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http://www.itpub.net/thread-782892-1-1.html
由动态性能表学到的
第一篇--v$sysstat 2007.5.23
按照OracleDocument中的描述,v$sysstat存储自数据库实例运行那刻起就开始累计全实例(instance-wide)的资源使用情况。
类似于v$sesstat,该视图存储下列的统计信息:
1>.事件发生次数的统计(如:user commits)
2>.数据产生,存取或者操作的total列(如:redo size)
3>.如果TIMED_STATISTICS值为true,则统计花费在执行操作上的总时间(如:CPU used by this session)
v$sysstat视图常用列介绍:
<!--[if !supportLists]-->l <!--[endif]-->STATISTIC#: 标识
<!--[if !supportLists]-->l <!--[endif]-->NAME: 统计项名称
<!--[if !supportLists]-->l <!--[endif]-->VALUE: 资源使用量
该视图还有一列class-统计类别但极少会被使用,各类信息如下:
1 代表事例活动
2 代表Redo buffer活动
4 代表锁
8 代表数据缓冲活动
16 代表OS活动
32 代表并行活动
64 代表表访问
128 代表调试信息
注意:Statistic#的值在不同版本中各不相同,使用时要用Name做为查询条件而不要以statistic#的值做为条件。
使用v$sysstat中的数据
该视图中数据常被用于监控系统性能。如buffer cache命中率、软解析率等都可从该视图数据计算得出。
该视图中的数据也被用于监控系统资源使用情况,以及系统资源利用率的变化。正因如此多的性能数据,检查某区间内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可以这样做,在一个时间段开始时创建一个视图数据快照,结束时再创建一个,二者之间各统计项值的不同(end value - begin value)即是这一时间段内的资源消耗情况。这是oracle工具的常用方法,诸如Statspack以及BSTAT/ESTAT都是如此。
为了对比某个区间段的数据,源数据可以被格式化(每次事务,每次执行,每秒钟或每次登陆),格式化后数据更容易从两者中鉴别出差异。这类的对比在升级前,升级后或仅仅想看看一段时间内用户数量增长或数据增加如何影响资源使用方面更加实用。
你也可以使用v$sysstat数据通过查询v$system_event视图来检查资源消耗和资源回收。
V$SYSSTAT中的可用统计
V$SYSSTAT中包含多个统计项,这部分介绍了一些关键的v$sysstat统计项,在调优方面相当有用。下列按字母先后排序:
数据库使用状态的一些关键指标:
<!--[if !supportLists]-->l <!--[endif]-->CPU used by this session:所有session的cpu占用量,不包括后台进程。这项统计的单位是百分之x秒.完全调用一次不超过10ms
<!--[if !supportLists]-->l <!--[endif]-->db block changes:那部分造成SGA中数据块变化的insert,update或delete操作数 这项统计可以大概看出整体数据库状态。在各项事务级别,这项统计指出脏缓存比率。
<!--[if !supportLists]-->l <!--[endif]-->execute count:执行的sql语句数量(包括递归sql)
<!--[if !supportLists]-->l <!--[endif]-->logons current:当前连接到实例的Sessions。如果当前有两个快照则取平均值。
<!--[if !supportLists]-->l <!--[endif]-->logons cumulative:自实例启动后的总登陆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parse count (hard):在shared pool中解析调用的未命中次数。当sql语句执行并且该语句不在shared pool或虽然在shared pool但因为两者存在部分差异而不能被使用时产生硬解析。如果一条sql语句原文与当前存在的相同,但查询表不同则认为它们是两条不同语句,则硬解析即会发生。硬解析会带来cpu和资源使用的高昂开销,因为它需要oracle在shared pool中重新分配内存,然后再确定执行计划,最终语句才会被执行。
<!--[if !supportLists]-->l <!--[endif]-->parse count (total):解析调用总数,包括软解析和硬解析。当session执行了一条sql语句,该语句已经存在于shared pool并且可以被使用则产生软解析。当语句被使用(即共享) 所有数据相关的现有sql语句(如最优化的执行计划)必须同样适用于当前的声明。这两项统计可被用于计算软解析命中率。
<!--[if !supportLists]-->l <!--[endif]-->parse time cpu:总cpu解析时间(单位:10ms)。包括硬解析和软解析。
<!--[if !supportLists]-->l <!--[endif]-->parse time elapsed:完成解析调用的总时间花费。
<!--[if !supportLists]-->l <!--[endif]-->physical reads:OS blocks read数。包括插入到SGA缓存区的物理读以及PGA中的直读这项统计并非i/o请求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physical writes:从SGA缓存区被DBWR写到磁盘的数据块以及PGA进程直写的数据块数量。
<!--[if !supportLists]-->l <!--[endif]-->redo log space requests:在redo logs中服务进程的等待空间,表示需要更长时间的log switch。
<!--[if !supportLists]-->l <!--[endif]-->redo size:redo发生的总次数(以及因此写入log buffer),以byte为单位。这项统计显示出update活跃性。
<!--[if !supportLists]-->l <!--[endif]-->session logical reads:逻辑读请求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sorts (memory) and sorts (disk):sorts(memory)是适于在SORT_AREA_SIZE(因此不需要在磁盘进行排序)的排序操作的数量。sorts(disk)则是由于排序所需空间太大,SORT_AREA_SIZE不能满足而不得不在磁盘进行排序操作的数量。这两项统计通常用于计算in-memory sort ratio。
<!--[if !supportLists]-->l <!--[endif]-->sorts (rows): 列排序总数。这项统计可被'sorts (total)'统计项除尽以确定每次排序的列。该项可指出数据卷和应用特征。
<!--[if !supportLists]-->l <!--[endif]-->table fetch by rowid:使用ROWID返回的总列数(由于索引访问或sql语句中使用了'where rowid=&rowid'而产生)
<!--[if !supportLists]-->l <!--[endif]-->table scans (rows gotten):全表扫描中读取的总列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table scans (blocks gotten):全表扫描中读取的总块数,不包括那些split的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user commits + user rollbacks:系统事务起用次数。当需要计算其它统计中每项事务比率时该项可以被做为除数。例如,计算事务中逻辑读,可以使用下列公式:session logical reads / (user commits + user rollbacks)。
注:SQL语句的解析有软解析soft parse与硬解析hard parse之说,以下是5个步骤:
1:语法是否合法(sql写法)
2:语义是否合法(权限,对象是否存在)
3:检查该sql是否在公享池中存在
-- 如果存在,直接跳过4和5,运行sql. 此时算soft parse
4:选择执行计划
5:产生执行计划
-- 如果5个步骤全做,这就叫hard parse.
注意物理I/O
oracle报告物理读也许并未导致实际物理磁盘I/O操作。这完全有可能因为多数操作系统都有缓存文件,可能是那些块在被读取。块也可能存于磁盘或控制级缓存以再次避免实际I/O。Oracle报告有物理读也许仅仅表示被请求的块并不在缓存中。
由V$SYSSTAT得出实例效率比(Instance Efficiency Ratios)
下列是些典型的instance efficiency ratios 由v$sysstat数据计算得来,每项比率值应该尽可能接近1:
<!--[if !supportLists]-->l <!--[endif]-->Buffer cache hit ratio:该项显示buffer cache大小是否合适。
公式:1-((physical reads-physical reads direct-physical reads direct (lob)) / session logical reads)
执行:
select1-((a.value-b.value-c.value)/d.value)
from v$sysstat a,v$sysstat b,v$sysstat c,v$sysstat d
where a.name='physical reads'and
b.name='physical reads direct'and
c.name='physical reads direct (lob)'and
d.name='session logical reads';
<!--[if !supportLists]-->l <!--[endif]-->Buffer hit ratio:该项显示buffer命中率。
公式:1-(physical reads/ (db block gets+consistent gets))
执行:
select1 - (sum(decode(name, 'physical reads', value, 0)) /
(sum(decode(name, 'db block gets', value, 0)) +
sum(decode(name, 'consistent gets', value, 0))))
"Buffer Hit Ratio"
from v$sysstat;
<!--[if !supportLists]-->l <!--[endif]-->Soft parse ratio:这项将显示系统是否有太多硬解析。该值将会与原始统计数据对比以确保精确。例如,软解析率仅为0.2则表示硬解析率太高。不过,如果总解析量(parse count total)偏低,这项值可以被忽略。
公式:1 - ( parse count (hard) / parse count (total) )
执行:
select1-(a.value/b.value)
from v$sysstat a,v$sysstat b
Wherea.name='parse count (hard)'and b.name='parse count (total)';
<!--[if !supportLists]-->l <!--[endif]-->In-memory sort ratio:该项显示内存中完成的排序所占比例。最理想状态下,在OLTP系统中,大部分排序不仅小并且能够完全在内存里完成排序。
公式:sorts (memory) / ( sorts (memory) + sorts (disk) )
执行:
select a.value/(b.value+c.value)
from v$sysstat a,v$sysstat b,v$sysstat c
wherea.name='sorts (memory)'and
b.name='sorts (memory)'andc.name='sorts (disk)';
<!--[if !supportLists]-->l <!--[endif]-->Parse to execute ratio:在生产环境,最理想状态是一条sql语句一次解析多数运行。
公式:1 - (parse count/execute count)
执行:
select1-(a.value/b.value)
from v$sysstat a,v$sysstat b
where a.name='parse count (total)'and b.name='execute count';
<!--[if !supportLists]-->l <!--[endif]-->Parse CPU to total CPU ratio:该项显示总的CPU花费在执行及解析上的比率。如果这项比率较低,说明系统执行了太多的解析。
公式:1 - (parse time cpu / CPU used by this session)
执行:
select1-(a.value/b.value)
from v$sysstat a,v$sysstat b
where a.name='parse time cpu'and
b.name='CPU used by this session';
<!--[if !supportLists]-->l <!--[endif]-->Parse time CPU to parse time elapsed:通常,该项显示锁竞争比率。这项比率计算
是否时间花费在解析分配给CPU进行周期运算(即生产工作)。解析时间花费不在CPU周期运算通常表示由于锁竞争导致了时间花费
公式:parse time cpu / parse time elapsed
执行:
select a.value/b.value
from v$sysstat a,v$sysstat b
where a.name='parse time cpu'and b.name='parse time elapsed';
从V$SYSSTAT获取负载间档(Load Profile)数据
负载间档是监控系统吞吐量和负载变化的重要部分,该部分提供如下每秒和每个事务的统计信息:logons cumulative, parse count (total), parse count (hard), executes, physical reads, physical writes, block changes, and redo size.
被格式化的数据可检查'rates'是否过高,或用于对比其它基线数据设置为识别system profile在期间如何变化。例如,计算每个事务中block changes可用如下公式:
db block changes / ( user commits + user rollbacks )
执行:
select a.value/(b.value+c.value)
from v$sysstat a,v$sysstat b,v$sysstat c
where a.name='db block changes'and
b.name='user commits'andc.name='user rollbacks';
其它计算统计以衡量负载方式,如下:
<!--[if !supportLists]-->l <!--[endif]-->Blocks changed for each read:这项显示出block changes在block reads中的比例。它将指出是否系统主要用于只读访问或是主要进行诸多数据操作(如:inserts/updates/deletes)
公式:db block changes / session logical reads
执行:
select a.value/b.value
from v$sysstat a,v$sysstat b
where a.name='db block changes'and
b.name='session logical reads' ;
<!--[if !supportLists]-->l <!--[endif]-->Rows for each sort:
公式:sorts (rows) / ( sorts (memory) + sorts (disk) )
执行:
select a.value/(b.value+c.value)
from v$sysstat a,v$sysstat b,v$sysstat c
where a.name='sorts (rows)'and
b.name='sorts (memory)'andc.name='sorts (disk)';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二篇--v$sesstat 2007.5.25
按照OracleOnlineBook中的描述,v$sesstat存储session从login到logout的详细资源使用统计。
类似于v$sysstat,该视图存储下列类别的统计:
<!--[if !supportLists]-->l <!--[endif]-->事件发生次数的统计,如用户提交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数据产生,存取或者操作的total列(如:redo size)
<!--[if !supportLists]-->l <!--[endif]-->执行操作所花费的时间累积,例如session CPU占用(如果TIMED_STATISTICS值为true)
注意:
如果初始参数STATISTICS_LEVEL被设置为TYPICAL或ALL,时间统计被数据库自动收集如果STATISTICS_LEVEL被设置为BASIC,你必须设置TIMED_STATISTICS值为TRUE以打开收集功能。
如果你已设置了DB_CACHE_ADVICE,TIMED_STATISTICS或TIMED_OS_STATISTICS,或在初始参数文件或使用ALTER_SYSTEM或ALTER SESSION,那么你所设定的值的值将覆盖STATISTICS_LEVEL的值。
v$sysstat和v$sesstat差别如下:
<!--[if !supportLists]-->n <!--[endif]-->v$sesstat只保存session数据,而v$sysstat则保存所有sessions的累积值。
<!--[if !supportLists]-->n <!--[endif]-->v$sesstat只是暂存数据,session退出后数据即清空。v$sysstat则是累积的,只有当实例被shutdown才会清空。
<!--[if !supportLists]-->n <!--[endif]-->v$sesstat不包括统计项名称,如果要获得统计项名称则必须与v$sysstat或v$statname连接查询获得。
v$sesstat可被用于找出如下类型session:
<!--[if !supportLists]-->n <!--[endif]-->高资源占用
<!--[if !supportLists]-->n <!--[endif]-->高平均资源占用比(登陆后资源使用率)
<!--[if !supportLists]-->n <!--[endif]-->默认资源占用比(两快照之间)
在V$SESSTAT中使用统计
多数v$sesstat中的统计参考是v$sysstat描述的子集,包括session logical reads, CPU used by this session, db block changes, redo size, physical writes, parse count (hard), parse count (total), sorts (memory), and sorts (disk).
