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08年工作也满5年了,从初来单位的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对自己的一些憧憬。走过这5年,想来有很多回味。曾经为调试一个EJB程序可以三天两夜的不睡觉,事后的调试的成功喜悦想必大家都有过感受。在这些年当中自己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学,从盲从的跟风到有选择的分析都是在不经意间成长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追求,这几年中我对技术的追求可以说有点痴迷,一个新事物喜欢从实践开始动手,事后问究缘由,一旦在一些问题上有过难题自然喜欢用笔记本记录跟踪(自己不喜欢写BLOG,很惭愧到现在一个像样的BLOG都没有),循序渐进这几年被我称之为:工作笔记到有厚厚的4,5本。自己也在这些记录上标注了类似Q&A一样的东西,或许其他人看不懂。每次自己翻开看看以前的一些记录都觉得自己在进步。
到现在的单位一干就是5年,5年间历经了领导的变动;办公室的搬迁;技术的革新;其他同事的流动。似乎我的周围都在变迁,可唯一没有变得还是我自己,在这个位子上一干就是5年。或许有朋友说,你傻啊老呆一个地方,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这个话其实谁都明白。可是对于我来说这几年所有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一种无诱惑的干扰,我一直认为做技术在某种程度应该做到杂实,行走江湖才有更多的资本。或许就是这种心境能让我这几年慢慢来提高和不断完善自己。从初来咋到的“原来这个技术不过如此”,到后来的“原来自己相差还很远”,后来的“学无止境,这个领域确实让人有不断进步的理由”。或许这个也是一种成长的心态。这当中不乏看了一些书籍,也基本是计算机方面的。当中有的翻翻了事,有的能看几遍,有的也在当摆设。看书的境界可以让你得到一种精神的洗礼,别人我不清楚,但是有时候这些书确实可以让自己从浮躁中得到解脱,套用大家的一句话:让你一点脾气都没有。
境遇的尴尬和自己的理想(一)
境遇的尴尬和自己的理想(二)
境遇的尴尬和自己的理想(三)
分享到:
相关推荐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中,鲁迅的作品宛如一颗颗耀眼的星辰,其中《野草》以其深刻的哲学内涵和...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不应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要勇于反抗绝望,坚持寻找属于自己的光明。
在深入探讨《初中语文文摘历史孔子借伞》这个故事之前,...通过学习和领悟这一故事的深刻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儒家的仁爱和礼让原则,如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以达到和谐共处的社会理想状态。
ASP制作学生档案管理系统.docx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应用于工业风机的永磁同步电机的独特设计模型及其优越性能。该电机具有低转矩脉动、低噪音、低温升和长时间带载运行等特点,适用于对电机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所,如医院和实验室。文中不仅探讨了电机的具体参数(如功率550W、转速2800rpm、扭矩1.88Nm、电压220V),还展示了如何通过Python代码进行基本的电机控制,包括初始化和设置转速。此外,文章深入解析了电机内部设计细节,如磁极形状优化、电磁场仿真、温度补偿算法等,揭示了其高性能背后的技术秘密。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电机设计与控制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对工业风机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优化现有工业风机系统的性能;②开发新型高效的工业风机;③理解和掌握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原理和控制方法。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和设计思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永磁同步电机技术,同时也强调了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如温度控制和转矩脉动补偿。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MATLAB进行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方法,重点在于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和样本熵相结合的方式提取故障特征。首先,通过对来自西储大学的标准轴承振动数据进行EMD分解,将复杂的振动信号分离成多个固有模态函数(IMF)分量。然后,针对每个IMF分量计算其样本熵值,以此作为特征向量的一部分。最终形成的特征向量可用于进一步的故障分类与识别。文中还讨论了一些实用技巧,如如何选择有效的IMF分量、优化样本熵计算效率等。 适合人群: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从事机械设备健康监测和故障诊断工作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滚动轴承进行精准故障诊断的应用场合,旨在提高故障检测的准确性并减少误判的可能性。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维护团队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预防意外停机,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其他说明:作者提供了详细的MATLAB代码示例,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此外,还指出了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挑战及其解决方案,例如EMD的端点效应、样本熵对数据长度的敏感性等问题。
XPDF是一个开源的PDF查看、提取和转换工具套件,使用C++编写,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包括Linux、Unix、OS/2、Windows和Mac OS X1。XPDF不仅是一个PDF查看器,还包含多个实用工具,如文本提取器、图像转换器和HTML转换器等,内置工具包含pdftohtml、pdftotext、pdftopng、pdftops等,支持命令行调用,可实现自主开发程序的自动化。
