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的书,我看了不少,最初引我入门的,就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在此之前,我几乎对历史毫无兴趣,毕竟中学的时候,一直学的是理科,对于文科的东西,尤其是需要背诵的那种枯燥的玩意,自然是应付了事。
等到有机会看《万历十五年》,才发现,原来历史是那么有趣的一门学问,他不仅仅是古代发生过的真人真事,而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反复思考的学问。历史之所以诱人,并不在于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我们认为过去发生了什么,我们怎么理解那些事件之间的关系,历史中的人与历史大势之间,又是怎样一种关系。因果、趋势、英雄与时势、偶然与必然等等话题,都让我越来越着迷。
黄仁宇几乎一直在宣传自己的“大历史”观,对于这个观点,我的评价并不高。原因接下来再说。
在看了不少黄先生的书之后,我又陆陆续续的看了相当多的历史书,尤其是在我看了钱穆先生的书之后,几乎是完全折服了。关于钱穆对我的影响,我要在明后两天,仔细讲述。今天先略过不提。
再说到唐德刚,最早我是在一个网站上下载到他的一本《袁氏当国》,是远流出版社的繁体竖版,正好我到了印客网工作,就自己印了一本,好拿在手上慢慢看。随后又一发不可收拾的找到了全五本未删节的《晚清七十年》。唐德刚的观点,其实跟黄仁宇颇为近似,一个历史三峡论,一个中国大历史,看起来都颇有气势,实际上真的是不过如此。
写历史,在刘知几的《史通》中强调史德、史识、史才、史笔四者兼备,史德高低我作为一个后生小辈,自然不敢议论,两位先生的史才、史笔那也是没话说的,唯有这史识,真是差了那么一点。
简单分析一下吧,黄先生与唐先生都是在美国治学的历史学家。无论他们自己是否意识到,在他们的历史观里,中国历史趋势,最后总归是要走向西方民主自由的宪政模式的。但是,从A到B,无论是螺旋形前进也好,过三峡也罢,在两位先生的叙述里,“中国的过去,就是那样了,中国的未来呢,就是现在的欧美了。”中间的路径呢?总是语焉不详的。
阿西莫夫创想出一个“心理史学”,说是根据大数据量的统计,再加上一些合理的基本假设,然后在某一个精巧的数学模型中,人类历史就是可以推算出来的,在多少多少概率范围内,历史的发展就会如何如何。这种科幻固然相当遥远,但是自有其合理性存在。而黄、唐两位先生,所论及的大趋势,却缺少了关键的内容——“因果链条”。相比之下,唐德刚更是大言不惭的说了一个200年的数字出来,也不知道这个200年,是怎么拍脑袋拍出来的。
历史的研究,在我看来,是有尺度不同的,有以年为尺度的,有以10年~50年为尺度的,有以100年甚至500年为尺度的。从不同的跨度来研究,都没有问题,小的尺度,有小的因果起作用,大的尺度有大的因果起作用。但是,任何关于趋势的论述,总不能缺少因果链条的建立呀。当然,作为书来说,黄仁宇先生与唐德刚先生的书,都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值得推荐给大家。
分享到:
相关推荐
8. **宗法制度与国家统治** - 黄仁宇的观点指出,宗法关系在清代的社会治理中起着核心作用,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强化来维持社会秩序。 9.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与秩序瓦解**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战争数量增加,...
书中,他以广阔的视野,通过比较东西方的历史,提出中国历史的独特性,比如封建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转变,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体制的冲突。 在阅读中,读者发现黄仁宇先生的历史分析方法非常专业,他并不依赖于堆积...
- 黄仁宇的观点强调明清两代君主专制的强化,体现在皇权的高度集中和对朝臣权力的压缩。 16. 丞相制度的变化 - 丞相职位的增多,实际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通过分化相权,进一步巩固了皇权的独尊地位。 ...
【标题】和【描述】提及的是高中历史的学习材料,主要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史中的"西学东渐"这一历史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配套练习。西学东渐指的是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在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
这一教训告诉我们,会计法制建设不仅需要完善法律文本,更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执行机制和社会环境。 六、历史的启示 总结国民政府时期的会计法制化思想发展,我们可以得出几条宝贵的启示:首先,会计法制建设是一...
5. 黄仁宇对宋代理学的解读:黄仁宇认为宋代理学与汉代儒学的区别在于,理学是从哲学角度出发,提出了包含无数因果关系的宇宙观,并认为人的善行与自然法则(天理)相一致。这表明理学为儒学开辟了新的哲学路径。 6...
3. 道家思想: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的“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符合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4. 法家思想:在讨论学生在校是否能使用手机的问题时,主张“严肃校规,违者严惩”...
2. 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与精耕细作:第二题通过《吕氏春秋》和《氾胜之书》的记载,反映了古代农业注重时令,强调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3. 汉代农民生活状况:第三题揭示了汉代农民除了田赋外,还需承担...
6. 题目探讨了黄仁宇对光绪帝未能清算慈禧太后的分析,涉及君主制度对皇权的限制。 7. 题目讨论清代内阁权力的削弱,原因是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 8. 题目比较17世纪40年代中国与英国的历史发展,东西方...
11. **火药与火炮**:宋代出现“砲”“炮”两字并用,可能是由于火药广泛用于战争,导致火炮技术的发展,使得“炮”字的使用频率增加。 12. **火药在军事中的应用**:《宋史》中的“突火枪”描绘的是火药在军事中的...
在这次考试中,试题不仅聚焦于文学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更突出了哲学思考的重要性,尤其是涉及到西方哲学中的“性恶论”与春秋战国时期两位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和孟子对于人性本善本恶的论述。 首先,试题中提到的西方...
2. **西方哲学的影响**:近代以来,西方“人性恶”的哲学思想传入中国,强调用法律来制约人的恶行,这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荀子思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3. **学术一元论与多元论**:中国古代的学术传统常常将不同的...
2. 黄仁宇提到的哲学观点以慈悲为怀,体现人的天性,这与孟子的“性善说”相符,即人性本善,选项B正确。 3. 这段话描述了一种天人感应的思想,认为自然灾害是对统治者失道的警告,具有一定的限制君权的作用,选项C...
15. 理学与社会结构:黄仁宇的比喻说明了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像潜水艇中的夹肉面包一样,上层(统治阶层)与下层(平民百姓)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这与理学对社会秩序的维护相呼应。...
在中国古代,虽然荀子提出了"人性恶"的观点,但与他持相反观点的孟子却被一同归类在儒家学派中,这是中国古代学术一元论的表现,旨在适应皇权行政一统论的需求。 文中还提到,尽管荀子的"性恶论"在历史上并未得到...
方得以恢复工具得像个大人足够废墟非处方药黄仁宇新的YTuasrddg
8. 史料记载的时期通常被称为历史时期,与之相对的是史前时期,即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 9. 楚霸王指的是项羽,他在楚汉争霸中留下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勇形象。 10. 我国玉的主要产地是新疆和田,和田玉以其...
书单中的书籍不仅限于中国的文化与历史,也包括了西方的经典之作。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便是一例,它以小说的形式深入探讨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生命的重量。此外,书单还收录了科技领域的作品,比如...
在探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儒家思想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与演变。儒家思想以其深刻的道德理念,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代董仲舒儒学的确立,再到宋明理学的兴起,直至明...
19. 黄仁宇所说的“斑马式”管理指的是秦朝在新征服地区保留了原有的郡县制,而在其他地区设立了分封制的王国。 20. 北宋初年的措施包括收兵权、派文官、地方赋税归中央,但未设节度使,而是削弱其权力。 以上是对...