V$SESSTAT常用列说明
<!--[if !supportLists]-->n <!--[endif]-->SID:session唯一ID
<!--[if !supportLists]-->n <!--[endif]-->STATISTIC#:资源唯一ID
<!--[if !supportLists]-->n <!--[endif]-->VALUE:资源使用
示例1:下列找出当前session中最高的logical和Physical I/O比率.
下列SQL语句显示了所有连接到数据库的session逻辑、物理读比率(每秒)。logical和physical I/O比率是通过自登陆后的时间消耗计算得出。对于sessions连接到数据库这种长周期操作而言也许不够精确,不过做个示例却足够了。
先获得session逻辑读和物理读统计项的STATISTIC#值:
SELECTname, statistic#
FROM V$STATNAME
WHEREnameIN ('session logical reads','physical reads') ;
NAME STATISTIC#
------------------------------ ----------
session logical reads 9
physical reads 40
通过上面获得的STATISTIC#值执行下列语句:
SELECT ses.sid
, DECODE(ses.action,NULL,'online','batch') "User"
, MAX(DECODE(sta.statistic#,9,sta.value,0))
/greatest(3600*24*(sysdate-ses.logon_time),1) "Log IO/s"
, MAX(DECODE(sta.statistic#,40,sta.value,0))
/greatest(3600*24*(sysdate-ses.logon_time),1) "Phy IO/s"
, 60*24*(sysdate-ses.logon_time) "Minutes"
FROM V$SESSION ses
, V$SESSTAT sta
WHERE ses.status = 'ACTIVE'
AND sta.sid = ses.sid
AND sta.statistic# IN (9,40)
GROUP BY ses.sid, ses.action, ses.logon_time
ORDER BY
SUM( DECODE(sta.statistic#,40,100*sta.value,sta.value) )
/ greatest(3600*24*(sysdate-ses.logon_time),1) DESC;
SID User Log IO/s Phy IO/s Minutes
----- ------ -------- -------- -------
1951 batch 291 257.3 1
470 online 6,161 62.9 0
730 batch 7,568 43.2 197
2153 online 1,482 98.9 10
2386 batch 7,620 35.6 35
1815 batch 7,503 35.5 26
1965 online 4,879 42.9 19
1668 online 4,318 44.5 1
1142 online 955 69.2 35
1855 batch 573 70.5 8
1971 online 1,138 56.6 1
1323 online 3,263 32.4 5
1479 batch 2,857 35.1 3
421 online 1,322 46.8 15
2405 online 258 50.4 8
示例2:又例如通过v$sesstat和v$statname连接查询某个SID各项信息。
select a.*,b.name
from v$sesstat a,v$statname b
where a.sid=10and a.statistic#=b.statistic#;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三篇-(1)-v$sql 2007.5.25
V$SQL中存储具体的SQL语句。
一条语句可以映射多个cursor,因为对象所指的cursor可以有不同用户(如例1)。如果有多个cursor(子游标)存在,在V$SQLAREA为所有cursor提供集合信息。
例1:
这里介绍以下child cursor
user A: select * from tbl
user B: select * from tbl
大家认为这两条语句是不是一样的啊,可能会有很多人会说是一样的,但我告诉你不一定,那为什么呢?
这个tblA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是不一定哦,一个是A用户的, 一个是B用户的,这时他们的执行计划分析代码差别可能就大了哦,改下写法大家就明白了:
select * from A.tbl
select * from B.tbl
在个别cursor上,v$sql可被使用。该视图包含cursor级别资料。当试图定位session或用户以分析cursor时被使用。
PLAN_HASH_VALUE列存储的是数值表示的cursor执行计划。可被用来对比执行计划。PLAN_HASH_VALUE让你不必一行一行对比即可轻松鉴别两条执行计划是否相同。
V$SQL中的列说明:
<!--[if !supportLists]-->l <!--[endif]-->SQL_TEXT:SQL文本的前1000个字符
<!--[if !supportLists]-->l <!--[endif]-->SHARABLE_MEM:占用的共享内存大小(单位:byte)
<!--[if !supportLists]-->l <!--[endif]-->PERSISTENT_MEM:生命期内的固定内存大小(单位:byte)
<!--[if !supportLists]-->l <!--[endif]-->RUNTIME_MEM:执行期内的固定内存大小
<!--[if !supportLists]-->l <!--[endif]-->SORTS:完成的排序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LOADED_VERSIONS:显示上下文堆是否载入,1是0否
<!--[if !supportLists]-->l <!--[endif]-->OPEN_VERSIONS:显示子游标是否被锁,1是0否
<!--[if !supportLists]-->l <!--[endif]-->USERS_OPENING:执行语句的用户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FETCHES:SQL语句的fetch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EXECUTIONS:自它被载入缓存库后的执行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USERS_EXECUTING:执行语句的用户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LOADS:对象被载入过的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FIRST_LOAD_TIME:初次载入时间
<!--[if !supportLists]-->l <!--[endif]-->INVALIDATIONS:无效的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PARSE_CALLS:解析调用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DISK_READS:读磁盘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BUFFER_GETS:读缓存区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ROWS_PROCESSED:解析SQL语句返回的总列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COMMAND_TYPE:命令类型代号
<!--[if !supportLists]-->l <!--[endif]-->OPTIMIZER_MODE:SQL语句的优化器模型
<!--[if !supportLists]-->l <!--[endif]-->OPTIMIZER_COST:优化器给出的本次查询成本
<!--[if !supportLists]-->l <!--[endif]-->PARSING_USER_ID:第一个解析的用户ID
<!--[if !supportLists]-->l <!--[endif]-->PARSING_SCHEMA_ID:第一个解析的计划ID
<!--[if !supportLists]-->l <!--[endif]-->KEPT_VERSIONS:指出是否当前子游标被使用DBMS_SHARED_POOL包标记为常驻内存
<!--[if !supportLists]-->l <!--[endif]-->ADDRESS:当前游标父句柄地址
<!--[if !supportLists]-->l <!--[endif]-->TYPE_CHK_HEAP:当前堆类型检查说明
<!--[if !supportLists]-->l <!--[endif]-->HASH_VALUE:缓存库中父语句的Hash值
<!--[if !supportLists]-->l <!--[endif]-->PLAN_HASH_VALUE:数值表示的执行计划。
<!--[if !supportLists]-->l <!--[endif]-->CHILD_NUMBER:子游标数量
<!--[if !supportLists]-->l <!--[endif]-->MODULE:在第一次解析这条语句是通过调用DBMS_APPLICATION_INFO.SET_MODULE设置的模块名称。
<!--[if !supportLists]-->l <!--[endif]-->ACTION:在第一次解析这条语句是通过调用DBMS_APPLICATION_INFO.SET_ACTION设置的动作名称。
<!--[if !supportLists]-->l <!--[endif]-->SERIALIZABLE_ABORTS:事务未能序列化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OUTLINE_CATEGORY:如果outline在解释cursor期间被应用,那么本列将显示出outline各类,否则本列为空
<!--[if !supportLists]-->l <!--[endif]-->CPU_TIME:解析/执行/取得等CPU使用时间(单位,毫秒)
<!--[if !supportLists]-->l <!--[endif]-->ELAPSED_TIME:解析/执行/取得等消耗时间(单位,毫秒)
<!--[if !supportLists]-->l <!--[endif]-->OUTLINE_SID:outline session标识
<!--[if !supportLists]-->l <!--[endif]-->CHILD_ADDRESS:子游标地址
<!--[if !supportLists]-->l <!--[endif]-->SQLTYPE:指出当前语句使用的SQL语言版本
<!--[if !supportLists]-->l <!--[endif]-->REMOTE:指出是否游标是一个远程映象(Y/N)
<!--[if !supportLists]-->l <!--[endif]-->OBJECT_STATUS:对象状态(VALID or INVALID)
<!--[if !supportLists]-->l <!--[endif]-->IS_OBSOLETE:当子游标的数量太多的时候,指出游标是否被废弃(Y/N)
第三篇-(2)-V$SQL_PLAN 2007.5.28
本视图提供了一种方式检查那些执行过的并且仍在缓存中的cursor的执行计划。
通常,本视图提供的信息与打印出的EXPLAIN PLAN非常相似,不过,EXPLAIN PLAN显示的是理论上的计划,并不一定在执行的时候就会被使用,但V$SQL_PLAN中包括的是实际被使用的计划。获自EXPLAIN PLAN语句的执行计划跟具体执行的计划可以不同,因为cursor可能被不同的session参数值编译(如,HASH_AREA_SIZE)。
V$SQL_PLAN中数据可以:
<!--[if !supportLists]-->l <!--[endif]-->确认当前的执行计划
<!--[if !supportLists]-->l <!--[endif]-->鉴别创建表索引效果
<!--[if !supportLists]-->l <!--[endif]-->寻找cursor包括的存取路径(例如,全表查询或范围索引查询)
<!--[if !supportLists]-->l <!--[endif]-->鉴别索引的选择是否最优
<!--[if !supportLists]-->l <!--[endif]-->决定是否最优化选择的详细执行计划(如,nested loops join)如开发者所愿。
本视图同时也可被用于当成一种关键机制在计划对比中。计划对比通常用于下列各项发生改变时:
<!--[if !supportLists]-->l <!--[endif]-->删除和新建索引
<!--[if !supportLists]-->l <!--[endif]-->在数据库对象上执行分析语句
<!--[if !supportLists]-->l <!--[endif]-->修改初始参数值
<!--[if !supportLists]-->l <!--[endif]-->从rule-based切换至cost-based优化方式
<!--[if !supportLists]-->l <!--[endif]-->升级应用程序或数据库到新版本之后
如果之前的计划仍然在(例如,从V$SQL_PLAN选择出记录并保存到oracle表中供参考),那么就有可能去鉴别一条SQL语句在执行计划改变后性能方面有什么变化。
注意:
Oracle公司强烈推荐你使用DBMS_STATS包而非ANALYZE收集优化统计。该包可以让你平行地搜集统计项,收集分区对象(partitioned objects)的全集统计,并且通过其它方式更好的调整你的统计收集方式。此处,cost-based优化器将最终使用被DBMS_STATS收集的统计项。浏览Oracle9i Supplied PL/SQL包和类型参考以获得关于此包的更多信息。
不过,你必须使用ANALYZE语句而非DBMS_STATS进行统计收集,不涉及cost-based优化器,就像:
·使用VALIDATE或LIST CHAINED ROWS子句
·在freelist blocks上收集信息。
V$SQL_PLAN中的常用列:
除了一些新加列,本视图几乎包括所有的PLAN_TABLE列,那些同样存在于PLAN_TABLE中的列拥有相同的值:
<!--[if !supportLists]-->l <!--[endif]-->ADDRESS:当前cursor父句柄位置
<!--[if !supportLists]-->l <!--[endif]-->HASH_VALUE:在library cache中父语句的HASH值。
ADDRESS和HASH_VALUE这两列可以被用于连接v$sqlarea查询 cursor-specific 信息。
<!--[if !supportLists]-->l <!--[endif]-->CHILD_NUMBER:使用这个执行计划的子cursor数
列ADDRESS,HASH_VALUE以及CHILD_NUMBER可被用于连接v$sql查询子cursor信息。
<!--[if !supportLists]-->l <!--[endif]-->OPERATION: 在各步骤执行内部操作的名称,例如:TABLE ACCESS
<!--[if !supportLists]-->l <!--[endif]-->OPTIONS: 描述列OPERATION在操作上的变种,例如:FULL
<!--[if !supportLists]-->l <!--[endif]-->OBJECT_NODE: 用于访问对象的数据库链接database link 的名称对于使用并行执行的本地查询该列能够描述操作中输出的次序。
<!--[if !supportLists]-->l <!--[endif]-->OBJECT#: 表或索引对象数量
<!--[if !supportLists]-->l <!--[endif]-->OBJECT_OWNER: 对于包含有表或索引的架构schema 给出其所有者的名称
<!--[if !supportLists]-->l <!--[endif]-->OBJECT_NAME: 表或索引名
<!--[if !supportLists]-->l <!--[endif]-->OPTIMIZER: 执行计划中首列的默认优化模式;例如,CHOOSE。比如业务是个存储数据库,它将告知是否对象是最优化的。
<!--[if !supportLists]-->l <!--[endif]-->ID: 在执行计划中分派到每一步的序号。
<!--[if !supportLists]-->l <!--[endif]-->PARENT_ID: 对ID 步骤的输出进行操作的下一个执行步骤的ID。
<!--[if !supportLists]-->l <!--[endif]-->DEPTH: 业务树深度(或级)。
<!--[if !supportLists]-->l <!--[endif]-->POSITION: 对于具有相同PARENT_ID 的操作其相应的处理次序。
<!--[if !supportLists]-->l <!--[endif]-->COST: cost-based方式优化的操作开销的评估,如果语句使用rule-based方式,本列将为空。
<!--[if !supportLists]-->l <!--[endif]-->CARDINALITY: 根据cost-based方式操作所访问的行数的评估。
<!--[if !supportLists]-->l <!--[endif]-->BYTES: 根据cost-based方式操作产生的字节的评估,。
<!--[if !supportLists]-->l <!--[endif]-->OTHER_TAG: 其它列的内容说明。
<!--[if !supportLists]-->l <!--[endif]-->PARTITION_START: 范围存取分区中的开始分区。
<!--[if !supportLists]-->l <!--[endif]-->PARTITION_STOP: 范围存取分区中的停止分区。
<!--[if !supportLists]-->l <!--[endif]-->PARTITION_ID: 计算PARTITION_START和PARTITION_STOP这对列值的步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OTHER: 其它信息即执行步骤细节,供用户参考。