Notepad++自用主题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昆仑通态触摸屏通过RS485总线采用Modbus协议控制三菱变频器的方法。首先,文中讲解了硬件连接的具体步骤,包括正确的接线方法以及终端电阻的设置。接着,深入探讨了软件配置部分,如创建Modbus RTU父设备、设置通信参数(波特率、校验位等),并强调了三菱变频器地址偏移量的特殊处理。此外,提供了具体的编程实例,涵盖启动变频器、设置频率、读取运行状态等功能的实现。还提到了一些常见的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例如使用ModScan工具进行抓包验证、确保站号唯一性、正确处理浮点数等问题。最后,分享了一些高级应用场景,如通过配方存储快速切换生产参数,提高生产线灵活性。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特别是有志于掌握Modbus通讯协议及其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的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集成昆仑通态触摸屏与三菱变频器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测的小型到中型工业控制系统。主要目的是简化系统架构,降低成本,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易用性。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还包括大量实战经验和代码片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相关技术。
CADASIL病临床探讨.docx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STM32 IAP(I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固件升级的具体实现方法,尤其强调了串口环形队列的应用。首先,文章阐述了IAP的整体流程,分为接收新固件、校验并写入Flash以及跳转到新程序执行三个主要阶段。接着,深入探讨了环形缓冲区的设计,包括头尾指针的volatile修饰、取模运算实现自动回卷、缓冲区满的判断逻辑等。此外,还讲解了Flash编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以半字为单位写入、内存对齐、擦除页面等。最后,讨论了跳转到新程序的关键步骤,如关闭中断、重置向量表、初始化堆栈指针等。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实用技巧,如CRC校验、超时处理、状态机解析数据包等。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嵌入式开发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远程固件升级的STM32项目,旨在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维护效率,减少物理接触设备的需求。 其他说明:本文提供了大量代码片段和实践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IAP技术。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MotorCAD进行外转子式永磁同步电机设计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针对一款55kW、220rpm、42极36槽的电机,文章深入探讨了散热设计、极槽配合选择、绕组设计、磁钢尺寸优化以及电磁方案验证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具体的参数设置和仿真测试,展示了如何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效率和稳定性。同时,文中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技巧,如通过调整极弧系数和采用特殊的绕组配置来减少齿槽转矩脉动,从而确保电机在低速大扭矩应用场景中的优异性能。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设计、制造及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外转子式永磁同步电机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设计高性能、低速大扭矩电机的工程项目,旨在帮助工程师掌握高效的设计方法和优化策略,以应对实际应用中的挑战。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参数设置指导,还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此外,文中提及的所有工程文件均已上传至GitHub,方便读者进一步研究和参考。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Simulink仿真的虚拟电网磁链定向(VFOC)和电压定向控制(VOC)两种电力电子变换器控制策略。首先探讨了主电路拓扑及其核心模块如虚拟磁链观测器的设计,强调了积分器漂移问题及解决方案。接着深入讲解了坐标变换模块的具体实现,指出常见的相位错误及修正方法。随后讨论了电流环和电压环的PI参数整定技巧,分享了实际调试中的经验和优化方法。最后展示了仿真波形,比较了VFOC和VOC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Simulink仿真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VFOC和VOC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提高实际项目中的控制系统设计能力。具体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并网、电机驱动等领域。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实用的技术细节和调试经验,有助于读者在实践中避免常见错误,提升仿真实验的成功率。同时提醒读者关注硬件级细节如死区补偿等,以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花卉数据集(Oxford-102 Flower—102 Category Flower Dataset).zip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三菱FX3U系列PLC用于XZ轴伺服定位的程序设计及其应用实例。程序分为三个主要模块:轴参数初始化、原点回归和定位运动控制。文中提供了具体的梯形图代码示例,涵盖了加减速时间设置、绝对定位指令、原点回归逻辑、手动控制、自动运行、异常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分享了一些调试经验和实用技巧,如脉冲量计算、安全联锁设计以及扩展性和维护便利性的考虑。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三菱PLC和伺服控制系统有一定了解的人。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高精度XZ轴伺服定位控制的自动化设备开发和维护。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三菱FX3U系列PLC的编程方法,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程序已在多个实际项目中得到验证,能够实现±0.0mm级别的定位精度。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逐步调试各模块的功能,确保每个环节正常工作后再进行整体集成。
