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定义对象间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当每一个对象改变状态,则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在软件系统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需求:如果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某些与它相关的对象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变化。比如,我们要设计一个右键菜单的功能,只要在软件的有效区域内点击鼠标右键,就会弹出一个菜单;再比如,我们要设计一个自动部署的功能,就像eclipse开发时,只要修改了文件,eclipse就会自动将修改的文件部署到服务器中。这两个功能有一个相似的地方,那就是一个对象要时刻监听着另一个对象,只要它的状态一发生改变,自己随之要做出相应的行动。其实,能够实现这一点的方案很多,但是,无疑使用观察者模式是一个主流的选择。
观察者模式的结构
在最基础的观察者模式中,包括以下四个角色:
-
被观察者:从类图中可以看到,类中有一个用来存放观察者对象的Vector容器(之所以使用Vector而不使用List,是因为多线程操作时,Vector在是安全的,而List则是不安全的),这个Vector容器是被观察者类的核心,另外还有三个方法:attach方法是向这个容器中添加观察者对象;detach方法是从容器中移除观察者对象;notify方法是依次调用观察者对象的对应方法。这个角色可以是接口,也可以是抽象类或者具体的类,因为很多情况下会与其他的模式混用,所以使用抽象类的情况比较多。
-
观察者:观察者角色一般是一个接口,它只有一个update方法,在被观察者状态发生变化时,这个方法就会被触发调用。
-
具体的被观察者:使用这个角色是为了便于扩展,可以在此角色中定义具体的业务逻辑。
-
具体的观察者:观察者接口的具体实现,在这个角色中,将定义被观察者对象状态发生变化时所要处理的逻辑。
观察者模式代码实现
- abstractclassSubject{
- privateVector<Observer>obs=newVector<Observer>();
- publicvoidaddObserver(Observerobs){
- this.obs.add(obs);
- }
- publicvoiddelObserver(Observerobs){
- this.obs.remove(obs);
- }
- protectedvoidnotifyObserver(){
- for(Observero:obs){
- o.update();
- }
- }
- publicabstractvoiddoSomething();
- }
- classConcreteSubjectextendsSubject{
- publicvoiddoSomething(){
- System.out.println("被观察者事件反生");
- this.notifyObserver();
- }
- }
- interfaceObserver{
- publicvoidupdate();
- }
- classConcreteObserver1implementsObserver{
- publicvoidupdate(){
- System.out.println("观察者1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 }
- }
- classConcreteObserver2implementsObserver{
- publicvoidupdate(){
- System.out.println("观察者2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 }
- }
- publicclassClient{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 Subjectsub=newConcreteSubject();
- sub.addObserver(newConcreteObserver1());
- sub.addObserver(newConcreteObserver2());
- sub.doSomething();
- }
- }
运行结果
被观察者事件反生
观察者1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观察者2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通过运行结果可以看到,我们只调用了Subject的方法,但同时两个观察者的相关方法都被同时调用了。仔细看一下代码,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在Subject类中关联一下Observer类,并且在doSomething方法中遍历一下Observer的update方法就行了。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是属于轻度的关联关系,并且是抽象耦合的,这样,对于两者来说都比较容易进行扩展。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触发机制,它形成一条触发链,依次对各个观察者的方法进行处理。但同时,这也算是观察者模式一个缺点,由于是链式触发,当观察者比较多的时候,性能问题是比较令人担忧的。并且,在链式结构中,比较容易出现循环引用的错误,造成系统假死。
总结
java语言中,有一个接口Observer,以及它的实现类Observable,对观察者角色常进行了实现。我们可以在jdk的api文档具体查看这两个类的使用方法。
做过VC++、javascript DOM或者AWT开发的朋友都对它们的事件处理感到神奇,了解了观察者模式,就对事件处理机制的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如果要设计一个事件触发处理机制的功能,使用观察者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AWT中的事件处理DEM(委派事件模型Delegation Event Model)就是使用观察者模式实现的。
定义:定义对象间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当每一个对象改变状态,则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类型:行为类模式
类图:
在软件系统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需求:如果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某些与它相关的对象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变化。比如,我们要设计一个右键菜单的功能,只要在软件的有效区域内点击鼠标右键,就会弹出一个菜单;再比如,我们要设计一个自动部署的功能,就像eclipse开发时,只要修改了文件,eclipse就会自动将修改的文件部署到服务器中。这两个功能有一个相似的地方,那就是一个对象要时刻监听着另一个对象,只要它的状态一发生改变,自己随之要做出相应的行动。其实,能够实现这一点的方案很多,但是,无疑使用观察者模式是一个主流的选择。
观察者模式的结构
在最基础的观察者模式中,包括以下四个角色:
-
被观察者:从类图中可以看到,类中有一个用来存放观察者对象的Vector容器(之所以使用Vector而不使用List,是因为多线程操作时,Vector在是安全的,而List则是不安全的),这个Vector容器是被观察者类的核心,另外还有三个方法:attach方法是向这个容器中添加观察者对象;detach方法是从容器中移除观察者对象;notify方法是依次调用观察者对象的对应方法。这个角色可以是接口,也可以是抽象类或者具体的类,因为很多情况下会与其他的模式混用,所以使用抽象类的情况比较多。
-
观察者:观察者角色一般是一个接口,它只有一个update方法,在被观察者状态发生变化时,这个方法就会被触发调用。
-
具体的被观察者:使用这个角色是为了便于扩展,可以在此角色中定义具体的业务逻辑。
-
具体的观察者:观察者接口的具体实现,在这个角色中,将定义被观察者对象状态发生变化时所要处理的逻辑。
观察者模式代码实现
- abstractclassSubject{
- privateVector<Observer>obs=newVector<Observer>();
- publicvoidaddObserver(Observerobs){
- this.obs.add(obs);
- }
- publicvoiddelObserver(Observerobs){
- this.obs.remove(obs);
- }
- protectedvoidnotifyObserver(){
- for(Observero:obs){
- o.update();
- }
- }
- publicabstractvoiddoSomething();
- }
- classConcreteSubjectextendsSubject{
- publicvoiddoSomething(){
- System.out.println("被观察者事件反生");
- this.notifyObserver();
- }
- }
- interfaceObserver{
- publicvoidupdate();
- }
- classConcreteObserver1implementsObserver{