<!--[if !supportLists]-->l <!--[endif]-->DISTRIBUTION: 为了并行查询,存储用于从生产服务器到消费服务器分配列的方法
<!--[if !supportLists]-->l <!--[endif]-->CPU_COST: 根据cost-based方式CPU操作开销的评估。如果语句使用rule-based方式,本列为空。
<!--[if !supportLists]-->l <!--[endif]-->IO_COST: 根据cost-based方式I/O操作开销的评估。如果语句使用rule-based方式,本列为空。
<!--[if !supportLists]-->l <!--[endif]-->TEMP_SPACE: cost-based方式操作(sort or hash-join)的临时空间占用评估。如果语句使用rule-based方式,本列为空。
<!--[if !supportLists]-->l <!--[endif]-->ACCESS_PREDICATES: 指明以便在存取结构中定位列,例如,在范围索引查询中的开始或者结束位置。
<!--[if !supportLists]-->l <!--[endif]-->FILTER_PREDICATES: 在生成数据之前即指明过滤列。
CONNECT BY操作产生DEPTH列替换LEVEL伪列,有时被用于在SQL脚本中帮助indent PLAN_TABLE数据
V$SQL_PLAN中的连接列
列ADDRESS,HASH_VALUE和CHILD_NUMBER被用于连接V$SQL或V$SQLAREA来获取cursor-specific信息,例如,BUFFER_GET,或连接V$SQLTEXT获取完整的SQL语句。
Column View Joined Column(s)
ADDRESS, HASH_VALUE V$SQLAREA ADDRESS, HASH_VALUE
ADDRESS,HASH_VALUE,CHILD_NUMBER V$SQL ADDRESS,HASH_VALUE,CHILD_NUMBER
ADDRESS, HASH_VALUE V$SQLTEXT ADDRESS, HASH_VALUE
确认SQL语句的优化计划
下列语句显示一条指定SQL语句的执行计划。查看一条SQL语句的执行计划是调整优化SQL语句的第一步。这条被查询到执行计划的SQL语句是通过语句的HASH_VALUE和ADDRESS列识别。分两步执行:
1.SELECT sql_text, address, hash_value FROM v$sql
WHERE sql_text like '%TAG%';
SQL_TEXT ADDRESS HASH_VALUE
-------- -------- ----------
82157784 1224822469
2.SELECT operation, options, object_name, cost FROM v$sql_plan
WHERE address = '82157784' AND hash_value = 1224822469;
OPERATION OPTIONS OBJECT_NAME COST
-------------------- ------------- ------------------ ----
SELECT STATEMENT 5
SORT
AGGREGATE
HASH JOIN 5
TABLE ACCESS FULL DEPARTMENTS 2
TABLE ACCESS FULL EMPLOYEES 2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四篇-(1)-V$SQLTEXT 2007.5.29
本视图包括Shared pool中SQL语句的完整文本,一条SQL语句可能分成多个块被保存于多个记录内。
注:V$SQLAREA只包括头1000个字符。
V$SQLTEXT中的常用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HASH_VALUE:SQL语句的Hash值
<!--[if !supportLists]-->l <!--[endif]-->ADDRESS:sql语句在SGA中的地址
<!--[if !supportLists]-->l <!--[endif]-->SQL_TEXT:SQL文本。
<!--[if !supportLists]-->l <!--[endif]-->PIECE:SQL语句块的序号
V$SQLTEXT中的连接列
Column View Joined Column(s)
HASH_VALUE, ADDRESS V$SQL, V$SESSION HASH_VALUE, ADDRESS
HASH_VALUE. ADDRESS V$SESSION SQL_HASH_VALUE, SQL_ADDRESS
示例:已知hash_value:3111103299,查询sql语句:
select * from v$sqltext
where hash_value='3111103299'
orderby piece
第四篇-(2)-V$SQLAREA 2007.5.29
本视图持续跟踪所有shared pool中的共享cursor,在shared pool中的每一条SQL语句都对应一列。本视图在分析SQL语句资源使用方面非常重要。
V$SQLAREA中的信息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HASH_VALUE:SQL语句的Hash值。
<!--[if !supportLists]-->l <!--[endif]-->ADDRESS:SQL语句在SGA中的地址。
这两列被用于鉴别SQL语句,有时,两条不同的语句可能hash值相同。这时候,必须连同ADDRESS一同使用来确认SQL语句。
<!--[if !supportLists]-->l <!--[endif]-->PARSING_USER_ID:为语句解析第一条CURSOR的用户
<!--[if !supportLists]-->l <!--[endif]-->VERSION_COUNT:语句cursor的数量
<!--[if !supportLists]-->l <!--[endif]-->KEPT_VERSIONS:
<!--[if !supportLists]-->l <!--[endif]-->SHARABLE_MEMORY:cursor使用的共享内存总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PERSISTENT_MEMORY:cursor使用的常驻内存总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RUNTIME_MEMORY:cursor使用的运行时内存总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SQL_TEXT:SQL语句的文本(最大只能保存该语句的前1000个字符)。
<!--[if !supportLists]-->l <!--[endif]-->MODULE,ACTION:使用了DBMS_APPLICATION_INFO时session解析第一条cursor时的信息
V$SQLAREA中的其它常用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SORTS: 语句的排序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CPU_TIME: 语句被解析和执行的CPU时间
<!--[if !supportLists]-->l <!--[endif]-->ELAPSED_TIME: 语句被解析和执行的共用时间
<!--[if !supportLists]-->l <!--[endif]-->PARSE_CALLS: 语句的解析调用(软、硬)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EXECUTIONS: 语句的执行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INVALIDATIONS: 语句的cursor失效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LOADS: 语句载入(载出)数量
<!--[if !supportLists]-->l <!--[endif]-->ROWS_PROCESSED: 语句返回的列总数
V$SQLAREA中的连接列
Column View Joined Column(s)
HASH_VALUE, ADDRESS V$SESSION SQL_HASH_VALUE, SQL_ADDRESS
HASH_VALUE, ADDRESS V$SQLTEXT, V$SQL, V$OPEN_CURSOR HASH_VALUE, ADDRESS
SQL_TEXT V$DB_OBJECT_CACHE NAME
示例:
1.查看消耗资源最多的SQL:
SELECT hash_value, executions, buffer_gets, disk_reads, parse_calls
FROM V$SQLAREA
WHERE buffer_gets > 10000000OR disk_reads > 1000000
ORDERBY buffer_gets + 100 * disk_reads DESC;
2.查看某条SQL语句的资源消耗:
SELECT hash_value, buffer_gets, disk_reads, executions, parse_calls
FROM V$SQLAREA
WHERE hash_Value = 228801498AND address = hextoraw('CBD8E4B0');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五篇--V$SESSION 2007.5.29
在本视图中,每一个连接到数据库实例中的session都拥有一条记录。包括用户session及后台进程如DBWR,LGWR,arcchiver等等。
V$SESSION中的常用列
V$SESSION是基础信息视图,用于找寻用户SID或SADDR。不过,它也有一些列会动态的变化,可用于检查用户。如例:
SQL_HASH_VALUE,SQL_ADDRESS:这两列用于鉴别默认被session执行的SQL语句。如果为null或0,那就说明这个session没有执行任何SQL语句。PREV_HASH_VALUE和PREV_ADDRESS两列用来鉴别被session执行的上一条语句。
注意:当使用SQL*Plus进行选择时,确认你重定义的列宽不小于11以便看到完整的数值。
STATUS:这列用来判断session状态是:
<!--[if !supportLists]-->l <!--[endif]-->Achtive:正执行SQL语句(waiting for/using a resource)
<!--[if !supportLists]-->l <!--[endif]-->Inactive:等待操作(即等待需要执行的SQL语句)
<!--[if !supportLists]-->l <!--[endif]-->Killed:被标注为删除
下列各列提供session的信息,可被用于当一个或多个combination未知时找到session。
Session信息
<!--[if !supportLists]-->l <!--[endif]-->SID:SESSION标识,常用于连接其它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SERIAL#:如果某个SID又被其它的session使用的话则此数值自增加(当一个 SESSION结束,另一个SESSION开始并使用了同一个SID)。
<!--[if !supportLists]-->l <!--[endif]-->AUDSID:审查session ID唯一性,确认它通常也用于当寻找并行查询模式
<!--[if !supportLists]-->l <!--[endif]-->USERNAME:当前session在oracle中的用户名。
Client信息
数据库session被一个运行在数据库服务器上或从中间服务器甚至桌面通过SQL*Net连接到数据库的客户端进程启动,下列各列提供这个客户端的信息
<!--[if !supportLists]-->l <!--[endif]-->OSUSER:客户端操作系统用户名
<!--[if !supportLists]-->l <!--[endif]-->MACHINE:客户端执行的机器
<!--[if !supportLists]-->l <!--[endif]-->TERMINAL:客户端运行的终端
<!--[if !supportLists]-->l <!--[endif]-->PROCESS:客户端进程的ID
<!--[if !supportLists]-->l <!--[endif]-->PROGRAM:客户端执行的客户端程序
要显示用户所连接PC的 TERMINAL、OSUSER,需在该PC的ORACLE.INI或Windows中设置关键字TERMINAL,USERNAME。
Application信息
调用DBMS_APPLICATION_INFO包以设置一些信息区分用户。这将显示下列各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CLIENT_INFO:DBMS_APPLICATION_INFO中设置
<!--[if !supportLists]-->l <!--[endif]-->ACTION:DBMS_APPLICATION_INFO中设置
<!--[if !supportLists]-->l <!--[endif]-->MODULE:DBMS_APPLICATION_INFO中设置
下列V$SESSION列同样可能会被用到:
<!--[if !supportLists]-->l <!--[endif]-->ROW_WAIT_OBJ#
<!--[if !supportLists]-->l <!--[endif]-->ROW_WAIT_FILE#
<!--[if !supportLists]-->l <!--[endif]-->ROW_WAIT_BLOCK#
<!--[if !supportLists]-->l <!--[endif]-->ROW_WAIT_ROW#
V$SESSION中的连接列
Column View Joined Column(s)
SID V$SESSION_WAIT,,V$SESSTAT,,V$LOCK,V$SESSION_EVENT,V$OPEN_CURSOR SID
(SQL_HASH_VALUE, SQL_ADDRESS) V$SQLTEXT, V$SQLAREA, V$SQL (HASH_VALUE, ADDRESS)
(PREV_HASH_VALUE, PREV_SQL_ADDRESS) V$SQLTEXT, V$SQLAREA, V$SQL (HASH_VALUE, ADDRESS)
TADDR V$TRANSACTION ADDR
PADDR V$PROCESS ADDR
示例:
1.查找你的session信息
SELECT SID, OSUSER, USERNAME, MACHINE, PROCESS
FROM V$SESSION WHERE audsid = userenv('SESSIONID');
2.当machine已知的情况下查找session
SELECT SID, OSUSER, USERNAME, MACHINE, TERMINAL
FROM V$SESSION
WHERE terminal = 'pts/tl'AND machine = 'rgmdbs1';
<!--[if !supportLists]-->3.<!--[endif]-->查找当前被某个指定session正在运行的sql语句。假设sessionID为100
select b.sql_text
from v$session a,v$sqlarea b
where a.sql_hash_value=b.hash_valueand a.sid=100
寻找被指定session执行的SQL语句是一个公共需求,如果session是瓶颈的主要原因,那根据其当前在执行的语句可以查看session在做些什么。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六篇-(1)-V$SESSION_WAIT 2007.5.30
这是一个寻找性能瓶颈的关键视图。它提供了任何情况下session在数据库中当前正在等待什么(如果session当前什么也没在做,则显示它最后的等待事件)。当系统存在性能问题时,本视图可以做为一个起点指明探寻问题的方向。
V$SESSION_WAIT中,每一个连接到实例的session都对应一条记录。
V$SESSION_WAIT中的常用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SID: session标识
<!--[if !supportLists]-->l <!--[endif]-->EVENT: session当前等待的事件,或者最后一次等待事件。
<!--[if !supportLists]-->l <!--[endif]-->WAIT_TIME: session等待事件的时间(单位,百分之一秒)如果本列为0,说明session当前session还未有任何等待。
<!--[if !supportLists]-->l <!--[endif]-->SEQ#: session等待事件将触发其值自增长
<!--[if !supportLists]-->l <!--[endif]-->P1, P2, P3: 等待事件中等待的详细资料
<!--[if !supportLists]-->l <!--[endif]-->P1TEXT, P2TEXT, P3TEXT: 解释说明p1,p2,p3事件
附注:
1.State字段有四种含义﹕
<!--[if !supportLists]-->(1)<!--[endif]-->Waiting:SESSION正等待这个事件。
<!--[if !supportLists]-->(2)<!--[endif]-->Waited unknown time:由于设置了timed_statistics值为false,导致不能得到时间信息。表示发生了等待,但时间很短。
<!--[if !supportLists]-->(3)<!--[endif]-->Wait short time:表示发生了等待,但由于时间非常短不超过一个时间单位,所以没有记录。
<!--[if !supportLists]-->(4)<!--[endif]-->Waited knnow time:如果session等待然后得到了所需资源,那么将从waiting进入本状态。
<!--[if !supportLists]-->2.<!--[endif]-->Wait_time值也有四种含义:
<!--[if !supportLists]-->(1)<!--[endif]-->值>0:最后一次等待时间(单位:10ms),当前未在等待状态。
<!--[if !supportLists]-->(2)<!--[endif]-->值=0:session正在等待当前的事件。