2025年计算机二级无纸化选择题题库.doc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电动汽车踏板测试机的开发过程和技术要点。主要围绕LabVIEW平台,结合研华PCI-1220U运动控制卡和PCI-1716L数据采集卡,以及西门子S7-1200 PLC的安全联锁,构建了一个高效稳定的测试系统。文中涵盖了运动控制、数据采集、PLC通信、包络控制算法、数据追溯等多个方面的具体实现细节和技术难点。特别是针对硬件同步、数据处理优化、异常检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供了实用的代码示例。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LabVIEW有一定了解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进行复杂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场合,如汽车零部件测试、工业机器人控制等领域。目标是帮助工程师快速掌握多设备协同工作的关键技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分享了具体的编程技巧,还强调了工程实践中常见的陷阱和应对策略,对于希望深入了解工业控制系统的读者非常有价值。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QPSK(四相移键控)调制方法及其在瑞利信道和高斯信道下的误码率(BER)性能分析。首先展示了QPSK星座图的绘制方法,接着构建了一个简化的QPSK发射机模型,用于将二进制比特流映射到相应的星座点。随后,分别实现了两种信道模型:高斯白噪声信道(AWGN)和瑞利信道,并探讨了它们对传输信号的影响。文中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对比了这两种信道环境下QPSK系统的误码特性,揭示了瑞利信道由于存在多径效应而导致更高的误码率。此外,还讨论了与其他调制方式如BPSK、16QAM相比,QPSK在频谱效率方面的优势以及抗噪能力。 适合人群:从事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数字调制技术和信道建模的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教学演示、科研项目或个人学习,旨在帮助读者掌握QPSK调制的基本原理、信道传播特性及其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信道条件下误码率的测量,使读者能够评估各种调制方案的选择依据。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Python代码片段,便于读者动手实践并验证相关结论。同时提醒了一些常见的仿真陷阱,如信号能量归一化等问题,有助于提高仿真的准确性。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过调制算法的原理及其在MATLAB和Python环境下的仿真实现。首先解释了SVPWM的基本概念以及过调制的意义,即在调制比M>1时如何通过调整电压矢量组合来保持输出波形质量。接着给出了具体的算法步骤,包括矢量计算、扇区判断、矢量合成和脉宽计算,并提供了简化版的MATLAB代码示例。此外,还探讨了过调制带来的波形变化特点,如THD升高、波形削顶等,并提出了优化建议,如渐变因子的应用。最后,通过Python代码进一步展示了过调制的不同处理阶段,强调了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适用人群:对电力电子、电机控制感兴趣的初学者和技术爱好者,特别是希望深入了解SVPWM过调制算法原理并进行仿真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想要理解和研究SVPWM过调制算法的工作机制,以及希望通过仿真工具(如MATLAB、Python)验证算法效果的研究人员。目标是提高对过调制条件下SVPWM算法的认识,掌握其具体实现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有详细的理论讲解,还有丰富的代码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SVPWM过调制算法的实际应用。同时提醒读者关注过调制带来的谐波失真等问题,并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三菱FX5U PLC的三轴伺服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文章强调了硬件选型的重要性,包括选择合适的PLC型号、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器、电源和其他关键组件。接着,文章深入探讨了PLC程序的编写,尤其是利用结构化文本(ST)语言进行多任务处理和脉冲输出控制的具体方法。此外,还讲解了人机界面(HMI)的设计,包括如何将PLC寄存器与触摸屏控件绑定,以及调试过程中的一些实用技巧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文章特别强调了安全机制的重要性,如急停回路的硬线串联和软件限位的双重保障。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与维护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三菱PLC和伺服系统有一定了解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构建稳定可靠的三轴伺服定位系统的工程项目。主要目标是帮助技术人员掌握从硬件选型到程序调试的完整流程,确保系统能够高效、精准地运行。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代码和详细的调试建议,有助于读者快速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同时,文章还分享了一些实际项目中的经验和教训,帮助读者避开常见的陷阱。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1KVA、2KVA和3KVA三种不同功率等级的UPS(不间断电源)电路设计及其关键技术。首先,对于1KVA UPS,主要讲解了整流器、逆变器的基本原理以及推挽式逆变架构的应用,强调了PWM信号生成与控制的重要性。接着,在2KVA UPS方面,着重探讨了更为精细的滤波电路设计、全桥结构的优势以及电流采样的必要性,并引入了死区时间和光耦隔离的概念。最后,针对3KVA UPS,则深入剖析了交错并联技术和动态电压补偿算法,同时提及了IGBT模块的选择、热管理和EMI滤波器的设计要点。此外,文中还提供了多个相关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各个组件的功能和工作方式。 适合人群:对电力电子技术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从事UPS产品研发或维护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UPS内部构造和技术细节的人群,旨在提高他们对UPS系统设计的理解能力,以便进行更高效的产品开发或故障排查。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涵盖了硬件方面的知识,如电路拓扑结构和元器件选型,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软件实现方法,如PWM控制、ADC采样和PI调节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读者全面掌握UPS的设计思路和技术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