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终于看完了“逃出你的肖申克(五):看不见的牢笼(上)”,感触颇深。其中有挺多耳熟能详的实验很早就接触到了,当初也曾一直把它们当成聪明与否的标志,现在对看不见的假设和思维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回想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经常会碰到一些知识诅咒和思维牢笼的事情。挺有意思!
事例一:
某次公司要为儿童村孩子们组织一次趣味羽毛球活动,由于人数较多,所以我们把孩子们分为四组,每组十二三人。由于场地限制,每次只能有两组同时比赛。我们的第一个游戏是颠球比赛,每个孩子颠球跑固定的一段距离,直到组内所有孩子跑完,用时最短的组获胜。那么问题来了,需要进行几场比赛,才能决出最后的胜利者呢?由于每次两组一起比赛,4组都参与到比赛需要两场比赛。两场比赛都会各自决出一个获胜者,正好又有两组,再进行一场比赛,就可以决出最后的获胜组了。所以最终需要三场比赛。
看到问题了没?由于数字上的巧合,以及我们平时打比赛习惯了淘汰赛制,所以想当然的做了上面的思维过程。但实际上每组都会有自己的时间,我们最后只需要找时间最少的一组就好了。所以实际上只需要两场比赛就可以找到最后的获胜组。有意思的是,我们四个参与计划的人当中,两位得出需要三场,两位得出需要两场的结论。讨论之后,发现了问题所在。这算是一个知识诅咒的例子。
事例二:
我们现在正在维护的一个应用具有成熟的架构体系。所以每当新添加一个新的功能的时候,都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一天,我们需要连接到设备做一个简单的检查,没有具体的业务逻辑。但是由于之前的连接设备操作都需要创建一些业务的逻辑类,最终由这些业务逻辑类来调用连接设备的操作。所以我们惯性的想到,我们仍然需要创建一堆空的业务类来实现这个功能,而忽视了其实我们可以直接调用连接设备的操作这个事实。最终这个问题在我们做Code Reivew的时候,被我们的Master指出来了。这个也是一个知识诅咒的例子。仔细想想,当我们经常说别人也是这样做的,或者原来就这样做的时候,实际上我们都不停的被知识在束缚。
事例三:
我经常会在为某个问题纠缠很久不得其所的时候,喊旁边的同事帮我分析问题在哪。但就在我向他描述我的问题和我的操作步骤时,忽然之间豁然开朗,就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而往往这个时候,我的同事还对我的描述不知所云。这个过程就是文中提到的出声思考,此时此刻,问题本身已经不再是思考的对象了,而思考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已经变成了思考的对象。这就好比我们摇生一变,已经作为一个看客和同事一起旁观自己如何思考的过程了。这是表达自己思维的一个过程。当然如果这个过程当中仍然没有发现问题的症结,那就继续和同事讨论,参照他的思维,来发现问题的所在。
一下两段直接摘自原文,分析的很精辟:
我们的惯性思维,便是把N个东西紧密地绑定在一起,而没法拆分开来,每次都是直接跳到结论。如果把思维过程比作一棵树,在每个阶段基于特定的假设走上其中一条分支,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已经遍历了所有的情况,还没有解,所以就想放弃了,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其实早在这棵思维之树的最根部节点我们就走上了一条其中不存在最终解的分支,实际上我们还有一半的解空间没有探索。而这一切发生的原因,便是因为隐含的一个假设把你限制在了某个框/分支内。如果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足够细致,就有可能注意到原本很隐蔽的假设,从而从思维“树根”开始就走上另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跳出箱子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自己的心智模式对于我们而言就像空气一样,身处其中根本就浑然不觉。前面提到的“出声思考”和与人讨论固然是很好的办法,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真正需要创造性的困难问题往往命中的是大多数人的思维盲点,所以讨论可能也还是无济于事。另一方面,虽然说创造性需要打破既有知识的限制,但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足够的知识却又不可或缺。人们常常用牛顿因为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或者爱因斯坦的自由落体思想实验来说明灵感的重要性,然而没有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物理和数学知识作为铺垫,就算有人告诉你苹果落地是由于地球的作用,你也没法得出万有引力公式,就算有人把你放到一个自由落体的电梯中让你真实感受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你也没法导出相对论。如何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同时又不会被其限制住思维,才是保持创造性的关键,如何走得了这个微妙的平衡木,在人类对于自身大脑的认知的历史上一直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无数卓越的头脑前仆后继(包括像庞加莱本身也对他为什么能够在一瞬间灵感顿现也非常有兴趣并有一些很有价值的思考),直到今天,心理科学似乎才刚刚开始揭开创造性和灵感的面纱。
- 浏览: 61239 次
- 性别:
- 来自: 西安
相关推荐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们常常受限于惯性思维,导致颜色的使用变得单一化、模式化。这种现象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尤为普遍,比如一提到蓝色就联想到饿了么,一提到黄色就会想到美团,一提到橙色就想到淘宝。这种...