<!--[if !supportLists]-->(3)<!--[endif]-->值=-1:最后一次等待时间小于1个统计单位,当前未在等待状态。
<!--[if !supportLists]-->(4)<!--[endif]-->值=-2:时间统计状态未置为可用,当前未在等待状态。
3.Wait_time和Second_in_wait字段值与state相关:
<!--[if !supportLists]-->(1)<!--[endif]-->如果state值为Waiting,那么wait_time值无用。Second_in_wait值是实际的等待时间(单位:秒)。
<!--[if !supportLists]-->(2)<!--[endif]-->如果state值为Wait unknow time,那么wait_time值和Second_in_wait值都无用。
<!--[if !supportLists]-->(3)<!--[endif]-->如果state值为Wait short time,那么wait_time值和Second_in_wait值都无用。
<!--[if !supportLists]-->(4)<!--[endif]-->如果state值为Waiting known time,那么wait_time值就是实际等待时间(单位:秒),Second_in_wait值无用。
V$SESSION_WAIT中的连接列
Column View Joined Column(s)
SID V$SESSION SID
示例:
1.列出当前系统的等待事件
SELECT event,
sum(decode(wait_time,0,1,0)) "Curr",
sum(decode(wait_time,0,0,1)) "Prev",
count(*)"Total"
FROM v$session_wait GROUPBY event ORDERBYcount(*);
EVENT Prev Curr Tot
--------------------------------------------- ---- ----- -----
PL/SQL lock timer 0 1 1
SQL*Net more data from client 0 1 1
smon timer 0 1 1
pmon timer 0 1 1
SQL*Net message to client 2 0 2
db file scattered read 2 0 2
rdbms ipc message 0 7 7
Enqueue 0 12 12
pipe get 0 12 12
db file sequential read 3 10 13
latch free 9 6 15
SQL*Net message from client 835 1380 2215
这个按事件和wait_time的分组查询列出下列的信息:
<!--[if !supportLists]-->l <!--[endif]-->多数的session都是空闲事件如:SQL*Net message from client, pipe get, PMON timer等。
<!--[if !supportLists]-->l <!--[endif]-->session的cpu占用可以通过上次session的非等待事件大致算出,除此问题外:看起来多数session没有在等待什么事情(难道他们都在干活?)但其最后等待事件都是SQL*Net message from client。
<!--[if !supportLists]-->2.<!--[endif]-->列出指定ID的等待事件
select * from v$session_wait where sid=100;
<!--[if !supportLists]-->3.<!--[endif]-->应用p1,p2,p3进行等待事件的分析
v$session_wait视图的列代表的缓冲区忙等待事件如下:
P1—与等待相关的数据文件的全部文件数量。
P2—P1中的数据文件的块数量。
P3—描述等待产生原因的代码。
例:select p1 "File #", p2 "Block #", p3 "Reason Code"
from v$session_wait
where event = 'buffer busy waits';
如果以上查询的结果显示一个块在忙等待,以下的查询将显示这一块的名称和类型:
select owner, segment_name, segment_type
from dba_extents
where file_id = &P1 and &P2 between block_id and block_id + blocks -1;
我们也可以查询dba_data_files以确定等待的文件的file_name,方法是使用v$session_wait中的P1。
从v$session_wait中查询P3(原因编码)的值可以知道session等待的原因。原因编码的范围从0到300,下列为部分编码所代表的事项:
0 块被读入缓冲区。
100 我们想要NEW(创建)一个块,但这一块当前被另一session读入。
110 我们想将当前块设为共享,但这一块被另一session读入,所以我们必须等待read()结束。
120 我们想获得当前的块,但其他人已经将这一块读入缓冲区,所以我们只能等待他人的读入结束。
130 块被另一session读入,而且没有找到其它协调的块,所以我们必须等待读的结束。缓冲区死锁后这种情况也有可能产生。所以必须读入块的CR。
200 我们想新创建一个block,但其他人在使用,所以我们只好等待他人使用结束。
210 Session想读入SCUR或XCUR中的块,如果块交换或者session处于非连续的TX模式,所以等待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220 在缓冲区查询一个块的当前版本,但有人以不合法的模式使用这一块,所以我们只能等待。
230 以CR/CRX方式获得一个块,但块中的更改开始并且没有结束。
231 CR/CRX扫描找到当前块,但块中的更改开始并且没有结束。
第六篇-(2)-V$SESSION_EVENT 2007.5.30
本视图记录了每个session的每一项等待事件。由上文所知V$SESSION_WAIT显示了session的当前等待事件,而V$SESSION_EVENT则记录了session自启动起所有的事件。
V$SESSION_EVENT中的常用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SID:session标识
<!--[if !supportLists]-->l <!--[endif]-->EVENT:session等待的事件
<!--[if !supportLists]-->l <!--[endif]-->TOTAL_WAITS:此session当前事件的总等待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TIME_WAITED:此session总等待时间(单位,百分之一秒)
<!--[if !supportLists]-->l <!--[endif]-->AVERAGE_WAIT:此session当前事件平均等待时间(单位,百分之一秒)
<!--[if !supportLists]-->l <!--[endif]-->TOTAL_TIMEOUTS:等待超时次数
其它用法与V$SESSION_WAIT相似,不详述了
附注:
Oracle的等待事件是衡量Oracle运行状况的重要依据及指标。等待事件的概念是在Oracle7.0.1.2中引入的,大致有100个等待事件。在Oracle 8.0中这个数目增加到了大约150个,在Oracle8i中大约有200个事件,在Oracle9i中大约有360个等待事件。主要有两种类别的等待事件,即空闲(idle)等待事件和非空闲(non-idle)等待事件。
关于空闲事件和非空闲事件目前通过google可以搜索到非常多详尽的相关信息,同时
Oracle Database Performance Tuning Guide and Reference中关于Wait Events也有非常详尽的描述,在此就不多费口舌了。不过我在itpub论坛看到有热心人整理的chm格式非空闲事件说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载,链接如下:
非空闲事件说明
详见:http://www.itpub.net/728733.html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七篇--V$PROCESS 2007.5.30
本视图包含当前系统oracle运行的所有进程信息。常被用于将oracle或服务进程的操作系统进程ID与数据库session之间建立联系。在某些情况下非常有用:
<!--[if !supportLists]-->1. <!--[endif]-->如果数据库瓶颈是系统资源(如:cpu,内存),并且占用资源最多的用户总是停留在某几个服务进程,那么进行如下诸项:
<!--[if !supportLists]-->l <!--[endif]-->找出资源进程
<!--[if !supportLists]-->l <!--[endif]-->找出它们的session,你必须将进程与会话联系起来。
<!--[if !supportLists]-->l <!--[endif]-->找出为什么session占用了如此多的资源
<!--[if !supportLists]-->2. <!--[endif]-->SQL跟踪文件名是基于服务进程的操作系统进程ID。要找出session的跟踪文件,你必须将session与服务进程联系起来。
<!--[if !supportLists]-->3. <!--[endif]-->某些事件,如rdbms ipc reply,鉴别session进程的Oracle进程ID在等什么。要发现这些进程在做什么,你必须找出它们的session。
<!--[if !supportLists]-->4. <!--[endif]-->你所看到的服务器上的后台进程(DBWR,LGWR,PMON等)都是服务进程。要想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你必须找到他们的session。
V$PROCESS中的常用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ADDR:进程对象地址
<!--[if !supportLists]-->l <!--[endif]-->PID:oracle进程ID
<!--[if !supportLists]-->l <!--[endif]-->SPID:操作系统进程ID
V$PROCESS中的连接列
Column View Joined Column(s)
ADDR V$SESSION PADDR
示例:
<!--[if !supportLists]-->1. <!--[endif]-->查找指定系统用户在oracle中的session信息及进程id,假设操作系统用户为:junsansi
select s.sid,s.SERIAL#, s.username,p.spid
from v$session s, v$process p
where s.osuser = 'junsansi'
and s.PADDR = p.ADDR
<!--[if !supportLists]-->2. <!--[endif]-->查看锁和等待
SELECT/*+ rule */
lpad(' ', decode(l.xidusn, 0, 3, 0)) || l.oracle_username User_name,
o.owner,o.object_name,o.object_type,s.sid,s.serial#,p.spid
FROM v$locked_object l, dba_objects o, v$session s, v$process p
WHERE l.object_id = o.object_id
AND l.session_id = s.sid and s.paddr = p.addr
ORDERBY o.object_id, xidusn DESC
<!--[if !supportLists]-->3. <!--[endif]-->
附注:
在linux环境可以通过ps查看进程信息包括pid,windows中任务管理器的PID与v$process中pid不能一一对应,这块在oracleDocument中也没有找到介绍,后来google了一下,有资料介绍说是由于windows是多线程服务器,每个进程包含一系列线程。这点于unix等不同,Unix每个Oralce进程独立存在,在Nt上所有线程由Oralce进程衍生。
要在windows中显示oracle相关进程pid,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sql语句来实现。
SELECT s.SID, p.pid, p.spid signaled, s.osuser, s.program
FROM v$process p, v$session s
WHERE p.addr = s.paddr;
SID |
PID |
SIGNALED |
OSUSER |
PROGRAM |
1 |
2 |
2452 |
SYSTEM |
ORACLE.EXE |
2 |
3 |
2460 |
SYSTEM |
ORACLE.EXE |
3 |
4 |
2472 |
SYSTEM |
ORACLE.EXE |
4 |
5 |
2492 |
SYSTEM |
ORACLE.EXE |
5 |
6 |
2496 |
SYSTEM |
ORACLE.EXE |
6 |
7 |
2508 |
SYSTEM |
ORACLE.EXE |
7 |
8 |
2520 |
SYSTEM |
ORACLE.EXE |
8 |
9 |
2524 |
SYSTEM |
ORACLE.EXE |
10 |
12 |
1316 |
JSS\junsansi |
PlSqlDev.exe |
9 |
13 |
3420 |
JSS\junsansi |
PlSqlDev.exe |
13 |
14 |
660 |
JSS\junsansi |
PlSqlDev.exe |
还可以通过和 v$bgprocess 连接查询到后台进程的名字:
SELECT s.SID SID, p.spid threadid, p.program processname, bg.NAMENAME
FROM v$process p, v$session s, v$bgprocess bg
WHERE p.addr = s.paddr
AND p.addr = bg.paddr
AND bg.paddr <> '00';
SID |
THREADID |
PROCESSNAME |
NAME |
1 |
2452 |
ORACLE.EXE |
PMON |
2 |
2460 |
ORACLE.EXE |
DBW0 |
3 |
2472 |
ORACLE.EXE |
LGWR |
4 |
2492 |
ORACLE.EXE |
CKPT |
5 |
2496 |
ORACLE.EXE |
SMON |
6 |
2508 |
ORACLE.EXE |
RECO |
7 |
2520 |
ORACLE.EXE |
CJQ0 |
8 |
2524 |
ORACLE.EXE |
QMN0 |
Eygle大师写了一段sql脚本getsql.sql,用来获取指定pid正在执行的sql语句,在此也附注上来。
REM getsql.sql
REM author eygle
REM 在windows上,已知进程ID,得到当前正在执行的语句
REM 在windows上,进程ID为16进制,需要转换,在UNIX直接为10进制
SELECT /*+ ORDERED */
sql_text
FROM v$sqltext a
WHERE (a.hash_value, a.address) IN (
SELECT DECODE (sql_hash_value,
0, prev_hash_value,
sql_hash_value
),
DECODE (sql_hash_value, 0, prev_sql_addr, sql_address)
FROM v$session b
WHERE b.paddr = (SELECT addr
FROM v$process c
WHERE c.spid = TO_NUMBER ('&pid', 'xxxx')))
ORDER BY piece ASC
/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八篇-(1)-V$LOCK 2007.5.31
这个视图列出Oracle 服务器当前拥有的锁以及未完成的锁或栓锁请求。如果你觉着session在等待等待事件队列那你应该检查本视图。如果你发现session在等待一个锁。那么按如下先后顺序:
<!--[if !supportLists]-->1. <!--[endif]-->使用V$LOCK找出session持有的锁。
<!--[if !supportLists]-->2. <!--[endif]-->使用V$SESSION找出持有锁或等待锁的session执行的sql语句。
<!--[if !supportLists]-->3. <!--[endif]-->使用V$SESSION_WAIT找出什么原因导致session持有锁堵塞。
<!--[if !supportLists]-->4. <!--[endif]-->使用V$SESSION获取关于持有锁的程序和用户的更多信息。
V$LOCK中的常用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SID:表示持有锁的会话信息。
<!--[if !supportLists]-->l <!--[endif]-->TYPE:表示锁的类型。值包括TM和TX等。
<!--[if !supportLists]-->l <!--[endif]-->LMODE:表示会话等待的锁模式的信息。用数字0-6表示,和表1相对应。
<!--[if !supportLists]-->l <!--[endif]-->REQUEST:表示session请求的锁模式的信息。
<!--[if !supportLists]-->l <!--[endif]-->ID1,ID2:表示锁的对象标识。
公共锁类型
在Oracle数据库中,DML锁主要包括TM锁和TX锁,其中TM锁称为表级锁,TX锁称为事务锁或行级锁。
当Oracle执行DML语句时,系统自动在所要操作的表上申请TM类型的锁。当TM锁获得后,系统再自动申请TX类型的锁,并将实际锁定的数据行的锁标志位进行置位。这样在事务加锁前检查TX锁相容性时就不用再逐行检查锁标志,而只需检查TM锁模式的相容性即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TM锁包括了SS、SX、S、X等多种模式,在数据库中用0-6来表示。不同的SQL操作产生不同类型的TM锁,如下表1。
TX:行级锁,事务锁
<!--[if !supportLists]-->l <!--[endif]-->在改变数据时必须是排它模式(mode 6)。
<!--[if !supportLists]-->l <!--[endif]-->每一个活动事务都拥有一个锁。它将在事务结束(commit/rollback)时释放。
