影响日益扩大,传媒人面临的挑战和责任也随之增加。在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的传播...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平台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无论是大型平台还是中小型互联网公司,都应当密切关注监管动态,建立和完善内部的反垄断合规体系,以应对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
这些平台的特殊性质——多边市场,使得传统的反垄断监管策略可能不再适用。大型互联网平台的治理需要对经济理论基础进行深化,同时更新监管理念,以适应其独特的运营模式。 首先,大型互联网平台被定义为多边市场,...
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与传统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并列。数据的积累和分析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平台企业通过掌握大量用户数据,能够实现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等,从而在竞争中...
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涵盖了互联网+行动计划、网络经济时代的监管方式、信息通信产业的变革周期、全球互联网企业的市值分布、互联网经济中的核心生产要素、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病毒、大数据的应用场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
最后,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治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平台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避免走向垄断、如何保障用户数据安全、如何优化内容审核机制等方面。互联网平台型企业规模庞大,涉及的业务范围广泛,这不仅带来了经济上...
此外,全球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焦点事件还包括平台经济的反垄断政策,以及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如中国的数字货币试点项目,这些都预示着金融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与传统机构数字化】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