4. **案例研究**:分享成功创新的实例,揭示他们是如何冲破思维牢笼,实现突破的。 5. **创新工具与技巧**:介绍一些实用的创新工具,如SWOT分析、蓝海战略等。 6. **风险与挑战**:讨论创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
【创新思维能力提升】 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创新思维能力则是实现创新的...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克服那些阻碍创新的思维障碍,让思想冲破牢笼,为个人和社会的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为了打破思维的牢笼,激发创新的火花,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思维惯性的形成机制,并探索出有效的创新思维方法。在《九大创新思维方法概述》这一PPT演示文稿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例子和详细的分析,展示了思维惯性...
小米科技本质还是一间标准硬件集成公司,依靠大规模出货赚取整合硬件的利润,价格既是小米的利器也是小米的牢笼,但愿其最终不会成为第二个凡客诚品。 二、互联网思维和标准硬件集成公司 互联网思维做标准硬件公司...
我们需要正视其潜在问题,通过技术和制度的创新,平衡个性化服务与信息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使算法真正成为促进个人发展和认知世界的工具,而不是限制思维的牢笼。在这个过程中,ChatGPT等新型算法的出现,既是挑战,...
选择题部分则围绕着对“牢笼”概念的理解、现代人困境的判断以及文言词义的考察,旨在测试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程度。通过这些选择题,学生需要调动自己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对现代生活的观察,以及对哲学和文化知识的...
本篇议论文第⑻段使用了比喻论证法,将过分严苛的旧规矩比喻为“镶着金边的牢笼”,形象地揭示了旧规矩对人的束缚作用。通过这种生动的比喻,作者有效地传达了反对旧规矩的立场,并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旧规矩对个人和...
没有书籍的陪伴,便难以冲破现实的牢笼,体验到生命的多重维度。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心灵的窗户。它们能够带领读者穿梭于不同的时空,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交流,从而丰富个人的内心世界,提升思考的深度和...
现代社会中,人们应当保持“走出牢笼”和“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防止过度依赖科技带来的虚幻满足感。 5. **现代人的困境**:现代人虽然享受着物质文明的便利,但幸福感并未随之增加,反而可能感到更加孤独和迷茫...
- **禁锢思想的牢笼**:比喻束缚思维、限制自由的环境或观念。 - **鹤立鸡群**:形容一个人的才能或品质在众人中显得非常突出。 - **正襟危坐**:形容人坐得端正严肃,常用于正式场合。 - **颔首低眉**:表示...
这既包括对意义的抗争,比如通过批判性思维去挑战网络中的主流观念,也包括技术本身的拯救,利用开源软件、隐私保护工具等来抵制商业和技术的过度控制。未来,审美文化将如何发展,取决于我们如何平衡网络中的自由与...
在18世纪,人们普遍接受了一种“合目的性”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存在着某种设计与目的,这一观念如同一座思想牢笼,限制了人们探索自然规律的勇气与想象。恩格斯以其锐利的哲学锋芒,彻底否定了这一僵化的...
因此,被遗忘权成为了一种保护个人自我决定权的手段,帮助个人从数字化的“牢笼”中解脱出来,恢复对个人身份的自我构建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隐私与记忆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一方面,数字化的记忆有助于社会和个体...
这样的教育对于学生情感智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它能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爱情关系。 总结而言,初中语文教学通过探讨爱情与孤单的关系这一主题,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情感...
继而,我们从代达罗斯流亡克里特岛,为国王弥诺斯建造迷宫的故事中,看到了创新思维的力量。迷宫的设计巧妙复杂,展现了他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然而,这一天才设计最终成为了困住他自己和儿子伊卡洛斯的牢笼。代达...
《华南虎》这首诗的作者牛汉,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一只身处牢笼中的华南虎的形象。华南虎这一兽中之王的威严与尊严,在诗歌中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学生们在课堂上首先通过教师的引导,了解到这首诗...
通过关注每个细节,逐步作出决定,我们可以逐渐摆脱过去的行为模式,走出思维的牢笼,朝着目标前进。 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我们可以联想到心理学的几个概念,如决策疲劳、自我效能感以及心理定势。决策疲劳指的是在...
- **打破“四个一样”的牢笼**:避免墨守成规。 - **讲求“四重价值”的观点**: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价值获取。 #### 技术管理创新 - **创新最高境界和原则**:持续创新,遵循科学原则。 - **技术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