<!--[if !supportLists]-->l <!--[endif]-->如果一个块包括的列被改变而没有ITL(interested transaction list)槽位(entries),那么session将锁置于共享模式(mode 4)。当session获得块的ITL槽位时释放。
<!--[if !supportLists]-->l <!--[endif]-->当一个事务首次发起一个DML语句时就获得一个TX锁,该锁保持到事务被提交或回滚。当两个或多个会话在表的同一条记录上执行DML语句时,第一个会话在该条记录上加锁,其他的会话处于等待状态。当第一个会话提交后,TX锁被释放,其他会话才可以加锁。
<!--[if !supportLists]-->l <!--[endif]-->指出回滚段和事务表项
按下列项以避免竞争:
<!--[if !supportLists]-->l <!--[endif]-->避免TX-6类型竞争,需要根据您的应用而定。
<!--[if !supportLists]-->l <!--[endif]-->避免TX-4类型竞争,可以考虑增加对象INITRANS参数值。
TM:表级锁
<!--[if !supportLists]-->n <!--[endif]-->数据库执行任何DDL语句时必须是排它模式;例如,alter table,drop table。
<!--[if !supportLists]-->n <!--[endif]-->执行像insert,update,delete这类DML语句时处于共享模式。它防止其它session对同一个对象同时执行ddl语句。
<!--[if !supportLists]-->n <!--[endif]-->任何对象拥有正被改变的数据,TM锁都将必须存在。
<!--[if !supportLists]-->n <!--[endif]-->锁指向对象。
在TM队列避免竞争,可以考虑屏蔽对象表级锁,屏蔽表级锁防止对象执行任何ddl语句。
ST:空间事务锁
<!--[if !supportLists]-->l <!--[endif]-->每个数据库(非实例)拥有一个ST锁。
<!--[if !supportLists]-->l <!--[endif]-->除了本地管理表空间,在space管理操作(新建或删除extents)时必须是排它模式。
<!--[if !supportLists]-->l <!--[endif]-->对象creation, dropping, extension, 以及truncation都处于这种锁
<!--[if !supportLists]-->l <!--[endif]-->多数公共原因的争夺,是在磁盘排序(并非使用真正的临时表空间)或回滚段扩展或收缩。
按如下项以避免竞争:
<!--[if !supportLists]-->l <!--[endif]-->使用真正的临时表空间(true temporary tablespaces),利用临时文件。临时段在磁盘排序之后并不创建或删除。
<!--[if !supportLists]-->l <!--[endif]-->使用本地管理表空间。
<!--[if !supportLists]-->l <!--[endif]-->指定回滚段避免动态扩展和收缩,或使用自动undo management。
<!--[if !supportLists]-->l <!--[endif]-->避免应用执行创建或删除数据库对象。
UL:用户定义锁
用户可以自定义锁。内容较多并与此节关系不大,略过。
V$LOCK中的连接列
Column View Joined Column(s)
SID V$SESSION SID
ID1, ID2, TYPE V$LOCK ID1, ID2, TYPE
ID1 DBA_OBJECTS OBJECT_ID
TRUNCID1/65536) V$ROLLNAME USN
<!--[if !supportLists]-->1. <!--[endif]-->如果session在等待锁,这可被用于找出session持有的锁,。
<!--[if !supportLists]-->2. <!--[endif]-->可被用于找出DML锁类型的被锁对象(type='TM')
<!--[if !supportLists]-->3. <!--[endif]-->可被用于找出行级事务锁(TYPE='TX')使用中的回滚段,不过,需要通过V$TRANSACTION连接查询得到。
表1 Oracle的TM锁类型 |
|||
锁模式 |
锁描述 |
解释 |
SQL操作 |
0 |
none |
|
|
1 |
NULL |
空 |
Select |
2 |
SS(Row-S) |
行级共享锁,其他对象只能查询这些数据行 |
Select for update、Lock for update、Lock row share |
3 |
SX(Row-X) |
行级排它锁,在提交前不允许做DML操作 |
Insert、Update、Delete、Lock row share |
4 |
S(Share) |
共享锁 |
Create index、Lock share |
5 |
SSX(S/Row-X) |
共享行级排它锁 |
Lock share row exclusive |
6 |
X(Exclusive) |
排它锁 |
Alter table、Drop able、Drop index、Truncate table 、Lock exclusive |
数字越大锁级别越高, 影响的操作越多。一般的查询语句如select ... from ... ;是小于2的锁, 有时会在v$locked_object出现。select ... from ... for update; 是2的锁。
当对话使用for update子串打开一个游标时,所有返回集中的数据行都将处于行级(Row-X)独占式锁定,其他对象只能查询这些数据行,不能进行update、delete或select...for update操作。insert / update / delete ... ; 是3的锁。
没有commit之前插入同样的一条记录会没有反应, 因为后一个3的锁会一直等待上一个3的锁, 我们必须释放掉上一个才能继续工作。
创建索引的时候也会产生3,4级别的锁。locked_mode为2,3,4不影响DML(insert,delete,update,select)操作, 但DDL(alter,drop等)操作会提示ora-00054错误。有主外键约束时 update / delete ... ; 可能会产生4,5的锁。DDL语句时是6的锁。
如果出现了锁的问题, 某个DML操作可能等待很久没有反应。当你采用的是直接连接数据库的方式,也不要用OS系统命令 $kill process_num 或者 $kill -9 process_num来终止用户连接,因为一个用户进程可能产生一个以上的锁, 杀OS进程并不能彻底清除锁的问题。记得在数据库级别用alter system kill session 'sid,serial#';杀掉不正常的锁。
示例:
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演示的TX,TM锁如下:
1.create table TMP1(col1 VARCHAR2(50));--创建临时表
2.select * from v$lock;--关掉当前锁信息
3.select * from tmp1 for update; --加锁
4.select * from v$lock; ---看看现在的锁列表,是不是多了两条记录。Type分别为tx,tm,对照表1。
5.新开一个连接,然后
select * from tmp1 for update; --呵呵,等待状态了吧
<!--[if !supportLists]-->6.<!--[endif]-->select * from v$lock; --又新增了两条记录,其它一条type=tx,lmode=0
<!--[if !supportLists]-->7.<!--[endif]-->查看当前被锁的session正在执行的sql语句
select /*+ NO_MERGE(a) NO_MERGE(b) NO_MERGE(c) */ a.username, a.machine, a.sid, a.serial#, a.last_call_et "Seconds", b.id1, c.sql_text "SQL"
from v$session a, v$lock b, v$sqltext c
where a.username is not null and a.lockwait = b.kaddr and c.hash_value =a.sql_hash_value
8.将之前的for update语句commit或者rollback,然后新开连接的session拥有锁。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试试两条for update的时候,关闭先执行的那个窗口,看看oracle会给出什么样的响应。
这一节是我在自整理v$系列视图以来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个,我反复看了document,又从网上搜索了各种资料实际使用案例等,就是不开窍。这一节至今我也仍未有把握说尽在掌握,所以在上述文字中除了例子,我如实贴出了收集来的内容,未加任何自我理解,就是担心万一我的理解有误,会对其它浏览本文的人造成困扰。同时我把在收集过程中自我感觉对理解v$lock可能有帮助的资料地址列出,供有心人参考:
Oracle数据库中的锁机制研究
http://soft.zdnet.com.cn/software_zone/2007/0208/377403.shtml
DB2和 Oracle的并发控制(锁)比较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db2/library/techarticles/dm-0512niuxzh/
Itpub论坛的oracle专题深入讨论区也有一篇非常精彩的讨论,地址如下:
我对ORACLE数据锁的一点体会
http://www.itpub.net/270059.html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八篇-(2)-V$LOCKED_OBJECT 2007.6.4
本视图列出系统上的每个事务处理所获得的所有锁。
V$LOCKED_OBJECT中的列说明:
<!--[if !supportLists]-->l <!--[endif]-->XIDUSN:回滚段号
<!--[if !supportLists]-->l <!--[endif]-->XIDSLOT:槽号
<!--[if !supportLists]-->l <!--[endif]-->XIDSQN:序列号
<!--[if !supportLists]-->l <!--[endif]-->OBJECT_ID:被锁对象ID
<!--[if !supportLists]-->l <!--[endif]-->SESSION_ID:持有锁的sessionID
<!--[if !supportLists]-->l <!--[endif]-->ORACLE_USERNAME:持有锁的Oracle 用户名
<!--[if !supportLists]-->l <!--[endif]-->OS_USER_NAME:持有锁的操作系统 用户名
<!--[if !supportLists]-->l <!--[endif]-->PROCESS:操作系统进程号
<!--[if !supportLists]-->l <!--[endif]-->LOCKED_MODE:锁模式,值同上表1
示例:
1.以DBA角色, 查看当前数据库里锁的情况可以用如下SQL语句:
select object_id,session_id,locked_mode from v$locked_object;
select t2.username, t2.sid, t2.serial#, t2.logon_time
from v$locked_object t1, v$session t2
where t1.session_id = t2.sid orderby t2.logon_time;
如果有长期出现的一列,可能是没有释放的锁。我们可以用下面SQL语句杀掉长期没有释放非正常的锁:
alter system kill session 'sid,serial#';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九篇--V$FILESTAT 2007.6.5
本视图记录各文件物理I/O信息。如果瓶颈与I/O相关,可用于分析发生的活动I/O事件。V$FILESTAT显示出数据库I/O的下列信息(不包括日志文件):
<!--[if !supportLists]-->l <!--[endif]-->物理读写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块读写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I/O读写总耗时
以上数值自实例启动即开始记录。如果获取了两个快照,那么二者之间的差异即是这一时间段内活动I/O统计。
V$FILESTAT中的常用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FILE#:文件序号;
<!--[if !supportLists]-->l <!--[endif]-->PHYRDS:已完成的物理读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PHYBLKRD:块读取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PHYWRTS:DBWR完成的物理写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PHYBLKWRT:写入磁盘的块数;
V$FILESTAT注意项:
<!--[if !supportLists]-->l <!--[endif]-->因为multiblock读调用,物理读数和数据块读数有可能不同;
<!--[if !supportLists]-->l <!--[endif]-->因为进程直写,物理写和数据块写也可能不一致;
<!--[if !supportLists]-->l <!--[endif]-->Sum(physical blocks read) 近似于v$sysstat中的physical reads;
<!--[if !supportLists]-->l <!--[endif]-->Sum(physical blocks written) 近似于v$sysstat中的physical writes;
<!--[if !supportLists]-->l <!--[endif]-->数据读(由缓存读比直读好)由服务进程处理。从buffer cache写只能由DBWR进行,直写由服务进程处理。
V$FILESTAT中的连接列
Column View Joined Column(s)
----------- ------------------------- -------------------------
FILE# DBA_DATA_FILES FILE_ID
FILE# V$DATAFILE FILE#
示例:
<!--[if !supportLists]-->1.<!--[endif]-->获得数据文件物理读写和数据块读写信息:
select df.tablespace_name name,
df.file_name "file",
f.phyrds pyr,
f.phyblkrd pbr,
f.phywrts pyw,
f.phyblkwrt pbw
from v$filestat f, dba_data_files df where f.file# = df.file_id
orderby df.tablespace_name;
注意:尽管oracle记录的读写次数非常精确,但如果数据库运行在Unix文件系统(UFS)有可能不能表现真实的磁盘读写,例如,读次数可能并非真实的磁盘读,而是UFS缓存。不过裸设备的读写次数应该是比较精准的。
<!--[if !supportLists]-->2.<!--[endif]-->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十篇--V$SESSION_LONGOPS 2007.6.7
本视图显示运行超过6秒的操作的状态。包括备份,恢复,统计信息收集,查询等等。
要监控查询执行进展状况,你必须使用cost-based优化方式,并且:
<!--[if !supportLists]-->l <!--[endif]-->设置TIMED_STATISTICS或SQL_TRACE参数值为true。
<!--[if !supportLists]-->l <!--[endif]-->通过ANALYZE或DBMS_STATS数据包收集对象统计信息。
你可以通过DBMS_APPLICATION_INFO.SET_SESSION_LONGOPS过程添加application-specific长运行操作信息到本视图。关于DBMS_APPLICATION_INFO.SET_SESSION_LONGOPS的更多信息可以浏览:Oracle Supplied PL/SQL Packages and Types Reference。
V$SESSION_LONGOPS列说明
<!--[if !supportLists]-->l <!--[endif]-->SID:Session标识
<!--[if !supportLists]-->l <!--[endif]-->SERIAL#:Session串号
<!--[if !supportLists]-->l <!--[endif]-->OPNAME:操作简要说明
<!--[if !supportLists]-->l <!--[endif]-->TARGET:操作运行所在的对象
<!--[if !supportLists]-->l <!--[endif]-->TARGET_DESC:目标对象说明
<!--[if !supportLists]-->l <!--[endif]-->SOFAR:至今为止完成的工作量
<!--[if !supportLists]-->l <!--[endif]-->TOTALWORK:总工作量
<!--[if !supportLists]-->l <!--[endif]-->UNITS:工作量单位
<!--[if !supportLists]-->l <!--[endif]-->START_TIME:操作开始时间
<!--[if !supportLists]-->l <!--[endif]-->LAST_UPDATE_TIME:统计项最后更新时间
<!--[if !supportLists]-->l <!--[endif]-->TIME_REMAINING:预计完成操作的剩余时间(秒)
<!--[if !supportLists]-->l <!--[endif]-->ELAPSED_SECONDS:从操作开始总花费时间(秒)
<!--[if !supportLists]-->l <!--[endif]-->CONTEXT:前后关系
<!--[if !supportLists]-->l <!--[endif]-->MESSAGE:统计项的完整描述