- publicvoidupdate(){
- System.out.println("观察者1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 }
- }
- classConcreteObserver2implementsObserver{
- publicvoidupdate(){
- System.out.println("观察者2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 }
- }
- publicclassClient{
-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 Subjectsub=newConcreteSubject();
- sub.addObserver(newConcreteObserver1());
- sub.addObserver(newConcreteObserver2());
- sub.doSomething();
- }
- }
运行结果
被观察者事件反生
观察者1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观察者2收到信息,并进行处理。
通过运行结果可以看到,我们只调用了Subject的方法,但同时两个观察者的相关方法都被同时调用了。仔细看一下代码,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在Subject类中关联一下Observer类,并且在doSomething方法中遍历一下Observer的update方法就行了。
观察者模式的优点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是属于轻度的关联关系,并且是抽象耦合的,这样,对于两者来说都比较容易进行扩展。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触发机制,它形成一条触发链,依次对各个观察者的方法进行处理。但同时,这也算是观察者模式一个缺点,由于是链式触发,当观察者比较多的时候,性能问题是比较令人担忧的。并且,在链式结构中,比较容易出现循环引用的错误,造成系统假死。
总结
java语言中,有一个接口Observer,以及它的实现类Observable,对观察者角色常进行了实现。我们可以在jdk的api文档具体查看这两个类的使用方法。
做过VC++、javascript DOM或者AWT开发的朋友都对它们的事件处理感到神奇,了解了观察者模式,就对事件处理机制的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如果要设计一个事件触发处理机制的功能,使用观察者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AWT中的事件处理DEM(委派事件模型Delegation Event Model)就是使用观察者模式实现的。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是软件设计模式中的一种行为模式,它在Java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个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即一个主题对象(Subject)可以被多个观察者(Observer)关注,当主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标题中提到的五种设计模式:建造者模式、代理模式、观察者模式、策略模式以及状态模式。 **1. 建造者模式(Builder)** 建造者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它允许我们分步骤构建复杂对象,而无需暴露...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是软件设计模式中的一种行为模式,它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这种模式常用于实现发布-订阅...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是软件设计模式中的一种行为模式,它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这种模式常用于实现事件驱动的编程...
设计模式 的分类 总体来说设计模式分为三大类: 创建型模式(5): ...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是行为设计模式的一种,它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观察者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发布-订阅模型,其中...
设计模式主要分为三大类: 1.创建型模式:工厂模式、抽象...4.行为型模式:模板方法模式、命令模式、迭代器模式、观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解释器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职责链模式、访问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是软件设计模式中的一种行为模式,它在对象之间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这种模式广泛应用于事件驱动编程、发布/订阅系统...
- **观察者模式**: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 **状态模式**: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
在给定的压缩包文件中,"设计模式例子,观察者模式,建造者模式" 提到了两种重要的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和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种设计模式的概念、应用场景、...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是软件设计模式中的一种行为模式,它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这种模式常用于事件驱动的系统或者...
观察者模式是软件设计模式中的一种行为模式,它在对象之间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这种模式广泛应用于事件驱动编程、发布/订阅系统...
* Observer(观察者模式):使得对象能够观察其他对象的变化。 * Visitor(访问模式):提供了一种方法来访问对象的元素。 * Command(命令模式):使用命令对象来封装请求。 在 JAVA 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些设计模式...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是软件设计模式中的一种行为模式,它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这种模式常用于事件驱动的系统或者...
《C# 23种设计模式》是一本深入解析C#编程中常用设计模式的权威指南,对于想要提升代码质量、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开发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书中详细介绍了23种经典的设计模式,这些模式是软件工程实践中...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允许你定义一个订阅机制,可以在对象事件发生时通知多个“观察”该对象的其他对象。这个模式的核心在于建立一种一对多的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
**C#面向对象设计模式纵横谈(19)**:**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是行为型模式的一种,它在软件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它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
本资源“Java之23种设计模式解析”源自尚硅谷教育机构,由宋红康老师主讲的“玩转Java”系列课程。这份资料详细介绍了在Java编程中常用的23种设计模式,旨在提升开发者对于软件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写出更加...
总结来说,观察者模式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模式,它允许对象在状态改变时自动通知其他对象,从而降低了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度,提高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在实际项目中,正确使用观察者模式可以有效地管理组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