<!--[if !supportLists]-->l <!--[endif]-->USERNAME:执行操作的用户ID
<!--[if !supportLists]-->l <!--[endif]-->SQL_ADDRESS:用于连接查询的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SQL_HASH_VALUE:用于连接查询的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QCSID:
示例:
找一较大表,确认该表查询将超过6秒,哎呀让它快咱没把握,让它慢这可是我的强项啊~~
SQL> set timing on
SQL> create table ttt as select level lv,rownum rn from dual connect by level<10000000; --创建一个临时表
Table created
Executed in 19.5 seconds
SQL> commit;
Commit complete
Executed in 0 seconds
SQL> select * from (select * from ttt order by lv desc) where rownum<2; --执行一个费时的查询
LV RN
---------- ----------
9999999 9999999
Executed in 9.766 seconds --哈哈,成功超过6秒
SQL> select sid,opname,sofar,totalwork,units,sql_hash_value from v$session_longops; ----看看v$session_longops中是不是已经有记录了
SID OPNAME SOFAR TOTALWORK UNITS SQL_HASH_VALUE
---------- ---------------------------------------------------------------- ---------- ---------- -------------------------------- --------------
10 Table Scan 47276 47276 Blocks 2583310173
Executed in 0.047 seconds
SQL> select a.sql_text from v$sqlarea a,v$session_longops b where a.HASH_VALUE=b.SQL_HASH_VALUE; --通过hash_value联系查询出刚执行的查询语句。
SQL_TEXT
--------------------------------------------------------------------------------
select * from (select * from ttt order by lv desc) where rownum<2
Executed in 0.063 seconds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十一篇-(1)-V$LATCH 2007.6.7
Oracle Rdbms应用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锁定机制,latch即是其中的一种。Latch是用于保护SGA区中共享数据结构的一种串行化锁定机制。Latch的实现是与操作系统相关的,尤其和一个进程是否需要等待一个latch、需要等待多长时间有关。Latch是一种能够极快地被获取和释放的锁,它通常用于保护描述buffer cache中block的数据结构。与每个latch相联系的还有一个清除过程,当持有latch的进程成为死进程时,该清除过程就会被调用。Latch还具有相关级别,用于防止死锁,一旦一个进程在某个级别上得到一个latch,它就不可能再获得等同或低于该级别的latch。
本视图保存自实例启动各类栓锁的统计信息。常用于当v$session_wait中发现栓锁竞争时鉴别SGA区中问题所在区域。
v$latch表的每一行包括了对不同类型latch的统计,每一列反映了不同类型的latch请求的活动情况。不同类型的latch请求之间的区别在于,当latch不可立即获得时,请求进程是否继续进行。按此分类,latch请求的类型可分为两类:willing-to-wait和immediate。
<!--[if !supportLists]-->l <!--[endif]-->Willing-to-wait:是指如果所请求的latch不能立即得到,请求进程将等待一很短的时间后再次发出请求。进程一直重复此过程直到得到latch。
<!--[if !supportLists]-->l <!--[endif]-->Immediate:是指如果所请求的latch不能立即得到,请求进程就不再等待,而是继续执行下去。
V$LATCH中的常用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NAME:latch名称
<!--[if !supportLists]-->l <!--[endif]-->IMMEDIATE_GETS:以Immediate模式latch请求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IMMEDIATE_MISSES:请求失败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GETS:以Willing to wait请求模式latch的请求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MISSES:初次尝试请求不成功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SPIN_GETS:第一次尝试失败,但在以后的轮次中成功
<!--[if !supportLists]-->l <!--[endif]-->SLEEP[x]:成功获取前sleeping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WAIT_TIME:花费在等待latch的时间
V$LATCH中的连接列
Column View Joined Column(s)
--------------------- ------------------------------ ------------------------
NAME/LATCH# V$LATCH_CHILDREN NAME/LATCH#
NAME V$LATCHHOLDER NAME
NAME/LATCH# V$LATCHNAME NAME/LATCH#
NAME V$LATCH_MISSES PARENT_NAME
示例:
下列的示例中,创建一个表存储查询自v$latch的数据:
CREATE TABLE snap_latch as SELECT 0 snap_id, sysdate snap_date, a.* FROM V$LATCH a;
ALTER TABLE snap_latch add (constraint snap_filestat primary key (snap_id, name));
最初,snap_id被置为0,稍后,snap_latch表的snap_id列被更新为1:
INSERT INTO snap_latch SELECT 1, sysdate, a.* FROM V$LATCH a;
注意你通过sql语句插入记录时必须增加snap_id的值。
在你连续插入记录之后,使用下列的select语句列出统计。注意0不能成为被除数。
SELECT SUBSTR(a.name,1,20) NAME, (a.gets-b.gets)/1000 "Gets(K)",
(a.gets-b.gets)/(86400*(a.snap_date-b.snap_date)) "Get/s",
DECODE ((a.gets-b.gets), 0, 0, (100*(a.misses-b.misses)/(a.gets-b.gets))) MISS,
DECODE ((a.misses-b.misses), 0, 0,
(100*(a.spin_gets-b.spin_gets)/(a.misses-b.misses))) SPIN,
(a.immediate_gets-b.immediate_gets)/1000 "Iget(K)",
(a.immediate_gets-b.immediate_gets)/ (86400*(a.snap_date-b.snap_date)) "IGet/s",
DECODE ((a.immediate_gets-b.immediate_gets), 0, 0,
(100*(a.immediate_misses-b.immediate_misses)/ (a.immediate_gets-b.immediate_gets)))
IMISS
FROM snap_latch a, snap_latch b
WHERE a.name = b.name
AND a.snap_id = b.snap_id + 1
AND ( (a.misses-b.misses) > 0.001*(a.gets-b.gets)
or (a.immediate_misses-b.immediate_misses) >
0.001*(a.immediate_gets-b.immediate_gets))
ORDER BY 2 DESC;
下例列出latch统计项,miss列小于0.1%的记录已经被过滤。
NAME Gets(K) Get/s MISS SPIN IGets(K) IGet/s IMISS
------------------ -------- ------- ----- ------ -------- ------- -----
cache buffers chai 255,272 69,938 0.4 99.9 3,902 1,069 0.0
library cache 229,405 62,851 9.1 96.9 51,653 14,151 3.7
shared pool 24,206 6,632 14.1 72.1 0 0 0.0
latch wait list 1,828 501 0.4 99.9 1,836 503 0.5
row cache objects 1,703 467 0.7 98.9 1,509 413 0.2
redo allocation 984 270 0.2 99.7 0 0 0.0
messages 116 32 0.2 100.0 0 0 0.0
cache buffers lru 91 25 0.3 99.0 7,214 1,976 0.3
modify parameter v 2 0 0.1 100.0 0 0 0.0
redo copy 0 0 92.3 99.3 1,460 400 0.0
什么时候需要检查latch统计呢?看下列项:
<!--[if !supportLists]-->l <!--[endif]-->misses/gets的比率是多少
<!--[if !supportLists]-->l <!--[endif]-->获自spinning的misses的百分比是多少
<!--[if !supportLists]-->l <!--[endif]-->latch请求了多少次
<!--[if !supportLists]-->l <!--[endif]-->latch休眠了多少次
Redo copy latch看起来有很高的的失误率,高达92.3%。不过,我们再仔细看的话,Redo copy latches是获自immediate模式。immediate模式的数值看起来还不错,并且immediate模式只有个别数大于willing to wait模式。所以Redo copy latch其实并不存在竞争。不过,看起来shared pool和library cache latches可能存在竞争。考虑执行一条查询检查latches的sleeps以确认是否确实存在问题。
latch有40余种,但作为DBA关心的主要应有以下几种:
<!--[if !supportLists]-->l <!--[endif]-->Cache buffers chains latch:当用户进程搜索SGA寻找database cache buffers时需要使用此latch。
<!--[if !supportLists]-->l <!--[endif]-->Cache buffers LRU chain latch:当用户进程要搜索buffer cache中包括所有 dirty blocks的LRU (least recently used) 链时使用该种latch。
<!--[if !supportLists]-->l <!--[endif]-->Redo log buffer latch:这种latch控制redo log buffer中每条redo entries的空间分配。
<!--[if !supportLists]-->l <!--[endif]-->Row cache objects latch:当用户进程访问缓存的数据字典数值时,将使用Row cache objects latch。
Latches调优
不要调整latches。如果你发现latch存在竞争,它可能是部分SGA资源使用反常的征兆。要修正问题所在,你更多的是去检查那部分SGA资源使用的竞争情况。仅仅从v$latch是无法定位问题所在的。
关于latches的更多信息可以浏览Oracle Database Concepts。
第十一篇-(2)-V$LATCH_CHILDREN 2007.6.6
数据库中有些类别的latches拥有多个。V$LATCH中提供了每个类别的总计信息。如果想看到单个latch,你可以通过查询本视图。
例如:
select name,count(*) ct from v$Latch_children group by name order by ct desc;
与v$latch相比,除多child#列外,其余列与之同,不详述~~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12篇--V$DB_OBJECT_CACHE 2007.6.4
本视图提供对象在library cache(shared pool)中对象统计,提供比v$librarycache更多的细节,并且常用于找出shared pool中的活动对象。
v$db_object_cache中的常用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OWNER:对象拥有者
<!--[if !supportLists]-->l <!--[endif]-->NAME:对象名称
<!--[if !supportLists]-->l <!--[endif]-->TYPE:对象类型(如,sequence,procedure,function,package,package body,trigger)
<!--[if !supportLists]-->l <!--[endif]-->KEPT:告知是否对象常驻shared pool(yes/no),有赖于这个对象是否已经利用PL/SQL 过程DBMS_SHARED_POOL.KEEP“保持”(永久固定在内存中)
<!--[if !supportLists]-->l <!--[endif]-->SHARABLE_MEM:共享内存占用
<!--[if !supportLists]-->l <!--[endif]-->PINS:当前执行对象的session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LOCKS:当前锁定对象的session数
瞬间状态列:
下列列保持对象自初次加载起的统计信息:
<!--[if !supportLists]-->l <!--[endif]-->LOADS:对象被加载次数。
示例:
1.shared pool执行以及内存使用总计
下列查询显示出shared pool内存对不同类别的对象
同时也显示是否有对象通过DBMS_SHARED_POOL.KEEP()过程常驻shared pool。
SELECTtype, kept, COUNT(*), SUM(sharable_mem)
FROM V$DB_OBJECT_CACHE
GROUPBYtype, kept;
2.通过载入次数找出对象
SELECT owner, name sharable_mem, kept, loads
FROM V$DB_OBJECT_CACHE
WHERE loads > 1ORDERBY loads DESC;
<!--[if !supportLists]-->3.<!--[endif]-->找出使用的内存超过10M并且不在常驻内存的对象。
SELECT owner, name, sharable_mem, kept
FROM V$DB_OBJECT_CACHE
WHERE sharable_mem > 102400AND kept = 'NO'
ORDERBY sharable_mem DESC;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13篇--V$OPEN_CURSOR 2007.6.8
本视图列出session打开的所有cursors,很多时候都将被用到,比如:你可以通过它查看各个session打开的cursor数。
当诊断系统资源占用时,它常被用于联接v$sqlarea和v$sql查询出特定SQL(高逻辑或物理I/O)。然后,下一步就是找出源头。在应用环境,基本都是同一类用户登陆到数据库(在V$SQLAREA中拥有相同的PARSING_USER_ID),而通过这个就可以找出它们的不同。V$SQLAREA中的统计项在语句完全执行后被更新(并且从V$SESSION.SQL_HASH_VALUE中消失)。因此,你不能直接找到session除非语句被再次执行。不过如果session的cursor仍然打开着,你可以通过v$open_cursor找出执行这个语句的session。
V$OPEN_CURSOR中的连接列
Column View Joined Column(s)
----------------------------- ---------------------------------------- -----------------------------
HASH_VALUE, ADDRESS V$SQLAREA, V$SQL, V$SQLTEXT HASH_VALUE, ADDRESS
SID V$SESSION SID
示例:
1.找出执行某语句的session:
SELECT hash_value, buffer_gets, disk_reads
FROM V$SQLAREA
WHERE disk_reads > 1000000
ORDER BY buffer_gets DESC;
HASH_VALUE BUFFER_GETS DISK_READS
---------- ----------- ----------
1514306888 177649108 3897402
478652562 63168944 2532721
360282550 14158750 2482065
3 rows selected.
SQL> SELECT sid FROM V$SESSION WHERE sql_hash_value = 1514306888 ;
no rows selected
--直接通过hash_value查找v$session,没有记录
SQL> SELECT sid FROM V$OPEN_CURSOR WHERE hash_Value = 1514306888 ;
SID
-----
1125
233
935
1693
531
5 rows selected.
--通过hash_value在v$open_cursor中查找sid(只有在session的cursor仍然打开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找到)
2.列出拥有超过400个cursor的sessionID
SQL> SELECT sid, count(0) ct FROM v$open_cursor
GROUP BY sid HAVING COUNT(0) > 400 ORDER BY ct desc;
事实上,v$open_cursor是一个相当常用的视图,特别是web开发应用的时候。仅通过它一个视图你就能分析出当前的连接情况,主要执行语句等。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14篇--V$PARAMETER&V$SYSTEM_PARAMETER 2007.6.11
这两个视图列出的各参数项名称以及参数值。V$PARAMETER显示执行查询的session的参数值。V$SYSTEM_PARAMETER视图则列出实例的参数值。
例如,下列查询显示执行查询的session的SORT_AREA_SIZE参数值:
SELECTvalue
FROM V$PARAMETER
WHEREname = 'sort_area_size';
呵呵,可能有朋友还是不明白v$parameter和v$system_parameter的区别,我再举个例子,相信你马上就明白了。
SQL>select value from v$parameter where name = 'global_names';
VALUE
------------------------------------------------------------------------------------------------
TRUE
1 row selected.
SQL> alter session set global_names = false;
Session altered.
SQL> select value from v$parameter where name = 'global_names';
VALUE
------------------------------------------------------------------------------------------------
FALSE
1 row selected.
SQL> select value from v$system_parameter where name = 'global_names';
VALUE
------------------------------------------------------------------------------------------------
TRUE
1 row selected.
V$PARAMETER中的常用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NAME:参名
<!--[if !supportLists]-->l <!--[endif]-->VALUE:参值(session或实例)
<!--[if !supportLists]-->l <!--[endif]-->ISDEFAULT:参值是否默认值
<!--[if !supportLists]-->l <!--[endif]-->ISSES_MODIFIABLE:此参数是否session级可修改
<!--[if !supportLists]-->l <!--[endif]-->ISSYS_MODIFIABLE:此参数在实例启动后是否可由实例修改
<!--[if !supportLists]-->l <!--[endif]-->ISMODIFIED:自实例启动起,参值是否被修改,如果被修改,session级或是实例(系统)级修改(如果执行一条alter session,则值将被MODIFIED,如果执行的是alter system,则值为SYS_MODIFIED)
<!--[if !supportLists]-->l <!--[endif]-->ISADJUSTED:
<!--[if !supportLists]-->l <!--[endif]-->DESCRIPTION:参数简要描述
<!--[if !supportLists]-->l <!--[endif]-->UPDATE_COMMENT:由dba提供的参数说明
使用v$parameter以及v$system_parameter数据:
在调优期间通过查询v$parameter以确认当前参数设置。例如,如果buffer cache hit ratio较低,那么通过查询DB_BLOCK_BUFFERS(或DB_CACHE_SIZE)可以明确当前的buffer cache大小。
SELECT name, value, isdefault, isses_modifiable, issys_modifiable, ismodified
FROM V$PARAMETER
WHERE name = 'sort_area_size';
NAME VALUE ISDEF ISSES ISSYS_MOD ISMODIFIED
-------------------- ---------- ----- ----- --------- ----------
sort_area_size 1048576 TRUE TRUE DEFERRED MODIFIED
前例显示了SORT_AREA_SIZE初始参数在实例启动时并非初始值,不过被session修改回了初始值。
注意:当查询v$parameter时要注意,如果你想查看实例参数,要查询v$system_parameter。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15篇--V$ROLLSTAT 2007.6.12
本视图自启动即保持并记录各回滚段统计项。在学习本视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回滚段(rollback segment)的相关概念:
回滚段概述
回滚段用于存放数据修改之前的值(包括数据修改之前的位置和值)。回滚段的头部包含正在使用的该回滚段事务的信息。一个事务只能使用一个回滚段来存放它的回滚信息,而一个回滚段可以存放多个事务的回滚信息。
回滚段的作用
1。事务回滚:当事务修改表中数据的时候,该数据修改前的值(即前影像)会存放在回滚段中,当用户回滚事务(ROLLBACK)时,ORACLE将会利用回滚段中的数据前影像来将修改的数据恢复到原来的值。
2。事务恢复:当事务正在处理的时候,例程失败,回滚段的信息保存在重做日志文件中,ORACLE将在下次打开数据库时利用回滚来恢复未提交的数据。
3。读一致性:当一个会话正在修改数据时,其他的会话将看不到该会话未提交的修改。而且,当一个语句正在执行时,该语句将看不到从该语句开始执行后的未提交的修改(语句级读一致性)。当ORACLE执行SELECT语句时,ORACLE依照当前的系统改变号(SYSTEM CHANGE NUMBER-SCN)来保证任何前于当前SCN的未提交的改变不被该语句处理。可以想象:当一个长时间的查询正在执行时,若其他会话改变了该查询要查询的某个数据块,ORACLE将利用回滚段的数据前影像来构造一个读一致性视图。
事务级的读一致性
ORACLE一般提供SQL语句级(SQL STATEMENT LEVEL)的读一致性,可以用以下语句来实现事务级的读一致性。
SET TRANSACTION READ ONLY;
或:
SET TANNSACTION SERIALIZABLE;
以上两个语句都将在事务开始后提供读一致性。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第二个语句对数据库的并发性和性能将带来影响。
回滚段的种类
1。系统回滚段:当数据库创建后,将自动创建一个系统回滚段,该回滚段只用于存放系统表空间中对象的前影像。
2。非系统回滚段:拥有多个表空间的数据库至少应该有一个非系统回滚段,用于存放非系统表空间中对象的数据前影像。非系统回滚段又分为私有回滚段和公有回滚段,私有回滚段应在参数文件的ROLLBACK SEGMENTS参数中列出,以便例程启动时自动使其在线(ONLINE)。公有回滚段一般在OPS(ORACLE并行服务器)中出现,将在例程启动时自动在线。
3。DEFERED回滚段:该回滚段在表空间离线(OFFLINE)时由系统自动创建,当表空间再次在线(ONLINE)时由系统自动删除,用于存放表空间离线时产生的回滚信息。
回滚段的使用
分配回滚段:当事务开始时,ORACLE将为该事务分配回滚段,并将拥有最少事务的回滚段分配给该事务。事务可以用以下语句申请指定的回滚段:
SET TRANSTRACTION USE ROLLBACK SEGMENT rollback_segment
事务将以顺序,循环的方式使用回滚段的区(EXTENTS),当当前区用满后移到下一个区。几个事务可以写在回滚段的同一个区,但每个回滚段的块只能包含一个事务的信息。
例如(两个事务使用同一个回滚段,该回滚段有四个区):
1、事务在进行中,它们正在使用回滚段的第三个区;
2、当两个事务产生更多的回滚信息,它们将继续使用第三个区;
3、当第三个区满后,事务将写到第四个区,当事务开始写到一个新的区时,称为翻转(WRAP);
4、当第四个区用满时,如果第一个区是空闲或非活动(使用该区的所有事务完成而没有活动的事务)的,事务将接着使用第一个区。
回滚段的扩张(EXTEND)
当当前回滚段区的所有块用完而事务还需要更多的回滚空间时,回滚段的指针将移到下一个区。当最后一个区用完,指针将移到第一个区的前面。回滚段指针移到下一个区的前提是下一个区没有活动的事务,同时指针不能跨区。当下一个区正在使用时,事务将为回滚段分配一个新的区,这种分配称为回滚段的扩展。回滚段将一直扩展到该回滚段区的个数到达回滚段的参数MAXEXTENTS的值时为止。
回滚段的回收和OPTIMAL参数
OPTIMAL参数指明回滚段空闲时收缩到的位置,指明回滚段的OPTIMAL参数可以减少回滚段空间的浪费。
V$ROLLSTAT中的常用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USN:回滚段标识
<!--[if !supportLists]-->l <!--[endif]-->RSSIZE:回滚段默认大小
<!--[if !supportLists]-->l <!--[endif]-->XACTS:活动事务数
在一段时间内增量用到的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WRITES:回滚段写入数(单位:bytes)
<!--[if !supportLists]-->l <!--[endif]-->SHRINKS:回滚段收缩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EXTENDS:回滚段扩展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WRAPS:回滚段翻转(wrap)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GETS:获取回滚段头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WAITS:回滚段头等待次数
V$ROLLSTAT中的连接列
Column View Joined Column(s)
-------------- ----------------------- ------------------------
USN V$ROLLNAME USN
注意:
通过花费时间除以翻转次数,你可以得到一次回滚段翻转(wrap)的平均用时。此方法常用于在长查询中指定合适的回滚段大小以避免'Snapshot Too Old'错误。同时,通过查看extends和shrinks列可以看出optimal是否需要增加。
示例:
1.查询回滚段的信息。所用数据字典:DBA_ROLLBACK_SEGS,可以查询的信息:回滚段的标识(SEGMENT_ID)、名称(SEGMENT_NAME)、所在表空间(TABLESPACE_NAME)、类型(OWNER)、状态(STATUS)。
select * from DBA_ROLLBACK_SEGS
<!--[if !supportLists]-->2.<!--[endif]-->查看回滚段的统计信息:
SELECT n.name, s.extents, s.rssize, s.optsize, s.hwmsize, s.xacts, s.status
FROM v$rollname n, v$rollstat s
WHERE n.usn = s.usn;
3.查看回滚段的使用情况,哪个用户正在使用回滚段的资源:
select s.username, u.name
from v$transaction t, v$rollstat r, v$rollname u, v$session s
where s.taddr = t.addr
and t.xidusn = r.usn
and r.usn = u.usn
orderby s.username;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16篇--V$ROWCACHE 2007.6.12
本视图显示数据字典缓存(也叫rowcache)的各项统计。每一条记录包含不同类型的数据字典缓存数据统计,注意数据字典缓存有层次差别,因此同样的缓存名称可能不止一次出现。
V$ROWCACHE常用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PARAMETER:缓存名
<!--[if !supportLists]-->l <!--[endif]-->COUNT:缓存项总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USAGE:包含有效数据的缓存项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GETS:请求总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GETMISSES:请求失败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SCANS:扫描请求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SCANMISSES:扫描请求失败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MODIFICATIONS:添加、修改、删除操作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DLM_REQUESTS:DLM请求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DLM_CONFLICTS:DLM冲突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DLM_RELEASES:DLM释放数
使用V$ROWCACHE数据
1>.确认数据字典缓存是否拥有适当的大小。如果shared pool过小,那数据字典缓存就不足以拥有合适的大小以缓存请求信息。
2>.确认应用是否有效访问缓存。如果应用设计未能有效使用数据字典缓存(比如,大数据字典缓存并不有助于解决性能问题)。例如,DC_USERS缓存在过去某段时期内出现大量GETS,看起来像是数据库中创建了大量的不同用户,并且应用记录下用户频繁登陆和注销。通过检查logon比率以及系统用户数可以验证上述数据。同时解析比率也会很高,如果这是一个大型的OLTP系统的中间层,它可能在中间层更有效的管理个别帐户,允许中间层以单用户登陆成为应用所有者。通过保持活动连接来减少logon/logoff比率也同样有效。
3>.确认是否发生动态空间分配。DC_SEGMENTS, DC_USED_EXTENTS, 以及DC_FREE_EXTENTS大量的类似大小修改将指出存在大量动态空间分配。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指定下一个区大小或者使用本地管理表空间。如果发生空间分配的是临时的表空间,则可以为其指定真正的临时表空间(If the space allocation is occurring on the temp tablespace, then use a true temporary tablespace for the temp. )。
4>.dc_sequences值的变化指出是否大量sequence号正在产生。
5>.搜集硬解析的证据。硬解析常表现为大量向DC_COLUMNS, DC_VIEWS 以及 DC_OBJECTS caches的gets。
示例:
1.分组统计数据字典统计项
SELECT parameter,sum("COUNT"),sum(usage),sum(gets),sum(getmisses),
sum(scans),sum(scanmisses),sum(modifications),
sum(dlm_requests),sum(dlm_conflicts),sum(dlm_releases)
FROM V$ROWCACHE
GROUPBY parameter;
2.检查数据字典的命中率
select1 - sum(getmisses) / sum(gets) "data dictionary hitratio" from v$rowcache;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17篇-(1)-V$SEGSTAT 2007.6.13
本视图实时监控段级(segment-level)统计项,支持oracle9ir2及更高版本
V$SEGSTAT中的常用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TS#:表空间标识
<!--[if !supportLists]-->l <!--[endif]-->OBJ#:字典对象标识
<!--[if !supportLists]-->l <!--[endif]-->DATAOBJ#:数据对象标识
<!--[if !supportLists]-->l <!--[endif]-->STATISTIC_NAME:统计项名称
<!--[if !supportLists]-->l <!--[endif]-->STATISTIC#:统计项标识
<!--[if !supportLists]-->l <!--[endif]-->VALUE:统计项值
V$SEGSTAT中的连接列
Column View Joined Column(s)
-------------- ----------------------- ------------------------
TS# V$TABLESPACE TS#
OBJ# ALL_OBJECTS OBJECT_ID
示例:
<!--[if !supportLists]-->1.<!--[endif]-->查询指定对象的统计
select * from v$segstat where ts# = 11
and obj# = (select object_id fromuser_objects
where object_name = 'TMPTABLE1'and owner = 'JSS')
第17篇-(2)-V$SEGMENT_STATISTICS 2007.6.13
这是一个友好的视图,支持Oracle9ir2及更高版本。实时监测段级(segment-level)统计项,可用于鉴定性能问题源于表或索引
V$SEGMENT_STATISTICS中的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OWNER:对象所有者
<!--[if !supportLists]-->l <!--[endif]-->OBJECT_NAME:对象名称
<!--[if !supportLists]-->l <!--[endif]-->SUBOBJECT_NAME:子对象名称
<!--[if !supportLists]-->l <!--[endif]-->TABLESPACE_NAME:对象所在表空间
<!--[if !supportLists]-->l <!--[endif]-->TS#:表空间标识
<!--[if !supportLists]-->l <!--[endif]-->OBJ#:字典对象标识
<!--[if !supportLists]-->l <!--[endif]-->DATAOBJ#:数据对象标识
<!--[if !supportLists]-->l <!--[endif]-->OBJECT_TYPE:对象类型
<!--[if !supportLists]-->l <!--[endif]-->STATISTIC_NAME:统计项名称
<!--[if !supportLists]-->l <!--[endif]-->STATISTIC#:统计项标识
<!--[if !supportLists]-->l <!--[endif]-->VALUE:统计项值
基本与上相同,只是信息更加详细,不再赘述。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18篇--V$SYSTEM_EVENT 2007.6.13
本视图概括了实例各项事件的等待信息。v$session_wait显示了系统的当前等待项,v$system_event则提供了自实例启动后各个等待事件的概括。常用于获取系统等待信息的历史影象。而通过两个snapshot获取等待项增量,则可以确定这段时间内系统的等待项。
V$SYSTEM_EVENT中的常用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EVENT:等待事件名称
<!--[if !supportLists]-->l <!--[endif]-->TOTAL_WAITS:此项事件总等待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TIME_WAITED:此项事件的总等待时间(单位:百分之一秒)
<!--[if !supportLists]-->l <!--[endif]-->AVERAGE_WAIT:此项事件的平均等待用时(单位:百分之一秒)(time_waited/total_waits)
<!--[if !supportLists]-->l <!--[endif]-->TOTAL_TIMEOUTS:此项事情总等待超时次数
示例:
1.查看系统的各项等待,按总耗时排序
SELECT event,total_waits waits,total_timeouts timeouts,
time_waited total_time,average_wait avg
FROM V$SYSTEM_EVENT
ORDERBY4DESC;
比如,通过checkpoint completed、log file switch(checkpoint incomplete)可以查看检查点进程的性能。通过log file parallel write、log file switch completed可以查看联机重做日志文件的性能。通过log file switch(archiving needed)事件可以检查归档进程的性能。
找出瓶颈:
1。通过Statspack列出空闲事件。
2。检查不同事件的等待时间开销。
3。检查每条等待记录的平均用时,因为某些等待事件(比较log file switch completion)可能周期性地发生,但发生时却造成了严重的性能损耗。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19篇--V$UNDOSTAT 2007.6.14
本视图监控当前实例中undo空间以及事务如何运行。并统计undo空间开销,事务开销以及实例可用的查询长度。
V$UNDOSTAT中的常用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Endtime:以10分钟为间隔的结束时间
<!--[if !supportLists]-->l <!--[endif]-->UndoBlocksUsed:使用的undo块总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TxnConcurrency:事务并发执行的最大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TxnTotal:在时间段内事务执行总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QueryLength:查询长度的最大值
<!--[if !supportLists]-->l <!--[endif]-->ExtentsStolen:在时间段内undo区必须从一个undo段转到另一个的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SSTooOldError:在时间段内'Snapshot Too Old'错误发生的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UNDOTSN:这段时间内最后活动的undo表空间ID
视图的第一行显示了当前时间段的统计,其它的每一条记录分别以每10分钟一个区间。24小时循环,一天最多144条记录。
示例:
1.本例显示undo空间从16:27到之前24小时内的各项统计。
SQL>select * from v$undostat;
End-Time UndoBlocks TxnConcrcy TxnTotal QueryLen ExtentsStolen SSTooOldError
-------- ---------- ---------- -------- -------- ------------- -------------
16:07 252 15 1511 25 2 0
16:00 752 16 1467 150 0 0
15:50 873 21 1954 45 4 0
15:40 1187 45 3210 633 20 1
15:30 1120 28 2498 1202 5 0
15:20 882 22 2002 55 0 0
在统计项收集过程中,undo消耗最高发生在15:30-15:40这个时间段。10分钟内有1187个undo块被占用(基本上每秒钟2个块)。同时,最高事务并发也是在相同的时间段,45个事务被并发执行。执行的最长查询(1202秒)是在15:20-15:30之间,需要注意的是查询实际上是15:00-15:10段即开始并直到15:20这个时间段。
学习动态性能表
第20篇--V$WAITSTAT 2007.6.15
本视图保持自实例启动所有的等待事件统计信息。常用于当你发现系统存在大量的"buffer busy waits"时据此做出适当调整。
V$WAITSTAT中的常用列
<!--[if !supportLists]-->l <!--[endif]-->CLASS:块类别
<!--[if !supportLists]-->l <!--[endif]-->WAITS:本类块的等待次数
<!--[if !supportLists]-->l <!--[endif]-->TIME:本类块的总等待时间
等待发生的原因:
1.undo段头部:没有足够的回滚段
2.数据段头部/数据段空闲列:空闲列争夺
3.数据块冲突
4.缓存存在大量的CR复制
5.range检索时,索引列存在大量不连续
6.全表检索的表有大量被删除记录
7.高并发的读写块
相关推荐
学习动态性能表.rar
【学习动态性能表(11)--v$latch$v$latch_children】主要关注Oracle数据库中的动态性能视图,尤其是关于latch这一关键概念的监控和分析。latch是一种轻量级的锁定机制,用于保护SGA(System Global Area)中的共享...
学习动态性能表(一)--v$sysstat 学习动态性能表(二)--v$sesstat 学习动态性能表(三)--v$sql&v$sql_plan 学习动态性能表(四)--v$sqltext&v$sqlarea 学习动态性能表(五)--v$session 学习动态性能表(六)--v$...
### Oracle DBA 常用动态性能表详解 在Oracle数据库管理中,动态性能视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能够帮助DBA深入了解数据库实例的实时状态,并据此进行性能调优和故障诊断。其中,`v$sysstat`是Oracle DBA们最为...
### Oracle 动态性能表学习:深入理解 v$sysstat #### 一、v$sysstat 视图概述 在 Oracle 数据库管理中,动态性能视图(Dynamic Performance Views)是一组特殊的内置视图,提供了关于数据库实例及其内部组件的...
Oracle 动态性能表是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中用于监控和分析系统性能的重要工具。这些表,如v$sysstat,提供了实时的、实例级的资源使用情况,帮助DBA(数据库管理员)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性能优化。在这个讨论...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动态性能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Oracle数据库,提升其性能,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在实际工作中,结合SQL Trace、AWR(自动工作负载 Repository)和ASH(Active Session History)等工具...
通过对这些动态性能表的深入学习,数据库管理员能够更好地监控Oracle数据库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整体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性能监控工具和SQL优化工具,这些视图的数据将发挥巨大...
在"Oracle动态性能视图表学习"这个主题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动态性能视图的概念**:动态性能视图由一系列预定义的SQL查询组成,它们直接从数据库的内存结构中获取数据,因此能够反映当前...
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中,MATLAB是一款非常重要的工具,它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并分析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MATLAB(Matrix Laboratory)以其强大的数值计算和符号计算能力,以及丰富的控制理论工具箱,使得复杂的...
其次,谈到Oracle数据库的工具,这里重点提及“学习动态性能表”。在Oracle中,动态性能视图(Dynamic Performance Views,简称DMPV)是监控数据库运行状态的重要工具。例如,V$SESSION视图提供当前会话的信息,V$...
2012.9.Oracle三思笔记合集,供大家下载...[三思笔记]学习动态性能表.pdf [三思笔记]学用ORACLE AWR和ASH特性.pdf [三思笔记]一步一步学DataGuard.pdf [三思笔记]一步一步学RMAN.pdf [三思笔记]一步一步学Streams.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动态基线性能时序数据异常检测研究与应用 本文研究的时间序列数据来自中国银行信息科技运营中心的存储性能指标,旨在探索基于机器学习的动态基线性能时序数据异常检测方法。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动态性能视图是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管理员提供了深入洞察数据库运行状况的工具。数据字典则是Oracle数据库中存储元数据的地方,包含了关于数据库对象、权限、表空间、索引等所有信息的...
学习和掌握这些动态性能视图的使用,需要结合实际的数据库环境和性能问题进行实践。通过查询和分析这些视图,可以获取到宝贵的诊断信息,进而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 总的来说,...
《JMeter性能测试学习视频1》是一套针对JMeter工具的详细介绍和实操教程,旨在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性能测试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课程涵盖了JMeter的基本概念、目录结构、测试计划的创建与配置,以及如何使用HTTP请求...
根据提供的文件信息,我们可以将这份性能测试学习计划分解为几个主要部分进行详细解读与扩展。 ### 一、性能测试基础知识 #### 1.1 性能测试定义 性能测试是评估系统性能的一种方法,旨在验证软件应用在各种负载...
《基于机器学习的动态分区并行文件系统性能优化》这篇论文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来提升并行文件系统的性能。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存储系统面临的性能挑战日益显著,传统的并行文件系统优化...
提供的"动态交叉表.sql"和"动态交叉表2.sql"文件可能包含了不同实现方式的示例代码,学习和理解这些代码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动态交叉表的构建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这些技术能显著提升数据报表的生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